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课一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_部编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_部编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材料一:规定宋要给弊辽:岁“岁币币,”每加年重银了1北0万宋两人民,的绢负20担万匹。 材料二: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 丝织品利、:稻双米方、展茶开频叶繁等的,经换济取文辽化的交羊流,、有马利、于骆民驼族等交。融 材料三:(战后几十年内)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 (白头发)利之:人辽,宋不边识境于长戈期。处 于 相 对 和 平 稳 定 的 状 态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
两,絹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岁币)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北宋获得胜利为什么还要签订和议?
材料一 (宋太宗认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 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需谨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契丹族、党项族都去哪儿了?
契丹
大部分与其他民族融合 达斡[wò]尔族
党 项
大部分与其他民族 融合
蒙古族
知识拓展
中华民族历史是 由五十六个民族 共同缔造——
三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阅读课文36页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 战争
(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耶律阿保机( 872—926)
想一想 契丹族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治国措施:耶律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契丹货币Fra bibliotek契丹文字
契丹鸡冠壶
一 契丹族与党项族
2.党项族与西夏政权 (1)党项族的兴起与发展








11世纪 前期
有文献记载 党项诸部开 党项族内 党项族内迁 始强盛起来 附于唐朝

七年级下册部编版历史第7课 辽北宋西夏的并立

七年级下册部编版历史第7课 辽北宋西夏的并立

发型,是一种文化。这样的发型,你也许无法接受·······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兴起 (1)背景 ①隋唐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 经济、文化 联系日益密切。 ②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带去了先进的 生产技术 和生活方式。 (2)兴起:9 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 (3)建国:10 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4)发展: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 文字 ,国力不断增强。
解析:本题考查对元昊功绩的准确掌握。A、B、C 三项都是元昊建立政权后,为巩固 政权和发展生产采取的措施;D 项“使东北地区得到开发”说法有误,元昊建立的西 夏政权为开发我国西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 答案:D
[学霸笔记] 耶律阿保机和元昊加强统治的相同之处
1.都是少数民族首领。 2.都建立过本民族政权。 3.都创制过本民族的文字。 4.都重视学习中原文化。
chán
澶渊之战
宋辽战争
二、战争与和平
战和
澶渊之盟 宋辽和约
燕云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河北 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公元936年,后晋的开 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 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石敬瑭 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 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 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二百年。


辽攻宋,澶渊之战
与澶渊之盟。


保持友好关系,双

方互通使节。

真 宗
宋攻辽失利,采取
防御政策。
1、澶渊之战
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直逼黄河岸边的 澶渊城,都城东京局势危急。有人主张迁都避让, 宰相寇准坚决反对,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 振,射杀辽军统帅,辽军遭受重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学案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学案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含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核心目标课标要求核心提要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思维导学课堂突破合作探究两宋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民族政权并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勇敢善战,明达世务,916年登基称皇帝,立国号“契丹”,建立“大契丹国”,创立契丹文字。

材料二1038年,他自立为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

材料三他是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他就是宋太祖。

材料四见下图请回答:(1)分别写出材料一、二、三中所述人物的姓名。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中人物的共同点。

(3)北宋和辽、西夏都曾发生多次战争,最终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产生了什么影响?(4)辽、宋、夏时期突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即时训练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A.耶律阿保机B.阿骨打C.元昊D.赵匡胤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北宋宰相是()A.秦桧B.寇准C.耶律阿保机D.岳飞3.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A.党项族B.契丹族C.蒙古族D.女真族4.澶渊之盟是北宋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和议()A.金B.西夏C.辽D.蒙古5.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宋辽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的状态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C.导致北宋的灭亡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课后作业基础过关1.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小说中主要人物之一。

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A.耶律阿保机B.赵匡胤C.元昊D.耶律德光2.观察下图《辽、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图中契丹族建立的政权都城所在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13.《宋史·夏国传》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新⼈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知识点总结第⼆单元辽宋夏⾦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新⼈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知识点总结第⼆单元辽宋夏⾦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框架】北宋的政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轻武的政策【重点梳理】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北宋建⽴和统⼀(1)建⽴:960年,后周⼤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他当皇帝。

