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控制》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的控制》PPT课件

《微生物的控制》PPT课件

概念 1 杀菌剂—杀死微生物的化学药品。 2 抑菌剂—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药品。 3 防腐剂—控制微生物生长,防止病原菌污染的
化学药品。
4 消毒剂—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的化学药品。
5 化疗(化学治疗剂)—利用高度选择毒力的化 学物质杀死或抑制宿主体内的病原微生物的化 学药品。
消毒剂和防腐剂间无严格界限
4. 消毒剂的浓度、作用时间
酚系数:
石炭酸常被用来作为比较化学消毒剂杀菌能力 的一个标准,将某消毒剂作不同稀释后,在一定 条件下,一定时间内致死全部供试微生物(一般 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高稀释浓度与达到同样 效果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的比值,称为这种消 毒剂对该种微生物的石炭酸系数(酚系数)。酚 系数大,则消毒剂杀菌力强。
完整版课件ppt
33
消毒剂的种类
共十类:
重金属盐类——升汞、红汞、硫柳汞
氧化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过 氧乙酸
酚类——来苏儿、石炭酸
醇类——乙醇(70%)
醛类——甲醛、福尔马林(37-40% 甲醛)、戊二醛
烷化剂——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剂, 易燃、易爆、有毒)
完整版课件ppt
34
卤素类——氯气、漂白粉、碘
72℃/15s,
135-150℃/2-6s。
完整版课件ppt
14
煮沸法和间歇灭菌法
煮沸法 (1)不能在短时间内杀死全部微生物芽胞和病毒 (2)沸水中加入2%NaCO3或2%~5%的石炭酸 可加速细菌芽胞的死亡
(3)电饭煲不打开盖子可使食品保存较长时间
间歇灭菌法 (1)丁达尔灭菌法或分段灭菌法,适用于不耐热的
细胞DNA最大吸收峰在265 nm,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干扰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控制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控制

三、应用 目前国际上公认SPF动物适用于所有科研
实验,是国际标准级别的实验动物。它的应 用价值在于它无人畜共患病,无主要传染病, 无对实验研究可能产生干扰的微生物。
第四节 无菌动物
一、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s ,GF) 是指不能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动物。即用
现有的检验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 检不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
3.饲养管理
SPF动物必须饲养在温湿度恒定的万级空 气净化的屏障系统中,实行严格的微生物控 制。
屏障系统:
主要是用于SPF级动物的饲育。有正压屏障构造、负压屏 障构造(生物安全屏障系统)也有用层流架(正压/负压)或 隔离器作SPF级屏障系统。空气经三级过滤净化后才进入屏障 设施之内,空气洁净度为1万级。出风口设有防空气倒流装置。 屏障系统设有清洁和污染走廊,进入系统的笼具、饲料、饮水、 垫料、器械等一切物品都要经过严格的消毒灭菌,人员进入要 经淋浴、更衣,使用专用的服装,进入的动物要有专用包装, 也经严格的消毒处理。系统内的人员、物品和空气等采用单向 固定的流通路线,有呼吸系统疾病和皮肤病的人员不能进入系 统内。结构要求和进入系统内的人、动物和物品的运行等与亚 屏障系统基本相同,但要求更为严格。
二、特点 1、微生物学特点
要求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原体和动物烈性传染 病的病原。
2、饲养管理 为了预防人和动物共理中必须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如饲料、垫料要消毒;饮水要符合城市饮用水卫生标准; 青饲料应经清洗干净晾干后再喂;外来动物必须严格隔离 检疫;房屋要有防野鼠、防昆虫的设施;要坚持经常性的 环境卫生及笼器具的清洗消毒,严格处理淘汰及死亡动物 以及限制无关人员进入动物室。
进入清洁区的人员、动物和物品要分别遵循一 定的运行路线: 1. 人员:更衣--淋浴--更衣--清洁走廊--饲养室或动物 实验室--污染走廊--洗刷消毒室--更衣--外部区域。

