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33讲汉代儒学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人民版

合集下载

2020高考人民版历史复习练习题:第33讲 汉代儒学+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人民版历史复习练习题:第33讲 汉代儒学+Word版含解析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昆明模拟)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孔子后裔孔甲率一批儒家士人携带孔门礼器往投陈胜、吴广,最后战死在反秦战场上。

一大批这样的知识分子,向秦王朝发起了拼死反抗。

材料说明()A.秦朝因文化专制政策付出代价B.儒家力图去争夺主流意识形态C.儒家士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D.秦朝文化专制为西汉提供借鉴解析:选A。

秦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其灭亡,故A项正确;儒家是对焚书坑儒的文化专制政策的反抗,并非去争夺主流意识形态,故B项错误;材料不仅仅包括儒家的反抗,还有平民陈胜、吴广的反抗,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秦朝文化专制对西汉的影响,故D项错误。

2.(2019·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期末)董仲舒在其文章《高庙园灾对》中,用灾异观念解释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庙殿火灾的原因,遭到主父偃的告发,董仲舒差点被杀。

据此可知,董仲舒的灾异观念意在()A.借助天来限制君权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阐述君权神授思想D.巩固儒家正统地位解析:选A。

董仲舒认为发生灾异是由于天子无道,天子要反省,意在借助天来限制君权,故A项正确;董仲舒并不反对君主专制,相反他的君权神授等思想有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董仲舒的灾异观念意在用天来限制君权,并未强调君权神授,故C项错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才获得正统地位,故D项错误。

3.(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模拟)有学者认为,从汉代起,先秦儒家高标入世的姿态及对世界冷静理性的思考始有缺失。

这种缺失()A.导致儒家逐步脱离社会实际B.使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C.与儒学政治地位的变化有关D.表明儒家亟须重建信仰理论解析:选C。

汉代儒学为政治服务,对先秦儒学思想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如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实际就是对冷静思考世界的某种背离,故C项正确。

4.(2019·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董仲舒在对汉武帝策问中说:“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版课时检测(二十三)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历史人民版江苏专版课时检测(二十三)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课时检测(二十三)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9·苏州调研)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A.“民贵君轻”的主张B.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C.“克己复礼”的思想D.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解析:选D材料中“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体现的是墨家思想,辅佐国君,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这个国家的方略,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故D项正确。

2.(2019·启东中学月考)有学者认为,过去人们常常把“儒家文化”“儒家传统”当做“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的同义词,但实际上从秦至清的整体看,中国传统的主流是“儒表法里”,因此传统中国一直存在着法家制度文化与儒家典籍文化之间的张力。

下列最有可能符合该学者的主张的是()A.儒家思想不是中国传统主流B.法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的主流C.中国文化有表里不一的差异D.打倒孔家店能打倒中国传统解析:选C儒家文化经过汉代董仲舒的改造,先秦儒家思想变为“儒表法里”的新儒学,说明中国文化有表里不一的差异,故C项正确。

3.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回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

强调以内心体验为中心,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

该思想流派应是()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解析:选A道家崇尚自然,无为而治,故A项正确;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儒家主张“仁”“礼”等,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等,故B、C、D三项错误。

4.(2019·徐州调研)《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举公义,辟私怨。

”材料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非攻B.以民为本C.以德治国D.公正至上解析:选D材料主张以德、能、劳、功等为依据选贤举能,并结合“举公义,辟私怨”,可知体现的思想是公正至上,故D项正确。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 汉代儒学同步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 汉代儒学同步测试

1.梁任公曰:“我国有力之政治思想,乃欲在君主统治下,行民本之精神。

”秦汉以后,“行民本之精神”主要得益于()A.“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B.法家思想因违背潮流而被抛弃C.士人群体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D.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 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 B. 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C. 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D. 促进了民族思想的自由发展3.“是非来自公论”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重要观念。

以下言论中,最能体现这一观念的是()A.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D.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4.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

