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答案2
c程序设计实验参考答案
main( )
{ float a,b,c;
float s,v;
scanf("%f,%f,%f,%f",&a,&b,&c);
s=a+b+c;
v=s/3.0;
printf("\n%7.1f,%7.1f",s,v);
}
实验五参考答案
一.1、a=10,b=30,c=10
}
2、main()
{int i;
double m=100000,n,s;
n=0.01;
s=0;
for(i=1;i<=30;i++)
{s+=n;
n=n*2;
}
printf("%f %f\n",s,m*30 );
}
实验八参考答案:
一.1、s=12345
2、7,
5,
3,
3、<1,2>=6
二.1、% for(j=k;j>0;j--)
第4行改为scanf("%d",&a[i]);
第12行改为printf("av=%d\n",av);
四.1、分析:C中数组长度必须是确定大小,即指定N的值。排序的方法有多种,取出其中两种作为参考。
方法一:起泡排序
从第一个数开始依次对相邻两数进行比较,如次序对则不做任何操作;如次序不对则使这两个数交换位置。第一遍的(N-1)次比
{ case 10:
case 9: ch='A'; break;
case 8: ch='B'; break;
C语言实验四
1
1 2 1
1 2 3 2 1
1 2 3 4 3 2 1
·…·
·…·
·…·
1 2 3…8 9 8…3 2 1
对应答案:实验4程序流程控制
1.参考程序
#define PI 3.14159
main()
{
float r,c,s1,s2,v;
printf("Enter r:");
scanf("%f",&r);
exit(0);
}
do
{
printf("%d",x%10);
i++;
x=x/10;
}while(x!=0);
printf("\ni=%d\n",i);
}
5.参考答案
(1)2 2 3 3 4 4 5 5 5 6 6 7 7 7 7
(2)Chi(注意:回车符“↙”也作为一个字符)
(3)x=13
6.分析
方法一:借助最大公约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等于这两个数的积除以其最大公约数,这样,可以先利用辗转相除法求出最大公约数,进而求出最小公倍数。
3.先分析下面程序的功能,然后输入一个3位整数进行调试,看一看分析的结果是否正确。
main()
{
int n,x1,x2,x3,y;
printf("Enter n:");
scanf("%3d",&n);
x1=n/100;
x2=n/10%10;
x3=n/100;
y=x3*100+x2*10+x1;
printf("y=%d",y);
2021届高考物理必考实验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含答案】
2021届高考物理必考实验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实验原理(1)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
(2)保持合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3)作出a-F图象和a-图象,确定其关系。
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盘、砝码、夹子、细绳、交流电源、导线、天平(带有一套砝码)、刻度尺。
3.实验步骤(1)测量:用天平测量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小车的质量m。
(2)安装: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但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不给小车牵引力)。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使小车能匀速下滑。
(4)操作:①小盘通过细绳绕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打点结束后先断开电源,再取下纸带。
②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改变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重复步骤①。
③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测加速度a。
④描点作图,以m'g作为拉力F,作出a-F图象。
⑤保持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重复步骤①和③,作出a-图象。
4.数据分析(1)利用Δx=aT2及逐差法求a。
(2)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根据各组数据描点,如果这些点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说明a与F成正比。
(3)以a为纵坐标,为横坐标,描点、连线,如果该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定a与m成反比。
5.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适当垫高木板的右端,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和纸带受到的阻力。
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让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匀速运动。
(2)不重复平衡摩擦力。
(3)实验条件:m≫m'。
(4)“一先一后一按”:改变拉力或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
【最新高考真题解析】1.(2020年北京卷)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做如下探究:(1)为猜想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可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四 SQL语言-参考答案
实验四SQL语言【实验目的】1.掌握SQL语言的使用方法2.利用SQL语句实现相关的操作3.能够独立写出一些较复杂的SQL语句【实验内容】1. 建立一个Student表,由Sno(学号)、Sname(姓名)、Ssex(性别)、Sage(年龄)、Sdept (所在系)五个属性组成。
其中学号不能为空,值是唯一的,并且姓名取值也唯一。
查询名为“创建Student”。
Create table student(sno char(6) not null unique,sname char(4) unique,ssex char(1),sage smallint,sdept char(20))2. 建立一个SC (学生选课)表,它由学号Sno、课程号Cno,修课成绩Grade组成,其中(Sno, Cno)为主码。
),查询名为“创建SC”。
Create table sc(sno char(6),cno char(3),grade single,primary key (sno,cno))3. 查询所有姓刘的学生的学号与姓名及其出生年份,查询名为“查找姓刘的学生”。
Selelct 学号,姓名,year(出生日期) as 出生年份from 学生表where 姓名like “刘*”4. 查询选修了计算机基础的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成绩,查询结果按分数降序排列,查询名为“选修了计算机基础的学生”。
Select 学生表.学号,学生.姓名,选课成绩表.成绩from 学生表,课程表,选课成绩表where 学生表.学号=选课成绩表.学号and 课程表.课程编号=选课成绩表.课程编号and 课程表.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 order by 选课成绩表.成绩6. 查询所有年龄在20岁及20岁以下的学生姓名、年龄,查询名为“20岁及以下的学生”。
Select 姓名,年龄from 学生表where year(date())-year(出生日期)<=207. 查询考试成绩有不及格的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实验四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知识梳理+练习(含答案)
实验四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初中物理实验知识梳理1、实验器材和实验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水、烧杯、实验室用温度计、秒表、火柴、硬纸板等。
2、实验步骤:(1)按实验装置图自下而上组装实验装置;(2)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加热,并给烧杯盖上硬纸板,同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观察水温的变化;(3)当水温达到90℃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值,直到水沸腾后5 min为止,同时注意观察沸腾前后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变化;(4)根据记录的温度值,作出水的温度——时间图像。
3、实验现象:(1)水沸腾前,烧杯底部有少量气泡产生,且温度越高,气泡越多,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渐渐变小;水的温度逐渐上升(2)水沸腾时,烧杯底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液面时破裂;水的温度保持不变4、实验结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练习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①.现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室温,倒掉约三分之一的水,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重做上述实验并绘制了图线,此图线是( )A.①B.②C.③D.④2.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C.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 ℃时,水才会沸腾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3.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绘制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A.水的沸点是100 ℃B.水面上方的气压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C.为了探究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该在水沸腾后先停止加热,再观察水能否持续沸腾D.水从90 ℃加热至沸腾,用时9 min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气压B.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 minC.通过图1中的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D.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2中的乙所示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酒精灯将烧杯中90 ℃的热水加热到98 ℃时,烧杯内水中的气泡变化如图所示,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保持98 ℃不变,可以推断:此时烧杯中的水_______(选填“即将”或“正在”)沸腾。