实验动物学-3微生物控制

实验动物学-3微生物控制

理化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4)光照 动物体内许多生理现象具有周期性。光照是 影响动物生理节律最主要的因素。 国标规定的光照周期明暗比为12:12或10:14
实验动物学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居住和生物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3.居住因素的影响 1)笼具 2)垫料 4.生物因素的影响 动物的争斗和社会地位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 功能。
实验动物学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实验动物设施
开放系统
半屏障系统
屏障系统
隔离系统
Hale Waihona Puke 饲育环境与外 界相通;强力 通风设备;垫 料消毒,饲料 饮水有相应标 准。
可密闭,经屏 障装置与外界 相通;全新风 要求10万级洁 净度过滤;饲 料、垫料要消 毒;进入系统 要消毒。
饲育环境密闭, 经屏障装置与 外界相通;全 新风要求1万 级洁净度过滤; 一切物品经消 毒后特制传递 装置进入。
药物熏蒸灭菌法
60Co灭菌法


实验动物学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营养因素对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 1. 2. 3. 4. 5. 6. 采食量 生长发育 生理生化指标 免疫功能 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 麻醉反应
实验动物学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Company
是我国标准级别的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学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3.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 除普通级动物、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 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 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实验动物。

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

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

5
恒化器
恒浊器
01
菌体浓度↑,浊度↑, 控制使流速↑; 菌体密度恒定;生长速率最快
恒化器
02
限制性营养物浓度恒定,流速恒定; 生长速率恒定;
建议理解图表:
01.
微生物温度生长范围(宽温、窄温微生物)
02.
最适生长温度
03.
嗜冷菌:-10~20℃
04.
中温菌:20~45℃
05.
嗜热菌:45~95℃
●生产实践中保证M生长处在较稳定和合适pH, 方法:
pH调节措施
治标(酸碱中和)
治本
过酸:适当N源(尿素、NaNO3、NH4OH等) 通气量↑
过碱:糖、乳酸、油脂等C源;通气量↓
01
3.微生物培养方法
1
2
磺胺与病原菌生长因子(PABA)结构类似,可竞争与另一底物
二氢喋啶酰焦磷酸)结合→假二氢叶酸·病原菌无法合成叶酸,
二氢叶酸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COF,转移-碳基的重要辅酶)
磺胺类药物(PABA类似物)
人类缺四氢叶酸合成有关酶类,必须在营养 物中直接提供。因此,磺胺对人 类无毒。
GasPak 产气袋工作原理
2)厌氧手套箱
高层琼脂柱(液柱)
5.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概念 灭菌:除去或杀灭所有的微生物。 消毒:除去或杀灭病原微生物。 防腐:抑制食品或生物制品霉腐微生物 的生长。 化疗:利用高选择毒力的化学物质抑制病原 微生物的生长而达到治疗染病的措施。
常压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消毒法、间歇灭菌法。 加压法‑‑常规加压灭菌法,连续加压灭菌法(连消法)
02
好气菌的培养
03

06微生物的控制 (NXPowerLite)

06微生物的控制 (NXPowerLite)

③抑制脱氢酶、氧化酶活性。
有机化合物
甲醛:纯甲醛为气体,35~40%水液为福尔马林。
醇是脱水剂、蛋白质变性剂,70%乙醇杀菌效果最好。 酚:3~5%的石炭酸溶液几分钟即可致死细菌。 甲酚杀菌力最强。 2%煤酚皂液(来苏尔)为甲酚和肥皂的混合液, 可用于皮肤的消毒。
氧化剂
K2MnO4使菌体蛋白质氧化,使酶失活。 0.1~3%浓度可用于皮肤、果品、餐具消毒。 H2O2可清洗伤口。
酸和碱
微生物细胞中的DNA,RNA,Pr,E只有在 中性条件下才能体现活性,因此酸碱具杀菌作 用。 酸类主要有乳酸、醋酸、硼酸、水杨酸、 山梨酸、苯甲酸、柠檬酸等。 碱类主要是生石灰和氢氧化钠。
5-10mL/m3醋酸(熏蒸)
重金属及其盐类
所有的重金属盐对微生物和动物机体都有毒性, 作用最强的是Hg、Ag、Cu。 作用机理:与-SH结合使蛋白质变性, 使酶失活。