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C. 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荀子提出“人之性恶”5.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本朝进士……真宗时,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这表明科举制取代察举制是因为()A. 科举制有利于提高社会文化水平B. 察举制下的官员无真才实学C. 科举制能扩大封建社会统治基础D. 察举制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6.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先生曾经说“自秦汉以来,虽有一副君主专制的骨架,但骨肉之间实含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血脉,而因此民本主义血脉的周身流转,遂使君主专制的政治弊害得以减轻和苏解。

”他认为“民本主义血脉”能够得以“周身流转”,主要得益于()A. 士人群体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B. 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 法家思想因违背潮流而被抛弃D. “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7.董仲舒提出:“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2020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汉代儒学(wd无答案)

2020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汉代儒学(wd无答案)

2020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汉代儒学(wd无答案)一、单选题(★) 1 . 古代某位思想家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从横向上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纵向上构建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顺从关系。

下列选项属于该思想家的是A.“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德主刑辅”、“大德小刑”D.“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圣旨开头语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八个字,以阐明天子的“正统”。

这种做法说明了A.中央集权顺应历史潮流B.封建皇权具有神权色彩C.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D.君权与相权矛盾不突出(★★) 3 . 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能够为人们的道德观念所接受。

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视为不义。

这种变化反映了A.分封制已难以为继B.社会道德水准提高C.民意左右官员行为D.忠君伦理观念强化(★★) 4 . 西汉官方孝德教育呈现出神秘化的倾向,“孝”从政治伦理范畴中提升出来,发展为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最高准则,为引导人们崇尚孝德,统治者A.推动了儒释道融合B.革新了选官制度C.提出家国一体观念D.设刺史以察民情(★★) 5 . 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下列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类别关键词出现频次所占比例社会伦理观念仁、礼、信17586次46.53%法观念法、刑4648次12.30%财富观念利、财、富4765次12.61%公平公正观念均、平4427次11.71%道观念道6367次16.85%A.主流价值儒学化B.法家大行其道C.重利轻义观盛行D.伦理脱离政治(★★) 6 . 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孔子后裔孔甲率一批儒家士人携带孔门礼器往投陈胜、吴广,最后战死在反秦战场上。

一大批这样的知识分子,向秦王朝发起了拼死反抗。

(人教版)2020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第33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练习

(人教版)2020年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第33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练习

第33讲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六,26)《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

”文中的“动机”主要指( )A.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唯我独尊,树立皇帝的权威C.消灭异端学说D.繁荣学术文化答案 A解析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思想文化政策,汉武帝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正确。

2.(2017·桂林中学高三5月全程模拟,25)《两汉三国学案》卷九记载:“夫汉家以经义断事,每有大议论、大狱讼、辙引经义以决之。

”这表明( )A.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B.儒学运用于国家的政治生活C.汉代社会秩序较混乱D.儒家理念成为日常行为规范答案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儒学确立为正统思想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题目中并未出现明确的时间,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每有大议论、大狱讼、辙引经义以决之”得出儒学运用于国家的政治生活,故B项正确;根据题意,并未出现社会秩序混乱的现象,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是在处理相应的政治事件时,并非处理日常行为时,故D项错误。

3.(2017·泉州二模,24)《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

”该材料( )A.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B.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C.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D.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答案 D解析材料内容未体现道家“无为”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君臣、夫妇、父子的关系,未体现儒学的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三纲,未强调“仁爱”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君为臣纲,夫为妇纲,父为子纲,反映了“三纲”的人伦观念,故D项正确。

4.(2017·潍坊二模,24)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第33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第33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33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广东湛江调研)董仲舒提出,“立义以明尊卑之分,强干弱枝以明大小之职”,“强干弱枝,大本小末,一指也”。

这表明董仲舒主张( B )A.以纲常名教为指导思想B.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文化“大一统”的重要性D.延续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解析:材料信息“尊卑之分”“强干弱枝”等反映了董仲舒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的最高权威,故选B项。