实验答案(四-五-六)参考答案
实验四简单查询和连接查询1. 简单查询实验用Transact-SQL语句表示下列操作,在“学生选课“数据库中实现其数据查询操作:(1) 查询数学系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 sno,snamefrom studentwhere dept='数学系';(2) 查询选修了课程的学生学号。
select distinct(sno)from sc;(3) 查询选修课程号为0101的学生学号和成绩,并要求对查询结果按成绩降序排列,如果成绩相同则按学号升序排列。
select distinct(sno),gradefrom scwhere cno='0101'order by grade desc,sno asc;(4) 查询选修课程号为0101的成绩在80-90 分之间的学生学号和成绩,并将成绩乘以系数0.8 输出。
select distinct(sno),grade*0.8 as'sore'from scwhere cno='0101'and grade between 80 and 90;(5) 查询数学系或计算机系姓张的学生的信息。
select*from studentwhere dept in('数学系','计算机系')and sname like'张%';(6) 查询缺少了成绩的学生的学号和课程号。
select sno,cnofrom scwhere grade is null;2. 连接查询实验用Transact-SQL语句表示,并在“学生选课”数据库中实现下列数据连接查询操作:(1) 查询每个学生的情况以及他(她)所选修的课程。
select student.*,amefrom student,sc,coursewhere student.sno=sc.sno and o=o;(2) 查询学生的学号、姓名、选修的课程名及成绩。
2021高三物理学案:第三章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含答案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ZHI SHISHU LI ZI CE GONG GU知识梳理·自测巩固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学会灵活运用图象法处理物理问题。
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并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二、实验原理如图所示,在探究加速度a与合力F及质量M的关系时,应用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先控制小车的质量M不变,讨论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再控制小盘和盘中砝码的质量m不变,即力F 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讨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
三、实验步骤(1)称量质量:用天平测量小盘的质量和小车的质量M。
(2)安装器材:按图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牵引力).(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使小车匀速下滑.这时,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恰好与小车所受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
(4)小盘通过细绳绕过滑轮系于小车上,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取下纸带编号码。
(5)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改变小盘和盘中砝码的质量m,重复步骤(4).(6)保持小盘和盘中砝码的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重复步骤(4)。
四、数据处理(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中,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力F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根据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
如果这些点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说明a与F成正比;(2)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a与M成反比”实际上就是“a与错误!成正比”,以a为纵坐标、以错误!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如果a-错误!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断a与M 成反比——“化曲为直”法。
注意:两个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a-F图线的斜率表示小车和车中砝码质量的倒数,即错误!;a-错误!图线的斜率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力,即小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mg.五、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中的“不重复”: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分析化学实验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
实验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思考题:1.铵盐中氮的测定为何不采用NaOH直接滴定法答:因NH4+的K a=×10-10,其Ck a<10-8,酸性太弱,所以不能用NaOH直接滴定。
2. 为什么中和甲醛试剂中的甲酸以酚酞作指示剂;而中和铵盐试样中的游离酸则以甲基红作指示剂答:甲醛试剂中的甲酸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可完全将甲酸中和,若以甲基红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指示剂变为红色时,溶液的pH值为,而甲酸不能完全中和。
铵盐试样中的游离酸若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至粉红色时,铵盐就有少部分被滴定,使测定结果偏高。
中含氮量的测定,能否用甲醛法答:NH4HCO3中含氮量的测定不能用甲醛法,因用NaOH溶液滴定时,HCO3-中的H+同时被滴定,所以不能用甲醛法测定。
实验五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思考题:1.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组成的方法原理是什么答:测混合碱试液,可选用酚酞和甲基橙两种指示剂。
以HCl标准溶液连续滴定。
滴定的方法原理可图解如下:2.采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判断下列五种情况下,混合碱的组成(1) V 1=0 V 2>0(2)V 1>0 V 2=0(3)V 1>V 2(4)V 1<V 2(5)V 1=V 2①V 1=0 V 2>0时,组成为:HCO 3- ②V 1>0 V 2=0时,组成为:OH - ③V 1>V 2时,组成为:CO 32-+ OH - ④V 1<V 2时,组成为:HCO 3- +CO 32- ⑤ V 1=V 2时,组成为: CO 32-实验六 EDTA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思考题:1.络合滴定中为什么加入缓冲溶液答:各种金属离子与滴定剂生成络合物时都应有允许最低pH 值,否则就不能被准确滴。
而且还可能影响指示剂的变色点和自身的颜色,导致终点误差变大,甚至不能准确滴定。
因此酸度对络合滴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加入缓冲溶液予以控制。
C程序设计(第五版)谭浩强实验报告四(附答案以及源程序分析)codeblocks
《C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年级专业班姓名成绩课程名称C语言实验项目名称循环结构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while语句。
2、熟练掌握do---while语句。
3、熟练掌握for语句。
4、熟练掌握各种选择语句与循环语句的嵌套使用。
5、熟练掌握判断素数的算法。
6、熟练掌握累加等常见的算法。
二、实验内容4.1求s=1+1/2+1/3+..+1/n,输入n的值,输出s的值保留两位小数。
4.2输入一行字符,分别统计出其中英文字母、空格、数字和其他字符的个数。
4.3 输出1000以内的“水仙花数”,所谓“水仙花数”是指一个3位数,其各位数字立方和等于该数本身,例如:153是水仙花数,因为153=13+53+33。
4.4 一个球从100m高度自由落下,每次落地后反弹回原高度的一半,再落下,再反弹,求它在第10次落地时共经过多少米,第10次反弹多高。
4.5 判断素数,输入任意整数,如果是输出Y es,如果不是输出No。
4.6 求s=a+aa+aaa+………,例如:输入a的值5,n的值6,则:S=5+55+555+5555+55555+5555554.7 编写程序,打印以下图形:(提示:使用双重循环)6.#include<stdio.h>void main(){int i,j,a,n,Sn=0;scanf("%ld%ld",&a,&n);j=a;for(i=1;i<=n;i++){Sn=Sn+a;a=j+10*a;}printf("%ld+%ld%ld+%ld%ld%ld+…=%ld\n",j,j,j,j,j,j,Sn); }7.#include<stdio.h>int main(void){int i,j;for(i=1;i<=7;i+=2){for (j=0;j++<i;printf("*"));printf("\n");}for(i-=4;i>0;i-=2)return 0;}四、运行结果(将每道题的运行结果截图并粘贴在此处)1.3.4.5.6.7.五、实验结果分析六、1.第四行程序“double”浮点型输入,第五行程序“scanf”标准输入n“while”第六行循环体语句循环条件i<=n。
实验四测定固体的热膨胀系数思考题答案
六 思考题
1.分析书上(4-3)式中各测量值对测量结果和误差的影响大小,测量时必须注意的事项是哪些?