应用:裂解菌体和细胞,处理含病毒的组 织悬液,提取病毒。
过滤除菌


膜滤器
漏斗
滤膜 玻璃座 底 橡皮塞
待灭菌的培养基
它是由醋酸纤维素或 硝酸纤维素制成的比较 坚韧的具有微孔 (0.22~0.45μm)的膜, 灭菌后使用,主要用于 实验室。
手持夹
抽真空
无菌培 养基

化学药剂
化学治疗剂

化学药剂

紫外线(136~400nm)使DNA分子中相邻的嘧啶
形成嘧啶二聚体,抑制DNA复制与转录等功能,杀 死微生物。

X-射线和γ -射线
干燥

降低物质的含水量直至干燥,就可以抑制微生物 生长,防止食品、衣物等物质的腐败与霉变。 干燥方法可分为两类,即自然干燥(熏干、晒干、 冷冻干燥)和人工干燥(常压干燥如热风、喷雾、 冻结、微波等;真空干燥如真空和冷冻真空干 燥)。

微生物控制

微生物控制

次氯酸钠:有效氯约10%。高浓度时可作为粘泥剥
离剂。
C.二氯异腈尿酸、三氯异腈尿酸 能逐渐释放出次氯酸或氯的有机氯化合物,杀菌持 续时间较长。
稳定性好,减少在紫外线光化反应引起的损失。
费用太高,仅适合于水量小的冷却水系统。
D.二氧化氯
在水中不生成次氯酸,仅以溶解的二氧化氯存在。
不与冷却水中的氨、有机胺反应而被消耗,其它氯系
又如藻类在冷却塔填料上、水的分配槽上蔓延生长时, 将堵塞填料孔隙和配水孔板上的小孔,使冷却水分布 均匀、水滴变大,影响气、水传质效率,致使冷却塔 的温差下降,达不到设计要求。 黏泥还会形成氧浓差电池,从而引起垢下腐蚀;同 时黏泥又给厌氧性细菌如硫酸盐还原菌提供良好的滋 生场所,这样相互感染,加深了黏泥给冷却水系统带 来的伤害。
的,因此费用较低。
据报道,噬菌体法杀菌对控制滨海火力发电站冷却 水系统及造纸厂冷却水系统微生物繁殖十分有效。但 在其它系统中应用效果未见类似的报告。 通常情况下,几种方法联合使用效果较好,费用较 低。
7.3.4.4
杀生剂分类及其选择
(一)分类 1.氧化型杀生剂 通常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强烈氧化 性的杀生药剂,对水中微生物的杀生作用很强。 卤素中的氯、溴和碘,氯的化合物,臭氧等都是氧 化型杀生剂。溴和碘由于成本太高,无法用于大规模工 业生产上,工业上常用的是氯、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钙等。 氧化型杀生剂对水中其它还原性物质能起氧化作用,故 当水中存在有机物、硫化氢和亚铁离子时,会消耗一部 分杀生剂,降低了它的杀声效果。这时如果采用的是氯 及其化合物,则会因氯量增加而提高氯耗。
微生物黏泥除了会加速垢下腐蚀外,有些细菌在 代谢过程中生成的分泌物还会直接对金属构成腐蚀。 如好氧性硫细菌的氧化产物硫酸,可使局部区域的PH 值降到1.0~1.4,对这部分金属直接发生氢的去极化作 用,加快金属的腐蚀。又如厌氧性硫酸盐还原菌,其 还原产生H2S可直接腐蚀金属,生成硫化亚铁,硫化亚 铁沉积在钢铁表面与没有被硫化亚铁覆盖又构成了一 个腐蚀电池,加速金属的腐蚀。而铁细菌可直接将 Fe2+氧化成Fe3+,加速金属的腐蚀。因此,细菌促进 腐蚀的过程是多种多样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认 为是各种细菌共同作用所造成的。

