自然辩证法分析三峡问题
长江三峡工程的哲学分析
长江三峡工程的哲学分析长江三峡工程是人类一项伟大的工程,其目的是进一步改善人类生产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
三峡工程使得长江及长江流域原有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探求其利与弊,不仅需要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兴利除弊,更要从哲学视域出发对其加以深刻的理性剖析。
标签:三峡工程;工程哲学;长江;水力发电长江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从孙中山先生1919年首次提出这个设想,经过几代中国人的不懈努力,进行了70多年勘测、试验、规划、论证、设计工作,到199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工程建设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分三个阶段施工。
首先,防洪库容221. 5亿立方米,建成后可将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保护江汉平原;其次,三峡大坝的修建可充分开发水能资源,利用具有巨大势能的水体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此外,三峡水库建成后,水深增加,可拓宽长江上游水面宽度,从而也使用水和航运条件得以改善。
根据三峡工程的功能需求,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可宣泄历史上未出现过但有可能出现的最大洪水。
三峡水电站为坝后式厂房,有26台水轮发电机机组,可用于发电。
位于左岸的双线五级船闸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为5000万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内河船闸。
长江三峡工程由于规模巨大,建造复杂,一直是存在争议的工程。
我们必须以科学审慎的精神、用合理的方法加以分析探索,揭示其本质,用哲学中的认识论、辩证法加以思辨,才能科学利用三峡工程,取得预期的效果,实现永续发展。
自三峡工程被提出的那一刻起,三峡工程中的许多问题,诸如移民、环境等,就与其相生相伴。
至今,针对三峡工程大的争论已经进行了三次。
“我思故我在”和“我造物故我在” 是两句哲学名言,“思”与“造物”是人类不可分割的完整的活动过程。
三峡的论争
五、投资与还贷
三峡工程施工期23年,全部完建约需23年,第23年 (2023年)开始发电受益,后期工程投资较易处理,所以, 工程投资旳关键是发电前23年旳资金,按1993年5月末价 格计约650亿元。但实际上到2023年,三峡工程旳总投资 将远远超出1993年旳投资目旳,到达2030亿人民币。整个 建设期是23年,假如用一种动态旳数字,每年旳价格都不 同,每年旳物价指数也在变化。2030亿人民币是根据物价 指数、银行利率等数据推算旳成果。这并不是说将来一定 要花2039亿,关键是要看宏观经济形势旳变化。
1956年,毛泽东畅游长江,心潮澎湃,豪情 激荡,吟诵了《水调歌头·游泳》一词,其中有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 惊世界殊”,由此拉开了三峡论争旳序幕。
• 主上派:林一山、潘家铮 • 反对派:李锐、孙越崎、胥光义
二、争论旳焦点
1.财力;2.技术;3.移民;4.战争;5.生 态环境;6.历史文化遗产。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动工仪式在三峡坝区举行。 1997年10月6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正式通航。三峡大坝 所在旳长江主航道同步封航。
11月8日,大江截流,一期工程结束,二135米,高峡平
湖基本形成,新旳平湖青山傍绿水,昔日奔腾咆哮旳长江 变得温柔可爱,静静旳湖面上,舟船穿梭如织。
三个方案 150方案 175方案 180方案 190方案
三峡工程可选择方案
正常蓄水位 投资预算 装机容量
150米
140亿 1200万千瓦
175米 180米
500亿 2800万千瓦
190米
移民量 40万 110万
1992年3月16日,李鹏总理向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了 《国务院有关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旳议案》。议案论述 了兴建三峡工程旳必要性和紧迫性,工程建设方案,技术可行 性及经济合理性。
三峡工程焦点问题及方案论证-05
发电机组:
2012年7月4日,世界最大的 水电站——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 式交付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达22 50万千瓦的三峡电站全面建成投产, 成为世界最大水电站和清洁能源基地。 至此,世界最大水电站三峡电站32台 机组全部投产,截至当日,三峡电站累 计发电5648亿千瓦时,为缓解中 国用电紧张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坝高:
三峡大坝长达14年的登攀———全线 到达185米设计高程。185米其实并非 三峡大坝的实际高度,而是以长江吴 淞口海拔高度为参照物的相对高度。
建坝之前设计有低坝、中坝、 高坝三种方案供选择,低坝方案 坝高160米,正常蓄水水位150米, 淹没库区面积较小,移民量也较 少,但防洪效益稍弱,且回水到 不了重庆港,对通航条件提高不 大,故舍弃; 高坝方案设计蓄水水位200米, 坝高超过200米,防洪、发电、通 航三个效益均最大,但坝上游淹 没面积和移民量、工程投资量也 大增。
• 为了三峡工程,中华民族经过了几代人、70余 年的构想、勘测、设计、研究、论证。1992年 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 。从此,三峡工程才由论证阶段走向了实施阶 段。
长江中下游平原面积12.6万km2 ,土地肥 沃,人口密集,城市众多,是长江流域工农业 产值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洪灾最频 繁、最严重的地区。该地区地势低洼,地面高 程多在长江干流洪水位以下几米至十几米,全 靠堤防保护,一旦破堤或分蓄洪水,将危及众 多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防洪减灾是 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
地质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因水库蓄水而使山体长期遭受浸泡, 原来相对稳定、平衡的地质结构,力学性质改变,一些滑坡、崩塌可能 重新发生。 二是原来没有滑坡,没有滩岩的地方,因长期浸泡,支撑力减少, 也可能出现变形。“就像一堆土,可以抵抗100吨压力,但泡软后,10 吨都抵抗不了。” 第三个变数是消落带。当蓄水至175米以后,水库两岸将在145~ 175米之间形成高程差为30米、以半年为周期的约290平方公里的消落 区。消落带因水位大涨大落,可能使一些旧滑坡复活,并诱发新的滑坡、 崩塌、塌岸等灾害。
中考语文课文三峡分析(通用4篇)
中考语文课文三峡分析(通用4篇)中考语文课文三峡分析(通用4篇)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分析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语文课文三峡分析,欢迎大家分享。
中考语文课文三峡分析篇1一、指导思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学习目标甚至人生目标),培养良好的习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基本情况分析初二一共有两个班,由于我刚接手语文教学工作,对他们的情况不太了解,只能通过平时的作业和上课情况以及上学期的期末成绩来作大致评估。
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优差两级分化较突出。
而且,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从中引导,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加上,这一期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语文教师更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从基础入手,进行语文教学。
