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炎症性肠病的CT、MRI诊断

合集下载

影像学检查方法

影像学检查方法

影像学检查方法影像学检查方法指的是一种通过使用医学影像技术来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医学影像技术包括X线、CT、MRI、超声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用于检查人体各个部位的结构和功能,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以下将逐一介绍每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X线检查法:X线检查是一种最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是通过使用低能量电磁波穿过人体,进而形成影像来检查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

X线检查可以检查骨骼、肺部、胸腹部等部位的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胃肠病等,还可以用于导管放置、骨折治疗等。

CT检查法:CT检查是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影像诊断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较高的图像分辨率和对骨骼和软组织的较好区分,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诊断肿瘤、脑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CT 检查还可以用于导航手术、放射治疗等。

MRI检查法:MRI检查是一种利用磁共振现象对人体进行影像诊断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对软组织和血管的高分辨率图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诊断脑部疾病、骨骼软组织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MRI还可以用于导航手术、放射治疗等。

超声检查法:超声检查是一种利用高频声波对人体进行影像诊断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对器官、血管、胎儿等的高分辨率图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妇产科、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等。

超声检查还可以用于引导穿刺、放射治疗等。

核医学检查法:核医学检查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对人体进行影像诊断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对生理和代谢过程的信息,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诊断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核医学检查还可以用于治疗肿瘤、甲状腺疾病等。

总结来说,影像学检查方法是一种非侵入性、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它可以为医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读和判断。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常见的、引发慢性肠道炎症的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这两种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本文将分别讨论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治疗。

一、克罗恩病的诊断与治疗1. 诊断克罗恩病的早期症状多为腹痛、腹泻、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表现,因此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来确诊。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1)肠镜检查: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黏膜可出现红斑、浅表溃疡、狭窄、瘘管等病变,肠镜检查是最主要的诊断方法之一。

(2)组织活检:通过肠镜检查时,可取得肠黏膜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学检查,以判断病变的性质和炎症程度。

(3)影像学检查:如CT、MRI、超声等,可发现克罗恩病引起的肠道狭窄、穿孔、瘘管等并发症。

2. 治疗(1)药物治疗:对于克罗恩病的治疗,首选的药物是5-氨基水杨酸(5-ASA)和免疫抑制剂。

5-ASA可以控制炎症反应,减轻症状,维持缓解期;免疫抑制剂能够降低免疫系统的反应,抑制病变组织的炎症反应。

(2)生物制剂治疗:对于疾病较重、常规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改善肠道炎症病变。

(3)手术治疗:对于克罗恩病的严重并发症,如肠梗阻、穿孔、腹腔脓肿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二、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治疗1. 诊断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结肠和直肠黏膜,早期症状为腹泻、里急后重、便血等。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1)结肠镜检查:通过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到炎症或溃疡的病变部位,进一步确定病情。

(2)组织活检:通过结肠镜检查时,可取得黏膜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学检查,以确定炎症程度和性质。

(3)血液检查:检查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指标,辅助判断病情。

2. 治疗(1)抗炎治疗:患者可使用5-氨基水杨酸(5-ASA)类药物来控制炎症反应,减轻症状。

消化系统疾病影像学

消化系统疾病影像学

消化系统疾病影像学一、消化系统疾病概述消化系统是人体内吸收、分解和消化食物的重要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等器官。

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这些器官正常功能的各种疾病,常见的包括溃疡、炎症、息肉、肿瘤等。

为了及时准确诊断这些疾病,医学影像学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1. 溃疡病: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溃疡形成。

在胃镜检查中,可以看到胃内粘膜破损处形成的溃疡,影像学上呈现为局部粘膜纹理中断、溃疡边缘清晰、溃疡基底平坦等特征。

2. 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两种。

影像学上可表现为肠道壁增厚、粗糙、肠腔狭窄、形成憩室等特征,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做出诊断。

3. 胃肠道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

在影像学检查中,可以通过钡餐造影、超声、CT、MRI等手段观察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缘及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4. 肝胆胰疾病:包括肝硬化、脂肪肝、胆结石、胰腺炎等。

通过B 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肝、胆、胰的形态结构、大小、密度等,辅助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计划。

5. 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常因肠道肿瘤、炎症、粘连等引起。

在影像学检查中,可表现为肠腔扩张、积气液体、扭转等特征,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选择治疗方案。

三、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 X线造影:适用于胃肠道疾病、肝、胆、胰疾病等的检查。

