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合集下载

张飞教案:《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张飞教案:《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张飞教案:《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张飞教案:《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1《高祖本纪》是《史记》中的一篇篇目。

它是描述刘邦一系列战争以及其成为汉王朝开国皇帝的历程。

本教案以《高祖本纪》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汉朝初年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及事件,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刘邦的成长历程及其获得天下的历程。

2.了解《高祖本纪》的文化价值及历史地位。

3.掌握相关历史术语和人物名词。

4.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刘邦成长历程。

2.教学难点:《高祖本纪》与中国文化、历史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高祖本纪》的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和事件。

2.小组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分小组阅读《高祖本纪》中的具体篇目,并对其中的重要段落进行讨论,提炼出关键词,进一步整合、探究历史事件。

3.多媒体展示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关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等,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和理解。

四、教学步骤:1.导入向学生介绍《高祖本纪》的文献地位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高祖本纪》的文化价值,并让学生列出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刘邦的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刘邦是谁、他的重要性以及他的成长经历等。

2.讲授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刘邦的生平和历史背景,同时向学生讲解《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理解和分析。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自己的小组内阅读《高祖本纪》,并选择其中一篇篇目进行分析,提炼出关键词,同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教师通过收听小组讨论、提问小组等形式进行引导,增加学生的分析和思考力。

4.多媒体展示教学通过讲解和展示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等,向学生展示刘邦获得天下的历程和汉朝初年的政治变化,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及其深远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高祖本纪》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高祖本纪》教案

《高祖本纪》教案

《高祖本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创作背景。

2. 理解《高祖本纪》中刘邦的人物形象。

3.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高祖本纪》中刘邦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2. 难点:理解作者通过描写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一些与刘邦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入今天的课题《高祖本纪》。

2.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创作背景,重点介绍他对历史的态度和写作风格。

3.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中描写了刘邦的哪些事迹?
作者通过这些事迹想表达什么?
4. 深入研读
分析《高祖本纪》中刘邦的人物形象:从他的出身、性格、才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他成为一代开国皇帝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对刘邦的评价,以及这些评价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例子进行分析。

5. 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和评价。

我们应该学习他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的精神。

6. 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高祖本纪》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高祖本纪》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高祖本纪》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高祖本纪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高祖本纪》在《史记》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理解《高祖本纪》的内容和结构。

3. 掌握《高祖本纪》的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

4. 提高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高祖本纪》的内容、结构和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整体理解和细节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史记》的背景和作用,解释《史记》编纂的目的和意义,为学生打下基础。

2. 展示《高祖本纪》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提起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高祖本纪》的内容和结构(30分钟)1. 介绍《高祖本纪》的作者司马迁,解释他为什么写《史记》。

2. 分析《高祖本纪》的整体结构,包括开篇、正文和结尾部分。

3. 讲解《高祖本纪》的内容梗概,着重介绍刘邦的个人经历和他创建汉朝的过程。

步骤三:分析《高祖本纪》的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40分钟)1. 教授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整体理解方法,包括了解作者的背景、时代背景等。

2. 引导学生对于《高祖本纪》中的关键事件进行细节分析,让学生能够理解事件的背景、发展和影响。

3.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步骤四:课堂活动(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小组内分析《高祖本纪》中的一个关键事件,并通过展示向全班分享结果。

2. 分别从历史价值、文化传承等角度评价《高祖本纪》的重要性。

步骤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总结《高祖本纪》教学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历史文献,拓展对于汉朝历史的了解和认知。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成果。

2. 学生对于《高祖本纪》内容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于历史文献阅读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案教学设计完整,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符合标题描述所需求。

通过逐步引导学生了解《高祖本纪》的内容、结构和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文献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史记》选读教案高祖本纪

《史记》选读教案高祖本纪

《史记》选读教案高祖本纪第一篇:《史记》选读教案高祖本纪二.学习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三.学习过程《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第八。

”根据这个精神,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记述了刘邦推翻秦朝、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全部过程,肯定了西汉这位开国皇帝统一天下的历史作用。

