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评分表

合集下载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DB33T1165-2019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DB33T1165-2019

·1DB 备案号:正在报建设部备案之中DB33/T1165-2019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Standard for assessment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2019-03-19发布2019-08-01实施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前言为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规范装配式建筑评价,受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浙建省标准设计站会同有关单位开展了本标准编制工作。

标准编制组通过广泛调研,认真总结装配式建筑的实践经验,遵循国家现行标准,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为5章。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装配率计算和评价等级划分等。

本标准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有关资料寄送浙江省标准设计站(杭州市下城区安吉路20号,邮编:310006),以便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浙江省标准设计站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宝业住宅产业化有限公司参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浙江绿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鸿翔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钢结构行业协会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普利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宝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大东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杭州三丰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兆弟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耀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华临绿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长松建设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赵宇宏李志飚陈力张金星李一凡王荣标肖志斌章雪峰曾宪纯贾华琴徐国军邬涛蒋金生王文广马小平朱鸿寅金健陈勇敢陈静姚金满刘玉涛陈丽锋郭丽周海泉管乃彦吴映栋褚航叶向荣胡凌华钱卫军魏强金伟彦周兆弟郭义弘崔暘楼红阳江雷马健杨新杨文领李蓉樱主要审查人:钱晓倩施祖元李宏伟叶基福胡晓晖王建民胡正华目次1 总则 (x)2 术语 (x)3 基本规定 (x)4 装配率计算 (x)5 评价等级划分 (x)本标准用词说明 (xx)附:条文说明 (xx)1 总则1.0.1为统一装配率计算,规范装配式建筑评价,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制定本标准。

装配式建筑评价

装配式建筑评价

装配式建筑评价1 总则1.0.1 为促进山东省装配式建筑发展,规范装配式建筑评价,制定本标准。

【条文说明】2017年1月1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了《关于贯彻国发办[2016]71号文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7]28号),山东省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

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点发展地区,为推进山东省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体现山东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具体要求和特点,亟需构建一套适合本省发展实际的装配式建筑评价体系,对其实施科学、统一、规范的评价,同时也对山东省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导向功能。

1.0.2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民用建筑的装配化程度评价,工业建筑的装配化程度评价参照执行。

1.0.3 装配式建筑的装配化程度由装配率来衡量。

1.0.4 装配式建筑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装配式建筑prefabricated building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

2.0.2 装配率prefabrication ratio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与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

2.0.3 全装修decoration建筑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安装全部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基本要求。

2.0.4 集成厨房integrated kitchen地面、吊顶、墙面、橱柜、厨房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而成的厨房。

2.0.5 集成卫生间integrated bathroom地面、吊顶、墙面和洁具设备及管线等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在工地主要采用干式工法装配完成的卫生间。

2.0.6 干式工法non-wet construction采用干作业施工的建造方法。

2.0.7 高精度模板high precision template是指由工厂定制,可在施工现场拼装,多次周转使用且100%回收使用的绿色无污染模板,如钢模、铝模等。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规则一、一般规定1.本规则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单体建筑装配率的计算,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竹)结构、混合结构等结构类型。

2.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

3.当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单体建筑进行计算。

4.当单体建筑中釆用了不同的结构体系(类型)时,可先按单一结构体系(类型)计算出各结构单元的装配率,再根据各结构单元地上建筑面积加权平均。

5.地下室主体结构采用装配式建造时,主体结构的得分按照相应评分表计算,地下室主体结构实际实施的面积可以替代上部结构相同面积的主体结构得分。

6.单体建筑装配率P 按下式计算: %100100Q Q Q Q Q P 54321⨯++++=式中:P ──单体建筑装配率;Q 1──标准化指标实际得分值Q 2──主体结构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 Q 3──外围护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 Q 4──内装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 Q 5──管线系统指标实际得分值;7.各系统的得分不应小于评分表中规定的最低分值要求。

8.公共建筑室内或居住建筑套内实施全装修的情况下,当全装修表面积的60%及以上采用装配式装修方式完成,且实现管线与主体结构分离时,内装系统和管线系统的装配率均可直接按照满分计算。

9.本规则中未予明确计算的新技术、新工艺,其计算方式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论证。

10.装配式建筑的分级标准为:A级,得分为60-75分;AA级,得分为76-90分;AAA级,得分为91分及以上。

二、评分表1.本规则按照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的特点分别给出评分项及评分值。

(见表一、表二、表三)2.各评分项的得分有区间要求的按照插值法进行计算,仅有下限要求的评分项达到要求方可得分。

3.有多个评价项但评价分值仅有一项时,满足一个评价项的要求即可得分。

三、计算规则下列定义适用于本规则。

1.单体建筑装配率的计算范围为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部分。

“必收藏”《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必收藏”《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必收藏”《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是针对装配式建筑进行评价的一项重要标准,包括预制率和装配率等指标的计算。