2.(2020·四川广元调研)“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

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董仲舒上述主张( D ) A.再现了先秦儒家学派的主张B.将儒家伦理提升到天理的高度C.有利于巩固儒家学说的独尊地位D.适应了君主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解析: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发展为“君为臣纲”等“三纲”。

董仲舒将君臣、父子、夫妇三种政治伦理关系纳入了“阳尊阴卑”的思想构架,作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王道之纲”,故选D项。

3.(2020·广东惠州调研)下图反映了汉朝太学博士人数的增长情况。

据该图可知西汉时期( A )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B.完善的教学体系已经形成C.太学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D.法家、墨家等思想已经消失解析: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后,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主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察标准,故A项正确;图片信息没有涉及其他教育机构,无法说明太学的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升,也没有法家、墨家等学派的相关信息,故B、C、D三项错误。

4.(2020·湖北荆州调研)西汉海昏侯墓西室考古发现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上隶书撰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

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

该材料说明( C )A.孔子的画像与真实情况不符B.西汉建立后有统一文字的举措C.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D.为研究孔子思想提供实物史料解析:孔子的画像与真实情况的比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材料“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可从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故C项正确;材料提及孔子生平,没有涉及其言论,故D项错误。

2019届高考一轮讲义:第33讲-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含答案)

2019届高考一轮讲义:第33讲-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含答案)

第33讲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一、汉代儒学(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1)政治上: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2)文化上: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

2.措施(1)政治上:重用儒生。

汉武帝初年,儒学之士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

(2)思想上: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天人感应”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认可。

(3)教育上:设置太学,培养政治人才,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3.影响(1)消极:结束了各学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二)董仲舒的主张1.提出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理论;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倡“三纲五常”。

2.主张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2.科举制的含义:隋唐时代开始的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以儒学经典为考试内容的选官制度。

3.影响: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也导致了古代中国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二、宋明理学(一)理学的创立1.背景(1)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唐代的韩愈、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2.创立:北宋时期,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北宋五子”将儒学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创立了一种新儒学体系——理学。

“二程”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并认为天理的核心是“仁”。

张载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二)理学的成熟1.标志:南宋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2.表现(1)理气关系:朱熹认为理气互相依存,但理先于气,理不能离开气。

(2)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强调“仁”和仁者境界。

(3)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新课改瘦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解析

新课改瘦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解析

课时检测(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选择题 ( 每题 2 分,共 14 分)1.汉初全力削弱秦朝遗留下来的苛吏传统,其尊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一样于“法治”之能吏,也不一样于“礼治”之君子,而是尊崇“清净慈爱”的“长辈”。

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 ()A.外儒内法,大一统B.无为而无不为C.仁为本,为政以德D.礼制并施分析:选 B“外儒内法,大一统”思想是汉武帝期间董仲舒提出的,属于汉朝中期,题干中的时间为汉初,故A项错误;题干中“尊崇‘清净慈爱’的‘长辈’”,再联合所学,汉初推行“黄老无为”思想,故 B 项正确;“仁为本,为政以德”为孔子的政治思想,未得到统治者重用,故C项错误;“礼制并施”是荀子的政治理念,故D项错误。

2.以下是西汉部分丞相身世表( 单位:人 ) ,据此表可知,当时采纳丞相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期间元勋子外戚宗室各级属吏经学之士汉武帝5313汉宣帝41汉成帝113汉哀帝14A. 重用文臣贬抑武将B.兼备德才双重标准C.采纳儒家思想治国D.利用中朝管制外朝分析:选 C资料不过说明丞相的身世而不可以说明贬抑武将,故 A 项错误;兼备德才标准在资猜中未表现,故B项错误;据资料可知经学之士身世的丞相在多代皇帝当政时都遇到资料并未反应中朝状况,故 D 项错误。

3.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只郊祭 ( 古代帝王在郊野祭祀天地的典礼) ,不敢以父亲母亲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

