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史记》选读教案及练习3(苏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史记》选读--《河渠书》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河渠书》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河渠书》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史记》及其《河渠书》的背景和作者司马迁。

(2)掌握《河渠书》中涉及的主要河渠及其历史意义。

(3)理解《河渠书》在《史记》中的地位和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河渠书》的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认识到水利工程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河渠书》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价值。

(2)司马迁在《河渠书》中的史学研究方法。

2. 教学难点:(1)对《河渠书》中一些专业水利术语的理解。

(2)分析司马迁在《河渠书》中的史学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

(2)阐述《河渠书》在《史记》中的地位和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河渠书》,理解文章内容。

(2)让学生结合注释,解释文中的一些专业水利术语。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河渠书》中涉及的主要河渠及其历史意义。

(2)每组选取一个河渠,进行分享和交流。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思考司马迁在《河渠书》中的史学观点。

(2)让学生分析司马迁在《河渠书》中的史学研究方法。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河渠书》,理解文章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作业和课堂表现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史记》选读《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学习过程《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第八。

”根据这个精神,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记述了刘邦推翻秦朝、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全部过程,肯定了西汉这位开国皇帝统一天下的历史作用。

三.《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一)实词积累1.常用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2)遂坐上坐,无所诎“诎”通“屈”(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解”通“懈”(4)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距”通“拒”(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6)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2.古今异义词(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2)诽谤者族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句中古义:渐渐今义:稍微(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句中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3.一词多义(1)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3)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沛公引兵西(率领)(4)去辄烧绝栈道(就)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二)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降章邯(使……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2.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3.名词活用为动词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欲约分王关中(称王)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都彭城(定都)4.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2.被动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状语后置句遇彭越(于)昌邑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4.定语后置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5.固定格式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是以兵大败(四)虚词积累1.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2.因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因与俱攻秦军(于是)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3.以乃以秦王属吏(把)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啖以利(用)可以有大功(凭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4.然然恐,不敢不服耳(表转折,“但是”)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喟然太息曰(……的样子)(五)其他重点词语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非有功伐(功劳)还军霸上(驻扎)去辄烧绝栈道(断)汉王复入壁(营垒)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起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可四千余人(大约)意豁如也(……的样子)四.情节结构《高祖本纪》是在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展示刘邦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形象,表现传记作品的主题,以及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认识。

《史记》选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使学生了解廉颇、蔺相如的历史人物形象及其影响。

2. 引导学生学习史记的叙事手法、人物描写和对比手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通过对廉颇、蔺相如的人物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篇章结构、叙事手法、人物描写和对比手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廉颇、蔺相如的历史背景,评价他们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史记的叙事手法、人物描写和对比手法。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廉颇、蔺相如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廉颇、蔺相如的人物形象,联系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背景。

2. 讲解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叙事顺序、人物描写和对比手法。

3. 分析人物形象:详细讲解廉颇、蔺相如的形象特点及其表现。

4. 分组讨论:让学生评价廉颇、蔺相如的道德品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5. 总结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廉颇、蔺相如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加深对篇章结构、叙事手法、人物描写的理解。

3. 调查身边人的道德行为,联系廉颇、蔺相如的道德品质,思考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估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课堂节奏控制:反思课堂讲解的节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思考和讨论。

2. 教学方法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课程内容拓展:考虑在后续课程中拓展相关内容,如介绍其他史记人物,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知识水平。

八、教学拓展1. 史记其他人物:介绍《史记》中其他著名人物,如张良、萧何等,激发学生对史记的兴趣。

《史记》选读《项羽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项羽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项羽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史记》的文学地位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分析《项羽本纪》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文学特色。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细读、讨论和写作,提升文本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文学鉴赏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通过学习《项羽本纪》,领会传统文化中的英雄情结和忠诚精神。

2.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历史与文学的关系,培养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项羽本纪》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史记》的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

教学难点:1. 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对历史人物复杂性格和命运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学生预习《项羽本纪》,了解史记的基本知识。

2.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具和辅助阅读材料。

1. 导入新课:介绍《史记》和司马迁,激发学生兴趣。

2. 文本细读:学生分段阅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深入理解。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人物性格、事件意义和文学手法。