本文将介绍《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的内容,以及预制率和装配率的计算方法。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是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基础上制定的,旨在规范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和使用,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下面将介绍该标准的具体内容。

一、预制率评价预制率是指装配式建筑中所采用的预制构件的重量或体积占总体重量或总体积的比例。

预制率的提高可以减少现场施工时间,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根据《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预制率的评价分为四个等级:较低、中等、较高和高。

预制率评价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计算:1.预制构件的总重量或体积。

计算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预制构件的总重量或体积,并记录。

2.总体的总重量或体积。

计算装配式建筑的总体的总重量或体积,并记录。

3.预制率的计算。

根据以上两个指标,可以计算预制率的百分比。

预制率=(预制构件的总重量或体积/总体的总重量或体积)×100%。

根据预制率的百分比,可以得出预制率的等级评价。

较低等级的预制率一般在20%以下,中等等级在20%~40%,较高等级在40%~60%,高等级在60%以上。

二、装配率评价装配率是指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与总体之间的装配程度。

装配率的提高可以减少施工现场的工作,提高施工质量和进度。

根据《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装配率的评价分为三个等级:低、中和高。

装配率评价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计算:1.预制构件的数量。

计算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预制构件的数量,并记录。

2.装配后构件的数量。

计算装配后实际使用的构件数量,并记录。

3.装配率的计算。

根据以上两个指标,可以计算装配率的百分比。

装配率=(装配后构件的数量/预制构件的数量)×100%。

根据装配率的百分比,可以得出装配率的等级评价。

低等级的装配率一般在50%以下,中等等级在50%~80%,高等级在80%以上。

《重庆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2021版)》全文及说明

《重庆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2021版)》全文及说明

附件1:重庆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2021版)一、基本规定(一)适用范围《重庆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2021版)》(以下简称“计算细则”)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装配式木结构等民用建筑装配率计算(工业建筑可参照执行)。

(二)一般规定1.装配率是指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是我市评价装配式建筑的唯一定量指标。

2.装配率计算应以单体建筑作为计算单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2)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单体建筑进行计算;(3)单体建筑的层数不大于3层,且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500平方米时,可由多个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组团作为计算单元;(4)单体建筑各结构单元存在不同结构体系(类型)时,可按单一结构体系(类型)计算出各结构单元的装配率,再根据各结构单元地上建筑面积加权平均。

其中,各结构单元应同时满足装配式建筑各评价项的最低分值要求。

3.单体建筑装配率计算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体建筑存在多个室外地坪标高的,取标高较低的室外地坪以上部分,单体建筑有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取地下室、半地下室顶板标高以上部分,单体建筑无地下室的,取室外地坪以上部分,山地建筑结构取吊脚结构首层以上部分,掉层结构取上接地层以上部分;(2)屋面层及其以上的楼梯间、电梯机房、设备间等辅助房间可不列入计算范围;(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计算范围可相应扣除《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第5.1.7条,《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第6.1.8、6.1.9、8.1.4条规定宜现浇的部位。

4.当采用未包含在《计算细则》规定范围内的装配式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时,可由市住房城乡建委组织专家论证确定指标要求、计算方式和计算分值。

(三)满足下列要求时方可评价为装配式建筑1.主体结构部分的计算分值不低于20分;2.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的计算分值不低于10分;3.采用全装修(5层及5层以下的居住建筑除外);4.装配率不低于50%。

装配式建筑评分标准db13(j)8321一2019

装配式建筑评分标准db13(j)8321一2019

装配式建筑评分标准db13(j)8321一2019装配式建筑评分标准DB13(J)8321-2019装配式建筑评分标准DB13(J)8321-2019是中国建筑协会发布的一项用于评估和鉴定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标准。

该标准综合考虑了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安全、经济、环境和服务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品质和竞争力,促进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该评分标准总共分为7个评价指标,分别是:工艺和质量、安全性、经济性、环境适应性、服务性、设计性和创新性。

下面将对每个评价指标进行详细介绍:1.工艺和质量:评价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和施工工艺,如构件制造、装配过程、质量控制等。

评分标准包括工艺流程、质量控制措施、施工效率等。

2.安全性:评价装配式建筑在使用和抗灾方面的安全性能,如防火、抗震、自然灾害等。

评分标准包括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防火措施、防水抗震等。

3.经济性:评价装配式建筑在造价和节能方面的经济性。

评分标准包括工程造价、材料节约率、能源消耗等。

4.环境适应性:评价装配式建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建筑材料的环境污染、室内空气质量等。

评分标准包括材料环境标签、室内环境质量检测等。

5.服务性:评价装配式建筑的功能和服务性能,如舒适度、耐久性、维护方便等。

评分标准包括室内空间布局、设备功能、维护保养等。

6.设计性:评价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方案,如平面布局、立面设计、形式美感等。

评分标准包括设计创新度、建筑风格、外观形象等。

7.创新性:评价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情况。

评分标准包括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新颖性、先进性、可持续性等。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评分时,根据以上指标,对每个指标进行量化评估,最终给予每个指标一定的分值,并对整体得分进行综合评价。

