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人生中的地位》---罗素

合集下载

罗素自传导言译文对比分析

罗素自传导言译文对比分析

罗素自传导言译文对比分析一、原文内容背景介绍What I Lived For是由罗素写的自传。

这是他的一篇咏志散文,若干年来为人们所传诵。

在这短短的几百个个单词中,除却精美准确的用词、飘逸优美的文风和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还有内部环环相扣的紧密逻辑,为人们所叹服。

这是作者在抒发自己的心灵,也是在总结自己生命的体验。

前言部分很好地总结了作者一生的精神生活:“三种激情,简单而又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了我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的苦难不堪忍受的怜悯之情。

”原文是一篇关于人生这样一篇严肃话题咏志散文,为语域中的正式语体。

文章命题清楚,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段落严谨,用词讲究,风格凝重而又不乏诙谐。

充满激情和生动的文字使文章在极具说服力的同时又具有文采。

该自传的译文林林总总,不下数十种,但各有千秋。

经过认真阅读三种不同的译本,并和原文进行对比比较。

二、三种译本的对比分析第一种译本《我一生的追求》(杜争鸣译);第二种译本《我为什么生活》(泰云译);第三种译本《我为什么而活着》(胡作玄译)。

首先从题目来看,纵观以上三种译本,基本差不多是属于直译过来的,但是我觉得第一种译文的题目《我一生的追求》(杜争鸣译)更得体,更能符合原文所表达的意境。

第一段第一句的翻译“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三种译本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杜译本采取了不改变原文的自然顺序,并同时保留了原文的自然停顿节奏。

而其他两种都是改变了原文的自然顺序,泰译本采取了“合”的思想,直接把三个小短句合为一句话,译成三种单纯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胡作玄译成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一生。

所以,在第一句的处理上第一种(杜争鸣译)翻译的好,既简明扼要又准确,实际上,这种通过保留语序来保留原文紧凑的方式,译文会更自然、通顺,还能达到高效的目的。

浅析罗素关于爱的教育思想

浅析罗素关于爱的教育思想

浅析罗素关于爱的教育思想英国著名教育家罗素通过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教育经历,将他的教育观荟萃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其中谈到了爱的教育思想,爱的知识是正确行为的两种主要因素。

在爱的教育中他将亲子之爱与性爱做了区分,以及提出了爱的教育思想与弗洛伊德学派的“俄狄浦斯情结”中的爱的异议。

同时他倡导爱的教育要尊重儿童,不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在家庭中要树立父母的榜样作用。

标签:罗素;爱;爱的教育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关于教育的不同理解,而爱的教育思想越来越受人们的推崇,因为爱的教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教育方面重要的体现。

有的人把爱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有的人却把爱作为一种教育目的。

作为手段者认为,爱的教育着重用爱的情感作用来促进认知教育,作为目的者则认为,爱的教育把培养爱心,健全人格作为教育目的。

不同的教育家对爱的教育也有不同的理解,罗素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对爱的教育做一个独具特色的诠释。

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

他先后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攻读数学和哲学。

大学毕业后,罗素既从事大量的学术研究和讲学,又进行社会政治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

罗素一生到过许多国家讲学,他的教育实践活动主要表现在他和妻子朵拉创办的皮肯希尔学校上。

这所学校的办学风格充分体现了罗素的倡导自由,避免压制的教育思想。

他的研究心得、教育子女的实践经验,以及对自己早年与教育有关的人生经验的反思、对目睹现实中各种教育成败得失的认识,均浓缩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

一、罗素对爱的教育的理解罗素认为爱是良好品性的精髓,正确的爱是恰当对待正在成长的孩子的自然结果,而不是贯穿在各个阶段所可以追求的东西。

我们必须要明白理想的爱的种类,以及适合于不同年龄的性情。

男孩从10岁到12岁直到青春期,往往非常缺少爱,即使企图对他的天性施加强力,也不会有多少收获。

论罗素的人生哲学

论罗素的人生哲学

On Russell's Philosophy of Life 作者: 王正平[1];赵恒君[2]
作者机构: [1]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上海200234;[2]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234
出版物刊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5-12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2期
主题词: 罗素;人生哲学;非个人主义;自由进取;悠闲;快乐;竞争
摘要:罗素的人生道路健康向上,其人生哲学充满睿智。

罗素倡导的非个人主义的人生价值追求、自由进取的人生态度、崇奉真知的思想境界、重视悠闲的人生趣味、珍视快乐的人生意义、理性竞争的事业成功观和豁达通透的生死观念,构成了其人生哲学的鲜明特色。

罗素的人生哲学思想对我们正视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生困境、提升自我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

罗素

罗素

罗素生平经历于1872年5月18日出生于英国蒙茅斯郡的拉文斯克洛夫特的一个贵族世家。

1890年,罗素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攻读数学。

3年后,他通过了学位考试。

从第四年开始,罗素改学哲学。

一开始,他是新黑格尔主义者,后来,他成为新实在主义者。

189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哲学系毕业。

罗素一生到过许多国家讲学。

1896年,他应邀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布林·马尔大学讲学。

1910年,他在母校剑桥大学讲授逻辑和数学原理。

1914年,他赴美国哈佛大学主持“洛威尔讲座”。

1920年,他应“中国讲学会”的邀请在中国讲学。

1938年到1944年,他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纽约市立大学等处讲学。

1950年,他到澳大利亚、美国讲学等。

频繁的讲学活动使罗素的思想在许多国家传播开来,也丰富了他本人的思想。

罗素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他一生都在呐喊和平,反对战争。

为此,他屡遭迫害。

如:1918年,他因“侮辱盟军罪”被判6个月的监禁;1961年,他又因“鼓动”群众搞静坐示威被判处两个月的监禁等。

但是,这些挫折都未曾使他屈服。

他在去世前一个多月还发表政治声明,谴责以色列空袭埃及和巴勒斯坦难民营。

罗素为人类和平所作的努力提高了他的声望,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罗素的教育实践活动主要表现在他和妻子朵拉创办的皮肯希尔学校上。

