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教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学时学分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先发展的民族之一。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独创的艺术风格,是一块繁花似锦、色彩绚丽的艺术园地。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两大部分,是一门基础学科、传统学科,是中文专业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的基础,它在中文专业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任务就是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的历史,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及其繁荣发展的情况和艺术规律,说明重要作家作品和当时社会的关系,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介绍、评价代表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活动。
分析代表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
对我国古代文学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以及审美素质,为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材建设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一项基本建设。
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注重本学科教材建设工作,先后出版了姜光斗教授等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专科教材和周建忠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本科教材。
另外,我们考虑到中文专业的特殊需要,还选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新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及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古代文学》1教学大纲
《古代文学》1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307120总学时:60学分:3.5课程类别:限制性选修课开课对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课程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1)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任务:本课程包括文学史和作品选两部分。
以文学史为线索讲授各个时期(或各阶段)文学的概貌、特点、地位,对中国古代作家和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
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发展轮廓,掌握本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各个历史时期(或阶段)文学发展的概况、重要的文学现象和重要作家及作品。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爱国情操,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力、自豪感,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文学理论知识阅读、分析、评价古代文学作品,从而加深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生借助注释,能阅读中等难度的古代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并熟读或记诵一定数量的作品。
并能运用文艺理论,独立地分析、评述古代作家及作品,把握它们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基本特征。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编先秦文学教学内容:概说中国文学的起源。
先秦文学的特点:诗乐舞紧密结合,文史哲不分,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
第一章原始口头文学第一节原始诗歌的起源,原始诗歌的内容和主要形式特点。
第二节神话的产生及其特征,神话的内容分类,著名神话讲评,神话对世文学的影响。
学习篇目:*《弹歌》、*《伊耆氏蜡辞》、*《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标有*为重点学习篇目)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中国文学的开端——原始诗歌和神话传说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掌握原始诗歌的起源和特点、神话的产生过程及其本质特性、神话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把握上古歌谣、神话的特点、性质等问题。
教学难点:留存的作品较少,需要灵活掌握。
第二章诗经教学内容:第一节《诗经》的定名分类、收集编定、时代地域、流传注本。
第二节雅颂:宗教性、训诫性;史诗:反映贵族生活现实。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学时:288学分:16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学科、传统学科,是中文专业学生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
学好这门课,对于掌握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和成就,对于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分析评论能力,对于全面提高文学素养,对于将来胜任中学语文教师这一职业,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古代汉语》、《中国通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等。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1、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历程。
2、认识各时代文学的基本特征、熟悉各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与文学流派。
3、认识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与其发展演变规律。
4、熟悉各时期一些重要作家的创作风格与其代表作品。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文学史与作品选相统一,辅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重点和难点:各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重要作家的创作风格与其代表作品(详见各章)。