《微生物学质量控制》课件

《微生物学质量控制》课件

医疗器械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的目标是预防和控制医疗器 械中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促进有益菌的生长,以 提高医疗器械的卫生状况和
使用效果。
医疗器械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需要遵循国家和国际相关法 规和标准,如《医疗器械生 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
ISO 11000等。
环境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环境微生物学质量控制是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领 域的重要工作,通过控制环境中微生物的数量和 种类,降低环境污染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
微生物学质量控制的发展历程
初期阶段
微生物学质量控制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主要是针对临床实验室的 管理和控制。
发展阶段
随着微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微生物学质量控制逐 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断完善和规范。
当前阶段
现代微生物学质量控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和方法,广泛应用 于各个领域,为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显微镜
分光光度计
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进行初步鉴 定。
用于检测微生物细胞浓度和生长曲线 。
培养箱
控制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温度和湿度条 件。
微生物学检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质量控制
通过绘制质控图、计算质控指标等方式,对实验过程进行监 控和评估,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微生物学样品处理
对采集的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如稀释、均质化等,以便后续 的检测和分析。
微生物学检测方法与技术
传统培养法
通过培养基培养微生物,观察菌落形 态、染色等特征,进行微生物鉴定。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基因测序、PCR等分子生物学技 术,对微生物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和分型。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共98张PPT)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共98张PPT)
就总体而言,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广, 已知的微生物在-10~95℃范围内生长。 而对某一具体微生物而言,只能在一定的 温度范围内生长,且此温度范围有宽、有 窄。
生长温度三基点:任何微生物的生长温度 总有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最高 生长温度。
温度
最适生长温度:
即某微生物分裂代 时最短或生长速率最高 时的培养温度。不同微 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是 不一样的。 应该着重 指出:最适生长温度不 一定是一切代谢活动的 最适温度。
膜洗脱(常用)等。
诱导法
诱导因子:不影响微生物生长,可特异性抑制细胞分裂, 消除该抑制后,细胞同时出现分裂。
此法会扰乱细胞的正常代谢
举例: 1、温度调整法; 2、营养条件调整法;
3、抑制DNA合成法(代谢抑制剂:)
(抑制DNA合成法是利用代谢抑制剂阻碍DNA合成相当一
段时间,然后解除其抑制,可达到同步目的。常用的代
(一)微生物细胞数目的测定
--适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或丝状微生物的孢子
直接计数法--总菌计数 1、计数板计数法(常用)
2、比例计数法
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
1、平板菌落计数法
2、液体稀释法
3、厌氧菌菌落计数
其他计数法
1、比浊法
2、膜过滤法
血球计数板
各 种 型 号 的 全 自 动 血 球 计 数 仪
活菌计数的一般步骤
二、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三、微生物的连续培养
四、微生物的高密度培养
一、微生物的个体生长和同步生长
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不断地吸收 营养物质,并按照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代 谢活动,如果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则 细胞质的量不断增加,体积得以加大,于 是表现为生长。简单地说,生长就是有机 体的细胞组分与结构在量方面的增加。

《微生物控制》课件

《微生物控制》课件

3
微生物的应用
微生物在日常生活、医疗卫生、农业生产、环境治理、制药工业等诸多领域都有 广泛应用,不仅促进经济发展,也推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物理控制方法
常用的物理控制方法包括高 温灭菌、低温法主要包括抗菌 剂的使用以及消毒剂的应用 等。
生物控制方法
微生物控制
微生物控制是指针对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采取不同的控制方 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保障人类健康和生产生活的安全。
微生物的重要性
1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指尺寸极小的生命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是生命演化过程中最最 古老、最基本的形式之一。
2
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
微生物不但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是人类文明和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些微生物感染的化合物。按照其化 学结构和作用机制可分为不同的种
抗菌剂使用过多或不当会给人体健
类。
康和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因此需要
合理选用、正确使用。
3
抗菌剂的滥用带来的问题
过度依赖抗菌剂、乱用抗菌剂会引 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从而严重威 胁人类健康和医疗卫生领域的社会 公共利益。
生物控制方法
益生菌的应用
微生物控制的质量保证
微生物检测方法
对于微生物控制而言,检测微生物的含量和 品种是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环节。
微生物控制的标准和规范
制定合适的微生物质量标准和质量体系,对 质量保证非常关键。
结论
1 微生物控制的必要性
微生物控制是保障人类健康和生产生活的安全的必要手段。
2 微生物控制所面临的困难
微生物控制难度大、操作复杂、花费高,同时还要考虑微生物耐药性等因素。