这所学校的办学风格充分体现了罗素的教育思想。

从1927年学校的创建到1935年,他把全副精力都投入到了这所学校中。

学校唯一的财政来源是他自己的稿费。

他亲自掌管校务,教育学生。

皮肯希尔学校的显著特征是倡导自由,避免压制。

1935年,罗素与朵拉离婚后,离开了这所学校。

1940年,这所学校关闭。

罗素的一生很辛劳,也碰到许多挫折。

但他始终以开朗、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1970年2月2日,他以98岁高龄谢世在于其研究的方向(哲学研究更广泛的内容),但他们的研究方法应该是相同的。

哲学和数学一样,通过应用逻辑学的方法就可以获得确定的答案,而哲学家的工作就是发现一种能够解释世界本质的一种理想的逻辑语言。

罗素名言

罗素名言

罗素名言1、一部分儿童有思考的习惯,而教育的目的在于铲除他们的这种习惯。

——罗素名言2、从每天上学的时间看,中国儿童最有思想。

3、必要的道德教育最好在婴儿出生的那一瞬间就开始,因为这样开始就不会因太多的期望而失望。

4、从伟大的认知能力和无私的心情结合之中最易于产生出思想智慧来。

5、良好的人生是受行动和智慧指导的。

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6、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付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7、爱情只有当它是自由自在时,才会叶茂花繁。

认为爱情是某种义务的思想只能置爱情于死地。

只消一句话:你应当爱某个人,就足以使你对这个人恨之入骨。

8、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这种爱主要地在于感觉儿童是一种目的。

9、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10、知识是使人类快乐的主要因素之一。

11、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

12、使人生愉快的必要条件是智慧,而智慧可经由教育而获得。

13、植物藉栽培而生育,人类藉教育而成人。

14、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

一条"不要教过多的学科"另一条,"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 。

15、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16、我们不能从使每个人具有诗人的气质的观点来制订我们的教育,但是有些特性是普温需要的,它们共同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础,这就是:活力、勇气、敏感、智慧。

17、在现代生活的条件下,规律是绝对的,凡是不重视有训练的智慧的民族是注定要失败的。

18、知识是自然势力和破坏性激情的王国的解放者,没有知识,我们希望的世界不能建立起来。

19、一个教育者应该爱年轻人,但是仅仅这一点是不够的,他还必须是有对人类优秀品质的正确理解。

20、为爱所支配的知识是教育者所必需的,也是他的学生所应获得的。

罗素的“What I Have Lived For”五种翻译方法

罗素的“What I Have Lived For”五种翻译方法

What I Have Lived For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伯特兰罗素1 我因什么活着2 我为什么而活4我为什么活着5我为何而生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These passions, 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 course, over a deep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1 三种激情,简单然而却以压倒性的力量,牢牢地控制了我的生命:对爱的寻求,对知识的渴求,还有对受苦的人群的难以抑制的怜悯。

这三种激情像强劲的风,反复地、任性地向我呼啸,穿过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2 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这些激情犹如狂风,把我伸展到绝望边缘的深深的苦海上东抛西掷,使我的生活没有定向。

3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

这些感情如阵阵巨风,吹拂在我动荡不定的生涯中,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4 三种激情,简单但是极度强烈地控制着我的生命: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对人类苦难的难以忍受的怜悯。

这些激情,不可阻挡地,越过极度痛苦的海洋,直达绝境。

5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

“新坏男人”罗素·克劳

“新坏男人”罗素·克劳

“新坏男人”罗素·克劳罗素?克劳走到窗前打电话,他的日程排得很密。

相对于好莱坞明星处于上升期的上一代人,罗素?克劳更多地感知到自己这代走到中年者的困顿。

他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在电影中,转化为一个个有一点黯淡又有一点亮光的故事。

他疼惜自己电影里的人物,终会给他们一个出口。

在许多影片的结尾,他的人物都能敞开体内原始的温柔,是其所是,爱其所爱,面对生命之殇有所释怀。

问题并没有解决,却不再是阴暗的死角,心房里,窗帘被拉开,有阳光照进来。

是枝裕和说,我想看着人们如其所是,如此而已。

他是一个好演员。

可是面对媒体和公众时,他常常管不住自己的嘴,爆粗口以及叽哩哇啦个不停。

甚至在戛纳电影节这样的场合,他也毫不避讳。

他讲其实自己真正要减少的不止是胖了三圈的体型,更应该修整的是他不懂收敛的坏脾气。

媒体大篇幅讲诉――罗素?克劳是个傲慢自大、极端自我的人,好莱坞冠以他“最无法被驯服的明星”,又不得不承认他的另一面又是演技精湛、对艺术全身心投入的人,他这种独立的性格和不断的花边新闻,被媒体誉为“新坏男人’。