答:由4-3式()()
21121121L L L L t t L t t α-∆==--
根据误差分析,可以得到其绝对误差的形式:
()()()
22121211222121121121L L L L L L L t t L t t L t t L t t α--∆=∆+∆+∆+∆---
从上式各项的系数(即误差传递系数)可以看出:
误差的主要来源是2t 度时铜杆长度的测量2L ,其次是1t 度时铜杆长度的测量1L ;而温度1t 和2t 的测量所形成的误差是最小的,所以我们要尽量减小误差,就要减小测量不同温度下铜杆长度的所产生的误差,所以我们是通过光杠杆放大视角的方法来测量的。
(1)该实验是热学实验,而热量的传递是过程量,即温控仪上显示的温度和铜杆的温度可能是不相同的,而要求温控仪在设定的温度下控温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而且也是个扰动的过程。
(2)热学实验的不可逆性,升温过程和降温过程的曲线必然是不重合的。
建议用降温过程来测量铜杆的长度。
实验四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2答案
#include "stdio.h"
main()
{ int i;
scanf("%d",&i);
switch(i)
{ case 1:
case 2:putchar('i');
case 3:printf("%d\n",i);break;
#include<stdio.h>
main()
{ float x,y,m=0,n=0;
scanf("%f,%f",&x,&y);
n=(x-2)*(x-2);
m=(y-2)*(y-2);
if((m+n)<=1) printf("(%.3f,%.3f)In the yuan",x,y);
}
printf("\nThe tax=%10.2f\n",tax);
}
[程序三]输入两个字符,若这两个字符的ASCII之差为偶数,则输出它们的后继字符,否则输出它们的前驱字符。
#include<stdio.h>
main()
{ char ch1,ch2,t1,t2;
else printf("前驱字符ch1=%c,ch2=%c",ch1-1,ch2-1);
}
[程序四]输入整数a、b,如果a能被b整除,则输出算式和商,否则输出算式、整数商和余数。
#include<stdio.h>
main()
{ int x,y;
printf("Please input (x,y): ");
2019年高考物理必考实验精细精讲实验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案(含答案)
实验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目录课前预习·基础落实课堂互动·考点突破课前预习·基础落实【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掌握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
【实验原理】探究加速度a与力F及质量M的关系时,应用的基本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先控制一个参量——小车的质量M不变,讨论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再控制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即力F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讨论加速度a与M的关系。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盘和砝码;细绳;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天平;刻度尺。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小盘的质量m0和小车的质量M0。
2.按图实Ⅳ-1所示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薄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时,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恰好与小车所受的重力在斜面方向上的分力平衡。
4.把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处,并在小盘内放入适量的砝码,挂上小盘和砝码,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拖着纸带在木板上匀加速下滑,打出一条纸带。
5.改变小盘内砝码的个数,重复步骤(4),并多做几次。
6.保持小盘内的砝码个数不变,在小车上放上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小车在木板上滑动打出纸带。
7.改变小车上砝码的个数,重复步骤(6)。
【数据处理】1.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时,计算各次小盘和砝码的重力(作为小车的合力)及对应纸带的加速度填入表(一)中。
2.保持小盘内的砝码个数不变时,计算各次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及对应纸带的加速度,填入表(二)中。
3.需要记录各组对应的加速度a 与小车所受牵引力F ,然后建立直角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 ,横坐标表示作用力F ,描点画a -F 图象,如果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便证明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
4 实验二 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实验二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2.学会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探究物理规律.二、实验器材弹簧、毫米刻度尺、铁架台、钩码若干、坐标纸.三、实验原理1.如图所示,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时,弹簧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2.弹簧的长度可用刻度尺直接测出,弹簧的伸长量可以由拉长后的长度减去弹簧原来的长度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研究弹簧的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了.四、数据处理1.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2.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图线所代表的函数表达式,并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五、误差分析1.弹簧所受拉力大小的不稳定易造成误差.使弹簧的一端固定,通过在另一端悬挂钩码来产生对弹簧的拉力,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度.2.弹簧长度的测量是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测量时尽量精确地测量弹簧的长度.3.描点、作图不准确也会造成误差.六、注意事项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2.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尽量大一些,从而使坐标纸上描的点尽可能稀,这样作出的图线更精确.3.测量弹簧的原长时要让它自然下垂.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以减小误差.4.测量有关长度时,应区别弹簧原长l0、实际总长l及伸长量x三者之间的不同,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5.