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中整数解问题

合集下载

巧解整数部分

巧解整数部分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部分的试题,考点比较多,试题有一定的难度,有的试题甚至会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在今年的考试试题中,就涉及到了此类的考查,所以我们对一些基本的技巧一定有所掌握。

在今年,计算性的试题主要计算算式结果的整数部分,这个计算式可以是分数式子,也可以是一个乘积算式,当然了也可以是计算数列的和值,不过不论算式如何变化,在计算的时候,都可以通过找规律,然后估算、推理从而得到结果。

一般来说,解答此类问题主要有两个方法,一是放缩估算,分析出数值的取值范围,可以放缩乘数、除数或者被除数,求出乘积或者商值的范围,结合选项,得到正确答案;另一个就是在计算数列和值的时候,根据位数的数值的分析,得到试题的正确答案。

【注】在求有规律的数列的和值的时候,加数的百分位之前的数值的和值对结果的整数部分的大小有影响,在百分位之后数值是不起作用的。

********************************************** **************************************【真题示例1】已知,问X的整数部分是多少?A.182 B.186 C.194 D.19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计算能力。

这个算式的分母中2002、2003、 (2012)差不多,所以我们可以假设全部是2012,那么算式就应该小于2012/11=182……,结合选项来看,整数部分只能是182,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

【补充说明】在解答这类试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样的算式肯定不是让我们通分、化简来的,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放缩来估算出答案。

【真题示例2】31.719×1.2798的整数部分是()。

A.37 B.38 C.39 D.40【答案】D【解析一】本题考查的是计算能力。

本题在计算的时候可以采用拆分的方法来解答。

由于 1.2798=1+0.25+0.03-0.0002,所以计算式可以化为31.719×(1+0.25+0.03-0.0002)=31.719+31.719/4+31.719×0.03-31.719×0.0002≈31.719+7.93+0.75=39.65+0.75=40.3,故其整数部分为40,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

2020年高考理科数学《数列》题型归纳与训练及参考答案

2020年高考理科数学《数列》题型归纳与训练及参考答案

2020年高考理科数学《数列》题型归纳与训练【题型归纳】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题组一 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计算例1 设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1=1,公差d =2,S n +2−S n =36,则n = A .5 B .6 C .7 D .8【答案】D【解析】解法一:由题知()21(1)21n S na d n n n n n n ==+-=-+,S n +2=(n +2)2,由S n +2−S n =36得,(n +2)2−n 2=4n +4=36,所以n =8.解法二:S n +2−S n =a n +1+a n +2=2a 1+(2n +1)d =2+2(2n +1)=36,解得n =8.所以选D . 【易错点】对S n +2−S n =36,解析为a n +2,发生错误。

题组二 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计算例2 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若28641,2a a a a ==+,则a 6的值是________. 【答案】4【解析】设公比为q (q ≠0),∵a 2=1,则由8642a a a =+得6422q q q =+,即4220q q --=,解得q 2=2,∴4624a a q ==.【易错点】忘了条件中的正数的等比数列. 【思维点拨】等差(比)数列基本量的计算是解决等差(比)数列题型时的基础方法,在高考中常有所体现,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呈现,有时也会出现在解答题的第一问中,属基础题.等差(比)数列基本运算的解题思路:(1)设基本量a 1和公差d (公比q ).(2)列、解方程组:把条件转化为关于a 1和d (q )的方程(组),然后求解,注意整体计算,以减少运算量.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题组一 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例1设数列{a n }的各项都为正数,其前n 项和为S n ,已知对任意n ∈N *,S n 是a 2n 和a n 的等差中项. (1)证明: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2)若b n =−n +5,求{a n ·b n }的最大项的值并求出取最大值时n 的值. 【答案】(1)见解析;(2) 当n =2或n =3时,{a n ·b n }的最大项的值为6. 【解析】(1)由已知可得2S n =a 2n +a n ,且a n >0, 当n =1时,2a 1=a 21+a 1,解得a 1=1; 当n ≥2时,有2S n −1=a 2n -1+a n −1,所以2a n =2S n −2S n −1=a 2n −a 2n -1+a n −a n −1,所以a 2n −a 2n -1=a n +a n −1,即(a n +a n −1)(a n −a n −1)=a n +a n −1,因为a n +a n −1>0, 所以a n −a n −1=1(n ≥2).故数列{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2)由(1)可知a n =n ,设c n =a n ·b n ,则c n =n (−n +5)=−n 2+5n =−⎝⎛⎭⎫n -522+254, 因为n ∈N *,所以当n =2或n =3时,{a n ·b n }的最大项的值为6.【易错点】S n 是a 2n 和a n 的等差中项,无法构建一个等式去求解出a n 。

数论题的解题诀窍

数论题的解题诀窍

数论题的解题诀窍数论题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整数之间的性质和关系。

解题的诀窍包括找规律、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解题的技巧,并以实例加以说明。

一、找规律是解决数论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数论题通常需要找到或证明一种性质或关系。

这时我们可以从一些特殊情况入手,观察数列或方程中数值的变化规律,尝试找到规律并进行归纳。

举例说明:求证任意一个整数的平方必为偶数。

我们考察一些数字的平方和奇偶性:1^2=1,是奇数;2^2=4,是偶数;3^2=9,是奇数;4^2=16,是偶数;...我们发现,无论正整数n取多大,n^2的结果都是偶数。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任意一个整数的平方都是偶数。

二、分类讨论是解决数论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当数论题目中的数字或问题具有多种情况时,我们可以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分类讨论,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

举例说明:有一袋中有100个球,其中有红球、蓝球和绿球,红球与蓝球的数量相等,绿球的数量是红球和蓝球的数量之和的一半。

问红球、蓝球和绿球分别的数量是多少?解析:设红球的数量为x,蓝球的数量为y,则绿球的数量为(x+y)/2。

根据题目条件可以列出方程组:x + y + (x + y)/2 = 100。

化简得到:3x + 3y = 200,即x+y = 200/3。

由于x和y都是整数,所以200/3必须是整数。

假设x和y都小于200/3,那么它们的和不可能等于200/3,所以x和y必然大于等于200/3。

但是,200/3在整数范围内最近的整数是67,所以x和y的和必然小于等于最大为67,因此只有一种情况。

分类讨论可用于解决类似的数论题目,当题目中数字或情况有多种组合时,我们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三、数形结合是解决数论题的另一种方法。

有些数论问题可以通过数学模型的图形推理或与几何问题的联系相结合来解决。

举例说明:在一个等边三角形的顶点上依次标上1,2,…,100这一百个整数,要求将顶点上的整数分别用两个颜色红和蓝进行染色,使得对于每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如果存在一个定的整数n,且其三个顶点的整数之和为n的话,则这三个顶点必须用同样的颜色染色。

给出一个包含n个整数的数列,问整数a在数列中的第一次出现是第几个。

给出一个包含n个整数的数列,问整数a在数列中的第一次出现是第几个。

给出一个包含n个整数的数列,问整数a在数列中的第一次出现是第几个。

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给出一个计算题的背景;
我们给出的是一个包含n个整数的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字都有一个编号,比如说1号,
2号,3号,......,n号。

那么我们要求的是,数列中整数a在数列中的第一次出现是第几
个数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首先仔细分析问题,对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及要求是否有足够
的准确性,以便我们清晰地了解题目type和条件,以便明确问题的解决方法。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此题是一个查找的问题,我们要在给定的n个整数中,找出我们要求的a项,即要求整数a在数列中的第一次出现是第几个数字。

对于此问题,解决的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采用循环遍历的方法,即我们从数列中的第一个元
素开始遍历,一一比较,直到找到我们要求的a项,这时就可以知道其第一次出现是第几
个元素。

从上述方法可知,解决此类问题,不仅要清晰地分析问题,而且还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才
能得到准确的答案。

因此,通过仔细分析问题,使用正确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找到数列中
整数a在数列中的第一次出现是第几个数字。

专题06 整式中规律探索的三种考法(解析版)-2024年常考压轴题攻略(7年级上册人教版)

专题06 整式中规律探索的三种考法(解析版)-2024年常考压轴题攻略(7年级上册人教版)

专题06整式中规律探索的三种考法类型一、单项式规律性问题例.如图,一只青蛙在圆周上标有数字的五个点上跳,若它停在奇数点上,则下一次沿顺时针方向跳两个点;若停在偶数点上,则下一次沿逆时针方向跳一个点.若青蛙从数1这点开始跳,第1次跳到数3那个点,如此,则经2015次跳后它停的点所对应的数为()A.5B.3C.2D.1【答案】C【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前几次跳到的点的位置,发现这是一个循环,按照3、5、2、1成一个循环,再用解循环问题的方法求解.【详解】解:按照题意,第一次在1这个点,下一次就跳到3,再下一次跳到5,再下一次跳到2,2是偶数了,就逆时针跳一个点,又回到了1这个点,发现这是一个循环,3、5、2、1是一个循环,÷ ,20154=5033∴最后到2这个点.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找规律,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前几个数发现这是一个循环问题,利用解循环问题的方法求解.【变式训练1】按上面数表的规律.得下面的三角形数表:【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字的变化类,找出数字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图形类规律探索例.根小棒,搭2020个这样的小正方形需要小棒()根.A.8080B.6066C.6061D.6060【答案】C【分析】通过归纳与总结得出规律:每增加1个正方形,火柴棒的数量增加3根,由此求出第n个图形时需要火柴的根数的代数式,然后代入求值即可.【详解】解:搭2个正方形需要4+3×1=7根火柴棒;搭3个正方形需要4+3×2=10根火柴棒;搭n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4+3(n﹣1)=3n+1根火柴棒;∴搭202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3×2020+1=6061根火柴棒;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规律型:图形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发现各个图形的联系,找出其中的规律,有一定难度,要细心观察总结.【变式训练1】下列每一个图形都是由一些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组成的,其中第①个图形中有5个小三角形,第②个图形中有10个小三角形,第③个图形中有16个小三角形,按此规律,则第⑨个图中小三角形的个数是()A.69B.73C.77D.83【答案】B【分析】根据已知图形得出第⑨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的特点,据此可得答案.【详解】解:∵第①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5=1+2×(1-1),第②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10=5+2×1+3,第③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16=5+2×2+3+4,第④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23=5+2×3+3+4+5,第⑤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31=5+2×4+3+4+5+6,……【答案】57【分析】根据每个图形增加三角形的个数,找到规律即可.【详解】解:第1个图形中一共有1个三角形,第2个图形中一共有1+4=5个三角形,第3个图形中一共有1+4+4=9个三角形,…,第n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1+4(n﹣1)=(4n﹣3)个,当n=15时,4n﹣3=4×15﹣3=57.故答案为:57.【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规律,解题关键是通过图形数量的变化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课后训练20192020)a a -。

整数裂项

整数裂项

公差裂项解法对于较长的复杂算式,单单靠一般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是很难求出结果的。

如果算式中每一项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那么我们就要利用这个规律进行巧算和简算。

而裂项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巧算和简算方法。

通常的做法是:把算式中的每一项裂变成两项的差,而且是每个裂变的后项(或前项)恰好与上个裂变的前项(或后项)相互抵消,从而达到“以短制长”的目的。

下面我们以整数裂项为例,谈谈裂项法的运用,并为整数裂项法编制一个易用易记的口诀。

例1、计算1×2+2×3+3×4+4×5+……+98×99+99×100分析:这个算式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等差数列1、2、3、4、5……98、99、100,先将所有的相邻两项分别相乘,再求所有乘积的和。