五、建议学时分配教学内容讲课学时备注总绪论 1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 1第一章上古神话 2第二章《诗经》 8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12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4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10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 1第一章秦与西汉散文 2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3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4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4第五章东汉辞赋 3第六章《汉书》与东汉散文 2第七章东汉文人诗 3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2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4第二章两晋诗坛 2第三章陶渊明 3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2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3 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2 第七章庾信与南北朝文风的北渐 2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2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2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2 第一章南北朝文学的合流与初唐坛 2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6 第三章李白 4 第四章杜甫 4 第五章大历诗风 2 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4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4 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4 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2 第十章晚唐诗歌 2 第十一章李商隐 4 第十二章词的初创晚唐五代词 4 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论 2 第一章宋初文学 2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4 第三章欧阳修与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4 第四章苏轼 6 第五章XX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2 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4 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4 第八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6 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6 第十章姜夔、吴文英与宋末词坛 4 第十一章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2 第十二章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2 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 2 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1 第二章关汉卿 4 第三章王实甫的《西厢记》 3 第四章白朴和马致远 3 第五章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2 第六章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2 第七章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3 第八章元代散曲 3 第九章元代诗文 1 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 2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3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3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 1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2第五章明代杂剧的流变 3第六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2第七章汤显祖 3第八章《西游记》与其它神怪小说 3第九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2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3第十一章晚明诗文 2第十二章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1第八编清代文学绪论 2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2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2第三章清初白话小说 2第四章《聊斋志异》 5第五章《儒林外史》 4第六章《红楼梦》 8第七章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4第八章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 2第九编近代文学绪论 1第一章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 2第二章近代前期小说与戏曲 2第三章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 2第四章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剧 2合计 288六、课程考核考核方式有开卷与闭卷,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古代文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引言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古代文学的价值,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明确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艺术风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与热爱,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4. 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学流派和作家风格,了解古代文学对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的起源与发展1.1 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1.2 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和特点1.3 鲁迅《中国文学史纲要》阐述的古代文学特点2. 