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两轴上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量大小要适当,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6.描点画线时,所描的点不一定都落在同一条曲线上,但应注意一定要使各点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描出的线不应是折线,而应是平滑的曲线.7.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典题例析】(2020·广东茂名信宜中学模拟) 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乙是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F-x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完成该实验,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的刻度尺上的刻度l0;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刻度尺;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式: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G.整理仪器.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实验需要测弹簧的长度、形变量,故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尺.(2)为了测量弹簧的形变量,实验中还应测量弹簧原长、弹簧所受外力与对应的伸长量(或与对应的长度).(3)图线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则k =7(4-0.5)×10-2N/m =200 N/m ;图线不过原点说明没有力时有形变量,故说明弹簧有自身的重力存在.(4)实验中要先组装器材,即CB ,再进行实验,即D ,然后数据处理,分析解释表达式,最后整理仪器,即AEFG .所以先后顺序为CBDAEFG.[答案] (1)刻度尺 (2)弹簧原长、弹簧所受外力与对应的伸长量(或与对应的长度) (3)200 弹簧自身重力 (4)CBDAEFG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的材质、弹簧丝的粗细、单位长度内的匝数及弹簧的原长等因素有关,为了探究弹簧劲度系数与弹簧原长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1)实验器材:刻度尺、原长约30 cm 的轻弹簧一根、质量适当且相同的钩码5个、剪刀一把(用来剪断弹簧),除以上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2)简要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应填空:a .将轻弹簧A 悬挂在铁架台上,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原长L 0;b .在弹簧的下端挂上钩码,记下钩码的个数n (n 分别取1、2、3、4、5),并待钩码静止时测出________,计算出弹簧的伸长量x ;c .改变钩码个数,重复实验步骤b ;d .将另一根与A 完全相同的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段B 和C ,测出B 和C 的原长之比为2∶1,分别用B 和C 代替A 重复实验步骤a 、b 、c.(3)根据实验测量的数据,以所挂钩码个数n 为横坐标,以弹簧伸长量x 为纵坐标,得到上述A 、B 、C 三个弹簧的x -n 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得出的实验结论为_________,图线A 的上部发生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弹簧和刻度尺都要固定在铁架台上.(2)实验中一定要待钩码静止时,测出弹簧长度,进而算出其伸长量.(3)令单个钩码重力为G ,由题图知,当弹力一定(均为4G )时,A 、B 、C 三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之比为2∶3∶6,而A 、B 、C 三根弹簧的原长之比为L 0∶23L 0∶13L 0=3∶2∶1,所以弹簧劲度系数与弹簧原长成反比,图线A的上部发生弯曲的原因是弹簧弹力超过其弹性限度,胡克定律不再成立.答案:(1)铁架台(2)弹簧的长度(3)劲度系数与弹簧原长成反比弹簧弹力超过其弹性限度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典题例析】(2018·高考全国卷Ⅰ)如图(a),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支架顶端,下端悬挂一托盘;一标尺由游标和主尺构成,主尺竖直固定在弹簧左边;托盘上方固定有一能与游标刻度线准确对齐的装置,简化为图中的指针.现要测量图(a)中弹簧的劲度系数,当托盘内没有砝码时,移动游标,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此时标尺读数为1.950 cm;当托盘内放有质量为0.100 kg的砝码时,移动游标,再次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标尺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 m/s2,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实验所用的游标卡尺最小分度为0.05 mm,游标卡尺上游标第15条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题图(b)所示的游标卡尺读数为3.7 cm+15×0.05 mm=3.7 cm+0.075 cm=3.775 cm.托盘中放有质量为m=0.100 kg的砝码时,弹簧受到的拉力F=mg=0.100×9.8 N=0.980 N,弹簧伸长量为x=3.775 cm-1.950 cm=1.825 cm,根据=53.7 N/m.胡克定律F=kx,解得此弹簧的劲度系数k=Fx[答案] 3.77553.7(2020·安徽淮北一中模拟)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并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所用的每个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恒定的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量相应的弹簧的总长度.(1)某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实验数据的点描在坐标系图乙中,请作出F -L 图线.(2)由此图线可得出弹簧的原长L 0=________cm ,劲度系数k =________N/m.(3)试根据该同学以上的实验情况,帮助他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不必填写其实验测得的具体数据).(4)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悬挂放置相比较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F -L 图线如图所示.(2)图象的横截距表示弹力为零时的弹簧的长度,此时弹簧的长度为原长,所以弹簧的原长L 0=5 cm ,图象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故有k =ΔF Δx =1.60.08N/m =20 N/m.(3)根据该同学以上的实验情况,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为:钩码个数 0 1 2 3 4 5 弹力F /N 弹簧长度L /(×10-2 m)(4)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弹簧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缺点在于弹簧与桌面及绳子与滑轮间存在的摩擦会造成实验误差.