算式的特点概括为:数列公差为1,因数个数为2。

1×2=(1×2×3-0×1×2)÷(1×3)2×3=(2×3×4-1×2×3)÷(1×3)3×4=(3×4×5-2×3×4)÷(1×3)4×5=(4×5×6-3×4×5)÷(1×3)……98×99=(98×99×100-97×98×99)÷(1×3)99×100=(99×100×101-98×99×100)÷(1×3)将以上算式的等号左边和右边分别累加,左边即为所求的算式,右边括号里面诸多项相互抵消,可以简化为(99×100×101-0×1×2)÷3。

与数列有关的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初探

与数列有关的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初探

与数列有关的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初探一、引言数列是我们在数学学科中常见的概念,而不定方程则是我们在初等数论和高等代数中学习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实际应用中,数列和不定方程经常出现在一起,这篇文章将重点探讨与数列有关的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

二、数列与不定方程数列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数,也可称为序列。

数列在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是不同的,它们可能是线性、比例、等差、等比数列等各种类型,但无论哪种类型,数列都可以用递推公式进行表达。

而不定方程则是一种带有未知数的方程,它通常的形式是$f(x,y)=0$,其中 $x$ 和 $y$ 都是未知数,每个 $x$ 和 $y$ 的取值都可以使该方程成立。

不定方程的解通常被称为整数解(或非负整数解、正整数解等)。

三、与数列有关的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有时需要求解与数列有关的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例如下面这个经典问题:【问题】求解正整数 $a$ 和 $b$,使得 $a^2-b^2=100$。

我们可以通过枚举发现 $a=11$,$b=9$ 或者 $a=50$,$b=48$ 都是方程的解。

但这种方法并不是很高效,特别是当方程的解特别多时,我们很难通过枚举的方式来找到所有的解。

对于这种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分析的方法。

对于上面的问题,我们不妨设$a+b=p$,$a-b=q$,其中$p$ 和$q$ 都是正整数。

不难发现,由于 $a$ 和 $b$ 都是正整数,所以 $p$ 和 $q$ 都大于 $1$。

将上面的式子代入原方程得:$$(\frac{p+q}{2})^2-(\frac{p-q}{2})^2=100$$这是一个关于 $p$ 和 $q$ 的不定方程,我们可以将它化简为:$$pq=50$$这时,我们可以列举 $50$ 的各个因数来确定 $p$ 和 $q$ 的值,从而得到 $a$ 和 $b$ 的值。

例如,当 $p=25$,$q=2$ 时,我们有:$$a=\frac{p+q}{2}=13,b=\frac{p-q}{2}=12$$当 $p=10$,$q=5$ 时,我们有:$$a=\frac{p+q}{2}=7,b=\frac{p-q}{2}=3$$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找到所有的解,而不必进行枚举。

数列极限定义中的任意正数的理解

数列极限定义中的任意正数的理解

数列极限定义中的任意正数的理解在数学中,数列极限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数列中的数随着项数的增加逐渐趋近于某个确定的值。

在数列极限定义中,我们要求这个确定的值为任意正数。

那么,数列极限到底是如何定义的呢?数列极限的定义是这样的:对于任意正数ε(读作epsilon),存在一个正整数N,使得当n大于N时,数列的第n项与极限之间的差的绝对值小于ε。

换句话说,无论我们选择多小的正数ε,总存在一个项数N,使得从第N项开始,数列的每一项都与极限之间的差的绝对值都小于ε。

这个定义可能有些抽象,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列来理解。

例如,考虑数列an = 1/n,其中n是正整数。

我们可以发现,随着n 的增大,an的值逐渐趋近于0。

根据数列极限的定义,我们可以选择任意小的正数ε,然后找到一个项数N,使得当n大于N时,an 与0的差的绝对值小于ε。

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选择ε=0.001,然后找到N=1000,当n大于1000时,an与0的差的绝对值小于0.001。

也就是说,从第1001项开始,an的值都在0.001的范围内。

数列极限的定义可以用来判断数列是否收敛,即数列是否存在极限。

如果一个数列存在极限,我们称其为收敛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不存在极限,我们称其为发散数列。

根据数列极限的定义,如果对于任意正数ε,存在一个项数N,使得从第N项开始,数列的每一项都与极限之间的差的绝对值小于ε,那么这个数列就是收敛数列;如果存在一个正数ε,无论我们选择多小的项数N,总存在一个项数n 大于N,使得数列的第n项与极限之间的差的绝对值大于ε,那么这个数列就是发散数列。

例如,数列bn = (-1)^n,其中n是正整数。

这个数列的项交替取正负值,没有固定的趋势。

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我们选择多小的正数ε,总能找到一个项数N,使得从第N项开始,数列的每一项与极限之间的差的绝对值大于ε。

因此,这个数列是一个发散数列。

数列极限的定义也可以用来证明数列的极限。

数列证明题的解题方法

数列证明题的解题方法
2 2
n n(n 1) n 1
n
n(n 1) n 1 2 2 2

用放缩法证明数列中的不等式问题,判断 证明的方向是至关重要的,决定到解题的 思路和方向,因此一定要熟记常见的放缩 法证明的结论的特点,本题的要证明的结 论是一个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形式,所以放 缩应该放所为等差数列,请同学们结合下 面要将的方法仔细比较分析加以区别。
I
1 首项为1,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是否为B -数列?请说明理由; 2 设S n是数列{x n }的前n项和。给出下列两组判断: ③数列{S n }是B -数列。 ④数列{S n }不是B -数列。
A组:①数列{x n }是B -数列。 ②数列{x n }不是B -数列。 请以其中一组的一个论断条件,另一组中的一个论断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 判断所给命题的真假,并证明你的结论; ( Ⅲ )若数列{ an }是B 数列,证明:数列{ an 2 }也是B 数列。
祝大家新年快乐!
再见!
先分析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此数列的前项和能直接求和或者通过变形后求和,
则采用先求和再放缩的方法来证明不等式.求和的方式一般要用到等差、等比、 差比数列(这里所谓的差比数列,即指数列{an }满足条件an 1 an f n )求和 或者利用分组、裂项、倒序相加等方法来求和.
二.先放缩再求和 1.放缩后成等差数列,再求和
2.放缩后成等比数列,再求和
例3.(1)设a,n N*,a 2,证明:a 2 n ( a )n ( a 1) a n; 1 (2)等比数列an 中,a1 ,前n项的和为An,且A7,A9,A8成等差数列. 2 an 2 1 设bn ,数列bn 前n项的和为Bn,证明:Bn 1 an 3

数列中的整数解问题

数列中的整数解问题

数列中的整数解问题
张鸿星;杨美红
【期刊名称】《高中数理化》
【年(卷),期】2017(000)007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张鸿星;杨美红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中学;山东省寿光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解题教学,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以《数列中的整数解问题》一课为例 [J], 王思俭
2.例谈数列中的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 [J], 冯万林
3.微专题"数列中的不定方程整数解问题求解策略"的教学与反思 [J], 毛东良
4.高三二轮"微专题"复习课的设计与思考
——以"数列与不定方程整数解问题"的教学为例 [J], 周星月
5.揭开“不定”方程的面纱——对数列中不定方程整数解问题的探究与反思 [J], 蔡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列中的不定方程整数解问题

数列中的不定方程整数解问题
p r 2q
无理数≠有理数
处理方法:找矛盾 (有理数与无理数)
若p+r-2q=0,则 q2 pr 0 数学思想:分类讨论
……
热身训练
an 7 bm n2 7 4m2
2m n2m n 7 2m n 2m n 15 ?
存在 有(正整数)解 处理方法:解方程(因式分解、分解质因数、范围) 数学思想:分类讨论
2aq
ap
ar
2 2q
2p
2r
2q1 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2r p
偶数 ≠ 奇数
……
不存在 无(正整数)解
处理方法:找矛盾 (奇数与偶数) 数学思想:化归(消元) 分类讨论
热身训练
aq2 ap ar q
2
2
p
2 r
2
q2 pr 2 p r 2q
若p+r-2q≠0,则 2 q2 pr
典例剖析
典例剖析
总结反思
解题之道
转化策略 数列中的一类存在性问题 → 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
常用 处理方法
存在 有(正整数)解 不存在 无(正整数)解
因式分解 分解质因数
奇数与偶数
解方程 范围
找矛盾 有理数与无理数
分离常数 整除
利用单调性(有界)
数学思想 分类讨论 特殊与一般 转化与化归
核心素养
心中有数
存在性问题在数列解答题中的考查
在历年江苏高考卷中
2008年 第19题
2009年 第17题
2014年 第20题
2015年 第20题
2018年 2019年
第20题

江苏省13大市高三期末考试中
无锡
第20题

新高考数学数列经典题型专题提升-第19讲 数列的取整问题(原卷版)

新高考数学数列经典题型专题提升-第19讲 数列的取整问题(原卷版)