罗素?克劳是谁?他是继梅尔?吉布森之后又一位来自大洋洲的好莱坞当红男影星。

以一部《角斗士》登上了事业的高峰,为世界所识。

他出生于新西兰的威灵顿,外祖母是毛利族人。

四岁时全家迁到了澳大利亚的悉尼。

后来,他随父母在悉尼附近四处漂荡,靠给一些电影剧组做杂工为生。

贫困、不安定的生活使他从小就―直没有受到过正规教育。

从很小时候起,他陪着父母去影视片场送饭,无意中看到众多演员形形色色的演出,有时也被拉去充当一些临时儿童演员。

这使他从小就对电影和表演产生了兴趣,六岁时他有机会在电视系列剧《Spy force》里扮演角色。

这是他的第一次演出,扮演一个孤儿。

在日后的采访里,总有人问:“其实你是童星,对吗?”“呃,其实不是童星,不过是一个获得临时角色的儿童演员罢了。

”直到十四岁,罗素一家才住进自家房子。

断断续续读完中学后,十六岁时,他彻底放弃读书,开始追逐演艺梦。

关于婚姻的书籍

关于婚姻的书籍

关于婚姻的书籍第1本:《幸福的婚姻》世上最难经营的公司,是家庭,最难相处的关系,是夫妻。

爱情不是婚姻的全部内容,矛盾不是婚姻的唯一主题。

约翰·戈特曼博士的《幸福的婚姻》非常值得一读。

希望这位“婚姻教皇”用40年时间研究得出的总结,也能给你带来启发,带来帮助,带来幸福婚姻的真谛。

第2本:《获得幸福婚姻的7法则》这本书的作者是两个美国人,分别是约翰·戈特曼和纳恩·西尔弗,这两个人做的工作跟幸福有关,他们专门做婚姻研究几十年,这本书正是众多婚姻生活案例的总结。

这本书里有个新概念,叫做“爱情地图”,指的是夫妻双方所了解的对方喜好、生活习惯等种种细节。

第3本:《爱的五种能力》爱情需要学习,婚姻更是需要练习,爱一个人是需要具备爱的能力的。

在这本书里作者分享了爱的五种能力(情绪管理、述情、共情、允许、影响。

)的发生与掌控并应用的方法。

很有深度的一本书。

值得一读。

第4本:《性爱与婚姻》这是一部论述爱情、婚姻和幸福的经典著作,是赫赫有名的罗素代表作品之一。

你真的懂性爱真谛吗?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当我读完此书后我才恍然大悟,如同醍醐灌顶。

强烈推荐阅读。

第5本:《亲密关系》这是一本破解亲密关系机制的心理学书籍,书里为我们读者详细地剖析了,婚姻,朋友,人际交往中的吸引力是什么,以及爱情与性欲的触发机制,美满的亲密关系有什么营造的技巧。

第6本:《如何在爱中修行》每个在爱中的人都绝望地发现自己深陷一个迷局:无论多么相爱,都无法避免伤痛、愤懑、恐惧和失望。

即使费尽力气,也无法使自己在爱中处于主动地位。

这本书是最简单易懂又容易上手的爱情指南。

第7本:《完美婚姻魔法书——36堂幸福选修课》,裸婚、隐婚、试婚,煮夫、甲女、处女,前任、小三、闺蜜,无性婚姻、亲子鉴定、婆媳斗法,婚姻万象,麻辣话题,犀利剖析,专业评点。

36个围绕爱情婚姻的核心问题展开思索,愿现实的脚步跟上心灵的步伐,删繁就简,去伪存真,把握幸福,珍惜生活。

罗素名言

罗素名言

1.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激励,为知识所引导的人生。

——伯特兰·罗素2.许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事实上他们也确实至死都没有思考过。

——伯特兰·罗素3.毫无疑问,占有食物的欲望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也仍然是导致重大政治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人具有无止境的、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欲望使人即使到了天堂也会坐立不安。

巨蟒饱食后就去睡觉,直到需要再进食时它才醒来,绝大部分人不像巨蟒那样。

习惯于吃几个枣充饥的阿拉伯人没有因为获得了东罗马帝国的财富,稍一点头,希腊奴隶就会为他们端上最精美的食物,然而是其他欲望使他们行动起来,尤其是以下四种。

可以称之为:占有欲,竞争欲、虚荣心、权力欲。

(选自罗素《论人性和政治》阅读全文)——伯特兰·罗素4.占有欲--希望尽可能多地占有财产或拥有财产的所有权--是一个动机。

我认为该动机产生于恐惧心理和拥有必需品的欲望结合之中。

( 选自罗素《论人性和政治》) ——伯特兰·罗素5.我的人生正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

——伯特兰·罗素6.一部分儿童有思考的习惯,而教育的目的在于铲除他们的这种习惯。

——伯特兰·罗素7.从每天上学的时间看,中国儿童最有思想。

——伯特兰·罗素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伯特兰·罗素8.即使真相并不令人愉快,也一定要做到诚实,因为掩盖真相往往要费更大力气。

——伯特兰·罗素9.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

——伯特兰·罗素10.“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无可遏止的同情心,这三种简单而又强烈的感情支配了我的一生。

”就是出自罗素自传的前言的开头。

希望是坚韧的拐仗,忍耐是旅行袋。

携带它们,人可以走完世界,登上永恒之旅。

——罗素。

11.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我的一生(罗素) 非走不可的弯路(张爱玲)

我的一生(罗素) 非走不可的弯路(张爱玲)

我的一生——罗素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的渴望,对于知识的寻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这些激情犹如狂风,把我在伸展到绝望边缘的深深的苦海上东抛西掷,使我的生活没有定向。

我追求爱,首先因为它叫我销魂,爱令人销魂的魅力使我常常乐意为了几小时这样的快乐而牺牲生活中的其他一切。

我追求爱,又因为它减轻孤独感──那种一个颤抖的灵魂望着世界边缘之外冰冷而无生命的无底深渊时所感到的可怕的孤独。

我追求爱,还因为爱的结合使我在一种神秘的缩影中提前看到了圣者和诗人曾经想像过的天堂。

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尽管人的生活似乎还不配享有它,但它毕竟是我终于找到的东西。

