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教学实施方案 (2)
《〈史记〉选读》教学建议
●引路与独行 ●常规教学与活动体验
“活动体验”主要有专题辩论会、排 演课本剧作、观看讲座和影视剧。 ●课内学习和课外延伸 ●单篇教学和专题研读
四、 《〈史记〉选读》的教学评价。 1、平时作业 2、2次检测 3、读史札记(心得)2篇 4、探究小论文 1 篇
五、《〈史记〉选读》教学参考资料
1、《史记》(点校本) 中华书局 2、《白话史记》 杨燕起 等译 3、《史记选注集说》 韩兆琦 4、《史记选》 王伯祥选注 5、《史记精华录》 清· 姚苧田评 6、《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李长之 7、《司马迁》 季镇淮 8、《史记通论》 韩兆琦 9、《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李开元 10、王立群说《史记》(附音像资料)
岳麓书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联书店 北京出版社 广西师范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2)选教学方法 。 篇与篇不同。 段与段不同。 生与生不同。 前、中、后期不同。
三、 《〈史记〉选读》作为选修课 还应落实一个“修”字。 1、“读”是“修”的普通而重要 的途径。 注重诵读,培养语感,读中 悟,悟促读,熟读成诵,精彩段 落要求背诵。
2、“写”是能力转化的利器。
●预习时在书上写下重要词句的理解。
●自读时仿照书上评语,写赏析文字。
●课后在作业本上写下重要句子的翻译。
●课后在笔记上写下对某个问题的探究结
果。 ●一篇文章学完后,在笔记上完成文言知 识的归纳整理。 ●七篇文章学完后,写一篇探究小论文。
探究小论文的论题最好在课堂上孕育: ● “李广难封缘数奇”吗? ●谁为李广之死负责? ●从李广的“解鞍惑胡”到诸葛亮的“空 城计” ●李广“暂腾而上胡儿马”时是多大 年龄? ● “中石没镞”是史家笔法,还是文 学笔法? ●漠北之战,李广为何一定要出征?
关于《史记》选读教学的几点做法(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论文)
关于《史记》选读教学的几点做法(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论文)韩海军今年是山西省高中试用选修教材的第一年,这也是新教材使用,新理念实施的关键一年。
广大教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难题,同时探索不少新的教学方法,但是这些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还有等商榷。
但是只要把握住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并能根据文言文的教学特点,并认真探索的教学规律,就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正是这一位在教学前线的探索者,下面谈谈我在教读《史记》时的几点做法:大致分为方法指导、文言知识块,文学鉴赏块,写作指导块四个方面。
一、《史记》选读的学习要得法。
选修教材和课改以前的教材相比,广大师生的共同感觉就是内容太多,容量太大,学生学不过来,教师教不过来,结果学得无味,教得疲惫,效果也不好。
所以做为课堂的两个重要角色的教师和学生,必须转变观念。
不能再以往那样对于一篇文言文,教师一句句教读,学生一句句翻译。
以往这种学习的方法在过去那种教材中似乎还能够实行,但是现在这种方法根本就行不通,如果只是翻译,一句句直译,仅《高祖本纪》,用两个星期也上不完。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个学期上学习两本选修教材《史记选读》和《唐诗宋词选读》。
所以必须改变以往的做法。
在教学中我总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己去读译课文,在课堂上抽出一点时间让学生用现代汉语去复述课文,要求尽量做到和课文一致。
而不再在课堂上一句句翻译。
当然对于重点字词还是要强调检查掌握。
只是在译文上不能再象以往那样满堂灌,出力效果不好。
课堂上在注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我注重重点点内容的讲解和落实。
这大大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效率。
二、《史记》选读注重文言知识的积累。
《史记》是一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视野广阔、见识超群的百科式的历史巨著,是“文”与“言”结合最完美的高中古文阅读典范之作,无论怎么授课,都不能脱离这两者,从这部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天才的语言艺术和深邃的思想,再从历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择来看,《史记》的文与言都倍受青睐,比如《滑稽列传》、《管仲列传》、《李将军列传》等都被选用过,这说明《史记》蕴涵着丰富的语言财富,而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学习能力,能基本上借助工具书来进行译文了。
《史记》选读教案
《史记》选读教案《史记》选读教案《史记》选读教案1一、导入《史记》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史记》文章之价值,无论何人当不能否认”,著名思想家梁启超确立了《史记》的十大名篇,强调要“精读之”。
节选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出自这十大名篇。
而《屈原列传》则再现了屈原的高尚品质和卓越的才能,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悲愤。
阅读节选的三个“列传”片断,结合已学过的作品和《语文读本》所选的《史记》里的文章,加深对《史记》这一煌煌巨著的理解。
二、诵读指导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感知,是品味语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最好手段。
经过两年半的高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因此,这三篇史传应以指导学生自读为主。
要求:①注意生字的读音;②注意古今异义的词;③归纳多义词的词义及词类活用的现象;④归纳通假字;⑤注意文言句式三、鉴赏评价方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蔺相如和廉颇形象的塑造,颂扬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爱国主义精神。
蔺相如的高尚情操和他的大智大勇,是通过一组生动的故事表现出来的,完璧归赵、渑池会是集中地表现他建立在爱国思想基础上的勇和智,将相和则是集中表现他识大体顾大局的高尚境界。
秦昭王以十五城易赵国和氏璧,这一悬殊的不等价交换出于强秦之口,显然不是出于诚意。
赵国答应易璧,等于自甘屈服;如不答应,秦国就可以借口出兵侵赵。
赵国君臣十分清楚秦国的这种政治阴谋。
经过权衡之后,他们决定通过外交斗争以求得解决,争取化被动为主动。
但是谁可以为此出使呢?在这紧急关头,宦者令缀贤推荐了蔺相如。
秦国历来贪暴无信,人们称之为“虎狼之国”,蔺相如的使命是十分艰巨的。
但是,由于他事前有周密的考虑、充分的准备和明确的斗争目的,所以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处处争取主动。
秦王在离宫中的章台接见蔺相如,传璧以示美人及左右,没有举行隆重的接见礼,完全暴露了无意偿赵城的企图。
蔺相如当机立断,他机智地诓回和氏璧,并以身死玉碎威慑秦国君臣,迫使秦王不得不“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装出一副真想偿还赵城的样子。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高中语文 项羽本纪教学案课时2