第19讲 数列的取整问题一、单选题1.(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设正项数列的前n 项和满足,记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若数列的前n 项和为,则使得成立的n 的最小值为()A .1179B .1178C .2019D .20202.(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设[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如[-3.14]=-4,[3.14]=3.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a n +n +1(n ∈N *),则=()A .1B .2C .3D .43.(2021·江西省吉水县第二中学高一期中)高斯函数,也称为取整函数,即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 如: 已知正项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则( )A .3B .14C .15D .164.(2021·江西·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一月考)对于实数,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项和为,则( ).A .155B .167C .173D .1795.(2021·河南·高二月考(理))定义函数,其中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例如,,,,当时,的值域为,记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数列的前项和为,则( )A .B .2C .D .6.(2021·四川射洪·模拟预测(文))定义函数,其中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例如:,,.当时,的值域为.记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则{}n a n S ()2114n n S a =+[]x 212020n n a b ⎡⎤=+⎢⎥⎣⎦{}n b n T 2020n T ≥12320201111a a a a ⎡⎤++++⎢⎥⎣⎦ []x []x []2.32=,[]1.5 2.-=-{}n a n n S 112n n n S a a ⎛⎫=+ ⎪⎝⎭1264111S S S ⎡⎤++⋅⋅⋅+=⎢⎥⎣⎦1x []x x {}n a n a =n n S [][][]1250S S S +++=L ()[]f x x x ⎡⎤=⎣⎦[]x x []21.1-=-[]1.11=[]33=[)()0,x n n *∈∈N ()f x n A n A n a 111n a +⎧⎫⎨⎬-⎩⎭n n S 2021S =202110104040202120211011()[[]]f x x x =[]x x [1.3]1=[ 1.5]2-=-[2]2=*[))0,(x n n N ∈∈()f x n A n A n a的值为( )A .B .C .D .7.(2021·全国·高三月考(理))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享有“数学王子”的美誉,用其名字命名的“高斯函数”:设用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则称为高斯函数,也称取整函数.在数列中,记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则称数列为的取整数列,设数列满足,,记数列的前项和为,则数列的前项和为( )A .B .C .D .8.(2021·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模拟预测)定义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则满足等式( )A .30B .29C .28D .279.(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理))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n 项和为,且,.若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则数列的前2021项和()A .1010B .1011C .2021D .202210.(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文))已知数列满足,,其中表示不超过实数的最大整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存在,使得B .是等差数列C .的个位数是4D .的个位数是311.(2021·青海西宁·一模(理))若是函数的极值点,数列2020211i ia =-∑40402021201920212019202020191010x =R []x x []y x={}n a []n a n a []{}n a {}n a {}n a 11a =1213n n a a +⎡⎤⎡⎤+⎢⎥⎢⎥⎣⎦⎢⎥=⎢⎥⎢⎥⎢⎥⎣⎦{}n a n n S 21211n n S S -+⎧⎫⎨⎬⎩⎭101050420215052021101020215042022[]x x {}n a 31n a n =-310125555a a a a ⎡⎤⎡⎤⎡⎤⎡⎤++++=⎢⎥⎢⎥⎢⎥⎢⎥⎣⎦⎣⎦⎣⎦⎣⎦ {}n a n S 11a =()()1111n n n n a a a a ++-=+[]x 2(1)2n n n b S ⎡⎤+=⎢⎥⎣⎦{}n b 2021T ={}n a 11a =()1*N n a n +=∈⎢⎥⎣⎦[]x x *N n ∈132n n a -≤12n a ⎧⎫-⎨⎬⎩⎭2020a 2021a 1x =()()4312 1n n n f x a x a x a x n N *++=--+∈{}n a满足,,设,记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设,若不等式,对恒成立,则实数的最大值为( )A .B .C .D .12.(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理))已知函数(,),其中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如,,.定义是函数的值域中的元素个数,数列的前项和为,数列对均成立,则最小正整数的值为( )A .B .C .D .13.(2021·浙江·高三专题练习)如果,,,就称表示的整数部分,表示的小数部分.已知数列满足,,则等于( )A .B .C .D .二、多选题14.(2021·重庆南开中学高三月考)已知数列满足,,其中表示不超过实数的最大整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存在,使得B .是等比数列C .的个位数是5D .的个位数是1三、填空题15.(2021·上海·华师大二附中高三月考)设数列满足,,,数列前n 项和为,且(且),若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数列的前n 项和为,则_____________.16.(2021·重庆·西南大学附中高三开学考试)设数列满足,,,数列前n11a =23a =31log n n b a+=[]x x 12231202020202020n n n S b b b b b b +⎡⎤=++⋅⋅⋅+⎢⎥⎣⎦n S t ≥n N *∀∈t 2020201910101009()[[]]f x x x =1n x n <<+n ∈+N []x x [ 2.1]3-=-[3]3-=-[2.5]2=n a ()f x {}n a n n S 1110ni i mS =<∑n ∈+N m 17181920{}[]x x x =+[]x Z ∈{}01x ≤<[]x x {}x x {}n a 1a ={}12[]n n n a a a +=+20192018a a-2019201866{}n a 11a =()1n a n *+=∈⎢⎥⎣⎦N []x []x n *∈N 132n n a -≤12n a ⎧⎫-⎨⎬⎩⎭2020a 2021a {}n a 12a =26a =312a =n S 211131n n n n S S S S +-+-+=-+*n N ∈2n ≥[]x ()21n n n b a ⎡⎤+=⎢⎢⎥⎣⎦{}n b n T 2020T ={}n a 12a =26a =312a ={}n a项和为,且(且).若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数列的前n 项和为,则的值为___________.17.(2021·江西省石城中学高一月考(文))已知正项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则_______.(其中表少不超过的最大整数).18.(2021·江西省铜鼓中学高一月考(理))已知正项数列的前n 项和为,且,则不超过的最大整数是_____________.19.(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文))已知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例如:,在数列中,,记为数列的前项和,则 ___________.20.(2021·四川·石室中学一模(文))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点在上,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2021·全国全国·模拟预测)黎曼猜想由数学家波恩哈德·黎曼于1859年提出,是至今仍未解决的世界难题.黎曼猜想研究的是无穷级数,我们经常从无穷级数的部分和入手.已知正项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则______(其中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22.(2021·上海·位育中学三模)已知正项等比数列中,,,用表示实数的小数部分,如,,记,则数列的前15项的和为______.四、双空题23.(2021·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月考)定义函数,其中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如:,, 当时,的值域为(1)____________.n S 211131n n n n S S S S +-+-+=-+n N ∈g 2n ≥[]x 2(1)n n n b a ⎡⎤+=⎢⎥⎣⎦{}n b n T 2022T {}n a n n S 112n n n S a a ⎛⎫=+ ⎪⎝⎭2132109111S S S S S S ⎡⎤+=⎢⎥+++⎣⎦[]x x {}n a n S 11()2n n na S a +=122025111S S S +++ []x x [2.3]2=[]1.52-=-{}n a []lg ,n a n n N +=∈n T {}n a n 2021T ={}n a n n S (),n n a y x =[]x x 122021202120212021222S S S ⎡⎤++⋯+=⎢⎥⎣⎦()1111123ss s sn s n ξ∞-===+++⋅⋅⋅∑1111123s s s s n +++⋅⋅⋅+{}n a n n S 112nn n S a a ⎛⎫=+ ⎪⎝⎭12100111S S S ⎡⎤++⋅⋅⋅+=⎢⎥⎣⎦[]x x {}n a 3123a a a =42563a ={}x x {}1.50.5={}2.40.4={}n n b a ={}n b 15S ()[[]]f x x x =[]x [1.3]1=[ 1.5]2-=-[2] 2.=*[))0,(x n n N ∈∈()f x .n A 7(2f =(2)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__.24.(2021·福建·三明一中模拟预测)黎曼猜想由数学家波恩哈德∙黎曼于1859年提出,是至今仍未解决的世界难题.黎曼猜想研究的是无穷级数,我们经常从无穷级数的部分和入手.已知正项数列的前n 项和为﹐且满足,则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25.(2021·广东珠海·高三月考)定义函数,其中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如,,当时,的值域为,记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则(1)_________;(2)_________.五、解答题26.(2021·河南·高三月考(文))已知公比大于的等比数列满足,,定义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例如,,,,记在区间()上值域包含的元素个数为.(1)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的前项和.27.(2021·福建·高三月考)等差数列中,,.(1)求的通项公式;(2) 设,求数列的前10项和,其中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如,.28.(2021·福建·泉州五中高二期中)已知函数的最小值为0,其中.(1)求的值(2)若对任意的,有恒成立,求实数的最小值;(3)记,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求的值.29.(2021·广东南海·高三开学考试)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令,其中10A 1111()123ss s sn n nξ∞-===+++∑ 1111123s s s sn ++++ {}n a nS 11()2n n n a S a +=n S =12100111S S S ⎡⎤++=⎢⎥⎣⎦ []x ()][][f x x x =[]x [][][]1.31, 1.52,22=-=-=[)0,,N x n n *∈∈()f x n A n A n a 2a =211nk ka ==-∑1{}n a 5115a a -=2416a a ⋅=[]x x []1.31=[]1.52-=-[]22=()[]f x x =[)1,n n -*n ∈N n b {}n a {}n b {}n n a nb +n n S {}n a 344a a +=576a a +={}n a []n n b a ={}n b []x x []0.90=[]2.62=()()ln f x x x a =-+0a >a [)0,x ∈+∞2()f x kx ≤k 12ln(21)21nn i S n i ==-+-∑[]x x []n S {}n a n (1)2n n n S +=3log na nb ⎡⎤=⎣⎦[]x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1)求;(2)求;(3)求数列的前项之和.3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无穷数列的前项和为,且,.(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记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如,. 令,求数列的前项和.31.(2021·浙江·模拟预测)已知数列满足,,数列满足,.(1)数列,的通项公式;(2)若,求使成立(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的最大整数的值.32.(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理))高斯函数中用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对应的为的小数部分,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数列满足.已知函数在上单调递减.(1)若数列,其前项为,求.(2)若数列(即为的小数部分),求的最大值.33.(2021·广东汕头·三模)已知数列的前n 项和为,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若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如,.(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若,求数列的前2020项的和.34.(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n 项和为,,x []0.90=83log 1⎡⎤=⎣⎦n a 100b {}n b ()*31m m N -∈{}n a n n S 11a =1(1)(1)n n nS n S n n +=+++*()N n ∈{}n a []x x [0.99]0=[3.01]3=n b ={}n b 5151T {}n a 112a =123n n a a ++={}nb 11b =()211n n nb n b n n +-+=+{}n a {}n b ()1n n n nc b b a +=-[][][][]1222021n c c c c +++⋅⋅⋅+≤[]n c n c n []x x {}[]x x x =-x n a n 112n-n b 2n n b n a =()22x x f x =[)4,+∞[]n n c b =n n S 10S {}n n d b =n d n b n d {}n a n S n S n ⎧⎫⎨⎬⎩⎭1214[]x []0.50=[]lg 4992={}n a []lg n n b a ={}n b {}n a n S 11a =.(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并求的通项公式;(2)若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如,,求证:.35.(2021·浙江·温岭中学高三月考)正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b n }满足.(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求最大整数,使得.36.(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①;②;③是与的等比中项,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并给出解答.问题:已知为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其前项和为为等比数列,其前项和为常数,,(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令其中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求的值.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37.(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且,数列满足,.(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规定: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如,.若,,记求的值,并指出相应的取值范围.)*,2n a n n =∈≥N {}n a []x x []122-=-,[]2,12=222121111n a a a ⎡⎤+++=⎢⎥⎣⎦ {}n a 1211221,22n n n a a a n a b b b +=+++=- {}n a {}n b ()()111n n n n n n b c b a b a ++-=--12n n S c c c =+++ 0n 020202021n S <3514a a +=428S =8a 5a 13a {}n a n {},n n S b n 2,nn T λλ=+11a b ={}{}n n a b ,[]lg n n c a =,[]x x 123100c c c c +++⋯+{}n a ()1λλ>11a ={}n b 11n n n b b a λ++-=-111b λ=-{}n b []x x []1.22-=-[]2.12=2λ=122n n c b n =+-()1232n n T c c c c n =+++⋅⋅⋅+≥2221n n n T T T ⎡⎤-+⎢⎥-⎣⎦n。

数列中的整数问题典例精讲

数列中的整数问题典例精讲

数列中的整数问题典例精讲1.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7,若a m a m +1a m +2为数列a n 中的项,则m =思路:a m a m +1a m +2=2m -7 2m -5 2m -3,a n 中的项为大于等于-5(a 1=-5)的奇数,所以考虑将a m a m +1a m +2向奇数形式变形:2m -7 2m -5 2m -3=2m -3 -4 ⋅2m -3 -2 2m -3=2m -3 -6+82m -3=2m -9+82m -3,可得82m -3应该为大于等于4的偶数,所以82m -3=4或82m -3=8,解得m =52(舍)或m =2答案:m =22.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0,设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S 2⋅S 3=36(1)求a n 的通项公式(2)求m ,k m ,k ∈N ∗ 的值,使得a m +a m +1+⋯+a m +k =653.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12n 2+112n n ∈N ∗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f n =a n (n =2k -1,k ∈N ∗)3a n -13(n =2k ,k ∈N ∗) ,是否存在m ∈N ∗,使得f m +15 =5f m 成立?若存在,求出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S n =12n 2+112n ,S n -1=12n -1 2+112n -1 n ≥2 ∴a n =S n -S n -1=n +5n ≥2 ①∵a 1=S 1=12+112=6符合①∴a n =n +5(2)思路:f n 按照奇偶分段,所以要确定m +15,m 的奇偶。