”该主张旨在() A.说明日地君权之尊贵B.重申遵照纲常伦理C.提高儒学的独尊地位D.荒弃郡国并行系统分析:选A“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只郊祭( 古代帝王在郊野祭祀天地的典礼) ,不敢以父亲母亲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表示是对皇权的神化,故 A 项正确;资料的内容是神化皇权, B、 C、D三项在资猜中均未表现。

4.吕思勉先生说:“诸( 子百家 ) 学之何尝废绝,弥可见矣。

安得谓一经汉武之表彰罢黜,而百家之学遂不足挂齿邪?”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表彰儒学以后诸学皆绝B.学问佳者皆成为官员C.儒学由此得以弘扬光大D.百花怒放此后时结束分析:选 C“诸学皆绝”过于绝对,故 A 项错误;太学生员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并不是“皆成为”,故B项错误;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儒家思想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与资猜中“经汉武之表彰罢黜”符合,故 C 项正确; D 项与资猜中“诸( 子百家 ) 学之何尝废绝,弥可见矣”不符,故D项错误。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第33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第33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Word版含答案

第33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知识点一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1)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物质基础。

(2)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思想: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1)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

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

汉代儒学成为主流汉武帝的“独尊儒术”采取了“综合的办法”,“吸收了各种学派的思想,甚至包括对立派的思想中的有用的东西,收罗进‘儒术’这个思想体系之中,然后要人们去‘独尊’,同时,对于思想上的各派别,既不‘焚’,也不‘坑’,而是让其存在”。

——郭志坤《评议武帝的“独尊儒术”》核心论点: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不是独崇儒学排斥其他各学派思想,是以儒术为核心,吸收和杂糅其他各派学说的综合。

知识点二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1)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2)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3)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构图解史】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背景信息提取:汉武帝时期,黄老之学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吸收诸子百家思想,改造儒学,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

【构图解史】董仲舒的新儒学信息提取: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适应了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实质是文化专制。

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新探究大一轮检测:第33讲汉代儒学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人民)新探究大一轮检测:第33讲汉代儒学含解析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昆明模拟)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孔子后裔孔甲率一批儒家士人携带孔门礼器往投陈胜、吴广,最后战死在反秦战场上。

一大批这样的知识分子,向秦王朝发起了拼死反抗。

材料说明()A.秦朝因文化专制政策付出代价B.儒家力图去争夺主流意识形态C.儒家士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D.秦朝文化专制为西汉提供借鉴解析:选A。

秦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其灭亡,故A项正确;儒家是对焚书坑儒的文化专制政策的反抗,并非去争夺主流意识形态,故B项错误;材料不仅仅包括儒家的反抗,还有平民陈胜、吴广的反抗,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秦朝文化专制对西汉的影响,故D项错误。

2.(2019·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期末)董仲舒在其文章《高庙园灾对》中,用灾异观念解释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庙殿火灾的原因,遭到主父偃的告发,董仲舒差点被杀。

据此可知,董仲舒的灾异观念意在()A.借助天来限制君权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阐述君权神授思想D.巩固儒家正统地位解析:选A。

董仲舒认为发生灾异是由于天子无道,天子要反省,意在借助天来限制君权,故A项正确;董仲舒并不反对君主专制,相反他的君权神授等思想有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董仲舒的灾异观念意在用天来限制君权,并未强调君权神授,故C项错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才获得正统地位,故D项错误。

3.(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模拟)有学者认为,从汉代起,先秦儒家高标入世的姿态及对世界冷静理性的思考始有缺失。

这种缺失()A.导致儒家逐步脱离社会实际B.使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C.与儒学政治地位的变化有关D.表明儒家亟须重建信仰理论解析:选C。

汉代儒学为政治服务,对先秦儒学思想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如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实际就是对冷静思考世界的某种背离,故C项正确。

4.(2019·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董仲舒在对汉武帝策问中说:“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