四.《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一)实词积累 1.常用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2)遂坐上坐,无所诎“诎”通“屈”(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解”通“懈”(4)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距”通“拒”(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6)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 2.古今异义词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 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2)诽谤者族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句中古义:渐渐今义:稍微(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句中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3.一词多义(1)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3)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沛公引兵西(率领)(4)去辄烧绝栈道(就)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二)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降章邯(使……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2.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3.名词活用为动词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欲约分王关中(称王)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都彭城(定都)4.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 2.被动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状语后置句遇彭越(于)昌邑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 4.定语后置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5.固定格式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四)虚词积累 1.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2.因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因与俱攻秦军(于是)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3.以乃以秦王属吏(把)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啖以利(用)可以有大功(凭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4.然然恐,不敢不服耳(表转折,“但是”)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喟然太息曰(……的样子)(五)其他重点词语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非有功伐(功劳)还军霸上(驻扎)去辄烧绝栈道(断)汉王复入壁(营垒)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起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可四千余人(大约)意豁如也(……的样子)五.情节结构《高祖本纪》是在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展示刘邦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形象,表现传记作品的主题,以及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认识。

《史记·高祖本纪》训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史记·高祖本纪》训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史记·高祖本纪》训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史记》及《高祖本纪》的背景和意义。

2. 激发学生对《史记·高祖本纪》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教学内容】1. 介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其成就。

2. 简述《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

【教学活动】1. 播放《史记》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对《史记》有所了解。

2. 教师讲解《高祖本纪》的背景和意义。

3. 学生分享对《史记·高祖本纪》的初步认识和期待。

第二章:文本阅读与分析【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史记·高祖本纪》文本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

2. 教师引导分析文本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形象。

【教学活动】1. 学生分段阅读《高祖本纪》。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讨论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和人物特点。

3. 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

第三章:讨论与思考【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历史人物和事件。

【教学内容】1. 学生分组讨论《高祖本纪》中的争议性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刘邦的成功要素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针对《高祖本纪》中的争议性问题进行讨论。

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刘邦的成功要素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第四章:创意表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读《高祖本纪》。

【教学内容】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与《高祖本纪》相关的小品、漫画或其他形式的作品。

2. 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解读和分享。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与《高祖本纪》相关作品。

2. 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解读和分享。

3. 教师点评作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读《高祖本纪》。

《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教案

《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教案

《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教案一、学习目标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学习过程《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第八。

”根据这个精神,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中记述了刘邦推翻秦朝、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全部过程,肯定了西汉这位开国皇帝统一天下的历史作用。

三、《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实词积累1. 常用通假字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遂坐上坐,无所诎“诎”通“屈”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解”通“懈”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 “距”通“拒”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2. 古今异义词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一家人”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 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诽谤者族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稍征关中兵以自益句中古义:渐渐今义:稍微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句中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3. 一词多义吕公者,好相人无如季相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因重敬之,引入坐沛公引兵西去辄烧绝栈道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项羽解而东归词类活用1. 使动用法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降章邯会项伯欲活张良沛公从百余骑2. 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父老苦秦苛法久矣沛公然其计3. 名词活用为动词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欲约分王关中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都彭城4. 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夜往见良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高祖竟酒,后吕媪怒吕公曰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大王起微细特殊句式1. 判断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此三者,皆人杰也2. 被动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 状语后置句遇彭越昌邑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系颈以组4. 定语后置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5. 固定格式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是以兵大败虚词积累1. 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2. 因高祖因狎侮诸客因与俱攻秦军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3. 以乃以秦王属吏二世使使者斩以徇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啖以利可以有大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4. 然然恐,不敢不服耳不然,籍何以生此喟然太息曰其他重点词语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昌邑未拔摄衣谢之,延上坐二世使使者斩以徇乃以秦王属吏非有功伐还军霸上去辄烧绝栈道汉王复入壁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起为太上皇寿父兄不能给可四千余人意豁如也四、情节结构《高祖本纪》是在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展示刘邦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形象,表现传记作品的主题,以及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认识。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高祖本纪》中的重要字词、句式,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刘邦的成功因素,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2、教学重难点重点:解读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分析刘邦的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文中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探讨刘邦成功的原因。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重要的字词、句式和文学常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刘邦的人物特点和历史意义。