2、知识结构本教材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书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
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科学、古诗文、自然山水;写作有六个专题,分别是:学习写消息、叙事要详略得当、说明要抓住特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学会说点儿道理、多角度描写景物;综合性学习有三个专题,分别是:让世界充满爱、走上辩论台、怎样搜集资料。
该教材在编排上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
而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
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本册的背诵量相当大。
要求全文背诵的有《桃花源记》(309字)、《陋室铭》(81字)、《爱莲说》(119字)、《大道之行也》(107字)、杜甫诗三首(200字)、《三峡》(155字)、《答谢中书书》(68字)、《记承天寺夜游》(85字)、《湖心亭看雪》、(159字)、《诗四首》(176字),此外,还要背诵《核舟记》第二至第四段(266字),总计为1725字。
三峡工程弊大于利一辩稿
三峡工程弊大于利一辩稿第一篇:三峡工程弊大于利一辩稿一辩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以及对方辩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三峡大坝的弊端远大于其利处。
众所周知,我国三峡大坝于1994年正式动工,坝体高达185米,它的建造目的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等方面。
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它的修建,引发了上至政府高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国外人士的广泛关注。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方人士对于三峡大坝的修建从来都是针砭不一。
对方一辩已经阐述了诸多好处,而我方从不否认这些利端,但是其弊端远大于其利处。
首先,我想提醒对方辩友的是三峡大坝的防洪功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如意,如果上游发水,三峡可以蓄水,但是中下游强降雨的话,这种直接的作用就不明显。
而且上游蓄水库区泥沙淤积,三峡库区的高涨水位将是悬在两湖人民头上的一颗定时炸弹。
进而是它引以为傲的蓄水通航。
虽然从理论上说,河道深了,通航条件好了,会增加通航能力,但由于长时间大雾弥漫,实际通航能力,并不像我们当初想得那样如意。
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
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通过能力马上得到饱和,运行的实践证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单向通过能力不可能达到每年五千万吨,最多只能保证单向通过能力每年三千万吨左右。
目前长江货运需要用机械翻坝来协助完成。
原计划在1997年完工的升船机至今未见踪影,客轮过船闸的平均时间为七小时,乘客难以接受,造成长江客运和三峡旅游事业的萎缩。
而后最重要的是三峡大坝引起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第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三峡水库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状态,如水位、流量、含沙量、蒸发量、水温等等。
水位的上升带来了淹没危及淹没区的物种安全。
如:中华鲟等珍稀物种,因大坝阻挡,不能回游,生存受到巨大影响,长江的生物链已受到巨大破坏。
中华鲟、白鲟都明显受到冲击,产量锐减。
第二.山体滑坡及淤泥的隐患三峡库区很多地区的地层主要是土层,结构松散,在持续的暴雨影响下,土层会因为吸水而发胀,容易发生山体滑坡。
三峡利弊再辩:“干旱诱发论”仍存争议
三峡利弊再辩:“干旱诱发论”仍存争议围绕三峡的利弊之争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再度发酵。
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三峡工程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这一高层信号的释放时值长江中下游遭遇50年来罕见干旱。
事实上,围绕在三峡移民安置、生态保护、地质防害等方面的质疑从当年该工程立项、论证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然而,一些专家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并不讳言三峡存在的问题,但他们认为,长江中下游大旱并不能归罪于三峡工程。
大旱VS三峡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50年来罕见干旱,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四至六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年份。
进入5月份以后,降水虽较前期略有增加,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仍偏少二至四成。
近年来,中国南方频现异常气候,四川和重庆等地出现酷热、大旱以及暴雨等异常天气,三峡时常成为矛头所指。
上述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些表态引发了外界的关注。
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下称《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同时指出,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些问题有的在论证设计中已经预见但需要在运行后加以解决,有的在工程建设期已经认识到但受当时条件限制难以有效解决,有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的新要求。
适时开展三峡后续工作,对于确保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持续发挥综合效益、提升其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更好更多地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意义重大。
去年底,中国工程院向社会公布三峡工程论证及可行性研究结论的阶段性评估结果。
根据该评估,三峡不会成为“第二个三门峡”;川渝大旱与暴雨和三峡工程没有必然联系;汶川地震并非三峡水库蓄水触发;库区地质灾害是可以控制的;三峡蓄水后,长江中下游河势总体未发生巨大变化。
这只是近年来围绕三峡正反两种意见激荡的一个缩影,也并没有让外界完全信服。
关于“三峡工程”的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分析-自然辩证法小作业
关于“三峡工程”的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分析Vbv(一)“三峡工程”概况“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它位于长江西陵峡中段,坝址在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坝址控删流域面积l00万平凡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5l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5.3亿t。
设计正常蓄水位l75m,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电站装机总容量l820万kW,年平均发电量847亿kW.h。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电站厂房、船闸和升船机组成。