2020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32 汉代儒学

2020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32 汉代儒学

-7-
一、“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 (1)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 2.影响 (1)“焚书坑儒”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2)文化氛围转为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 教材补遗黄老哲学 战国时期形成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 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初期。黄老思想以 道家思想为主,发展黄帝、老子的道家思想,并兼采阴阳、法、儒、 墨等诸家观点,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黄老思想的特点是“无为而 治”。“黄”: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 黄老思想主要就是汉初的统治思想,即“休养生息”。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主题一 主映了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注意“开启了儒学神学化, 儒家宗教化”对整段材料的引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 说明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具有鲜明的特征,给儒学披 上了神学的外衣
主题一 主题二
-13-
(1)百家罢黜非常有限 《史记·龟策列传》说:“至今上即位,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 学。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绝伦超奇者为右,无所阿私。”司马谈的 《论六家要旨》,仍将儒者视为诸家之一,并列论述,用相同的标准 评说是非得失,甚至对道家的崇尚远过于儒,但是并没有受到来自 官方的责罪。作为两代“领校秘书”的刘向、刘歆父子,更是“讲六 艺传记,诸子、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究”(《汉书·楚元王传·刘 歆》)。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也没有将儒家经典特立独行,而只 作为百家之一来看待。
第32讲 汉代儒学
-2-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1.从考查趋向看,全国卷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多强调儒学的发展历 程,体现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2.从社会热点看,董仲舒在儒学理论上的创新,对当代中国政治意 识形态、改善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积极 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32汉代儒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32汉代儒学

课时规范练32汉代儒学一、选择题1.(2019湖南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3)汉初,陆贾申饬刘邦,守天下与夺天下差别,马上得之不克不及马上治之,“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他在《新语·本行》中,还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

据此可知,陆贾( )A.告诫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B.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C.阐述了社会教化的必要性D.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2.表上表为《史记》有关西汉前期“无为而治”的汗青叙述。

据此判断,“无为而治”()A.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B.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C.顺应了小国寡民的社会心理D.保证了地方自主发展的权力3.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接洽,以为君主奉命于天,就应服从自然规律,办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4.(2019四川绵阳一模,25)西汉时期,五经具有差别版本,经文表明更是八门五花,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

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集会,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

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 )A.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B.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D.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5.(2019河北石家庄二模,25)汉代画像砖蕴含着富厚的汗青信息,如下图所示,这表明汉代( )A.外儒内法得到推行B.儒家学说影响广泛C.仁政观念深入人心D.儒家思想的官方化6.(2019四川乐山一模,25)东汉自中叶以后,外戚专权,宦官祸乱,群聚京师的太学生眼见社会的暗中,时常议论朝政、品评人物,阻挡阉人专擅,纠劾奸佞。

由此可见( )A.东汉中央集权败坏B.太学生具有责任意识C.太学教育宗旨剧变D.东汉监察制度的缺失二、非选择题7.儒、法两学派思想是古代中国治国理念的关键泉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3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3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精练3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选择题1.(2018黑龙江哈九中四模,24)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而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

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 )A.外儒内法,大一统B.无为而无不为C.仁为本,为政以德D.礼法并施2.(2018湖南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二,25)表记述出处(汉初)“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汉初)“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

”《史记·萧相国世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

刑罚罕用,罪人是希。

民务稼穑,衣食《史记·吕太后本纪》滋殖。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足。

”《史记·平准书》上表为《史记》有关西汉前期“无为而治”的历史叙述。

据此判断,“无为而治”()A.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B.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C.顺应了小国寡民的社会心理D.保证了地方自主发展的权力3.(2018福建龙岩二模,25)汉朝在出现自然灾异时,帝王常常公布“罪己诏”(自省或自我检讨),此现象在古代中国历朝中次数最多。