他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2)统⼀: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针,陆续消灭了南⽅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的分裂割据局⾯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①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发兵之权。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兵和地⽅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②政治: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在地⽅,派⽂⾂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

③财政: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除各州留⼀部分⽤作地⽅的必要⽀出外,其余⼀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在地⽅设置转运使,把地⽅财赋收归中央(2)作⽤: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加强2.重⽂轻武的政策响变政移的情况发⽣,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知识延伸】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利与弊。

(1)利: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消除分裂割据,维护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民的愿望。

(2)弊:守内虚外,边防⼒量削弱,军队⼈数增加,军队开⽀⽇益膨胀。

官僚机构臃肿庞⼤,⼈浮于事,效率低下。

地⽅经费减少,不能调动地⽅积极性。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知识框架】辽、西夏与北宋的并⽴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重点梳理】1.契丹族与党项族契丹族10世纪初,契丹族⾸领耶律阿保机统⼀契丹各部,建⽴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单元知识要点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以后改名为辽)。

2.辽与北宋的和战:(1)战:宋辽之战(宋真宗时,主战大臣是寇准)(2)和:双方签订澶渊之盟”。

3.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

第8课金于南宋的对峙1.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2.1125 年,金灭辽。

3.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4.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他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5.南宋与金的和战:(1)战:岳飞抗金(“岳家军”)(2)和: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1.农业的发展:(1)原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2)表现: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2.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经有了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2)瓷器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南宋的海船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3.商业贸易的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那时中央的财政,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对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第11课元朝的统治1.元朝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思维导图素材人教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思维导图素材人教
西夏 建立
辽太宗时
辽占领燕云十六州,辽与中 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辽与北 宋的和

宋太祖晚期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宗时 北宋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采取防御政策
宋真宗时
澶州之战,辽军大举攻宋,宋真宗亲征,宋 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澶州之盟后,辽宋之间长时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订立宋夏和约,元昊向宋 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 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议和
西夏与 北宋的 关系
战争
元昊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 宋,宋朝损失惨重,但西
夏也遭受很大损失
退 出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

思维导图
辽与北宋 的和战
契丹族 与党项

辽、西 夏与北 宋的并

西夏与北 宋的关系
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
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 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建立
阿保机发展生产,创制 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发展
11世纪,元昊称大夏 皇帝,定都兴庆府 建立
元昊效仿唐宋制度,订立官制
、军制和律法并鼓励垦荒,发 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新人教版
(4)批判性思维:在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学生需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5)创新意识: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提出新观点,进行创新性思考。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和项目导向学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讲授,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通过讨论,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思考;通过案例研究,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通过项目导向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 题目:分析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民族关系。
答案: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既有战争也有和平。辽国与北宋之间存在矛盾和争斗,双方多次爆发战争。辽国曾一度占领北宋的部分领土,但最终双方达成和平协议,实现了边境贸易和文化交流。西夏与北宋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双方既有战争也有和平。西夏曾一度占领北宋的领土,但双方最终达成和约,实现了边境贸易和文化交流。
7. 社会变化与民众生活:在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时期,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影响了民众的生活。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今天的课堂,我觉得在教学方法、策略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我通过导入环节引起了学生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兴趣,让他们初步了解了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我采用了讲解、展示图表和实例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辽、西夏与北宋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典型的历史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多样性。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加深了全班对辽、西夏与北宋的认识和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单元认识一: 大一统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 了解中国古代国家历史发展的具体 演进,还要掌握中国历史发展的总 体趋势,使学生认识国家统一的重 要性,形成国家认同。
国家的大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即使是割据时 期,也孕育着统一的走向。
时代特点:民族政权并立
名称
辽 北宋
时间
新版教材对课时的调整:7变8
第6课北宋的政治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 并立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 元朝的建立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 和文化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 与中外交通
第8课 北宋和辽、西夏的 和战 第9课 南宋和金的对峙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1课 宋朝的社会生活 第12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 朝的建立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 体, 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 对抗中出现的, 但作为一个自在 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 程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 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单位, 经 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 同 时也有分裂和消亡, 形成一个你 来我去、我来你去, 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 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 统一体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目 录 一、新教材“新”在哪里? 二、教材的单元解读 三、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四、具体教学建议
一、教材的“新”在哪里?
新的单元名称 旧的单元名称
民族关系发 展和社会变 化
经济重心的 南移和民族 关系的发展
如何看待社会的变化
1.国家版图:由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版图最大 2.民族关系: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 3.经 济: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发达 4.对外关系:中外交通发达,丝绸之路达到鼎 盛时期 5.文 化: 重文轻武,科技发达,文学艺术异 彩纷呈 6.社会生活: 丰富多彩与近代贴近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重点:知道辽、西夏、北宋是并立的政权;澶渊之盟的签订。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问大家有看过《杨家将》《杨门虎将》《杨门女将》等电视剧吗?有看过的同学知道这些电视剧的背景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王朝吗?北宋时期,杨家七郎“七子去一子回”的悲剧发生在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交战的过程中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二、探究新知(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展示诗歌:“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苏颂《契丹帐》教师提问:请问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个民族怎样的生活情景?提示:诗歌描写了契丹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生活。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找出契丹族兴起的原因。