古代文学作品的分类与鉴赏2.1 古代诗歌的鉴赏与欣赏2.1.1 《诗经》的文化地位和艺术特点2.1.2 唐诗宋词的发展与创作特色2.2 古代散文的鉴赏与欣赏2.2.1 《文选》的代表作品及其主题和艺术风格2.2.2 清代散文的发展与影响力2.3 古代小说的鉴赏与欣赏2.3.1 四大名著的艺术成就与价值2.3.2 民间故事和传说的鉴赏意义3. 古代文学的作家与流派3.1 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与其作品选读3.1.1 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及特色3.1.2 作家施耐庵和《水浒传》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 3.2 古代文学的流派与影响力3.2.1 边塞诗和民间曲艺的特点与价值3.2.2 元曲的发展与传统戏曲的影响第四部分:教学方法与评估1. 教学方法1.1 多媒体教学:运用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1.2 翻译朗读:让学生亲自朗读古代文学作品,提升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1.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2. 评估方法2.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朗读的积极性与表现;2.2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2.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定一位古代文学作家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文学知识学习要点
1.陶渊明的生平与思想
2.〈〈水经注〉〉
3.魏晋南北朝小说
二、精读篇目学习要点
1.出师表(诸葛亮)
2.桃花源记(陶渊明)
3.三峡(〈〈水经注〉〉)
4.过江渚人(〈〈世说新语〉〉)
四、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考查考试等。
4.汤显祖的"临川四梦"
5.《长生殿》、〈〈桃花扇〉〉的作者及其主要内容
6.元代散曲前后期主要作家
7.清代诗歌发展线索
8.诗界革命
二、精读作品学习要点
1.关汉卿<<窦娥冤>>
2.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3.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第一部分 先秦两汉诗歌
一、文学知识学习要点
1. 先秦诗歌的发展过程
2. 〈〈诗经〉〉的成书时间、分类、艺术成就、思想内容,关于"赋、比、兴"
3."楚辞"的定义与发展;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主要作品
4."汉乐府"民歌的特色;〈〈古诗十九首〉〉的定义,艺术成就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徐中王 金启华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自学指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黄桥喜
3.中国古代文学史
六、说明
1.本课程的教学须由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讲师以上教师担任。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小学教育专业《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专业《古代文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12130102课程名称:古代文学学时/学分: 32/2先修课程:汉语基础知识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开课教研室: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古代文学》是教科系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选修课程,也是本专业的一门理论基础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结合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根据有限的课时安排,主要以古典诗词《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为讲授对象,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的发展概括、基本成就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发展地位。
紧密结合《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中代表作家的重要作品,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重点掌握古典诗词中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和作家的创作风貌,开拓思路,启迪思维,提高人文素质,为将来胜任小学教育的教学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按古典诗词的发展脉络,选取诗歌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阶段,通过系统地介绍各个时期的发展面貌和主要作家作品,使学生能认识并牢固掌握几个时期诗歌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熟识此时期重要的作家、作品,增加古代文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引发他们对古典诗词尤其是对古典文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成绩考核形式:期终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讲《诗经》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诗经》的编定、体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采诗说、献诗说、孔子删诗说和赋、比、兴、风、雅、颂等基本概念。
3.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诗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难点是赋、比、兴三种不同艺术手法的运用。
4.教学内容:第一节《诗经》的编定和体制第二节《诗经》的内容第三节周两代的民族史诗第四节农事诗第五节贵族宴飨诗第六节战争徭役诗第七节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第八节男女情爱诗第九节《诗经》的文化精神第十节《诗经》的艺术特点第十一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二讲楚辞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楚辞的基本知识及其重点篇章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认识楚辞在诗歌史上的发展与创新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文科)的专业选修课程。