通过口服或灌肠摄入含有造影剂的饮料或溶液,借助X线设备观察器官的解剖结构、形态及功能状态,检测功能和病变。

2.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对消化系统进行检查,安全无创伤。

适用于胆囊结石、肝囊肿、胰腺炎等疾病的诊断,可以观察器官内结构、血流情况、异常回声等。

3. CT扫描:可以全方位快速准确地显示消化系统结构,适用于胃肠道肿瘤、肝胆胰疾病、肠梗阻等疾病的诊断。

提供高分辨率的断层图像,有助于医生分析和诊断。

《2024年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范文

《2024年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范文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篇一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一、引言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影响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习惯的差异,IB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诊断和治疗亦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高IBD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北京地区的医疗专家在充分交流和探讨的基础上,形成了本篇共识意见。

二、诊断共识1. 诊断流程IBD的诊断应遵循详尽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的综合流程。

在诊断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程、家族史等因素。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肠道炎症程度。

其中,血液检查可检测炎症指标,粪便检查可帮助发现肠道感染等潜在病因。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肠道X线、CT、MRI等,有助于发现肠道结构异常和并发症。

在诊断IBD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4. 内镜及组织学检查内镜及组织学检查是诊断IBD的重要手段,可通过观察肠道黏膜病变及取样活检来明确诊断。

三、治疗共识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IBD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

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程、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考虑。

2. 营养支持营养支持在IBD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道吸收功能,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3.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IBD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用于治疗并发症和肠道狭窄、穿孔等严重病变。

在手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

4. 心理支持心理支持对于IBD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

四、总结本篇共识意见总结了北京地区医疗专家在IBD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经验和共识,旨在提高IBD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一、概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IBD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IBD的患病率约为410万,尽管这一数字相较于西方国家较低,但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IBD患者的绝对数量仍然相当可观。

IB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包括腹痛、腹泻、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

这些症状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肠道狭窄、穿孔、营养不良等。

IBD与结肠癌的发病风险增加也有关联。

IB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在诊断方面,IBD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的综合评估。

目前,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评估是诊断IBD的金标准。

由于IBD的临床表现和内镜下病变与许多其他肠道疾病相似,如感染性肠炎、肠道肿瘤等,准确的诊断仍然具有挑战性。

在治疗方面,IBD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控制炎症、维持缓解和改善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等。

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的研发和应用,IBD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IBD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

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这限制了针对病因的治疗策略的发展。

目前的治疗方法虽能有效控制症状,但难以实现完全治愈。

长期使用药物治疗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感染、药物依赖等。

本共识意见旨在总结和梳理我国在IBD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以提高我国IBD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炎症性肠病(IBD)的定义与概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两种类型。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一、引言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疾病,其影像学表现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识别和处理该疾病。

二、背景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以肠系膜和脂膜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其病因复杂,常见的包括自身免疫异常、感染、外伤等。

该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因此影像学检查成为其诊断的重要手段。

三、影像学检查方法1·腹部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能够帮助观察肠道壁的增厚、血管扭曲和脂膜的厚度等特征。

2·CT扫描:CT扫描是最常用的肠系膜脂膜炎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全面观察肠系膜和脂膜的炎症表现,包括增厚、增强、水肿等。

3·MRI检查:MRI检查对于早期诊断肠系膜脂膜炎有一定优势,可以观察到肠道壁的充血、水肿和脂肪浸润等特征。

四、影像学表现1·肠道壁增厚:肠系膜脂膜炎的最主要影像学特征之一就是肠道壁的明显增厚。

增厚部位通常呈现节段性分布,以回肠和盲肠最为常见,常伴有弥漫性腹腔气液或脂液积聚。

2·肠系膜增强:CT增强扫描时,肠系膜和脂膜的血管呈现明显的增强,在炎症发生时,肠系膜的增强程度明显大于正常情况下,且呈团块状分布。

3·肠道血供改变:肠系膜脂膜炎常伴随肠道血供改变,CT或MRI检查可见纵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的扭曲和增粗。

五、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1·肠系膜脂膜炎影像学检查示例图像。

2·相关研究论文和案例报告。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肠系膜脂膜炎:一种炎症性肠疾病,以肠系膜和脂膜的炎症为主要特征。

2·影像学检查:通过各种影像学技术观察和分析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以辅助诊断和治疗。

3·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断层成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4·MRI检查:磁共振成像,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进行断层成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学中的常见疾病诊断知识点

医学影像学中的常见疾病诊断知识点

医学影像学中的常见疾病诊断知识点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通过各种影像设备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信息的学科,是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

在医学影像学中,常见疾病的诊断知识点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介绍医学影像学中一些常见疾病的诊断知识点。