观察可发现无论m 为何值,m +15,m 均为一奇一偶,所以只需要对m 的奇偶进行分类讨论,解出符合条件的m 即可解:f n =a n =n +5,n =2k -13a n -13=3n +2,n =2k 当m 为奇数时,m +15为偶数∴f m +15 =5f m ⇒3m +15 +2=5m +5解得:m =11当m 为偶数时,m +15为奇数∴f m +15 =5f m ⇒m +15 +5=53m +2解得:m =57(舍)综上所述:m =114.已知各项均为整数的数列a n 满足a 3=-1,a 7=4,前6项依次成等差数列,从第五项起依次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求出所有的正整数m ,使得a m +a m +1+a m +2=a m a m +1a m +2解:(1)设前6项的公差为d ,则a 5=a 3+2d =-1+2d ,a 6=a 3+4d =-1+4d∵a 5,a 6,a 7成等比数列,∴a 26=a 5⋅a 7⇒4d -1 2=42d -1解得:d =1∴n ≤6时,a n =a 3+n -3 d =n -4∴a 5=1,a 6=2,则q =2∴n >7时,a n =a 6⋅q n -6=2n -5∴a n =n -4,n ≤62n -5,n >7 (2)思路:由于数列a n 分为两部分,当n ≥5时,即为公比是2的等比数列,所以考虑对于数列的前几项可进行验证,n ≥5后成等比数列,从而可进行抽象的计算,看是否能够找到符合条件的m 。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系列:数列中求最大项或最小项的方法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系列:数列中求最大项或最小项的方法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系列:数列中求最大项或最小项的方法法一:利用单调性①差值比较法若有0)()1(1>-+=-+n f n f a a n n ,则n n a a >+1,则 <<<<<+121n n a a a a ,即数列}{n a 是单调递增数列,所以数列}{n a 的最小项为)1(1f a =;若有0)()1(1<-+=-+n f n f a a n n ,则n n a a <+1,则 >>>>>+121n n a a a a ,即数列}{n a 是单调递减数列,所以数列}{n a 的最大项为)1(1f a =.②商值比较法若有0)(>=n f a n 对于一切n ∈N *成立,且1)()1(1>+=+n f n f a a n n ,则n n a a >+1,则 <<<<<+121n n a a a a 即数列}{n a 是单调递增数列,所以数列}{n a 的最小项为)1(1f a =;若有0)(>=n f a n 对于一切n ∈N *成立,且1)()1(1<+=+n f n f a a n n ,则n n a a <+1,则 >>>>>+121n n a a a a 即数列}{n a 是单调递减数列,所以数列}{n a 的最小项为)1(1f a =.③利用放缩法若进行适当放缩,有n n a n f n f a =>+=+)()1(1,则 <<<<<+121n n a a a a ,即数列}{n a 是单调递增数列,所以数列}{n a 的最小项为)1(1f a =;若进行适当放缩,有n n a n f n f a =<+=+)()1(1,则 >>>>>+121n n a a a a ,即数列}{n a 是单调递减数列,所以数列}{n a 的最大项为)1(1f a =.法二:先猜后证通过分析,推测数列}{n a 的某项k a (k ∈N *)最大(或最小),再证明)(k n k n a a a a ≥≤或对于一切n ∈N *都成立即可.这样就将求最值问题转化为不等式的证明问题.例1已知函数x x x f 63)(2+-=,S n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点(n ,S n )(n ∈N *)在曲线)(x f y =上.(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Ⅱ)若1)21(-=n n b ,6nn n b a c ∙=,且T n 是数列}{n c 的前n 项和.试问T n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T n 的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Ⅰ)因为点(n ,S n )在曲线)(x f y =上,又x x x f 63)(2+-=,所以n n S n 632+-=.当n =1时,311==S a .当n >1时,1--=n n n S S a ,69)]1(6)1(3[)63(22n n n n n -=-+---+-=当n =1时,31=a 也满足上式,所以n a n 69-=.(Ⅱ)因为n n n n n n n n n b a c b )21)(23(6)21)(69(61,)21(11-=-===--①所以,21)(23()21)(3()21)(1(2132nn n T -++-+-+= ②,)21)(23(21)(3()21)(1(21(211432+-++-+-+=n n n T ③②-③得132)21)(23()21)(2(21)(2(21)(2(2121+---++-+-+=n n n n T 112)21)(23(211]21(1[)21()2(21+------+=n n n .整理得1)21)(12(-+=nn n T ④利用差值比较法由④式得121)(32(11-+=++n n n T ,所以.)21)(21()21)](12(23[)21)](12(21)(32[(21)(12(21)(32(11n n nn n n n n n n n n n T T n-=+-+=+-+=+-+=-++因为1≥n ,所以021<-n .又0)21(>n,所以01<-+n n T T 所以n n T T <+1,所以 >>>>>>+1321n n T T T T T .所以T n 存在最大值.211=T 利用商值比较法由④式得021)(12(1>+=+nn n T .因为,)12(22)12()12(232)21)(12()21)(32(1111n n n n n n T T n n n n +++=++=++=++++165)1221(21)1221(21<=++≤++=n 所以111+<++n n T T ,即n n T T <+1.所以 >>>>>>+1321n n T T T T T /所以T n 存在最大值211=T .利用放缩法由①式得0)21)(21(21)](1(23[111<-=+-=+++n n n n n c ,又因为T n 是数列}{n c 的前n项和,所以n n n n T c T T <+<++11.所以 >>>>>>+1321n n T T T T T 所以T n 存在最大值211=T .先猜后证通过分析,推测数列}{n T 的第一项211=T 最在.下面证明:*)2(1N ∈≥<n n T T n 且.方法①分析法因为121)(12(-+=nn n T ,所以只要证明21121)(12(<-+nn .即只要证明2321)(12(<+nn .只需要证明2423+>∙n n.即只要证明02423>--∙n n由二项式定理得2≥n 且*Ν∈n 时,222)1(1)11(22210++=-++=++≥+=n n n n n C C C nnnnn所以02423>--∙n n成立.所以)2(1≥<n T T n 成立.所以n T 存在最大值211=T .方法②利用数学归纳法(i)当n =2时,因为121)(12(-+=nn n T ,所以1222141121)(14(T T =<=-+=,不等式成立.(ii)假设)2(≥=k 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1T T k <.则当1+=k n 时,.1111++++<+=k k k k c T c T T 由①式得.0)21)(21()21)](1(23[111<-=+-=+++k k k k k c 所以11T T k <+.这就是说,当n =k +1时,不等式也成立.由(i)(ii)得,对于一切2≥n 且*N ∈n ,总有1T T n <成立.所以n T 存在最大值211=T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其通项公式可以视为函数的解析式.因此可以通过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来求函数的最大值,然后通过分析求出数列的最大项.但如果函数的单调性较难判断,那就需要探求另一种途径来解决.例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9(1)(10nn a n =+⋅,求{}n a 的最大项.解:设n a 是数列{}n a 中的最大项,则11,(2)n n n n a a n a a -+≥⎧≥⎨≥⎩,即1199(1)()(),101099(1)()(2)().1010n n n n n n n n -+⎧+⋅≥⋅⎪⎪⎨⎪+⋅≥+⋅⎪⎩解,得89n ≤≤,又∵n N +∈,∴8n =或9,9898910a a ==.当1n =时,91899510a =<,∴{}n a 的最大项为9898910a a ==.对于这种解法,不少同学可能会存在疑问.下面将可能出现的疑问一一展示,加以分析,以探究问题的实质及其解决方法.疑问1:为什么要单独讨论1n =的情况?分析:由于11,(2)n n nn a a n a a -+≥⎧≥⎨≥⎩这个不等式中出现了下标1n -,而数列中的项应该从1开始,因此11n -≥,即2n ≥。

初中数学找规律解题方法及技巧

初中数学找规律解题方法及技巧

初中数学找规律解题方法及技巧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

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

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一、基本方法——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

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

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

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

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2、基本本领(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

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解决数列问题的七大常用技巧

解决数列问题的七大常用技巧

解决数列问题的七大常用技巧巧用性质减少运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中均涉及多个量,解题中可以不必求出每个量,从整体上使用公式.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6>S 7>S 5,则满足S k S k +1<0的正整数k =__________.[思路点拨] 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解析】 依题意得a 6=S 6-S 5>0,a 7=S 7-S 6<0,a 6+a 7=S 7-S 5>0,则S 11=11(a 1+a 11)2=11a 6>0, S 12=12(a 1+a 12)2=12(a 6+a 7)2>0, S 13=13(a 1+a 13)2=13a 7<0, 所以S 12S 13<0,即满足S k S k +1<0的正整数k =12.【答案】 12巧用升降角标法实现转化在含有a n ,S n 对任意正整数n 恒成立的等式中,可以通过升降角标的方法再得出一个等式,通过两式相减得出数列递推式,再根据递推式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和解决其他问题. 设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a 1=3,a n +1=2S n +3(n ∈N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解】 当n ≥2时,由a n +1=2S n +3,得a n =2S n -1+3,两式相减,得a n +1-a n =2S n -2S n -1=2a n ,所以a n +1=3a n ,所以a n +1a n=3. 当n =1时,a 1=3,a 2=2S 1+3=2a 1+3=9,则a 2a 1=3.所以数列{a n }是以3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a n =3×3n -1=3n .巧用不完全归纳找规律解数列问题时要注意归纳推理的应用,通过数列前面若干项满足的规律推出其一般性规律.在数列{a n }中,已知a 1=1,a n +1+(-1)n a n =cos[(n +1)π],记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则S 2 018=__________.[思路点拨] 根据递推式计算数列的前面若干项,发现规律,然后求S 2 018的值.【解析】 由a 1=1,a n +1+(-1)n a n =cos [(n +1)π],得a 2=a 1+cos 2π=1+1=2,a 3=-a 2+cos 3π=-2-1=-3,a 4=a 3+cos 4π=-3+1=-2,a 5=-a 4+cos 5π=2-1=1,…由此可知,数列{a n }是以4为周期的周期数列,且a 1+a 2+a 3+a 4=-2,所以S 2 018=504(a 1+a 2+a 3+a 4)+a 2 017+a 2 018=504×(-2)+a 1+a 2=-1 005.【答案】 -1 005巧用辅助数列求通项已知数列的递推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时,基本思想就是通过变换递推式把其转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辅助数列),求出辅助数列的通项,再通过变换求出原数列的通项公式.(1)当出现a n =a n -1+m (n ≥2)时,构造等差数列;(2)当出现a n =xa n -1+y (n ≥2)时,构造等比数列.(1)设数列{a n }满足a 1=2,a n +1-4a n =3×2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 +1=a n a n +3(n ∈N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解】 (1)由a n +1-4a n =3×2n +1得,a n +12n +1-2a n 2n =3, 设b n =a n 2n ,则b n +1=2b n +3,设b n +1+t =2(b n +t ),所以2t -t =3,解得t =3,所以b n +1+3=2(b n +3),所以b n +1+3b n +3=2,又b 1+3=a 12+3=1+3=4,所以数列{b n +3}是以4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b n +3=4×2n -1=2n +1,所以b n =2n +1-3,所以a n =b n ·2n =(2n +1-3)×2n =22n +1-3×2n .(2)因为a n +1=a n a n +3(n ∈N *),所以1a n +1=3a n +1,设1a n +1+t =3⎝⎛⎭⎫1a n +t ,所以3t -t =1,解得t =12,所以1a n +1+12=3⎝⎛⎭⎫1a n +12,又1a 1+12=1+12=32,所以数列⎩⎨⎧⎭⎬⎫1a n +12是以32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1a n +12=32×3n -1=3n 2,所以a n =23n -1. 巧用裂项求和裂项相消法是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之一,在通项为分式的情况下,注意尝试裂项,裂项的基本原则是a n =f (n )-f (n +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3,若数列{S n +1}是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a n +1(a n +1-3)·S n +1,n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思路点拨] (1)先求S n ,再利用a n =S n -S n -1(n ≥2)求a n ;(2)把通项分解为两项的差,再消项求和.【解】 (1)由题意知S n +1=(S 1+1)·4n -1=4n ,所以S n =4n -1,当n ≥2时,a n =S n -S n -1=3·4n -1,且a 1=3满足上式,所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3·4n -1.(2)b n =a n +1(a n +1-3)·S n +1=4n(4n -1)(4n +1-1)=13⎝ ⎛⎭⎪⎫14n -1-14n +1-1, 所以T n =b 1+b 2+…+b n =13×⎝ ⎛⎭⎪⎫141-1-142-1+13×⎝ ⎛⎭⎪⎫142-1-143-1+…+13×⎝ ⎛⎭⎪⎫14n -1-14n +1-1 =13⎝ ⎛⎭⎪⎫141-1-14n +1-1=19-13(4n +1-1). 巧用分组妙求和分组求和方法是分类与整合思想在数列求和问题中的具体体现,其基本特点是把求和目标分成若干部分,先求出部分和,再整合部分和的结果得出整体和.(1)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a n =2n (n ∈N *),则S 2 018=____________.(2)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2n +1,令b n =(-1)n -1×4(n +1)log 2a n log 2a n +1,则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____________.【解析】 (1)由a n +1·a n =2n , 得a n +1·a n +2=2n +1,则a n +1·a n +2a n ·a n +1=2,即a n +2a n =2, 所以数列a 1,a 3,a 5,…,a 2k +1,…是以a 1=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数列a 2,a 4,a 6,…,a 2k ,…是以a 2=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S 2 018=(a 1+a 3+a 5+…+a 2 017)+(a 2+a 4+a 6+…+a 2 018)=1-21 0091-2+2(1-21 009)1-2=3×21 009-3.(2)由题意得b n =(-1)n -14(n +1)log 2a n log 2a n +1 =(-1)n -14(n +1)(2n +1)(2n +3) =(-1)n -1⎝ ⎛⎭⎪⎫12n +1+12n +3, 当n 为偶数时,T n =⎝⎛⎭⎫13+15-⎝⎛⎭⎫15+17+…+⎝ ⎛⎭⎪⎫12n -1+12n +1-⎝ ⎛⎭⎪⎫12n +1+12n +3=13-12n +3, 当n 为奇数时,T n =⎝⎛⎭⎫13+15-⎝⎛⎭⎫15+17+…-⎝ ⎛⎭⎪⎫12n -1+12n +1+⎝ ⎛⎭⎪⎫12n +1+12n +3=13+12n +3, 所以T n =13-(-1)n 12n +3. 【答案】 (1)3×21 009-3 (2)13-(-1)n 12n +3巧用特值验算保准确使用“错位相减法”求和的方法学生都能够掌握,但求解的结果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在求出结果后使用a 1=S 1进行检验,如果出现a 1≠S 1,则说明运算结果一定错误,这时可以检查解题过程找出错误、矫正运算结果.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3n -12n ,则其前n 项和S n =__________.。