提示:①隋唐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②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③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归纳西夏民族的概况。

提示: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

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4.展示图片: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教师提问:观察图片并结合教材内容,列表归纳北宋、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

提示:5.教师提问:建立政权后,辽和西夏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政权?学生回答:①辽: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②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辽与北宋的和战”的相关内容,概括辽宋关系的变化。

提示:战→和→战→和。

2.展示材料: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思维导图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思维导图

、军制和律法并鼓励垦荒,发 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发展
K12教育资料
契丹 国建 立
契丹族 与党项

西夏 建立
3
辽太宗时
辽占领燕云十六州,辽与中 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辽与北 宋的和

宋太祖晚期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使节 宋太宗时 北宋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采取防御政策
宋真宗时
澶州之战,辽军大举攻宋,宋真宗亲征,宋 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澶州之盟后,辽宋之间长时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K12教育资料
4
订立宋夏和约,元昊向宋 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 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议和
西夏与 北宋的 关系
战争
元昊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 宋,宋朝损失惨重,但西
夏也遭受很大损失
K12教育资料
退 5出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

思维导图
K12教育资料
1
辽与北宋 的和战
契丹族 与党项

辽、西 夏与北 宋的并

西夏与北 宋的关系
K12教育资料
2
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
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 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建立
阿保机发展生产,创制 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发展
11世纪,元昊称大夏 皇帝,定都兴庆府 建立
元昊效仿唐宋制度,订立官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梳理一、单元课程结构1.单元地位这一时期从北宋建立开始,至元朝灭亡结束。

与北宋同时,在东北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在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随后形成了金与南宋的对峙局面,至蒙古灭金,建立元朝,继而灭南宋,统一了中国。

无论是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还是元朝这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都在进一步交融与发展,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更取得了很大成就。

2.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在民族关系方面:多个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政权统一全国。

在社会变化方面包括:经济重心南移,商业贸易繁荣,繁华的都市生活,多彩的文学艺术(宋词、元曲流行),极盛的传统科技(中国古代科技的典范和高峰,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发达的中外交通。

二、单元知识梳理1.课标解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新增“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一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宋朝经济繁荣而综合国力不强,总屈服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原因;二是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文官制度的渊源和重文轻武的民族性格的形成。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新增“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一是因为“岳飞抗金的事迹”在民间影响较大,符合“学习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课程设计思路;二是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元时期是商业贸易的繁荣时期,宋朝更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所以课文着重介绍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要求“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突出强调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习目标
1.了解契丹与党项族的兴起,辽和西夏建立的史实。
2.掌握辽和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3.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 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 关系。
学习目录
01
辽、西夏的建立
材料一:(宋太宗认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 邪无状,若无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需谨此 。
北宋—统—治【者宋】实李行焘守《内续虚资外治通的鉴政长策编》
材料二: 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 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 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的。
2、党项族的兴起与西夏的建立
西夏的兴起与发展
隋朝
隋末
唐初
唐末
11世纪 前期
有文献记载 党项诸部开 党项族内 党项族内迁 始强盛起来 附于唐朝
建立独立政权
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 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一、北方强势民族的雄起----契丹族与党项族
2、党项族的兴起与西夏的建立
发展和统一。
课堂小结
北宋、辽、西夏并立形势图
三 西 夏 辽国 时