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控制(共49张PPT)

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控制(共49张PPT)
virus infection)
Lyphocytic choriomenin gitis
virus
狂犬病 (Rabies)
Rhabdo virus
小鼠、仓鼠
类 似 流 行 性 感 冒 的 症 状 ,接 触 感 染 ( 接 触 小 鼠 头痛、肌痛、发热、恶 粪便和尿液);吸入; 心 、 呕 吐 、 喉 痛 、 畏 光 。咬伤,或由节肢动物
如蚊子、蟑螂传播
所有哺乳类
头痛、肌痛、发热、恐 咬伤、皮肤伤口或黏
水、狂妄、抽搐、昏厥、 膜感染含狂犬病毒的
死亡
唾液
细菌性疾病
疾病
病原
媒介动物
人类临床症状
传染途径
全身性感染 (Systemic infections)
布氏杆菌病 (Brucellosis)
犬 Brucdla Canis 、 猪 Brucella suis
正常菌群
a. 正常菌群受内外环境变化发生菌群失调,将产生数量和位置的改变, 由非致病菌变为致病菌。
3. 真菌感染对动物和实验的干扰
病原真菌大多为人兽共患病原,病原性弱,为慢性过程,以慢性增生性炎
症为主。
真菌孢子飞扬,污染环境,威胁动物和实验、饲养人员。
4. 寄生虫感染对动物和实验的干扰
掠夺宿主的营养
(Rabies)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Germfree animal GF
三、微生物、寄生虫潜在感染对实验研究的干扰
1. 实验动物病毒对动物和实验的干扰
鼠痘病毒
a. 实验性结核、X射线、化学毒素、组织移植、肿瘤、运输可使隐性感染病毒激
活。
b. 大量内毒素或切除脾脏可改变吞噬细胞功能,而增加小鼠对病毒的易 感性。

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 PPT

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 PPT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
技术要求及过程要求
GB/T 27405 技术要求及过程要求实际上也是 GB/T 27025-2008(等同ISO/IEC 17025:2005) 技术要素,构成了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要素,由实 验室依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的,它包括 对环境设施、培养基、试剂、仪器、方法(实验 步骤)和实验人员的监控。室内质量控制是产生 精确和可靠结果的基础和核心。
确定性能 微生物监测 气流监测
初次使用前,此后每年一次和每次维修后
每两周一次 每次使用前
无菌室和洁净室 空气和表面微生物污染
每两周一次
设备
❖ 期间核查:仅针对设备的稳定性不行,及恶劣条件 下使用的设备,核查后应进行评价。
❖ 应对设备的检测结果进行确认,确认设备是否符合 检测工作需要。 可在检定周期表里增加使用要求、检定结果、 结果确认等栏目。
❖ 实验室是否有文件化的程序,规范实验室自制方 法的制定并保留相关记录?
方法
❖ 常见问题: 标准更新不及时,作废标准未及时从工
作场所撤出。 用筛选法代替传统方法进行病原菌检测 方法更新前未对方法进行验证,或是方法
验证内容过于简单,未进行能力确认。
环境
❖ 环境要求 区域分隔,幸免交叉污染 标识 温度、湿度、噪声、照度、洁净度的控制。 样品检验的环境要求:洁净实验室或超净工作台, 洁净室在使用前及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并定期监 测消毒效果。 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应符 合GB 19489的规定。生物安全实验室,容易发生 污染的检测区域,证明已采取了清洁措施。
污染警示标识 ❖ 如何监测?
洁净室:洁净度监测(沉降菌、浮游菌、悬浮粒子。 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做洁净度、风速、泄漏 等监测。