诵读法: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4、教学过程导入环节知识讲解课堂讨论总结归纳布置作业5、教学资源教材:相关语文教材。

多媒体: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11 教学目标阐述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高祖本纪》中的生字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能够准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理清文章的叙事脉络,概括主要情节,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思维能力。

让学生学会从历史背景、人物言行等方面去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刘邦这一历史人物的深入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成功的要素和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历史观。

同时,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12 教学重难点分析121 重点重点字词和句式的讲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字的用法,“此天子气也”的判断句式等。

对刘邦人物形象的全面分析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包括他的政治智慧、用人策略、领导才能等方面。

122 难点文中所反映的秦汉之际的历史背景较为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史记·高祖本纪》训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史记·高祖本纪》训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史记·高祖本纪》训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史记·高祖本纪》,使学生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把握其历史形象。

2. 引导学生分析《史记》的文学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概述:回顾《史记·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

2. 文学特色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史记》的文学特色,如生动的人物描绘、精彩的叙事技巧等。

3. 批判性思维训练:讨论刘邦的历史形象,评价其功过,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引导学生关注《史记·高祖本纪》。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刘邦的历史形象,引导学生体会《史记》的文学特色。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评价刘邦的功过,培养批判性思维。

5.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其积极参与程度。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史记·高祖本纪》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史记·高祖本纪》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刘邦和《史记》的相关研究资料。

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课文内容和分析刘邦的历史形象。

4. 讨论话题:准备相关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促进师生互动。

2. 案例分析:以刘邦的生平事迹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难点1. 《史记》的文学特色: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史记》的文学价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2)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2)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史记》中的《高祖本纪》。

本纪记载了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家世、起兵反秦、楚汉战争、建立汉朝等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刘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默写《高祖本纪》中的重要内容,掌握刘邦的主要事迹和贡献。

2. 能够分析《史记》的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理解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3. 能够运用《高祖本纪》中的史料,对刘邦及其时代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刘邦的生平事迹和贡献,以及《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难点:《史记》的古文表述和文学技巧,以及如何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刘邦的画像和简介,引发学生对刘邦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高祖本纪》的内容,包括刘邦的家世、起兵反秦、楚汉战争、建立汉朝等过程。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对《史记》的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的解读。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刘邦及其时代的理解和看法。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高祖本纪》中的史料,对刘邦及其时代进行研究。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高祖本纪家世:刘邦的出生和家世背景起兵反秦:刘邦参与反秦起义的过程和贡献楚汉战争:刘邦与项羽的战争过程和结果建立汉朝: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和政绩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根据《高祖本纪》的内容,绘制刘邦生平事迹的时间轴。

公元前256年出生公元前209年起兵反秦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开始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刘邦建立汉朝2. 请学生分析《史记》的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并结合《高祖本纪》进行具体阐述。

《史记》采用了纪传体的写作方式,将人物的事迹和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史记》在写作中运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法,如夸张、对比、描写等,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文学感染力。

《史记·高祖本纪》训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史记·高祖本纪》训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史记·高祖本纪》训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史记·高祖本纪》,使学生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掌握史记的基本写作手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学习史记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刘邦的生平事迹,《史记·高祖本纪》的写作特点。

2. 教学难点:刘邦的性格特点,《史记·高祖本纪》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刘邦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史记·高祖本纪》,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总结《史记·高祖本纪》的写作手法。

4. 分享成果: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学习。

5.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梳理《史记·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史记·高祖本纪》,加深对刘邦生平事迹的理解。

3. 学习《史记》其他篇章,了解史记的写作特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对刘邦生平事迹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史记·高祖本纪》写作手法的掌握。

4. 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史记·高祖本纪》。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刘邦的生平事迹,使学生深入理解史记的写作手法。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史记·高祖本纪》的原文及译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高祖本纪》教案教学设计(高一选修)

《高祖本纪》教案教学设计(高一选修)

教学目标:1、解决学生的文言知识疑问,疏通文意理解的障碍。

2、通过赏析刘邦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司马迁《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教学重点:赏析刘邦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司马迁《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司马迁《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有较深刻的认识与感悟。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与步骤】课前预习准备:1.熟读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句等文言知识。