我以同样的热情追求知识。

我想理解人类的心灵。

我想了解星辰为何灿烂。

我还试图弄懂毕达哥拉斯学说的力量,是这种力量使我在无常之上高踞主宰地位。

我在这方面略有成就,但不多。

爱和知识只要存在,总是向上导往天堂。

但是,怜悯又总是把我带回人间。

痛苦的呼喊在我心中反响、回荡。

孩子们受饥荒煎熬,无辜者被压迫者折磨,孤弱无助的老人在自己的儿子眼中变成可恶的累赘,以及世上触目皆是的孤独、贫困和痛苦──这些都是对人类应该过的生活的嘲弄。

我渴望能减少罪恶,可我做不到,于是我也感到痛苦。

这就是我的一生。

我觉得这一生是值得活的。

如果真有可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将欣然重活一次。

非走不可的弯路------张爱玲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

河北衡水市十三中-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一

河北衡水市十三中-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一

河北衡水市十三中-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人教版高一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谈现代散文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

”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意义。

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由“白话”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同时,“文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

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在散文里,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郁达夫所说的“‘个人’的发现”云云,其实指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

在郁氏看来,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之“自叙传”,散文当然更不例外。

据此他指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他这里所说的“个性”,还有林语堂此前所说的“性灵”,指的也都是这种“自我”。

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

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

写作“主体”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现实生活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映。

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座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

人一生必读的八本人物传记书籍推荐

人一生必读的八本人物传记书籍推荐

人一生必读的八本人物传记书籍推荐人一生必读的八本人物传记书籍1、《富兰克林自传》这部传记是我最喜欢的,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教会我怎样自立自强。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处事经验,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做事,特别是要通过不断行动改正自身缺点,培养良好的品德,成为更好的自己。

2、《渴望生活》本书讲的是画家梵高对生活自然充满热爱,不断进行艺术创作的短暂的一生。

所谓“艺术****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就必须对生活充满热忱,对自然和普通民众充满敬畏。

3、《林肯传》这本书是非常励志的一本书,也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实现他们的目标。

林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的传奇经历告诉我们一旦选定目标,就不要轻言放弃,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与窘境。

4、《居里夫人自传》众所周知,居里夫人可以说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女性科学家,不仅对我们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重要的是她那大公无私的精神,无比谦逊的品德与淡泊名利的品格,这些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5、《忏悔录》这本书其实就是卢梭的一个自传,他毫无保留地把卢梭的一生写了出来。

它揭示了社会的现实,同时他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他的那种思想深深地影响了那个时代,到现在为止仍然在影响着我们。

6、《邓肯自传》邓肯被称为现代舞创立者,这本书讲述了邓肯为开启现代舞,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她也遭到很多的非议,这在当时没有人能理解她的这种舞蹈艺术。

她的舞蹈的语言是人们自然的、自由的一种释放,一种解脱。

7、《贝多芬传》一生执着于音乐创作的伟大的音乐家,他虽然遭受了很多的不幸,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创作音乐的梦想,为人类奉献了很多的经典的乐曲,读这本书让我们会感受到他的那份鼓舞人心的力量和勇气。

8、《苏东坡传》苏东坡,中国北宋时期最伟大的豪放派词人之一,也是及集文学、绘画、书法等各类艺术都造诣颇深的人。

读这本书让我们会了解到苏东坡在面对困境时那份乐观与豁达,他的幽默,他的亲和力,他的坚韧与正义,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浅谈罗素

浅谈罗素

多重身份的罗素大二的专业课《中外学前教育史》中介绍过罗素,重点介绍了他关于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的一些思想,而对罗素这个人以及他的相关思想、理论只作了简单的介绍,当时,我们只是从解读一个教育家的角度去了解罗素。

在这学期开设的课程《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中又一次接触到了罗素,但角度完全不一样,“作为哲学家的罗素”。

在比较前后两次学习经历的过程中,视野不断地拓宽,内容不断地深入,对罗素及其思想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罗素在探讨哲学问题时,提出过“罗素悖论”。

据罗素的思想自传,1900年3月,他去巴黎参加国际哲学家大会,在会上接触到皮亚诺的思想,这成为他精神生活的转折点,因为皮亚诺的符号逻辑正是罗素寻找多年的逻辑分析工具。

从此,罗素潜心研究符号逻辑,并以此分析数学的基本概念,独立地走上了把数学基础归结为逻辑的探索之路。

他当时还不了解弗雷格正在进行的工作。

1901年6月,在运用康托尔创立的集合论解决自然数数列问题时,罗素发现了悖论。

1902年6月16日,他写信给弗雷格,告知这一发现。

仅这一发现让弗雷格以及其他数学家、逻辑家大为震惊,因为“罗素悖论”中的“集合论悖论”对当时的“数学”具有极大的破坏力,直接威胁数学的基础,导致数学陷入诞生以来的第三次危机。

我之所以描写上面一段文字,意图不是探索由“悖论”辐射出的一系列深奥的逻辑与哲学问题,而是借此展开关于罗素性格中某些方面的描述,不畏艰难、潜心研究、独立探索、并敢于挑战权威。

追溯到罗素的出生,生于英国的一个贵族世家,年幼时,父母相继去世,他是在祖母照管和教育下长大的,家庭的自由主义传统和祖母的独立不羁的性格对罗素思想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罗素一生追求确定的知识,追求自己的目标,从事过和平主义、女权运动、性解放运动和教育改革等项活动。

在罗素的诸多成就中,他关于学前教育的思想于我最受用,这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方面。

罗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注意教育问题,他的教育理论以“民主和科学精神”为基本特征。