4. 应用拓展: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历史场景。

四、教学评价学生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教师评价:1. 学生对《项羽本纪》的理解深度。

2. 学生对《史记》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的认识。

五、教学资源教具:1. 多媒体投影仪。

2. 《史记》相关书籍和学术论文。

3. 历史地图和图片资料。

辅助材料:1. 史记全文或选段。

2. 项羽本纪的注解或解读文章。

3. 历史背景资料介绍。

六、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表或时间线的方式梳理《项羽本纪》的主要事件。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项羽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对话,增强对历史场景的理解。

小组合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2. 每组准备PPT,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和分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精品教学案:第3课 鲁周公世家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精品教学案:第3课 鲁周公世家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精品教学案
第3课鲁周公世家
鸟尽弓藏
勾践灭吴后,范蠡即行逃走。

临逃走时写了一封信给越国的大夫文种,信上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勾践颈项特别长而嘴像鹰嘴,这种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你最好尽快离开他。

”文种看完信后大大地不以为然,不相信世上会有这种冷血动物,但他不久就相信了,但已经迟了。

勾践亲自送一把剑(吴相国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给文种,质问他说:“你有七个灭人国
家的方法,我只用了三个就把吴国灭掉,还剩下四个方法,你预备用来对付谁?”文种除了自杀外别无选择。

这就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出处,这里的“走狗”是跑得很快的狗,在古汉语里面“走”是“跑”的意思。

把鸟打尽了,打完了,那良弓就没有用处了;兔子已死,那狗也没用了,不如烹了吃了。

“鸟尽弓藏”比喻事情成功以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我国第一个文明社会
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后,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开始实行分封制,周公旦被分封到曲阜。

武王死后,周公旦辅佐年幼的成王继位,平定管、蔡之乱。

为稳定东方,他继续推行分封制度,扩展了周的统治范围。

据说“封建(分封诸侯国)亲戚,以藩屏周”。

《史记》选读——《项羽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项羽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项羽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二. 学习过程:(一)概括介绍:《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进行粗线条的勾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

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

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

《史记》选读(苏教版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苏教版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苏教版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苏教版必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苏教版必修教案设计)作为中国古代史上最具规模、最具代表性的史书之一,《史记》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

《史记》选读是苏教版必修教材中的一部分,用以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围绕《史记》选读这一教材,设计一份教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古代历史知识,培养他们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爱护之心。

一、教材分析《史记》选读是苏教版必修教材中的一部分,以“简、明、精”为原则,精选有代表性的史记节选,让学生们感受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

教材的内容包括秦汉、三国、晋、南北朝等历史时期,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既具备历史学家的意义,又有启迪现代人深度思考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史记》选读,使学生们对中华文化的历史沿革、丰富内涵有一个深刻的認識,培养对中华文化的骄傲感和自豪感。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史记》选读,让学生们在知识方面有所积累,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史记》选读,使学生们掌握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们的批判思维与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秦汉时期:五帝、尧舜禹、夏商周、世家、秦始皇、汉武帝、司马迁2.三国时期:三分天下、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3.晋朝:司马炎、王羲之、陶渊明、桓温4.南北朝:北魏、南朝宋、梁、陈、北齐、北周四、教学策略1.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根据历史事件进行问答、讨论、画图等教学方式。

2.知识讲述:通过讲述与学生密切相关、最新、最热的历史知识,增强学生的热情、兴趣和积极性;用图、表、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看书、写作、同班讨论、并进行展示或比赛。

让学生在互相学习沟通中提高知识水平,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4.作业练习:在课外时间内,布置小组作业,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发表观点、谈体会、展思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孔子世家【3】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孔子世家【3】

孔子世家课文是节选。

从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阅读兴趣以及专题教学的特点出发,重点节选的是集中表现孔子好学善学、穷且益坚、整理古籍、教书育人的有关内容。

课文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孔子生鲁昌平乡……由是反鲁”),简介孔子的身世和从政情况。

共两段,,第一段简介孔子的出生地、家世、出生的时间及有关情况,第二段概括介绍孔子一生的从政情况。

这段文字写得很简要,但内涵很丰富。

第二部分(“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师盖云《文王操》也”),叙述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事迹。