高中语文项羽本纪教学案课时2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让学生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步骤与方法:1.利用课件听录音,要求听清字音和句读,听出语气的变化;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文章的感情与气势;教师板书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3.重点朗读第三、四两段,要求熟读成诵;4.检查朗读第三、四两段,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5.布置作业:找出本文的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以及成语。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
步骤与方法:1.检查字词,利用课件解决文章中的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以及成语;2.结合课件,引导学生弄清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3.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刘邦、项羽,张良、范增,樊哙、项伯;4.引导学生讨论、体会、学习作者的人物塑造手法: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运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刻划;5.布置作业:进一步朗读、熟悉、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写作目标是材料取舍详略的重要依据;了解项羽的生平,并初步了解人物评论的写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置疑能力)、认识能力(尤其是认识的深刻性)、辨证思维和探索性思维能力;德育目标:提高学生思想修养、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情感。
教学重点:材料取舍详略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写作目标。
教学难点:选材的过程,也就是客观材料主体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课件显示十二幅图画,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教师总结,导入新课,从而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课文名为《项羽本纪》,实际上,只是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后来已经成为专有名词的“鸿门宴”的故事。
《史记》中,“鸿门宴”的故事出现了四次,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另外三处作者的描绘。
讲授新课:1.课件显示、朗读“阅读材料一”,学生结合有关注释自学,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相互讨论自己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教师点拨解决。
《史记》选读教案设计
《史记》选读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史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课程旨在通过选读《史记》中的重要篇章,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领会司马迁的史学精神,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史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历史地位。
(2)掌握《史记》的体例及其特点。
(3)提高古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1.2.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史记》中的历史事件。
(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史记》与其他史书的区别。
(3)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史记》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章:《史记》的成书背景及体例2.1 成书背景介绍司马迁的生活年代、家世背景以及《史记》创作的年代,让学生了解《史记》成书的historical context.2.2 体例特点分析《史记》的纪传体、表、书、世家、列传等体例,让学生了解《史记》的literary structur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第三章:《史记》的重要篇章选读3.1 《史记》开篇——《太史公自序》选读《太史公自序》,让学生了解司马迁的史学理念、人生经历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2 《史记》名篇——《项羽本纪》选读《项羽本纪》,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军事才能及其失败原因,让学生领会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3.3 《史记》佳篇——《孔子世家》选读《孔子世家》,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第四章:对比分析——《史记》与其他史书4.1 《史记》与《春秋》分析《史记》与《春秋》在体例、叙事风格、历史观念等方面的异同,让学生了解古代史书的演变。
《史记》选读(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史记》选读(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随着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教育教学已经逐渐转向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特点。
而对于学生来说,知识渊博、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将受到更多人才市场的欢迎。
在此大背景下,《史记》这本巨著被赋予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作为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史记》为后人提供了不可磨灭、不可替代的历史信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这些变化说明,教师需要将学生引向深入的理解,不仅仅是多知道了一些信息,能够批判性的看待课本中的问题,这也是《史记》选读教案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1)深入理解《史记》的精髓,学会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解读史书。
2)掌握文化的阐述方法和文化形式,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精髓及其特色。
3)熟悉东方文化、理解中国文化、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以及相应的文化发展。
2、能力目标1)能够从阅读文本中提取出写作主旨和阐述方法。
2)能够批判性地思考,理解文本中最重要的思想,进一步扩展和传播文化。
3)通过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培养自主研究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以开放、宽容、理性的态度了解和支持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加深个人的文化认同。