微生物控制

微生物控制
微生物控制
2023年5月13日星期六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第二节 普通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第三节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第四节 无菌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第五节 悉生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第六节 微生物、寄生虫潜在感染对实验研究的干扰 第七节 实验动物微生物及寄生虫监测 第八节 生物安全 第九节 实验动物卫生防疫
二、特点
1、无菌动物和普通动物外观和活动之间看不出有特别的 差异,有时仅见有体重增加,但是,其功能、结构和普通动物 有很大不同。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1)形态学的改变 2)生理学改变
形态学的改变
消化系统:变化主要在肠道上。无菌动物肠道肌层薄,更为特异的是盲肠 肥大,比普通动物大5-6倍,例如无菌豚鼠的盲肠可达体重的1/3,主要是由于 肠壁薄,张力低而增大,故常易导致盲肠扭转或肠壁破裂而死亡。但是如给无 菌动物注入梭状芽胞杆菌等则可缩小盲肠体积,肠粘膜绒毛增多,肝脏重量相 对下降,则导致解毒功能有所下降。
代谢:血中含氮量少,肠管对水的吸收率低,代谢周期比普通动物长。 营养:无菌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故易产生这两种维生素的缺 乏症。 抗辐射能力:无菌动物抗辐射能力强。
寿命:无菌动物的寿命普遍长于普通动物。
注:GF为无菌动物,CV为普通动物
三、无菌动物技术
1、无菌动物在自然界并不存在,必须人为的建成。无菌动物的理论基 础和实践依据在于胎盘屏障和屏障观念,根据这个基础开展了无菌动物工作 。
三、实验动物分类
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控制是实验动物标准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按微生物 控制标准,或根据微生物净化程度,实验动物在我国分为四类:
1、普通级动物(CV)亦称一级动物饲养于开放系统;
2、清洁级动物(CL)亦称二级动物饲养于半屏障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实验动物的特点
1. 从遗传角度,必须经人工培育,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人工培育而成的 动物
2.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实验动物科学的涵义应是遗传限定的动物。
3.健康状态实施监控: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实行控制。
4.应用范围明确,实验动物主要是应用于科学实验。有学者称之为“活的分 析天平”,如同理化实验,需要精密仪器和高纯度试剂一样。生命科学研究及 其相关的试验,要求实验动物对试验因素敏感性强,反应高度一致,使试验研 究结果具有可靠性、精确性、可比性、可重复性和科学性。
国际标准分级法
等级
种类
饲养条件
控制程度
备注
三级
无菌动物
Germfree animal
隔离系统
Isolation system
以封闭的无菌技术获得,用 现有方法不能检出任何微生 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三级 二级
悉生动物
Gnotobiotics animal
隔离系统
Isolation system
确知已带的微生物,经无菌 明确所带的微
三、应用 国际上公认SPF动物适用于所有科研实验,是国际标准级别
的实验动物。它的应用价值在于它无人畜共患病,无主要传染病, 无对实验研究可能产生干扰的微生物。各种疫苗生产所采用的动 物应为SPF动物。
第四节 无菌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一、概念
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 GF):指用现有检测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 任何部位均检不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2、哺乳类无菌动物一般小动物作子宫切除术,大动物作子宫切开术获得 幼仔。一般将临产前的健康动物用麻醉药或拉断颈椎处死后,立即浸泡在37 度灭菌液中,送进无菌室(或无菌隔离器),按无菌手术进行剖腹,切除带 胎子宫(子宫内首先应无菌),将其浸入消毒液里,并立即输送到另一只隔 离器中,切开子宫取胎,用灭菌纱布揩拭仔体并断脐后,放入隔离器内人工 喂乳或用其它品系的无菌鼠作保姆代养。
