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 探索规律
五年级数学探索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五年级数学探索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69131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5b.png)
五年级数学探索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边长6米的正方形花坛,在它周围每隔2米摆一盆花(四角都摆),一共要摆()A.3盆 B.12盆 C.18盆【答案】B【解析】解:6÷2+1=3+1=4(盆)4×4﹣4=16﹣4=12(盆)答:一共要摆12盆.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植树问题中封闭图形中:棵数=每边棵数×4﹣4的计算应用.2.找规律填数字6.25,2.5,1,,0.16.【答案】0.4.【解析】根据数列中所给数据得出:数列中的数从左向右依次除以2.5;据此解答即可.解:6.25÷2.5=2.5;2.5÷2.5=1;1÷2.5=0.4;0.4÷2.5=0.16;所以数列为:6.25,2.5,1,0.4,0.16.故答案为:0.4.【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数据找出变化规律,再利用规律解答.3.如图,用小棒搭成六边形,搭一个六边形要6根小棒,搭二个六边形要11根小棒,搭三个六边形要16根小棒.(1)搭四个六边形要根小棒;(2)根据上面的规律,搭n个六边形要根小棒.【答案】21,5n+1.【解析】据题意可知,摆1个用6根;摆2个,有一条边是重复的,所以用2×6﹣1=11根,摆3个,有两条边是重复的,所以用3×6﹣2=16根,…那么摆n个,就有n﹣1条边是重复的,所以要用n×6﹣(n﹣1)=6n﹣n+1=5n+1根;摆4个六边形要5×4+1=21根小棒;然后再根据题意进一步解答即可.解:根据题意可得:摆1个用6根;摆2个,有一条边是重复的,所以用2×6﹣1=11根,摆3个,有两条边是重复的,所以用3×6﹣2=16根,拼4个,有3条边是重复的,要6×4﹣3=21根,…摆n个要用:n×6﹣(n﹣1)=6n﹣n+1=5n+1(根);答:拼4个六边形要21根小棒,拼n个六边形要用5n+1根小棒.故答案为:21,5n+1.【点评】根据题意与图形,找出摆n个图形的规律,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4.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1个平行四边形,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5个平行四边形,第③个图形中一共有11个平行四边形,…则第⑥个图形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是________。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a5aaa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3.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说明1.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
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开头也不会相同。
本节课直接拿出计算器,开门见山,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使学生在新课开始就明确了学习目标,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2.注重开展自主学习。
别人说十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学生亲手操作演示的东西,由于有切身实践,往往体会深刻,有助于激发悟性,增强思维力度。
缘于上述原因,在每个板块的活动中,都积极为学生主动尝试、交流、讨论等创造条件,为学生探索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交流中发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交流、总结、应用的过程,层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乐趣,这样才会使课堂生动有趣。
此外还重视方法的总结,在学生会用规律写商后,让学生回顾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试着总结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计算器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开门见山,引入新课今天的新课,我们请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计算器),有了它,我们的计算既快捷又准确,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发现规律。
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计算器一起来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通过利用计算器的好处,让学生带着“特殊功能”这个疑问进入新课。
⊙合作探究,总结规律1.建立猜想。
出示例9中的前两题:1÷11 2÷11(1)使用计算器。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1÷11的结果。
(2)根据结果猜想。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已经得出1÷11=0.0909…,如果在这道除法算式中,除数11不变,被除数乘2,得到的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提出猜想:0.0909…×2=0.1818…,因为除数11不变,被除数1扩大到了原来的2倍,得到的商也应该扩大到原来的2倍。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通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14fe479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9.png)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九章《计算器与数学探究》中的第二节《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详细内容包括: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探索并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并能够熟练进行四则运算。
2. 培养学生通过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四则运算的熟练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器、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实践情景:小华和小明在公园玩跷跷板,他们的体重分别是40千克和30千克,请问跷跷板平衡时,他们分别距离中心点的距离是多少?2. 例题讲解(15分钟)(1)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跷跷板平衡时,小华和小明分别距离中心点的距离。
(2)通过计算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两边的力矩相等,即40千克×距离1 = 30千克×距离2。
(3)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的乘积相等,且一个数增大,另一个数减小。
3. 随堂练习(10分钟)4. 探索规律(15分钟)① 两个数的和一定,它们的乘积与它们的差之间的关系;② 三个数的和一定,它们的乘积最大时,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1)两个数的和一定,它们的乘积最大时,两个数相等;(2)两个数的差越小,它们的乘积越大;(3)三个数的和一定,它们的乘积最大时,三个数相等。
六、板书设计1.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2. 内容:(1)跷跷板平衡问题(2)两个数的和一定,乘积与差的关系(3)三个数的和一定,乘积最大时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① 2 + 3,3 + 4,4 + 5,② 1 × 2,2 × 3,3 × 4,(2)小华和小明分别距离跷跷板中心点2米和3米,他们的体重分别是40千克和30千克,跷跷板平衡时,他们分别距离中心点的距离是多少?2. 答案:(1)规律:两个数的和一定,它们的乘积与它们的差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5探索规律 西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5探索规律 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d2bb9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8.png)
教案标题: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5探索规律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并能够用语言或符号表达出来。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规律的发现和表达。
2. 规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规律的发现和表达。
2. 规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个数字。
2. 学生准备一些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探索规律(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
2. 学生用语言或符号表达他们发现的规律。
3. 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规律。
三、应用规律(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数字,让学生根据已发现的规律,推测下一个数字是什么。
