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要体现出语文味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摘要】在教学中,语文课应该始终保持着“语文味儿”,这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兴趣。
缺乏“语文味儿”的语文课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课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语文课还应该通过专题讨论、作文写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引导他们掌握语文知识和表达能力。
让语文课具有“语文味儿”也有助于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爱上语文,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未来的语文教学还需要更多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引言: 语文味儿、学生、兴趣、能力、素质、创造力、爱上语文正文: 培养、提高、推动、激发、爱上语文结论: 重要性、发展方向、语文课、语文味儿1. 引言1.1 为什么需要让语文课有“语文味儿”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剧,语文课在学生眼中逐渐失去了吸引力,学生们对于语文课的兴趣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语文课缺乏“语文味儿”,即缺乏吸引学生的特色和魅力。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语文课重新焕发活力,我们需要让语文课拥有“语文味儿”。
让语文课有“语文味儿”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但是如果语文课缺乏趣味和创新,学生将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
只有让语文课拥有“语文味儿”,才能真正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1.2 什么是“语文味儿”“语文味儿”是指语文课具有独特的文学和语言特色,能够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它包括了对汉字、诗词、传统文化等的热爱和理解,以及对文学作品和语言运用的欣赏和体会。
怎样让语文课体现“语文味”论文
怎样让语文课体现“语文味”语文教学,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使之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中情趣、意趣和理趣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语文教学是文本、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等教学要素在动态中形成的一种和谐的整体美。
语文味是语文教师“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的产物。
语文味的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章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创作欲。
这样在长期的濡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文明气质和优雅的文化风度。
久而久之,学生身上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即文化味,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健全人格层次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就意味着学生具有了获取人生幸福,特别是精神幸福的能力和素养。
因此,语文教学就是语文味的教学,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做:(一)上出语文独特的情感来。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善良和悲悯情怀,就要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的人。
首先,教师备课要备情感,即要找出教材的情感点。
课本中所有课文都渗透着作者的爱憎情感或七情六欲,找准作者的情感点,是教出情感的基础。
其次,教师要用整个身心去体验课文的情感。
教师只有自己先热爱每一篇课文,才能把自己的热爱传递给学生。
当然,语文课的语文味并不是由课文本身所决定,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本人的综合素质。
再次,还必须摸清学生的情感点。
如果说把握教师自己的情感点是“知己”,那么,把握教材和学生的情感点则是“知彼”。
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在教材、学生和教师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道畅通无阻的桥梁,引导和促成三者之间产生和谐共振。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语文课是学生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学的重要环节,在这门课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字表达,更重要的是了解中国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语文课的教学应该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实际,更贴近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浓厚的语文味。
语文课应该贴近生活。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语文教学应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展开,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美,从而加深对语文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语文新闻、语文广告、语文故事等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语文的美好。
语文课应该贴近实际。
学生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和得到好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进行表达和交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从而增强语文的实际应用价值。
语文课应该贴近学生的需求。
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多样化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收获。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注重创设语文学习情境。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各种真实的情境和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语文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的魅力,增强语文学习的实际效果。
注重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的热情。
可以通过讲解精彩的语文故事、阅读有趣的语文文章、展示优秀的语文作品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语文比赛和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增强语文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
许多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不高,觉得语文课枯燥无味。
如何让语文课上出更多的语文味成为了教师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就如何制造出更多的语文味来进行探讨。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就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
语文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学科,它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艺术。
教师们可以通过诗词、美文等经典作品来展现语言的美。
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用心去品味其中的意境,感受其中的情感,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背后的含义。
在讲解古文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去欣赏语言的精妙之处,领悟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增强对语文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就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不仅是学习文字,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朗读、作文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朗读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诗词美文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语言的力量和魅力。