共三段,分别写了孔子适周问礼、适齐闻《韶》、在鲁学琴三件事。

孔子适周问礼的情况,作者未多作介绍,较详细记述的是临别时老子对孔子说的一番话。

作者对孔子适周问礼的叙述,一是为了表现孔子的好学,二是为了通过老子之口说明孔子是“聪明深察”“博辨广大”而正直的人,三是用以强调孔子在与老子的交往中得到的提高(“弟子稍进益焉”)。

孔子适齐,本欲求而为政,但却闻《韶》乐而学之。

作者在叙述中,以“三月不知肉味”表现孔子的主观感受,以“齐人称之”说明其社会反响,强调了孔子的好学和乐学。

在鲁学琴的经过,作者写得具体而详细,描述“习其曲”“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为人”的几个阶段追求,表现了孔子好学的态度、善学的品质,赞美了孔子的勤奋钻研、踏实认真和深思善悟。

师襄子的不断催促和后来的折服,都是对孔子行为和品质的衬托。

第三部分(“孔子迁于蔡三岁……然后得免”),共六段,叙述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的经过情形。

前两段介绍孔子被困的原因、被困的窘境、被困时的行为和心理。

陈蔡大夫“发徒役围孔子”,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担心孔子用于楚则“陈、蔡大夫危矣”。

这一描述实际上是从侧面表现孔子之“贤”,“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困于陈蔡之间,情况险急,身边的弟子们都病饿得“莫能兴”,而孔子却处变不惊,“讲诵弦歌不衰”,以致引起子路和子贡的反感和怨愤。

这也是用反衬的手法表现孔子的坚强,贫贱不移,感武不屈。

高中语文 高祖本纪教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教案

高中语文 高祖本纪教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教案

"某某省某某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教学目的:1.体会《史记》“实录”之精神。

2.了解作者运用对比刻画人物的手法。

3.熟知《史记》首创的“互见法”。

教学重点:体会《史记》“实录”之精神。

教学方法:研习,讨论。

教学时间安排:3课时课前准备:1.复习《鸿门宴》,说说在此文中高祖给你留下的印象。

2.预习本文,写一篇介绍汉高祖的短文。

3.能流利朗读本文,划出不懂或者认为重要的字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名学生说说《鸿门宴》中X邦的形象。

公元前206年12月,在鸿门举行宴会,即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这是X、项两个军事集团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并由此展开了长达5年的“楚汉之争”。

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运用对比,利用矛盾冲突等多种手法,塑造了项羽、X邦、X增、X良等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鸿门宴中的X邦坚决果断、能屈能伸、狡诈多端、圆滑机警、能言善变、礼仪备至。

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迁专门为这位汉代开国皇帝写的传记《高祖本纪》,更深地了解高祖其人,进一步熟悉《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熟悉课文。

(一)熟悉情节,疏通课文。

1.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给一个人物写传记该写哪些内容?提名同学介绍X邦的籍贯、出生和家庭,疏通第一小节。

传记要介绍一个人的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

第一小节叙高祖出生时候赋予传奇色彩,极言X邦的出生不同凡响。

2.节选部分记叙了X邦哪些主要事件?(分组概括,同时点击重要字词和句式)(1)自己概括,小组讨论。

(2)依次提名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

(泛读)1-4:好酒色,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却大言“贺钱万”,貌相奇贵得取吕氏。

5-17:见郦生,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赴鸿门谢罪,被封汉王,明烧绝栈道示无意东归,暗决策东进试夺天下,进兵追击项羽,垓下打败项羽,氾水称帝。

18-20:雒阳南宫论成败,入都关中,未央宫举杯戏父,高祖还乡,崩于长乐宫。

《史记》选读《项羽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项羽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项羽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史记》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2)能够理解《项羽本纪》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能够分析《项羽本纪》的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项羽本纪》;(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运用文献资料,进行历史分析与思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认识历史人物的多面性,培养客观评价历史的能力;(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文本解读:《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的重要篇章,记述了项羽的一生,包括他的英勇事迹、性格特点以及与刘邦的斗争等。