2)通过阅读史记之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内容1、史记选读导入通过对《史记》精装本的介绍,以及读者从图书馆或网上借阅或购买等方式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主性。
2、《史记》全书的分析和文化特点分析全书的编写年代、编写目的和章节结构。
通过示例讨论《春秋左传》和《国语》等史书与《史记》的比较,对《史记》的文化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
3、《史记》精华选读介绍《史记》的部分内容,根据学科特点选定不同的章节进行研究,涵盖了文化、历史、政治、军事等多方面,学生可以较为系统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及相关信息。
史记选读教案
史记选读教案教案标题:史记选读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以及其写作背景和意义。
2. 学生能够理解《史记》选段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并能够分析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本解读和批判性思考。
教学重点:1. 了解《史记》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2. 理解《史记》选段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本解读和批判性思考。
教学准备:1. 《史记》选读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针对《史记》选段的相关课件或PPT4.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史记》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该书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史记》有何了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步骤二:介绍《史记》(10分钟)1. 介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包括其生平经历和写作动机。
2. 解释《史记》的写作背景和意义,强调其在中国历史文献中的重要地位。
步骤三:分析选段(20分钟)1. 分发《史记》选读教材,并指导学生阅读选段。
2.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选段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并记录下他们的观点和发现。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步骤四:文本解读和批判性思考(15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选段进行文本解读。
2. 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如选段中的历史事件是否客观,作者的立场是否偏颇等。
步骤五:总结和展望(5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预告下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史记》。
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阅读《史记》选段,并撰写读后感或批判性评论。
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史记》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其对《史记》选段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史记》选读(苏教版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苏教版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苏教版必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苏教版必修教案设计)作为中国古代史上最具规模、最具代表性的史书之一,《史记》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
《史记》选读是苏教版必修教材中的一部分,用以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围绕《史记》选读这一教材,设计一份教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古代历史知识,培养他们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爱护之心。
一、教材分析《史记》选读是苏教版必修教材中的一部分,以“简、明、精”为原则,精选有代表性的史记节选,让学生们感受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
教材的内容包括秦汉、三国、晋、南北朝等历史时期,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既具备历史学家的意义,又有启迪现代人深度思考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史记》选读,使学生们对中华文化的历史沿革、丰富内涵有一个深刻的認識,培养对中华文化的骄傲感和自豪感。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史记》选读,让学生们在知识方面有所积累,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史记》选读,使学生们掌握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们的批判思维与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秦汉时期:五帝、尧舜禹、夏商周、世家、秦始皇、汉武帝、司马迁2.三国时期:三分天下、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3.晋朝:司马炎、王羲之、陶渊明、桓温4.南北朝:北魏、南朝宋、梁、陈、北齐、北周四、教学策略1.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根据历史事件进行问答、讨论、画图等教学方式。
2.知识讲述:通过讲述与学生密切相关、最新、最热的历史知识,增强学生的热情、兴趣和积极性;用图、表、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看书、写作、同班讨论、并进行展示或比赛。
让学生在互相学习沟通中提高知识水平,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4.作业练习:在课外时间内,布置小组作业,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发表观点、谈体会、展思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史记选读;(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是我国古代史学经典文献之一,其内容涵盖了从上古时代到秦朝的二十四史,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而针对高中历史教育,苏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中选用了《史记》的精华进行选读,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
一、教材的选用及解析1.1 教材的选用苏教版高二历史选修课程中,将《史记》中具有代表性与真实性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筛选,让学生阅读其中精华部分,力求让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认识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变迁。