在作文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学生逐渐领会到语言的魅力和表达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语文,更能够运用语文,培养出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能力。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就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
许多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觉得阅读枯燥无味。
教师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走进文学世界,感受文字魅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课堂上,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增强阅读的兴趣。
在阅读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增进对书籍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慢慢喜欢上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增强自己的语文修养和情感厚度。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是一个独特的学科,它不仅是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修养情操的主阵地,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学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感悟。
语文课不仅要有知识性,更要有“语文味儿”,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文学的魅力,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沃土。
一、闻“语文味儿”要闻语言的韵律语言是人类共同的工具,是人们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桥梁。
而一种美丽的语言,总是带有鲜明的韵律。
在语文课上,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理性的层面,而应该让学生从诗词的韵律、文章的节奏中感受语言的美感。
让学生读一首古诗,领略其中的音韵之美,引导学生欣赏古文中的平仄对仗,感悟句子的起承转合。
通过欣赏、研读古典文学,学生将会在感受语言魅力的提升自己对语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二、看“语文味儿”要看文字的情感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其中融合了人们的情感、思想和文化。
在阅读语文课文时,老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字中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文字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襟怀摄人的情感。
教师在解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对人物情感的分析、对景物描写的品味,让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情感内涵,激发学生对文学的情感共鸣。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感悟到文字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从而加深对语文的感悟和理解。
三、写“语文味儿”要写出个性与思想语文学习不仅仅在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更应该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展现出个性和思想。
写作是对语文学习的一个巨大提升,通过写作,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展现个性和思想。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日记、作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在纸上展现自我,展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真实的情感和观点,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自己的语言风格,形成自己的个性,展现出对文学的独特理解。
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
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新课程改革以来,特别是我县推行“四环节”课堂教学以来,有些语文课堂不再沉闷与乏味了,但是在热闹的背后,仍能看到浮躁与迷失。
阅读理解与阅读教学是不同的,读懂了,阅读理解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而阅读教学就不同了,他是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打基础而进行的“教与学相结合”的活动,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学会学习。
也就是说,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阅读语言文字,理解内容,而且要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
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体现语文味呢?一、语文课要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小学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课程,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在这个基础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读与写的能力。
这个能力不培养好,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就受到制约,甚至成了空中楼阁,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小学语文必须姓“语”的原因。
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育是工具性质的教育,从这样的认识出发,语文课不仅要上得情意浓浓,而且还要上得扎扎实实。
要把语文基本功训练作为语文课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安排足够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同时要加强指导,低起点,严要求,让学生从识字写字开始,遣词造句,读写结合,进行基本功的训练。
特别是一些观摩课、研究课,要坚持正确的导向,把课上得真实、扑实、扎实,为广大教师做出榜样,而不要搞得花样繁多、华而不实。
要注重自学指导的编写,即是说:找考点(考什么)、建体系(学什么)、寻方法(怎么学)、搭平台(能够学);围绕中心设计一、二个问题或思考题,同时要重视阅读教学中的练习设计。
阅读教学中的练习设计大致可分为理解性练习、巩固性练习、运用性练习等等。
练习设计要优化,要重视综合性、灵活性与创造性,但更要适用性、有效性,现在连必要的抄抄写写也废弃了,这是不对的。
为什么达芬奇学画从画蛋开始,因为再高超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与掌握都是从最基本的训练开始的,基础打得越牢固越深厚,发展的潜力越大。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语文课是学生学习母语的课程,它是学生认识、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阶段。
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要学习词汇、语法和写作技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力,味道就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上出味道呢?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比如说故事、引用名言、举例说明等,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并且易于理解和记忆。
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互动游戏或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等方式参与进来,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材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
优秀的教材是开发学生语言潜能的重要支撑,它应该富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
语文教材应当注重文学作品的选材,精心挑选一些脍炙人口、具有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还可以引入一些经典的语文课外阅读,如童话故事、寓言,以及名人传记等,这些文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