评分标准的设计和实施,有助于推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提升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和施工质量,增加装配式建筑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总结而言,装配式建筑评分标准DB13(J)8321-2019是一项科学、全面评估和鉴定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标准。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DB33T1165-2019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DB33T1165-2019

1DB 备案号:正在报建设部备案之中DB33/T1165-2019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Standard for assessment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2019-03-19发布2019-08-01 实施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前言为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规范装配式建筑评价,受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浙建省标准设计站会同有关单位开展了本标准编制工作。

标准编制组通过广泛调研,认真总结装配式建筑的实践经验,遵循国家现行标准,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为 5 章。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装配率计算和评价等级划分等。

本标准由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或有关资料寄送浙江省标准设计站(杭州市下城区安吉路20 号,邮编:310006),以便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浙江省标准设计站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宝业住宅产业化有限公司参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浙江绿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鸿翔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钢结构行业协会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普利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宝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大东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杭州三丰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兆弟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耀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华临绿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长松建设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赵宇宏李志飚陈力张金星李一凡王荣标肖志斌章雪峰曾宪纯贾华琴徐国军邬涛蒋金生王文广马小平朱鸿寅金健陈勇敢陈静姚金满刘玉涛陈丽锋郭丽周海泉管乃彦吴映栋褚航叶向荣胡凌华钱卫军魏强金伟彦周兆弟郭义弘崔暘楼红阳江雷马健杨新杨文领李蓉樱主要审查人:钱晓倩施祖元李宏伟叶基福胡晓晖王建民胡正华目次1 总则 (x)2 术语 (x)3 基本规定 (x)4 装配率计算 (x)5 评价等级划分 (x)本标准用词说明 (xx)附:条文说明 (xx)1 总则1.0.1 为统一装配率计算,规范装配式建筑评价,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制定本标准。

装配式结构工程综合检查表

装配式结构工程综合检查表
10
砼养护
养护方法、时长及效果
11
地下室外墙带模养护
12
高强及大体积混凝土保温、保湿
13
砼观感
断面尺寸偏差、垂直度、平整度、色差
14
缺陷:烂根(地下室等)、过振、漏振、冷缝、裂缝(屋面保护层等)、气泡、蜂窝、麻面、孔洞等现象漏浆(现浇节点和叠合板现浇板)
15
其他
防水工程质量控制(蓄水实验等)
16
降板位置混凝土质量控制
序号
检查项目(子项)
检 查 情 况
1
钢筋检验批质量验收及原始记录
2
模板检验批质量验收及原始记录
3
混凝土检验批质量验收及原始记录
4
装配式检验批质量验收及原始记录
5
其他分项工程检验批验收及原始记录
6
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验记录
7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报告
8
混凝土结构实体位置与尺寸偏差检验记录
9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附件二
装配式结构工程综合检查表
检查时间: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建筑面积
层数
地下地上
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类型
预制构件名称及装配率
检查部位
序号
项 目
分值


一般
实得分值
1
施工管理
20
20~18
17.9~16
15.9以下
2
工程资料
20
20~18
17.9~16
15.9以下
3
模板
10
10~9
8.9~8
7.9以下
4
钢筋
梁、柱箍筋加密区(间距控制)
6

深圳市装配式建筑评分规则(2022版)(征求意见稿)

深圳市装配式建筑评分规则(2022版)(征求意见稿)

深圳市装配式建筑评分规则(2022版)(征求意见稿)一、一般规定(一)本规则适用于评价深圳市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程度。

(二)装配式建筑技术评分计算和等级评价应以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建筑)作为计算和评价单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审批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地下室部分实施装配式建筑可参照单体建筑进行评分计算;2.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单体建筑进行计算和评价,主楼(含塔楼投影范围内的裙房层)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裙房应当满足本评分规则;3.单体建筑的层数不大于3层,且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500㎡时,可由多个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组团进行计算和评价单元;4.单体建筑的架空层(包括仅有结构支撑而无外围护结构的开敞空间层、或仅有入户大堂和楼电梯间公共区域)、以及结构竖向构件转换率不小于10%的结构转换楼层,可不计入技术总评分计算范围;5.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除超高层建筑以外)和钢结构建筑应满足《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中对装配式建筑的基本要求。

(三)装配式建筑技术评分计算包括基础评分项和技术清单选项,装配式建筑技术评分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1.装配式建筑技术总分值不低于60分;2.装配式建筑基础评分项的标准化设计、主体结构工程、装修和机电工程、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各分项评价分值,以及技术清单选项总得分值应不低于表1中最低分值的要求。

(四)装配式建筑等级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配式建筑技术评分满足第(三)条要求,可进行装配式建筑等级评价;2.装配式建筑技术评分总分值为(60~69)分、(70~79)分、(80~89)分、90分及以上时,装配式建筑分别评价为基础级、A级、AA级、AAA级。