答案:(1)如解析图所示 (2)5 20 (3)见解析(4)可以避免弹簧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弹簧与桌面及绳子与滑轮间存在的摩擦会造成实验误差创新实验创新实验一般是在教材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设计新情景进行考查,因此,要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注重迁移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用教材中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处理新问题.高考考情演变装置 时代化求解 智能化(1)弹力的获得:弹簧竖直悬挂,重物的重力作为弹簧的拉力,存在弹簧自重的影响→弹簧水平使用,重物的重力作为弹簧的拉力,消除了弹簧自身的影响. (2)图象的获得:由坐标纸作图得F -x 图象→由传感器和计算机输入数据直接得F -x 图象【典题例析】图甲为某同学用力传感器去探究弹簧的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情景.用力传感器竖直向下拉上端固定于铁架台的轻质弹簧,读出不同拉力下的标尺刻度x 及拉力大小F (从电脑中直接读出).所得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拉力大小F /N 0.45 0.69 0.93 1.14 1.44 1.69 标尺刻度x /cm57.0258.0159.0060.0061.0362.00(1)从图乙读出刻度尺上的刻度值为________cm.(2)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丙坐标纸上作出F 与x 的关系图象.(3)由图象求出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 ,弹簧的原长为________cm.(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 (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0.1 cm ,故读数为63.60 cm.(2)根据表中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出对应的图象如图所示.(3)由胡克定律可知,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则可知k =ΔF Δx =1.7-0.20.62-0.56N/m =25.0N/m;图象与横坐标的交点为弹簧的原长,则可知原长为55.4 cm.[答案](1)63.60(2)见解析(3)25.055.4(2020·云南昆明模拟)在探究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关系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甲所示,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其伸长量通过刻度尺测得,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列于下表中:伸长量x/ (×10-2 m) 2.00 4.00 6.008.0010.00弹力F/N 1.50 2.93 4.55 5.987.50(1)以x为横坐标、F为纵坐标,在图乙的坐标纸上描绘出能正确反映这一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关系的图线.(2)由图线求得这一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1)描点作图,如图.(2)根据解析(1)中图象,该直线为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即弹力与伸长量成正比,图=75.0 N/m.象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k=ΔFΔx答案:(1)见解析图(2)75.0 N/m1.某物理学习小组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来研究橡皮筋的劲度系数(遵循胡克定律且实验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原长为L0的橡皮筋的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由拉力传感器显示其大小)作用于N 点,静止时记录下N点的位置a,请回答:(1)若拉力传感器显示的拉力大小为F ,用刻度尺测量橡皮筋ON 的长为L 及N 点与O 点的水平距离为x ,则橡皮筋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表示).(2)若换用另一个原长相同的橡皮筋,重复上述过程,记录静止时N 点的位置b ,发现O 、a 、b 三点刚好在同一直线上,其位置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 .第二次拉力传感器显示的拉力示数较大B .两次拉力传感器显示的拉力示数相同C .第二次所用的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小D .第二次所用的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大解析:(1)设橡皮筋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重物重力为G ,结点N 在竖直拉力(重物重力G )、橡皮筋拉力T 和水平拉力F 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满足图示关系,则sin θ=FT ,而sin θ=x L ,T =k (L -L 0),联立得k =FL x (L -L 0). (2)由受力图知F =G tan θ,两次中G 、θ均相同,所以两次拉力传感器显示的拉力示数相同,A 错,B 对;同理,两次橡皮筋的拉力也相同,而橡皮筋的原长相同,第二次的伸长量大,由胡克定律知第二次所用的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小,C 对,D 错.答案:(1)FL x (L -L 0)(2)BC2.为了探究弹簧弹力F 和弹簧伸长量x 的关系,李强同学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1)从图象上看,该同学没能完全按实验要求做,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甲弹簧为______ N/m ,乙弹簧为________ N/m.若要制作一个精确度相对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________(选填“甲”或“乙”).解析:(1)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范围,则此规律不成立,所以题给的图象上端成为曲线,是因为形变量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2)甲、乙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 k 甲=F 甲Δx 甲=46×10-2 N/m ≈66.7 N/m k 乙=F 乙Δx 乙=84×10-2 N/m =200 N/m 要制作一个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一定的外力作用时形变量大的弹簧,故选甲弹簧.答案:(1)形变量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2)66.7 200 甲3.(2020·江西上饶高三模拟)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先按图(a)对弹簧甲进行探究,然后把弹簧甲和弹簧乙并联起来按图(b)进行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将质量为m =50 g 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分别测得图(a)、图(b)中弹簧的长度L 1、L 2如表所示.