实验观察发现普通豚鼠对青霉素的敏感性高于无菌豚鼠;并且普通动物 进食大豆易中毒,无菌动物则不会,提示某些物质的毒理作用常与肠道微生 物代谢有关。无菌动物适用于慢性毒性实验。 7、其它
无菌动物可用于传染病学、放射生物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宇航医学 等许多领域的研究。将培养无菌动物的原理和技术应用于临床,能有效地控 制感染。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 质量控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第二节 普通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第三节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第四节 无菌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第五节 悉生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第六节 微生物、寄生虫潜在感染对实验研究的干扰 第七节 实验动物微生物及寄生虫监测 第八节 生物安全 第九节 实验动物卫生防疫
泌尿系统:肾脏较小。
生理学变化:
免疫功能:产生丙种球蛋白的能力很弱;由于体内无微生物和寄生虫, 血中无抗体,血清杀菌力低,对微生物感染异常敏感。
生长率:无菌鸟类生长率高于同种普通鸟,无菌大、小鼠与普通鼠差不 多,无菌豚鼠和无菌兔比普通的慢。因肠内无菌,不能帮助消化纤维素。
生殖:无菌条件对动物的生殖影响不大。无菌豚鼠及兔比普通的豚鼠、 家兔繁殖率低,可能是大盲肠之故。
3、代乳鼠一般在隔离器内交配,在被剖腹鼠前1--2天产仔,放入剖腹取 胎仔鼠时要先将其与代乳母鼠的仔鼠接触,使之有相同的气味。
4、剖腹取胎的时限为:大、小鼠9--10min,豚鼠5min。
5、因大、小鼠等用人工喂乳非常麻烦,故采用保姆代养;豚鼠在一定程 度上能自力饮乳,故人工哺乳较容易。
6、禽类、鱼类、昆虫类等,因是在卵中无菌的前提下作出的,故用药物 将卵周围灭菌后移入灭菌隔离器内使其孵化即可。而且这些动物一般在出生后 就能自力采食,故较易育成。关键在于消毒卵壳,因卵壳不平,不易彻底灭菌。
二、特点
1、无菌动物和普通动物外观和活动之间看不出有特别的 差异,有时仅见有体重增加,但是,其功能、结构和普通动物 有很大不同。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1)形态学的改变 2)生理学改变
形态学的改变
消化系统:变化主要在肠道上。无菌动物肠道肌层薄,更为特异的是盲肠 肥大,比普通动物大5-6倍,例如无菌豚鼠的盲肠可达体重的1/3,主要是由于 肠壁薄,张力低而增大,故常易导致盲肠扭转或肠壁破裂而死亡。但是如给无 菌动物注入梭状芽胞杆菌等则可缩小盲肠体积,肠粘膜绒毛增多,肝脏重量相 对下降,则导致解毒功能有所下降。
2)雌性无菌寿命比雄性动物短, 雌性普通动物比雄性长。
3)2-3年的无菌大鼠脏器均未呈 现同龄普通大鼠所具有的各种衰 老变化。
5、肿瘤研究 无菌动物在肿瘤发生与微生物的关系以及致癌物质的致癌作用研究中有
重要作用。 1)在致癌因素中,微生物引起癌变的比重较大。
2)无菌大鼠比普通大鼠易发生激素依赖性肿瘤。 3)无菌动物口服苏铁素不出现肿瘤,但普通动物口服苏铁素出现肿瘤。 6、药理与毒理研究
第五节 悉生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一、概念 悉生生物学是以无菌隔离技术提供的各种动物为实验对象,研
究实验动物本身以及各种动物与微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的 一门综合科学。
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 GN):或称已知菌动物,广义上把无 菌动物、已知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统称悉生动物;狭义上指 已知菌动物。依植入菌种数目的不同,又分为单菌、双菌、多菌动 物。饲养管理与无菌动物相同。GN动物也必须饲养在隔离器内,其 区别是隔离器内带有某一种或几种已知菌。
二、悉生动物的特点
1、GN动物是动物与微生物的共生复合体。 2、肠道存在能合成维生素和氨基酸的细菌,不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症。 3、生活力、抵抗力明显增强,易于饲养。 4、研究正常菌群在维持机体适当特异性免疫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中所 具有的刺激作用。
三、悉生动物与无菌动物的比较