找规律解决问题

找规律解决问题

找规律解决问题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的学科,而找规律是数学中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数列、图形或者等式中的规律,我们可以推导出一般性的结论,从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向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展示找规律解决问题的魅力和实用性。

例一:数列中的规律考虑以下数列:1, 4, 9, 16, 25, ...我们可以观察到每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平方加一。

这个规律告诉我们,第n个数可以用公式an = n^2 + 1来表示。

如果我们想知道第10个数是多少,只需要将n 替换成10,计算得到an = 10^2 + 1 = 101。

通过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

例二:图形中的规律考虑以下图形序列:□□□□□□□□□□□□□□□我们可以观察到每一行的方格数目与行数相等。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得到第n行的方格数目为n。

如果我们想知道第10行的方格数目,只需要将n替换成10,计算得到10。

通过找到规律,我们可以快速解决这个问题。

例三:等式中的规律考虑以下等式:1 +2 +3 + ... + n = n(n+1)/2我们可以观察到等式左边是一个数列的和,而等式右边是一个关于n的二次式。

这个规律告诉我们,任意一个正整数n的前n个正整数的和可以用公式n(n+1)/2来表示。

如果我们想知道前100个正整数的和,只需要将n替换成100,计算得到100(100+1)/2 = 5050。

通过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迅速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找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实用性和高效性。

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数列、图形和等式中的问题,还可以在更复杂的数学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数学领域,找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也同样适用。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实验数据中的规律,推导出一般性的定律和原理。

在经济学和市场分析中,人们通过观察市场趋势和数据变化的规律,做出合理的预测和决策。

数列难题专题(含答案)

数列难题专题(含答案)