论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

论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

论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第一级:爱情在人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对于不同的人,主观判断会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历史上很多的人物宁愿不要江山要美人,这种爱情观确实很令人感动,但换来的多数是大家的唏嘘。

漫长的历史积淀了很多的东西,当然也包括爱情。

下面所说的是广为大家所接受的观点。

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好纯真的爱情能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激励、情绪上的愉悦、生活上的充实,促进人的自我完善,促使人不断追求事业的成功。

但爱情只是人生的一个方面,不是人生的全部,更不是生活的目的。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父西斯.培根也指出:“过度的爱情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

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人生除了爱情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内容,这就是事业。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爱情。

爱情是亘古不变的话题。

然而,又是永远迷惑,没有解的话题。

只因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人面前,爱情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模样,让人欲罢不能,而又痛苦万分。

这一边是温柔乡,那一边是地狱火。

当真让人又爱又恨。

我曾自以为风流倜傥,浪漫多情。

却在岁月流逝中渐渐发现自己不过是千万普通人里最普通的那个。

我既没有风华绝代的样貌,也没有才华横溢的能力。

也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过人的地方。

越来越觉得自己没有太多的存在感,没有太出众的地方。

也许最大的特点,就是够真实吧。

在面对爱情之时,总会有种溺水抱浮萍的感觉。

这大概来源于从小养成的不安全感。

让我极度渴望被人关爱,和人相爱。

极度需要有人在乎。

我知道这是病态的,是不正常的。

如果不转变,肯定会越来越陷入爱情的迷宫里,再也回不了头。

第二级:爱情在人生中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地位,和意义呢?这是个极好的问题。

古代的爱情就不说了。

就谈当代人的爱情。

当代人恋爱婚姻看似自由,实际上被许多条件所牵绊。

譬如房子,工作,家庭状况。

所以,光有爱情的婚姻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被看好的。

大学语文爱在人生中的地位【英】罗素

大学语文爱在人生中的地位【英】罗素

爱在人生中的地位 [英]罗素
在这一章中,罗素从大多数社会对爱通常的态度谈 起,论述了在现代世界里,宗教,工作、经济上的成功, 习俗教育等对爱情充分发展的束缚以及性在爱情中的地 位、作用,性和爱情的关系等,从而阐释了爱情在人生 中需要有一个被承认的地位的要求的意义。罗素相信 “爱是含有充分的情感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不单是身 体上的,而且是心理上的”,“离开爱情的性交没有什 么价值,最多只能视作为爱情而做的一种实验而已”。
《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 是长篇叙事诗的艺术典范。
上 邪(yé)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秦朝的中央集权,除了对君对臣的统治, 还牵扯到对女子的控制,这种强制和压迫的 避开爱情,使得朦胧更加深一层。
到了隋唐,特别是出现了“贞观之 制”“开元之制”以后,社会物质文化 奢靡之风开始蔓延,最具典型的是帝王 的“爱情”。唐玄宗多年贪求美色,造 成了国家的悲哀,也造成了自己与杨玉 环的个人爱情悲剧。
“在水一方”代表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伊人”之境让我们 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 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汉乐府
汉乐府:语言率直自然,风格清新质朴
先秦之后中国的自由恋爱较少,“爱情”不发达,先 结婚后恋爱是几千年的传统;
中国不缺乏有关爱情的诗歌和作品,尤其是《诗 经·国风》里关于爱情的诗篇很多。在后期的汉魏乐 府、唐宋诗词、明清小说里面也有大量的爱情诗。
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约定。 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叹如今散落天涯,怕有生之年难以回家。 可叹如今天各一方,令我的誓约竟成了空话。

罗素名言罗素名言关于罗素的名言

罗素名言罗素名言关于罗素的名言

罗素名言-罗素名言关于罗素的名言罗素的名言: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

——罗素幸福的生活是一种由爱鼓舞,由知识指导的生活。

——罗素在数学中最令我欣喜的,是那些能够被证明的东西。

——罗素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是最需要的。

——罗素对于青年期中的年轻人应以豁达的热情去激励,而且应使他们以此种热情去建设自己的生活和事业。

——罗素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罗素荣耀归于身经无数年代战斗的勇猛战士,他们已为我们保有了无价的自由遗产。

——罗素良好的人生是受行动和智慧指导的。

——罗素“现在”是刚过去的时间上的一个“点”。

——罗素爱情只有当它是自由自在时,才会叶茂花繁。

认为爱情是某种义务的思想只能置爱情于死地。

只消一句话:你应当爱某个人,就足以使你对这个人恨之入骨。

——罗素无聊,对于道德家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人类的罪过半数以上都是源于对它的恐惧。

——罗素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罗素从伟大的认知能力和无私的心情结合之中最易于产生出思想智慧来。

——关于罗素的名言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我们不能从使每个人具有诗人的气质的观点来制订我们的教育,但是有些特性是普温需要的,它们共同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础,这就是:活力勇气敏感智慧。

在现代生活的条件下,规律是绝对的,凡是不重视有训练的智慧的民族是注定要失败的。

知识是自然势力和破坏性激情的王国的解放者,没有知识,我们希望的世界不能建立起来。

一个教育者应该爱年轻人,但是仅仅这一点是不够的,他还必须是有对人类优秀品质的正确理解。

为爱所支配的知识是教育者所必需的,也是他的学生所应获得的。

在低年级,对学生的爱是最重要的爱;到高年级,热爱所传授的知识,就逐渐成为必很多人陷入爱情是为了寻找一个遁世的避难所。

在这个避难所里,当他们不值得爱慕的时候,依然有人爱慕他们,当他们不值得赞扬的时候,依然有人赞扬他们。

罗素:不要把心中的视野仅仅局限于当前利益 人生

罗素:不要把心中的视野仅仅局限于当前利益 人生

罗素:不要把心中的视野仅仅局限于当前利益人生人在工作之余,要有闲情逸致。

闲情逸致的好处有四:一能减轻疲劳,二能减少烦恼,三能承受失败,四能摆脱生死。

你会把自己做的事与全人类、全宇宙连通一体,从而让你的人生任凭八面的来风,自由穿过,获得一种大超越。

一个人很容易沉迷于我们自己的追求,很容易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上,以至于忘记了我们做的事在全部人类活动中仅仅是沧海一粟,要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事并不因我们的所作所为受到丝毫的影响。

