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疾病与心理活动的对应规律
心理应激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
心理应激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20 年来对心理应激理论及其应用的探索姜乾金浙江大学医学院(310006)1. 应激概念的历史和发展概括自20 世纪30 年代以来的各种应激研究,可以归纳为三种概念类型:⑴ 应激属于有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反应:这类研究途径将应激作为因变量或是反应。
塞里早期的认识即是这样,认为应激是有害刺激作用于人的结果,特别注意应激状态下的生理反应过程。
同样作为医学领域的一部分,在各版本精神病学诊断标准中,也比较集中地关注应激的心身反应方面,而不是引起这种反应的心理社会原因。
⑵ 应激是引起机体发生应激反应的刺激物:这类研究把应激作为自变量,研究各种有害性刺激物的性质和特征。
历史上,塞里研究形成对照的是一段时期里心理学家们把应激与应激源作为同一概念来研究。
而且心理学家所指的应激源的范围相当广泛,远不是塞里所强调的躯体性应激源,还包括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性的应激源。
⑶ 应激是应激源和应激反应的中间变量:这方面的研究着重探讨介于应激刺激物和应激心理生理反应之间的中间(介)变量,已发现包括许多因素,如个人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人经历和个性特征等。
特别是1970-80 年代,认知评价被认为是应激的关键性因素。
Lazarus 提出,应激的发生并不伴随特定的刺激或特定的反应,而是发生于个体察觉或估价一种有威胁的情景之时。
2. 对心理应激理论的探讨自1980年代开始,通过多种样本、多种设计和多种分析方法的一系列研究,本人对心理应激有关因素如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点、心身症状和健康、疾病与症状之间的理论关系,以及在心身医学研究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较持久和深入的探讨(姜乾金,1987、1990、1993、1998、1999、2000;来桂英,1994)。
随着研究的深入,本人对应激理论的认识有以下的过程;1 .1980 年代初引入国外认知应激理论主要框架,但加以修订,强调应激是以认知为核心的多因素的作用过程,并在以后主编的教材中列出由生活事件到心身结果的过程示意图(姜乾金主编,1993)。
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界定
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界定一、心理健康标准1、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人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
青年应该是精力充沛、反应敏捷、行为果断的,过于老成、过于幼稚、过于依赖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2、人际关系和谐: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能够接受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在与他人交往中,能以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给予爱和友谊,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乐于助人。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与集体和周围的人们格格不入。
3、情绪积极稳定:心理健康的人在生活中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并能进行自我调节,迅速恢复到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
他们有适度表达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4、意志品质健全:健全的意志品质表现为意志的目的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在学习、训练等任务中不畏困难和挫折,知难而上,持之以恒;需要作出决定时,能毫不犹豫、当机立断;还能够为了达到目的而控制一时的感情冲动,约束自己的言行。
5、自我意识正确: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6、个性结构完整:心理健康人的个性特征是有机统一的、稳定的。
如果知道一个人具有某些个性特征,一般就可以预见他在某种情况下,将会怎样行动。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表现不是一贯的、统一的,则说明他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7、环境适应良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内伤病因——七情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内伤病因——七情七情这一概念是指病因而言,规范的表达在病因学里面就叫七情内伤,习称七情。
其他两个含义,那么第一个含义,生理学的意义,七情和五志的关系;最后药物学七情仅作一个了解就可以了,重点掌握病因学的意义。
我们又讲了七情和脏腑气血的关系,回忆我们在讲脏腑学说、中医神志学说,强调五脏皆藏神,是以心为主导,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
把脑为元神之腑的功能隶属于五脏,隶属于心之下。
所以我们在这里讲七情的时候,重在讲七情和五脏的关系,而不讲与脑的关系。
那么如何来理解七情和脏腑气血的关系呢?我们前面讲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为人体结构说的理论核心,中医理论的核心,尤其脏象学说是中医结构学的理论。
那么所有的生命现象都是脏腑整体调节的结果。
神也是如此,七情也是如此,是从整体来说的。
那么就将神一分为五,将七情一分为五。
就这个意义讲,喜、怒、忧、思、悲、恐、惊与某一个脏腑系统相对应。
从气血是神的物质基础,就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而言的。
这里面的气血应该理解为是生命物质系统的所有物质的代称,不能仅仅理解为气血精津液物质系统中的气和血。
这是从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而言的。
前者从哪些脏腑参与这个调节?从生命的活动的表现,从执行神的功能的五脏,而它们必须(有)物质基础,把这两个联系起来理解七情就是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第三个问题,我们讲七情和心神的关系。
上一节我们提到中医的神志学说,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为主导,又强调五脏皆藏神。
这里已表述了心神和七情的关系。
用神生于五脏,舍于五脏。
七情属于神志活动的一种表现,它们分别生于五脏,五脏皆藏神,靠五脏的功能活动及其所产生的物质基础维持神的正常生理活动。
按照五行分类,这个神产生以后又分别舍于五脏,五脏藏神。
那么心的神和五脏神是什么关系呢?换言之心和七情什么关系呢?是神主导于心,是心神统帅七情。
所以我们得出一结论,情志是心神对体内外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
心神统帅七情,这就是七情和心神的关系。
(完整word版)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推荐文档
变态心理学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正确的说法是:①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②精神异常群体的比例较小; ③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是可以转换的。
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 。
关于心理异常经过系统治疗后的描述中不正确白 异常心理无法被矫正。
(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
ICD-10 :《国际疾病分类手册》第 10版;CCMDHI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3版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正确的描述是显现出“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推论的雏形。