北宋

战是短暂的,是历史的支流;和是长久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各 民 族 之 间 的 相 处 : 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民族互助 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的保证
措施: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四时钠钵图:春钠钵 四时钠钵图:冬钠钵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核心素养提升版)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核心素养提升版)

开封,宋军打退辽军之后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2.澶渊(州)之战
宋真宗
时间: 1004年(宋真宗)
交战双方:
攻方: 辽 守方: 北宋
澶州
交战地点: 澶州(古称澶渊) 寇准
关键人物: 宋真宗
东京
寇准
战争结果: 宋打退辽军,辽宋议和, 签订“澶渊之盟” (1005),辽撤军, 宋给辽岁币。
契丹货币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二)党项族的崛起 1.生活区域:党项族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
2.民族历史:原属西羌族的一支 3.唐朝时期: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与中原文化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4.时间:11世纪前期(1038年)
5.建立者:元昊(拓跋氏)(大夏皇帝)
6.民族:党项族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将领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 地理燕位云置十:六大州致,相即当今于北今京北、京天、津天全津境及,河以北及、河山北西北北部部地一区带、。山西北部地区。公元936年, 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 瑭军约事为地父位子:。对石于敬北瑭宋按来照说契,丹是的重要要求的把天燕然云屏十障六,州对割于让契给丹契来丹说,,使占得领辽它国则的占疆据域了扩对展中到原长 城地沿区线的。战燕略云主十动六权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二百年。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二)党项族的崛起
9.治国措施:元昊仿效唐宋制度
①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②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③创制了西夏文字。
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字。三年 始成,共五千余字,形体方整,笔画繁冗 ,结构仿汉字,又有其独特之处。

北宋的议和任务单

北宋的议和任务单

部编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自主学习任务单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学习目标1.说出辽与西夏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等基本史实,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

2.能够全面、客观和辩证的评价历史事件,认识北宋与辽、西夏的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进而体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阅读,感知史实(关键信息请在教材上用笔划出)1.阅读教材第33—34页文字与图片,完成以下问题:①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②辽和西夏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政权?2.阅读教材第35-36页文字与图片,完成以下问题:①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是什么?②澶渊之盟内容和影响各是什么?3.阅读课本第36页文字与图片,完成以下问题:①元昊称帝后,夏与北宋关系如何?后来为什么又与北宋议和?②宋夏议和的内容和作用?(二)回顾史实,构建体系本课讲述了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及其“战和”关系。

请梳理基础史实,在下面建构知识结构。

(三)研读史料,重点突破北宋的议和材料一:材料二:自契丹取燕蓟(幽云十六州)以北,拓跋(西夏)自得灵夏(宁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改国号为辽),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

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都以中原为标准)。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 材料三:(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宋】苏辙《栾城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推断甲、乙、丙分别代表哪一个政权?(2)据材料二,辽、西夏在哪些方面学习了中原文化的?(3)据材料三,朝廷指的是哪一个朝代?辽与它签订了哪一个和议?内容是什么?(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二、三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

你是如何看待北宋与辽夏之间的议和?(四)巧用方法,反思总结有人用“123”记忆本课相关史实,即“一个历史特征、两个议和、三个民族政权分立”。

初中历史_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堂考核二:材料一:他统一契丹八部,任用汉人为官,改革习俗,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发展农业和商业。