2. 知识点梳理:(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2)掌握《项羽本纪》的基本内容;(3)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4)探讨《项羽本纪》的文学特色与历史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史记》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2)掌握《项羽本纪》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3)分析《项羽本纪》的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

2. 教学难点:(1)如何深入解读《项羽本纪》,理解项羽的性格特点;(2)如何分析《项羽本纪》的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史记》与《项羽本纪》的相关知识,阐述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文学特色等;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项羽本纪》,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品情感;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分析与思考能力;4. 文献资料法:引导学生运用文献资料,进行历史分析与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学生关注《项羽本纪》;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项羽本纪》,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品情感;3. 课堂讲解:讲解《项羽本纪》的相关知识,阐述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文学特色等;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分析与思考能力;5. 文献资料展示:引导学生运用文献资料,进行历史分析与思考;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深入学习《史记》的兴趣。

活动建议-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案

活动建议-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案

活动建议-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案活动目标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案的实施,提高学生对史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活动设计活动一:阅读《史记》选段1.提前安排好学生,每个学生至少需要阅读一篇选段;2.为学生分配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准备一份有关选段的摘要,并在课上向其他同学介绍该篇选段;3.选段阅读后,老师为学生们提供相关的文献和材料,引导学生对选段进行深入思考,并讨论该选段对古代史学的影响;4.老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和提出问题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活动二:古代文化手工制作1.针对《史记》中出现的古代文化艺术,比如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文献和材料;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一种文化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并在制作过程中加深了解和理解;3.学生对作品进行讲解,并结合历史背景和原理进行解释;4.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评选出优秀作品,并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活动三:走进博物馆1.安排时间,带领学生走进当地有关古代文物的博物馆;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研究展品,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学生可结合自己所学,对展品进行解读,并发表自己的见解;4.老师根据学生对展品的解读和分析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活动评估本次活动评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学生的选段阅读和摘要是否全面、深入;2.学生的结论是否合理、科学;3.学生在手工制作和讲解过程中表现的专注度和认真度;4.学生在参观博物馆时表现的观察力和研究能力。

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不仅从选段阅读中深入了解了古代历史和文化,还能通过手工制作和博物馆参观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和拓展,增强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本次活动也对学生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进行了锻炼和提升,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中语文 屈原列传教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 屈原列传教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中语文屈原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一、教学目标:1. 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2. 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虚词,整理文中的文言知识3.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二、简介作者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三、文题讲解四、背景材料五、随堂练习:翻译下列句子1、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译: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译: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译: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阅读下文,完成1—4题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 ( 在城门关闭以后才赶到 ) 。

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

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

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子与我子之衣。

”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 ( 怎么 ) 能与国士之衣哉 ? ”戎夷曰:“嗟乎 ! 道其不济夫 ! ”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1 . 解释下列词语:a . 子与我衣,与:b . 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爱:c . 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必定:d . 若夫欲利人之心利:2 . 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古之人不余欺也。

B . 石之铿然有声者。

C .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 . 多于市人之言语。

3 . “道其不济夫”的译文,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我说的道理还是行不通呀B . 我的学说难道不会成功吗C . 我的主张大概不能实现了D . 我说的道理也许不济事吧4 . 本文表现了戎夷 ________ 的精神。

参考答案:五、随堂练习:翻译下列句子1、(他)学识渊博,记忆力强,对治理国家的道理很精通,对外交辞令非常熟悉。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三专题《高祖本纪》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三专题《高祖本纪》Word版含答案

《高祖本纪》教案教学设想: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三专题“不虚美、不隐恶”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史记》的史家“贵乎真”的传统。

仍属于比较难懂的篇目,选文较长,没有译文。

选修教材的学习,旨在增加阅读,提升素养。

本文的教学宜了解有关常识,通晓大意,基本理解内容,能够有所思考探讨。

以指导阅读的方式来处理选修教材。

在理解疏通时,对于那些浅易的文本,可以用全文总结的方法,一下子全部提取出来处理;对于连教师看一两遍尚不能全部理解的文本,本人的做法就是一段一段来“清障”,这样的课虽然不好看,但实用。

