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讲秦汉时期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专题二第1讲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课件(88张)

2020届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专题二第1讲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课件(88张)

命题点一
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和中外朝制度
史料实证——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 史料一 秦朝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
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 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 ——摘自《中华文明史· 第二卷》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5.外戚宦官专权 (1)西汉后期,重用外戚与宦官,政局混乱,国家权力削弱。 (2)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即位,大多年龄较小,外戚宦官轮流控 制朝政。 6.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东汉时期, “累世公卿”的豪族把持 着东汉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豪强地主成为一种地方割据势 力。
市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①管理机构:汉代集中贸易的“_____ 盐铁官营 制度,打击富商 ②商业政策:汉武帝时,开始实行__________
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概念辨析】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核心观点:(1)君主专制强调的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 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 经济、 军事方面不具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 受制于中央。
栏目 导引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
3. “盐铁官营”政策:“盐铁官营”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 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 政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不同 程度地加强了盐铁专卖。盐铁专卖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 源。盐铁官营虽然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改进 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 品流通及商业的发展。

高三历史秦汉时期知识点

高三历史秦汉时期知识点

高三历史秦汉时期知识点高三历史学科中,秦汉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时代。

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变和持久影响。

本文将就秦汉时期的知识点进行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

一、秦朝的建立与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争时代,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秦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1. 政治改革秦朝实行了严格的法家思想,采取了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建立郡县制等一系列措施,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此外,还设立三公九卿,推行郡县制以及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等。

2. 建设工程秦始皇下令修建的著名建筑是万里长城,用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同时,秦朝还推行了修筑修整灵渠、开凿蜀道等一系列的灌溉工程,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其政治制度为秦制。

秦始皇以强制的方式统一了六国的制度,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 中央集权秦朝采取了集权制度,通过一系列措施消除了封建藩国并推行郡县制,以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通过设立三公九卿等官职,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法家思想秦始皇追求一种强大的统一国家,他采取了法家思想,整顿法律制度,统一文字,以及开展焚书坑儒运动,以达到统治的目的。

三、秦朝的经济与农业秦朝将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实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

1. 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是秦朝经济政策的核心。

秦始皇推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以确保农民有足够的土地种植粮食。

同时,秦朝采取严厉的措施限制商人对农产品的垄断,使得农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 流通与交通秦朝推行了标准化的货币制度和统一度量衡,提高了商品交换的便利性。

此外,秦朝还开凿了蜀道、修筑灵渠等交通工程,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内地的发展。

四、汉朝的兴起与政治制度秦朝的统一国家并没有持续很久,不久后就发生了动乱,最终导致了汉朝的兴起。

汉朝相对于秦朝来说,更加重视儒家思想,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02讲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教师用书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02讲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教师用书

第二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时空定位·通史概览中外历史纲要一、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二、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秦朝: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郡县两级,文书行政制度;官员选拔“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考核实行上计制,御史参与审核;设典客、典属国管理民族事务,两广地区设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2)西汉:汉武帝设立中朝,丞相权力被削弱;地方机构为郡县两级制;察举制分为常科和特科;汉武帝设刺史,巡行郡国;颁布《九章律》和《二年律令》;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设置河西四郡。

(3)东汉:尚书台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被削弱;东汉晚期,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

【经济与社会生活】(1)秦: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修筑驰道、直道、五尺道等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开凿了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2)西汉:修建龙首渠,体现了国家对水利工程的重视。

【文化交流与传播】(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推动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及贸易繁荣,外来物种如苜蓿、葡萄、胡桃、胡瓜、胡萝卜传入内地;太学是西汉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关键能力·精准特训熟记2大知识清单——落实备考基础清单一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1.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1)秦的统一:秦国相继灭掉六国,建立秦朝。

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2)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皇帝制: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②中央: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分掌具体事务。

③地方:郡县制全国推广,设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④文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