从1918年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工程构想,到1992年通过《关于建设三峡工程的决定》,再从1993年第一期工程开工,到2009年第三期工程竣工,三峡工程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勘察、规划、反复论证,终于得以实施。
它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世纪工程,具有防洪、发电和航运等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正常蓄水至175米时,三峡大坝前会形成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库淹没区——三峡库区。
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总面积632平方公里,全部或基本淹没属于湖北省和重庆市范围内的城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
(二)“三峡工程”的STS分析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综合运用了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环境、管理、建筑等科学及其相应的技术手段。
相关人员经过长达40多年的反复考察、规划和论证后,再经过17年的辛苦建设,终于建成了这一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这是建筑工事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它的建设,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社会影响方面,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紧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为解决这一问题,实现我国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需要,三峡工程最终得以实施。
分析其利弊,我们不难发现:有利的一面是,它在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和生态效应,维护和促进了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了流域总体生态环境,使长江中下游广大区域免遭水灾威胁。
三峡反对论依据
三峡工程在一片争论声中开建,中国那些御用专家们就迫不及待地宣布:三峡建成之后,将发挥防洪的效能,且三峡防洪功能是第一位的,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长江洪水的威胁。
会成为调节四川盆地气候的空调。
夏天它能使沿江地带降温;冬天则因这个大空调而不再寒冷,三峡区域将呈现冬暖夏凉的气候特征。
三峡大坝不会碍航,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畅通无阻,万吨轮将直达重庆……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最后却发现原来那很多描绘不过是谎言。
原来“空调论”虽然是真的,装的却是个夏热冬冷旱涝咸至的“反空调”。
终于蓄水成库了,由02年的135米而到05年的155米,媒体和专家照例按宣传口径发布普天同庆一片欢腾的报道。
质疑和清醒的声音的发出和传播都是那么地困难,几乎湮没在一片喝彩的主流声音中了。
网上倒是不乏反对的声音,但多为不谙内情的人的发言。
虽不乏局部的真知灼见,但往往热议不到全盘的点子上。
那些主流派专家们,照例出来进行粉饰工程。
你说不好他就说好,你挑问题他就来给你个七虚三实且不无误导的“解答”,反正一般网民们,也不可能生而知之对这些专业知识有深入了解。
就算你质疑,也往往抓不到他的痛脚。
但是自然地质地理和大小气候的改变,却不因争论谁对谁错而稍有停留。
因此,我一直试图揭示些什么。
近年长江科考的发现,对长江的成因有了直观的证据。
在科考队发现,宜宾以上的向家坝坝址,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之间的另一构造与地形捩点,那里地面以下2500米有断层存在,地表现有水温达到摄氏七十多度的温泉。
而三峡的长江古河床已抬升到海拔巫山等地1250米的高度(此段长江河面自然高度不足100米);在江汉平原,同期沉积则埋藏于地面以下1000米左右,而且这一区域至今还在强烈下降。
强烈上升区与强烈下降区之间的转折部位恰在三峡出口的南津关附近,那里有个明显可见的九蜿溪断裂,从总体上看对南津关以上40公里的三峡大坝坝基很不利。
所以,哄哄外人的“三峡坝址是坚固的花岗岩地质”的说法,可以休矣!你不能以局部的坝址地质来偷换概念,诱导成是整个库区的地质,这是对全国人民的欺骗!三峡成库是个整体概念,它是在一个上千公里范围内发生在一个地球版块上的大工程,说地质,要全面地论证南北的支流和回水所至的地质情况,也要从东到西论证从坝头到库尾的地质情况。
05三峡工程焦点问题及方案论证
三峡工程焦点问题及方案论证第五小组一、构想阶段(一)孙中山最早提出三峡工程设想的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
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改良现存水路及运河”一节中提出:“自宜昌而上入峡行,……急流与滩石沿流皆是,改良此上流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其滩石应行爆开除去,于是水深十尺之航路,下起汉口,上达重庆,可得而致。
” 1924年8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礼堂作《民生主义》演讲时又讲道:“像扬子江上游夔峡的水力,更是很大。
有人考察由宜昌至万县一带的水力,可以发生三千余万匹马力的电力,像这样大的电力,比现在各国所发生的电力都要大得多……”这是我国最早提出梯级开发三峡、改善川江航道、结合水力发电的设想。
(二)“萨凡奇计划”1944年5月,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邀请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世界著名高坝专家、当时担任印度巴克拉大坝工程顾问的萨凡奇博士来华,在中国工程师陪同下查勘了三峡,随后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这就是同年10月由美国白宫披露、轰动世界的“萨凡奇计划”。
该“计划”的坝址在南津关上游约2000米处,最大坝高225米,水库正常蓄水位200米高程,水电厂装机总容量1056万千瓦,单机容量11万千瓦,设船闸通航,万吨级船队可通达重庆,还可拦蓄洪水,估计投资9.35亿美元。
应当说,“萨凡奇计划”是第一个比较具体的、可以充分利用三峡水能资源的计划。
1945年5月,资源委员会组成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技术研究委员会”,同年8月,在水力发电工程总处下成立了三峡勘测处,从美国租借了两台钻机和两名钻工,着手进行部分勘测和调查工作。
1946年4月,萨凡奇博士再度来华复勘三峡坝区。
同年 5月,资源委员会与美国垦务局签订了由该局进行设计的技术合作协议,并先后派出54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去美国垦务局参加三峡工程设计、研究工作。
1947年5月,国民党政府明令中止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
关于三峡的“御前辩论”
关于三峡的“御前辩论”作者:韩磊来源:《领导文萃》2009年第16期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历经12年的建设,将于2008年全面完工,但作为一个由来已久的“热门话题”,不会因三峡工程的完工而转冷,仍将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持续热下去。
本文想就上世纪50年代的“三峡热”以及当年决定三峡工程命运的南宁会议上关于三峡工程的一场“御前辩论”,作一扼要介绍。
中国历来视治水为大事,有“治水如治国”之说。
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周总理都非常关心洪水的问题。