肺部疾病1. 肺气肿:影像学表现为肺气肿性肺大泡,空气过度充满而破坏性肺实质减少。

2. 肺炎:急性肺炎多数为感染性疾病,X线胸片表现为肺实质密度增高,支气管充气征和肺泡渗出改变。

3. 肺结核:胸片表现为肺内病灶呈斑点状、条索状、球形状,伴有肺纹理增粗、空洞形成等改变。

胃肠道疾病1. 胃溃疡:胃溃疡主要表现为胃壁局限性溃疡,影像学检查可见局部粘膜破坏、溃疡形成。

2. 胆囊结石:腹部B超检查可见胆囊内回声增强区域,有时可并发胆囊壁炎症或胆囊积液。

3. 肠梗阻:X线钡餐造影表现为肠腔狭窄、扭曲,肠腔积液不畅等。

脑部疾病1. 脑梗死:脑CT或MRI检查可见脑组织缺血坏死灶形成,密度异常、信号改变。

2. 脑瘤:脑肿瘤影像学表现为肿瘤占位效应,CT或MRI检查可见脑内局部占位性病变。

3. 脑出血: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瘤等因素导致,影像学检查可见脑内出血灶及瘀血征象。

骨科疾病1. 关节炎:X线检查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硬化、骨赘形成等关节炎表现。

2. 骨折:X线检查可见骨折断端不连续、断端错位,根据骨折类型和程度判断治疗方案。

3. 骨肿瘤:放射学检查可见肿瘤继发性骨质破坏,CT、MRI检查可明确肿瘤范围、侵犯程度。

以上是医学影像学中常见疾病的诊断知识点,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全面分析病情,制定科学治疗方案,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希望以上知识点能帮助医生更好地应对各种疾病,为患者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一、背景介绍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疾病,主要发生在肠系膜和脂膜之间。

其影像学表现对于诊断和治疗该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影像学检查方法1·腹部CT扫描:腹部CT扫描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肠系膜和脂膜的显像。

通常采用薄层扫描,可进行增强扫描以更好地观察血管和炎症灶。

2·磁共振成像(MRI):MRI提供了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可以显示肠系膜脂膜炎的病变范围和炎症的程度。

常用的序列包括T1加权和T2加权图像。

3·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肠系膜和脂膜的病变情况,对于明确病变的性质和伴随病变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影像学表现1·肠系膜增厚:肠系膜脂膜炎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肠系膜的增厚,可导致肠系膜血管受压和狭窄。

在CT扫描中,可见肠系膜密度增高,MRI中肠系膜呈现高信号。

2·肠腔变窄:由于肠系膜的增厚和炎症的影响,肠腔可出现狭窄。

在CT扫描中,可见肠腔变窄,MRI中肠腔呈现狭窄及变形。

3·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肠系膜脂膜炎可导致肠系膜淋巴结的增大和增生。

在CT和MRI中,可见肠系膜淋巴结的增大,并伴有炎症的信号改变。

4·脂肪炎症:肠系膜脂膜炎的病变范围主要包括脂膜的炎症反应。

在CT和MRI中,可见脂膜的密度减低,信号异常,呈现炎性改变。

四、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1·腹部CT扫描影像资料2·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资料3·结肠镜检查结果报告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肠系膜脂膜炎:一种炎症性肠疾病,主要发生在肠系膜和脂膜之间,可导致肠系膜和脂膜的病变。

2·腹部CT扫描:一种通过X射线扫描腹部器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供高分辨率的肠系膜和脂膜的显像。

3·磁共振成像(MRI):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具有较好对比度的人体影像的医学检查方法。

中国炎症性肠病影像检查及报告规范专家指导意见(2020完整版)

中国炎症性肠病影像检查及报告规范专家指导意见(2020完整版)

中国炎症性肠病影像检查及报告规范专家指导意见(2020完整版)【摘要】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其中CD病情复杂、影像表现多样,影像学诊断具有难度。

规范化的影像检查技术及报告有助于提高CD的影像诊断水平。

本文旨在为我国CD影像学检查技术选择、扫描方案制定、影像征象解读以及影像报告书写提供指导意见。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缓解与复发交替发生的慢性非特异性疾病,病因尚未明确。

近年来IBD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UC多见于结直肠,为连续性的局限于肠黏膜的非肉芽肿性炎症;而CD可累及全消化道,多见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为节段性的累及肠壁全层的肉芽肿性炎症。

影像学在IBD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判断CD肠道病变范围、肠腔狭窄性质以及并发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CD病情复杂,影像表现多样,再加上影像科医生对CD影像特征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影像报告存在较大的质量差异。