二、技术评分计算(一)装配式建筑技术总分值由基础评分项和技术清单选项得分综合计算得出。

基础评分项得分详见表1,技术清单选项得分详见附录。

(二)装配式建筑技术评分应按下式计算:1.装配式建筑技术总分值计算:P=+2.装配式建筑基础评分项计算:=1+2+3+4−式中:P——装配式建筑技术总得分值;——基础评分项总得分值;——技术清单选项总得分值;1——标准化设计基础项技术实际得分值;2——主体结构工程基础项技术实际得分值;3——装修和机电工程基础项技术实际得分值;4——信息化和智能化基础项技术实际得分值;——各基础技术项扣减总分值。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预制装配率计算统计表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预制装配率计算统计表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预制装配率计算统计表
技术配置选项 型钢柱 钢管混凝土柱 主 体 结 构 预 制 构 件 Z1 钢板剪力墙 钢支撑 钢梁 压型钢板 桁架钢筋楼承板 钢筋桁架楼承板 钢楼梯 预制混凝土楼梯 合计X1 单元式幕墙 装 配 式 内 外 围 护 构 件 Z2 混凝土外挂墙板 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墙板 GRC墙板 玻璃隔断 木隔断墙 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 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墙板 钢筋陶粒混凝土轻质墙板 合计X2 集成式厨房 内 装 建 筑 部 品 Z3 集成式卫生间 装配式吊顶 楼地面干式铺装 装配式墙板(带饰面) 装配式栏杆 合计X3
创 新 加 分 项 S
绿色建筑技术 集成应用
绿色建筑二星 绿色建筑三星
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集成应用 隔震减震技术集成应用 以BIM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集成应用 装配式铝合金组合模板 工业化施工技 术集成应用 组合或型钢筋制品 工地预制围墙(道路板)
标准化、模块 化、集约化设 计 标准化的居住户型单元和公共建筑 基本功能单元 标准化门窗 设备管线与结构相分离
项目实施情况
面积
对应部分面积
权重
比值
0.4
Z1= X1/Y1 ×0.4
合计Y1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Z2= X2/Y2 ×0.3
合计Y2
0.3
Z3= X3/Y3 ×0.3
合计Y3
1% 0.5% 0.5% 0.5% 1% 0.5% 0.5% 1% 0.5% 0.5% 0.5% 预制装配率=Z1+Z2+Z3+S 总计不超过5%

深圳市装配式建筑评分规则

深圳市装配式建筑评分规则

附件1深圳市装配式建筑评分规则一、一般规定(一)本评分规则适用于深圳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技术评分,装配式木结构等其它类型装配式建筑的技术评分可参照执行。

(二)装配式建筑评分以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作为基本单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审批图纸的建筑编号确认。

2.单体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单体建筑进行技术评分,主楼应当满足本评分规则。

3.层数不大于3层且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500平方米的单体建筑,可按多个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组团进行技术评分。

4.架空层、结构转换层、屋面层、避难层、设备层等非标准层宜与标准层装配式建筑设计保持延续性。

二、技术评分表和基本要求(一)技术评分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按照表1和表2分别进行技术评分,在满足各技术项最低分值要求的前提下,技术总评分不低于50分的可认定为装配式建筑。

技术总评分=(各技术项实际得分总和)÷(100-缺少项分值总和)×100+加分项得分。

技术项技术要求得分最低分值标准化设计(5分)*户型标准化标准化户型应用比例≥80%,或单一户型比例≥60%2--构件标准化60%≤标准化构件应用比例≤80%1~31主体结构工程(40分)竖向构件①35%≤竖向构件比例≤80%②5%≤竖向构件比例<35%,非预制构件部分应采用装配式模板工艺①10~20②10~1520水平构件①70%≤水平构件比例≤80%②10%≤水平构件比例<70%,非预制构件部分应采用装配式模板工艺①10~15②5~15装配化施工共3项,按满足项数评分1~5--围护墙和内隔墙(20分)外墙非砌筑、免抹灰80%≤外墙非砌筑、免抹灰比例≤100%5~85外墙与装饰、保温隔热一体化共5项,按满足项数评分1~5--内隔墙非砌筑、免抹灰70%≤内隔墙非砌筑、免抹灰比例≤100%5~75装修和机电(30分)全装修按满足要求评分66 *集成厨房共3项,按满足项数评分1~4--集成卫生间共4项,按满足项数评分1~8--干式工法共4项,按满足项数评分1~4--机电装修一体化、管线分离共3项,按满足项数评分2~5--*穿插流水施工按满足要求评分3--信息化应用(5分)BIM应用按建设各阶段BIM应用情况评分1~31信息化管理按建设各阶段信息化管理情况评分1~2--注:(1)插值法计算比例时,四舍五入,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