它整合了《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两门课程的内容,采用了以史为线、以史带文、文史结合的体例,具体讲述我国先秦至明清各时期的文学状况,旨在让学生系统了解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文学发展的概况,并通过阅读、鉴赏各时期主要作家的代表作品,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及评析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其传统文化的水平,为以后的专业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文学各时期社会特点与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系统地构建起我国古代文学的知识体系,树立文、史、哲相结合的思维方法论。
(2)识记、掌握各文学时期的主流文体、主要成就、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并尽可能多地诵读、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文篇章。
(3)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利用文末注释,能基本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4)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解释有关的概念、术语。
(5)熟练使用常用的专业工具书。
(6)掌握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写出有自己见解的小论文或赏析文章。
(7)能给小学生生动地讲述所学文学作品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
(8)善于运用课程资源,具备较强的搜集、归纳及运用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深入了解文学的起源与我国古典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2)温故知新,加强联系,注重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3)学、思、读、背、研结合,突出理解性记忆,能学以致用。
(4)明确学习的意义,静心潜读,持之以恒。
(5)注重及时的复习与反思,保持对本课程相关资讯的自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1)深刻认识本课程的价值功能与现实意义,对本课程具有较浓厚的兴趣,养成在古典文学方面的学习自觉。
(2)培育学生认真、虚心、严谨的治学品格。
(3)接触、学习我国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的精华,受到道德情感、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学识修养的陶冶。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ZWZB2052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Ⅱ【总学时】68学时【学分】12学分【理论学时】68学时【实验、实践学时】【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帮助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知识,获得阅读、分析、鉴别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修养、美学修养和语言文学修养。
课程具体要求:1、本课程教学内容大致分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近代文学四部分。
2、对文学发展史,要有系统地了解;对重点作家和作品,必须较详细、深入地了解,并能比较正确地加以评价;对一般文学史知识和一般作家作品,则要求概略了解即可。
3、通过典范性作品的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作品的能力,掌握古代作家遣词、造句、修辞、谋篇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对一般文言作品,要求学生能凭借工具书和注释读懂并能加以分析、欣赏。
4、对讲析的作品,要求熟读,部分篇目要求背诵。
背诵篇目应占讲析篇目的三分之一。
5、对所学到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要求能举一反三,运用到一般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及文字表达能力。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2. 了解魏晋南北朝复杂的社会、政治、思想状况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学的自觉、文学理论与批评。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进入了自觉的时代二、文学批评的兴盛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文人心态及思想学说一、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二、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三、玄学对文学的渗透四、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建安文学的特点;2.三曹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3.简单了解“七子”的诗歌创作;4.掌握阮籍、嵇康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通过研究和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和创作技巧,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文学批评意识。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能力;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技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5. 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文学的定义和内涵- 古代文学的特点与传承2. 先秦文学- 《诗经》和诗歌的发展演变- 《楚辞》和辞章的艺术魅力- 《论语》和散文的早期形态3. 先秦散文- 《庄子》和形象思维的运用- 《韩非子》和辞章的技巧4. 魏晋南北朝文学- 《文选》和文人墨客的兴起- 《世说新语》和人物形象的塑造5. 唐宋诗词- 唐诗的山水田园与抒情主题- 宋词的婉约风格与爱情主题6. 唐宋散文- 《唐代文学思潮》和文学观念变迁 - 《宋词钞》和情感表达的艺术7. 元明小说- 《水浒传》和英雄形象的塑造- 《红楼梦》和社会现实的揭示8. 其他古代文学形式- 戏曲和曲艺的表演艺术- 史书和史传的文学叙述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分析和讲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创作技巧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2. 探究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对话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对话,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表演能力。