此外,CD患者肠道扫描等检查技术的规范性欠缺也会影响CD的影像诊断质量。

为提高中国IBD影像诊断水平,建立规范的IBD影像检查和诊断体系,IBD 领域的影像科与消化内科专家组共同讨论并制定本指导意见。

意见主要针对CD,从影像学检查技术的选择、扫描方案制定、影像征象解读以及影像报告等方面规范相关内容。

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选择CT肠道成像(CT enterography,CTE)和MR肠道成像(MR enterography,MRE)是CD肠道检查的有效方法,可清晰显示肠腔、肠黏膜、肠壁及肠管外组织结构的改变,其中MRE由于具有无辐射性、优良的软组织对比度及多参数多序列成像的优点而成为年轻CD患者随诊复查时的首选方法。

老年人炎症性肠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老年人炎症性肠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老年人炎症性肠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老年人炎症性肠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老年人炎症性肠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老年人炎症性肠病如何诊断鉴别,老年人炎症性肠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老年人炎症性肠病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腹部平片、纤维结肠镜检查、小肠造影、腹部CT、腹部MRI检查、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十二指肠钡餐造影*一、检查老年人溃疡性结肠炎的肝功能酶学异常较年轻人多见,且主要发生在老年女性,如AST,ALT,ALP,GGTP等升高,老年人全结肠炎还易发生贫血,血沉增快,白细胞增多以及低蛋白血症。

老年人克罗恩病与年轻人无多大的区别,常见的发现有贫血,白细胞增多,低蛋白血症以及血沉增快。

1、X线腹平:对重度活动的患者应行X线腹部平片检查,在中毒性巨结肠患者,可发现黏膜水肿(指压痕),肠襻扩张或肠穿孔的征象,小肠CD患者可发现肠梗阻或肠襻被包块挤压移位。

2、结肠镜检查:为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不仅可直接观察黏膜病变,病变范围,还可取活检获得组织学诊断,UC病变多从直肠开始逆行向上扩展,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内镜下特征有: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紊乱,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质脆易出血及脓血性分泌物附着;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大小及形态不一的糜烂或浅溃疡,可融合;③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状黏膜等,结肠镜下黏膜组织学检查活动期表现为弥漫性慢性及急性炎性细胞浸润,隐窝炎,隐窝脓肿,糜烂,溃疡,缓解期表现为腺体变形,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减少等黏膜萎缩改变。

CD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可见鹅口疮样或纵行或匍行性溃疡,溃疡周围黏膜正常或增生呈鹅卵石样,肠腔狭窄,肠壁僵硬,可有炎性息肉,病变肠段之间黏膜外观正常,病变部位深凿活检可在黏膜固有层发现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或淋巴细胞聚集。

3、X线造影检查:根据临床表现作钡剂小肠造影或钡剂灌肠检查,必要时结合进行,敏感性不如结肠镜,且不能进行活检,重型或暴发型UC一般不宜作钡剂灌肠检查,UC的X线特征主要有:①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②肠管边缘呈毛刺样或锯齿状,肠壁见多发小龛影及充盈缺损;③结肠袋消失,肠管短缩,可呈铅管样。

《2024年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范文

《2024年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范文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篇一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一、引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消化系统领域的常见疾病。

为了规范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特制定本共识意见。

本意见基于2018年北京地区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成果,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二、诊断1. 诊断流程诊断炎症性肠病应遵循全面、系统的诊断流程。

首先,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及症状,进行体格检查。

其次,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等手段,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粪便检查等,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及肠道炎症情况。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超声、CT及MRI等,可帮助医生评估肠道病变程度及范围,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4.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诊断炎症性肠病的重要手段,包括结肠镜、小肠镜等。

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肠道病变情况,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三、治疗1. 治疗原则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原则为控制炎症、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炎症性肠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药物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

3.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医生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医生的经验进行综合考虑。

4. 营养支持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营养支持治疗。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

四、总结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需要医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结合多种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药物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治疗方案。

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全结肠黏膜炎症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肠病,病因不明,多数为自身免疫疾病。

该病的主要表现为直肠出血、脓血便、腹泻等症状,常伴随有肠壁变薄、溃疡形成等病理改变。

影像学是该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从影像学角度探讨UC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影像学表现大肠镜检查UC的最佳诊断方法为大肠镜检查,其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血管、溃疡和炎症程度等情况。

UC的典型大肠镜表现为肠壁赭红色、黏膜充血、可见典型的脆弱字样缠绕于肠壁,同时可见不同大小的溃疡、红斑、肠壁狭窄或变形等病理改变。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可以观察到肠道的壁厚度、狭窄或扭曲程度、结肠腔大小等情况。