第六节 微生物、寄生虫潜在感染对实验研究的干扰
条件饲养的动物。
生物。
无特定病原体动 物
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屏障系统 不带有指定的致病性微生物 Barrier system 和寄生虫的动物。
带有非特定的 微生物和寄生 虫
一级
普通动物
Conventional animal
开放系统
Open system
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 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 原。
障系统中。 3、国际上目前普遍认为清洁级动物仅适合于短期或部分科
研实验。根据国外的实验动物工作发展状况及国内的具体条件, 认为这类动物目前可适用于大多数科研实验,应是国内科研工作 主要的标准级别实验动物,可应用于医学研究各个领域。
第三节 无特定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 SPF)是指动物 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寄生虫存在,但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寄生虫的动物。 主要指不携带潜在感染、条件致病和对实验干扰大的病原。来源于剖腹产动物。
无菌动物来源于剖腹产或无菌卵的孵化,饲养于隔离系统内。
无菌动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和检验方法在一 定时期内不能检出病原体而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认为是无菌的 动物或许将来可以检出病原体而不是无菌动物。
另外,用大量抗菌素也可以使普通动物暂时无菌,但这种 动物不是无菌动物,因为这种无菌状态是一时性的,某些残留 的细菌在适当的条件下又会在体内增殖即使把体内的细菌全部 杀死,它们给动物造成的影响却是无法消除的。如特殊性抗体 的存在、网状内皮系统的活化、某些组织或器官的病理变化等。 因此,无菌动物必须是生来就是无菌动物。
血液循环系统:心脏相对缩小,白细胞增加,普通动物白细胞总数波动范 围大,无菌动物白细胞数值恒定。
免疫系统:胸腺网状上皮细胞体积较大。无菌兔胸腺中以小淋巴细胞为主。 胸腺和淋巴结处于功能不活跃状态,脾脏缩小,无二级滤泡,网状内皮细胞功 能下降。由于无菌动物几乎没有受过抗原刺激,其免疫功能基本上处于原始状 态。
三、无菌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1、微生物研究 1)无菌动物是研究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即微生生物与宏生生物相互 关系以及微生物之间的共生与拮抗关系的最佳动物。
2)口服霍乱弧菌使幼龄无菌动物豚鼠死亡,口服前感染梭状芽胞杆菌, 动物不发生死亡;口服福氏痢疾杆菌使幼龄无菌动物豚鼠死亡,口服前接种 大肠杆菌,动物不发生死亡。
一、实验动物病毒对实验的干扰
1、鼠痘病毒:是危害实验小鼠最为严重的病毒之一。患急性病例的 小鼠会突然死亡;患慢性病例的小鼠会出现全身症状,使实验结果混乱, 并且污染环境,使病毒广泛传播,严重影响科研工作;隐性感染小鼠, 无临床症状,但许多因素可以激活鼠痘病毒而使鼠痘流行。
对微生物携带 状况不明确
第二节 普通动物的特点及应用
一、概念(conventional animal CV): 不携带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的实验动物。
二、特点: 1、微生物控制要求最低。 2、特征:健康的外貌,正常的饮食 眼角、鼻腔 无分泌物附着 尸检无眼观病灶
三、应用
由于普通级动物是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要求较低的一类动 物,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反应性较差,因而国际上普遍认为 仅可作为生物医学中教学示教之用;或作为某些科学研究为探 索方法而从事的预试验之用,不可供科研、生产和检定之用。 总之,由于普通级动物繁殖力强,生产量大,适宜应用于一般 性的实验。
代谢:血中含氮量少,肠管对水的吸收率低,代谢周期比普通动物长。 营养:无菌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故易产生这两种维生素的缺 乏症。 抗辐射能力:无菌动物抗辐射能力强。
寿命:无菌动物的寿命普遍长于普通动物。
注:GF为无菌动物,CV为普通动物
三、无菌动物技术
1、无菌动物在自然界并不存在,必须人为的建成。无菌动物的理论基 础和实践依据在于胎盘屏障和屏障观念,根据这个基础开展了无菌动物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