这表明当时(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儒学影响治国理政C.皇帝普遍虚怀纳谏D.皇权受到制度约束4.(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2)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5.董仲舒指出,汉代自开国以来,特别是武帝登基以后,忧国情深,一心求贤,其精神可媲美于尧舜,但却一直不能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平时没有注意养士。

为此,他建议汉武帝( )A.实行察举制B.独尊儒术C.颁布推恩令D.兴办太学6.(2018北京朝阳二模,13)学术界认为《论语》最初有《古论》《鲁论》《齐论》三个版本,汉魏时期《齐论》失传。

2024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33宋明理学含解析人民版

2024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33宋明理学含解析人民版

课时规范练33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2024吉林三模)唐代,儒学家韩愈激烈地批判佛学,提出对于佛教应当“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到了北宋,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学者,却基本上都“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对佛学进行了长期、深化的探讨。

这一变更( )A.体现了政府对外来文化的开明政策B.反映了大一统时代的恢弘气度C.有助于儒学在这一时期的新发展D.表明弃儒从佛的现象已相当普遍2.(2024广东惠州模拟)在君臣关系上,北宋程颐、程颢主见君臣一体,应相互依靠,相互扶持,共治天下;南宋朱熹提倡君臣共享治权,臣子应“格君心之非”,主动参加治理天下。

二者的思想( )A.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B.体现了剧烈的社会责任感C.减弱了君主专制统治D.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3.(2024广东二模)据《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宋宁宗即位初科举取士“稍涉义理者悉皆黜落”,后期却追谥朱熹曰“文”,周敦颐曰“元”,程颢曰“纯”,程颐曰“正”,张载曰“明”。

这一变更说明宋宁宗后期( )A.理学迎合了统治须要B.科举制逐步走向僵化C.加强了思想文化专制D.理学有重大理论创新4.(2024云南一模)两宋时期新建的书院分布状况表(单位:所)由上表可见,两宋相比( )A.经济实力旗鼓相当B.文化发展各有特色C.教化制度差异明显D.书院性质根本变更5.(2024河北唐山一模)朱熹同吕祖谦、湖湘学派的张栻、陆九渊商榷、辩论;特殊是淳熙二年鹅湖之会,朱熹与陆九渊辩论。

这些活动( )A.促成理学的统治地位的确立B.沉重打击了心学思想的发展C.说明当时民族冲突异样尖锐D.促进了朱子理学体系的发展6.陆九渊家族每日早晨有专人击鼓唱歌,训诫家人要勤劳、节俭、孝悌等,食后饮茶时也要击磬唱训词,教化家人“须有省,照自心,察前境”。

当时这类“家礼”较为普遍。

材料反映出当时( )A.家训借助艺术方式传播B.科举制度促进家风改进C.儒家道德观念影响广泛D.统治阶层生活奢侈腐化7.(2024安徽蚌埠三模)宋元以来的理学思想形态中,从人到天,从家到国,从圣到王,即从人文到自然,从伦理到政治,从修养到行为,都有四平八稳的支配,而这些支配都是由“理”所主宰的结果。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解析)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先秦时期,重农抑商是法家的主张;汉代以后,随着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这一思想才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

这一变化表明( )A.儒家思想力图适应政治需要B.商人势力威胁汉代的政治统治C.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D.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学的内核【解析】选A。

先秦法家的重农抑商主张到汉代以后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表明汉代以后儒学家们不断汲取各家思想以适应政治的需要,故A正确;变化不能表明商人势力威胁汉代的政治统治,故B错误;这一变化无法表明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故C错误;不能仅凭先秦法家的重农抑商主张到汉代以后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就认为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学的内核,故D 错误。

2.(2019·滨州调研)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解析】选D。

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是对题干的重复,故A错误;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符合题意,故D正确。