1.2 教材的解析《史记》选读共分为六部分,包括了《纪传》、《国别》、《世家》、《列传》、《表》与《书·法书》。
其中,《纪传》主要介绍了历代君王的生平事迹,是了解我国历史上各个皇帝单独传记的重要材料;《国别》则概述了各个朝代的基本情况,从整体上了解我国历史;《世家》详细记述了历代重要的贵族世家的发展历程,既代表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阶级以及政治事件,又展示了诸多人文风情与社会历史,对于全面了解品尝历史非常重要;《列传》则围绕着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的历史变迁;《表》则呈现了各种时空中的事件,是我们了解我国古代历史运作规则的重要材料;最后,《书·法书》则是历代典籍中关于法律制度的重要素材之一。
二、课堂授课内容2.1 课前内容:背景知识的介绍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史记》及其意义,授课前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到《史记》的编写及其历史地位,解释《史记》对于中国史学研究的价值,并简单介绍《史记》的创作背景、结构和思想内容等方面的知识。
2.2 课上内容:精读课文为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应将《史记》中的经典篇章进行分析和讲解,挖掘其中的历史思想,并与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
可以让学生先通读课文,然后了解其大致内容及主题,最后提出阅读指引,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难点。
同时,还可以使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配合阅读材料,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
《史记》选读教案设计
《史记》选读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史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历史地位。
引导学生产生对《史记》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司马迁及其创作《史记》的背景。
分析《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使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史记》的价值。
第二章:《史记》的体例与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史记》的体例特点。
了解《史记》的篇章结构。
2.2 教学内容分析《史记》的“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的体例特点。
讲解《史记》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史记》的体例特点。
使用图表法,清晰展示《史记》的结构。
第三章:《史记》的史料价值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史记》的史料价值。
培养学生运用《史记》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史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史料价值。
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史记》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史记》的史料价值。
引导学生运用《史记》史料进行分析,培养其历史研究能力。
第四章:《史记》的文学艺术特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史记》的文学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欣赏《史记》文学艺术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史记》的文学风格、叙事手法、人物描写等艺术特色。
通过具体篇目,展示《史记》的文学魅力。
4.3 教学方法采用文本细读法,分析《史记》的文学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欣赏《史记》的文学之美,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阅读与讨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史记》知识进行阅读与讨论。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5.2 教学内容选择《史记》中的重要篇章,进行深入阅读与讨论。
针对《史记》中的史料、文学手法等方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史记》选读教案设计
《史记》选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史记》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点;(2)能够分析司马迁的史学观和文学风格;(3)能够欣赏并评价《史记》中的精彩篇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史记》中的重要内容;(2)学会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史记》进行深入分析;(3)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史学的热爱和敬意;(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和理解;(3)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史记》的产生及其意义(1)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和创作《史记》的背景;(2)分析《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中的地位和影响;(3)探讨《史记》的文学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 第二单元:《史记》的史学方法(1)介绍《史记》的编纂方法和体例;(2)分析《史记》中的史料处理和叙事技巧;(3)探讨《史记》的史学价值和局限性。
3. 第三单元:《史记》中的重要人物(1)分析《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2)评价《史记》中的人物描写和心理刻画;(3)讨论《史记》中的人物评价和道德观念。
4. 第四单元:《史记》的文学艺术(1)欣赏《史记》中的精彩篇章和语句;(2)分析《史记》的文学风格和审美特点;(3)评价《史记》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5. 第五单元:《史记》的研究与评价(1)介绍《史记》的研究历史和现状;(2)分析《史记》的评价体系和观点;(3)探讨《史记》的研究方法和未来趋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史记》的文学特点和史学价值;(2)《史记》中的重要人物和故事情节;(3)《史记》的文学艺术和审美特点。
2. 教学难点:(1)《史记》的史学方法和史料处理;(2)《史记》的研究历史和评价体系;(3)《史记》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成就。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史记》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点;(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史记》;(3)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心得。
《史记》教学设计