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演讲、写作等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析和文学鉴赏,让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中的情感、意义和艺术表现,从而使学生对语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准确。
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
学生的实际需求是指他们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而学生的兴趣爱好则是指他们在课外活动中对语文方面的喜好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兴趣爱好来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比如组织语文讨论社团、举办语文写作比赛等。
要在语文课上出味道,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选取优秀的教材,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际需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语文课,是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课程。
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语文课并不感兴趣,觉得语文课枯燥乏味。
如何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一、教师要有激情教师是语文课堂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课的感受。
教师要有激情,要热爱语文,要对教学充满热情,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讨论、发表见解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乐趣。
教师还要注重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语文水平。
二、学生要有兴趣学生是语文课堂的参与者,他们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态度是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的关键。
学生要有兴趣,要热爱语文,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从交流中收获知识和成长。
学生要注重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多读书、多写作、多欣赏优秀的语文作品,从中领略语文的魅力,坚定对语文的信心,提高语文水平。
学生还要注重提高语文素养,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通过积极参与各种语文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对语文的理解,从而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三、教学内容要有深度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的灵魂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内容要有深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选材,选用富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现代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从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教学内容的设计也要多元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写作能力、朗读能力、表达能力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语文的魅力,从而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在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方面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相信语文课必将上出更加浓郁的“语文味”,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提高了语文水平,更加热爱语文,喜欢语文,从而使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们心中的最美课程。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语文姓语,小语姓小”,在课堂上,我们必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编排体系,在有关字词句篇的教学中,确保学生有大量时间去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力求将语言训练的过程展示得妥帖自如留有艺术性,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质。
一句话,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味。
最近有幸听了薛法根老师的一堂《卧薪尝胆》课后,这方面感受更深了。
一、识字教学富于趣味二、领悟文意要有情味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识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实际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的课程观。
注重情感体验是《词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
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情感,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不少。
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
如薛老师指导学生理解完“卧薪尝胆”在课文中的意思后问学生:你们要不要“卧薪尝胆”?这时的学生不明白“卧薪尝胆”的另一层含义,当然说“不”,薛老师就举了个例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人卧薪尝胆了几十年终于使我国第一支航天火箭飞上了天空。
”“他们真的去卧薪尝胆了吗?”学生顿时体会到“卧薪尝胆”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那就是“发奋图强”。
接着,老师又让学生用“卧薪尝胆”来说一句话,有的学生就说出了“我们中国足球队卧薪尝胆了几十年,终于闯入了世界杯”。
“我们中国人卧薪尝胆了几十年,终于加入了WTO”。
“薛老师卧薪尝胆了几十年终于成为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我们听课的老师不由地对这些孩子另眼相看,看来他们已经完全领会了这个词的意思。
整个理解过程充满了情味。
三、丰富积累要有韵味如果光凭一节语文课,学生很难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必须以课文为起点,以课文为凭借,培养学生处方探究获得知识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终极关注理应是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味
《鸟的天堂》: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 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 站在树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 真好听。
3、联系上下文品读
我们知道,语文中的字、词、句的情感总 是统一在一起的,他们不是孤立的。就字说字, 就句论句那是表面的理解,会显得很肤浅。因 为语言文字内在的隐藏的情味、意蕴、理趣等 存在于上下文中。因此,联系上下文是品词赏 句的一个好方法。
例:《“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 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 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 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 引入歧途。
三、扎扎实实,写出“语文味” 1、横平竖直地写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味”,侧重于识字写字和正确朗
读,这里主要谈谈写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 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写字教学进行得好,有利于巩固汉 字的认知,有利于进行各科书面作业,可以为今后的学 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继承我国书法艺术的传统, 也能从中受到美的感染。因此,我们应该全面认识写字 教学的意义,高度重视写字教学。每课的生字都要扎扎 实实地教学生写对写好,横平竖直一笔一画地写,培养 学生严谨的作风,养成一丝不苟的习惯,通过写字修身 养性,受到美的熏陶。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呢?