2. 学生分享他们的推测,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并用语言或符号表达出来。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探索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和思考,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并能够用语言或符号表达出来,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规律。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推测,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索规律”部分。
这是因为在数学学习中,规律的探索不仅是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探索规律小学数学教案
![探索规律小学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6fd85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a.png)
探索规律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探索规律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根据规律进行推断和应用教学重点:能够发现规律并应用到解决问题中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数学教材、小黑板、彩色粉笔、玩具等实物教学步骤:一、导入1.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个规律,让学生发现规律所在,如:1、4、7、10、13、______2. 引导学生讨论规律,提出不同的解释和猜测二、探索规律1.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组规律,如:2、4、8、16、32、______2. 小组合作,共同发现规律,并将规律表达出来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规律,并讨论不同规律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三、运用规律1. 让学生在小组中解决一些规律问题,如:找出序列中的第n项是多少2. 引导学生通过规律解决问题,讨论并比较不同解决方法的优缺点3. 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四、巩固练习1. 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规律题目,并解答2. 鼓励学生通过规律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提高灵活运用规律的能力3. 收集学生的解答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互相学习和进步五、总结反思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延伸:可让学生设计更复杂的规律问题,并进行挑战板书设计:探索规律1、4、7、10、13、______2、4、8、16、32、______反馈评价:观察学生在探索规律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并记录学生的学习反馳和进步。
教学反思: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同时要注重对规律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d4533ea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4.png)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 学生能够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问题的规律。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问题的规律。
教学准备:计算器、小黑板/白板、笔、课件。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5分钟)教师用小黑板/白板写出以下问题:36+15=?,52-28=?,63÷9=?,25×4=?然后,教师请学生自己使用计算器计算出答案并大声读出来。
之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计算器是如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器如何帮助我们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计算器有什么功能?Step 2 引入新知(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数列:2,4,6,8,10,12,14,16,18,20教师请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以下问题:第1个数加上2等于?第2个数加上4等于?第3个数加上6等于?……第10个数加上20等于?学生通过计算器得到结论:每个数加上前面的数字,等于后面的数字。
Step 3 拓展探究(15分钟)教师给出一个更复杂的数列:1,2,4,7,11,16,22,29,37,46教师请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以下问题:第1个数加上1等于?第2个数加上2等于?第3个数加上3等于?……第10个数加上9等于?学生通过计算器得到结论:每个数加上前面的数字加1,等于后面的数字。
Step 4 运用到实际问题(15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有一座楼有10层,每一层的高度比前一层高5米,第1层的高度是5米,请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出每一层的高度,并列出所得结果。
学生通过计算器得到结果:5,10,15,20,25,30,35,40,45,50教师请学生观察列出的结果,是否有规律?根据规律,学生可以快速计算出第100层的高度。
Step 5 知识巩固与反馈(5分钟)请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以下问题并回答:8+15=?,10-3=?,6×7=?,20÷5=?Step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学习了如何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学习了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问题的规律,并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五年级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a02230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6.png)
教学内容:数学规律的探索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规律的概念,并能通过计算器进行规律的探索;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3.提高学生对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数学规律的概念;2.运用计算器进行规律的探索。
教学难点:1.运用计算器进行规律的探索;2.发现和总结规律。
教学准备:1.计算器;2.小黑板和粉笔;3.相关教学素材;4.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老师和学生互动,讨论关于规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数学规律;2.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规律的存在,激发学生对规律探索的兴趣。
二、探索规律(1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器的数字键盘,提出不同的规律问题;2.学生自主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字的探索,并记录下自己发现的规律;3.学生进行小组分享,展示自己发现的规律,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三、总结规律(15分钟)1.整理学生发现的规律,让学生逐个展示自己的探索成果;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的特点和规律的表达方式;3.引导学生讨论发现规律的方法和过程,鼓励他们对规律进行推理和解释。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为了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老师提出更具挑战性的规律问题,让学生继续进行探索;2.多样化的规律问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1.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他们对数学规律的热爱和兴趣。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继续进行数字规律的探索和总结;2.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督促他们认真思考和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字规律的探索,以培养学生对数学规律的发现和总结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对规律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够主动参与到规律的探索中。
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发现和总结规律,培养了其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98d9f4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6.png)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发现并掌握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方法,发现并理解数学规律。
2.难点: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如:斐波那契数列、平方数、立方数等。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所知道的数学规律。
(二)探索规律1.学生自由分组,每组一台计算器。