数列难题专题一.解答题(共50小题)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n =n (n+1)(n ∈N *). (Ⅰ)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Ⅱ)若数列{b n }满足:,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Ⅲ)令(n ∈N *),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T n .2.已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且a 1=2,a 1+a 2+a 3=12.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令b n =a n •3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3.已知数列{a n }中,a 1=3,a 2=5,其前n 项和S n 满足S n +S n ﹣2=2S n ﹣1+2n ﹣1(n ≥3).令b n =.(Ⅰ)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Ⅱ)若f (x )=2x ﹣1,求证:T n =b 1f (1)+b 2f (2)+…+b n f (n )<(n ≥1).4.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2,前n 项和为S n ,且S 1,S 2,S 4成等比数列. (Ⅰ)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Ⅱ)令b n =(﹣1)n ﹣1,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5.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0,设{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S 2•S 3=36. (Ⅰ)求d 及S n ;(Ⅱ)求m ,k (m ,k ∈N *)的值,使得a m +a m+1+a m+2+…+a m+k =65.6.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a ,a n+1=S n +3n ,n ∈N *. (Ⅰ)设b n =S n ﹣3n ,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Ⅱ)若a n+1≥a n ,n ∈N *,求a 的取值范围.7.已知数列{an }的前n项和为Sn,a1=1,an≠0,anan+1=λSn﹣1,其中λ为常数.(Ⅰ)证明:an+2﹣an=λ(Ⅱ)是否存在λ,使得{an}为等差数列?并说明理由.8.设数列{an }的首项a1∈(0,1),an=,n=2,3,4…(1)求{an}的通项公式;(2)设,求证bn <bn+1,其中n为正整数.9.设数列满足|an﹣|≤1,n∈N*.(Ⅰ)求证:|an |≥2n﹣1(|a1|﹣2)(n∈N*)(Ⅱ)若|an |≤()n,n∈N*,证明:|an|≤2,n∈N*.10.已知数列{an }的前n项和Sn=,n∈N*.(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证明:对任意的n>1,都存在m∈N*,使得a1,an,am成等比数列.11.给定常数c>0,定义函数f(x)=2|x+c+4|﹣|x+c|.数列a1,a2,a3,…满足an+1=f(an),n∈N*.(1)若a1=﹣c﹣2,求a2及a3;(2)求证:对任意n∈N*,an+1﹣an≥c;(3)是否存在a1,使得a1,a2,…,an,…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这样的a1;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2.数列{an }满足:a1+2a2+…nan=4﹣,n∈N+.(1)求a3的值;(2)求数列{an }的前 n项和Tn;(3)令b1=a1,bn=+(1+++…+)an(n≥2),证明:数列{bn}的前n项和Sn满足Sn<2+2lnn.13.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 }的前n项和为Sn满足Sn2﹣(n2+n﹣3)Sn﹣3(n2+n)=0,n∈N*.(1)求a1的值;(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有++…+<.14.已知数列{an }的奇数项是首项为1的等差数列,偶数项是首项为2的等比数列.数列{an}前n项和为Sn ,且满足S5=2a4+a5,a9=a3+a4.(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若am am+1=am+2,求正整数m的值;(3)是否存在正整数m,使得恰好为数列{an}中的一项?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m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5.已知等差数列{an }中,首项a1=1,公差d为整数,且满足a1+3<a3,a2+5>a4,数列{bn}满足,其前n项和为Sn.(1)求数列{an }的通项公式an;(2)若S2为S1,Sm(m∈N*)的等比中项,求m的值.16.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且a n+1=a n ﹣a n 2(n ∈N *) (1)证明:1≤≤2(n ∈N *);(2)设数列{a n 2}的前n 项和为S n ,证明(n ∈N *).17.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a 1=1,公差d >0,且a 2,a 5,a 14分别是等比数列{b n }的b 2,b 3,b 4. (Ⅰ)求数列{a n }与{b n }的通项公式; (Ⅱ)设数列{c n }对任意自然数n 均有=a n+1成立,求c 1+c 2+…+c 2014的值.18.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1,,n ∈N *.(1)求a 2的值;(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 ,有.19.数列{a n }的首项a 1=1,前n 项和S n 与a n 之间满足a n =(n ≥2).(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2)设存在正数k ,使(1+S 1)(1+S 2)..(1+S n )对一切n ∈N ×都成立,求k 的最大值. 20.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1)证明:数列{a n ﹣2}为等比数列; (2)求数列{S n }的前n 项和T n .21.已知数列{a n },{b n }满足b n =a n+1﹣a n ,其中n=1,2,3,…. (Ⅰ)若a 1=1,b n =n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Ⅱ)若b n+1b n ﹣1=b n (n ≥2),且b 1=1,b 2=2.(ⅰ)记c n =a 6n ﹣1(n ≥1),求证:数列{c n }为等差数列; (ⅱ)若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均未在该数列中重复出现无数次.求a 1应满足的条件.22.在数列{an }中,a1=3,an+1an+λan+1+μan2=0(n∈N+)(Ⅰ)若λ=0,μ=﹣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Ⅱ)若λ=(k0∈N+,k≥2),μ=﹣1,证明:2+<<2+.23.设数列{an }的前n项和为Sn,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总存在正整数m,使得Sn=am,则称{an}是“H数列”.(1)若数列{an }的前n项和为Sn=2n(n∈N*),证明:{an}是“H数列”;(2)设{an }是等差数列,其首项a1=1,公差d<0,若{an}是“H数列”,求d的值;(3)证明:对任意的等差数列{an },总存在两个“H数列”{bn}和{cn},使得an=bn+cn(n∈N*)成立.24.已知数列{an }的奇数项是首项为1的等差数列,偶数项是首项为2的等比数列.数列{an} 前n项和为Sn ,且满足S3=a4,a3+a5=2+a4(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an }前2k项和S2k;(3)在数列{an }中,是否存在连续的三项am,am+1,am+2,按原来的顺序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正整数m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5.已知数列{an }满足a1=1,|an+1﹣an|=p n,n∈N*.(Ⅰ)若{an }是递增数列,且a1,2a2,3a3成等差数列,求p的值;(Ⅱ)若p=,且{a2n﹣1}是递增数列,{a2n}是递减数列,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6.已知数列{an }满足:a1∈N*,a1≤36,且an+1=(n=1,2,…),记集合M={an|n∈N*}.(Ⅰ)若a1=6,写出集合M的所有元素;(Ⅱ)如集合M存在一个元素是3的倍数,证明:M的所有元素都是3的倍数;(Ⅲ)求集合M的元素个数的最大值.27.设数列{an }的前n项和为Sn,满足2Sn=an+1﹣2n+1+1,n∈N*,且a1,a2+5,a3成等差数列.(1)求a1的值;(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有.28.已知公比为q(q≠1)的无穷等比数列{an }的首项a1=1.(1)若q=,在a1与a2之间插入k个数b1,b2,…,bk,使得a1,b1,b2,…,bk,a2,a3成等差数列,求这k个数;(2)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整数m,在a1,a2,a3的a1与a2和a2与a3之间共插入m个数,构成一个等差数列,求公比q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用m表示);(3)当且仅当q取何值时,在数列{an }的每相邻两项ak,ak+1之间插入ck(k∈N*,ck∈N)个数,使之成为一个等差数列?并求c1的所有可能值的集合及{cn}的通项公式(用q表示).29.已知数列{an }的各项均为正数,bn=n(1+)n an(n∈N+),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1)求函数f(x)=1+x﹣e x的单调区间,并比较(1+)n与e的大小;(2)计算,,,由此推测计算的公式,并给出证明;(3)令cn =(a1a2…an),数列{an},{cn}的前n项和分别记为Sn,Tn,证明:Tn<eSn.30.设等差数列{an }的公差为d,点(an,bn)在函数f(x)=2x的图象上(n∈N*).(1)若a1=﹣2,点(a8,4b7)在函数f(x)的图象上,求数列{an}的前n项和Sn;(2)若a1=1,函数f(x)的图象在点(a2,b2)处的切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2﹣,求数列{}的前n项和Tn.31.正整数列{an },{bn}满足:a1≥b1,且对一切k≥2,k∈N*,ak是ak﹣1与bk﹣1的等差中项,bk是ak﹣1与bk﹣1的等比中项.(1)若a2=2,b2=1,求a1,b1的值;(2)求证:{an }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an}为常数数列;(3)记cn =|an﹣bn|,当n≥2(n∈N*)时,指出c2+…+cn与c1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32.已知数列{an }是无穷数列,a1=a,a2=b(a,b是正整数),.(Ⅰ)若a1=2,a2=1,写出a4,a5的值;(Ⅱ)已知数列{an }中,求证:数列{an}中有无穷项为1;(Ⅲ)已知数列{an }中任何一项都不等于1,记bn=max{a2n﹣1,a2n}(n=1,2,3,…;max{m,n}为m,n较大者).求证:数列{bn}是单调递减数列.33.对于项数为m的有穷数列{an },记bk=max{a1,a2,…,ak}(k=1,2,…,m),即bk为a1,a2,…,a k 中的最大值,并称数列{bn}是{an}的控制数列,如1,3,2,5,5的控制数列是1,3,3,5,5.(1)若各项均为正整数的数列{an }的控制数列为2,3,4,5,5,写出所有的{an}.(2)设{bn }是{an}的控制数列,满足ak+bm﹣k+1=C(C为常数,k=1,2,…,m),求证:bk=ak(k=1,2,…,m).(3)设m=100,常数a∈(,1),an =an2﹣n,{bn}是{an}的控制数列,求(b1﹣a1)+(b2﹣a2)+…+(b100﹣a100).34.已知数列{an }是等差数列,Sn为{an}的前n项和,且a10=19,S10=100;数列{bn}对任意n∈N*,总有b1•b2•b3…bn﹣1•bn=an+2成立.(Ⅰ)求数列{an }和{bn}的通项公式;(Ⅱ)记cn =(﹣1)n,求数列{cn}的前n项和Tn.35.已知f(x)=,数列{an }为首项是1,以f(1)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数列{bn}中b1=,且bn+1=f(bn),(1)求数列{an }和{bn}的通项公式(2)令,{cn }的前n项和为Tn,证明:对∀n∈N+有1≤Tn<4.36.已知数列{an }满足a1=,an=(n≥2,n∈N).(1)试判断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2)设bn =,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3)设cn =ansin,数列{cn}的前n项和为Tn.求证:对任意的n∈N*,Tn<.37.已知数列{an }满足an≤an+1≤3an,n∈N*,a1=1.(1)若a2=2,a3=x,a4=9,求x的取值范围;(2)设{an }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Sn=a1+a2+…an,若Sn≤Sn+1≤3Sn,n∈N*,求q的取值范围.(3)若a1,a2,…ak成等差数列,且a1+a2+…ak=1000,求正整数k的最大值,以及k取最大值时相应数列a1,a2,…ak的公差.38.对于函数f(x),若存在x0∈R,使f(x)=x成立,则称x为f(x)的不动点.如果函数f(x)=有且仅有两个不动点0和2.(1)试求b、c满足的关系式.(2)若c=2时,各项不为零的数列{an }满足4Sn•f()=1,求证:<<.(3)设bn =﹣,Tn为数列{bn}的前n项和,求证:T2009﹣1<ln2009<T2008.39.在数列{an }中,a1=1,an+1=(1+)an+.(1)设bn =,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an }的前n项和Sn.40.已知数列{an }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a1=2,nan+1=Sn+n(n+1).(Ⅰ)求数列{an }的通项公式an;(Ⅱ)设Tn 为数列{}的前n项和,求Tn;(Ⅲ)设bn =,证明:b1+b2+b3+…+bn<.41.已知数列an满足(1)求数列an 的通项公式an;(2)设,求数列bn 的前n项和Sn;(3)设,数列cn 的前n项和为Tn.求证:对任意的.42.如图,已知曲线C 1:y=(x >0)及曲线C 2:y=(x >0),C 1上的点P 1的横坐标为a 1(0<a 1<).从C 1上的点P n (n ∈N +)作直线平行于x 轴,交曲线C 2于点Q n ,再从点Q n 作直线平行于y 轴,交曲线C 1于点P n+1.点P n (n=1,2,3,…)的横坐标构成数列{a n } (Ⅰ)试求a n+1与a n 之间的关系,并证明:a 2n ﹣1<; (Ⅱ)若a 1=,求证:|a 2﹣a 1|+|a 3﹣a 2|+…+|a n+1﹣a n |<.43.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1=(n ∈N *).(1)求证:{+}是等比数列,并求{a n }的通项公式a n ;(2)数列{b n }满足b n =(3n ﹣1)••a n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若不等式(﹣1)n λ<T n +对一切n ∈N *恒成立,求λ的取值范围.44.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对一切n ∈N *,点(n ,)都在函数f (x )=x+的图象上.(1)计算a 1,a 2,a 3,并归纳出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将数列{a n }依次按1项、2项、3项、4项循环地分为(a 1),(a 2,a 3),(a 4,a 5,a 6),(a 7,a 8,a 9,a 10);(a 11),(a 12,a 13),(a 14,a 15,a 16),(a 17,a 18,a 19,a 20);(a 21)…,分别计算各个括号内各数之和,设由这些和按原来括号的前后顺序构成的数列为{b n },求b 5+b 100的值; (3)设A n 为数列的前n 项积,若不等式A n <f (a )﹣对一切n ∈N *都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45.数列{bn }的前n项和为Sn,且对任意正整数n,都有;(1)试证明数列{bn}是等差数列,并求其通项公式;(2)如果等比数列{an }共有2017项,其首项与公比均为2,在数列{an}的每相邻两项ai与ai+1之间插入i个(﹣1)i bi (i∈N*)后,得到一个新数列{cn},求数列{cn}中所有项的和;(3)如果存在n∈N*,使不等式成立,若存在,求实数λ的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6.已知数列{an}的首项,,n=1,2,….(Ⅰ)求{an}的通项公式;(Ⅱ)证明:对任意的x>0,,n=1,2,…;(Ⅲ)证明:.47.已知数列{an }的前n项和为Sn,数列{bn},{cn}满足(n+1)bn=an+1﹣,(n+2)cn=﹣,其中n∈N*.(1)若数列{an }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求数列{cn}的通项公式;(2)若存在实数λ,使得对一切n∈N*,有bn ≤λ≤cn,求证:数列{an}是等差数列.48.已知数列{an }满足a1=1,an+1=2an+1(n∈N*).(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Ⅱ)若数列{bn }滿足,证明:数列{bn}是等差数列;(Ⅲ)证明:.49.已知数列{an }的各项均为正数,且a1=1,对任意的n∈N*,均有an+12﹣1=4an(an+1),bn=2log2(1+an)﹣1.(1)求证:{1+an }是等比数列,并求出{an}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bn }中去掉{an}的项后,余下的项组成数列{cn},求c1+c2+…+c100;(3)设dn =,数列{dn}的前n项和为Tn,是否存在正整数m(1<m<n),使得T1、Tm、Tn成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0.在数列{an }中,a1=2,an+1=an+2n+1(n∈N*)(1)求证:数列{an﹣2n}为等差数列;(2)设数列{bn }满足bn=log2(an+1﹣n),若…对一切n∈N*且n≥2恒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50小题)1.已知数列{an }的前n项和为Sn,且Sn=n(n+1)(n∈N*).(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Ⅱ)若数列{bn }满足:,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Ⅲ)令(n∈N*),求数列{cn }的前n项和Tn.【分析】(Ⅰ)当n=1时,a1=S1=2,当n≥2时,an=Sn﹣Sn﹣1=n(n+1)﹣(n﹣1)n=2n,由此能求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Ⅱ)由(n≥1),知,所以,由此能求出bn.(Ⅲ)=n(3n+1)=n•3n+n,所以Tn =c1+c2+c3+…+cn=(1×3+2×32+3×33+…+n×3n)+(1+2+…+n),令Hn=1×3+2×32+3×33+…+n×3n,由错位相减法能求出,由此能求出数列{cn}的前n项和.【解答】解:(Ⅰ)当n=1时,a1=S1=2,当n≥2时,an =Sn﹣Sn﹣1=n(n+1)﹣(n﹣1)n=2n,知a1=2满足该式,∴数列{an }的通项公式为an=2n.(2分)(Ⅱ)∵(n≥1)①∴②(4分)②﹣①得:,bn+1=2(3n+1+1),故bn=2(3n+1)(n∈N*).(6分)(Ⅲ)=n(3n+1)=n•3n+n,∴Tn =c1+c2+c3+…+cn=(1×3+2×32+3×33+…+n×3n)+(1+2+…+n)(8分)令Hn=1×3+2×32+3×33+…+n×3n,①则3Hn=1×32+2×33+3×34+…+n×3n+1②①﹣②得:﹣2Hn=3+32+33+…+3n﹣n×3n+1=∴,…(10分)∴数列{cn}的前n项和…(12分)【点评】本题首先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量、通项,结合含两个变量的不等式的处理问题,对数学思维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理解“存在”、“恒成立”,以及运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进行否定,本题有一定的探索性.综合性强,难度大,易出错.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错位相减法的灵活运用.2.已知数列{an }是等差数列,且a1=2,a1+a2+a3=12.(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令bn =an•3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分析】(1)由数列{an }是等差数列,且a1=2,a1+a2+a3=12,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先求出d=2,由此能求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2)由an =2n,知bn=an•3n=2n•3n,所以Sn=2×3+4×32+6×33+…+2(n﹣1)×3n﹣1+2n×3n,再由错位相减法能够求出数列{bn }的前n项和Sn.【解答】解:(1)∵数列{an }是等差数列,且a1=2,a1+a2+a3=12,∴2+2+d+2+2d=12,解得d=2,∴an=2+(n﹣1)×2=2n.(2)∵an=2n,∴bn =an•3n=2n•3n,∴Sn=2×3+4×32+6×33+…+2(n﹣1)×3n﹣1+2n×3n,①3Sn=2×32+4×33+6×34+…+2(n﹣1)×3n+2n×3n+1,②①﹣②得﹣2Sn=6+2×32+2×33+2×34+…+2×3n﹣2n×3n+1=2×﹣2n×3n+1=3n+1﹣2n×3n+1﹣3=(1﹣2n)×3n+1﹣3∴Sn=+.【点评】本题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和数列前n项和的求法,综合性强,难度大,易出错.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挖掘题设中的隐含条件,合理地运用错位相减法进行求和.3.已知数列{an }中,a1=3,a2=5,其前n项和Sn满足Sn+Sn﹣2=2Sn﹣1+2n﹣1(n≥3).令bn=.