UC的CT表现为结肠壁变薄,可见多发病变,肠道呈蜿蜒状,可见腹腔内的炎症块或肠粘连,同时CT还可以排除肠梗阻等并发症。

核磁共振成像(MRI)MRI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肠道的黏膜,能够明确溃疡的数量、大小、形态等细节,以及肠道病变的范围、程度等情况。

MRI对观察UC的病理改变有很重要的作用,如可以明确肠壁病变的厚度和硬化出现的部位,判断肠道狭窄程度和肠道壁脂肪肥厚程度,并且可以明确UC是否累及到高位结肠、末端直肠等部位。

此外,MRI还可以判断病变是否还伴随有肿块、淋巴结增大、狭窄和阻塞等情况。

腹部X线UC的腹部X线表现最常见的是结肠扩张和积气,肠壁厚度也可以见到增厚现象。

但是,由于X线影像的分辨率较低,不易显示肠壁和病变细节,因此对UC的诊断价值有限,多用于排除肠梗阻等并发症。

鉴别诊断UC的影像学表现可以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克罗恩病与UC相似的另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为克罗恩病,两者的共同点是肠道炎症和肠梗阻的表现。

然而,UC一般主要累及结肠黏膜,而克罗恩病可能累及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并呈不连续性分布。

此外,UC可引起结肠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液学指标可表现为白细胞升高和贫血,而克罗恩病常与贫血和微小型炎性肠病等疾病共存。

肠道炎症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

肠道炎症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
病理学诊断是确诊肠道炎症性疾病的重要手段,需要获取肠道组织样本并 进行显微镜检查。
病理学诊断的结果可以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对于肠道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因此需要 选择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病理医生进行诊断。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抗炎药:用于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免疫抑制剂:调节免疫系统,防止疾病复发 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平衡,缓解症状 营养支持: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促进肠道修复
其他辅助治疗:如 物理治疗、心理治 疗等,可配合药物 治疗和营养支持进 行治疗
并发症处理
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治疗 措施,如感染、出血等。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对严重并发症进行紧急处理, 如呼吸衰竭、心脏疾病等。
针对不同并发症制定个体化治 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关注肠道健康,及时就医诊断和治 疗
遵循医生建议,定期进行复查和评 估
THANK YOU
汇报人:XX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观察肠 道炎症性疾病的病 变范围和程度
CT检查:评估肠 道炎症性疾病的病 变性质和程度
MRI检查:观察肠 道炎症性疾病的病 变范围和程度,以 及周围组织的受累 情况
超声检查:评估肠 道炎症性疾病的病 变性质和程度,以 及周围组织的受累 情况
病理学诊断
肠道炎症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包括观察肠道黏膜的病理变化,如炎症细胞浸 润、黏膜损伤等。
发热: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症状,多为低热,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
体重下降:由于肠道炎症的影响,患者食欲减退,营养吸收不良,导致体重下降。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相关指南解读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相关指南解读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相关指南解读一、本文概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

这两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较高的发病率,且近年来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诊断难度较大,且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诊断与药物治疗相关指南,对于提高IBD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当前国内外关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相关指南进行解读,梳理出其中的核心内容和推荐意见,以便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IBD的诊断标准和治疗策略。

本文还将对指南中涉及的新技术、新药物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解读,读者可以全面了解IBD的最新诊断标准和药物治疗进展,掌握针对不同病情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IBD的诊治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指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诊断是一个复杂且需要多学科协作的过程。

正确的诊断对于后续的药物治疗和患者管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炎症性肠病诊断指南的解读。

临床表现:IBD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发热等。

患者还可能出现血便、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

这些症状虽然不具有特异性,但对于初步怀疑IBD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可以发现贫血、白细胞升高等异常指标,而粪便检查则可以检测炎症标记物,如粪便钙卫蛋白等。

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

内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诊断IBD的重要手段,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情况。

在结肠镜下,可以看到肠道黏膜的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等病变。

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1]

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1]

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常见结肠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一、引言
结肠是人体消化道的一部分,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常见结肠疾病影像学诊断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结肠疾病在影像学上的诊断方法和特点。