钩码个数 1 2 3 4 L 1/cm 30.00 31.04 32.02 33.02 L 2/cm29.3329.6529.9730.30取重力加速度,由表中数据________(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乙的劲度系数.解析:分析图(a)中,钩码数量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为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长度伸长约1 cm ,所以弹簧劲度系数k 1=ΔF Δl =mg Δl =0.50 N 0.01 m =50 N/m.分析图(b)中可得,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伸长约0.32 cm ,即k 1×0.003 2+k 2×0.003 2=mg ,根据弹簧甲的劲度系数可以求出弹簧乙的劲度系数.答案:50 能4.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 0、P 1、P 2、P 3、P 4、P 5、P 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 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钩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0;挂有质量为0.100 kg 的钩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 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9.80 m/s 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 cm.P 1 P 2 P 3 P 4 P 5 P 6 x 0(cm) 2.04 4.06 6.06 8.05 10.03 12.01 x (cm) 2.64 5.26 7.81 10.30 12.93 15.41 n 10 20 30 40 50 60 k (N/m) 163 ① 56.0 43.6 33.8 28.8 1k(m/N) 0.006 1②0.017 90.022 90.029 60.034 7(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2)以n 为横坐标,1k 为纵坐标,在图(b)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1k-n 图象.(3)图(b)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 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圈数n 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____N/m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自由长度l 0(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____N/m.解析:(1)①k =mg Δx 2=0.100×9.80 N (5.26-4.06)×10-2 m≈81.7 N/m. ②1k =181.7m/N ≈0.012 2 m/N. (2)描点法,画一条直线,让大部分的点都落在直线上,或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3)设直线的斜率为a ,则有1k =an ,即k =1a ·1n,通过计算斜率即可求得;弹簧共60圈,则有n =60l 00.118 8,把其代入k =1a ·1n中可求得. 答案:(1)①81.7 ②0.012 2 (2)如图所示(3)1.75×103n ⎝⎛⎭⎫1.67×103n ~1.83×103n 均正确 3.47l 0⎝⎛⎭⎫3.31l 0~3.62l 0均正确。
有机化学实验第四版曾和平答案
有机化学实验第四版曾和平答案1、在分配色谱中,属于反相色谱的是()[单选题] *A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B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正确答案)C固定相的极性等于流动相D以上都不是2、下列化合物可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是()[单选题] *A七叶内酯(正确答案)B七叶苷C厚朴酚D五味子素3、有机溶剂提取液的浓缩采用的装置是()[单选题] *A分馏装置B回流装置C蒸馏装置(正确答案)D索氏提取器4、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常用的柱内填料是()[单选题] *A氧化铝B活性炭C十八烷基硅烷键和硅胶(正确答案)D羧甲基纤维素5、E连续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能用乙醇作溶剂提取的方法有(多选)()*A浸渍法(正确答案)B渗漉法(正确答案)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6、不属于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的是()[单选题] *A一般没有挥发性B有光学活性C易溶于有机溶剂D有色晶体(正确答案)7、所有游离香豆素均可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是由于其结构中存在()[单选题]* A酮基B亚甲二氧基C内酯环(正确答案)D酚羟基对8、南五味子具有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单选题] *A色原酮B胆汁酸C多糖D木脂素(正确答案)9、水提醇沉法可以沉淀下列()等成分()[单选题] *A葡萄糖B多糖(正确答案)C树脂D生物碱10、下列基团在极性吸附色谱中的被吸附作用最强的是()[单选题] * A羧基(正确答案)B羟基C氨基D醛基11、除了能够沉淀有羧基或邻二酚羟基成分,还能沉淀一般酚羟基成分的是()[单选题] *A碱式醋酸铅(正确答案)B中性醋酸铅C酸碱沉淀法D以上都不对12、挥发油的溶解性难溶于()[单选题] *A水(正确答案)B乙醇C石油醚D乙醚13、下列含香豆素类成分的中药是(多选)()*A秦皮(正确答案)B甘草C补骨脂(正确答案)D五味子14、可与异羟肟酸铁反应生成紫红色的是()[单选题] *A羟基蒽醌类B查耳酮类C香豆素类(正确答案)D二氢黄酮类15、以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A葛根B黄芩(正确答案)C槐花D陈皮16、下列含有蒽醌类成分的中药是()*A丹参B决明子(正确答案)C芦荟(正确答案)D紫草17、在溶剂沉淀法中,主要是在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溶剂一改变混合溶剂的什么实现的()[单选题] *ApH值B溶解度C极性(正确答案)D体积18、以下不属于吸附色谱法的操作步骤的是()[单选题] *A制板B洗脱(正确答案)C点样D显色19、即有一定亲水性,又能与水分层的是()[单选题] *A正丁醇B乙酸乙酯C二者均是(正确答案)D二者均非20、E连续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用乙醇作溶剂提取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植物细胞壁穿透力强(正确答案)B溶解范围广,提取较全面(正确答案)C提取液中蛋白质、多糖等水溶性杂质少(正确答案)D有防腐作用,提取液不易发霉变质(正确答案)21、香豆素母核为()[单选题] *A苯骈-A-吡喃酮(正确答案)B对羟基桂皮酸C反式邻羟基桂皮酸D顺式邻羟基桂皮酸22、关于肿节风,说法正确的有(多选)()*A别名:接骨金粟兰、九节茶等(正确答案)B功能主治抗菌消炎凉血清热解毒(正确答案)C肿节风为白色针晶(正确答案)D不易溶于甲醇,乙醇23、由两个C6-C3单体聚合而成的化合物称()[单选题] * A木质素B香豆素(正确答案)C黄酮D木脂素24、碱性最强的生物碱是()[单选题] *A季铵碱类(正确答案)B哌啶类C吡啶类D吡咯类25、具有酚羟基或羧基的游离蒽醌类成分有一定酸性,可用的提取方法是()[单选题]* A酸溶碱沉法B碱溶酸沉法(正确答案)C水提醇沉法D醇提水沉法26、浓缩速度快,又能保护不耐热成分的是()[单选题] *A水蒸汽蒸馏法B常压蒸馏法C减压蒸馏法(正确答案)D连续回流法27、以下哪种分离方法是利用分子筛的原理的()[单选题] *A吸附色谱法B萃取法C沉淀法D透析法(正确答案)28、在溶剂提取法中,更换新鲜溶剂可以创造新的(),从而使有效成分能够继续被提取出来。