1953年2月,毛泽东视察长江,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向他汇报了修建三峡工程的设想。
当他听说即使修一大批梯级水库拦洪蓄水,也还是抵不上一个三峡水库“毕其功于一役”时,毛泽东也想快点上马。
1958年1月,毛泽东在南宁主持召开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几个大区负责人和部分省委书记参加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后来所称的“南宁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1958年的国民经济计划预算、批判“反冒进”。
这是毛泽东为在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进行思想理论准备和具体部署的一次会议。
会议后期,毛泽东提出修建三峡工程。
薄一波反映说,此事有反对派,有个李锐是搞水电的,同林一山在这个问题上有争论。
毛泽东说,那就把两个人都找来当面谈一谈。
于是,就有了随后发生的决定三峡工程命运的一场精彩的“御前辩论”。
笔者曾先后就此事采访过李锐和林一山,两人对事情的叙述稍有出入,评价也不尽相同,但主要史实大致是一致的。
1958年1月17日,时任电力工业部部长助理兼水电总局局长的李锐突然接到中央办公厅通知,要他第二天乘专机去南宁,讨论“三门峡”问题。
还说专机在武汉停留,接林一山一起去。
李锐知道电报多了一个“门”字,其实是要讨论三峡。
载着一对“冤家”的专机,18日中午到达南宁。
李锐刚刚住进宾馆,他的好朋友、毛泽东秘书田家英就找上门来,急切地向李锐介绍会议形势:主席大批“反冒进”,并点名批评周恩来、陈云,大家紧张得很,有的人睡不着觉。
三峡工程弊大于利一辩稿
一辩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以及对方辩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三峡大坝的弊端远大于其利处。
众所周知,我国三峡大坝于1994年正式动工,坝体高达185米,它的建造目的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等方面。
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它的修建,引发了上至政府高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国外人士的广泛关注。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方人士对于三峡大坝的修建从来都是针砭不一。
对方一辩已经阐述了诸多好处,而我方从不否认这些利端,但是其弊端远大于其利处。
首先,我想提醒对方辩友的是三峡大坝的防洪功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如意,如果上游发水,三峡可以蓄水,但是中下游强降雨的话,这种直接的作用就不明显。
而且上游蓄水库区泥沙淤积,三峡库区的高涨水位将是悬在两湖人民头上的一颗定时炸弹。
进而是它引以为傲的蓄水通航。
虽然从理论上说,河道深了,通航条件好了,会增加通航能力,但由于长时间大雾弥漫,实际通航能力,并不像我们当初想得那样如意。
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
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通过能力马上得到饱和,运行的实践证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单向通过能力不可能达到每年五千万吨,最多只能保证单向通过能力每年三千万吨左右。
目前长江货运需要用机械翻坝来协助完成。
原计划在1997年完工的升船机至今未见踪影,客轮过船闸的平均时间为七小时,乘客难以接受,造成长江客运和三峡旅游事业的萎缩。
而后最重要的是三峡大坝引起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第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于水库的调节作用,三峡水库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状态,如水位、流量、含沙量、蒸发量、水温等等。
水位的上升带来了淹没危及淹没区的物种安全。
如:中华鲟等珍稀物种,因大坝阻挡,不能回游,生存受到巨大影响,长江的生物链已受到巨大破坏。
中华鲟、白鲟都明显受到冲击,产量锐减。
第二.山体滑坡及淤泥的隐患三峡库区很多地区的地层主要是土层,结构松散,在持续的暴雨影响下,土层会因为吸水而发胀,容易发生山体滑坡。
长江三峡工程的若干哲学思考
长江三峡⼯程是⼈类在⾃然界中⼀项巨⼤的造物⾏为,其⽬的是为了改善⼈类⽣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程改变了长江及长江流域原有的环境和⽣态,对其利与弊,不仅要运⽤现代科技予以兴利除弊,更要⽤哲学思维加以分析思考。
三峡⼯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程建设采⽤“⼀级开发、⼀次建成、分期蓄⽔、连续移民”的建设⽅案,分3个阶段施⼯,总⼯期17年。
⾃1993年开始进⼊⼯程实施阶段,1994年12⽉正式开⼯,2003年6⽉⽔库蓄⽔到135⽶⾼程,三峡⼯程开始发挥初期的综合效益。
2006年10⽉,三峡⽔库已实现初期蓄⽔156⽶⾼程,左岸电站14台共980万千⽡机组提前⼀年投产发电,⼤坝提前两年挡⽔初步发挥防洪效益。
整个⼯程将于2009年全⾯竣⼯。
长江三峡⼯程由于规模巨⼤、问题复杂,⼀直是正反⽅⾯有争议的⼯程,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法加以探索分析,揭⽰事物的本质,⽤哲学的⽅法进⾏思辨,以此来指导我们的⾏为,以取得预期⽬标的可持续性,并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我思故我在”和“我造物故我在”是两句哲学箴⾔。
“思”与“造物”是⼈类不可分割的完整的活动全过程。
⼈类在⾃⼰⽣存和发展的环境中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思维、不停地造物,也创造了⼈类⾃⼰,也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由初级的思维到⾼级的思维,由简单的造物到复杂的⼯程造物,永⽆⽌境,这就是⼈类的本质。
没有⽆思的造物,也没有不造物的思维。
什么是⼯程哲学?⼯程哲学可以理解为对⼯程的认识,对⼯程造物的思辨。
长江三峡⼯程是⾃然和⼈类社会巨系统中的⼀个复杂系统⼯程,它涉及到长江和长江流域的⾃然⽣态、⼈⽂环境、政治、经济以及⼯程本⾝的建设技术和基础科学的复杂问题。
长江三峡⼯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很多,例如三峡⼯程建设与⽣态和环境的关系问题、长江洪⽔灾害及其对策问题、三峡⽔库移民搬迁和重建家园脱贫致富问题、是否可能以“蓄清排浑”的调度⽅式协调⽔沙关系的问题、如何保护长江及三峡⽔库⽔质的问题、如何保护三峡⽔库⽔⽣物的良好⽣态和发展渔业问题、如何正确认识三峡⽔库的地质构造采取有效措施防⽌地质灾害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长江三峡⼯程安全问题、如何充分利⽤长江三峡⽔能资源改善环境问题、如何进⾏科学系统的管理确保三峡⼯程项⽬实施成功的问题等等。
三峡大坝环境地质问题全篇
三峡大坝环境地质问题““三峡大坝, 环境之殇!_度娘这么说搜索三峡大坝环境地质问题作为人类群体中的一员,你想过吗?在三峡大坝建成之前,世界上最大的大坝是阿斯旺大坝。
当时的埃及政府和水利专家们认为。
修建尼罗河大坝是-箭数雕的高明之举。
首先,大坝既可以控制河水泛滥,又能够存储河水,以便在枯水季节用于灌溉及其它用途。
埃及的可耕地主要位于尼罗河两岸以及尼罗河三角州的洪泛区,建成大坝后可以大幅度扩大可灌溉的耕地面积,以适应迅速增长的人口。
其次,大坝建成后可以产生巨大的发电能力,为工业化提供充裕而廉价的能源。
再次,修造大坝所形成的巨人水库及对下游水位的调节,可以发展淡水养殖及内河航运。
确实,当阿斯旺大坝建成后,这些目标都一一实现了。
结果呢?说不出话了?不知道了?因为你…工程的负面作用就逐渐显现出来,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这些当初未预见到的后果不仅使沿岸流域的生态和环境持续恶化,而且给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如大坝工程造成了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质肥力持续下降、沿尼罗河两岸出现了土壤盐碱化、尼罗河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尼罗河出海口处海岸线内退等。