这篇课文的处理,先指出要积累的词句,让学生理通意思,再整体理解翻译,最后在全文理通的情况下做问题探讨。

专题目标: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3、了解《史记》“贵乎真”的史家传统。

4、了解刘邦,并探讨刘邦的个性及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时设置:4教时第1教时要点:了解有关内容,流畅朗读,积累文言知识过程:一、导入有人评论二十四史说“多不可信”,为什么?因为史是人写出来的,人是可以说假话的,正史是官方修订的,官方是要替当朝统治者粉饰的;再有我们一般人最容易以结果看人事,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名人、伟人、成功者,看到的就是优点,常人、小人、失败者,看到的多是缺点。

这话有一定道理,但是,就《史记》而言,我们从那篇《太史公自序》里就知道,《史记》的写作是司马迁的一种独立行为,我们再来看看司马迁笔下的汉最高权位者和最高享誉者刘邦,是个怎样的人?是否完美无缺的?今天我们学《高祖本纪》。

二、疏通1、2、3段1、朗读注意难认的字:媪陂晦冥须髯泗水狎侮贳酒酤雠折券弃责繇喟然2、看注解,查工具书,弄懂以下词句意思息大泽之陂——已而有身——隆准而龙颜——喜施——意豁如也——狎侮——贳酒——怪之——酒雠数倍——折券弃责——繇咸阳——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3、先和同学交流,等待老师提问(息,休息;陂,岸坡。

河渠书-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案

河渠书-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案

河渠书-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材,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1.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背景和相关史事;2.掌握商、周、秦、汉等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政策;3.掌握汉武帝的改革政策和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简要史料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的史料整合和比较能力;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敬畏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政策;2.掌握汉武帝的改革政策和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的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能力;3.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发现和思考当代问题。

三、教学方法和过程1.教学方法1.幻灯片讲解2.分组研究报告3.课堂讨论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师介绍河渠书-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材,重点讲解教材的组织架构和知识点安排。

2.教师利用幻灯片讲解商、周、秦、汉等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事件和政策。

;第二课时1.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特定时期,或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分析发生的原因、影响和对后世的启示。

第三课时1.学生进一步讨论本次分组研究报告中的重要问题;2.教师带领全班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发现和思考当代问题。

第四课时1.分组进行微视频创作,主题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小组利用创意的方式,向全班呈现。

3.教学评估1.分组研究报告和微视频创作;2.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态度和表现、对历史事件的把握和理解程度;3.按照学生自主创新思考的程度、个性。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史料分析能力的培养思路要全面,除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模式外,更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这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创新思维,更好的提高学生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应在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历史事件并体会到历史的变迁。

《史记》选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使学生了解廉颇、蔺相如两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认识他们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通过对廉颇、蔺相如的描写,所展现出的历史观点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4. 引导学生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阅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了解廉颇、蔺相如的事迹,分析他们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2. 写作手法:分析文章中对廉颇、蔺相如的描写,体会作者的历史观点和价值观。

3. 文言文理解:通过阅读文言文,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1. 廉颇、蔺相如的事迹及其品质和人格魅力。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历史观点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 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廉颇、蔺相如的实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他们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本节课要学习的《廉颇蔺相如列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廉颇、蔺相如的事迹。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廉颇、蔺相如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4. 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5. 写作手法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历史观点和价值观。

6. 文言文理解:讲解文言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理解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廉颇、蔺相如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史记》选读《秦始皇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秦始皇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秦始皇本纪》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秦始皇本纪》是苏教版选修《史记》中的一篇重要篇目,本文记述了秦始皇的一生及其统治时期的历史。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和事迹,掌握史记的叙事特点和文学价值,培养古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本文中的名句名篇;(2)掌握史记的叙事手法和文学特色;(3)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和主要事迹;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古文阅读能力;(2)学会借助资料,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史记的文学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的兴趣;(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3)通过对秦始皇的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重点1. 秦始皇的生平和主要事迹;2. 史记的叙事手法和文学特色;3. 文中名句名篇的背诵与理解。

四、教学难点1. 史记的叙事手法和文学特色;2. 对秦始皇的评价;3. 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史记》的地位和作者司马迁,引导学生关注本文的主人公秦始皇。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僻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分析史记的叙事手法和文学特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秦始皇的生平和事迹。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对秦始皇进行评价,总结其功过。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史记的文学价值和道德观念。