史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主要通过学习《史记》,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掌握历史知识、人物故事、事件发展等内容,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2.1 教学内容《史记》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经典之作,历史发展与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文字记载的大量人物、事件、文化及政治、军事、经济对历史的影响等等,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本次教学将主要涉及《史记》的部分内容,包括:•导言和总论:《史记》的介绍,作品特点等•五帝本纪:黄帝、颛顼、尧、舜、禹的历史介绍•夏本纪:商汤、太甲、太康、仲康、相、比、虞、夏后氏、少康等人物介绍•《尚书》:内容与特点2.2 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问题、图片、视频等形式调动学生对史记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热情。
•问题启发:通过提问带动学生思考,例如:“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巨著,你们知道史记有什么特点吗?”、“史记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史书?”•图片呈现:提供与《史记》相关的图片素材,或使用PPT演示,让学生在视觉上了解《史记》的相关内容。
•视频播放:通过播放与《史记》相关的视频,在视觉上展现《史记》的内容和魅力,吸引学生。
(2)教学重点:结合《史记》的内容重点,进行知识点详解和分析。
•五帝本纪:对黄帝、颛顼、尧、舜、禹的历史介绍与评析。
•夏本纪:对商汤、太甲、太康、仲康、相、比、虞、夏后氏、少康等人物介绍,并分析其对历史与文化的影响。
•《尚书》:对《尚书》的内容、特点进行讲解和分析。
(3)知识运用: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的情况下,做一些课堂练习,以检查掌握情况。
(4)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纳总结,增强学生记忆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5)教学拓展:引导学生全面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如何对待学习历史,文化古文的理解等。
三、评价方式(1)小测验:在学习过程中,设计一些小测验,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史记选读
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史记选读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史记选读的文言文阅读,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选取《史记》中的部分篇章,包括但不限于《本纪》、《表》、《书》等等。
三、教学重点1. 学习史记选读的基本背景和作者2. 阅读史记选读的文言文,理解古代经典文献的特点和内涵3. 掌握古文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度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史记》的背景和作者司马迁,激发学生对古代文献的兴趣,引导他们认识到史记的重要性和价值。
2. 预习教师在课前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提前阅读相关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题。
3. 阅读讲解教师在课堂上以适合学生理解能力的方式,对史记选读的文言文进行解读和讲解。
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词汇用法以及表达方式,帮助他们把握文章的内在逻辑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4. 文言文运用教师设计相关的文言文阅读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表达,培养学生对古代文献的解读能力和应用能力。
5. 扩展延伸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其他相关的文言文材料,同时结合文言文的背景知识和历史背景进行讨论和交流。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对《史记》的了解更为深入,阅读能力和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了各个环节,使得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古代文献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此外,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意义。
《史记〉阅读教学活动课教学设计方案
这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小结,简要归纳所得出的结论或观点,也可以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方向。如结论已提前揭示,这部分只作文章的收尾,但必须注意与开头相照应。
(6)成果交流与展示指导
指定一名课题组成员作为主讲人,由他向大家介绍本课题组的成员。然后在指定的时间内,由主讲人向大家展示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其中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案的设计、资料的获得、成果的产生、资料索引、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获得的经验及自己在研究工作结束后的反思所得。
教学难点:摸索适合校情学情的语文综合实践探究学习的方案和策略。
3、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课内学到的是国学的冰山小角。怎样才能真正领略国学魅力,感悟历史,通过这次活动,古文功底好的同学可以直接读原典,古文功底弱的可以结合读古今人注解的书籍,看看《百家讲坛》之类的通俗读本,可以当作走进国学殿堂的拐杖。读史不仅要能读懂,而且要有所感悟,从中受到启发。
2通过课题研究课外活动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自由选择课题然后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结论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自我综合探究的乐趣感受收获的喜悦激发提高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摸索适合校情学情的语文综合实践探究学习的方案和策略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史记》阅读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姓名
王彬彬
工作单位
怀安县柴沟堡一中
A、准备阶段:
a、材料展示要充分、翔实
材料是支撑观点的依据,材料展示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对课题的论证,所以对于课题研究过程中搜寻到的材料要向大家充分展示、而且每条材料都要说明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材料展示的充分、翔实是成果演示成功的关健。
b、材料展示要直观、形象
制作演示报告必须遵循既要易于听众理解,又要方便自己讲解的原则,所以对材料要作适当的处理。如对于一些数据资料要尽量制成图表,使人看起来一目了然。尽量配活动图片、录音等,以增加材料的可信度。
语文教案-《史记》选读