1、在发现、表演体验中品读 2、在想象中品读 3、在联系中品读 4 、在创设情境中品读 5 、在比较中品读 6、在模仿迁移中品读
……
1、在发现、表演体验中品读 :
小学语文面对的是“儿童”,对于 “儿童”来说,好奇心总是最强的,他们 喜欢发现,喜欢模仿,喜欢表演,他们自 己发现的东西往往是最令他们兴奋自豪的。
由读到写,迁移结合练笔的方式有很多: ①、从文章的表达方式:仿写词语、句子、段落等。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要从课堂教学内容上出中文味。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对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比如
词汇、语法等。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词语搭配和句子练习等活动,培养学生对中文表达方式
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语文课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
些优秀的中文文学作品,如名人传记、古代诗词等,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中
文的传统和文化,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要注重教学方法上出中文味。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即在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引
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
演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
体技术,结合图文并茂的教学材料,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要从学生作业上出中文味。
学生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实践语
文表达能力的机会。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写作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观点
和感受。
教师还可以采用互评互订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评价和修改作业,提高他们的批判
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创造性的作业,比如写一篇小说或者创
作一首诗歌,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展现自己的语文才华。
语文课要上出中文味,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作业等方面下功夫。
只有注重培养学生对中文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才能让语文课真正具有中文的味道和特
色。
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
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当前的语文课在很大程度上缺乏“语文味”,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如何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成为了广大教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
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趣、更具“语文味”。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语文课要更具“语文味”,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是语文教学的主体,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课的理解和接受。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教育的专业性和深度,努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更新换代,不断引进新的知识和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让学生更加喜欢语文课。
二、注重文本阅读要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就要注重文本阅读。
文本是语文课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
通过文本阅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言文字的魅力和力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应注重选取富有“语文味”的文本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读、背诵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从而让学生更加喜欢语文课,更加热爱语文学习。
三、注重实践活动四、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要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就要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
语文课教学要注意创设活泼生动、富有情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语文的魅力和力量。
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寓言等形式,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从而更加喜欢语文课。
要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注重文本阅读,注重实践活动,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语文学科在学生中的地位逐渐下降,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了让语文课回归“语文味儿”,我们应该重视语文教育的本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打造具有文化品质和人文关怀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的基本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语言规范意识等。
语文课应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中培养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语文学科中体验到“语文味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就要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语文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修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形成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只有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让语文课堂具有“语文味儿”,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就要注重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专业水平。
作为语文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收获。
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组织,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和体验,注重中外文学常识的传授和运用,注重启发学生的语文思维和文化情感,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
只有通过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专业水平,才能真正让语文课堂具有“语文味儿”,构建具有文化品质和人文关怀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在语文学科中体验到语文的美与韵,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气息。
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 2、想象写。文学它有 着间接性、概括性。有 较多的地方需要读者发 挥想象去填补它的空白 处,丰富当时的情景, 使人物形象更丰满。那 儿就是学生最好的练笔 之处——在想象中写。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 3、升华写。一篇文章 学到有味儿时,文章的 情感上升为自己的情感 时,自然会产生一种感 觉——不写不快。这时 就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 表达情感的好时机。
对比评析
❖ 在比较中的品词赏句是 我们常做的一个方法, 因为学生在不同词语、 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 比较中,能发现课文中 语言运用的妙处,语文 味才能得以体现。
联系上下文品析
❖ 语文中的字、词、句的情感总是统一在一起 的,他们不是孤立的。就字说字,就句论句 那是表面的理解,会显得很肤浅。因为语言 文字内在的隐藏的情味、意蕴、理趣等存在 于上下闻中。因此,联系上下文是品词赏句 的一个好方法。
声情并茂地读书
❖ 有感情读。这是一种美读,一种升华的读, 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口诵心维,对课文产生 了独特感受、体验、理解后的朗读。这时的 情感得到升华,通过朗读创造性地表现这种 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读出自己的深情。
二、语文课要有品词赏句
❖ 1、对比品析 ❖ 2、联系上下文品析 ❖ 3、想象中品析 ❖ 4、拓宽中品析
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味呢?
一、语文课要有琅琅读书声
要有朗朗的书香味
❖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 的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 要做到这些,必须注重读书。
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如何读书?