二、结肠炎症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1.溃疡性结肠炎
a.放射线造影:结肠黏膜充血、粗糙,可见溃疡、狭窄、结肠扩张等。

b.CT扫描:结肠壁增厚,可见结肠充盈异常、窦道形成等。

c.结肠镜:直接观察结肠黏膜,可见炎症、溃疡、息肉等。

2.克罗恩病
a.放射线造影:结肠壁增厚,可见狭窄、腔隙形成等。

b.MRI:可观察到结肠壁增厚、腔隙形成、病变分布等。

c.结肠镜:可见炎症、溃疡、结肠狭窄等。

三、结肠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1.结肠腺瘤
a.结肠镜:可见结肠黏膜上的息肉状突起。

b.CT扫描:可见结肠内肿瘤、周边组织的受损情况等。

c.MRI:可观察到结肠病变的形态和组织学特点。

2.结直肠癌
a.结肠镜:可见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等。

b.CT扫描:可见结直肠肿瘤、淋巴结转移等。

c.PET-CT:可用于评估肿瘤的生物学活性和远处转移情况。

四、结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
1.动态腹部X线摄影:可观察到结肠扩张、气液平面等特征。

2.CT扫描:可见结肠扩张、梗阻点、肠壁增厚等。

3.结肠镜:可直接观察到梗阻点以及引起梗阻的病变。

附件:
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无。

医学影像诊断中常见疾病的 C T、 M R I诊断ppt课件

医学影像诊断中常见疾病的 C T、 M R I诊断ppt课件
常见病的CT、MRI诊断
影像科 曹伟
急诊
急诊医学-现代医学的标志 急诊医生-人类生命健康的守护神
创伤: 颅脑损伤、脊髓损伤、腹部脏器损伤、骨折、血气胸、肺挫伤 急腹症: 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及胆
石症、急性胰腺炎、腹部外伤、泌尿系结石及子宫外孕破裂 脑血管疾病: 脑梗塞、脑出血
实性部分多有钙化
颅咽管瘤
图示:CT平扫鞍区囊实性占位
脑 转 移 瘤
脑转移瘤
脑 转 移 瘤
头颈部
平 扫
肌炎型炎性假瘤
增强
Graves病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神经胶质瘤
眶内海绵状血管瘤
眶内海绵状血管瘤
副鼻窦炎
鼻息肉为炎症性病灶,可压迫骨质引起塑形, 无骨质破坏,多呈双侧性
中 耳 炎
梭形
硬膜下血肿:新月形
脊髓损伤
眼眶及视神经管骨折
鼻外伤
眼部异物
胸部外伤
肺挫伤 血气胸 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
肋 骨 骨 折
血气胸
肺挫伤
腹部外伤 肝脾肾挫伤、破裂
肝挫裂伤
脾破裂
二、脑血管疾病
以出血和脑梗死多见,CT和MRI诊断价值大; 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则需配合DSA、CTA、MRA诊 断
脑动脉瘤
CT平扫
CT增强
急腹症:
急性阑尾炎 消化道急性穿孔 急性肠梗阻 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 急性胰腺炎 腹部外伤 泌尿系结石 子宫外孕破裂
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
急 性 阑 尾 炎
穿孔
急性胃肠道穿孔
急性胃肠道穿孔
急性肠梗阻
急性肠梗阻
急性胆道感染及胆石症
胆囊结石
胆 囊 炎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

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1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肠系膜脂膜炎概述肠系膜脂膜炎是一种罕见的炎症性肠病,它主要累及肠系膜和脂膜,通常与其他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相关。

肠系膜脂膜炎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与自身免疫反应和基因遗传有关。

本文将重点介绍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和评估中,影像学检查起到关键的作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1. 腹部X线:可评估肠袢的扩张、排气情况和钙化结节等,但其对肠系膜脂膜炎的检出率较低。

2. 腹部超声:可观察到肠段的厚ening,肠壁的回声增高,肠系膜的局部增厚,以及淋巴结的异常增大等。

3. 腹部CT扫描:是肠系膜脂膜炎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包括肠壁增厚、肠袢粘连、脂膜的异常增厚以及淋巴结的增大等。

4. MRI检查:在确定肠系膜脂膜炎病变的位置和范围方面,MRI比CT更有优势。

MRI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并且不需使用放射性物质。

典型影像学表现肠系膜脂膜炎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肠壁增厚:肠壁的增厚是肠系膜脂膜炎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在CT图像中,肠壁呈圆形或卵圆形增厚,并且密度均匀一致。