4. 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各种形式的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和展示等。
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撰写一篇有关该作品的论文。
小教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小学师资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一、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是小学师资教育专业(文科方向)•的一门必修课崐程,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同为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的要求学习本课程,要求使学员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增进古代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陶冶情操,提高阅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本课程学分为8学分。
课内学时144,其中电视课36学时,录音课18学时。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教学要求(一)了解本大纲在各编概述中所提及的文学史知识;精读作品(凡在篇名旁标有△号者)的作者、创作时代、所属文体及其主要特征;泛读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艺术特点。
(二)理解精读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主要的艺术特点。
(三)掌握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四)背诵教材中指定要求背诵的篇目。
二、内容要点第一编先秦文学(一)概述1.《诗经》的时代、分类、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句、四言句式、创作方法。
2.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在记事、记言和刻画人物方面的特点。
4.哲理散文《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的主要特点。
(二)作品诗歌《静女》(《诗经·邶风》):青年男女纯真炽热的爱情;铺陈直叙和心理描写。
△《氓》(《诗经·卫风》):弃妇的怨忿之情;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和比兴手法。
《无衣》(《诗经·秦风》):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豪迈气概;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采薇》(《诗经·小雅》):士卒远戍的劳苦和哀怨之情;情景相生,重言叠字。
《湘夫人》(屈原):借用神话故事写对爱情的忠贞;环境氛围的营造和人物心理的刻画。
△《橘颂》(屈原):用拟人手法表现人生理想;托物写志。
散文△《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统治阶级中为争君位而骨肉相残的故事;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48学时、3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在历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传承和蕴涵着我们民族深刻的文化。
通过《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我们要实现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主要有:(1)以中国文学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优秀传统熏陶学生。
(2)在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
(3)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中文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水平。
二、课程教学要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繁多,学生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方能对中国古代文学有所了解。
因此,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根据每节课的学习内容,按照老师的要求,阅读相关文学作品。
三、先修课程《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属于语言类课程,它是进一步理解作品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阅读不同阶段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理解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课程难点:把握不同阶段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流派。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教学方法:学生课后阅读、老师课堂讲解和同学们课堂讨论相结合。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性质和《诗经》(4学时)1.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性质(2)《诗经》的主要内容(3)《诗经》的表现手法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诗经》的主要内容(2)教学难点:《诗经》的表现手法第二章《楚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4学时)1.教学内容(1)《楚辞》的思想内容(2)《楚辞》的艺术特色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离骚》《国殇》《哀郢》的主题思想(2)教学难点:《楚辞》的表现手法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左传》(4学时)1.教学内容(1)《左传》的思想内容(2)《左传》的艺术特色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秦晋崤之战》的主要内容(2)教学难点:《左传》对战争描写的独特手法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庄子》(4学时)(1)诸子散文的整体情况(2)庄子《逍遥游》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庄子《逍遥游》的主要内容(2)教学难点: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五章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4学时)1.