2.结合文本,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

(要有观点概括,有文本分析,做到有理有据)3.你怎样看待司马迁给人物作传“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写)一、导入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引刘向、扬雄之言,赞扬《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其文直,其事核”,就是说文笔端正客观,叙事确凿有据。

“不虚美,不隐恶”,就是说不虚夸其美,不隐讳其恶,对人物做到善恶必书,公正而完整。

我们的选修课本就把“不虚美,不隐恶”定位为了《史记》的史家传统,并且作为本单元板块的主题,节选了《高祖本纪》和《李将军列传》两篇文章来探讨这一主题。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篇文章《高祖本纪》,借以感受《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二、指导选修教材学习选修教材,目的在于拓展大家的阅读,让大家在阅读中扩展视野,在阅读中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在阅读中感受历史人物的人生与精神,从而滋养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素养。

因而,选修课本的学习,就不能像原先必修课本中的文言文一样由老师领着大家逐字逐句地精讲精析了,老师仅仅帮大家克服阅读中不理解的字词句障碍,主要是大家读,大家谈,大家讨论分析。

三、明确学习目标1、解决文言知识疑问,疏通文意理解的障碍。

2、通过赏析刘邦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司马迁《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四、解决文言知识疑问1、课堂:学生提问——(学生作答)——教师点拨。

《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1(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1(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1(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1(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1(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高祖本纪》的写作背景和主题。

2.掌握《高祖本纪》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通过阅读和分析,《高祖本纪》中的思想、道德和政治价值。

4.提高学生阅读和研究史料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高祖本纪》的写作背景和主题。

2.《高祖本纪》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两幅图,说说它们代表什么。

(图片可用秦始皇陵和《史记》封面)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秦朝和“史记”,引出“史记选读”这门课程,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高祖本纪》。

第二节:教学首先,学生需要知道《高祖本纪》是《史记》中的篇章之一,作者是司马迁。

司马迁是一个天生的写作才子,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对历史的独到见解,写出了一部汇集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杰作——《史记》。

其次,让学生简单了解《高祖本纪》的写作背景和主题。

写作背景:秦朝的建立以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改革,使得中国前400年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司马迁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下,写下了《高祖本纪》。

主题:《高祖本纪》是“史记”中开篇的部分,也是“始皇本纪”、“二世本纪”、“孝武本纪”、“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的前半部分,通过对秦始皇及其后代的生平事迹的叙述,展示了中国三千年封建王朝的诞生和崛起,表现了中国古代的“帝王”价值观念。

然后,让学生对《高祖本纪》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学习和思考。

针对不同的段落,其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下:段落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一秦朝时期的国家建设与扩张二秦王政的失败,赵高的出现三秦始皇统一六国,明确了王权观念四秦始皇的改革与法律制度五-ch9 秦始皇后期的任官制度和法礼制提出备忘录五-ch10 秦始皇的取士制度六秦始皇的巡视和巨型建筑工程七秦始皇驾崩后,丞相欲反,项羽起兵反秦八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的战争,刘邦的胜利九刘邦登基后建立西汉新朝,开始了中国封建王朝十刘邦的国家政策和农村统一制最后,通过学习和分析,《高祖本纪》中的思想、道德和政治价值。

高祖本纪教案

高祖本纪教案

教学课题:《高祖本纪》教案背景: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为依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既要有新内容新发展,又不能超出学生可能接受的实际水平。

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对于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复习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

和必修课一样,选修课的教学要求应该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所以我从学校自身的条件出发,立足于反映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的愿望认真设计必修课程。

深入了解到学生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教材分析:《高祖本纪》是高中语文选修课(<史记>选读)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文言文,旗帜鲜明地体现了<史记>的史家传统“不虚美不隐恶”。

文章情文并茂、语言流畅,多处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

学习本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学生全面的评价一个人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

教学手段:诵读法自读法问题探讨法的方法与作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有一首诗叫《大风歌》,同学们会背吗?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刘邦)他又叫汉高祖。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写诗的皇帝,其诗作——《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

刘邦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

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

《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一、教案设计背景: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大师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古代中国正史。

《史记》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和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篇章,《史记》深厚广博,涵盖着几百年的历史演变,为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思想以及社会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而此次教案设计主要是针对《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2. 了解历史时期的背景和涵义3. 掌握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研究技能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讲解历史的意义和历史演变的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并且为学习《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做好铺垫。

