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下现代文学30年代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30年代小说(矛盾老舍巴金沈从文其他)

第一节:矛盾

一:文学道路和人生道路

1:文学批评家沈雁冰

2:小说家矛盾—社会剖析小说的开创者

贡献:提供了现代都市长篇小说的范本,提供了民族资本家和时代新女性两种人物典型

3:文学史意义:驾驭长篇的能力,塑造典型的才情,宏大豪迈的叙事,精雕细刻的工夫,批评视角的敏锐值得称道

社会剖析小说

概念由北大教授严家炎于1982年提出,指以矛盾为代表,包括吴组湘,沙汀,艾芜,王仁叔,叶紫等在内的一群作家的创作,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试图将科学的社会理想与创作实践相结合,是创作达到从本质上揭示生活真实并正确预示社会发展走向的目的。

特点:一般从社会政治经济分析入手,用阶级斗争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以阶级斗争为表现重心,以理性分析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注重典型人物的塑造。

都受到影响

二:《蚀》三部曲

1:内容表现大革命运动前后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深刻揭示了革命阵营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2:《幻灭》静女士慧女士

描写了不谙世事抱着美好幻想参加革命的知识女性静的性格悲剧—叙述者及文学史对静女士都持批判态度

静女士并非文学史或权威叙事者所谓的弱势女性,而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行动能力的现代新女性,静对学潮,革命的冷眼旁观与疏离态度及对革命的幻灭感受,呈现了矛盾对革命的理性反思与批判

3:《动摇》

摇摆不定的革命者方罗兰;魅力四射,现代开放的新女性孙舞阳;投机革命的反动分子胡国光(这一形象开启了左翼文学塑造反面人物的模式—凶残,贪婪,狡诈,道德败坏)

4:《追求》

描写大革命失败后一群青年知识分子苦闷颓废的生活状态,他们不甘寂寞,但所有的追求都以幻灭告终,小说揭示了当时知识分子普遍的心理状态

张曼青:政治/教育/婚姻朱近如;王仲昭:报纸革命/陆俊卿;章秋柳:成立社团/以爱情与身体点燃他人;史循:嫉妒颓废/追求自杀

5:《蚀》三部曲的评价

艺术上比较粗糙

情趣上也不够平衡(身体叙事,男性欲望眼光,热衷于情色描写)但近年来却好评渐增,其值得肯定之处有

①时代新女性形象系列的塑造,静女士,孙舞阳,章秋柳等呈现了革命队伍中的时代新女性;形象特征:性感,开放,追求刺激,崇尚享乐,有着强悍泼辣的生命力和反封建的叛逆性

②反思革命的激情与理性,小说以真挚饱满的激情,融入矛盾自身的经验,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角度反映大革命运动及其存在的问题,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清醒的批判精神

③思想与艺术都超过了蒋光慈等人的“革命+恋爱”小说

“革命+恋爱”小说:左翼作家创作的表现革命者的革命与恋爱故事的小说,是30年代小说的重要现象。代表作家:蒋光慈《丽莎的哀怨》《冲出云围的月亮》《野怨》丁玲《韦护》洪灵菲《流亡》三部曲华汉(阳翰生)《地泉》

特点:革命与恋爱是最重要的叙述元素,革命的浪漫蒂克,概念化,模式化(公式主义的结构+脸谱主义

的人物)

三:《子夜》

1:内容

吴荪浦的家庭人物关系和社会交往关系;吴荪浦实业救国的理想“双桥王国”;吴荪浦兼并小厂与镇压罢工;农村暴动与都市罢工;吴荪浦与赵伯韬在公债市场的斗争;乡绅,知识分子,太太小姐的都市生活;吴荪浦在三条战线作战,最后失败

2:矛盾创作《子夜》的背景和预期

背景:《蚀》系列的意识形态批判与矛盾的文坛处境;世界经济危机;中国现实;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争

预期:(鲜明的阶级立场和政治主题)白色都市与赤色农村的交响曲,揭示中国社会走向:民族资产阶级的垮台

3:《子夜》的成功左翼文坛与自由主义作家的赞美;读者反应;高额的稿费版税

4:《子夜》的文本裂隙/缝隙

裂隙:①“完美艺术世界”的破绽,超出作者预期和掌控的文本裂隙反而使文本更富于文化内涵和审美张力②结构:“农村革命运动”线索的游离③情节的不真实:王妈事件/瞿秋白的建议④意识形态的暧昧:对吴荪浦的由衷赞美

裂隙之因:①矛盾创作《子夜》的心理背景,有意识的政治功利心理→政治主题:改变文坛的处境,显示革命立场②无意思的补偿心理→童年创伤/卢鉴泉③意识与无意识,理性与感性的冲突造成了文本裂隙5:吴荪浦形象(典型的塑造/屠维岳的作用)

①从性格魅力上看,是一个有胆识,有魄力,有雄才大略和骑士精神的铁腕人物

②从命运上看,虽理想远大,奋斗不息,最终却失败了,他是一个生不逢时的硬汉型英雄

③阶级印记与民族国家印记:既有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又有中国人最普遍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

6:《子夜》的文本分析

①独具特色的现代都市小说—以都市阶级斗争为主要描写对象

②鲜明的意识形态倾向—左翼批判立场

③典型人物塑造:资产阶级英雄,都市知识分子,现代都市女性

④文类特征:写实与浪漫,颓废并存

⑤现代性艺术手法:心理描写与象征的成功运用,林佩瑶,吴老太爷

⑥小说的结构:史诗风范。宏伟开阔的网状结构纳尽了30年代初中国的社会生活,重大社会政治事件,各种社会场景,各个阶层的人物。精雕细刻地展现人物精神世界及伦理观念的变迁:吴老太爷,冯氏父女,惠芳

⑦不足:结构的不完整;某些情节描写不够真实;工人,革命者形象有些概念化

四:《腐蚀》1941年5月香港《大众生活》赵慧明的原型

五:《霜叶红似二月花》

1:内容与艺术:写辛亥至五四前夕江南小镇的社会生活,青年男女的感情纠葛,新兴资本家和豪绅地主勾心斗角,相互倾轧以及他们与农民的尖锐矛盾,场面宏大,情节复杂,语言典雅,富有民族风格,精美的残简;阶级冲突/经济,文化,精神上的新旧冲突;结构,人物,语言,叙述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红楼神韵)—“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民族形成”问题讨论

2:人物形象

张恂如,钱良材,黄和光/张婉卿,许静英

张婉卿形象,人物原型(矛盾母亲)儒道墨三家互补的理想人格模式,体现了矛盾审美理想中对真善美的极致崇尚——这可以视作矛盾对其前期理想思维模式的反驳

第二节:老舍

老舍之死,老舍一生最具思想文化价值,最具历史反思意义的事件,是他的自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