因此,无论你多忙,无论你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获得多大快乐,你都应该保持一份追求闲情逸致的心,让自己时不时跳脱出来,反观这个更广阔的世界。

人生在世,时日不长,一个人需要对这个奇特的星球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保持一种最基本的好奇,了解一切他应该知道的东西。

只有把自己手里的事与一个广阔的世界图景勾连起来,他才能获得踏踏实实的快乐。

真实的世界充满了悲喜剧,英雄层出不穷,怪事迭出,令人称奇。

那些对世界赋予的壮观景象缺乏兴趣的人,就像是上了戏院而不听戏一样,无疑是放弃了人生赋予的特权和优待。

闲情逸致,能让我们时不时走出来,看看不相干的人在做什么,看到你从未曾注意到的另一个世界。

这除了是一种休息之外(我们经常在追求快乐的同时感到疲劳,闲情逸致能让我们换换脑子,甚至不用动脑)还能让我们获得平静。

譬如说,哪怕是在最幸运的生活中,事情有时也会变糟。

除了单身汉,很少有人不曾和自己的妻子吵过架;很少有父母不曾为自己的孩子的疾病而忧心忡忡;很少有商人不曾遇到过经济难关;也很少有专业人员不曾面对过失败。

这时候,能把自己的兴趣转向忧虑事情以外的品质,是一种极好的品质。

在这种时候,即除了忧虑之外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去下棋,有人去读侦探小说,有人迷恋上普通天文学,还有的人去阅读关于巴比伦发掘情况的材料。