2. 课堂讲授(30分钟)通过讲解《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的主要思想和历史背景,梳理高祖刘邦受命兴汉的过程。

3. 分组讨论(60分钟)将学生分为4--5个小组,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对高祖刘邦故事进行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①高祖刘邦的性格类型和影响;②高祖刘邦的背景及其涵义;③高祖刘邦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讨论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个小组的小组长需要总结归纳小组讨论成果,互相交流与学习。

4. 教师点评与学生答疑(20分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之上,教师可做点评以及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

5. 课堂小结(10分钟)通过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课上的内容,对学习成果做简要总结,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思考,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全面了解《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的叙述,同时也懂得了如何用历史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既理解历史又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人教版高一语文《高祖本纪》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高祖本纪》教案

《高祖本纪》教案发布时间:2019-07-06教学目的:1.体会《史记》“实录”之精神。

2.了解作者运用对比刻画人物的手法。

3.熟知《史记》首创的“互见法”。

教学重点:体会《史记》“实录”之精神。

教学方法:研习,讨论。

教学时间安排:3课时课前准备:1.复习《鸿门宴》,说说在此文中高祖给你留下的印象。

2.预习本文,写一篇介绍汉高祖的短文。

3.能流利朗读本文,划出不懂或者认为重要的字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名学生说说《鸿门宴》中刘邦的形象。

公元前2XX年12月,在鸿门举行宴会,即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这是刘、项两个军事集团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并由此展开了长达5年的“楚汉之争”。

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运用对比,利用矛盾冲突等多种手法,塑造了项羽、刘邦、范增、张良等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鸿门宴中的刘邦坚决果断、能屈能伸、狡诈多端、圆滑机警、能言善变、礼仪备至。

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迁专门为这位汉代开国皇帝写的传记《高祖本纪》,更深地了解高祖其人,进一步熟悉《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熟悉课文。

(一)熟悉情节,疏通课文。

1.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给一个人物写传记该写哪些内容?提名同学介绍刘邦的籍贯、出生和家庭,疏通第一小节。

传记要介绍一个人的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

第一小节叙高祖出生时候富于传奇色彩,极言刘邦的出生不同凡响。

2.节选部分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分组概括,同时点击重要字词和句式)(1)自己概括,小组讨论。

(2)依次提名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

(泛读)1-4:好酒色,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却大言“贺钱万”,貌相奇贵得取吕氏。

5-17:见郦生,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赴鸿门谢罪,被封汉王,明烧绝栈道示无意东归,暗决策东进试夺天下,进兵追击项羽,垓下打败项羽,氾水称帝。

18-20:雒阳南宫论成败,入都关中,未央宫举杯戏父,高祖还乡,崩于长乐宫。

3.请同学介绍刘邦,要求把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都介绍进去。

《高祖本纪》教案

《高祖本纪》教案

《高祖本纪》教案知识与能力: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4、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

过程与方法:1、学习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

2、品味分析,揣摩文本用对比描写人物,用细节刻画人物,用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等文学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史学家的卓越品质和无私精神。

[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

2、揣摩文本中体现的文学艺术特色。

3、全面了解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诵读、讲解、讨论[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中引刘向、扬雄之言,赞扬《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今天,学习本文,可让我们较全面地了解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汉高祖。

二、阅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一(从开始到“生孝惠帝、鲁元公主”),介绍刘邦的姓氏、籍贯、出生、家庭,以及做泗水亭长的种种行事。

二(从“沛公引兵西”到“大赦天下”),写刘邦入关灭秦,打败项羽,建立帝业的过程。

第一阶段:刘邦领兵西进,队伍不断壮大,并率先入关,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写楚汉相争。

第三阶段:刘邦称帝。

三(从“未央宫成”到文末),刘邦称帝后的情况。

第二课时一、学生自读1-4段二、疏通文章:第1段:字义:大泽之陂(水边、堤岸)已而有身(不久)特殊句式: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第2段:字义:高祖每酤留饮(买酒)怪之(以……为怪,意动用法)及见怪(奇怪的现象,形作动)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同“债”债务)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平民百姓,古今异义)第3段:字义:高祖常繇咸阳(同“徭”,服役)大丈夫当如此也(像这样,古今异义)特殊句式:高祖常繇咸阳第4段:字义:因家沛焉(安家,名作动)坐之堂下(使……坐。