装配率评分标准

装配率评分标准
(10)
干式工法地面
70%≤应用比例<90%
1~5*
应用比例90%
6
集成管线和吊顶
70%≤应用比例<90%
1~3*
应用比例≥90%
4
管线与支撑体分离
(12)
电气管、线、盒与支撑体分离
50%≤应用比例<80%
1~3*
应用比例≥80%
4
给(排)水管与支撑体分离
50%≤应用比例<80%
1~3*
应用比例≥80%
附件2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评分表
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
评价分值
外围护墙
(22)
非砌筑★
应用比例≥80%
11
墙体与保温、装饰一体化
50%≤应用比例<80%
5~10*
应用比例≥80%
11
内隔墙
(22)
非砌筑★
应用比例≥50%
11
墙体与管线、饰面一体化
50%≤应用比例<80%
5~10*
应用比例≥80%
11
全装修(10)★
4
采暖管线与支撑体分离
70%≤应用比例≤100%
1~4*
BIM应用
(4)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
4
注:1.表中带“★”的评价内容,评价时应满足该项最低分值的要求。
2.表中带“*”项的分值采用“内插法”计算,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一位。
3.装配式建筑干式工法:干作业的施工的建造方法
4.

10
公共区域装配化装修
(10)
干式工法地面
60%≤应用比例<80%
1~5*
应用比例≥80%
6
集成管线和吊顶
60%≤应用比例<80%

装配式建筑的评分标准

装配式建筑的评分标准

装配式建筑的评分标准
装配式建筑的评分标准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用于评估建筑项目在采用装配式建筑方法方面的表现。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评分标准:
1. 建筑设计(25分):
* 创新性:设计是否具有新颖性,能否有效解决传统建筑方法所面临的问题。

* 标准化设计: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是否采用了标准化的部件和组件,以及这些部件和组件的使用是否提高了建筑的性能和可靠性。

* 预制构件设计:预制构件的设计是否考虑到制造、运输、安装和连接的便利性,以及是否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 预制构件制造(25分):
* 制造工艺:预制构件的制造工艺是否先进,能否保证构件的质量和精度。

* 质量控制:预制构件的质量控制措施是否严格,能否确保构件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 生产能力:预制构件制造商的生产能力是否充足,能否满足项目的需求。

3. 施工现场管理(20分):
* 施工计划:施工现场的施工计划是否合理,能否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

* 安全措施: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善,能否确保施工人员
的安全。

* 环境保护: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措施是否得当,能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 建筑性能(20分):
* 节能性能:装配式建筑的节能性能是否达到预期要求,能否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