【拓展延伸】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中央集权寻找意识形态的支撑。

运用政权力量控制意识形态,其实是法家的发明,商鞅、韩非、李斯都精于此道,秦始皇根据他们的理论,用“焚书坑儒”的手段控制意识形态,但并不成功。

汉武帝用功名利禄来引诱士人——只有精通儒家经学才可以进入仕途,把士人的聪明才智束缚于儒家经学之中,专注于诠释章句,而无暇旁骛,终于达到了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讲汉代儒学(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昆明模拟)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孔子后裔孔甲率一批儒家士人携带孔门礼器往投陈胜、吴广,最后战死在反秦战场上。

一大批这样的知识分子,向秦王朝发起了拼死反抗。

材料说明( )A.秦朝因文化专制政策付出代价B.儒家力图去争夺主流意识形态C.儒家士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D.秦朝文化专制为西汉提供借鉴解析:选A。

秦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其灭亡,故A项正确;儒家是对焚书坑儒的文化专制政策的反抗,并非去争夺主流意识形态,故B项错误;材料不仅仅包括儒家的反抗,还有平民陈胜、吴广的反抗,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秦朝文化专制对西汉的影响,故D项错误。

2.(2019·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期末)董仲舒在其文章《高庙园灾对》中,用灾异观念解释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庙殿火灾的原因,遭到主父偃的告发,董仲舒差点被杀。

据此可知,董仲舒的灾异观念意在( )A.借助天来限制君权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阐述君权神授思想D.巩固儒家正统地位解析:选A。

董仲舒认为发生灾异是由于天子无道,天子要反省,意在借助天来限制君权,故A项正确;董仲舒并不反对君主专制,相反他的君权神授等思想有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董仲舒的灾异观念意在用天来限制君权,并未强调君权神授,故C项错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才获得正统地位,故D项错误。

3.(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模拟)有学者认为,从汉代起,先秦儒家高标入世的姿态及对世界冷静理性的思考始有缺失。

这种缺失( )A.导致儒家逐步脱离社会实际B.使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C.与儒学政治地位的变化有关D.表明儒家亟须重建信仰理论解析:选C。

汉代儒学为政治服务,对先秦儒学思想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如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实际就是对冷静思考世界的某种背离,故C项正确。

4.(2019·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董仲舒在对汉武帝策问中说:“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

故圣人法天而立道。

”他的主要目的是( )A.宣传天人感应思想B.为儒学提供自然法则支持C.强化对君主的约束D.宣扬春秋大一统思想解析:选B。

董仲舒与汉武帝的对话可以翻译为:天是万物的始祖,所以它覆盖包含林林总总的大千世界而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例外,设立日月风雨使之融洽和谐,经历阴阳寒暑使之自然长成。

所以那些道德高尚的伟大人物遵循天命制定大政方针。

董仲舒为了让汉武帝信奉其思想,将儒学放到天地体系中,故B项正确。

5.(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月考)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

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B.认为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D.主张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解析:选D。

董仲舒的话语的意思是“百姓从上天接收到没有实现善的本性,退一步从天子那里接受实现本性的教化。

天子秉承上天的意思,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为己任”。

材料强调“善”受之于天,王秉承天意,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为己任,故D项正确。

6.(2019·山东、湖北重点中学冲刺模拟)古代某位思想家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从横向上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纵向上构建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顺从关系。

下列选项属于该思想家的是( ) A.“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B.“德主刑辅”“大德小刑”C.“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D.“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解析:选B。

据材料“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可得出该思想家为董仲舒。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为孟子的观点,故A项错误;“德主刑辅”“大德小刑”为董仲舒的治国理念,故B项正确;“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为法家的观点,故C项错误;“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这是宋代张载的观点,故D项错误。

7.(2019·辽宁葫芦岛六校协作体月考)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圣旨开头语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八个字,以阐明天子的“正统”。

这种做法说明了( ) A.中央集权顺应历史潮流B.封建皇权具有神权色彩C.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D.君权与相权矛盾不突出解析:选B。

“魏晋南北朝”提示是在汉代以后,“应天”等反映了汉代董仲舒新儒学的“君权神授”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央和地方关系,反映不了中央集权,故A 项错误;材料强调应天和正统,反映不了皇帝独尊,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相权问题,故D项错误。