教学内容(1)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内容(2)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内容(2)教学难点: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第六章建安文学与竹林七贤(4学时)1.教学内容(1)竹林七贤及其代表作品(2)建安风骨的具体内涵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建安文学和竹林七贤(2)教学难点:建安风骨的内涵第七章唐传奇(4学时)1.教学内容(1)唐传奇的主要内容(2)唐传奇的书写手法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唐传奇的主要内容(2)教学难点:唐传奇的书写手法第八章从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到王实甫《西厢记》(4学时)(1)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2)王实甫《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董西厢》和《王西厢》主题思想的异同(2)教学难点:《王西厢》对《董西厢》的传承和发展第九章《张协状元》的思想和艺术(4学时)1.教学内容(1)《张协状元》的思想内容(2)《张协状元》的艺术特色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张协状元》和宋代社会生活(2)教学难点:《张协状元》的思想内涵第十章从《琵琶记》到《赛琵琶》、《铡美案》(6学时)1.教学内容(1)《琵琶记》的思想内容(2)《赛琵琶》《铡美案》的思想内容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琵琶记》的主题思想(2)教学难点:《赛琵琶》《铡美案》对《琵琶记》的传承和发展第十一章《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6学时)1.教学内容(1)《红楼梦》的思想内容(2)《红楼梦》的艺术特色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思想内容(2)教学难点:《红楼梦》的悲剧精神七、学时分配八、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2.成绩构成:期末测试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等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师资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一、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是小学师资教育专业(文科方向)•的一门必修课崐程,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同为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的要求学习本课程,要求使学员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增进古代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陶冶情操,提高阅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本课程学分为8学分。
课内学时144,其中电视课36学时,录音课18学时。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教学要求(一)了解本大纲在各编概述中所提及的文学史知识;精读作品(凡在篇名旁标有△号者)的作者、创作时代、所属文体及其主要特征;泛读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艺术特点。
(二)理解精读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主要的艺术特点。
(三)掌握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四)背诵教材中指定要求背诵的篇目。
二、内容要点第一编先秦文学(一)概述1.《诗经》的时代、分类、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句、四言句式、创作方法。
2.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在记事、记言和刻画人物方面的特点。
4.哲理散文《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的主要特点。
(二)作品诗歌《静女》(《诗经·邶风》):青年男女纯真炽热的爱情;铺陈直叙和心理描写。
△《氓》(《诗经·卫风》):弃妇的怨忿之情;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和比兴手法。
《无衣》(《诗经·秦风》):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豪迈气概;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采薇》(《诗经·小雅》):士卒远戍的劳苦和哀怨之情;情景相生,重言叠字。
《湘夫人》(屈原):借用神话故事写对爱情的忠贞;环境氛围的营造和人物心理的刻画。
△《橘颂》(屈原):用拟人手法表现人生理想;托物写志。
散文△《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统治阶级中为争君位而骨肉相残的故事;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楚归晋知莹》(《左传·成公三年》):维护尊严,忠于国家;不卑不亢、委婉曲折的辞令。
《庄辛说楚襄王》(《战国策·楚策》):贪图眼前安逸而丧失警惕是十分危险的;比喻说理,层层递进。
△《燕昭王求士》(《战国策·燕策》):求贤士兴国的历史经验;用排句增强语势,寓言构思新颖。
△《论语十二章》:孔子的“仁”“义”及重视个人修养的观点;平实简约而思想深邃的语言。
(1、2、3、4、6、7、9、10章为精读篇目)《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上》):孟子的“王道”学说;用生动比喻和排比、对偶等手法,来增强说服力。
△《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几乎通篇为排句和对句。
△《秋水》(《庄子·秋水篇》):宇宙无限,知识无限;用拟人手法和浅显譬喻说明深奥的理论问题。
△《历山之农者侵畔》(《韩非子·难一》):韩非的法治思想;运用矛盾律来驳难对方,肯定自己的观点。
寓言十二则(△《染丝》、《楚王好细腰》、《揠苗助长》、△《攘鸡者》、《鲲鹏与斥安鸟》、△《忽与浑沌》、△《蒙鸠》、《石邑深涧》、△《歧路亡羊》、△《刻舟求剑》、《曾参杀人》、《南辕北辙》):上行下效、不可不合规律求速成等道理;通过生动的故事说明深奥的道理。
第二编汉代文学(一)概述1.汉赋的类别、代表作、主要特点。
2.汉乐府的创作精神和叙事性。
3.《史记》的体例、思想内容和叙事、写人方面的特点。
(二)作品诗歌△《东门行》:人民的贫困激化了社会矛盾;杂言,人物性格的对照。
《十五从军征》: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了苦难;场景描写和人物描写。
△《有所思》:强烈的爱和恨;句式与人物情绪的配合。
△《陌上桑》:忠于爱情,不畏权贵;情节完整的五言诗,侧面描写和对话描写。
《羽林郎》:爱憎分明,讥刺权门豪奴;用偶句铺陈。
△《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思妇缠绵的感情;比兴的运用和叠字的运用。
散文《论贵粟疏》(晁错):重农贵粟方能强国;逻辑严密,偶句、对句和对照、映衬的运用。
△《项羽本记》(节选)(《史记》):项羽的悲剧性格;叙事生动,人物性格鲜明。
《报任安书》(司马迁):司马迁忍辱完成《史记》的精神;用典故表情达意。
△《苏武传》(《汉书·李广苏建传》):苏武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对话描写、细节描写的运用。