* 耐久性:装配式建筑的使用寿命是否长,能否保持良好的性能和外观。

* 舒适度:装配式建筑内部的舒适度是否合适,能否满足使用需求。

5. 经济性(10分):
* 成本效益: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效益是否合理,能否在满足性能和品质要求的同时降低建设成本。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超强解读(值得学习)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超强解读(值得学习)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超强解读(值得学习)1.0.2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民用建筑的装配化程度【适用范围】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时,可参照执行.1.0.3本标准采用装配率评价建筑的装配化程度.【采用单一指标】采用一个指标综合反应建筑的装配化程度,以装配率对装配式建筑的装配化程度进行评价,使评价工作更加简洁明确和易于操作.以前的预制率、装配率等概念之分成为历史.2.0.2装配率prefabrication ratio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采用单一指标评价,以前有些地方的规定,将评价指标分为预制率、预制装配率、装配化率等概念,此次标准将装配式建筑的评价指标统一为“装配率”,明确了装配率是对单体建筑装配化程度的综合评价结果,装配率具体定义为: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与设备管线等采用预制部品部件的综合比例.3.0.1装配率计算和装配式建筑等级评价应以单体建筑作为计算和评价单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计算单元】1单体建筑应按项目规划批准文件的建筑编号确认;2建筑由主楼和裙房组成时,主楼和裙房可按不同的单体建筑进行计算和评价;主楼和裙房可分开,也可不分开,分开的原则是便于评价和准确评价:1)裙房建筑面积较大,如大底盘;2)建筑使用功能不同;3)主体结构形式存在较大差异;比如,主体结构是混凝土结构,裙房是钢结构;主体结构是公寓、酒店等,裙房是商业.3单体建筑的层数不大于3层,且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时,可由多个单体建筑组成建筑组团作为计算和评价单元.以单体建筑作为装配率计算和装配式建筑等级评价的单元,主要基于单体建筑可构成整个建筑活动的工作单元和产品,并能全面、系统地反映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3.0.2装配式建筑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计阶段宜进行预评价,并应按设计文件计算装配率;2项目评价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后进行,并应按竣工验收资料计算装配率和确定评价等级.开发单位为能满足以后的装配率要求,顺利拿到补贴或享受优惠,项目宜在设计阶段进行预评价.如果预评价结果不满足装配式建筑评价的相关要求,项目可结合预评价过程中发现的不足,通过调整或优化设计方案使其满足要求.预评价与项目评价方式,在设计阶段可以进行预评价,预评价是对设计方案做出预判,为施工图审查提供项目统计和管理依据,但不是强制要求;在竣工验收后,可依据验收资料进行项目评价,项目评价是根据实际装配率的复核结果,进行装配式建筑认定;根据项目等级评价申请,进行装配式建筑的等级评价.3.0.3装配式建筑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1主体结构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20分;2围护墙和内隔墙部分的评价分值不低于10分;3采用全装修;4装配率不低于50%.本条是评价项目可以评价为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条件.符合本条要求的评价项目,可以认定为装配式建筑,但是否可以评价为A级、AA级、AAA级装配式建筑,尚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的规定.认定评价与等级评价方式,对装配式建筑设置了相对合理可行的“准入门槛”,达到最低要求时,才能认定为装配式建筑,再根据分值进行等级评价.意味着如果竖向承重构件不采用预制构件的话,水平承重构件需全部采用预制构件?竖向结构构件占比较大,不采用预制构件,很难满足装配式建筑要求!(需要大幅提升维护系统、管线和内装系统装配率!)3.0.4装配式建筑宜采用装配化装修.装配化装修是装配式建筑的倡导方向.装配化装修是将工厂生产的部品部件在现场进行组合安装的装修方式,主要包括干式工法楼(地)面、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管线分离等方面的内容.4.0.1装配率应根据表4.0.1中评价项分值按下式计算:式中:P——装配率;Q1——主体结构指标实际得分值;Q2——围护墙和内隔墙指标实际得分值;Q3——装修和设备管线指标实际得分值;Q4——评价项目中缺少的评价项分值总和.Q4为评价项目中缺少的评价项分值总和,一般情况,项次应小于等于2项;如:在学校实验楼中,一般不存在厨房的功能,则“整体厨房”评价项的分数计入Q4项.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取整.表4.0.1装配式建筑评分表注:表中带“*”项的分值采用“内插法”计算,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1位.装配式建筑要求全装修的应用是指建筑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设备设施安装全部完成,达到建筑使用功能和性能的基本要求.4.0.2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主要采用混凝土材料时,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式中:q1a——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V1a——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混凝土体积之和,符合本标准第4.0.3条规定的预制构件间连接部分的后浇混凝土也可计入计算;V——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混凝土总体积.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木结构中主体结构竖向构件评分值可直接得到30分.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建筑主体结构竖向构件可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在预评价中进行确认.在确定预制构件类型时,应注意剪力墙结构的底部加强区不宜做预制、结构的转换梁和框支柱应现浇、高层的电梯井筒宜采用现浇结构.而在预制楼层的选择上,对于房屋的地下室楼层和屋面屋面层,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对于开洞过大的楼层、结构转换层应采用现浇楼盖结构.4.0.3当符合下列规定时,主体结构竖向构件间连接部分的后浇混凝土可计入预制混凝土体积计算.1预制剪力墙板之间宽度不大于600mm的竖向现浇段和高度不大于300mm 的水平后浇带、圈梁的后浇混凝土体积;2预制框架柱和框架梁之间柱梁节点区的后浇混凝土体积;3预制柱间高度不大于柱截面较小尺寸的连接区后浇混凝土体积.连接部分的现浇混凝土计入预制构件计算的基本要求:①连接部分的尺寸、配筋构造、做法等采用标准做法②现场的施工操作和模板等实现标准化4.0.4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式中:q1b——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A1b——各楼层中预制装配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A——各楼层建筑平面总面积.计算规则:怎么好算就怎么算,计算规则统一1、预制构件的投影面积,可取支座外的净面积;2、建筑平面总面积可按实际面积计算(不含竖向构件)3、阳台、空调板等可不考虑面积折算系数4.0.5预制装配式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可包括:1预制装配式叠合楼板、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2预制构件间宽度不大于300mm的后浇混凝土带水平投影面积;3金属楼承板和屋面板、木楼盖和屋盖及其他在施工现场免支模的楼盖和屋盖的水平投影面积.