❖ (1)读正确, 读流利。
❖ (2)口颂心维。
❖ (3)有感情读。
语文课要有琅琅读书声
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的课堂方法
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的课堂方法语文课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关键环节。
由于教材内容的单一和教学方法的传统,很多学生在语文课上常常感到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
为了提高语文课的吸引力,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感受到浓厚的语文味儿,教师需要运用一些新颖的课堂方法和活动。
本文将介绍一些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的课堂方法,希望能给语文教师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一、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创设情境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设计各种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在教学古诗词时,可以以古代宫廷为情境,让学生扮演宫女或太监,体验古代宫廷生活,感受古诗词的风韵和意境;在教学古文时,可以以古代书院为情境,让学生扮演古代学子,亲身体验古代读书写字的氛围,理解古文的内涵和价值。
通过情境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并熟悉语文知识,增强语文素养和情感体验。
二、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一种使用游戏元素和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设计各种语文游戏,如语文知识抢答、语文趣味大挑战、语文文学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语文的乐趣和欢乐。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以设计一场古诗词接力赛,让学生根据提示快速接龙,感受古诗词的优美与隽永;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可以设计一场阅读推理游戏,让学生在推理猜谜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游戏化教学,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实践体验法实践体验法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的生动和有趣。
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可以开展一场写作大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进行语言规范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运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语言规范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体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味
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味张晓兰(四川省仪陇县南图实验学校)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老师教法的不断创新,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局面。
但热闹背后,欠缺语文品味。
语文味是什么?“语文味”是语文课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它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
那么,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味呢?一、语文课要有品词赏句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品词赏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鉴赏,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学生才能更好地读出味道来,才会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联系上下文品析。
语文中的字、词、句的情感总是统一在一起的,他们不是孤立的。
如《“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中“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引入歧途。
”这句话必须联系上下文理解:(1)母爱为什么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联系这个句子说说“我”的看法。
(2)母爱为什么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看法,(3)联系下文想想“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作者想说明什么?这样一步一步地联系上下文品词赏句,学生很快就体会到母亲的慈爱和父亲的严爱对于孩子的成长同样是重要的。
这时,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不再是浮华、浅薄的了,语文课就上得有滋有味了。
2、对比品析。
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中,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语文味才能得以体现。
如教《泊船瓜洲》,在引导学生赏析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时,问“这句诗中,这个‘绿’可以换成哪些词?”“为什么诗人不用这些字,而用‘绿’字?”通过比较,学生很快就懂得“绿”字不仅写出春风的动态,还写出了颜色的变化,仿佛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画面,充满勃勃生机的美,也尽情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美景的思恋。
二、语文课要有琅琅读书声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要做到这些,必须注重读书。
如何读书呢?1、读正确,读流利。
如我教《金色的草地》时,先是自由地读,然后小组检查读,接着指名比赛读,最后一起朗读。
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的课堂方法
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的课堂方法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课程,也是开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让学生在语文课上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乐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语文课上更具有浓厚的语文味儿。
下面就探讨一下如何在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的课堂方法。
一、启发思维,激发兴趣在语文课上,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分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使课堂更具有互动性和活跃性。
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如语文游戏、语文竞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注重实践,培养能力语文课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死板的课本知识上,而是应该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演讲、写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语文的美丽和力量。
可以设置每周一次的朗读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技巧;可以组织一些写作比赛,让学生在写作中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使语文课堂更具有实际意义和生活情感。
三、注重体验,感受文化语文课是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窗口,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可以通过诵读古诗词、欣赏古典文学作品、观摩中国书法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并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文化体验活动,如校园文化节、诗歌朗诵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课程的丰富内涵,增强对语文课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注重扩展,开阔视野语文课不仅仅是教授语文知识,更应该是开阔学生视野的平台。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介绍语文领域的名人故事,让学生了解更广泛的文化知识,拓展视野,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语文课堂怎样体现语文味
语文课堂怎样表达语文味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我也和绝大部分语文教师一样,不再追求热闹而无效的教学,而是认真学习“新课标”。
体会“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
就是有滋味、意味、趣味、情味、韵味等。