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不正确的描述是 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体液学说”无关 。
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的 “体液学说”有关; ②始于公元前400年。
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①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②促使用唯物的 思维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的新见解有 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 。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 •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 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基本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意识与潜意识同样重要(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基本命题中正确的是 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2.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看法有:①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个体要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 每个阶段;②性心理发展受挫,就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发展“固著” :③性心理的“退化”或“固著”,会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和心理异常; ④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上, 接受的刺激太多或者太少, 都会使其发展受到挫折。
按照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解释, 与其内涵不符的表述是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上,无论接受怎样 的刺激,都不会导致其遭受挫折 。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总结概念 研究 对象学科 历史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 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表述的是 符合弗洛伊德关于“防御机制”的表述的是3. 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
身体表现解读情绪:看背部了解心灵
身体表现解读情绪:看背部了解心灵同样一个疾病,同样一个问题,你会发现,它其实都不一样。
如果有两个病人,症状相同,病症和病理完全相同,在治疗过程中,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的身体,有身体自己的规律。
大家看看我们周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外表,不同的体型,不同的行为模式。
看不同的人的时候,我们内心感受也是不同的。
有些人你第一眼就很喜欢,有些人你看见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就想离得远一点。
大家再伸手触摸一下自己的身体,现在我们的身体哪里有不舒服? 如果有,你触摸到那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跟别的地方不太一样。
其实身体用它的方式呈现和传递着一些信息,它就像一个账本,记载着我们一生的经历。
*胸背部位病症的*心理对应规律◇双肩不适对应的是责任、担子、拖、扛的概念存了不平心理。
肩井穴周围的病症与坚持的心理有关。
(1)肩前侧疼为某事提前担责任,有急、气不平的心理引起。
(2)肩后侧疼为某事过后担的责任,有急、气不平的心理引起。
(3)肩外侧疼自己不想担责任的事想推卸掉或因别人推卸责任而生气;因担子太重,自己能力不足而怕担不了责任的心理引起。
(4)五十肩,又名肩周炎,发病以50岁左右的人群为多见。
因为50岁上下的人,上有父母,儿女又没有工作,正处在上大学花钱的阶段。
这个年龄段的人责任大,担子重,为此付出多,并常为担责任的事引起生气、较劲的不平心理导致肩周炎。
*双侧肩胛骨周围不适此部位病因定位为落榜。
由于考学、升级、分房、长工资等方面没有达到目的,产生各种心情波动,经多年累积后的不平心理导致双侧肩胛骨不适。
(1)肩胛部位疼为今后的事和人所背的包袱产生怕、担心的心情引起。
(2)肩胛内侧不适干什么事怕阻拦,你干什么受到别人阻拦,别人干什么你阻拦、较劲产生的不平心理。
(3)肩胛骨上不适落榜、考学、考试没考上、推荐、从榜上往下拉的心理。
(4)肩胛下面不适因干扰产生的不平心理导致。
胸椎下部不适对依靠这个概念存了不平心理。
心理学基础知识认识人类的心理机制
心理学基础知识认识人类的心理机制心理学基础知识:认识人类的心理机制人类心理机制是指人类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和机制。
了解和理解人类心理机制对我们认识自己和他人、改善人际关系、提升自身幸福感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人类的心理机制。
一、认知与感知认知是人类处理信息的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
感知是人类通过感官获得外界信息并进行处理的能力。
1. 知觉:人类通过感觉器官获得感觉信息,经过大脑加工和解释,形成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识。
不同的感觉器官对应着不同的感觉通道,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2. 注意:注意是选择和集中心理活动的过程。
人们在处理信息时,会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不重要的信息。
注意可以分为自主注意和被动注意。
3. 记忆:记忆是指对经历和学习所得信息的保持、存储和再现的心理过程。
记忆可以分为感知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而遗忘是指记忆信息的丧失或消退。
4. 思维:思维是人类处理信息、认识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思维方式包括概念形成、判断推理、问题解决等,不同思维方式会对人类的行为产生影响。
二、情绪与动机情绪是人类在特定时刻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主观体验,动机则是驱使人们行动和追求某种目标的内部推动力。
1. 情绪:情绪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或情境产生的心理反应,包括快乐、愤怒、悲伤等。
情绪可以通过生理反应、表情和语言等方式来表达。
2. 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指人类对情绪的管理和调整。
积极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助于提升幸福感和应对压力。
3. 动机:动机是推动人类行动和行为的内部力量。
不同的动机会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和目标追求。
常见的动机包括生理需求、社会需求和成就需求等。
三、个体差异与发展人类的心理机制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并会随着人的成长和发展而发生变化。
1. 个体差异:每个人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个体差异受遗传、环境、教育和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病理学基础 第一章疾病概论
• 目的要求:
• 1.掌握疾病概念,掌握死亡的概念。 2.熟悉疾病的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和发 展中的作用。 3.了解疾病的转归与经过。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健康与疾病是一组对应的概念,至今尚无完 整的定义,两者间缺乏明确的判断界限。
不生病就是健康吗?