这四种人的行为都是明智的。

反之,那些不以消遣来分散心思,任凭焦虑紧紧攫住自己的人,其行为是不明智的,一旦需要采取行动的时刻来临,他却再也无力应付了。

罗素的励志座右铭

罗素的励志座右铭

罗素的励志座右铭罗素的勉励座右铭1、人是轻信的动物,必须得信任点什么。

假如这种崇奉没有什么好的根据,糟糕的根据也能抵挡。

——罗素2、很多人能够英勇的死去,可是却没有勇气说他为之而死的原因没有意义,甚至连这样想一想的勇气也没有。

——罗素3、为一个人,对爸爸妈妈要敬重,对子女要慈祥,对穷亲属要大方,对全部人要有礼貌。

——罗素4.许多人甘愿死,也不肯考虑,事实上他们也的确至死都没有考虑过。

5.占有欲--期望尽可能多地占有产业或具有产业的所有权--是一个动机。

我以为该动机产生于恐惧心理和具有必需品的愿望结合之中。

6.我的人生正是:使作业成为高兴,使高兴成为作业。

7.荣耀归于身经很多时代战役的骁勇兵士,他们已为咱们保有了无价的自在遗产。

8.巨大的作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作业,以全部精力去从事,不避艰苦。

9.从巨大的认知才能和忘我的心境结合之中最易于产生出思维才智来。

10.巨大的作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的作业,以全部的精力去从事,不避艰苦。

11、很多人堕入爱情是为了寻觅一个豹隐的流亡所。

在这个流亡所里,当他们不值得倾慕的`时分,仍然有人倾慕他们,当他们不值得赞扬的时分,仍然有人赞扬他们。

——罗素12、有很多人,让他们考虑一下还不如让他们去死。

事实上,很多人还没考虑过就现已死了。

——罗素13、人生而无知,但还不愚笨。

教育才把他们变蠢。

——罗素14、青年时期是旷达的时期,应该使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旷达的性情。

——罗素15、我永久不会为崇奉而死,由于我的崇奉可能是错的。

——罗素16、在美国,所有人都以为没有什么人比他的社会地位高,由于人人生而平等。

可是,他可不供认没有人比他社会地位低。

——罗素17、听说人是一种理性动物。

穷我自己终身,我都在寻觅这观念的依据。

——罗素18.亚里士多德说女性比男人的牙齿要少。

虽然他结了两次婚,可是他都没想过要检查一下他老婆的牙。

19.对夸姣的轻视通常是对其他人夸姣的轻视,在精巧的假装之下是对人类的仇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社会里关于爱情的充分发展,还有一个心理上的障碍,那就是许多人害怕不能保持他们的个性。这是一种愚蠢的恐惧心理,然而又是比较现代化的恐惧。个体本身并不是一个目的,它必须和外面的世界发生多结果实的接触。既然要和世界发生接触,那它肯定不能保持孤零独立。一个在玻璃箱子里藏着的个体会萎谢,而一个在与人类接触中自由发展的个体则变得更加充实。爱情、子女与工作是繁荣个人与世界上其余的人发生接触的源泉。在时间上,三者之中,以爱情为最先。并且男女的爱情对于父母子女之爱是很必须的,因为小孩子容易模仿父母双方的特征;假若父母彼此不相爱恋,当双方的特征在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时候,各人就只欣赏自己的特征,对于对方的特征总觉得苦恼。工作不见得总是能使人与外界作有益的接触,工作能否发生这种效力,要看我们用什么样的精神去工作;以金钱为唯一动机的工作,不会有这种效用;唯有体现某类奉献的工作,或是对于人的,或是对于事的,或是对于某个理想的,才会有这种价值。爱情若只是占有性的,它本身就没有任何价值,它与目的只在于金钱的工作是一样的。要想爱情发生刚才所说的那种价值,我们的心中必须敬重爱人的人格,有如我们对待自己一样,并且我们需要知道对方的情感和愿望,犹如是自己的一般。换言之,我们不单要有意地、而且要出自天性地把我们自己的情感扩而充之,以包涵对方在内。部分源于基督新教、部分源于浪漫主义运动的愚蠢的个性崇拜,兼之以我们的竞争好胜的社会,遂使上述那种爱情是很难得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以,爱情在人生中需有一个被承认的地位的要求,在我们看起来的确很重大;但是爱情是一种不听支配的力量,倘若任它自由,它就会跳出法律和习俗的范围之外。只要不牵涉到小孩的问题,这也许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一有了小孩,情势就不同了,爱情就不复是自管自的了,而是为了种族生物学上的用处服务。我们应该有一种与儿童有关系的社会伦理道德,遇有冲突的时候,这种道德就可遏止热烈爱情的要求。不过,一个聪明的伦理会减少这种冲突到极小的限度,这木单是因为爱情本身是美好的,而且,假如父母彼此相爱,对他们的子女也是有益的。聪明的性伦理的主要目的之一,即在孩子幸福的范围之内,极力减少干涉爱情的东西。但是这个问题要等我们研究过家庭问题之后才能探讨。
很奇怪,大多数社会对爱通行的态度是两方面的:一方面,爱是诗歌、小说、戏剧的主要题旨;另一方面,它又为大多数态度认真的社会学家所完全忽视,他们认为对于经济或政治改良计划来说,爱不是必须的。我个人认为这种态度是不正确的。我把爱视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物之一,任何制度,只要它不必要地干涉爱的自由发展,我就认为它是坏的制度。
现代思想解放的人们使适才说的那种真正的爱情遭受着一种新的危险。当人们在每个甚为微小的冲动下就倾向于性交而不再有任何道德上的防范时,他们会养成一种习惯,把性和真挚的情绪割裂开来,并把它和爱情割裂开来。他们甚至于会把性交和厌恶的情感混为一谈。关于这一点,阿尔都斯·赫肯黎的小说有极好的例子。他小说中的人物,和圣保罗一样,以为性交只是一种心理上的发泄;性交所能联结的那种更高的价值,他们似乎都不知道。从这样的态度到禁欲主义的复兴,中间只隔一步罢了。爱情有它自己理想的模式和它本身道德上的标准,这些理想和标准给两件事弄得糊涂了,一是基督教的说教,一是在现在许多青年中对一切性道德不分皂白的反抗。离开爱情的性交不能使我们的本能有深刻的满足。我并不是说,离开爱情的性交应该永不发生,因为要保证它木发生,我们就不得不设计一套很严格的障碍,这将使爱情也不容易发生了。我所说的是,离开爱情的性交没有什么价值,最多只能视作为爱情而做的一种实验而已。