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第4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第4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返回
(2)评价 “抑商”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保证了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的 稳定,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维持了社会稳定。但随着“抑 商”政策的强化,商品经济发展的道路被堵塞,整个社会趋于 保守,人们缺乏创新意识,满足于现状,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 步发展。
二读图明史——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
返回
[解读] “耦犁”是西汉武帝时期著名农学家、搜粟都尉赵过 发明的一种先进的农业耕作工具。它大大提高了耕田的效率, 对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无疑起了促进作用。按《中国史稿》和 《中国农学史》的观点:“耦”是“合犋”的两头牛,“犁” 是犁地的意思或工具,即二人在前牵牛,一人在后扶犁(即一张 犁),共计二牛三人。从西汉晚期起,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已逐 渐为一人扶犁并驶二牛的方法所取代。
返回
(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 史料相对较长,信息丰富。①~③反映了盐铁官营政策实行的 背景;④~⑦反映了盐铁官营的具体措施和适用范围;⑧⑨反 映了其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分析时一定要厘清内容, 概括归纳。 [提示] 历史背景:工商食官传统的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加强;对匈奴战争致使财政亏空;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特点:控制生产与流通;民制官收与完全官营相结合;严格管理。 作用:①积极作用: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增强了对匈奴战争 的实力;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促进了先进技术的改进与 推广。②消极作用:抑制了私营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产品质量 低劣,价格昂贵;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返回
2.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 (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①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 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②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③教育: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在中央兴办太学,大大提 高了儒学的地位;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 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历史大讲堂 第一讲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顺序:第二篇 秦汉时期共29页

历史大讲堂 第一讲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顺序:第二篇 秦汉时期共29页
继位,是为秦二世。
孟姜女哭长城、焚书坑儒、《神话》、声名狼藉、指鹿为马
前209年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项羽从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刘邦(沛公)在沛县起义。
前207年 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
楚汉之争
前206年 刘邦率军攻入咸阳,秦亡。(鸿门宴)
楚汉之争
前206年 刘邦率军攻入咸阳,秦亡。(鸿门宴) 项羽称西楚霸王,都彭城。(衣锦还乡)
光武帝 25年,刘秀称帝(光武帝),定都洛阳,国号汉(东汉
)。“光武中兴”
31年,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明帝 68年,天竺僧人来洛阳,明帝建白马寺,佛教传入中原。
73年,窦固出击匈奴,班超出使西域。(投笔从戎)
和帝 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未至而还 。 105年,蔡伦改良造纸术。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史记》
——李清照《夏日绝句》
汉 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西汉 前202—8年 刘邦(汉高祖) 都城:长安
汉武雄图载史篇 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
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
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细君公主《悲愁歌》
“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 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 ……。王昭君号 宁胡阏氏,生一男…… 。呼韩邪立二十八年,建始二年 死。……复株絫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 。 ”

第三讲——秦汉时期

第三讲——秦汉时期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第三讲)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概述 】
•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秦汉时期的历史,时间跨度从公元 前221年秦朝建立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本单元主题就是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所推行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 施,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因暴政,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嬴政灭 六国
公元前 221年
陈胜吴广 起义
刘邦在 长安建 立西汉
楚汉之争
公元前 公元前207 公元前
209年
年,秦朝灭 亡。
202年
文景 之治
汉 文 帝
汉武帝时, 实现大一 统,进入 鼎盛时期。
公元 9年 西汉 灭亡
汉高祖
汉武帝

西汉
光武 中兴
公元 25年 刘秀 建东 汉
东汉
【复习目标】
• 1、知道秦统一中国,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 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
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
监视地方官吏、豪强.
思想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
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
经济上: 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
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
路开通。
• 2、概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 3、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在中外交流
中的作用。 • 4、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 5、知道《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
播文化的作用,知道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 成就。

第2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第2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的手工作坊和商业机构,说明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故C 项正确;贵族和平民在汉代不可能破除身份等级,故D项错误。

2.(2019·福建厦门模拟)西汉时期,先前大量使用的青铜兵器逐渐被铁制兵器取代,退出历史舞台。

促成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是( )A.经济发展导致铸币铜料紧缺B.农耕工具革新推动兵器革新C.火药应用改变传统战争样式D.铁业官营促进冶铸技术进步解析:D 汉武帝时期实行铁业官营政策后,大大促进了冶炼技术的进步,带动了优质铁制兵器的发展,最终取代了青铜兵器,选D项。

A项中“铸币铜料紧缺”与史实不符,排除;铁农具早在春秋时期已经使用,故B项表述不当,排除;火药在唐末才开始应用于军事,故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3.(2019·湖南十校调研)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

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

”这反映了当时豪强地主经济( )A.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B.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C.破坏了自然经济自给性D.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解析:B 《后汉书》只是描述了东汉时庄园经济的存在,没有说明其在社会中所占的份额,故A项错误;通过“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

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可知庄园里面各种经济模式都存在,故B项正确;东汉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本身就是自然经济的一个典型现象,故C项错误;这种自给性庄园对对外交往是不利的,不会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故D项错误。