2.教师提出探索任务:使用计算器,寻找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索,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平方数的规律:1^2=1,2^2=4,3^2=9,……(2)立方数的规律:1^3=1,2^3=8,3^3=27,……(3)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4)其他规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三)深入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运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1)求一个数的平方或立方。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平方数或立方数。
(3)利用等差数列求和。
(4)利用斐波那契数列预测发展趋势。
(四)实战演练(1)用计算器求1到10的平方和立方。
(2)判断下列各数是否为平方数或立方数:16,25,27,64,125。
(3)求1到10的等差数列之和。
(4)利用斐波那契数列,预测第10个数是多少。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选用计算器,探索其他有趣的数学规律。
3.运用所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使用计算器,发现并掌握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课件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e917c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d.png)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数学规律的 概念,掌握使用计算器进 行数学运算的技巧。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器探索 数学规律,提高观察力和 归纳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 热爱,激发他们的探索精 神。
02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掌握计算器的按键功能
了解计算器上各个按键的功能,如数 字键、运算符键、等号键、清除键等 。
要意义。
04 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周期性规律
如日夜交替、四季更迭等,都遵 循一定的数学周期规律。
比例关系
如物价上涨与时间的关系、速度 与时间的关系等,都遵循一定的
比例规律。
几何图形
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在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
规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提高效率
掌握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完成任务,提高 工作效率。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用计 算器探索规律ppt课件
• 引言 •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 数学中的规律 • 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 总结与回顾
01 引言
主题介绍
主题名称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主题内容
通过使用计算器,学生将学习如何发现和运用数学中的规律,培养 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主题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运算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和归纳推理能力。
步骤1
选择一个数学问题或现象,明 确需要探索的规律。
步骤3
根据计算结果,尝试总结规律 的形式,如等差数列、等比数 列等。
步骤5
根据规律进行预测,并将预测 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检 验规律的准确性。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第5课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第5课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d98eb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d.png)
第5课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例9及练习八。
内容简析例9 借助计算器计算小数的积或小数的商,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规律,依此类推完成练习。
教学目标1. 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 能灵活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转化及归纳的能力。
4. 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问题,渗透给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灵活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1. 本课时解决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时,主要是运用实践操作、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教学方法学习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2. 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总结等方法学习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游戏激趣,揭示主题:师: 下面我们用计算器来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
从“1~9”这9个数字中 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记在心里,别说出来。
比如你喜欢的数字是“2”,就输入9 复习:回顾有关乘、除法计算中的规律。
学习:能根据所给的已知数的积和商发现规律,能用规律写出其他的积或商。
延学:能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个“2”,然后把它除以“12345679”。
除完以后你只要把结果告诉我,我很快就能知道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
(算出的结果除以9就是学生喜欢的数)同学们,相信吗?不信的话,请你们试一试。
当学生尝试过后,让学生谈体会。
生: 太神奇了!师: 计算器是人们发明的一种计算快捷、方便的计算工具,它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较大的数字的运算,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发现数学计算的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学习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板书课题)【品析:通过游戏活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快乐,真正实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学生爱学习、想学习。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 同学们,你们经常去商场吗?我昨天也去了商场,并选购了好多东西,可是, 到付款的时候,我有点犹豫,我就带了1000元,也不知道够不够,这时如果是你, 你会怎么办?生: 算一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质教案25探索规律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质教案25探索规律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07515e8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d.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质教案25 探索规律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章《探索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规律的概念,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法探索图形、数字、颜色等简单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规律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简单的规律现象。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法探索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规律的概念和探索方法。
难点: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磁性黑板、挂图等。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组有规律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规律。
2. 新课导入(2)讲解规律的基本要素:重复、顺序、变化。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规律的表示方法。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找出下面数字序列的规律。
2, 4, 6, 8, 10,(3)讲解规律的表达方式。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规律的概念和探索方法。
(2)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5.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规律,如何运用规律。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2)布置拓展任务,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并尝试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规律的概念2. 规律的基本要素3. 规律的表示方法4. 例题讲解5.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下面图形的规律,并画出下一个图形。