《孙膑减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利用敌人的成见而误导之,以智取胜;故事完整,叙述简明。
《韩信拜将》(《史记·淮阴侯列传》):重视人才,珍爱人才;生动的细节描写。
△《毛遂自荐》(《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敢于任事不畏权贵;人物形象的塑造。
△《优孟讽谏》(《史记·滑稽列传》):优孟正直的人格和机智幽默的性格;句式特点。
△《请杀张禹》(《汉书·杨胡朱梅云传》):朱云不畏权贵的勇气和正直的品格;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万年教子》(《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对谄媚攀附的讽刺批评;含蓄而又尖锐的笔法。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一)概述1.建安诗歌的代表作家和主要特点。
正始诗歌的代表作家和主要特点。
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南北朝诗歌的代表作家。
2.骈文的一般特点和代表作家。
3.小说的发展和《世说新语》的特点。
(二)作品诗歌△《短歌行》(曹操):感叹人生短暂和表达渴求贤才的忧思;情感表现曲折、跌宕,反复咏叹。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曹操):宽广胸襟和豪迈气概;写景气象壮阔,直抒胸臆。
△《白马篇》(曹植):歌颂边塞侠儿捐躯赴难视死如归;风格劲健。
《美女篇》(曹植):采桑女的形象;华美的辞采,细腻的笔调。
《杂诗》其五其六(曹植):抱负不得施展的愤激、抑郁之情;比兴的运用。
△《移居》(陶渊明):远离官场后的欣喜与自得;平淡中见深情。
《饮酒》其九(陶渊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意志;构思巧妙。
△《咏荆轲》(陶渊明):借历史人物表达嫉恶除暴的英雄猛志;英气勃发、豪放有力的风格。
《拟行路难》其六(鲍照):抱负不得施展的愤慨;表现跌宕的情感。
△《梅花落》(鲍照):表现坚贞的品格;对比手法。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
散文△《登楼赋》(王粲):思乡怀归和才能不得施展的忧伤;情景交融,结构谨严。
△《兰亭集序》(王羲之):借兰亭自然风物的描绘传达闲逸洒脱之情;语言清新,文情并茂。
《归去来辞并序》(陶渊明):回归田园的喜悦;骈散相间的句法。
《汉世老人》(《笔林》):对吝啬鬼的讽刺;简洁、诙谐的文笔。
《树叶隐身》(《笔林》):讽刺不劳而获;情节幽默机巧。
《韩凭夫妇》(《搜神记》):韩凭夫妇不畏强暴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结构完整,结尾富有浪漫色彩。
△《干将莫邪》(《搜神记》):除强暴的正义行为;情节曲折动人。
《玉恭从会稽还》、△《过江诸人》、《陈太丘与友期行》、《王子猷居山阴》、△《石崇每要客燕集》、《王蓝田性急》(《世说新语》):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性格,语言简练。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一)概述1.隋代文学在六朝至唐的文学发展中所起的过渡作用。
2.唐代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名家辈出,流派纷呈。
初唐前期,尚承齐梁余风的“绮错婉媚”的“上官体”。
初唐后期的“四杰”、“沈、宋”、陈子昂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盛唐是唐诗的鼎盛期。
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中唐是唐诗衰而复兴的时期,前期诗歌创作处于低潮。
“大历十才子”。
刘长卿、韦应物。
元结、顾况。
后期是唐诗发展史上的又一高潮。
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派。
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
柳宗元、刘禹锡。
李贺。
晚唐是唐诗发展的夕阳返照时期。
杜牧和李商隐。
温庭筠。
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
3.唐代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
唐代古代运动。
初唐至中唐前期是古文运动的准备时期,中唐贞元、元和、长庆年间是古文运动兴起并取得胜利的时期。
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及创作成就。
晚唐是古文运动趋向衰落的时期。
师承韩愈的李翱、皇甫湜、孙樵。
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
4.唐代传奇小说的兴起。
5.唐、五代词的产生与流行。
温庭筠、韦庄的“花间词”,冯延巳和李煜。
(二)作品诗歌《山中》(王勃):抒写旅愁归思;情景交融。
△《在狱咏蝉》(骆宾王):借咏蝉寄托含冤入狱的郁愤;巧用比兴,以物喻人。
《从军行》(杨炯):抒写书生投笔从戎,立功塞外的豪情壮志;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风格雄浑刚建。
△《渡汉江》(宋之问):抒写归途中思乡心切、近乡情怯的复杂矛盾心理;含蓄真切,感染力强。
△《感遇》(“兰若生春夏”)(陈子昂):以兰若自比,隐寓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理想幻灭的忧伤;纯用比兴,寄托遥深。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孤寂的情怀,意境开阔,格调慷慨悲凉。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了月夜春江花林的美妙景色,抒写了离人相思之情和对人生哲理、宇宙奥秘的沉思遐想;为传统闺情题材注入了新内容;诗情、画意、哲理水乳交融,词清句丽韵律悠扬。
《咏柳》(贺知章):咏早春二月之柳;想象新奇,比喻工巧。
△《过故人庄》(孟浩然):记述乡村访友的情景,描绘田园风光的优美;生活气息浓郁,平淡质朴中蕴含深厚的情味。
《宿建德江》(孟浩然):抒写日暮夜宿时的羁旅之愁和江畔景色,情景相生,意境清新淡远。
△《山居秋暝》(王维):描绘秋天傍晚雨后山林的景色,表现乐于归隐的生活意趣;取景典型,以声息、动态衬托宁静,诗情、画意兼具。
△《使至塞上》(王维):抒发只身赴边的抑郁心情,描写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大漠”一联的出色描写。
《鹿柴》(王维):描绘鹿柴附近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以声衬静,以光见空,自然工妙。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抒发送友惜别之情;写景景中有情,抒情直中有曲。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概括千年以来边境不宁,万里戍边的历史事实,表达渴望巩固边防的愿望;言约意丰,精警含蓄。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抒写遭贬后送别友人时清冷孤寂的情怀和坚守廉洁的志向;以景寓情,比喻巧妙。
《凉州词》(王之涣):表现士卒远戍边城而得不到朝廷关怀的哀怨;写景雄阔苍凉,写情含蓄深婉。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描写边军宴饮的场面;虽见豪情,难掩感慨。
《黄鹤楼》(崔颢):抒写登楼揽胜而勾起的乡思;景色明丽,境界开阔。
《燕歌行》(高适):描写战士慷慨赴敌,转战边塞的情景,揭露军中官兵的苦乐悬殊,抨击将帅的腐败无能,对广大战士寄予同情;出色地运用七言歌行的体制,对比鲜明,风格雄浑悲壮。
《别董大》(高适):抒发远别的深情;用景物渲染气氛,开朗、乐观,不落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