实验四 类图参考答案
实验四类图【实验目的】1.掌握类的定义,类的3要素,UML中类的表示方法。
2.掌握类与类之间的各种关系代表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3.掌握实体类、边界类、控制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4.接口和抽象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类的多重性关系。
【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
【实验要求】1.通过网上选课系统学习识别类和类之间关系的方法;2.学习使用Rational Rose绘制类图的方法;3.掌握类图中属性和操作的添加方法。
【实验内容】设计绘制选课系统中的类图和对象图。
【实验步骤】1.分析实验三中选课用例的顺序图,除了角色之外,有以下名词:课程,界面和控制对象。
从而抽象出三个类:课程类Course、界面类FormObject和控制对象类ControlObject。
2.课程类Course应具有的属性有:课程名称、开课教室、授课教师、选课的学生、开课起始时间、允许选课的学生人数,操作有设置课程名称、设置开课教师、设置课程号、设置授课教师信息、设置开课起始时间、设置允许选课的学生人数、查询课程名称、查询开课教师、查询授课教师信息、查询开课起始时间、查询允许选课的学生人数。
根据以上分析,绘制课程类Course的类图。
3.类似的,自己分析建立界面类FormObject和控制对象类ControlObject的类图。
4.在选课系统中,涉及到的用户包括Student(学生)和Registrar(管理员),其主要特性相似,所以可以建立统一基类People,Student和Registrar由People派生。
如下图所示:PeopleStudent (from Use Case View)Registrar (from Use Case View)5.在选课系统中涉及到的角色包括:(1)学生Student;(2)管理员Registrar;(3)学生和管理员的父类People;(4)数据库Database。
这些类和角色之间的关系如下:(1)角色Student和Register从People派生;(2)学生、管理员在与系统交互时,都有一个界面与之对应;(3)一个界面可能和课程相关(0-多门);(4)控制对象负责课程的处理,处理结果显示在界面上;(5)控制对象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6)界面请求控制对象的服务。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MySQL数据库应用》网络核心课实验训练2及4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MySQL数据库应用》网络核心课实验训练2及4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MySQL数据库应用》网络核心课实验训练2及4答案盗传必究本课程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末考两种考核形式,形成性考核占50%(满分100分),末考为网络考试占50%(满分100),其中形成性考核为完成课程网站上的形考作业任务,形考作业均为主观题,包括四个实训:实训一:在MYSQL创建数据库和表,25分;实训二:数据查询操作,25分;实训三:数据增删改操作,25分;实训四:数据库系统维护,25分。
实验训练2:数据查询操作答案:实验目的:基于实验1创建的汽车用品网上商城数据库Shopping,理解MySQL运算符、函数、谓词,练习Select语句的操作方法。
实验内容: 1.单表查询【实验2.1】字段查询(1)查询商品名称为“挡风玻璃”的商品信息。
分析:商品信息存在于商品表,而且商品表中包含商品名称此被查询信息,因此这是只需要涉及一个表就可以完成简单单表查询。
(2)查询ID为1的订单。
分析:所有的订单信息存在于订单表中,而且订单用户ID也存在于此表中,因此这是只需要查询订单表就可以完成的查询。
【实验2.2】多条件查询查询所有促销的价格小于1000的商品信息。
分析:此查询过程包含两个条件,第一个是是否促销,第二个是价格,在商品表中均有此信息,因此这是一个多重条件的查询。
【实验2.3】DISTINCT(1)查询所有对商品ID为1的商品发表过评论的用户ID分析:条件和查询对象存在于评论表中,对此商品发表过评论的用户不止一个,而且一个用户可以对此商品发表多个评论,因此,结果需要进行去重,这里使用DISTINCT实现。
(2)查询此汽车用品网上商城会员的创建时间段,1年为一段。
分析:通过用户表可以完成查询,每年可能包含多个会员,如果把此表中的创建年份都列出来会有重复,因此使用DISTINCT去重。
【实验2.4】ORDERBY(1)查询类别ID为1的所有商品,结果按照商品ID降序排列。
大学mysql实验报告(四)附答案
⼤学mysql实验报告(四)附答案实验报告(四)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实验名称:数据库的多表连接查询实验报告内容:1、⽤SELECT语句完成第183页实验3的23)27)28)31)的查询语句23) 求选修了课程的学⽣⼈数SELECT COUNT(*)选课⼈数FROM Enrollment27)求选修每门课程的学⽣⼈数。
SELECT Cno AS '课程号', COUNT(Sno) AS '选修⼈数'FROM Enrollment GROUP BY Cno28)求每个学⽣的学号和各门课程的总成绩。
SELECT Sno '学号', Sum(grade) '总成绩' FROM Enrollment GROUP BY Sno31)查询选修了C1课程的学⽣的学号和成绩,查询结果按成绩降序排列。
SELECT Sno, Grade FROM Enrollment WHERE Cno='C1' ORDER BY Grade DESC32)查询全体学⽣信息,查询结果按所在系的系名升序排列,同⼀系的学⽣按年龄降序排列。
SELECT * FROM Students ORDER BY Sdept, Sage DESC2、⽤SELECT语句完成第183页实验4的2)3)4)6)的查询语句2)查询每个学⽣的学号、姓名、选修的课程名、成绩。
SELECT Students.Sno,Sname, Cname,GradeFROM Students,Courses,EnrollmentWHERE Students.Sno = Enrollment.Sno AND /doc/4b14113722.htmlo= /doc/4b14113722.htmlo3)查询选修了C2且成绩⼤于90分的学⽣的学号、姓名、成绩。
SELECT Students.Sno,Sname, GradeFROM Students, EnrollmentWHERE Students.Sno = Enrollment.Sno AND Cno='C2 ' AND Grade>904)求计算机系选修课程超过2门课的学⽣的学号、姓名、平均成绩, 并按平均成绩从⾼到低排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实验1.定义基本表和结构按照下图分别使用SQL Server 管理控制台和T-SQL语句来创建四张表:系部表、专业表、班级表、学生表;修改学生表,增加一个家庭住址列;alter table 学生表add 家庭住址char(10) nullGo更改列的数据类型:把学生表中的姓名列加宽到10位字符宽度;alter table 学生表alter column 姓名char(10)go删除学生表中的专业代码的约束;重命名列:将班级表的备注更改为其它;alter table 班级表drop column 备注alter table 班级表add 班主任姓名char(10)go创建主键约束;创建外建约束2.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在上面四张表中分别插入6条记录;(自拟)设置条件修改表中的各项记录;为学生表添加年龄项,分别输入各位学生的年龄;修改年龄为18岁的学生年龄为20;update 学生表set 年龄=20where 年龄=18go修改所有学生的入学时间、班级代码等;update 学生表set 入学时间='2002-9-1'where 入学时间='2001-9-1'goupdate 学生表set 班级代码='01'go设置条件删除表中的无用记录;3.数据的简单查询1)查询学生的全部信息。
select *from 学生表go2)查询全体学生的学号、姓名和年龄。