语文教案 - 《史记》选读教学目标•掌握《史记》选读中关于历史人物的击鼓传花故事,理解人物形象及其在历史中的作用;•掌握《史记》选读中关于秦诸公宰相的背叛及其后果的故事,理解历史变迁及其影响;•培养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及人物的关注与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对于文化传承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在教学之前,先放一首《大江东去》。
教师语:同学们,这是哪个时期的音乐?是流行还是古典?(等待同学回答)很明显,这是古典音乐,歌曲的来源是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和这首歌一样,有着浓浓的历史感。
那么,请大家先看下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史记》选读。
课堂活动一:历史人物击鼓传花(30分钟)1.分小组,每组选一名同学来当“鼓手”。
鼓手需拿着鼓并不断敲打鼓声。
2.在鼓声响起的时候,教师说出一些历史人物的名字,并把一件物品(比如一本书)递给旁边的同学。
3.传到最后,教师停止鼓声,拿到物品的同学将物品举起来,报出自己手上的物品,并将自己手上的物品传给旁边的同学,并开始响起新的鼓声。
4.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的同学都有参与到活动中。
5.此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击鼓传花游戏,让学生了解更多历史人物,形象丰满,并能加深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印象。
课堂活动二:秦诸公宰相的背叛(35分钟)1.向同学们介绍秦诸公宰相和他们的背叛故事。
可以向同学分发一定篇幅的《史记》选读(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调整读书篇幅)。
2.让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背叛故事及其后果,并列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3.导师和学生之间的集体讨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以及人物的选择和作用。
4.历史背叛和事件的影响,通过提问和辩论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考。
5.教师正确引导同学们,让他们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并分析历史事件对于今天的影响。
总结课堂活动(5分钟)教师语: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通过《史记》选读学习了两个故事:历史人物的击鼓传花和秦诸公宰相的背叛。
语文》教案-《史记》选读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史记》选读的《淮阴侯列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对刘邦的形象分析和历史背景的探索都有自己的见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证明了我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课堂上,我注意到在理论介绍环节,通过结合具体案例,学生们对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同时,我也发现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学生们仍然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这部分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尝试用更多元化的方式,如实物展示、情景模拟等,帮助他们克服这一难点。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史记》选读之《淮阴侯列传》。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如何评价一个人物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淮阴侯列传》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史记》中人物评价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教学难点
-文言文词汇理解:学生对文言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代用法理解困难,如“短小精悍”、“善骑射”等词语的含义。
-历史背景融入:学生可能难以将历史背景与人物描写相结合,理解刘邦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作用和影响。
-人物评价的思辨能力:学生需要跳出传统的善恶评价,从多角度分析和评价刘邦这一历史人物,这对于他们的思辨能力是一个挑战。
最后,我认为在课程结束后,可以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方便我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掌握情况。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相信我们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文言文阅读兴趣的培养:文言文对初中学生来说往往显得枯燥,如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教学难点、现代语言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善骑射”中的“善”字在古代的含义,以及这一技能在当时的军事和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史记选读教案
史记选读教案导语:《史记》是中国历史著作的经典之作,由司马迁所著,被称为我国第一部历史学专著。
它详尽地记载了从上古时期到西汉末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选读《史记》,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并培养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批判性思维。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其著作背景。
2. 通过选读《史记》中的章节,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4.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 介绍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是西汉末年的一位历史学家,被誉为中国历史学的奠基者。
《史记》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
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划分和内容。
2. 选读《史记》中的章节选取《史记》中的若干章节进行选读,可以根据教学计划的时间来确定选读内容。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章节:- 《伯夷列传》:了解周朝时期的忠诚与道德观念。
- 《齐太公世家》:学习齐国的政治变革。
- 《项羽本纪》:探讨项羽的个人魅力和运筹帷幄。
- 《陈涉世家》:了解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故事。
- 《刘邦本纪》:研究刘邦的才能和智慧。