4.(2019·山东潍坊二模)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

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

其用意在于( )A.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B.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D.探究人性发展本原解析:A 由“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可以看出董仲舒批判孟子、荀子的不同思想,最终给予统一的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主要是通过此措施来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故A项正确,B、D两项错误;董仲舒此举是为君权服务,但“神化儒学”材料没有体现,C项错误。

第3讲 秦汉时期的城市汇总

第3讲 秦汉时期的城市汇总

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不设封国,高度中 央集权
汉承秦制,推行郡县制兼事分封,汉武帝时期,强 化中央集权缩小封国,强化郡县
早期,黄老无为之治;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礼制
早期,重农抑商,后来,开放经济政策
西汉末年王莽新政——推崇复古——社会大动乱
东汉光武帝中兴——豪强地主集团的政权——匈奴、 羌族、农民问题——三国鼎立
四、西汉长安城的规划
汉承秦制(览秦制,跨周法)
新建陵邑制
长安总体规划

以秦时建设为基础

前朝后市格局

区域宏观规划革新

城市分区以安门大道为轴线安


发展城郊,不建外廓
(一)长安城市区域(三辅)概况
汉承秦制,武帝时分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总称 “三辅”,意为京城之辅。
三辅所领的经济区域由长安城、陵邑及郊县组成,水陆交 通便利。
1、以广阔京畿(内史)作为规划背 景,形成京城与京畿的有机结合。
秦咸阳开创了京城与京畿有机结合的城市体制,这套规划 思想被称为
《史记·秦始皇本纪》:“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 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之旗。周驰为 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 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宫室也。”
第3讲 秦汉时期的城市
一、秦汉时期的社会概况 二、秦汉时期的城市规划概况 三、秦咸阳的城市规划 四、西汉长安城的规划 五、东汉洛阳城的规划 六、秦汉城市规划制度
一、秦汉时期的社会概况
国。
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
全面去旧布新,推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 思想各个领域的大一统。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第4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第4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随着盐铁官营的实施,赢利 前景最好的行业都被国家所 垄断
盐铁官营有利于推 广技术,但滋生了 诸多弊端
盐铁官 营限制 了商业 资本的 发展
返回
(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 史料相对较长,信息丰富。①~③反映了盐铁官营政策实行的 背景;④~⑦反映了盐铁官营的具体措施和适用范围;⑧⑨反 映了其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分析时一定要厘清内容, 概括归纳。 [提示] 历史背景:工商食官传统的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返回
2.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 (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①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 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②思想: 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实践德政、 推行教化。
③教育: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在中央兴办太学,大大提 高了儒学的地位; 各郡县设立学校, 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③纺织业: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 有数千工人。丝 织技术相当成熟,能织出二十多个花色品种。西汉时期,中 国丝绸远销欧亚,赢得“丝国”誉称。
(3)田庄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包括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 和兵器修造等。 田庄手工业生产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返回
5.古代商业
(1)商业发展:发展艰难,总体水平不高;但由于开通陆上和海 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达。
返回
四家国情怀——汉代丝绸之路的精神内涵
在世界瞩目的“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 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积淀了以“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而且成 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丝绸之路作为人文社会的交往平台, 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在长期交往 过程中各个国家之间形成了“团结互信、 平等互利、 包容互鉴、 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可以共 享和平,共同发展”的丝路精神。

第讲秦汉时期的疆域与政区

第讲秦汉时期的疆域与政区
廷尉李斯反驳:“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 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ou),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 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秦始皇道:“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 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 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战略要地也是设县的重点所在。如韩国的上党地区,东部是 太行山,中部是中条山,西部是太岳山,三条山脉交汇,形 成了一个封闭的盆地,据此便可居高临下,俯视中原。韩国 先在这里设置县,后又设置了上党郡。
战国时期,郡下辖县制度已经形成,特别是韩赵魏三国的边 地,这种郡县二级制的运用尤为突出。如韩在上党设置上党 郡,赵在北部边地设置代、雁门、云中等郡,魏在西部设置 河西郡、上郡等。
的一种区划,其边界的划分以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为原则,同
时考虑到经济的发展,尽可能与地理环境相一致。四是行政中 心,一个政区必定有一个管理的行政中心,这个行政中心位置
的确定,主要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四十五分。
第一节 汉代以前的疆域与政区
一、先秦时期政区的虚拟与现实
(1)《禹贡》中的“九州”与“五服”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起源于何时? 在古代,占主导地位的说法是大禹时代。
楚武王时(前740—前690年)灭权国(今湖北荆门市东南),并 将其改建为县,命令楚国大夫斗缗来管理县内有关事务。
秦武公时(前697—前678年)灭邽戎、冀戎地,置邽县(今甘 肃天水市)、冀县(今甘谷县东)。
最早设立含有行政区划意义的县是南方的大国楚和西方的大国秦。这可能是由于这两 个国家处于中原地区的边缘,容易开疆拓土,对新得土地不再进行分封,而由国君设县直接 统治。