答案:下一个图形为2. 作业题目:找出下面数字序列的规律,并写出下一个数字。
1, 3, 5, 7, 9,答案:下一个数字为 1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规律的概念和探索方法掌握情况。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规律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探索规律
![五年级数学探索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a4af565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4.png)
教学反思1、用计算器探索除法算式的规律,该组算式分别横着看和竖着看都能发现一定的规律。
此外,如果进行进一步观察思考也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主要是让学生横着或竖着观察发现规律,至于斜着观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都在变化商的变化规律这里不做统一要求。
2、本教学设计教学层次清晰,注意合理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采取层层推进的办法。
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规律。
3、让学生写几个有规律的算式既使学生对规律的探索由“发现规律”扩展到“创造规律”上来,提高了学生对规律探索的层次,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对除法计算中规律的探索,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进行规律的探索,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还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教学反思这一节课中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规律。
我从学生感兴趣的购物问题出发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从自身内部的需要产生了问题(至少使学生感到教师引发的问题是自己想探究的问题)。
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学生在相互不断补充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猜想。
波伊亚认为教师不但要教学生严格演绎思维证明问题,而且要教学生学会猜测问题。
他甚至还向教师呼吁:"让我们教猜想吧"。
本节课学生在课堂中自己动脑分析类据类型,提出猜想,研究猜想的合理性。
通过猜想--修正--再猜想--再修正……,逐步获得商不变规律的条件,并发现结论,在这一复杂的思维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方式是多样化的,有个人独立思考,也有小组合作交流,更有班级集体探究。
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又能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
在教学时,我注重彰显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挖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而这正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最有价值的点金术。
如:学生经历了分析——猜想——举例验证——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规律,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方法。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通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b88fcb6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1.png)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是教学设计的重要补充,以下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1.反思的深度:课后反思应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改进措施。
补充说明:课后反思要真实反映教学情况,对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教学效果的达成等进行全面评估,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2)a.和不变;b.积不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发现了四则运算的规律,但部分学生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时仍存在困难,需要加强练习。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数学问题中的规律,如数的平方、立方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解析
五、教学过程
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计算总价,引出计算器的作用。
2.例题讲解(15分钟)
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并观察四则运算中的规律。
(1)计算以下各题,观察计算结果:
12 + 23 =
45 - 18 =
32 × 15 =
63 ÷ 9 =
(2)将上述算式中的数字替换为其他数字,再次计算,观察计算结果。
3.随堂练习(10分钟)
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练习,并分享计算结果:
13 + 27 =
48 - 16 =
36 × 14 =
72 ÷ 12 =
4.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通过计算,你发现了四则运算中有哪些规律?
(2)这些规律如何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计算问题?
5.总结规律(5分钟)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对于本节课,《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教学内容,以下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bc7ea9ad02de80d5d840ea.png)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三篇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学会与他人交流,逐步养成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同时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确定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探索与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比赛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带来了我们的好朋友——计算器(板书:计算器),我们已经在上学期学会了使用计算器,谁能说说用计算器计算有哪些注意点?今天我们继续使用计算器,今天我们要用计算器干什么呢?过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2.现在老师想和你们进行一场比赛,你们用计算器,我用口算,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为了公平起见,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出示题目。
谁赢了?你知道沈老师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吗?老师之所以能这么快的口算,是因为我知道了乘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数学规律(板书:规律)今天我们就借助计算器来探索规律。
(补充课题)(二)猜想,举例验证,发现规律1.出示表格,请看这张表格,在乘法算式中乘数也可以叫因数。
一个因数是36,另一个因数是30,请用计算器计算出36x30的积。
请大家注意,现在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请你猜一猜得到的积和1080会有怎样的关系?下面的3组算式的积和1080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他认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跟着乘几.在数学上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想法称之为猜想,要想证明这个猜想是否正确,我们还是需要对它进行验证,那应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计算)2.好,下面就请大家拿出作业纸,完成作业纸上的表一。
五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6d886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d.png)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对数学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有较为熟练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探索规律这一章节的学习,既有挑战性,也有趣味性。他们好奇心强,对新知识充满兴趣,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观察能力、发现能力有待提高;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不够深入;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2.提出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存在着规律呢?”