• 一、健康的概念
• 健康(health) • 是指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 至少包括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状态。 • 表现为:精神饱满、乐观、勇于克服困难、事业 性好、人际关系好
病因的分类
• 免疫因素
• 过敏反应(支气管哮喘、荨麻疹) • 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性红斑狼疮、类风湿) • 免疫缺陷病
病因的分类
• 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 应激性疾病、变态人格、身心疾病
2、疾病发生的条件 • 疾病发生的条件 • 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 体内外因素。 • 其中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 素称为诱因
1、损伤与抗损伤
• (1)损伤与抗损伤反应间并无严格界限 • (2)矛盾的两个方面 • (3)动态变化过程
• 在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 本动力,两者的强弱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和格局。 • 若损伤↑ →疾病恶化或死亡 • 若抗损伤↑ →病因去除,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恢复 • 正常,机体逐渐康复
第三节 发病学
• 发病学(pathogenesis) • 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 律和共同机制。 • 疾病种类繁多。每一种疾病的发展过程都 有其自己的规律,但不同的疾病却有一些 共同的规律。
•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 • • • 三大规律: 1、损伤与抗损伤 2、因果交替 3、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对应
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对应我国古代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称一年,并在四季分明的黄河流域一带,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规律,将四季变化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共二十四个节气,三百六十天。
由于每月天数不一,有29天多一点,有30天多一点的,或是少几小时的,所以经过长期的总结,用“无中气之月置闰”的办法,来调整这一年不足之时日。
即如月中有节而无气则该月为闰月。
当然这一方法对于地球上的其他地区如热带地区季节变化相对不明显,也就不适用,即使与我们同一个纬度的也有区别,在此仅作简要介绍。
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阳历(即公历)和阴历(即农历)。
阳历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365.2422天为一年。
阴历也叫阴阳合历,是以月球的圆缺周期29.5306天为阴历的依据,同时又照顾了寒暑变化实际。
阴历一年12个月,计354天,比阳历一年少11天。
长此下去,月份和时令之间势必难以相符。
就会出现如:三伏天过春节,寒冬腊月赛龙舟。
为使阴历与阳历在时令上能够合拍,阴历用增设闰月的办法来调整余缺,规定每隔2年或3年来一个闰月。
有闰月的这一年,阴历是13个月。
那么该“闰”那一个月呢?我们祖先通过实践,把全年划分为24个节气。
前一个叫“节气”,后一个叫“中气”。
节气和中气按照月份顺序相同排列。
相邻的两个节气或两个中气之间平均相隔30天半,可是阴历的一个月只有29天半(29.5306天)。
这样,下一个月的节气和中气势必要往后拖延一天或两天,到了一定的时候中气不在月中而移至月尾,下一个中气则又在隔一个月的月初,结果中间这个月就只有一个节气而没有中气。
阴历历法规定:凡是只有节气而无中气的月份,一律不能独立成为一个月,它只能作为上一个月的附属闰月。
那么,我们人体又是如何与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呢?我们知道人体有十二经脉,阴经通于脏,阳经通于腑,十二经脉和十二脏腑结合起来,形成二十四经脉与二十四节气相吻合、相对应的关系。
病由心灭
目录序第一章 病由心生,患自心起1.《黄帝内经》所蕴含的真理2.汉字承载的信息3.自然力的平衡法则4.人体是一台计算机5.静养VS动乱6.获得平静的几个方法第二章 明心见性,病由心灭1.去病改命的原理2.心情对身体的作用3.反参:修改你的心情4.各种疾病的成因道理5.参悟的方法第三章 直面人生,淡泊名利1.日常工作2.破解诬陷3.人生友道4.容纳虚伪5.钱财只是工具6.如何看待挫折7.宽厚包容8.好恶中修炼9.违逆导致不顺10.感悟压力11.退休享清福12.“小人”=“好人”13.人生须自信14.坦然做官15.付出与回报16.机遇之因17.初涉社会,如何应对工作中困境18.改变心性和命运19.理想与欲望20.端平心态21.相处的艺术22.机遇与运气23.享受24.欣然受惠25.先舍后得26.花钱与赚钱27.不义之财28.知足富贵29.慈善施舍30.接纳是真善31.吃亏是福32.生意成败33.平淡是真34.婚姻那些事儿35.家和万事兴36.百善孝为先37.教育子女人为什么活着编后记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是一般的哲学常识;而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发挥到何种程度,仅仅靠常识是不够的。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关键在于人“心”的修炼。
这个“心”当然不是指人的心脏,而是指作为人身主宰的精神性的心。
心脏是有形的,它只不过是身的一部分,不能成为身体的主宰。
先秦时期的思想家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