Select 学号,姓名,年龄From 学生表go3)查询系部代码为“01”的学生号、姓名、年龄。
Select 学号,姓名,年龄From 学生表Where 系部代码=’01’go4)查询年龄高于18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和性别。
Select 学号,姓名,性别From 学生表Where 年龄>18go5)查询选修C1或C2课程且分数大于等于85分学生的的学号、课程号和成绩。
(需先为创建选课成绩表,并添加学号,课程号和成绩)Select 学号,课程号,成绩From 选课成绩Where 课程号=’c1’ and课程号=’c2’ and成绩>=85go6)查询选修C1课程并且成绩在80至90之间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及年龄。
Select 学生表.学号,姓名,年龄From 学生表,选课成绩Where 学生表.学号=选课成绩.学号and成绩between 80 and 90 and课程号=’c1’go7)查询选修C1或C2的学生的学号、课程号和成绩。
select 学号,课程号,成绩from 选课成绩where课程号=’c1’ or 课程号=’c2’go8)查询没有选修C1,也没有选修C2的学生的学号、课程号和成绩。
select 学号,课程号,成绩from 选课成绩选课成绩1where not exists(select 学号,课程号,成绩from 选课成绩选课成绩2where 选课成绩1.学号=选课成绩2.学号and选课成绩2.课程号='c1' and选课成绩2.课程号='c2')go9)查询所有姓张的学生的学号和姓名;select 学号,姓名from 学生表where 姓名like’张%’go10)查询姓名中第二个汉字是“力”的学号和姓名。
(如果没有该项请添加后在查询)select 学号,姓名from 学生表where 姓名like’%力%’go11)查询没有考试成绩的学生的学号和相应的课程号。
(如果没有该项请添加空值后在查询)select 学号,课程号from 选课成绩where 成绩is nullgo4.数据的统计查询和分组1)求所有学生的高考分数总分和平均分。
select sum(高考分数),avg(高考分数)from 学生表go2)求选修C1号课程的最高分、最低分及之间相差的分数。
Select max(成绩)-min(成绩)From 选课成绩Where 课程号=’c1’go3)求“01”系学生的总数、高考平均分、高考总分。
(要求显示时标出列名)Select count(学号),avg(高考分数) 高考平均分,sum(高考分数) 高考总分From 学生表Where 系部代码=’01’go4)显示所有系部代码,并求共有多少个系。
(要求系部代码不能重复,并且使用compute命令)select 系部代码from 系部compute count(系部代码)go5)求每个系各有多少人,并按照人数递增顺序显示各系名称。
(要求使用group by 和orderselect 系部名称,学号from 学生表,系部where 学生表.系部代码=系部.系部代码order by 学号asccompute count(学号)go6)求每个专业方向各有多少人,并按照人数递减顺序显示各专业名称,并计算专业总人数。
Select count(学号),sum(学号)From 学生表Group by 专业代码Order by count(学号) descgo7)显示专业人数大于5人的各个专业方向。
(要求使用having命令)select 学生表.专业代码from 学生表,专业表where 专业表.专业代码=学生表.专业代码group by 学生表.专业代码having count(学生表.专业代码)>5go8)查询选修C2、C3、C4或C5课程的学号、课程号和成绩,查询结果按学号升序排列,学号相同再按成绩降序排列。
(请自己创建选课成绩表)select 学号,选课成绩.课程号,选课成绩.成绩from 学生表,选课成绩where 课程号='c2' or 课程号='c3' or 课程号='c4'or 课程号='c5'order by 学号descgo9)求选课在三门以上且各门课程均及格的学生的学号及其总成绩,查询结果按总成绩降序列出。
Select 学号,sum(成绩)From 选课成绩Where 成绩>=60Group by 学号having count(课程号)>1Order by sum(成绩) descGo注:改成了一门课程5.数据的连接查询1)对学生表和班级表作交叉连接。
Select *From 班级表cross join 学生表go2)把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表和班级表连接起来。
(要求使用等值连接)From 班级表,学生表where 班级表.班级代码=学生表.班级代码go3)查询所有比刘德华高考分数高的学生姓名、性别、高考分数和刘德华的高考分数。
(要求使用自身连接)select 姓名,性别,高考分数from 学生表where 高考分数>(select 高考分数from 学生表Where 姓名='刘德华') or 学生表.姓名='刘德华'go4)查询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选课名称及成绩的左连接、右连接、完整外部连接。
(注:学生表中应该有没有选课的同学,选课表中有没被选的课程)select 学生表.学号,姓名,课程号,成绩from 学生表,选课成绩where 学生表.学号=选课成绩.学号select 学号,姓名,选课名称,成绩from 学生表,选课成绩where 学生表.学号*=选课成绩.学号select 学生表.学号,姓名,课程号,成绩from 学生表,选课成绩where 学生表.学号=*选课成绩.学号go注:无结果5)查询所有学生学号,姓名,性别,班级,专业名称和系部名称。
(要求使用复合连接条件查询)select 学号,姓名,性别,班级名称,专业名称,系部名称from 学生表,班级表,专业表,系部Where 学生表.班级代码=班级表.班级代码and专业表.专业代码=学生表.专业代码and系部.系部代码=学生表.系部代码go6)查询“软件工程1班”和“软件工程2班”的所有学生的生学号,姓名,性别,并分别把结果集制成表class1和class2;使用union语句把class1和class2合并为一个结果集。
6.数据的多表查询和子查询1)查询大于刘德华的出生日期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出生日期。
select 学号,姓名,出生日期from 学生表where 出生日期>(select 出生日期from 学生表where 姓名='刘德华')go2)查询课程号为c1的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
(要求使用子查询和连接查询两种方法。
注意:这里的选课信息和学生信息分别在学生和选课成绩两个表中。
)select 学生表.学号,姓名from 学生表,选课成绩where 学生表.学号=选课成绩.学号and 课程号in(select 课程号from 选课成绩where 课程号='c1')go3)查询其他系中比02系所有学生高考分数都高的学生的姓名、系部代码和高考分数。
select 姓名,系部代码,高考分数from 学生表where 高考分数>all(select 高考分数from 学生表where 系部代码='02') and 系部代码<>'02'go4)查询其他系中比02系某一学生高考分数高的学生的姓名、系部代码和高考分数。
select 姓名,系部代码,高考分数from 学生表where 高考分数>(select 高考分数from 学生表where 姓名='张静') and 系部代码<>'02'go5)查询高考分数大于学号为01,04中任意一个的学生的学号、姓名、高考分数。
select 姓名,系部代码,高考分数from 学生表where 高考分数>any(select 高考分数from 学生表where 学号='01') or高考分数>any(select 高考分数from 学生表where 学号='04') and 学号<>'04'go6)查询高考分数大于学号为01和04的学生的学号、姓名、高考分数。
select 姓名,系部代码,高考分数from 学生表where 高考分数>all(select 高考分数from 学生表where 学号='01'or 学号='04')go7)查询高考分数大于等于学号为01,04中任意一个的学生的学号、姓名、高考分数select 姓名,系部代码,高考分数from 学生表where 高考分数>=any(select 高考分数from 学生表where 学号='01'or 学号='04') and 学号<>'01' and 学号<>'04'go8)查询高考分数大于等于学号为01和04的学生的学号、姓名、高考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