?几十年后,中国建成了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比阿斯旺大坝更大,成了世界第一大坝。
和阿斯斯旺大坝一样,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三峡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构造地质岩性三峡地区地层自老至新出露比较全,除缺失志留系上统,泥盆系下统、石炭系上统和第三系外(白垩系或老第三系是否存在尚有争议),自前震旦系岭岭群至第四系皆有出露。
上述各系地层大多呈整合及假整合接触,不整合仅见于震旦系与前震旦系、白至系与前白至系、上第三系与下第三系之间。
地层分布具有以黄陵背斜核部的结晶岩体为界,分别向东、向西渐新的展布规律。
黄陵背斜核部,三斗坪一带为前震旦系片岩、片麻岩和混合岩类及闪长斜长花岗岩、闪长岩及花岗岩。
周围分别出露震旦、寒武、奥陶、志留、泥盆、石炭、二叠系及三叠系中、下统地层。
辩论案例--三峡工程
辩论案例--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到底事辩出来的,还是建出来的呀!(掌声)对港辩友告诉我们推翻前任理论也叫辩,那我就奇怪了,爱因斯坦推翻牛顿理论,对方辩友是否要告诉我们爱因斯坦和牛顿也在辩论吗?(掌声)对方辩友又告诉我们百家争鸣的历史,对呀,百家争鸣不是大家各说各的话吗?到最后谁是真理呢?到底性山还是性恶,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呀?到今天还没有定论呢!真理不会越辩越明,已从无数的事实获得一一证实.第一,千百年来许多的哲学命题经历了无数智慧超群的先哲们的唇枪舌剑,到今天仍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千多年前,盂子的性善论和苟子的性恶论已为我们开设了一个激烈的辩论舞台.4年前,台大和复旦代表还在这舞台之上为这一千古难题而争论不休呀!再看看庄子和惠师为了鱼是否快乐进行了一场古人津津乐道的辩论,可是有了这场辩论之后,对方辩友能告诉我鱼是快乐的吗?第二,心灵层次真理要靠觉悟.佛陀在菩提树下静坐冥思,最后悟出人生的真谛.这是辩论所造的吗?如果佛陀热衷于辩论,想必他也没有多少时间去明心戒性去追求真理了.第三,真理的检验要靠实践.邓小平先生说得好,不管黑猫白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好猫还是坏猫不是由辩论决定的,再不会捉老鼠的猫在辩论中把它称赞得天花乱坠它仍然不是好猫啊!(掌声)第四,主观真理不会越辩越明.一朵花是否漂亮,一种食物是否美味,天龙八部与神雕侠侣何者更为精彩,可是见仁见智啊!多几辩论或许能够产生一些新的意见,但你能告诉我这会辩出真理吗?谢谢.(掌声)主席:谢谢周同学,经过:正反两方前3位代表的陈词之后,接下来又是他们施展辩才的时刻了.在自由辩论开始之前,让我提醒双方代表,你们各队有4分钟的发言时间,那么正方须先发言.一方发言之后,另外一方要马上发言,否则时间照计.好,现在我宣布自由辩论正式开始.正方四辩:请问在定比定率的发现过程中难道不是真理越辩越明吗?反方一辩:对方辩友那么推崇辩,那么就请你们以辩来论证地球是以3.5度来绕着太阳转的.正方一辩:对方辩友,看来你是无法解释我方提出的这段科技史上的佳话,请问对方辩友,你们如何解释波普尔的猜想反驳定理呢?反方二辩:对方告诉我们辩论是一种充分条件,对方是不是告诉我们辩论必然带来真理呢?那么请对方以辩来论证地球是以23.5度环绕着太阳运行的.(掌声)正方三辩:对方今天错误地理解了我们今大的辩题,我们说充分条件是说既有真理又有辩存在的情况下,真理越辩越明,对方根本排除辩的存在.请问这又如何论证你方的观点的呢?我在一次问对方辩友,在《诸子舆论大全》中说道,朱熹和他的学生往复诘难.其越辩越祥,其艺越精,请问这难道不是越辩越明吗?反方三辩:如何必须有其他的条件配合,那么辩论如何还是追求真理的充分条件呢?再请问对方辩友,遗传之父曼德尔他是通过豆苗的实验还是豆苗进行辩论来找到遗传的定律呢?(掌声)正方二辩:我不得不提醒对方注意,今天我们讨论的是辩能不能真理明的问题.可是对方举出了各种实例都没有辩的参与其间,根本就没有辩,如何论证你方观点呢?(掌声)反方四辩:谢谢对方辩友,终于退出了一步,我们知道许多的真理根本不用靠辩,就好像曼德尔找出遗传的真谛是没有经过辩这个过程的啊!正方四辩:既然对方辩友都不承认有辩,那我们今天的命题你们又怎么论证真理不会越辩越明!反方二辩:谢谢对方辩友终于承认了辩不是一个充分条件,因为在许多条件之下辩是不需要存在的.再请对方辩友解释一下星球之间的距离轨道之间的引力是如何通过辩来论证的呢?(掌声)正方三辩:对方辩友并没有回答我方刚提出的问题,我想请问,难道所有的真理都不要辩了吗?我们今天打个比方,我方认为人越长越胖,对方说人不会越长越胖,今天你根本说没有人,根本就不会长,那又如何论证今天的命题呢?(掌声)反方一辩:对方辩友一再逃避我方的问题,那么如何把真理给辩明呢刚才对方辩友还提出维新论法,维新论法是一种规律,它不是一种辩的方法,请你不要混淆了.既然辩友的所谓辩不能在科学方面辩出来,那就请问对方辩友上帝爱世人,如何越辩越明啊!正方二辩:对方老说事实是很重要的,难道我们说事实能解决一切吗?要让人相信人是由猿猴进化来的,是不是要牵来一只猴子把它变成人我们才相信呢?(掌声)反方二辩:对方辩友搞错了,今天我们由猿进化到人的过程当中,我们是要用科学的检验来答之,而不是辩.对方辩友请您论证我方主辩所提的上帝爱世人这个神圣的命题是如何通过您方的辩论辩出来的呢?正方四辩:我倒想问对方辩友,你是如何通过科学检验人是由猿进化来的呢?反方四辩:让我们谈谈造神论的命题吧,对方辩友还没有回答刚才我方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上帝爱世人,上帝的存在是不是靠辩出来的呢?(掌声、冷场)反方三辩:按照对方辩友说法,真理的相对面就是谬误,说上帝不存在,是否说全世界的基督教徒都在相信一个谬误呢?正方一辩:我更知道在宣传圣经的过程中,人们是提倡辩论的,请问对方辩友你们是怎么样用科学的方法告诉我们猴子是怎么变成人的呢?反方二辩:对方辩友搞错了,上帝爱世人这个是不证自明的辩理,难道还要通过辩来答之吗?(笑声)我们再请问对方辩友,佛家讲求顿悟为什么不讲求辩悟呢?正方三辩:刚才台下的一片嘘声就说明了对方的观点到底是不是一个真理.(掌声)那么,这个姑且不谈.对方辩友刚才说得好,不证自明,这是一个不证自明的真理,那么我们现在要谈论在有证情况下如何是明还是不明.对方刚才说国家,我们也来谈国家.敦煌壁画中著名的维摩洁经辩图,讲述的就是文殊菩萨和维摩洁辩论佛法的道理.连佛都在辩呀,对方辩友.(掌声)反方一辩:那不是要告诉我们所有的出家人都不用敲木鱼不用念弥陀了,拿着麦克风搞搞辩论就算了.(掌声)正方二辩:对方说真理不会越辩越明,那么我请问我们在学校里要开展师生之间的讨论,难道这讨论来讨论去就是让我们越讨论越糊涂吗?(掌声)反方二辩:对方首先就搞错了辩论,把辩论等同于讨论,(这是)对方辩友概念上的错误.真理怎么会越辩越明呢?对方说辩论是一种充分的条件,又告诉我们许多情况下不需要辩论,对方这个逻辑上的矛盾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正方三辩:我方说的是有辩的存在的情况下真理会越辩越明,这就是我方的立论基础.我倒要请问对方假如说真理越辩越不明的话,而对科学史上许许多多真理辩明的例子你们又是如何解释的呢?(掌声)反方四辩:对方辩友刚才终于承认了,有辩的情况下真理一定会搞出来,但是我想请问对方辩友,白马黑马也是有辩的情况,真理搞出来没有?正方四辩:难道在座的各位有谁相信白马不是马吗?反方一辩:所以这就论证了辩论不一定会带来真理,你方的充分条件就已经不能成立了呀!对方辩友不断告诉我们进化论,我只听过达尔文是环绕世界的时候经过经验的累积发现进化论的,可不是辩论辩出来的啊!正方一辩:请问达尔文在探索真理过程中,有没有思想的争辩呢?如果没有那可是全盘接受的呀!反方三辩:这关键还在于考古学呀.对方辩友刚才提到权力,我们知道权力的介人使真理不会越辩越明.赵高能够指鹿为马,连鹿都可以变成马,真理如何越辩越明呢?正方三辩:对方辩友刚才将辩推到了极致,那么有必要我们就要天天辩.那么我举个例子,我们今天人们需要吃饭,难道说我们就要每时每刻都要去吃饭吗?岂不要撑死大家啊!(掌声)反方一辩:对方辩友这么说的原来把思辨也等同于辩,那么今天我在想,我要吃饭还是吃面,也是你方所谓的辩了!(掌声)正方二辩:我们说对方狭隘地把辩仅仅以为是诡辩和狡辩,我们一再说,我方的观点可是以事实为基础的.请问对方辩友,关于克隆人是利大还是弊大的问题,难道用事实真的去克隆一个人吗?让我们看看利大还是弊大.我们今天还讨论什么克隆人利大还是弊大呢?反方四辩:对方辩友告诉我们思辨也是辩,那么板桥神经病院里的神经病人时常也跟自己讲话,请问你是说他们自己辩论吗?(掌声)正方四辩:对方辩友说诡辩也是一种辩,那么我倒想请问了,你能说《笑做江湖》里的桃谷六仙,喋喋不休,纠缠不清也是辩论吗?(掌声)反方二辩:对方说为真理而辩就能带来真理,为诡辩就不能带来真理,对方辩友不要忘记你们今天是一个全称性的问题.有时辩会带来真理,有时辩不会带来真理,你方的立场能够成立吗?