-学生举例,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规律无处不在。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探索规律》,就是要通过观察、思考和总结,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案例分析:以“数字序列”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总结规律。
-通过课后反思,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促进他们的自我提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图片,如:楼梯、棋盘、蜂巢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中的规律。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发现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图片中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1 西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1 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40a10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e.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规律1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的规律,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探索图形中的规律。
2. 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出发现的规律。
教学难点:1. 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2. 用数学语言表达出发现的规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直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组图形都是由小正方形组成的,而且小正方形的数量是递增的。
二、探索规律(15分钟)1. 教师出示第二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各小组汇报发现的规律,教师总结:这组图形的规律是,每个图形的边长是小正方形的数量的平方。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第三组图形,引导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我检查。
四、拓展延伸(5分钟)1. 教师出示一道拓展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我检查。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探索图形中的规律,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规律,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六、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让学生发现图形中的规律,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索规律”这一环节。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发现并理解图形中的规律。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精品教案通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精品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52b65c5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3.png)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精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中《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通过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数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方法,发现数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规律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用计算器发现并掌握数规律。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器、PPT、黑板。
学具:学生每人一台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通过PPT展示一个数序列,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2)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计算几个简单数值,让学生感受计算器在数学探究中重要作用。
2. 例题讲解1×1=1,2×2=4,3×3=9,4×4=16,5×5=25,…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找出规律。
(2)讲解规律,并进行拓展:平方数规律。
3. 随堂练习1+2=3,2+3=5,3+4=7,4+5=9,5+6=11,…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并进行讲解。
(2)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分享其他数规律。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数规律:平方数:1×1=1,2×2=4,3×3=9,4×4=16,5×5=25,…连续奇数:1+2=3,2+3=5,3+4=7,4+5=9,5+6=11,…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使用计算器计算1×2,2×3,3×4,4×5,5×6,…,并找出规律。
(2)使用计算器计算1+3,2+4,3+5,4+6,5+7,…,并找出规律。
2. 答案:(1)规律:每个乘积比前一个数多1。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bc5a33f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2.png)
括号里,被减数中0的 个数、减数与最高位 上的数字相同; 商中,个位都是0,0 前面的数字相同,且 个数等于减数。
课堂小结 学习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先用计算器算出几个算式 的得数,再观察算式与得数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 的规律,再照样子写出类似的算式。
规律: 整数部分是五位, 小数部分是四位;
每个数位上的数都相同, 且比第二个乘数十位上 的数大1。
当堂检测
2.不计算,运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两题的得数,再 用计算器验算。(教材P38练习八 第13题)
6×
0.7=4.2
6.6× 6.7=44.22
6.66× 66.7=4_4_4_._2_2_2____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11=0.0909…
2÷11=0.1818… 3÷11=_0_._2_7_2_7_…___
都是循环小数; 整数部分是0; 循环节是两个数字;
4÷11=_0_._3_6_3_6_…___ 5÷11=_0_._4_5_4_5_…___
两个数字的和是9; 十分位上依次是0,1,2,3,…
6.666×666.7=4_4_4_4_._2_2_2_2__
规律:
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
位数相同,整数部分都 是4,小数部分都是2; 4和2的个数等于第一个 因数中6的个数。
当堂检测
3.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材P38练习八 第14题)
1÷7=__0_.1_4_2_8_5_7_1_42857···
2÷7=__0_.2_8_5_7_1_4_2_85714··· 3÷7=__0_.4_2_8_5_7_1_4_28571··· 4÷7=__0_.5_7_1_4_2_8_5_71428··· 5÷7=__0_.7_1_4_2_8_5_7_14285··· 6÷7=__0_.8_5_7_1_4_2_8_57142···
五年级数学探索规律优秀课件
![五年级数学探索规律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16f19627284b73f342502f.png)
议一议:
按这样的规律铺下去, 第10幅图中有多少块黑色 瓷砖。第52幅图中有多少 块黑色瓷砖。
涂一涂:
请你根据这节课的收获, 设计一组美丽的图案。
观察同桌的作品,并找 出规律。
探索规律
图1中的 先沿〔 〕方向平移〔 〕 格,再以〔 〕为中心,沿〔 〕时针方向旋 转〔 〕度变化到图2的。
图2中的 怎样才能变化到图3?图3 到图4呢?