916年他称皇帝,国号“契丹”。

材料二:他是党项族拓拔部人,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

他懂汉族文字,懂得佛教经典,还研究过儒家经史兵书。

他仿照唐宋封建制度建立统治机构,根据汉字创制西夏文字,曾定制官制、法制、军制。

1、材料一、材料二的“他”分别是谁?2、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辽、西夏和北宋并立》学情分析一、思想状况分析七年级A5班大部分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他们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开放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各种刺激和诱惑,难免不知所措。

二、学习状况分析七年级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一个危险的时期,也是一个爬坡的时期,是一个分水岭。

第一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和很浓厚的兴趣.学生成绩稳定;第二类:基础差,但热情高,方法不当;第三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因各种原因成绩(如懒、上课纪律差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不想上学的思想作怪等)就是提不上来。

第四类:基础差,没有太大的兴趣,但尽量跟住老师.这些孩子的家长当然也在督促。

第五类:跟不上正常的进度.七年级A5班70名中42名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积极性高,能主动地学习,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12名同学有上进心,但主动性不够,需要老师的引导。

其他10名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业,甚至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有6名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信心,在自动放弃学习。

三、今后措施1、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础知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加强规范语言训练,提高答题得分率。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相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引领学生进入阅读世界、注重文献史料的积累借鉴,引导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各课的知识考点,并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2年部编版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2(含答案)

2022年部编版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2(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A. B. C. D.3.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峰与群雄相斗的惨烈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B.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人做帮主C.因为乔峰欺骗了大家D.有人嫉妒乔峰,想找借口把他除去8.如图所示局面的出现发生在哪一事件后?()10.你看过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吗?剧中人物身份复杂,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主、吐蕃王子等。

那么,下列形势图中符合该剧故事背景的是()A. B.C. D.15.北宋靖康年间,一位书生奋笔疾书:“恨金邦胡虏猖獗,哀两帝身陷塞北”,诗中的“两帝”是指()A.宋高宗、宋真宗B.宋徽宗、宋钦宗C.宋高宗、宋钦宗D.宋徽宗、宋高宗二、综合探究题::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焦点话题之一。

而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则更是事关国家统一、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

下面是对我国唐宋时期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关系进行的探讨,请你也参与进来。

【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1)列举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史实两例。

【宋朝---先战后和的民族关系】(2)请举出宋朝与少数民族“战与和”的事例各一项。

(3)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维持相对和平关系有什么意义?【深入探究】(4)通过对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探究,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民族关系?三、读图说史题:17.(1)观察《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请将下列相应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A. 契丹族建立的政权(2)请结合地图归纳这一时期的政治特征。

【初中历史】【七下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必背简答题 全版

【初中历史】【七下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必背简答题 全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问答知识点总结第6课 北宋的政治第6课 北宋的政治1、宋朝建立的时间、人物、事件、都城?960年;赵匡胤;开封/东京;陈桥兵变/黄袍加身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军事上①②③、政治上(中央、地方)、经济上收其精兵——加强兵权:①解除禁军将领兵权;②控制对军队调动;③经常调换将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稍夺齐权——加强行政权:中央:削弱相权(设副宰相、设多重机构)地方:①派文臣担任知州,三年一换;②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制其钱谷——加强财权: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

3.北宋重文轻武政策实施的原因?措施①②?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措施:①抑制武将,文臣统兵;②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4.北宋改革发展科举制的表现、影响①②③?表现:增加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影响:①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5.如何评价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积极、消极)积极: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②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①军队战斗力减弱;②官吏冗余,政府办事效率低下;③增加财政支出。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辽政权建立的时间、人物、民族?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契丹族2、西夏政权建立的时间、人物、民族?11世纪前期;元昊;党项族3、辽与北宋的和战关系①②③④?①辽太宗时——占燕云十六州;②宋太祖晚期——保持友好关系;③宋太宗时——从进攻到防御;④宋真宗时期——澶渊之战与澶渊之盟4、“澶渊之盟”的内容①②?如何评价“澶渊之盟”?内容:①宋朝给辽岁币②双方约为兄弟之国评价:一方面议和对北宋来说是屈辱的,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另一方面议和使辽宋之间保持长期的和平,边境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选择题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汉族
D.匈奴族
【解析】选A。