3. 阅读活动将选读的章节分发给学生进行阅读,并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你对该章节的主题有什么见解?- 你对于主要人物的性格和行为有何看法?- 你认为这个章节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4. 小组讨论和展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和进行互动讨论。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小组的共识和问题答案。
5.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一个关于选读章节的作文。
可以用以下问题作为作文引导:- 你觉得该章节中的历史人物有何特点?- 你对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有何评价?- 如果你是当时的历史人物,你会如何应对所面临的困境?6. 课堂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作文进行点评,并对今后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介绍,鼓励学生深入探索《史记》的其他章节。
语文教案《史记》选读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史记》中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和现实意义,希望学生们能够将这些品质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这些品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们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加深他们对历史人物品质的认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史记》的基本概念、文学特色和历史人物评价。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史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评价和借鉴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史记》的基本概念。《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间的历史。它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具有极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淮阴侯列传》。这个案例展示了刘邦的豁达大度、善于用人,以及司马迁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形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史记》中历史人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一、教案设计背景: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大师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古代中国正史。
《史记》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和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篇章,《史记》深厚广博,涵盖着几百年的历史演变,为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思想以及社会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而此次教案设计主要是针对《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2. 了解历史时期的背景和涵义3. 掌握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研究技能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讲解历史的意义和历史演变的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并且为学习《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做好铺垫。
2. 课堂讲授(30分钟)通过讲解《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的主要思想和历史背景,梳理高祖刘邦受命兴汉的过程。
3. 分组讨论(60分钟)将学生分为4--5个小组,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对高祖刘邦故事进行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①高祖刘邦的性格类型和影响;②高祖刘邦的背景及其涵义;③高祖刘邦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讨论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个小组的小组长需要总结归纳小组讨论成果,互相交流与学习。
4. 教师点评与学生答疑(20分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之上,教师可做点评以及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
5. 课堂小结(10分钟)通过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课上的内容,对学习成果做简要总结,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思考,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全面了解《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的叙述,同时也懂得了如何用历史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既理解历史又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选读》教学实施方案
一、《史记选读》导读
二、秦汉风云人物(高祖、项羽)
三、汉初风云人物(淮阴侯、李将军)
四、春秋战国风云人物(管仲、屈原、魏公子)
五、《史记选读》评价(读书心得)
每个单元均附文言知识教学及考核评价
一、指导思想
阅读古代文化经典著作,感受其中精神和艺术的魅力,体会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积累,提升人生品味,实现经典阅读的育人功能;在经典阅读的同时,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擅长探究问题的思维品质和习惯,提升古代经典的解读水平,实现经典探究的课程价值。
二、教学目标
1、学习7-10篇传统经典篇目,初步理解司马迁与《史记》,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和语
言魅力,提升语文素养。
2、能理解把握作品内容,汲取人生智慧,用现代观点审视作品,理解其中的积极意义
与历史局限,拓展文化视野。
3、借助注释、工具书自主学习,积累文化常识,梳理巩固拓宽文言阅读知识和技能,
进一步提升文言文阅读水平。
4、通过班级研讨、讲座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水平,写1-2篇读史心得,
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写探究性小论文。
三、教学要求
明确目标、制定计划,重视基础,科学评价。
梳理巩固文言文阅读知识和技能;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重视从文化视角出发汲取历史智慧;探索多样的评价形式。
四、教学内容、时间、形式及具体安排(见附页)
学生长时间学习一门课程,而且课文又都是长文节选,每篇文章若按常规一般需要4课时,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怎样克服?要做减法!
