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 第七课 第1课时 自由平等的真谛

合集下载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七课第一节 自由平等的真谛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课件第七课第一节 自由平等的真谛

3. (2022江苏扬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 ,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 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这体现了(A ) A.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B. 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C. 特殊情况优先对待 D. 一般情况区别对待
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 状况、居住期限等,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 项权利,并在行使权利时享受同等待遇。
(2)义务平等。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我们每个人都平等地承担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 结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 务、服兵役的义务等,这些义务是针对所有公民提 出来的,在履行这些义务时任何人都不能有任何特 权。
(√ )
4. 从法律意义上看,老人乘坐公交车得到特殊关照,
违背了平等原则。
( ×)
5. 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红线。珍视自由,必须依
法行使权利。
(√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2022山东烟台)为引导养犬人依法养犬、规范 养犬、文明养犬,烟台市出台了《烟台市养犬管理条 例》,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小丽爸爸对于条例中 诸多条款很不理解,认为限制了自己的自由。如果你 是小丽,应该这样劝说爸爸( A )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一课时 自由平等的真谛
目录
01 课标分析 02 思维导图 03 课前预习 04 难点详解 05 厘清正误 06 课堂练习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依据:理解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 基本途径。 具体课程目标:1. 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体会法治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2. 领会平等的真谛所在,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 观,增强法治意识。 近三年广东中考考查情况:2020年考查一道非选择 题(占6分)。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七课课第一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七课课第一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

2自由、平等、公正、 法治,是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内容,是社会层面 的价值取向。
3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是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重要 内容,是个人层面 的价值取向。
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 公平正义的保证;追 求自由平等,维护公 平正义,则是法治的 价值追求,体现法治 的基本精神。
我选择 我明智
(2)材料二中“以法治刚性守护斑马线安 全”的做法体现了法治和自由的关系是
怎样的?
(2)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 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 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 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 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 法干涉和侵害。②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 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 底线才享自由。
1.小林的父母下岗了,妈妈靠做钟点工贴补家 用。一天,学校开家长会,妈妈来不及回家换 衣服,急急忙忙穿着做清洁工的脏衣服去了学
C 校。有几个同学在背后指指点点,小林的心里 很不好受。这告诉我们( )
①父母工作卑微,真丢人 ②要尊重他人的人 格尊严 ③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平等的思想和
现象 ④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我突破 我提高
材料一 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 女或者提高妇女的录用标准;应当依 法对少数民族劳动者给予适当照顾; 不得歧视残疾人;不得以是传染病病 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摘自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材料二 继2016年取得重大的反腐成 果后2017年的反腐脚步并没有停止新 年刚过就有大老虎纷纷落马。2017年1 月前民政部部长李某某、副部长窦某 某和原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虞某某
2 平等的意义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七课第1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七课第1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课堂小结
自由应受到必要的限制
无法治 不自由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自 由 平 等 的 真 谛
崇高理想、永恒主题 正确认 识平等 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具 有两层含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法律面 前人人平 等的表现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 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法眼 看平等
5.怎样正确认识平等? 理想 ,是社会发展的永恒________ 主题 (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________ 。 (2)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 同等 差别 ________ 对待;二是不同情况________ 对待。 文明进步 的标志,也是社会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__________ 法治 主义________ 的基本原则之一。
4.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平等要求
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 )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5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味着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
规定的各项义务,却不能保证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 的各项权利。(× ) 6.画中有话 请思考:漫画说明了什么? 社会生活中的就业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提高人们的平等 观念和法治观念刻不容缓,平等的实现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 保障。
导致混乱与伤害。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3.自由的含义
意志 活 自由主要指人们在________ 法律 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________
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
各项权利 。 __________ 4.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相互联系 ,____________ 不可分割 (1)法治与自由____________ 。 (2)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________ 界限 ,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

第七课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

第七课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
一事例启示我们( A )
A.法律是自由的约束和保障 B.法律是对自由的否定 C.法律是获得自由的唯一条件 D.真正的自由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2019/9/4
3.“自由精神是法治产生的动力。”对此理
解不正确的是( C )
A.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B.法治是自由的保障,对自由的必要限制是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由 C.拥有自由的确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从某 种意义上却不利于法治国家的进步与繁荣 D.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遵守法律是 享有自由的底线[来源:学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有( A )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②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 与伤害
③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 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④拥有自由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推动社会的 进步与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风筝在空中的自由靠线的束缚而获得, 一旦系着它的线断了,风筝就会落地。这
〖相关链接〗
保障男女平等的相关法律条款
①宪法第二章第四十八条第1款中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 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 子平等的权利。”
②继承法的第九条中明确规定:“继承权男 女平等。”
③劳动法的第十三条中明确规定:“妇女享 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 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 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 录用标准。”
镜头一
国家对特殊困难地区义务 教育实施农村营养改善计划 ;对家族经济困难的学生实 行生活补贴。
镜头二
老人、儿童、孕妇、残 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 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 照。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下7.1《自由平等的真谛》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下7.1《自由平等的真谛》