(掌声)正方一辩:我们一再强调,为真理而辩真理越辩越明.医生告诉我们吃水果有利健康.而对方辩友却说了运动才能使身体健康,所以吃水果使身体健康就不对呀!反方三辩:对方要来谈水果,我们就来谈水果吧.你要分辨一个苹果是甜的还是酸的,你是要尝一口还是辩一口啊?(笑声、掌声)正方三辩:有人说苹果是甜的,也有人说苹果是酸的,要不要辩呀?对方辩友刚才告诉我们只要辩,不辩就不明.那么我要请问对方辩友……(铃声响)反方三辩:苹果之甜,苹果之酸,辩了3天3夜苹果都烂了还不知道,还不如吃一口就知道苹果是甜酸了.(掌声)对方辩友在语言表达的极限之下道理怎么会越辩越明呢?主席:谢谢,(掌声)非常谢谢正反两方.经过了精彩刺激的自由辩论之后,我们稍微休息一下,稍后再辩.(掌声)欢迎大家再次回到辩论会的现场,现在我们请反方的第四位代表叶纹豪同学总结陈词,他的时间是4分.反方四辩:恕我喧宾夺主为对方辩友总结陈词吧!首先,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辩是寻求真理的充分条件.让我们来看看充分条件在逻辑上的地位是什么?如果它是一个充分条件的话,我方只要指出一个例子,一个例子就足够了.一个例子在辩论的过程之中找不到真理,那对方的立论就不攻自破.那我就请问对方辩友,在很多国会议案的通过,在国会之中的辩论,认为法案的通过都是真理吗?如果不是的话,对方辩友的充分条件就不能够成立了.对方辩友认为狡辩跟诡辩就不是辩.对方辩友提出这样的概念就是要告诉我们只有找到真理的才叫做辩,不是找到真理的就不叫辩.对方辩友的这种说法才是叫诡辩呀!请问对方辩友,你们在诡辩的时候是不是在辩论呢?对方辩友只有找到真理的那才叫辩,那不是找到真理的辩论,我们为了利益而辩的时候不是叫辩而是叫什么呢?哥白尼说:"人的天资在于探索真理."今天我方与对方辩友是志同而道不合,找出探索真理的方法同样是我们的目的,但是我们认为真理不会越辩越明.对方辩友要论证我们的充分条件就要为我方解答以下六大疑问:第一辩论必然牵扯人的情感,在缺乏RQ的情况之下,真理又如何越辩越明呢?就是亚圣孟子也情绪化地骂墨子无无君的禽兽,更何况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第二,在个人利益、群众利益交错的辩论中,为了保障个人利益就必谎话连篇,巧言令色,这时候真理又怎么会辩得明呢?第三,辩论有赖于语言.在构造语言驾驭能力不同时,或者是语言无法表达出抽象的概念时,辩论是在寻找真理还是在浪费时间呢?以上三个疑问既驳了对方的立论,又总结了我方第一助辩的立论.那就是现实的社会之中,不像对方所想象的,人人都是圣人,个个都是天使.在利益、语言、情绪的限制下真理是永远藏于九地之下.而另外的三个疑问只是我方第二助辩就是说,寻找真理是辩不出头绪的.第一,如果真理是越辩越明的话,我倒要请问对方辩友,是先有鸡呢还是先有蛋呢?这个命题我们辩了许久,我是越听越不明啊.第二,应用得非常广泛的液体力学浮体定律是阿基米得在浴缸中所悟出的真理,可不是浴缸中辩出的真理呀!第三,面对一些必须经过实践才能发现的真理,比如说这个电灯泡会不会发亮,对方辩友是不是也要认为,也要用辩论来寻找呢?辩论是一个不具有生产性的形式上的辩论论点冲击.辩论过后只有更多的意见没有更明的真理,只有生产性的实践和思考才是剥开迷雾的唯一手段.各位,请暂时别相信我方的话,把我方的话放在实践的土壤中让它成长,当你们察觉这是一个真理的时候,不要赞扬我们的辩才,因为那是你方的实践之功.谢谢各位.(掌声)主席:谢谢叶同学,下面我们请:正方的第四位代表李雪霞同发言,她的发言时间也是4分钟.正方四辩:谢谢主席,大家好,今天我们双方都需要论证一个全称判断.我方已充分证明了,如果有辩的参与,真理就会越辩越明.可对于许多领域中真理确实越辩越明的例子,对方却始终没有给予我们一个圆满的解释.请问,你们的立论如何站得住脚呢?而且我们所说的是辩真理,为真理辩,真理越辩越明.这里涉及多到目的和态度的问题,必须要加以澄清,为真理的明晰而辩,就必须要以事实力依据,遵照逻辑规则,辨析论题,分析概念,列举事例,推演论证.为真理而辩目的是确认真理,与不顾事实,巧言今色,简单取巧,驳倒对方的所谓诡辩或狡辩截然不同.对方又说不辩自明的常识不用辩,那么我请问筷子插在水里是弯的,可是实际上是直的,到底是弯是直需不需要辩论呢?当然需要了嘛!(嘘笑声)宇宙浩瀚无边,百万年的历史也不过沧海一粟,但人类就在这沧海一粟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创造出今天瑰丽的世界,这恰是人们不懈地探寻真理,把握真理,利用真理,传播真理的结果.人类的理性就是要追求真理,追求平等、自由、民主,人类的精神就是要反对垃圾真理,反对禁锢视听,愚民政策,以势压人.为了这个世界的真善美,人们甚至以殉难的精神高扬这样的信念:要为真理而斗争.然而,"宝剑锋从磨硕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个真理的发现、发展往往都凝聚着几代人的汗血水,凝聚着传播者为真理而辩的才智和勇气.布鲁诺为真理而辩,面对罗马鲜花广场上燃起的火焰,他说:"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是的,我们了解布鲁诺,我们更崇敬布鲁诺,尽管为真理而辩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但先者们光荣的榜样无怨无悔的精神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已使我坚信真理越辩越明.当我们静下心来,审视当今世界,今天的人们为了真理更需要辩.从东西文化之争,到南北之间对话,从多无化的国际政治格局,到经济一体化的多边关贸谈判,辩论无所不在.新问题需要辩,老问题也需要辩,时至今日,什么是自由,什么是人权,什么是公正仍存在着分歧.而这些只有通过各种思想的交锋,各种观点的碰撞才能寻找到真理之所在.强权不是真理,真金不"怕火炼,真理更不更不怕争辩,让我们记住伟大思想家马克思的话吧:最好把真理比作碎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散出的光辉就越加灿烂.谢谢各位.(掌声)。
“干旱诱发论”再辩三峡利弊
# K* ~, L# p" I9 B' S- A三峡大坝下游中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更是中国主要的屯兵之地,这里驻有中国集团军的百分之四十五、装甲师的百分之二十、步兵师的百分之三十八、空降师的百分之百,是中国战略预备力量和中国战略机动力量的精锐所在。战略机动力量和预备力量,受到三峡溃坝的巨大挟制,十分被动。如果战略机动力量为溃坝洪水所吞噬,其所造成的结果是如何设想也不为过的。 0 Y/ I4 u% [+ m/ J8 Y
: S; [) u! k4 L* i. ^1998年,长江洪水的最大流量为6万立方米/秒,这里给出的溃坝洪峰是其洪峰的37倍,洪峰下泄的速度高达每小时100公里,与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相同。如此大的流量,如此高的速度,其破坏能力远远超过摧毁三峡大坝的几颗炸弹。就是葛洲坝水利枢纽,在这样的流量和速度下,也要被冲垮。宜昌市地面的平均高程不到海拔50米,当宜昌市洪水位高达海拔64—71米时,宜昌城已在水下20米处。在三峡大坝发生溃坝后,宜昌市的居民几乎没有机会逃生,因为在溃坝后的半个小时,洪峰已经就到达宜昌市。仅宜昌一市的人员损失将高达50万。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高建国研究员:三峡水库的建成运行,客观上已对鄱阳湖的生态与环境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原因是,三峡工程的运行,打破了湖水原有的吞吐规律:每年10月是三峡大坝蓄水期,泄流量大幅减少,此时正值江西省枯水季节,鄱阳湖急需江水补充,但结果是,非但得不到补充,反而被长江低水位拉空。
自然辩证法(1)
题目:基于自然辩证法下纳米技术的浅析姓名:专业:班级:学号:基于自然辩证法下三峡工程的浅析摘要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是一项宏伟的工程实践活动,具有特定的内含: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投资,工程移民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是工程建设实践的主要内容;工程运行,工程维护,工程调度管理,是工程运行实践的主要内容。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
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坏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支配。