2_秦汉时期书法

2_秦汉时期书法
• 《武威张伯升柩铭》字形方扁不一,颇 为严整。因为经历千余年,出土时已经 折皱或破损,非当时原貌,但是我们犹 能感受到当时大字篆书的书法:笔画圆 浑,结字匀称。从篆法来看,这两件西 汉篆书是“八体”中“小篆”的手写体。
东 汉 《 袁 安 碑 》
《袁安碑》
• 释文:司徒公汝南女阳袁安召公授易孟氏 永平三年二月庚午以孝廉除郎中四十一 月庚午除给事谒者五年正月乙迁东海阴 平长十年二月辛巳迁东平城令十三年十 二月丙辰拜楚郡守十七年八月 庚申徵拜 河南尹初八年六月丙申拜太仆元和三年 五丙子拜司空四年六月己卯拜司徒孝和 皇帝加元服诏公为宾永元四年月癸丑 闰 月庚午葬
• 汉朝文字书迹,有的铸于货币,有的铭 刻于铜器和石碑,有的写于竹简和缣帛, 有的模印于砖瓦。前人为了区别秦、汉 两朝的篆书,将秦朝篆书称为“秦篆”, 汉朝篆书称为“汉篆”。“汉篆”书迹 非常丰富,可以分为四大类型。
(一)规范的篆书
西 汉 《 句南 鑃越 》文 帝 九 年
西汉《南越文帝九年句鑃》
秦朝的正体字 ——“小篆”
• 小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文字运动 中确立的体势,也是秦系篆书朝着整齐 化、规范化和简化的方向发展的终结形 态。小篆具有规整匀称的特点,如,笔 画圆匀而且比大篆更为平直,结构平稳, 有“上紧下松”的意味,字形呈纵势。 小篆的象形痕迹更少,符号性更强。
秦始皇纪功刻石
• 秦始皇多次巡遊东土,炫耀其“并兼天 下”的威风,先后立下《峄山刻石》 (前219年)、《泰山刻石》(前219 年)、《琅琊台刻石》(前219年)、 《之罘刻石》(前218年)、《碣石刻石》 (前215年)、《会稽刻石》(前210 年),刻石上的小篆,据说出自李斯的 手笔。
秦汉时期书写质材的变化
• 以传统的“金石”之制而论,商周有金 无石,春秋战国金多石少,秦朝、西汉 石刻稍多。东汉为之一变,石盛而金衰。 秦汉两朝的日常书写所采用的材料是方 便易得的竹、木,以及缣帛,东汉发明 了造纸术纸的发明带来了一场深刻的书 写“革命”。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发展——秦汉时期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发展——秦汉时期

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发展——秦汉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1.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基本确立。

2.经济:农耕经济从停滞、倒退到初步恢复发展,手工业、商业获得发展,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汉武帝时期达到了强盛。

3.思想文化: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科技、文学得到初步发展。

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治方面(1)秦朝统一,中央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汉代①中央集权: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并设立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②君主专制:汉承秦制;实行“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③选官制度: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举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经济方面(1)秦汉统一货币,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歧视商人,实行专卖制度。

(2)汉代①农业:牛耕普及,出现了耧车和二牛一人犁耕法;兴建了漕渠等水利工程。

②手工业: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丝绸远销亚、欧;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③商业:出现专供贸易的“市”;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艰难;西汉时开通了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思想文化方面(1)从百家争鸣到思想专制。

西汉董仲舒改造形成新儒学;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官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以医学、数学、天文学和造纸术为代表的古代科技得到发展;“赋”成为汉代的主要文学体裁;“印宗秦汉”的篆刻艺术产生主题一秦汉时期国家治理体系的政治设计考向一从文明传承角度考查秦汉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真题典例]1.命题点:汉承秦制(2018·高考海南卷,T2)《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第一单元 阶段1 第3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文化