4.辨析题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了必需品。有人认为: “网络是自由的,网络言论不受法律约束。”于是,他们在各种网络空间、论坛 上畅所欲言,导致各种谣言满天飞。 “网络是自由的,网络言论不受法律约束。”这一观点对吗?请你结合所学知识 加以辨析。
不对。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 向反面,导致混乱和伤害。②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 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 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 才能享自由。
平等的意义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 本原则之一。
2019年3月5日,北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女 性人大代表步入会场。
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 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 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 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 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 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 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 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 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1第七课第1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说课稿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1第七课第1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说课稿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1 第七课第1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七课《自由平等的真谛》是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过程中的重要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自由、平等的含义,认识到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践行自由、平等的理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自由的意义、平等的意义、自由平等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自由的真正含义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平等的意义在于尊重他人、公平对待他人,不歧视他人;自由平等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自由、平等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自由、平等的真正含义和其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关于自由、平等的困惑和问题,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自由、平等的含义,认识到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由、平等观念,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自由、平等的理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由、平等的含义和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自由的相对性和平等的实践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小组讨论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自由、平等的思考,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讲解自由的相对性和平等的意义,让学生理解自由、平等的真正含义。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与自由、平等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了解自由和平等的含义,懂得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 平等的道理 道德修养: 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法治观念: 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 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 责任意识: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问题导向
1.自由有什么意义? 2.自由的含义是什么? 3.为什么没有绝对(无限制)的自由? 4.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是什么? 5.平等在法律意义上的含义是什么? 6.平等有什么意义? 7.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主要内容(表现)是什么?
(2)人自身由自在由法权律上的体现,就财是产我权们享有的和正当受行教使育的权各项权利。
知识点归纳3.为什么没有绝对(无限制)的自由?
别拦我!这是我的“自由”! 以上三种情景能“自由”吗?为什么?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②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③法治规范自由,规范人们的行为
D
④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巩固练习
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应占代表总名额的12%上右。人口特少的民族
至少应有1名代表,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办法中关于人大代表数量的
规定,你的观点是( )
A.同意。平等也要讲究不情况差别对待 B.不同意。人人平等就要同等对待
知识点5.什么是平等?(含义)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
(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机会平等
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
(2)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结果平等
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 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我身边的平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7.1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7.1自由平等的真谛课件

收获与感悟
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一框 自由平等的真谛
我国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未成年人也不除外
B.
《侵权责任法》第36条关于网络侵权的规定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和伤害。
线是保证风筝自由顺利飞翔必不可少的条件,风筝离开线的约束,也就失去了线的保护,必然会一头栽到地面,再也无法飞了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 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 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和伤害。
探究活动三: 探究自由 网络造谣者被判刑
小组交流讨论: 1、公民利用网络发布信息和言论,是公民享 有的权利和自由,应得到法律的保护。为什 么视频中的造谣者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公民利用网络发 布信息和言论,必须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 要求,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社会的利益和其他 公民的合法权益。 公民要严格自律,依法规范自己的网上行为。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
说一说: 从这首诗你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可以感受到诗人追求自由的决心。
探究活动一:畅想自由
请谈一谈: 你心目中的自由或者你所向往的自由生
活是什么样的?
探究活动二:感悟自由
一只风筝在天上飞,它乞求天空能让自己挣脱 那根线,让自己不再被束缚。突然一阵狂风袭来, 风筝想挣脱线的约束便借风拼命挣扎。线终于断 了,风筝如愿以偿,满心欢喜的准备拥抱蓝天, 最后……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向自由的反面,导致(
)。
你心目中的自由或者你所向往的自由生活是什么样的?
公民要严格自律,依法规范自己的网上行为。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的内容,主要围绕自由和平等的概念、内涵和价值展开。

教材通过理论阐述、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自由的相对性、平等的多样性以及自由平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自由平等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独立思考能力,对自由和平等有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自由的相对性、平等的多样性以及自由平等的价值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自由的相对性、平等的多样性以及自由平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由平等观念,尊重他人的自由和平等。

3.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由平等的概念和内涵。

2.自由平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正确的自由平等观念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由平等的内涵和价值。

2.问题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问题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实践活动方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由平等的价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自由平等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自由的相对性、平等的多样性以及自由平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让学生初步理解自由平等的概念和内涵。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自由平等的内涵和价值。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问题讨论:引导学生针对自由平等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1 第七课 第1课时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1 第七课 第1课时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1 第七课第1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七课《自由平等的真谛》是学生在学习完权利与义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等内容后,对自由、平等概念的深入学习。

本节课通过讲解自由、平等的含义、表现和意义,使学生理解自由、平等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认识到自由、平等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自由、平等这两个概念,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所体验,但可能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深入的探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自由、平等的含义和表现产生疑问,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解答。

同时,学生对于自由、平等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可能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实例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由、平等的含义,认识自由、平等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了解自由、平等的表现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实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由、平等的含义和表现。