增厚的肠壁还可能同时伴有层状剥脱的表现。

2. 肠袢粘连:肠袢粘连是肠系膜脂膜炎的另一个常见表现。

在CT图像中,肠袢之间出现沟壑状的粘连,致使肠袢之间无法自由移动。

3. 脂膜增厚:脂膜增厚是肠系膜脂膜炎的特征之一。

CT图像中可以观察到肠系膜脂膜增厚,并且呈现出局部块状或连续的增厚区域。

4. 淋巴结增大:肠系膜脂膜炎还伴随着淋巴结的异常增大。

CT图像中可以观察到淋巴结的增大,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密度均匀。

5. 其他表现:少数肠系膜脂膜炎患者还可以出现肠系膜下脂肪块状或结节状的密度异常,并且伴有腹腔积液的形成。

结论肠系膜脂膜炎在影像学表现上具有一些特征性的改变,包括肠壁增厚、肠袢粘连、脂膜增厚、淋巴结增大等。

肠道炎性病变的影像诊断

肠道炎性病变的影像诊断
疗后疗效评估及复查首选 +DCE-MR+DWI (需 15 min) CTC和MRC ( CT/MR colonography) ):[扩张结肠:手动充气和机
械充气(空气、二氧化碳)],主要用于肿瘤和息肉
胶囊内镜(capsul endoscopy)及双气囊电子内镜(double-balloon endoscopy):局限性的黏膜损伤和小肠型 CD 的早期表现
2. 胸部 X线片、PPD 皮试和血清 PPD抗体检测等 3. 结肠镜检查应进入末段回肠,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原则上均应进
行 ,胃镜、胶囊内镜与双气囊小肠镜可酌情选择 4. 腹部超声或 CT、MRI检查对肠壁病变和肠外并发症诊断有帮助 5. 实验检查 :大便常规和必要的病原学检查、C2反应蛋白,有条
件单位亦可作粪便钙卫蛋白、乳铁蛋白、α1抗胰蛋白酶等检查 6. 病变肠段活检病理检查有助确诊,多点活检 ,多次活检。
PET-CT
小肠钡剂检查
检查前准备: 禁食、清洁肠道 方法一:口服钡剂造影: 黏膜形态、肠腔狭窄、扩张程度,
动态观察小肠蠕动和钡剂的排空,可作为疑有小肠疾病患者 的首选检查方法 方法二:小肠导管造影
双重对比(稀钡 + 适量气体)
线样狭窄 系膜缘溃疡和窦道 节段性病变 瘘管、窦道、裂沟和脓肿 肠壁环行增厚、纤维、瘢痕性狭窄
CDAI) >150; ➢ (2)内窥镜检查提示活动性肠炎; ➢ (3)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和(或)红
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升高。 ➢ p-ANCN 抗体等等
肠道炎性病变的影像诊断
Zzzzzd
概述
炎症性肠病 (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类病 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结肠肠壁增ssFSE序列
肠壁增厚
回肠壁增厚强化 SPGR序列
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的CT、MRI表现
• 管壁分层强化 粘膜层、浆膜层强化明显,粘膜下层水肿增宽 横断面呈“靶征”,提示病变处于活动期 管壁不强化或轻度均匀强化,无分层,提示病 变处于静止期或慢性期
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的CT、MRI表现
• 肠系膜纤维脂肪增生,密度混浊。肠管互相聚 拢或分离
• 肠系膜、腹膜后淋巴结多发性增大
克罗恩病
肠壁增厚强化,纤维脂肪增殖
克罗恩病
肠壁增厚强化,纤维脂肪增殖
克罗恩病
肠壁增厚强化,纤维脂肪增殖
克罗恩病
肠壁增厚强化,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克罗恩病
肠壁增厚强化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环行对称性狭窄,易并发肠梗阻 • 增殖型肠结核 回盲部肿块,肠瘘、窦
道少见,常伴发其他部位结核
结核性结肠炎 肠壁局限性增厚
鉴别诊断
小肠淋巴瘤 • 好发于回肠 • 管壁增厚,管腔扩张 • 无管壁分层强化现象 • 肠系膜、腹膜后淋巴结多发增大,融合多见
鉴别诊断
肠型Behcet病 • 好发于回盲部 • 圆形、椭圆形溃疡 • 肠管系膜缘对侧,很少为纵行 • 常伴口腔、生殖器溃疡和眼部损害
肠壁分层强化,靶征(活动期)
克罗恩病
肠壁分层强化,靶征(活动期)
克罗恩病
肠壁强化,无分层(静止期)
克罗恩病
肠壁强化,无分层(静止期)
克罗恩病的CT、MRI表现
• 肠系膜血管增生,回肠血管空肠化,呈“梳样征”
克罗恩病
肠系膜血管增生(梳样征)
克罗恩病