根据新课标,我们能够这样理解: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味是教师教学激情和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应该说“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
那么,语文课如何表达语文味呢?我实行了如下尝试。
一,读味语文课要有朗朗的读书声。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课堂上,我要求学生:(1)动情诵读。
读准确、读流利。
诵读遍数要多,字字响亮,不误读一字,很多读一字,不多读一字,不倒读一字。
多诵读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五册〈〈梅花魂〉〉时,为了让学生感悟外祖父的三次落泪都说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
采用不同形式的反复读课文,重点读三次落泪的段落,再思考:通过读这些段,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就能很快谈自己的体会,个性化的独特感受得到表达,这样的读就充满语文味了。
(2)静心默读。
读中思考。
唤起学生内心思考,联系上下文,做到读有所感,读中理解;读有所悟,产生新的疑惑。
然后通过教师、学生、教材三方面交流,把课文学深、学广。
如在教学《窃读记》时,引导学生感悟交流课外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与享受。
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文感悟:①窃读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生边读、边思考、边交流、边归纳。
②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再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体会出窃读的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
这样不离文本,紧紧抓住读,读出语文味。
(3)有感情读,读中悟情。
这是一种美德,一种升华的读。
对课文产生了独特感受、体验、理解后的朗读,这时感情得到升华,有了感情朗读,语文味更浓了。
二、品味语文课要有品词尝句。
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品词尝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鉴赏。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阅读文学作品、写作和表达思想的重要课程。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语法、词汇等基本知识,还要培养对语言的用心和感悟,使之充满“语文味儿”。
那么,什么是“语文味儿”呢?“语文味儿”可以理解为对文学情怀的体味,对语言美感的感受,对汉字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在语文课上,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感悟,使其真正具备“语文味儿”。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教师必须要有文学情怀。
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承文化,激发人文情怀的载体。
教师本身要有鲜明的文学情怀,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赏析名篇、朗读诗歌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只有当教师自己深深热爱语文,才能把这份热爱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真正感受到“语文味儿”。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
语文是活生生的生活语言,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实用性和美感。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或者从生活中抽取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在教学《春晓》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体味诗人对春天的颂扬;在教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工业厂房,亲身感受工业文明的魅力。
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美好,才能真正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和感悟。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儿”,学生的写作要注重个性和文学性。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课程,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写作不仅仅是的书面表达技能的训练,更是个性和文学性的表现。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培养表达个性思想和情感的能力,使学生的作文充满个性和文学性。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名家作品,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和挑战,并在写作过程中体味文学的魅力。
只有在个性和文学性的表现中,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出“语文味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要体现出语文味
前几天,我们与临县某中学举行教学交流活动,听了两节语文课,两位老师上的都是同一个课题——《羚羊木雕》。
这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
文章叙述了一个孩子“自作主张”把父亲送给她的“贵重物品”(羚羊木雕)转送给了好朋友,父母逼着她向好朋友要回了那件东西。
两节课共同的特点是,课堂容量大,环节齐全,知识点一个接一个,问题一环扣一环。
虽然这些问题大都是有学生自己完成的,这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但课文被分解的支离破碎,学生一直在讲题。
仔细想一想,这不就是一节习题课吗?这和数学课又有什么两样?教师过于注重了知识技能,而忽略了文本。
反思一下自身,我们学校的不少教师不也是一直这样上的吗?我认为,语文课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学科,它有着自身独特的学科特点,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华南师大特聘硕士生导师程少堂认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王菘舟老师的观点精辟而独到,他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
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
因而,涵泳文本,品味语言,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充满趣味、文化味、语言味、幽默味、个性味等等,这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语文味。
就《羚羊木雕》这一课来说,我认为整节课可以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1)分角色诵读,要求学生充分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恰当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朗诵;(2)讲故事,看谁讲的流畅、生动;(3)表演,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排成课本剧进行表演,也可以对原文加工改编,进行二次创作;(4)辩论,辩题为“我和父母到底谁是谁非”“金钱和友谊哪个更重要”等。
以上环节均离不开读,尤其是表演,必须反复诵读,乃至成诵,方可表演,至于谁是谁非以及文章的主题,学生在幽默诙谐的表演中,在舌枪唇剑的争辩中,也就不言而喻了,而且学生都会积极主动的阅读,这样就会读出情趣、读出激情、读出个性,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不就出来了嘛。
语文课要想上出语文味,一定要给学生以充分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充分发掘学生的主体地位。
比如:在执教《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巍巍中山陵》时,我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当一名导游,向大家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山陵”,这样学生不仅仔细阅读课文,而且查阅了大量有关《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巍中山陵》的资料,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整节课上得既轻松愉快又非常扎实。
我在执教《范进中举》和《变色龙》时,除了简单地介绍时代背景外,就抓住一个点,让学生编排课本剧,进行表演,学生表演诙谐、幽
默,对“范进”“胡屠户”“奥楚蔑洛夫”等几个人物塑造的惟妙惟肖,编剧王聪,演员徐昊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学习《回延安》《再别康桥》时,我重点抓住了“读”,让学生读进去,入情入境,让学生读出来,为什么这样读?教师适时点拨,无需更多讲解,学生自能和延安、康桥融为一体。
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点易少不易多,易粗不易细,易小不易大。
另外,切忌让分数束缚住学生的精神家园,而一直徘徊在课文的分析讲解上,这样语文课要想上出语文味就难了,把眼光放远些,“放长线方能钓大鱼”。
简单,有趣,诙谐,幽默,时而吟咏、时而放歌,争论不休、掌声不断,这也许就是语文课的语文味吧。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市盛家坝乡民族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