使动用法)无所诎(同“屈”,理亏)公始常欲奇此女(使与一般人不同)特殊句式:迎之门引入坐吕公女乃吕后也三、小结:提问: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明确: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提问: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明确:流露对自己境况的不满,对秦始皇仰慕,对权利渴求的复杂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I. 教学目标:1. 了解汉族建立封建制度的历史背景;2. 理解项羽与刘邦之间的矛盾及其导致的战争;3. 理解刘邦在战争中的胜利及其建立的功绩;4. 理解汉族建立万世帝业的过程和意义;5. 提高学生对汉族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了解。

II. 教学内容:《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

III. 教学过程:1. 教学引导:教师通过引导,引导学生回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秦朝的灭亡,进而讲解汉朝建立的背景。

2. 批判性思维:学生以小组形式结合文本,讨论以下问题:(1)古代王朝建立的过程;(2)刘邦如何成为汉朝的建立者;(3)汉朝建立的意义。

3. 议论展示:教师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订单展示。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作为发言人,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在现场提问。

4. 个性化讲解: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质疑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5. 辩证分析: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提问,教师展示汉朝建立的辩证性,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6. 总结回顾: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简要复述采访过程。

并与这次学习进行比较,发现自己所需提高之处。

IV. 课堂练习:1. 请你简要介绍项羽和刘邦的前途和背景。

2. “赵高”对刘邦对抗秦朝的作用有何评价?3. 以问答的形式,描述汉族建立封建制度的历史背景。

4. 你如何评价刘邦在战争中的胜利和建立功绩?V. 课后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汉朝建立的历史文化背景,并融入中国历史文化往事的学习中。

并以此为基础,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VI. 教学反思:本次授课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且在分析历史事件中,有助于学生辩证思维、提高思维水平。

同时,增加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本次汉朝建立的历史课程中,通过小组讨论、个性化讲解和辩证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汉朝建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学生通过讨论和提问,不仅增强了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而且巩固了历史知识,增强了历史文化自信心。

通过本次历史课程,学生们的思想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也得到了增强《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2《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篇文章是《史记》中的一篇文献,作者是司马迁,主要介绍了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的一生和维护天下统一的艰辛历程。

学生通过阅读本篇文章,能够了解到刘邦的生平事迹、政治理念和战争策略等。

二、教学目标:1.了解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的一生和维护天下统一的艰辛历程。

2.理解刘邦的政治理念和战争策略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作用。

3.提升学生古代文献阅读能力和文献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中诸多古代历史语汇和政治概念。

2.分析刘邦的政治理念和战争策略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作用。

四、教学方法:1.整体阅读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把握文章概括。

2.细读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词汇和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3.讲授法,直接向学生讲解新知识和研究方法。

五、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整体阅读文章《高祖本纪》,讲述文中的一些政治概念和名词。

第二课时:让学生通过细读法,加深了解文中的具体历史细节和事件。

第三课时:讲解刘邦的政治理念和战争策略。

第四课时:老师提供文章练习,让学生自己分析文章。

六、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本纪的概述、文章背景和事件背景”1.通过阅读《高祖本纪》引入,帮助学生了解这是《史记》的一篇文章,作者是司马迁,文章主要介绍的是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的一生和维护天下统一的艰辛历程。

2.让学生了解文章背景,明确教学目标。

文中主要描述了刘邦一生当中的事件、决策和政治理念等。

3.通过本章的学习开始学习古代文献阅读和文献分析方法。

第二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文章中的具体历史细节和事件”1.通过这次的细读让学生贴近历史事件。

2.将文章经过三次阅读后,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文中的语言,指出文章中一些语言具有显著的时代特点,需要同学们正确理解。

3.提醒学生分析文章,了解文章的情感色彩和主题思想。

第三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刘邦的政治理念和战争策略”1.首先向学生介绍刘邦的政治理念,包括怎么才能管好一个国家,怎么样才能统一天下等。