(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Ⅱ)若f(x)=2x﹣1,求证:Tn =b1f(1)+b2f(2)+…+bnf(n)<(n≥1).【分析】(Ⅰ)由题意知an =an﹣1+2n﹣1(n≥3)(an﹣an﹣1)+(an﹣1﹣an﹣2)+…+(a3﹣a2)+a2=2n+1.(Ⅱ)由于=.故Tn =b1f(1)+b2f(2)+…+bnf(n)=,由此可证明Tn=b1f(1)+b2f(2)+…+bnf(n)<(n≥1).【解答】解:(Ⅰ)由题意知Sn ﹣Sn﹣1=Sn﹣1﹣Sn﹣2+2n﹣1(n≥3)即an =an﹣1+2n﹣1(n≥3)∴an =(an﹣an﹣1)+(an﹣1﹣an﹣2)+…+(a3﹣a2)+a2=2n﹣1+2n﹣2+…+22+5=2n+1(n≥3)检验知n=1、2时,结论也成立,故an=2n+1.(Ⅱ)由于bn=,f(x)=2x﹣1,∴=.故Tn =b1f(1)+b2f(2)+…+bnf(n)==.【点评】本题考查数列的性质和综合应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4.已知等差数列{an }的公差为2,前n项和为Sn,且S1,S2,S4成等比数列.(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Ⅱ)令bn =(﹣1)n﹣1,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分析】(Ⅰ)利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前n项和公式即可得出;(Ⅱ)由(Ⅰ)可得bn=.对n分类讨论“裂项求和”即可得出.【解答】解:(Ⅰ)∵等差数列{an }的公差为2,前n项和为Sn,∴Sn ==n2﹣n+na1,∵S1,S2,S4成等比数列,∴,∴,化为,解得a1=1.∴an =a1+(n﹣1)d=1+2(n﹣1)=2n﹣1.(Ⅱ)由(Ⅰ)可得bn=(﹣1)n﹣1==.∴Tn=﹣++…+.当n为偶数时,Tn=﹣++…+﹣=1﹣=.当n为奇数时,Tn=﹣++…﹣+=1+=.∴Tn=.【点评】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前n项和公式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计算能力、“裂项求和”、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属于难题.5.已知等差数列{an }的公差d>0,设{an}的前n项和为Sn,a1=1,S2•S3=36.(Ⅰ)求d及Sn;(Ⅱ)求m,k(m,k∈N*)的值,使得am +am+1+am+2+…+am+k=65.【分析】(Ⅰ)根据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把条件转化为关于公差d的二次方程求解,注意d的范围对方程的根进行取舍;(Ⅱ)由(Ⅰ)求出等差数列{an }的通项公式,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对am+am+1+am+2+…+am+k=65化简,列出关于m 、k 的方程,再由m ,k ∈N *进行分类讨论,求出符合条件的m 、k 的值. 【解答】解:(Ⅰ)由a 1=1,S 2•S 3=36得, (a 1+a 2)(a 1+a 2+a 3)=36,即(2+d )(3+3d )=36,化为d 2+3d ﹣10=0, 解得d=2或﹣5, 又公差d >0,则d=2, 所以S n =n=n 2(n ∈N *).(Ⅱ)由(Ⅰ)得,a n =1+2(n ﹣1)=2n ﹣1, 由a m +a m+1+a m+2+…+a m+k =65得,,即(k+1)(2m+k ﹣1)=65,又m ,k ∈N *,则(k+1)(2m+k ﹣1)=5×13,或(k+1)(2m+k ﹣1)=1×65, 下面分类求解:当k+1=5时,2m+k ﹣1=13,解得k=4,m=5;当k+1=13时,2m+k ﹣1=5,解得k=12,m=﹣3,故舍去; 当k+1=1时,2m+k ﹣1=65,解得k=0,故舍去;当k+1=65时,2m+k ﹣1=1,解得k=64,m=﹣31,故舍去; 综上得,k=4,m=5.【点评】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及分类讨论思想和方程思想,难度较大,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a ,a n+1=S n +3n ,n ∈N *. (Ⅰ)设b n =S n ﹣3n ,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Ⅱ)若a n+1≥a n ,n ∈N *,求a 的取值范围.【分析】(Ⅰ)依题意得S n+1=2S n +3n ,由此可知S n+1﹣3n+1=2(S n ﹣3n ).所以b n =S n ﹣3n =(a ﹣3)2n ﹣1,n ∈N *.(Ⅱ)由题设条件知S n =3n +(a ﹣3)2n ﹣1,n ∈N *,于是,a n =S n ﹣S n ﹣1=,由此可以求得a 的取值范围是[﹣9,+∞).【解答】解:(Ⅰ)依题意,S n+1﹣S n =a n+1=S n +3n ,即S n+1=2S n +3n , 由此得S n+1﹣3n+1=2S n +3n ﹣3n+1=2(S n ﹣3n ).(4分)因此,所求通项公式为bn =Sn﹣3n=(a﹣3)2n﹣1,n∈N*.①(6分)(Ⅱ)由①知Sn=3n+(a﹣3)2n﹣1,n∈N*,于是,当n≥2时,a n =Sn﹣Sn﹣1=3n+(a﹣3)×2n﹣1﹣3n﹣1﹣(a﹣3)×2n﹣2=2×3n﹣1+(a﹣3)2n﹣2,a n+1﹣an=4×3n﹣1+(a﹣3)2n﹣2=,当n≥2时,⇔a≥﹣9.又a2=a1+3>a1.综上,所求的a的取值范围是[﹣9,+∞).(12分)【点评】本题考查数列的综合运用,解题时要仔细审题,注意挖掘题设中的隐含条件.7.已知数列{an }的前n项和为Sn,a1=1,an≠0,anan+1=λSn﹣1,其中λ为常数.(Ⅰ)证明:an+2﹣an=λ(Ⅱ)是否存在λ,使得{an}为等差数列?并说明理由.【分析】(Ⅰ)利用an an+1=λSn﹣1,an+1an+2=λSn+1﹣1,相减即可得出;(Ⅱ)对λ分类讨论:λ=0直接验证即可;λ≠0,假设存在λ,使得{an}为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可得λ=an+2﹣an=(an+2﹣an+1)+(an+1﹣an)=2d,.得到λSn=,根据{a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解得λ即可.【解答】(Ⅰ)证明:∵an an+1=λSn﹣1,an+1an+2=λSn+1﹣1,∴an+1(an+2﹣an)=λan+1∵an+1≠0,∴an+2﹣an=λ.(Ⅱ)解:①当λ=0时,an an+1=﹣1,假设{an}为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则an+2﹣an=0,∴2d=0,解得d=0,∴an =an+1=1,∴12=﹣1,矛盾,因此λ=0时{an}不为等差数列.②当λ≠0时,假设存在λ,使得{an}为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则λ=an+2﹣an=(an+2﹣an+1)+(an+1﹣an)=2d,∴.∴,,∴λSn=1+=,根据{a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解得λ=4.此时可得,an=2n﹣1.因此存在λ=4,使得{an}为等差数列.【点评】本题考查了递推式的意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属于难题.8.设数列{an }的首项a1∈(0,1),an=,n=2,3,4…(1)求{an}的通项公式;(2)设,求证bn <bn+1,其中n为正整数.【分析】(1)由题条件知,所以{1﹣an }是首项为1﹣a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由此可知(2)方法一:由题设条件知,故bn >0.那么,bn+12﹣bn2=an+12(3﹣2an+1)﹣an2(3﹣2an)=由此可知bn <bn+1,n为正整数.方法二:由题设条件知,所以.由此可知bn<bn+1,n为正整数.【解答】解:(1)由,整理得.又1﹣a1≠0,所以{1﹣an}是首项为1﹣a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得(2)方法一:由(1)可知,故bn>0.那么,bn+12﹣bn2=an+12(3﹣2an+1)﹣an2(3﹣2an)= =又由(1)知an >0且an≠1,故bn+12﹣bn2>0,因此bn <bn+1,n为正整数.方法二:由(1)可知,因为,所以.由an≠1可得,即两边开平方得.即bn <bn+1,n为正整数.【点评】本题考查数列的综合应用,难度较大,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挖掘题设中的隐含条件.9.设数列满足|an﹣|≤1,n∈N*.(Ⅰ)求证:|an |≥2n﹣1(|a1|﹣2)(n∈N*)(Ⅱ)若|an |≤()n,n∈N*,证明:|an|≤2,n∈N*.【分析】(I)使用三角不等式得出|an |﹣|an+1|≤1,变形得﹣≤,使用累加法可求得<1,即结论成立;(II)利用(I)的结论得出﹣<,进而得出|an|<2+()m•2n,利用m的任意性可证|an|≤2.【解答】解:(I)∵|an ﹣|≤1,∴|an|﹣|an+1|≤1,∴﹣≤,n∈N*,∴=(﹣)+(﹣)+…+(﹣)≤+++…+==1﹣<1.∴|an |≥2n﹣1(|a1|﹣2)(n∈N*).(II)任取n∈N*,由(I)知,对于任意m>n,﹣=(﹣)+(﹣)+…+(﹣)≤++…+=<.∴|an|<(+)•2n≤[+•()m]•2n=2+()m•2n.①由m的任意性可知|an|≤2.否则,存在n∈N*,使得|a|>2,取正整数m0>log且m>n,则2•()<2•()=|a|﹣2,与①式矛盾.综上,对于任意n∈N*,都有|an|≤2.【点评】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应用与证明,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放缩法证明不等式,难度较大.10.已知数列{an }的前n项和Sn=,n∈N*.(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证明:对任意的n>1,都存在m∈N*,使得a1,an,am成等比数列.【分析】(1)利用“当n≥2时,an =Sn﹣Sn﹣1;当n=1时,a1=S1”即可得出;(2)对任意的n>1,假设都存在m∈N*,使得a1,an,am成等比数列.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可得,即(3n﹣2)2=1×(3m﹣2),解出m为正整数即可.【解答】(1)解:∵Sn=,n∈N*.∴当n≥2时,an =Sn﹣Sn﹣1=﹣=3n﹣2,(*)当n=1时,a1=S1==1.因此当n=1时,(*)也成立.∴数列{an }的通项公式an=3n﹣2.(2)证明:对任意的n>1,假设都存在m∈N*,使得a1,an,am成等比数列.则,∴(3n﹣2)2=1×(3m﹣2),化为m=3n2﹣4n+2,∵n>1,∴m=3n2﹣4n+2=>1,因此对任意的n>1,都存在m=3n2﹣4n+2∈N*,使得a1,an,am成等比数列.【点评】本题考查了递推式的意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二次函数的单调性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法,考查了恒成立问题的等价转化方法,考查了反证法,考查了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难题.11.给定常数c>0,定义函数f(x)=2|x+c+4|﹣|x+c|.数列a1,a2,a3,…满足an+1=f(an),n∈N*.(1)若a1=﹣c﹣2,求a2及a3;(2)求证:对任意n∈N*,an+1﹣an≥c;(3)是否存在a1,使得a1,a2,…,an,…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这样的a1;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分析】(1)对于分别取n=1,2,an+1=f(an),n∈N*.去掉绝对值符合即可得出;(2)由已知可得f(x)=,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证明;(3)由(2)及c>0,得an+1≥an,即{an}为无穷递增数列.分以下三种情况讨论:当a1<﹣c﹣4时,当﹣c﹣4≤a1<﹣c时,当a1≥﹣c时.即可得出a1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a2=f(a1)=f(﹣c﹣2)=2|﹣c﹣2+c+4|﹣|﹣c﹣2+c|=4﹣2=2,a 3=f(a2)=f(2)=2|2+c+4|﹣|2+c|=2(6+c)﹣(c+2)=10+c.(2)由已知可得f(x)=当an ≥﹣c时,an+1﹣an=c+8>c;当﹣c﹣4≤an <﹣c时,an+1﹣an=2an+3c+8≥2(﹣c﹣4)+3c+8=c;当an <﹣c﹣4时,an+1﹣an=﹣2an﹣c﹣8>﹣2(﹣c﹣4)﹣c﹣8=c.∴对任意n∈N*,an+1﹣an≥c;(3)假设存在a1,使得a1,a2,…,an,…成等差数列.由(2)及c>0,得an+1≥an,即{an}为无穷递增数列.又{an }为等差数列,所以存在正数M,当n>M时,an≥﹣c,从而an+1=f(an)=an+c+8,由于{an}为等差数列,因此公差d=c+8.①当a1<﹣c﹣4时,则a2=f(a1)=﹣a1﹣c﹣8,又a2=a1+d=a1+c+8,故﹣a1﹣c﹣8=a1+c+8,即a1=﹣c﹣8,从而a2=0,当n≥2时,由于{an }为递增数列,故an≥a2=0>﹣c,∴an+1=f(an)=an+c+8,而a2=a1+c+8,故当a1=﹣c﹣8时,{an}为无穷等差数列,符合要求;②若﹣c﹣4≤a1<﹣c,则a2=f(a1)=3a1+3c+8,又a2=a1+d=a1+c+8,∴3a1+3c+8=a1+c+8,得a1=﹣c,应舍去;③若a1≥﹣c,则由an≥a1得到an+1=f(an)=an+c+8,从而{an}为无穷等差数列,符合要求.综上可知:a1的取值范围为{﹣c﹣8}∪[﹣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方法、如何绝对值符号、递增数列、等差数列等基础知识与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12.数列{an }满足:a1+2a2+…nan=4﹣,n∈N+.(1)求a3的值;(2)求数列{an }的前 n项和Tn;(3)令b1=a1,bn=+(1+++…+)an(n≥2),证明:数列{bn}的前n项和Sn满足Sn<2+2lnn.【分析】(1)利用数列的递推关系即可求a3的值;(2)利用作差法求出数列{an }的通项公式,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即可求数列{an}的前 n项和Tn;(3)利用构造法,结合裂项法进行求解即可证明不等式.【解答】解:(1)∵a1+2a2+…nan=4﹣,n∈N+.∴a1=4﹣3=1,1+2a2=4﹣=2,解得a2=,∵a1+2a2+…+nan=4﹣,n∈N+.∴a1+2a2+…+(n﹣1)an﹣1=4﹣,n∈N+.两式相减得nan=4﹣﹣(4﹣)=,n≥2,则an=,n≥2,当n=1时,a1=1也满足,∴an=,n≥1,则a3=;(2)∵an=,n≥1,∴数列{an}是公比q=,则数列{an }的前 n项和Tn==2﹣21﹣n.(3)bn =+(1+++…+)an,∴b1=a1,b2=+(1+)a2,b3=(1++)a3,∴bn =+(1+++…+)an,∴Sn =b1+b2+…+bn=(1+++…+)a1+(1+++…+)a2+…+(1+++…+)an=(1+++…+)(a1+a2+…+an)=(1+++…+)Tn=(1+++…+)(2﹣21﹣n)<2×(1+++…+),设f(x)=lnx+﹣1,x>1,则f′(x)=﹣.即f(x)在(1,+∞)上为增函数,∵f(1)=0,即f(x)>0,∵k≥2,且k∈N•时,,∴f()=ln+﹣1>0,即ln>,∴ln,,…,即=lnn,∴2×(1+++…+)=2+2×(++…+)<2+2lnn,即Sn<2(1+lnn)=2+2lnn.【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数列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的计算,以及数列和不等式的综合,利用作差法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13.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 }的前n项和为Sn满足Sn2﹣(n2+n﹣3)Sn﹣3(n2+n)=0,n∈N*.(1)求a1的值;(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有++…+<.【分析】(1)本题可以用n=1代入题中条件,利用S1=a1求出a1的值;(2)利用an 与Sn的关系,将条件转化为an的方程,从而求出an;(3)利用放缩法,将所求的每一个因式进行裂项求和,即可得到本题结论.【解答】解:(1)令n=1得:,即.∴(S1+3)(S1﹣2)=0.∵S1>0,∴S1=2,即a1=2.(2)由得:.∵an>0(n∈N*),∴Sn>0.∴.∴当n≥2时,,又∵a1=2=2×1,∴.(3)由(2)可知=,∀n∈N*,=<=(),当n=1时,显然有=<;当n≥2时,<+=﹣•<所以,对一切正整数n,有.【点评】本题考查了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的关系、裂项求和法,还用到了放缩法,计算量较大,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属于难题.14.已知数列{an }的奇数项是首项为1的等差数列,偶数项是首项为2的等比数列.数列{an}前n项和为Sn ,且满足S5=2a4+a5,a9=a3+a4.(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若am am+1=am+2,求正整数m的值;(3)是否存在正整数m,使得恰好为数列{an}中的一项?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m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分析】(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由题意列式求出公差和公比,则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得出;(2)分am =2k和am=2k﹣1,利用amam+1=am+2即可求出满足该等式的正整数m的值;(3)对于k∈N*,有..假设存在正整数m,使得恰好为数列{an}中的一项,设=L(L∈N*),则,变形得到(3﹣L)3m﹣1=(L﹣1)(m2﹣1),由此式得到L的可能取值,然后依次分类讨论求解.【解答】解:(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则a1=1,a2=2,a3=1+d,a4=2q,a9=1+4d.∵S5=2a4+a5,∴a1+a2+a3=a4,即4+d=2q,又a9=a3+a4.∴1+4d=1+d+2q.解得:d=2,q=3.∴对于k∈N*,有.故;(2)若am =2k,则由amam+1=am+2,得2•3k﹣1(2k+1)=2•3k,解得:k=1,则m=2;若am=2k﹣1,则由(2k﹣1)•2•3k﹣1=2k+1,此时左边为偶数,右边为奇数,不成立.故满足条件的正数为2;(3)对于k∈N*,有..假设存在正整数m,使得恰好为数列{an}中的一项,又由(1)知,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为正数,故可设=L(L∈N*),则,变形得到(3﹣L)3m﹣1=(L﹣1)(m2﹣1)①.∵m≥1,L≥1,3m﹣1>0,∴L≤3.又L∈N*,故L可能取1,2,3.当L=1时,(3﹣L)3m﹣1>0,(L﹣1)(m2﹣1)=0,∴①不成立;当L=2时,(3﹣2)3m﹣1=(2﹣1)(m2﹣1),即3m﹣1=m2﹣1.若m=1,3m﹣1≠m2﹣1,令,则=.因此,1=T2>T3>…,故只有T2=1,此时m=2,L=2=a2.当L=3时,(3﹣3)3m﹣1=(3﹣1)(m2﹣1).∴m=1,L=3=a3.综上,存在正整数m=1,使得恰好为数列{an}中的第三项,存在正整数m=2,使得恰好为数列{an}中的第二项.【点评】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训练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压轴题.15.已知等差数列{an }中,首项a1=1,公差d为整数,且满足a1+3<a3,a2+5>a4,数列{bn}满足,其前n项和为Sn.(1)求数列{an }的通项公式an;(2)若S2为S1,Sm(m∈N*)的等比中项,求m的值.【分析】(1)由题意,得,由此可解得an=1+(n﹣1)•2=2n﹣1.(2)由=,知=.由此可求出m的值.【解答】解:(1)由题意,得解得<d<.又d∈Z,∴d=2.∴an=1+(n﹣1)•2=2n﹣1.(2)∵=,∴=.∵,,,S2为S1,Sm(m∈N*)的等比中项,∴S22=SmS1,即,解得m=12.【点评】本题考查数列的性质和应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16.已知数列{an }满足a1=且an+1=an﹣an2(n∈N*)(1)证明:1≤≤2(n∈N*);(2)设数列{an 2}的前n项和为Sn,证明(n∈N*).【分析】(1)通过题意易得0<an ≤(n∈N*),利用an﹣an+1=可得>1,利用==≤2,即得结论;(2)通过=an ﹣an+1累加得Sn=a1﹣an+1,对an+1=an﹣an2两边同除以an+1an采用累积法可求出an+1的范围,从而得出结论.【解答】证明:(1)由题意可知:an+1﹣an=﹣an2≤0,即an+1≤an,故an≤,1≤.由an =(1﹣an﹣1)an﹣1得an=(1﹣an﹣1)(1﹣an﹣2)…(1﹣a1)a1>0.所以0<an≤(n∈N*),又∵a2=a1﹣=,∴==2,又∵an ﹣an+1=,∴an>an+1,∴>1,∴==≤2,∴1≤≤2(n∈N*),综上所述,1<≤2(n∈N*);(2)由已知,=an ﹣an+1,=an﹣1﹣an,…,=a1﹣a2,累加,得Sn =++…+=a1﹣an+1,①由an+1=an﹣an2两边同除以an+1an得,和1≤≤2,得1≤≤2,累加得1+1+...1≤+﹣+...+﹣≤2+2+ (2)所以n≤﹣≤2n,因此≤an+1≤(n∈N*)②,由①②得≤(n∈N*).【点评】本题是一道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题,考查数学归纳法,对表达式的灵活变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注意解题方法的积累,属于难题.17.已知等差数列{an }的首项a1=1,公差d>0,且a2,a5,a14分别是等比数列{bn}的b2,b3,b4.(Ⅰ)求数列{an }与{bn}的通项公式;(Ⅱ)设数列{cn }对任意自然数n均有=an+1成立,求c1+c2+…+c2014的值.【分析】(Ⅰ)依题意,a2,a5,a14成等比数列⇒(1+4d)2=(1+d)(1+13d),可求得d,继而可求得数列{an }的通项公式;由b2=a2=3,b3=a5=9,可求得q与其首项,从而可得数列{bn}的通项公式;(Ⅱ)由(Ⅰ)知an =2n﹣1,bn=3n﹣1,由++…+=an+1,可求得c1=b1a2=3,=an+1﹣an=2(n≥2),于是可求得数列{cn }的通项公式,继而可求得c1+c2+…+c2014的值.【解答】解:(Ⅰ)∵a2=1+d,a5=1+4d,a14=1+13d,∵a2,a5,a14成等比数列,∴(1+4d)2=(1+d)(1+13d),解得d=2,∴an=1+(n﹣1)×2=2n﹣1;又b2=a2=3,b3=a5=9,∴q=3,b1=1,∴bn=3n﹣1.(Ⅱ)∵++…+=an+1,∴=a2,即c1=b1a2=3,又++…+=an(n≥2),∴=an+1﹣an=2(n≥2),∴cn =2bn=2•3n﹣1(n≥2),∴cn=.∴c1+c2+…+c2014=3+2×3+2×32+…+2×32013=3+2×(3+32+ (32013)=3+2×。