第一单元 阶段1 第3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文化

第3讲先秦秦汉时期的文化1.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中华文化起源多元,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2.儒学的创立: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3.道家的产生: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揭示事物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包含朴素的辩证法;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4.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派别代表主张儒家孟子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阴阳家邹衍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墨家墨子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的政治主张法家韩非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5.春秋战国思想的大变革(1)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6.汉代新儒学:董仲舒提出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提倡“三纲五常”、遵循孝道,提供了封建社会的处世标准。

7.儒学的官方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设五经博士。

标志着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重点1先秦、秦汉时期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史料“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

第1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

第1讲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8
(2)影响 ①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②实现了对_地__方__政__权___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上一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12
汉代“斑马式”的地方管理体制(郡国并行制) 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 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 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6
①“郡”直属于中央,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
地方
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郡县制
制度
②“县”隶属于“郡”,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
构;县令或县长,均由___皇__帝_____直接任命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阶段二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秦汉时期
11
3.中央集权的发展 (1)背景:汉初郡县、封国并存,导致出现王国问题。 (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___推__恩__令___”;实行刺史 制度,每州设___刺__史_____一名,监察地方;完善封建法制,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维护封 建社会秩序。 (3)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上一页

第二讲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二讲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

封建的 官僚政治
(二)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控制工商业;商品必须明码标价。
度 量

(三)文化:
1、统一文字; 1)内容:“书同文”,即将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不同的书写 体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一直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 隶书所取代。民间盛行隶书。 2)作用:方便国家颁布政令,落实法律制度;有利于文化的 交流,有利于共同的文化心理的形成。 2、“焚书坑儒”。
皇帝





中央权力 义

集 中


地方权力 权
特点: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秦朝这 套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
④选官制度 军功授爵、皇帝任命
⑤监察制度
【1】秦在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地方每郡设御史, 任监察之职,称监察御史。 【2】评价: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巩固统一、加强中 央集权、维护社会安定起了积极作用。
考试选官 才 能
选 制度化 拔 公开化 趋 体系化 势 公平化
(二)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1、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
(1)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①原 因:汉初经济困难;吸收秦亡的教训的教训 ②指导思想:黄老思想,无为而治。 ③措施: 汉高祖: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十五税一; 文帝、景帝:轻徭薄赋、减轻刑罚。 ④影响: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开国盛世,为汉武帝北驱
4、选官制度:察举制
1】发展:惠帝诏举孝弟力田,察举开始。文帝下诏举贤 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定下了对策。武帝时察举制完备。
【主要特征】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 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第一讲先秦 秦汉

第一讲先秦 秦汉

[整体感知]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 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到小农经济的演变,农耕经济 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 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在农业发展的基 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3.思想文化上: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儒学官方化得 以确立,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和发展起来;文学体裁多样;实用科 学兴起。
整合一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
二、春秋战国时期
3.文化 (1)思想:百家争鸣(背景、内容、意义)p207《三维》 道家(老子、庄子):道是本源;“无为而治”;朴素辩证法 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逍遥自由。 儒家:孔子——仁、礼、德治、中庸、教育观、鬼神观
孟子——人性善、仁政、民贵君轻、义利观 荀子——人性恶;隆礼重法;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 法家:专中;改革;依法治国;法术势结合 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非乐、尚同
整合一 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 一、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社会) 1.政治 (1)夏朝:王位世袭制: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
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国家管理实行
内外服制度,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比较松散
(2)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
项目
分封制
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
目的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统治
保证贵族特权利益
汉初,重视“黄老之学”,但并不排挤儒学。汉武帝 “__罢 __黜 __百 __家 ___,__独__尊__儒__术_”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几乎 垄断了汉代官僚体系 汉初,王国是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王国问题解决后, 豪强地主逐渐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主要力量,最终导致 了东汉的灭亡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历史大讲堂 第一讲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顺序:第二篇 秦汉时期29页PPT