2.讲解刘邦在战争中的策略和下战书对敌人的影响,以及别的地方影响力和推翻反对的政治。

第四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文章练习和分析”1.教师根据文章练习题提出一些问题,学生自己分析文章,讨论其中的一些问题,从教师的角度进行辅助和讲解。

2.全班研究文章,相互讨论,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思考和讨论。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从阅读文本中了解到刘邦的生平和历史事件,认识到政治和战争因素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长期的影响。

通过教学讲解提升了学生古代文献阅读和分析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历史观念和对古代历史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灵活处理,全面提升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综合能力针对本次教学,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历史意识和文献阅读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和思考。

因此,本次教学的总体效果较好,但教师也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3作为一本经典的史学著作,《史记》的地位在中国史学界难以撼动。

作为孔子门下弟子,作者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秉持着“承上启下,贯穿古今”的思想,将中国历史贯穿了两千多年的时间线一一勾勒,对于研究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极高的价值。

而最为经典的,就是《高祖本纪》。

那么,作为高中历史老师,如何设计一节《史记选读》中的《高祖本纪》的教案,让学生学习到最为实用、易于理解的历史知识呢?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史记》的意义和价值;2. 理解《高祖本纪》的背景和时代背景,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对人物塑造以及情节设置的影响;3. 学习采取整体阅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主旨、文理;4. 学习精读方法,明确词义,感悟作者的叙述技巧,鉴赏文章;5. 学会本纪文学的一些基本特点,对古代叙事文学、史书写作的了解有所增加;6. 意识到文学和历史的联结,发现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学习整体阅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主旨、文理;难点: 理解古籍中的语言和句子结构、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

三、教学流程1. 导入(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学生自己动手去查阅《史记》的概念和市场价值。

同时,让他们谈谈自己读过的古籍作品、如何学习和阅读古籍,以及古籍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2. 理解古籍中的语言和句子结构(20分钟)将《高祖本纪》的语言和句子结构进行讲解,并让学生们以句子为基本单位逐句理解、注释。

让学生们学会通过辨析文字、解释句式结构的方法理解文章,把握人物塑造的技巧和情节安排,达到开拓认知、拓展视野的效果。

3. 学习本纪文学的一些基本特点(20分钟)以《高祖本纪》为例,向学生们介绍本纪文学、本纪写作的传统,并介绍一些与其他文学体裁有所不同的本纪叙述方式。

通过比较同一时代其他文学作品的叙述技巧,让学生们了解不同文体对于对事物理解的角度和选择的侧重点不同。

4. 读《高祖本纪》的方法和技巧(20分钟)详细介绍如何读懂《高祖本纪》,如何采取整体性阅读方法,如何通达文章的主旨、文理。

通过一些篇章的详细阐述,不断提示学生读的点和看问题的角度。

首先,让学生发现每个小节在整个文章中的作用以及各小节间的关联到底在何处;然后,让学生把属于同一事件的所有篇章放在一起,统一思路,归纳总结;最后,通过大量的注释和翻译让学生们能够正确理解每篇小节的含义,拓展他们的词汇量,提高历史阅读的英语水平。

5. 总结回顾(10分钟)让学生们发表他们阅读《高祖本纪》的心得体会,并用最好的期末考试前来展示他们对这篇经典史书的理解。

四、教学效果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对《史记》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从文字层面理解了《高祖本纪》的背景和时代背景。

他们学会了采取整体阅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主旨、文理;学会精读方法,明确词义,感悟作者的叙述技巧,鉴赏文章。

同时,学生们还掌握了本纪文学的一些基本特点,对古代叙事文学、史书写作的了解有所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对文学和历史的联结的认识,体会到了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之间的因果关系。

除此之外,通过这次课程的讲解和学习,学生们还提高了对历史语言和句式的理解能力,对于古籍文献的理解方法上也有了取得明显的进步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对《高祖本纪》的阅读方法和理解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对史书中的历史事件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也对古代文学作品有了更丰富的认识。

通过整体阅读和精读的方式,学生们掌握了文章的结构和主旨,加深了对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并提高了对历史语言和句式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此外,本次课程也为日后的历史阅读和文学欣赏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