6.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名句名篇;(3)预习下节课内容。

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开展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情境教学: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史记选读刺客列传导学案3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史记选读刺客列传导学案3

【学习目标】
1.研习13-18节。

2.掌握重点实虚词及特殊文言现象。

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的艺术
4.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字音辨识:
戮没泾渭分明濡缕矐偏袒扼捥匕首惶急被八创箕踞偻行
二、研习13-18节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秦武阳色变而振.恐
图穷而匕首见.卒.起不意
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高渐离变名性为人庸.保
一坐.称善举筑朴.秦皇帝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皆白衣冠
...以送之又前.而为歌曰
函.封使使以闻.大王
乃朝服
..群臣怪.之
前.谢曰箕.踞以骂曰
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家丈人召使前.击筑
宋子传客.之天雨.栗,马生角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
4.难句翻译
(1)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2)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

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问题探讨]】
一、自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
1.秦廷行刺这一部分可分几个层次?
第一层第二层
第三层第四层
第五层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3.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

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速读课文,根据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4.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史记》选读-《刺客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史记》选读-《刺客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3、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
4、掌握通假字:淬、决、卒;
5、掌握古今异义词:涕、币、提、股。

教学要点: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2、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
3、掌握通假字:淬、决、卒;
4、掌握古今异义词:涕、币、提、股。

教学方法:讨论与归纳
教学过程
一、介绍《战国策》,导入新课
1.课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
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
重记载了策土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2.人物介绍: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阅读“预习明确”,了解背景和课文特点。

2、对照注释,初读课文。

淬(cuì)怜(wǔ)徵(zhǐ)陛(bì)卒(cù)提(dǐ)创(chuā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史记》选读教案及练习3(苏教版高三选
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1.初步感知
问题投放:司马迁在李陵之祸后,受到了哪些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司马迁受宫刑后的感受是什么?
提示:司马迁下狱之后受尽酷刑,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

直至受宫刑。

精神上也受到残酷的迫害,“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

毁谤耻笑接踵而来。

在这种可怕的舆论压力下,他直至没有面目再上父母的丘墓,“是以肠一日而九迴,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2.理清结构
问题投放1:第2段在内容上有几个层次?与无法“推贤进士”有何关系?
提示:两个层次。

一是说自己史官地位低微,“为流俗之所轻”,与“蝼蚁”无异;一是说自己身受极辱,如虎陷“槛阱”,“积威约之渐也”。

下狱受刑,是作者一生中最惨痛的
打击,侧面说明帝王的刻薄寡恩;加之原本就低贱的地位,这就交代了自己不能完成任安期望的“推贤进士”的任务的原因。

问题投放2:第3、4段文字上的联系是什么?内容上似与“推贤进士”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
提示:第3段写古代“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处困,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

第4段写仿效古之贤人,“就极刑而无愠色”,著《史记》以“偿前辱之责”。

第3段的人物是第4段中自己的榜样和力量,两段共同交代了自己忍辱负重的原因。

这似与回复内容无关,实际上有着合理的逻辑关系:一者,上段已经叙述了自己所受的极辱,自然会让人想到他何以能“苟活”,在第4段对此作了回答,是因为《史记》“草创未就”,“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再者,任安是作者的好友,对好友(也只能对好友)倾吐个人情怀是极为正常的,所以作者说“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问题投放3:第5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提示:此段在内容上又回到作者目前的悲惨处境上,描写自己“肠一日而九,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的无限痛苦和寂寞,从而回应第1段,结构十分严密。

问题投放4:本文呈现出什么样的结构模式,是怎样具体展开的?
提示:本文呈现出总分总的结构模式,线索脉络十分清晰,大意是讲“刑余之人”难以“推贤进士”,唯有隐忍苟活,著书以偿前辱之债。

具体结构如下:
复信目的:对任安“推贤进士”的期望“略陈固陋”。

(第1段)
《报任安书》①地位低下(主上所戏弄,流俗之所轻),身遭极辱,不能胜任。

(第2段)
复信内容②效古之贤人忍辱负重,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

(第3、4段)
③再次表现自己无可比拟的忧愤处境,点明自己有负嘱托的原因。

(第5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