8.(2019·成都高三诊断检测)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能够为人们的道德观念所接受。

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视为不义。

这种变化反映了( )A.分封制已难以为继B.社会道德水准提高C.民意左右官员行为D.忠君伦理观念强化解析:选D。

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的出逃现象为人们所接受,但秦汉以后舆论对这种行为进行贬斥,视为不义,说明秦汉以后更强调忠君的伦理观念,故D项正确。

9.(2019·石家庄模拟)西汉官方孝德教育呈现出神秘化的倾向,“孝”从政治伦理范畴中提升出来,发展为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最高准则,为引导人们崇尚孝德,统治者( ) A.推动了儒释道融合B.革新了选官制度C.提出家国一体观念D.设刺史以察民情解析:选B。

释指佛教,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时期,故A项错误;西汉时期,为推崇儒家的伦理思想,统治者任用儒学家当官,故B项正确;家国一体观念出现在西周时期,故不是汉代统治者为推崇孝德采取的措施,故C项错误;设刺史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10.(2019·蓉城名校联盟联考)下表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对于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AC.重利轻义观盛行D.伦理脱离政治解析:选A。

根据表格,社会伦理观念的关键词比例最高,表明儒家思想在汉朝确立了正统地位,故A项正确;两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而不是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利、财、富”出现的频率远低于“仁、礼、信”,故C项错误;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主流思想始终是为政治服务的,故D项错误。

11.(2019·郑州模拟)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

这说明( )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D.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解析:选B。

根据材料“两汉时……《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和“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结合史实儒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可知儒学的经典著作和尊卑原则影响了法律的实施,故B项正确。

12.(2019·濮阳模拟)有学者指出,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尖锐对立。

秦朝尊崇法家,厉行法治,遭到儒家批评。

秦朝灭亡后,取代法家的是道家。

文景以后,道家淡出政治舞台,儒家取而代之,登上正统学说的宝座。

这表明秦汉时期( )A.根据统治需要选择治国思想B.延续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C.对待思想流派态度变换不定D.逐渐认识到法、道思想的弊端解析:选A。

根据材料可知,从先秦百家争鸣到秦朝以法家思想立国再到西汉初年道家黄老为主最后到汉武帝后儒学独尊,结合所学得出每个历史时期统治者根据统治需要选择不同的思想作为治国思想,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3.(2019·苏北四市模拟)儒、法两学派思想是古代中国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

然则性而已(如果只有本性),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

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

——《荀子》材料二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呵斥)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

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材料三孝元皇帝……柔仁好儒,见先帝(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尝侍燕(宴),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汉书·元帝纪》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荀子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韩非子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秦朝施政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汉元帝与汉宣帝治国理念的分歧及其本质。

解析:(1)第一小问主张,据材料一信息逐条归纳;第二小问政治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2)第一小问主张,据材料二“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得出;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

(3)据材料三“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得出元帝重视儒学,宣帝是儒法并用;第二小问本质,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本质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答案:(1)主张:人天性不知礼义(或人性本恶);通过学习、思考获取礼义;礼义规范个人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政治背景: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封建制确立);礼崩乐坏。

(2)主张:以法治国;厚赏;重罚;法令统一。

影响:积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消极,造成暴政,激化矛盾。

(3)分歧:元帝重儒;宣帝儒法并用。

本质:维护统治。

14.(2019·哈尔滨三中验收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董仲舒由于承借了最具繁衍性的阴阳家思想,而创出一套天人哲学的大系统,使他能在与各家的竞争中取得胜利,也使他成为前汉最具代表性,影响也最大的思想家。

但是,先秦儒家的真精神,以及思想最具创意的部分,由于无法和专制体制相整合,也断送在他的手中。

这个真精神就是人文或人本主义,这个最具创意的部分,就是心性之学,这是儒学的大本大源,也是儒家最具特色的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