(仅适用于钢结构、木结构,混凝土结构不宜采用.)4.0.6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式中:q2a——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A2a——各楼层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外表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Aw1——各楼层非承重围护墙外表面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4.0.7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式中:q2b——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应用比例;A2b——各楼层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墙面外表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Aw2——各楼层围护墙外表面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计算规则:外表面积,“内嵌式”围护墙可按整层计算围护墙一体化的要求:1)集成设计是前提,包括性能要求、材料及部品、部件、做法和构造、组装及工序安排、质量标准等2)设计文件的内容应完整,深度应满足采购、生产、组装、及检验验收等的需要3)采用集成产品时,设计文件也应满足上述要求,如预制夹芯保温(隔热)复合墙板、预制混凝土墙板+保温-装饰面层+大型条板+干挂石材+保温4.0.8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式中:q2c——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A2c——各楼层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墙面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Aw3——各楼层内隔墙墙面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墙面面积应按各建筑功能区墙体面积计算,即双面计算;也可按墙体数量单面计算;计算规则应统一;墙体高度按实际高度取值.4.0.9内隔墙采用墙体、管线、装修一体化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式中:q2d——内隔墙采用墙体、管线、装修一体化的应用比例;A2d——各楼层内隔墙采用墙体、管线、装修一体化的墙面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内隔墙采用墙体、管线、装修一体化强调的是“集成性”.内隔墙从设计阶段就需进行一体化集成设计,在管线综合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墙体与管线的集成以及土建与装修的一体化,从而形成“内隔墙系统”.计算规则:双面计算,墙体高度应按实际高度取值一体化与管线分离的关系:1)管线与墙体分离是一体化的一种形式;2)一体化强调的是集成,设计集成与集成产品的应用;目前主要是设计集成,未来到集成产品.3)二者有相似的内容,但是工程上的角度不同,可同时评价.4.0.10干式工法楼面、地面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式中:q——干式工法楼面、地面的应用比例;(在室内装修过程中, 3a对结构楼板、顶面采用湿法作业找平操作的面积,不应计入计算.)——各楼层采用干式工法楼面、地面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A3a4.0.11集成厨房的橱柜和厨房设备等应全部安装到位,墙面、顶面和地面中干式工法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式中:q3b——集成厨房干式工法的应用比例;A3b——各楼层厨房墙面、顶面和地面采用干式工法的面积之和;Ak——各楼层厨房的墙面、顶面和地面的总面积.4.0.12集成卫生间的洁具设备等应全部安装到位,墙面、顶面和地面中干式工法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式中:q3c——集成卫生间干式工法的应用比例;A3c——各楼层卫生间墙面、顶面和地面采用干式工法的面积之和;Ab——各楼层卫生间墙面、顶面和地面的总面积.集成厨房和集成卫生间,重点是通过设计集成、工厂生产和干式工法装配而成,不是整体厨房、卫生间,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集成式厨房卫生间是有区别的4.0.13管线分离比例应按下式计算:式中:q3d——管线分离比例;L3d——各楼层管线分离的长度,包括裸露于室内空间以及敷设在地面架空层、非承重墙体空腔和吊顶内的电气、给水排水和采暖管线长度之和;L——各楼层电气、给水排水和采暖管线的总长度.考虑到工程实际需要,纳入管线分离比例计算的管线专业包括电气(强电、弱电、通信等)、给水排水和采暖等专业.主要目的是做到易检修、可更换.尽可能减少甚至消除由于管线的维修和更换对建筑各系统部品等的影响是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裸露于室内空间以及敷设在地面架空层、非承重墙体空腔和吊顶内的管线应认定为管线分离;而对于埋置在结构构件内部(不含横穿)或敷设在湿作业地面垫层内的管线应认定为管线未分离.5.0.1当评价项目满足本标准第3.0.3条规定,且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不低于35%时,可进行装配式建筑等级评价.根据60个项目的试评价结果,装配率达到60%以上的项目,竖向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均高于35%,因此装备式建筑的等级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不低于35%.5.0.2装配式建筑评价等级应划分为A级、AA级、AAA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配率为60%~75%时,评价为A级装配式建筑;2装配率为76%~90%时,评价为AA级装配式建筑;3装配率为91%及以上时,评价为AAA级装配式建筑.结合《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中第3.0.3条、第4.0.1条相关规定,满足单体建筑装配式建筑最低要求的计算如下:1.考虑主体结构中竖向构件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不低于35%,评价分值20分;2.考虑主体结构中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预制构件应用比例为75%,按照内插法取15分;3.考虑非承重围护墙、内隔墙非砌筑等,评价分值不低于10分;4.采用全装修,评价分值为6分.则单体建筑装配率:(20+15+10+6)/100=51%>50%。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预制装配率计算统计表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预制装配率计算统计表
混凝土外挂墙板
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墙板
GRC墙板
玻璃隔断
木隔断墙
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
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墙板
钢筋陶粒混凝土轻质墙板
合计X2
合计Y2
内装建筑部品Z3
集成式厨房
0.3
Z3= X3/Y3×0.3
集成式卫生间
装配式吊顶
楼地面干式铺装
装配式墙板(带饰面)
装配式栏杆
合计X3
合计Y3
创新加分项S
标准化、模块化、集约化设计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预制装配率计算统计表
技术配置选项
项目实施情况
面积
对应部分面积
权重
比值
主体结构预制构件Z1
型钢柱
0.4
Z1= X1/Y1×0.4
钢管混凝土柱
钢板剪力墙
钢支撑
钢梁
压型钢板
桁架钢筋楼承板
钢筋桁架叠合板
钢楼梯Biblioteka 预制混凝土楼梯合计X1合计Y1
装配式内外围护构件Z2
单元式幕墙
0.3
Z2= X2/Y2×0.3
0.5%
组合成型钢筋制品
0.5%
工地预制围墙(道路板)
0.5%
预制装配率=Z1+Z2+Z3+S
注:1.组合结构(含建筑模块)预制装配率计算统计表同上表。
标准化的居住户型单元和公共建筑基本功能单元
1%
总计不超过5%
标准化门窗
0.5%
设备管线与结构相分离
0.5%
绿色建筑技术集成应用
绿色建筑二星
0.5%
绿色建筑三星
1%
被动式超低能耗技术集成应用
0.5%
隔震减震技术集成应用