故口可劫而使墨云,形可劫而使诎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是之则受,非之则辞。
”(《荀子•解蔽》)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心是人形体的君主,是精神的主宰。
它发号施令而不是接受命令。
它自己限制自己,自己使唤自己。
它自己定夺,自己取舍,自己活动,自己停止。
嘴巴可以被迫沉默或说话,身体可以被迫弯屈或伸直,心却不可以强迫它改变意志,它认为什么对就接受,认为什么错就拒绝。
疾病学概论
第一章健康、亚健康状态与疾病概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疾病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亚健康状态是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
衰老是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同时又与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了解衰老时机体的变化和老年病的特点,对临床疾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第一节健康与亚健康状态概述了解疾病的概念,必须了解健康以及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亚健康状态的概念,本节主要介绍了健康与亚健康状态的一般概念和表现。
一、健康健康(health)是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1945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关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根据近年的观点,健康的人不仅只是身体健康,心理也要健康,而且对社会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在所处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活动和工作。
这种良好状态有赖于机体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有赖于体内调节系统对内环境稳定的维持。
(一)躯体健康的标准: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无病理信息,体质健壮,功能正常,精力充沛并有良好的劳动效能,即平时的体格检查正常。
体格检查是了解人体健康状况、发现和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通常采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直接检查、化验检查、特殊仪器检查(X光检查、心电图、CT、MRI等)。
体格检查项目一般为:身体发育状况(身高、体重、肌力、耐力等)、营养状况、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形态以及功能状态有无异常和变化的状况等。
下列各条可用来自我检测:1、食欲好、吃得香。
2、入睡快、睡得熟。
3、没有吸烟、饮酒习惯。
4、每天定时大便、大便通畅。
5、生活有规律,不轻易打破。
6、体重比较稳定,无大起大落。
7、不易感冒。
8、无怕冷、怕热、腹泻、心闷、胃滞等情况。
9、不易疲劳,起床后心身舒畅,头脑清醒,无疲倦感。
病由心生(下)周礼旭老师治病心法
周老师“治病”心法纲要在我们学习心法时,请大家放下心来。
请放下我们原有的思维观念,放下我们原有的治疗逻辑。
放下固执,放下偏见。
凡能放下的尽量都放下!从一张白纸开始,让我们共同来研究和探讨心理与疾病之间的奥秘。
第一章概述治病“心法”历经十多年的实践、探索、研究和发展,现已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病因理论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有效治疗方法。
在实践中,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普遍赞誉。
治“病”心法是一门在探索中发展起来的心身医学。
第一节什么是治“病”心法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
它是全息宇宙的缩影,人的一切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
从广义上讲:“心法”是自然力与平衡论的学说。
它是人类认识自然力制约万事万物发展、变化、平衡规律的理论和方法。
从医学意义上讲:“心法”是通过研究人的心理、生理、病理之间的变化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来达到身心健康、袪除疾病目的的理论和方法。
通俗地讲:“心法”是通过心理调整达到袪病目的的保健方法。
那么,人们应该怎样认识和理解“心法”呢?广义的“心法”是指自然力与平衡论的学说。
它说明了“心法”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具有哲学上的意义。
医学意义上的“心法”是心法的核心内容。
我们通过研究心理与疾病之间的变化规律,来达到祛除疾病、心身健康的目的,这是“心法”的主要任务和历史使命。
通俗讲的心法是指心法特点而言。
心法是一种全新的保健方法,属于非药物治疗,它是以心理调整为主要形式,达到祛病康体目的的保健方法。
第二节心法理论体系心法来源于无数的治疗实践。
心法理论的建立是这种实践的科学总结。
心法理论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一、自然力平衡理论。
二、治疗的四条基础理论。
三、以取象比类规律为基础的定向病因理论。
如果说,自然力平衡理论是从宏观上来揭示人与自然、心理与疾病之间规律的话,那么,四条基础理论就是从微观上揭示了心理与疾病之间的基本规律,而取象比类规律则是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心理到疾病的主要手段。
这三个方面奠定了“心法”理论基础的框架,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心法实践。
心理健康包括哪些?心理健康不可忽略!