“行营到处即为家”是说契丹人四海为家,过着游牧的生活,“一卓穹庐数乘车”指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说明契丹人依靠打猎为生。

2.“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
A.松赞干布
B.元昊
C.阿保机
D.阿骨打
【解析】选C。

耶律阿保机是契丹的开国皇帝,也就是太祖,把国都建在上京。

3.下图是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

这些西夏王是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
( )
A.契丹族
B.匈奴族
C.鲜卑族
D.党项族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夏政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建立了西夏。

4.1038年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下图A、B、C、D中的哪一处
( )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

依据图中位置及都城,可判断A、B、C、D分别代表北宋、契丹(辽)、西夏和吐蕃。

5.“自从契丹夺取幽云十六州,党项族占领宁夏一带后,他们重用所有的人才。

他们得到中原土地,役使中原百姓,称中原位号,仿中原官属,用中原人才,读中原书籍,用中原车服,行中原法令,契丹、党项两个民族的作为都和中原一样。

”以上材料表明( )
A.契丹、党项族变成了汉族
B.民族之间一直和睦相处
C.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文化
D.岳飞抗金取得重大胜利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由材料中契丹、党项“得到中原土地,役使中原百姓,称中原位号,仿中原官属,用中原人才,读中原书籍,用中原车服,行中原法令”,可见是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文化。

6.(2017·德州宁津育新中学月考)在北宋与辽的澶州之战中,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的宋朝大臣是( )
A.赵普
B.寇准
C.岳飞
D.石守信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澶州之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

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

7.(2017·菏泽定陶期中)某同学整理了“澶渊之盟”的资料卡片,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指出来
( )
A.背景
B.双方
C.内容
D.影响
【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辽宋之间的和议,在澶州之战中,北宋打败辽。

故卡片中背景错误。

8.1038年,称大夏国皇帝,建立西夏政权的是( )
A.元昊
B.耶律阿保机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德光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9.(2017·盐城期中)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打击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澶渊之盟,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澶渊之盟以后,宋辽两国进入相对和平时期。

辽宋边境安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

人民安居乐业,不兴战事。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北宋末年。

D符合题意。

【知识拓展】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1)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

(2)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边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3)对于民众生活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使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10.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归纳比较学习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辨析能力。

宋辽、宋夏议和,宋朝都要交纳“岁币”。

议和之后,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并且双方边境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相对和平、经济文化相对繁荣的局面。

C符合题意。

11.绘制历史简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图中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简图是( )
【解析】选A。

本题考查民族政权并立的相关知识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

与北宋对峙的政权是辽、西夏;因此A是北宋、夏、辽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

二、非选择题
12.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填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政权名称:
A: ; B: ; C: 。

(2)填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都城名称:
a. ;
b. ;
c. 。

(3)如上图所示,你认为北宋是否完成了全国的统一?说出你的理由。

(4)请为该图片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解析】链接图文结合所学知识,根据都城图示位置、政权部族界,可判断图片是“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

运用课本基础知识直接回答问题即可。

答案:(1)A:辽 B:北宋 C:西夏
(2)a.上京临潢府 b.开封(东京也可)
c.兴庆
(3)没有。

因为北宋只是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与北宋并立的还有辽、西夏等其他少数民族政权。

(4)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

13.10-11世纪,我国先后出现了北宋同辽、西夏政权并立的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谁主沉浮】
(1)“乱世造英雄”,下面三位都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请你分别给他们送上一个称号。

请连连看吧!
【指点江山】
(2)下面三个年代分别是哪个政权建立的时间?请填在图中的相应位置。

(3)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考查的内容与宋、辽、西夏的并立有关。

分析题干图片及链接所学知识,可直接解答第(1)(2)题。

第(3)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虽然辽、西夏与北宋发生战争,但是不属于外来民族的侵略,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

在这一前提下分析战争性质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答案:(1)
(2)A.契丹;B.北宋;C.西夏。

(3)北宋与辽、西夏发生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北宋军民的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