数列中不定方程问题的几种解题策略

数列中不定方程问题的几种解题策略

数列中不定方程问题的几种解题策略王海东(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212300)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在高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数列中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在近年来的高考模拟卷中,这类问题屡见不鲜,本文中的例题也都是近年来大市模考题的改编.本文试图对与数列有关的不定方程的整数解问题的解法作初步的探讨,以期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帮助。

题型一:二元不定方程 双变量的不定方程,在高中阶段主要是求出此类不定方程的整数解,方法较灵活,下面介绍3种常用的方法。

方法 1.因式分解法:先将不定方程两边的数分解为质因数的乘积,多项式分解为若干个因式的乘积,再由题意分类讨论求解。

题1(2014·浙江卷)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d >0。

设{}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1=a ,3632=⋅S S 。

(1)求d 及S n ; (2)求m ,k (m ,k ∈N *)的值,使得65...21=+++++++k m m m m a a a a .解析(1)略(2)由(1)得2,12n S n a n n =-=(n ∈N *)=+++++++k m m m m a a a a ...21()2122121-++-+k m m k )()1)(12(+-+=k k m 所以65)1)(12(=+-+k k m ,由m ,k ∈N *知1112>+≥-+k k m65151365⨯=⨯=,故⎩⎨⎧=+=-+511312k k m 所以⎩⎨⎧==45k m 点评 本题中将不定方程变形为()()135112⨯=+⋅-+k k m ,因为分解方式是唯一的,所以可以得到关于k m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

方法 2.利用整除性质 在二元不定方程中,当其中一个变量很好分离时,可分离变量后利用整除性质解决.题2。

设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为2121n n b n t-=-+,问:是否存在正整数t ,使得12m b b b ,,(3)m m ≥∈N ,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t 和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要使得12,,m b b b 成等差数列,则212m b b b =+即:312123121m t t m t -=+++-+ 即:431m t =+- ∵,m t N *∈,∴t 只能取2,3,5 当2t =时,7m =;当3t =时,5m =;当5t =时,4m =.点评 本题利用t 表示 m 从而由431m t =+-得到14-t 是整数,于是1-t 是4的约数,从而估计出可能的所有取值,再逐一检验即可,当然,本题也可以利用m 表示t 来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