五、教学策略
《史记选读》教学要处理好以下几组关系:
1、基础性与选择性
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史记选读》应突出一个“选”字。
“选”,既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包括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性。
教学内容的选择,既有面对全体学生所作的整体性选择,又有针对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选择。
同时,也应表达语文课程的基础性,教师在教学中能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整体把握论著内容,提升母语素养。
教学过程中仍应指导学生增强诵读,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虚词和实词,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
2、精读和自读
教材多长文,从第一个字讲到最后一个字,既不可能也没必要。
这就要求“精读”和“自读”结合起来。
所谓“精读”,就是教师带着学生认真研习文本,不放过一个疑难处、困惑上,扎扎实实;而“自读”,则是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提供必备的学习资料,组织学生研讨交流。
比方《淮阴侯列传》课文可分:(1)早年生活(2)井陉之战(3)被贬之后(4)“谋反”
被诛。
“论赞”,则让学生自读研讨,探讨交流韩信被杀的原因。
总来说之,故事性强,文本理解难度不大的地方,都应该使用“略”字诀,这样省出时间和精力,进一步组织探究,使学生真正获得发展。
3、实与活
实,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适合学生的心智发展和学习水平培养为准则,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法,组织实施教学,落实三文【文言、文章、文化(学)】教学目标,实现三文和谐统一。
教学实践证明,“研习鉴赏式”是《史记选读》较为理想的常规教学方式。
《史记》的刻画人物和叙事的艺术,堪称后世的典范,教学中能够就其刻画人物的艺术,如表现人物鲜明形象的生动细节、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叙事的技巧、语言的风格等实行研读鉴赏。
而“实”“补”“略”“化”“挥”可称为“研习鉴赏式”的五大表现形态:
“实”字诀:要抓那些有包孕、有张力的“字”,通过对这类“字”的辨析推敲能触摸把玩,水到渠成地形成对文学、文化的感受和领悟。
《淮阴侯列传》记“漂母饭言”:“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有以”书上没有注释,“有以”是“有所以”之意,可理解为“有机会”“有条件”。
引导学生辨清“有以”才能理解韩信这句话表现的自信和抱负。
“补”字诀:《史记选读》多是长文节选,有的节选从教学和学生理解角度看,不一定最适宜,往往节选后前因后果就不清楚了,①比方《项羽本纪》“巨鹿之战”的前因,“垓下之战”的前因等,就需要我们教师补前因。
②学习《淮阴侯列传》理解韩信的早年生活后,能够补充交代早年三个故事的结局,这是补后果。
③还能够从课外的材料精选,激疑设疑,推动学生研读,如韩信纵论天下大势一段,能
表现韩信作为大将军、大元帅的胆识和气魄,对我们理解韩信其人有协助,“补”出来;
李广与程不识将军比较一段,不但能够看出李、程二人治军的不同,也为后面全面理解评价李将军埋下教学伏笔,也可“补”起来。
“比”字诀:就是比较、比照。
比方《高祖本纪》《项羽本纪》教学中能够反复比较,两个人物生活在同一个历史时期,构成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中敌对的双方,这样对照起来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消化文本。
“比”能够是两篇文本,但更多是一篇文章的比较,如人物的比较、性格的比较,命运的比较等等。
如学习《淮阴侯列传》能够让学生把韩信打仗和项羽的不同处实行比较。
“探”字诀:就是探讨、探究。
学完《高祖本纪》《项羽本纪》后,我们能够组织学生讨论:楚汉争霸中刘邦为什么会成功,而项羽为什么会失败?学完《淮阴侯列传》后可组织探究:韩信是西汉初年第一个被杀的功臣,有人说韩信是被吕后等设计陷害死的;
也有人认为他造反证据确凿,咎由自取;还有人认为他是被迫上梁山。
对此,你怎么看?
另外,在“研习鉴赏式”中,可适当适量穿插“活动体验式”。
避免长期面对单一文本的教学方式造成的“审美疲劳”,有利于调动、激活和保持对课程的兴趣,将知识、水平、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融汇整合的体验过程中,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
专题研读
学完《淮阴侯列传》,我们能够引导学生研讨《史记》关于韩信的其他记述:比方《陈丞相世家》、《萧相国世家》相关内容;研讨太史公评论后,我们能够引导归有光、李笠、梁玉绳等人对韩信的评价。
在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上实行“专题研读”,全面深刻地总结“韩信之死”。
4、课内学习和课外延伸
无论从哪方面讲,《史记选读》这门选修课安排30-40学时,学习区区7-10篇文章都明
显缺乏,诚不得已。
这就是需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实际上,让课堂所学成为引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实行探究、引导学生的精神发方面。
我认为论文指导的教学方式应该贯穿《史记选读》教学的始终。
这种指导应该是个系统工程,它的基本流程是:
给出参考论题或鼓励学生阅读中发现问题——提供参考书目、网站,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摘录思考、讨论交流——撰写论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重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还要注意他们提出问题的角度、思考的深度,筛选探究过程中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提升探究的质量。
同时,也能够和选修阶段的写作教学整合勾联,指导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性小论文的写作范式。
六、教学实施
1、2010年11月16日第一次备课组研讨内容:
①教学内容的选定7-10
②教学方法:自读为主,增强指导;全篇浏览理解,片段精度探究。
③教学落实文言知识,鉴赏文学笔法,适当拓展文化;组织2-3次教学检测,指导写作
1篇探究小论文。
2、2010年11-12月争取每周一次集体备课(以教备组为单位)。
七、相关教学资料推荐(见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