装配式预制基础施工检验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装配式预制基础施工检验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签 名
班 组
年 月 日
施 工 队
年 月 日
项目部
年 月 日
监理
年 月 日
底盘安装后,圆槽面应与电杆轴线垂直
拉线盘、卡盘安装
混凝土电杆的卡盘安装位置与方向
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安装深度允许偏差不应超过±50mm
卡盘安装
卡盘抱箍的螺母应紧固,卡盘弧面与电杆接触处应紧密
拉线盘的埋设
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及GB 50173-2014
第6.5.3条规定
验收结论:
质检机构
质量检验评定意见
#杆装配式预制基础施工检验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工程名称: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


检 验 项 目




质量标准
质量检验结果
单项
评定
外观检查
基础的规格、型号
主要
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并具有产品质量证明
文件
基础的外观质量
应完好,无蜂窝麻面等缺陷
底盘安装
底盘、拉线盘的埋设深度
主要
应符合设计Leabharlann 件要求底盘就位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评分细则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评分细则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评分细则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乍一听是不是有点高大上?但它就是用一种很聪明的方式来做建筑,比传统建筑方式更省力、更省时间,简直就是建筑界的“黑科技”!想象一下,把所有的建筑材料提前做成像拼图一样的“部件”,等到工地上直接拼接起来,轻轻松松就能建好一栋楼。

是不是很神奇?这就像是把传统的“手工烘焙”换成了“现代化自动化生产线”,节省了不少力气和时间。

而且这些部件呢,经过工厂预制好了,现场只需要装配和连接,效率那叫一个高!那么说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评分的细则可得看得仔细。

每一个项目,都得经过严格的审核,不能掉链子。

比如说,首先就得看看这些预制构件的质量。

你想啊,质量过关了,整个建筑才能稳稳当当的站着。

如果构件的质量不行,那建起来的房子就像是穿了鞋不合脚,掉链子早晚的事儿。

所以,构件的尺寸、强度、外观这些都得一一过关。

这些都不合格,想得分就别想了。

然后是施工过程的评估,装配式建筑虽然看起来省力,但是施工现场也是一门技术活。

得确保这些构件能够精准对接、稳稳地组装。

不能有一点点偏差,稍微有点儿差错,整栋楼就像拼图错了一个角,虽然看不出来,但隐患就埋下了。

所以说,施工的规范性也是评分的重点之一。

像是,吊装设备的操作是否规范?工人的技术是否过硬?这些都得一一检查。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一切都按照规定来,稳稳地干活,分数自然是蹭蹭往上升。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那这些构件是不是得特别重特别难搬运?”嗯,的确是有点儿重,但因为它们都在工厂里做好了,现场的工人只需要按照设计图纸一块一块地拼接起来,避免了传统建筑方式里那种“累死累活”的情景。

再说了,装配式建筑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施工速度快,能大大缩短建造周期。

你想,一栋楼从开始到完工,原本可能得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但用装配式建筑技术,时间可以压缩到几个月,效率比传统建筑快多了。

这也是评分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速度快,质量稳,才算真有水平。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绿色环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评分表
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
评价分值
外围护墙
(22)
非砌筑★
应用比例≥80%
11
墙体与保温、装饰一体化
50%≤应用比例<80%
5~10*
应用比例≥80%
11
内隔墙
(22)
非砌筑★
应用比例≥50%
11
墙体与管线、饰面一体化
50%≤应用比例<80%
5~10*
应用比例≥80%
11
全装修(10)★

10
公共区域装配化装修
(10)
干式工法地面
60%≤应用比例<80%
1~5*
应用比例≥80%
6
集成管线和吊顶
60%≤应用比例<80%
1~3*
应用比例≥80%
4
卫生间
(10)
干式工法地面
70%≤%
6
集成管线和吊顶
70%≤应用比例<90%
1~3*
应用比例≥90%
4
厨房
4
采暖管线与支撑体分离
70%≤应用比例≤100%
1~4*
BIM应用
(4)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
4
注:1.表中带“★”的评价内容,评价时应满足该项最低分值的要求。
2.表中带“*”项的分值采用“内插法”计算,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一位。
(10)
干式工法地面
70%≤应用比例<90%
1~5*
应用比例≥90%
6
集成管线和吊顶
70%≤应用比例<90%
1~3*
应用比例≥90%
4
管线与支撑体分离
(12)
电气管、线、盒与支撑体分离
50%≤应用比例<80%
1~3*
应用比例≥80%
4
给(排)水管与支撑体分离
50%≤应用比例<80%
1~3*
应用比例≥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