”关键词:三峡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1.三峡工程简介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现在,以蓄水175 m 为标志,三峡工程已如期完成初步设计的建设任务,正全面发挥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
三峡大坝轴线全长2 309. 47 m,坝顶高程185 m,最大坝高181 m。
三峡水库全长600 多km,正常蓄水位高程175 m,总库容393 亿m3,其中防洪库容221.5 亿m3。
1.1.三峡工程的过去“三峡工程的作用只会越来越大。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长江三峡集团总公司前总经理陆佑楣如是说。
1984年,陆佑楣被时任水电部部长钱正英从正在建设中的龙羊峡调入北京。
钱正英部长对陆佑楣说的话字字千钧:“调你来,就是为了三峡工程!”两年后,一场有关三峡工程的大论证展开了。
这场大论证共有412位专家参与论证,涉及40个专业。
这是三峡工程问题有史以范围最广,也是讨论最深入、最充分的一次会议,对于工程的方案提出了很多重要意见。
这次论证后形成的报告,最终决定了三峡工程得以在1992年全国人大通过。
这次相对广泛公开的大论证也让三峡工程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透明的世纪工程。
这个世纪工程承载了太多的期望与关注,走过22年,在2008年,水利部又一次找到很多专家,对三峡工程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再论证。
水坝工程建设争议的哲学思辩
水坝工程建设争议的哲学思辩近年来国内围绕水坝建设是非问题的激烈争论,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西方后现代社会思潮和传统主流哲学思想不同观点间的对立和论辩,以及这些观点对我国工程界、社科界、媒体和政府部门愈趋重要的影响。
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去分析探寻这些争议的哲学根源,从科学理性精神和现代人文思想中汲取营养,提炼符合我国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工程哲学的基本理念和范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制订和实施我国水资源利用和能源开发的产业政策,搞好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一、水坝工程争议的根本源自自然观和价值论的差异恩格斯指出:“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第603页)。
这也是今天讲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协调的三重关系。
微观层面:人的道德心与利欲心之间的平衡;中观层面:人与人之间即社会关系包括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协调;宏观层面:人与自然的和谐,指人类与其生于斯长于斯的栖息地之间的整体长久和谐。
而人与自然关系中最为基本也最为久远的一项是人与水的关系,人类主动调整这种关系的重要手段是兴建各种水利工程。
水为生命之母,水在地球这颗蓝色星球上时空分布的演变孕育了灿烂的人类文明,也使得一些古代文明消亡。
科学、技术、管理的进步使人类形成愈来愈强的水利工程能力,可以局部调整水的时空分布。
各种水利工程的兴建满足了农业及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现代水利工程往往还兼有防洪、发电、航运、休闲等功能。
今天,几十万座大小水坝矗立在全球大小河流的干支流上,作为现代水利工程的核心设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着用水、电力、运输的便利。
与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中遭受许多非议一样,水坝工程并未因为其给人类带来巨大益处而免受指责。
对建设水坝的是与非,世人已有过长久的争议。
西方发达国家在时强时弱的反坝声浪中建设了成千上万座水坝,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也基本完成了其水电资源的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自然辩证法分析三峡问题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
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哲学概括所形成的学科,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是联系自然科学与哲学的桥梁。
自然辩证法作研究生必修学位课程,对改善和完善工科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更新思维方式、开拓眼界等方面起到了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作用。
本文联系所学知识与岩土工程专业相关知识运用自然辩证法分析三峡工程问题。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哲学岩土工程三峡工程
目录
1. 引言 (1)
2.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1)
3.三峡工程的背景 (1)
4.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1)
5.用自然辩证法的方法分析 (2)
6.用自然辩证法去分析问题的意义。
(3)
7.结论 (3)
8.参考文献 (3)
1.引言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应,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邻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是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规律,对自然科学的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出哲学的概括。
本文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出发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分析三峡问题。
2.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联系自然科学与哲学的桥梁。
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包括自然观、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思想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要求我们全面客观的发展地看待事物。
运用对立统一(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动力,推动事物发展 )、质量互变(揭示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否定之否定( 揭示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实质性过程)等方法去分析问题。
3.三峡工程的背景
三峡水电站,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又称三峡工程。
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
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任何一项规模巨大的工程,因为影响深远,必然带来持久的关注甚至争议,三峡工程也是如此。
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关于三峡工程利弊的讨论已经持续了近百年。
三峡工程是一个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并兼有大流域经济开发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的兴建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对工程建设之利弊必须进行全面充分地论证。