当爱这个字用得适当的时候,它并不一定指两性间的关系。爱是含有充分的情感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不单是身体上的,而且是心理上的。爱可以达到任何热烈的程度。像崔斯坦与易沙德这一戏剧里所表现出的那种情绪,是与无数男女的经验相符合的。要将爱的情绪艺术地表达出来,这种能力是不多见的,但是爱这种情感本身,至少在欧洲是很多的。在有些社会里,爱的情绪要比其他社会更普遍些,我想这并不是因为各处人民性情两样,而是因为各地的制度和风俗不同的缘故。在中国,爱的情感很少见,并且在中国历史上,爱仿佛成了那些受不良妃子蛊惑的昏君的一种标征:中国传统文化反对一切强烈的情绪,认为一个男子无论在什么情形之下都应该保持理性的主权。这一点类似于欧洲18世纪的早期。我们经历过浪漫主义运动,法国革命和欧洲大战,因而感悟到人生理智的部分并不如英国安皇后在位时人们所希望的那样占主导地位。而且理性在创造心理分析学说的同时,就已经背叛了它的本职。现代生活中有三大理智之外的活动,即宗教、战争和爱情;三者都是理智之外的,但爱情并不是反理智的,换言之,即一个有理性的人能够合理地享受爱情的存在。由于前几章中我们研究过的那些原因,现代世界里宗教和爱情之间存在着一种敌对。我不以为这种敌对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由于基督教和其它宗教木同:基督教是根深蒂固地建立在禁欲主义基础之上的,只是因为这个事实,宗教和爱情才有一种敌对关系。
然而在现代世界里,爱情还有一个比宗教更为危险的敌人,那就是人们工作和经济上的成功原则。一般都主张——尤其在美国——一个人不应该让爱情妨碍他的事业,假如他为爱情而牺牲事业,那他就是一个傻子。但是此事和一切的人事一样,需要一种平衡。为爱情而牺牲了整个的事业,虽然有时也许是一种悲壮之举,然而总的来说是愚蠢的;为事业而完全牺牲爱情,同样也是愚蠢的,而且丝毫没有悲剧意义上的英雄气概。但是在一个人尽争利的社会里,这种事还是会发生,而且木可避免地要发生。我们试注意一下今日一个典型商人的生活,尤其是美国的:从他成人的最初时候起,所有他的最优秀的思想,所有他的最旺盛的精力,都通通用在发财的事务上,其余的一切在他看来都是无关紧要的消遣罢了。他年轻的时候不时以嫖娼押妓来满足肉体上的需要,不久他结婚了,但是他的兴趣完全和他太太的兴趣不同,他从未曾和她真正亲密过。他每天又晚又倦地由公事房回来,第二天早L在他太太未醒之前就起来了。礼拜天呢,他会去打高尔夫球,因为他需要运动以保持健康的身体来为继续赚钱而奋斗。在他看来,他太太的兴趣大部分是属于女人的,他虽然赞成却不想去分享。他既没有时间谈婚内的爱情,也没有工夫搞婚外恋情,不过当他因公外出的时候,也可能偶尔去寻花问柳。他的太太在性方面对他多半是冷淡的,这是用不着奇怪的,因为他从来就没工夫去向她求爱。在下意识里他是感到不满足的,但他不知道是出干什么原因。他把不满大部分排遣在他的工作中,有时也排遣在其他不甚合意的方法中,如参观拳击比赛或惩治急进党人之类,以此获得一种淫虐狂的快乐。他的太太和他一样地不满足,她通过消磨岁月于次等文化之中找到一个出路,她还通过磨难那班生活自由的人以维持自己的德行。这样一来,夫妻双方在性生活上的不满就转而变成为憎恶戴着公德心和崇高道德标准的假面具的人类。这种不幸事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我们对性的需要这一观念的错误理解。圣保罗显然地主张,我们之所以需要结婚,只是因为有机会做爱的缘故,这个观点曾一致地受到了基督教道德家们的鼓励。这些道德先生因为厌恶性的缘故,遂对性中优美的方面都蒙蔽不见;结果,幼时受了他们这种教育的人们,活了一世,竟对自己最优良的潜能都不认识。爱情绝不只是性交的愿望,爱情是逃避寂寞的主要方法,这种寂寞使大多数男人和女人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上感受着痛苦。大多数人对于冷淡的人世和人类可以达到的残酷程度,都怀有一种深沉的恐惧之心。因而他们都渴求人之情爱,而这种渴求的心理又常常被男人的粗暴、鄙陋或鲁莽的态度以及妇女的蝶唤不休所理没掉了。只要男女彼此有热烈的情爱,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爱情可以把自我的坚壁攻破,产生出一个合二为一的新生命。大自然造人,并不是叫他们各自孤立着的,因为除了凭藉异性的帮助,人就不能完成生物学上的目的;并且文明人若没有爱情就不能充分满足他们性的本能。倘若一个人的整个生命——肉体的和精神的——不一致地参加性的关系,性的本能是不能完全满足的。那些从未曾经历过相互愉悦的爱情中沉酣的亲密和真挚的情谊的人,实在是失却了生命所能给予的最美好的东西,他们会无意识地——倘若不是有意识地,感到了这种损失;结果,他们因为失望的心理,每每发生妒嫉、欺压与残酷的行为。给热烈的爱情一个适当的地位,于是成为社会学家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假如人们失掉了这种经验,他们的发展就不能达到充分的高度,对其余的人们就不能发生一种仁爱的热情;而要是没有这种热情的话,他们的社会活动一定会是有害的。
X
向我的友邻推荐小组话题:《爱在人生中的地位》---罗素
摘要: 很奇怪,大多数社会对爱通行的态度是两方面的:一方面,爱是诗歌、小...
推荐语:
习俗的教育觉得爱情中有罪恶的成份,这种心理在下意识中,不但女人有,男人也有;不但拘泥礼教的人有,自命思想解放的人也有。这种态度的影响很多。它常常使男子作爱的时候是兽性的、笨拙的,并且不会体贴和同情,因为他们不能够温文尔雅地把他们的爱情表达出来,以确定女人的感情。性的最后一幕应该渐渐地推进,这样才能使女人感到快乐,对于这里面的价值,他们也不是十分明了。事实上,他们每每不知道妇人也应该有快乐的经验;假如她木能感到快乐,那就是她的情人的过失。受过习俗教育的妇女常常有一种冷淡的骄态,她们在身体方面非常矜持,不愿意轻易让人亲近。手段高妙的求爱者或者能征服这类怯懦行为而达到目的;但假如他以女子的谨小慎微为贞操的表示,欣赏并且夸奖这类行为,则他多半不能成功,结果就是婚后多年夫妻的关系仍然是勉强的,多少有些形式的成份。在我们祖父那代人的时候,做丈夫的从来不希望看见他们妻子的裸体,而他们的妻子若听到这样的提议,也会为之惊恐。这种态度在今比比我们所想像的还要普遍些,即使在那些不守这类束缚、思想比较进步的人当中,许多旧习惯的约束仍然是免不了的。
大多数的人,只要具备适当的条件,在他们生命中的某个时期里,会发生热烈的恋爱。但是没有经验的人很难把热烈的爱情和一时的诱惑区分清楚,尤其是大家闺阁中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她们领受过父母师长这样的教育:要是一个女子不爱一个男子,她是不会和他接吻的。这样的女子对于上述的区别,尤其难以清晰了解。假如我们希望一个女子到结婚的时候仍是处女,那末她平常受的教育和得的经验会使她很容易坠入别人临时设置的性诱惑的圈套里;要是一个有性经验的妇人,则很容易把这种诱惑和真正的爱情分开。这无疑是造成不幸婚姻的一个常见的原因。即使是彼此都有爱情的时候,只要一方或另一方觉得爱情是罪恶的话,他们的爱情也是会受到伤害的。这种心理也许是很有根据的。譬如巴涅尔①的通好无疑地是犯罪,因为他这样一来使爱尔兰希望的实现延迟了好些年。纵使罪过的心理是没有理由的,爱情也一样地会受损坏。倘若爱情要产出它所能达到的一切好处,它必须是自由的,慷慨的,不受拘束的,倾心尽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