肠系膜血管增生(梳样征)(FSPGR序列)
直肠
可累及
回盲瓣
正常
小肠
仅见郁积表现
结肠周围条索影 罕见
瘘管
不形成
肠段缩窄
可见
克罗恩病
不连续(跳跃分布) 不对称 右半结肠或弥漫分布 很少累及 可见狭窄 可累及任何部分 常见 形成
常见
炎症性肠病的CT、MRI诊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 陈克敏
炎症性肠病(IBD)
•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
病理
• 克罗恩病又称为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或肉 芽肿性肠炎,是一种贯穿消化管各层的透壁性 慢性增殖性炎症,常形成非特异性肉芽肿
CT、MRI检查
• 检查关键在于使小肠或结肠能够得到充分扩张, 一般可采用大量喝水或注气
• 另可应用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 或Mucofalk混悬 液使肠道扩张
CT、MRI检查
• 检查前夜口服缓泻剂 • 检查当天早餐禁食,检查前约45分钟口服甘露
醇溶液约1500-2000ml以扩张肠道。也可以经 导管注入液体或气体 • 检查前10分钟肌注东莨菪碱以松弛胃肠道 • 结肠可直接注入空气扩张肠腔
CT、MRI检查
CT扫描和重建 • 平扫和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
(层厚/层距在5mm以下) • 造影剂注射速率2.5ml/Sec,注射剂量为1.5-
2.0ml/Kg • MPVR重建
CT、MRI检查
MRI扫描 • 采用序列
SE序列 快速干扰梯度回波序列(FSPGR) 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 脂肪抑制技术 FIESTA、LAVA序列等 • 可直接获得冠状位或矢状位图像
f12
假膜性结肠炎 肠壁坏死,假膜形成
假膜性结肠炎 结肠壁手风琴样改变
缺血性肠炎 肠壁积气
憩室炎 结肠壁多发憩室改变
阑尾炎 阑尾内粪石,阑尾积气
阑尾穿孔 阑尾壁增厚 腹腔内积气
肠脂垂炎 肠壁不增厚 结肠边缘脂性病灶
网膜梗塞 大网膜肿块形成
特征
溃疡性结肠炎
连续
分布
对称
累及肠段
左半结肠或弥漫分布
正常直肠 肠壁均匀强化
克罗恩病的CT、MRI表现
• 多发节段性、跳跃性病变 • 管壁明显增厚,可达10mm以上,肠腔不对称
狭窄,但不易并发肠梗阻
克罗恩病
病变累及多个肠段
克罗恩病
病变累及多个肠段
克罗恩病
空肠肠壁异常增厚强化
克罗恩病
回肠末段,盲肠肠壁增厚
克罗恩病
回肠末段,盲肠肠壁增厚
克罗恩病
合并肠系膜脓肿
克罗恩病
回肠末段病变,合并小肠梗阻
溃疡性结肠炎的CT、MRI表现
• 最先起始于直肠乙状结肠 • 连续性病变并逆行向上发展 • 管壁增厚一般小于10mm,肠腔可略狭窄,较对称 • 管壁分层强化,横断面呈“靶征”,可见肠壁积气 • 肠系膜血管增生,纤维脂肪增殖
溃疡性结肠炎
横结肠,降结肠肠壁增厚
病理
克罗恩病 • 节段性、跳跃性病变 • 主要累及回盲部和右半结肠 • 裂隙状溃疡 纵行刀切样,可直达浆膜,是形成
肠瘘的病理基础 • 结节病样肉芽肿(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 • 铺路卵石样粘膜表现
病理
溃疡性结肠炎 • 连续性病变 • 最先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并逆行向上发展,
主要侵犯左半结肠 • 肠瘘形成少见 • 肠粘膜修复过度,可形成假性息肉
克罗恩病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克罗恩病 回盲部
纤维脂肪增生
克罗恩病的CT、MRI表现
• 并发症:对胃肠道周围脓肿的显示优于小肠插 管钡灌,但瘘管、窦道的显示不及小肠插管钡 灌
克罗恩病
合并肠 外瘘管 形成
克罗恩病
合并肠道内瘘
克罗恩病 结肠阴道瘘形成
克罗恩病
合并肛周脓肿
合并髂腰肌脓肿
克罗恩病
合并腹壁脓肿
溃疡性结肠炎
乙状结肠肠壁增厚
溃疡性结肠炎 靶征
溃疡性结肠炎
升结肠管壁增厚,分层强 化(靶征),肠壁积气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壁不规则 增厚 左侧明显
溃疡性结肠炎
横结肠假息肉形成
溃疡性结肠炎
乙状结肠周围血管增生 脂肪纤维增生
溃疡性结肠炎 中毒性巨结肠
鉴别诊断
肠结核 • 好发于回盲部 • 不呈节段性或跳跃性分布 • 溃疡型肠结核 溃疡与肠管长轴垂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