心理健康包括哪些?心理健康不可忽略!导语:人的身体和心理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我们既要关注身体健康,也要关注心理健康。
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人才能和社会相适应,行使相应的社会功能,从而达到真正的健康。
心理健康包括哪些?心理健康不可忽略!心理健康包括哪些?身体健康有标准,心理健康也有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是心理亚健康以及精神疾病。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密不可分、互相影响的。
首先,很多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心理状况密切相关。
古语言“积郁成疾”,心理问题常是一些躯体疾病的诱因之一。
比如,性格过分内向压抑的人,负性情绪长期得不到排解,“肝气郁结”,容易罹患肿瘤等恶性疾玻而性子急、容易紧张的人易患高血压、冠心病。
其次,一些躯体疾病不仅有身体不适症状,也会有精神症状。
例如,甲亢患者除了表现为“吃得多、瘦得快”等代谢症状外,还会有脾气暴躁、兴奋等精神症状,这是由于过高的甲状腺素水平对大脑有兴奋作用;而甲减患者由于甲状腺素水平偏低,会表现为情绪低落、没兴趣,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第三,罹患躯体疾病后会诱发心理问题。
这是个体对躯体疾病所致的功能受损、生活方式的改变等难以接受、不能适应而继发的心理问题。
例如糖尿病患者拒绝饮食调整和规律用药,肾功能不全患者不接受复杂而昂贵的透析治疗,肿瘤患者对预后的悲观失望等。
躯体疾病患者中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
而心理问题会影响患者对躯体疾病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能会加速躯体疾病的恶化。
最后,心理问题也会有躯体不适。
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会有疲倦无力、肠胃失调、心慌手抖、肢体麻木等躯体症状,他们常常先去查躯体疾病,然而却查不出是什么病,最终到精神科就诊,确诊是心理问题。
所以,人的身体和心理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我们既要关注身体健康,也要关注心理健康。
病理学基础的任务
病理学基础的任务
第33页
病 因 入 侵
潜伏期 期
病理学基础的任务
普 通 症 状 出 现
前驱期
特 异 性 症 状 出 现 症状显著期
疾病 分期
结 局
转归
第27页
一、潜伏期:从病因作用于人体到出现
最初症状之前。
二、前驱期:疾病出现最初症状到出现
经典临床表现前阶段。
三、症状显著期:疾病经典症状相继出
现。
四、转归期:疾病发展到最终阶段,即
病理学基础的任务
第22页
(七)精神、心理和社会原因:
人精神原因在疾病发生发展上有着主要 作用。
祖国医学提出内伤“七情”可致病。一 些异常激烈情绪 改变能够引发器官活动 失调,因而发生疾病。 社会原因包含社会制度、社会环境和教 育水平以及生活、劳动、卫生条件等
病理学基础的任务
第23页
(八)行为原因
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如吸烟、酗酒、不 良饮食习惯、体育活动过少)
另外,性别、年纪、气候及环境都与疾病发生、 发展相关。
病理学基础的任务
第24页
第三节、发病学概述
一、自稳调整紊乱
病因 机体损害 机体自稳调整 紊乱 对应功效和代谢障碍 连 锁反应 其它自稳调整紊乱 生 命活动障碍。
如:胰岛素↓ 糖尿病 脂肪代谢 ↑ 酮体↑ 代谢性酸中毒
疾病结局。
病理学基础的任务
第28页
四、转归期 (一)康复 1、完全康复 2、不完全康复 (二)死亡 1、病理性死亡 2、生理性死亡(衰老致死)
病理学基础的任务
第29页
传统死亡:呼吸和心跳停顿,各种反应消失
传统死亡普通分为三个阶段:
⑴濒死期(临终状态):大脑功效显著抑制,各系统机
1 胆结石心理因素
《心平健康学》胆结石:觉得自己正确、合理、干净的劲太大。
如果只是一种事,自己是对的劲大了,长一个石头,如果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对的劲大了,长多个石头(泥沙型石头)。
有痛感的是有外在的对抗表现。
只是内心想法的自己对,没外在表现,不痛。
(如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对的心理,胆汁偏稀)。
142、胆病由过于分辨对错的心理导致,在很多事情上都觉得自己正确。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方法、做法正确,爱在各种场合显示,一旦发现别人有不对之处,心里很得意,并赶快表达出自己认为对的意见。
要求严格,对于对错的事物接受不了的心情也反应在胆囊。
要知道你认为一贯正确就是你胆病的心理根源。
胆也是清净之府,为清净不清净而产生的不平心理也存入胆;胆是中正之官严格要求的不平心理也存入胆;不争气、上当受骗及浪费的心理还影响胆。
143、胆结石有认为自己对、自己正确,与别人较劲的心理患易胆结石;另外有人受过较大的惊吓也易患胆结石144、胆囊炎为要求严格而想不开的不平心理。
145、胆息肉可惜的心情。
认为某个事在多余的同时还不对的不平心理。
146、胆管为别人出主意,认为自己主意对,可别人没接受,对他不对的做法束缚不了而产生的不平心理。
自己要强受到阻力,是因为他人束缚自己,认为他们不对,为此生气的不平心理。
对别人不要强、不争气、不严格要求自己来气的不平心理。
认为什么路不通的不平心理。
147、胆壁: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别人而产生的不平心理。
148、胆汁:胆是清净之府,你认为什么事不清楚、不清静,糊涂的心理影响胆管、胆壁,也同时影响胆汁。
有些善良而内心暗地较劲的人容易得胆石症。
九、胃、脾、胰病症的心理对应规律:149、胃病:对事物不接受、不容纳、不服气的心理所致。
它是指你面对现实时的需要程度,包括对世界的、对人生的、对社会的、对现实的、对同事的、对朋友的、对某些人的、对某些事的、对某些行为的,不能接受、不容纳、不服气、不需要、接受不了。