说一说:
通过刚刚的观察你发现 是怎么变化的了吗?
画一画:
你能按照刚刚发现的 变化规律接着瓷砖,按照 下面的规律铺地板,那么第4幅图中应 该有多少块黑瓷砖?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质教案通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质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a5657e1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5.png)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第七章《计算器与数学探究》第二节《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通过计算器探索发现数学中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
2. 通过使用计算器,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运用计算器发现并理解数学中的规律。
重点: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器、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每人一台计算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计算总价。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演示计算器操作,引导学生进行数值计算。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计算下面各题的结果:123 + 456789 32156 × 98144 ÷ 121, 3, 5, 7, 9,4. 知识拓展(10分钟)(1)一个数加上100后,再减去100,结果是多少?(2)一个数乘以2,再除以2,结果是多少?(3)一个数乘以10,再除以10,结果是多少?六、板书设计1. 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及操作方法2. 数值计算练习题3. 数学规律探索题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456 + 234802 35764 × 25175 ÷ 52, 4, 8, 16,2. 答案:(1)690445160035(2)下一个数为3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计算器操作和数学规律时,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拓展延伸:(1)课后让学生尝试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新知
课件PPT
先找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课件PPT
探究新知 先找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课件PPT
把正方形看成单
- 位和“可1以”,写涂成色1部分8的1
1+ 1 24
+1 8
= 1-
1 8
=7 8
探究新知 看图找规律。
课件PPT
把正方形看成单
- 位和“可1以”,写涂成色1部分1的16
1 2
+
1 4
+
1 8
+
1 16
=1 -
1 16
=
15 16
探究新知 看图找规律。
课件PPT
把正方形看成单
)
课堂小结
课件PPT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 了在分数中隐含的规律,让我们 仔细观察,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 数学知识吧!
课件PPT
- 位和“可1以”,写涂成色1部分3的12
1 2
+
1 4
+
1 8
+
1 16+1 32=1
-
1 32
=
31 32
课件PPT
探究新知 看图找规律。
你发现加数有什么规律,
怎样计算更简便?
1+ 1 24
=1-
1 4
=
3 4
1 2
+
1 4
+
1 8
= 1-
1 8
=7 8
1+ 1 24
+
1 8
+
1 16
=1 -
依次增加了 1 。
5
课件PPT
探究新知
先找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 5
+2 5
5
5
1.2
+0.4
+0.4
还可以分别找出这 组数中分数与小数的
规律……
探究新知 看图找规律。
课件PPT
把正方形看成单
- 位和“可1以”,写涂成色1部分4的1
1 2
+
1 4
=1-
1 4
=
3 4
探究新知 看图找规律。
(
1 8
)
(
1 16
)
第3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
份 正, 方阴 形影 面部 积分 的的面1 积。是 8
课件PPT
学以致用
先找规律,再在括号里填合适的数。
9,7 10 8
,
5 6
,(
3 4
),(
1 2
)
课件PPT
学以致用
先找规律,再在括号里填合适的数。
7 10
, 0.6
,
5 10
,
0.4,(
3 ),( 0.2 10
第4单元 分数加减法
4.3 探索规律
学习目标
1. 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培养类 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探索分数之 间的规律。
⒉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复习导入
猜一猜,接下来是什么?
____ ____
___ ___ ___
___________
复习导入
课件PPT
猜一猜,接下来是什么?
1 16
=
15 16
1 2
+
1 4
+
1 8
+
1 16
+
1 32
=
1
-
1 32
=
31 32
易错提醒
1 2
+
1 4
+
1 8
+
1 16
+
1 32
+
1 64
= 1-
1 64
=
63 64
课件PPT
课件PPT
学以致用
找规律,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
1
1
2
4
第2个正方形平均分成2
份 正,方阴形影面部积分的的面1 积。是 4
45 56
我发现了,分数的分 母依次是2,3,4…,分 子依次是1,2,3…。
课件PPT
探究新知 先找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 1.2
0.2
0.6
有分数,又有小数, 我先把分数化成小数, 发现……
依次增加了0.2。
课件PPT
探究新知 先找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6
2
5
4
5
5
5
有分数,又有小数, 我把小数化成分数,发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