4.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首先三峡工程的建设必定会带来大量的效益,例如:
①发电建功,节能减排。
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发电,效益相当可观,设计年发电846亿千瓦/时,位居世界第一,相当于建了10座大亚湾核电站,如表1。
②防洪屏障。
三峡工程建成后,当正常蓄水位到175米时,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能够控制百年一遇的洪水,如遇千年一遇洪水时,配合运用沿江各分蓄洪区,可以防止长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
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神。
③航运通畅。
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可直抵重庆朝天门港,航运成本可降低37%。
但是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三峡工程必将带来一定的危害:
①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②岩崩和滑坡。
③加剧泥沙淤积,阻塞航道港口,危及大坝安全。
库区建成水速减缓泥沙沉积加快,加之库尾浅滩出现可阻塞航道和河港。
④改变经流和泥沙沉积状况,可使海岸后退,鱼类资源减少
⑤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稀有动物灭绝。
污染库区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特别是对人体的危害更具有广泛性长期性和潜伏性的特点这更需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5.用自然辩证法的方法分析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依然成为世界工业大国。
因此对电力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但如果只单一的依靠煤炭发电,不仅无法满足工业需求,还会带来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建设三峡工程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趋势。
三峡工程的建设确定会带来上述的效益,当然专家担心的危害也是潜在存在的。
但我们可以提前运用科学的手段去避免这些危害的发生,努力将效益扩展到最大化。
虽然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但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成长,做好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学会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学会区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在分析和解决、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善于抓住重点。
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在三峡问题中我们首先在危害可解决的基础上要认识到三峡工程队我国经济展确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是三峡问题的主要矛盾。
其次,三峡工程所带来的淤泥、破坏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它,这是三峡问题的次要矛盾。
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有利于我们客观的看待三峡问题,有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对待三峡问题。
无论是三峡大坝的防洪、发电、调水,还是地质灾害、环境破坏、经济效益问题都是包含这统一对立的因素。
有利一面也可能变成有害的事物,有害一面也可能变成有利的事物,因此我们不能绝对的肯定一个事物或是否定一个事物。
因为无论是防洪、发电,还是调水,考量他们所发挥的经济效益都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只有当他们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积累的一定程度,扭亏为盈时,也就会有了本质的变化人们对于三峡工程的看法也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针对以上的分析基本上可以肯定三峡工程的兴建经济效益是巨大的,问题是存在的但又并非是不可解决的。
所以说三峡工程的建设利是大于弊的,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出的正确的决定,未来必定会造福人类的。
6.用自然辩证法去分析问题的意义。
作为一名工科类的研究生来说,我们不仅要有专业与社会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改善和完善我们研究生知识结构、更新思维方式、开拓眼界。
它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用正确观点去分析科学技术发展,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分析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各种哲学、社会思潮以增强自身的鉴别能力;有助于增进辩证思维能力,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等。
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我们的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7.结论
作为工程规模世界最大,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国内最高的水利水电工程,三峡工程的争论时间最久,争论级别也很高。
这不奇怪,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三峡工程本质上是一个对大自然认识的问题。
但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今后,三峡工程可能会出现一些当前还认识不到的问题,在运行过程中应该长期进行监测和优化。
三峡工程不是一个一步到位就能够认识透的问题。
人类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更好地认识客观自然规律,从而为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带来更好的效果,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为当代研究生我们看问题也必须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问题,不能只凭主观意识片面的、客观的去看待问题。
在今后的研究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深入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它的精髓并用来指导我们的科学实践,以帮助研究生科研水平的提高,应该时刻联系自然辨证法的理论知识,科学客观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我。
8.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论).人民出版社,1971
[2] 郭桂春.自然辩证法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孙晓彤,梁璐,张谷玥.三峡工程利弊谈[J]. 中国经贸, 2013(08):156.
[4]王中瑞.略论长江三峡工程之利弊[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89.
[5]吴杰.三峡:饱受争议的明星工程[J].国企,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