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区分原则
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区分原则
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区分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统计频率:心理学家通常将某种行为或经验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作为衡量指标。
如果某种行为或经验在大多数人中都普遍存在,那么它可以被认为是心理正常的。
相反,如果某种行为或经验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或几乎没有出现,那么它可能被视为心理异常的。
2. 功能影响: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之间的另一个区别在于其对个体功能的影响。
如果某种行为或经验没有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那么它可以被认为是心理正常的。
然而,如果某种行为或经验严重干扰了个体的功能,导致他们无法正常进行日常活动,或者对人际关系和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那么它可能被视为心理异常的。
3. 文化背景: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判断也需要考虑文化背景。
不同的文化对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定义和期望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对于同样的行为或经验,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判断。
考虑到文化差异,心理学家通常会采用跨文化的方法来评估和诊断心理异常。
4. 临床标准:在心理学领域,存在一些被广泛接受的临床标准和诊断手册,如《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CD)》。
这些标准提供了对心理异常的定义、诊断和分类的指导,用于帮助专业人士判断某种行为或经验是否属
于心理异常。
需要强调的是,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关系。
心理健康是一个连续的谱系,个体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下可能会经历心理状态的变化。
对于心理异常的判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由专业的心理学家进行评估和诊断。
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
一、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一)高中生生理发展的特征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生理发育,正处于青春发育的末期。
这个时期,人体生长在经过青春期的急骤发育后,进入了相对稳定阶段,也就是发育成熟和定型阶段。
他们的身体生长,主要表现在形态发育、体内器官的成熟与机能的发育、性生理成熟几个方面。
1. 身体的迅速变化与成熟我国高中学生,大多数年龄在15-18岁的范围内。
这个年龄阶段,人体的生长发育反映在外部形态上有些什么特征呢?一是身高、体重、胸围的发育。
这是评价身体发育的各项形态指标,先后出现增长速度减慢,年增长值减少的趋势,但仍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二是男女孩子由于肌肉、脂肪的增长水平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体态特征。
三是性生理成熟带来了第二性征的出现,即除生殖器官以外的不同性别的特殊征象,男孩子形成了宽肩体壮的男子汉现象,女孩子则发育成丰满娇美、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2. 体内器官的成熟与机能的发育到了高中阶段末期,孩子的心脏机能加强,肺活量增大,脑的发育和神经细胞的分化均已达到成人的水平。
他们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迅速发展,达到了人生的最高水平。
此时,他们的活泼好动,精力旺盛,但也容易冲动、闯祸甚至出事故。
3. 性生理成熟性生理的成熟给孩子造成巨大震荡。
由于男女机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性意识的产生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异性间的吸引、接触、交往就成为必然。
有人将性意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两性疏远期、两性接近期和两性恋爱期。
高中生即处于两性接近期。
因而,高中时期的异性交往是符合规律的,可以不必大惊小怪,为此而惶恐、担忧。
(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1. 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状态。
注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较长时间地注意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事物,并能分配注意。
观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性、全面性,但欠精确。
初步完成从具体思维为主到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开始理智地思考问题,但时常需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持。