历史大讲堂 第一讲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顺序:第二篇 秦汉时期29页PPT

历史大讲堂 第一讲 中国古代历史朝
代顺序:第二篇 秦汉时期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 ❖ ⑴渊源: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
并的地区设立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 ❖ ⑵秦朝郡县制的设立: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彻底
废除前代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 ⑶内容: ❖ 郡由中央政府直辖。郡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也
❖ ⑷影响: ❖ ①积极:在特定时期,皇帝制度在多民
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封建经济和文化 的发展、反抗外来侵略等方面,起过积 极作用。 ❖ ②消极: ❖ 皇帝是国家政治事务唯一的最高决策者, 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 皇帝个人的素质,直接影响政局是否稳 定; ❖ (岳麓)皇帝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动荡、 统治腐败和社会动乱的根源。
❖ 1.经济根源(1)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 的国家政权来维护社会安定,保障生产。(2)新 兴的地主阶级需要建立中央集权来巩固其统治地位。
❖ 2.社会根源: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1)秦始皇吸取前 朝诸侯割据的教训,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2)秦统 一后,六国残余势力还很大,只有加强中央权力, 才能维护统治。
(四)、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
❖ 1.国家最高权力中心——皇帝制度: ❖ ⑴建立: ❖ 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采用“皇帝”称号。 ❖ ⑵特征: ❖ ①皇帝独尊。创制与“皇帝”有关的一系列专用称
号,如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 印称“玺”。 ❖ ②皇权至上。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政治、经济、 军事、立法、司法等一切大权)于一身,具有至高 无上的地位。(岳麓表述为“皇权专制”,并认为 是皇帝制度的核心。) ❖ ③皇位世袭。废除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自 称“始皇帝”,后世以二世、三世计,以至“传之 无穷”。⑶发展: ❖ 从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后,后代不断充实和完善。
秦汉时期 的社会经济和政治
❖ 本讲复习内容: 必修一:专题一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必修二: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
结构与特点 必修三:专题一 第2课 汉代儒学 选修:历史人物:秦始皇嬴政


①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确立并巩固了
下来,官僚制度取代了世卿,郡县制度不断发展;
❖ ⑵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 ①以皇权为中心。“三公九卿”各司其职,
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高权 力完全操纵在皇帝手中。 ❖ ②国与家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 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等官职 专为皇室而设,是为皇帝私家服务。 ❖ ⑶参政方式:三公九卿以“朝议”的方式讨 论国家军政要务,供皇帝裁决。“朝议”的 作用是,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但 最终决定权仍掌握在皇帝手中。
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了兼并六 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秦军北击匈奴,夺回河 套地区,移民实边,设九原郡。 ❖ 公元前220年屠睢统兵征讨岭南,于公元前 214年平定岭南,置郡,实施军事、行政管 理; ❖ 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交通路线,部 分地区任命官吏。 ❖ 秦的统一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了数百 年的割据混战局面,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 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 (岳麓:对官员的考核,一是特派员将监督 视察结果报告皇帝,二是官员年终自行汇报 当年成绩,管理考核实行“殿”“最”制, “最”者奖,“殿”者罚。最指正数第一, 殿指倒数第一。
❖ 细密严酷的法律是巩固中央集权的工具。秦 律以“轻罪重刑”为立法原则。那是太尉是虚设 的;汉代始有三公。)
❖ [附:秦汉时期,皇权受到一定制约,如廷议制度, 这种制度是氏族社会民主制的遗留,对皇权有一些 限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民主倾向。九卿与列卿名义 上归丞相管辖,实际在多数情景下独立行使职权。
❖ 奉常(汉称太常):管祭祀,乐、祝、史、卜、医诸 官均属之。郎中令(汉称光禄勋):皇帝侍卫的首领。 卫尉:皇宫卫戍司令。太仆:掌皇帝的舆服车马。 廷尉:掌刑狱,为国家最高司法官。典客(汉称大鸿 胪):掌宾客朝觐之事。宗正:管理王族事务。治粟 内史(汉称大司农):掌赋税征收与管理。少府:掌 山泽租税,主要是供应皇家度用。]
❖ 3.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 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创造了 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西汉儒家董仲舒 进一步完善了君主专制理论。)
❖ 4.政治基础:春秋时期,宗法制、分封制瓦解。公 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
❖ (三)、建立 ❖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攻
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 身。
❖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特点是地方政府 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 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
❖ 简单地说,该制度就是: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所 有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其核心是集一切权力于皇 帝)。
❖ (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 ⑴内容: ❖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史称“三公”。 ❖ 丞相之下设立“九卿”,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
政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 “相”的概念与起源:一般指中国古代的丞相、
宰相或职务相当的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 早在商周时代,已有太宰、尹、太师之称,但这 些官职虽有辅佐天子管理国家之意,但在当时尚 不具备国家机器中幕僚长的性质。到战国时期, “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普遍建立起来。秦始 皇时,建立了正规的丞相制度。分设左右丞相, 以右为上

②封建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外戚和宦官
特 问题、豪强地主问题;
征 :
③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 展,国家的版图大大开拓;(第一个封建大一统
政 时期)
④对外交往初步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开创
治 时期。“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政治
一、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一)、概念 ❖ 专制主义与民主政体相对立,是一种决策方式,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