思维活跃,经常提出问题,能独立地判断是非善恶,不轻信别人的结论,爱评论和争论,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但往往会以点概面,比较偏激。
疾病
陈北焱
概述
健康与疾病是一
组对应的概念, 至今尚无完整的 定义,两者之间 缺乏明确的判断 界限
健康与疾病
健康的概念:
WHO定义:一般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 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也就是 说健康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为了达到健康和保持健康,必须从增强自我保健能力着 手并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卫生保健。 心理上的健康和保健与身体上的健康可相互影响。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系统激活 肾小动脉收缩, 释放肾上腺素
导致局部疖肿或创伤久不愈合
糖尿病
意义: 在研究疾病过程中整体与局部关系时应该认识到在每一个疾病过程中, 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都有各自的特征,而且随着病程的发展,两者 之间的联系有不断变化,同时还可以发生彼此间的因果转化,此时究 竟是全身病变还是局部病变占主导地位,应该做具体分析。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以大出血为例
大出血 心输出量减少 血压下降 交感神经兴奋
回心血量锐减
微动脉、微静脉 收缩
微循环淤血
毛细血管大 量开放
组织缺氧
意义:掌握了疾病中因果交替的规律,经过恰当的治疗(采取措施在恶性循环的某一 环节上打断因果循环),在疾病康复过程中形成良性的循环,从而促使机体康复。
3、局部和整体 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而各组织、器官和致病因素作用 部位的病理变化,均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 局部的病变可以通过神经和体液的途径影响整体,而机体的全 身功能状态也可通过这些途径影响局部病变的发展和经过。 例: 疖 感染深化入血 败血症
(二)、理化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
此类病因包括机械力、温度(烧伤、冻伤)、大气压、噪声、电离辐射、强 酸、强碱、化学毒物或动植物毒性物质等。 这类病因常发生在一些突然事故、特殊环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依靠这个概念存了不平心理。
50、背部热
为没想到的好事而高兴的心理。
51、背部凉
为没想到的坏事而担心、怕的心理。
52、背部麻木
为自己的或别人的不知道以后会出现什么麻烦的事,而忙乱的心理。
17、白内障
不愿意看的事还要看而引起的心理压力。
18、复视
对以后的事弄不准的心理。
19、眼球震颤
对烦看的、不愿看的人、事、物,有强烈的反感心理。
20、眼睛肿
自己认为不好的事怕别人看见的心理。
21、视物有白点
心理原因:总想看一个目标,而没看见的心理。
颈椎病症的心理对应规律---------(22-37条)
25、头不能昂
求人时不舒服,与服软概念有关。
26、低头时痛
对低头认输的人的不理解,认为做人不能低头,或者和低头有关的一些事,这类人不服气、不认输,低头时脖子痛。
27、往左转头时痛
对假、大、空存信息,对左派的或某男人不转弯、不灵活的看法,对住房、办公桌等位置在左侧的人、事、物、动物的不平心情导致。
胸背部位病症的心理对应规律(4)----(38-54条)
38、胸腔病症
胸腔整体与房间相取象,遇到胸腔不适,首先应想到与房间有关的事情和心情。
39、前胸部位疼痛
与你的竞争对手有关,既然是“争”就有奋劲、较劲、暗中使劲、惟恐落后的心理,同时产生的急、气、恨情绪就是使你前胸部出现疼痛的原因之一。
头部病症的心理对应规律(1)-----(1-11条)
1、头部疼痛
主要是对长辈、领导、崇拜的人、害怕的人、高处的人、高处的物体或凶猛的动物等产生过急、气、恨、怕的心理和表现。
你对单位或家里有什么事不跟自己商量;对领导长辈命令干什么所产生的气、恨心理;对通知什么事(包括你通知别人,别人通知你,两个方面),产生的不平心理导致头痛。
(3)高血压
有的颈椎病以高血压为主要临床特征。要从两方面的病症特征同时入手,如头痛、头晕、颈部疼痛、上肢无力及手指麻木等,与认为对领导、长辈的不应该的心情有关。
(4)乳房疼
有的颈椎病以乳房疼痛为主要表现。疼痛程度往往和颈部的姿式有关、多为单侧乳房疼痛,是对家庭有关的保护心情以及和婚姻有关的看法及对别人男女之间的关系看不惯等产生的不平心理所致。
44、左胁部位病症
左胁部位除与房间取象外,还与女婿的概念有关。
45、双肩不适
对应的是责任、担子、拖、扛的概念存了不平心理。肩井穴周围的病症与“坚持”的心理有关。
(1) 肩前侧疼
为某事提前担责任,有急、气不平的心理引起。
(2) 肩后侧疼
为某事过后担的责任,有急、气不平的心理引起。
(3) 肩外侧疼
(3)肩胛骨上不适
落榜、考学、考试没考上、推荐、从榜上往下拉的心理。
(4)肩胛下面不适
因干扰产生的不平心理导致。
47、第3、第4胸椎不适
为时间紧、赶时间而导致的不平心理所致。
48、后心部位不适(约第6、第7胸椎处)
与你心理定位背的各种“包袱”产生的不平心理。
为过去的事背的包袱。如:家庭包袱、经济包袱、心理包袱。总之,一切让你感到沉重的,不易摆脱的东西,都是包袱,压在后背,使你的后背出现不适或病症。
36、颈椎部位水肿
上述颈椎部位主要心理特点并结合想掩盖不良、不好的事物和不能泄露的事物等心理。
37、颈椎特殊症状
(1)心绞痛
有些颈椎病,以心绞痛发作为主要表现。以好心为主的对长辈、上级或平级的有关看法和观点有关连。
(2)吞咽困难
有的人患颈椎病,以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与咽不下去的话,接受不了的事物等产生的不平心理有关。
(4)希望看的书、知识……看不懂着急。
(5)觉得费眼睛的事。
(6)怕让人看见。
(7)很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
(8)认为戴眼镜难看。
(9)烦看的人、事、物。??
(10)把什么人、事、物看的太好了。
(11)自我意识较重、感情色彩较重,凭主观印象看待别人,对人的看法不够客观。
13、眼流泪
不想看见的看见了;很难见到的事见到了;不容易见到的见到了等心理。
盼望什么人回头,怕不回头。
33、颈椎连带耳后不适
对别人不听话、对没有按照自己的话去做、放在耳后或把事情忘在脑后的人和事物的观点和表现产生的不平心理引起。
34、颈椎有麻木感,影响到头部、四肢和肩胛
自己本来不行、本来办不到、做不到的事情,偏要去盼望、去努劲、去努力,同时心里害怕使不上劲的不平心态。
与自己做事、做工作而拿不定主意的心理有关。
(4)仰面时头晕。
为达到好结果,曾经掩盖过某些事。事后产生过希望和失望对此拿不定主意、多次寻找过对与错引起。
(5)晕车晕船。
对去某处的付出有关的观点、表现所产生的犹豫的心理导致。
3、头眩
在现实生活当中对某些事情变化太快,认为不稳定而产生的不平心理;认为这事危险太玄。
有的患者对卡脖子、克扣现象心理不平,对导致自己抬不起头来的事心理不平。
23、落枕
与别人暗地里较劲、别扭不能转弯的心理所致。改自己干什么都较劲的毛病,不要认为自己提出的观点都对,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把心态转过来,落枕的症状就能祛除。
24、仰头时痛
对趾高气扬、往上看的人反感,或不希望看房子里高处的东西等,还有专找国家政策、各级领导的缺点和不足的心理。
28、往右转头时痛
对右派的、某女人、对住房、办公地点等位置在右侧的人、事、物有关的不平心理导致。
29、左、右转头都痛
对左顾右盼、左右为难、摇头晃脑、没有主见、顺风倒,对偏向、倾向、看错了方向都较劲的心理导致。
30、颈椎连带肩部不适
干活或工作干不完,并且认为自己有责任的不平心理引起。
31、颈部怕风、怕凉
46、双侧肩胛骨周围不适
此部位病因定位为“落榜”。由于考学、升级、分房、长工资等方面没有达到目的,产生各种心情波动,经多年累积后的不平心理导致双侧肩胛骨不适。(1)肩胛部位疼
为今后的事和人所背的包袱产生怕、担心的心情引起。
(2)肩胛内侧不适
干什么事怕阻拦,你干什么受到别人阻拦,别人干什么你阻拦、较劲产生的不平心理。
干活努劲又担心害怕有人吹冷风的心理引起,把担心、怕心去掉,这些心情只能导致你得病,而使你活得累。
脖子怕凉的人在上述的观点中含有自卑的心理引起。对平辈、平级的人看不惯、别扭;对领导、长辈的不公平有想法连带头部患病;或者望子成龙心切,过早的为孩子选理想、设目标,并约束孩子、督促孩子为这个目标努力。这个目标受到阻力的时候,也可导致颈椎病发生。这种不平静心态可能对孩子成长有妨碍作用;
头痛、头晕者主要是对应上级、长辈方面的有关事物的观点和表现。
四肢及肩部麻痛,主要是对同志、兄弟、姐妹及儿女、晚辈、下级等人物在某些事物上存了急,认为干什么事太麻烦又不知道后果,或付出心过强等不平的心理状态引起。
35、颈椎连带胸部不适
心包疾病而引起颈椎不适,要从心包的存留信息入手。与保护和磨擦的心理有关。
自己不想担责任的事想推卸掉或因别人推卸责任而生气;因担子太重,自己能力不足而怕担不了责任的心理引起。
(4)五十肩,又名肩周炎,发病以50岁左右的人群为多见。因为50岁上下的人,上有父母,儿女又没有工作,正处在上大学花钱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人责任大,担子重,为此付出多,并常为担责任的事引起生气、较劲的不平心理导致肩周炎。
22、颈椎
总觉得自己正确、不能改、不能变、较劲、固执己见的心理导致颈椎患病。
对什么都“不服”,表现以颈部僵硬为主;看不上领导、家长的人普遍都有颈椎病,实际上这就是有“不服”的心理。但什么都服的人,也不正常,抬头费力。
颈椎病患者的特点是待人接物、处事、干活不够灵活。
部分颈椎病患者还有在事干不完时着急、闹心、较劲等表现。经常为别人干不完活而生气;边干边生气,又导致肩膀乏累。
你觉得想的什么事特好,却被长辈、领导、社会束缚实现不了而产生的不平心理;还有你认为领导、长辈等把事情做得太大了的失衡心理。
7、失眠
觉得别人有很多事对不起自己;遇到一点挫折就认为自己命运差;遇事总爱胡思乱想等都是失眠的心理原因。
太富于幻想的人做梦多,爱失眠。幻想成为天下第一;幻想发财致富;幻想某种婚姻;有时沉醉于其中。
10、记忆力差
不需要记住、不可能记住和怕别人想起来的心理定位,会导致记忆力差。
小孩的记忆力好坏与家长有关,家长需要将过去的、以上所说的心理调整过来,将不平静的心理放平静,不要认为自己的记忆力差就能影响孩子,孩子的记忆力是可以变好的。
11、脱发
引起脱发的根源,想有大的作为,但后来没有达到,只得放下这些思想,现在每当回忆自己当年的愿望和抱负时,心中还是激动不已,再与现实比较则心存遗憾。这些不平静心理都是脱发的原因。
4、头部迷糊
什么事不清楚、不明白,没弄清楚怎么回事;过高的盼望、希望得太好、对未来想得太好,但与现实生活相比又有较大差距,产生失望或不知所措的心理,都是头部迷糊的病因。对自己的婚姻、家庭、儿女之事盼望过高也可导致此病。
5、头部麻木
对什么事产生的麻烦、忙乱、不通和不知道的心理是其病因。???
6、头胀
32、颈椎连带头痛
望子成龙心太切,把孩子看成小皇帝,为孩子选择理想,又积极努力去办,当孩子不听话时又没办法约束孩子的不平心理引起,对孩子的盼望心过重,会导致出相反的结果。
(1)不能回头:
不敢回想和对回想生气。
(2)转头不灵活:
对办事不灵活、思路太死,心眼不宽、存有别扭的心理。
(3)回头舒服:
遇事爱生气,想不开,不能解脱,造成心情波动也是失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