2.自由、平等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和意义。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辅助资料,自主探究自由、平等的含义和表现。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自由、平等的理解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典型的自由、平等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由、平等的意义。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引导和解答,确保学生对自由、平等有正确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辅助资料。

2.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典型实例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自由、平等权利的条款,引导学生思考:自由、平等在我国法律中的地位和作用。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7.1自由平等的真谛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7.1自由平等的真谛

第7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节自由平等的真谛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认同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的保证。

2、能力目标:初步形成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提升辩证思维能力3、知识目标:知道自由平等的含义;知道法治与自由的关系;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及其表现。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树立法律视角下的自由观和平等观教学难点: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的保证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素材1、有人说,要自由就不能有法治,有法治就没有自由。

我要说,有法治才有自由,没有法治就会失去自由。

自由是火车,法治是铁轨。

火车只有在铁轨上才能自由奔驰。

倘若离轨就寸步难行。

自由如风筝,法治如筝线。

风筝只有在筝线的牵引下才能自由飞翔。

倘若脱线而逃,就会失去方向。

上述诗句说明了什么道理?(二)构建知识网络1、自由的意义有哪些?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而且能激发,从而推动。

2、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

必要的限制是对。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导致。

②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

3、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二者。

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法治既又。

4、从法律意义上理解平等的含义?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二是。

5、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①任何公民都,同时必须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违法或犯罪行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

(三)反馈评价提升选择题(请先画出关键词)1、“自由应是一个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B、拥有自由,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C、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D、表达了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2、“不要过分的醉心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治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2.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领会平等的真谛所在。

二、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对“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的辩证认识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用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和平等的真谛的意识和能力。

三、知识目标1.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

2.懂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

3.掌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重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难点:领会自由平等的真谛。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教师过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自由和平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我们应如何理解自由平等的内涵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自由平等的真谛”。

【讲授新课】一、无法治不自由1.活动一:阅读教材P98“运用你的经验”。

提问:结合三名同学的观点,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

学生结合三名同学的观点畅所欲言。

教师归纳: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2.活动二:展示图片:雄鹰翱翔天空,骏马驰骋草原。

提问:它们在追求什么?答案提示:自由。

教师归纳:人们向往自由。

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充分地行动;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

教师引导与补充:自由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3.活动三:阅读教材P99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说一说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

答案提示: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教师总结:自由有限度。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7.1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7.1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7.1 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自由和平等的含义,理解自由平等的真谛,掌握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自由和平等的含义。

2.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学难点】1.自由平等的真谛。

2.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PPT展示一段有关自由和平等的新闻,让学生思考:这段新闻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这段新闻涉及到自由和平等的概念,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相关。

二、讲授新课1.自由和平等的含义教师问: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平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到答案。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自由是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目的进行活动的权利;平等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具有相等地位,享有相等待遇。

教师问:为什么说自由和平等是人们的普遍追求?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自由和平等是人类社会的普遍价值,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们的天然权利和自然属性。

2.自由平等的真谛教师问:什么是自由平等的真谛?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到答案。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自由平等的真谛是尊重和保障人权。

教师问:为什么尊重和保障人权是自由平等的真谛?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条件。

3.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教师问:什么是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到答案。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是指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不因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因素而有所区别。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7.1《自由平等的真谛》教案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7.1《自由平等的真谛》教案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7课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谛》教案第1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1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自由平等的含义;知道法治与自由的关系;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及其表现。

能力目标:初步形成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认同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的保证。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树立法律视角下的自由观和平等观。

教学难点: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的保证。

2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请大家思考问题:什么是自由?(PPT展示)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人。

——毕达哥拉斯我们是法律的仆人,以便我们可以获得自由。

——西塞罗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孟德斯鸠教师总结:在看过几位名人对于自由的见解之后,我们在来运用你的经验对自由说说自己的认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自由平等的真谛。

二、新课讲授活动一:小故事——断线的风筝(阅读教材第91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1.思考:(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到必要的限制?提示:(1)风筝挣脱了线的束缚,失去了线的保护,自然“无力回天”。

(2)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2.教师讲解: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但是,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活动二:探究网络自由(阅读教材第91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3.查一查:请查阅我国对网络言论的相关法律规定,说一说网络世界自由的边界。

提示:《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道德与法治》考点:八年级下册7-1自由平等的真谛

《道德与法治》考点:八年级下册7-1自由平等的真谛

【考点】八年级下册7-1自由平等的真谛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一节自由平等的真谛本课时是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是探究有关自由与平等的含义,让学生初步树立起自由平等的意识,更自觉的承担社会责任,并努力维护社会的自由与平等,这样教材内容很自然就过渡到了第二节《自由平等的追求》。

知识目标1.知道自由的含义。

2.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3.理解平等的含义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能力目标1.通过辨别、分析,体会自由的受限制性和相对性。

2.理解法治是对自由的保障。

3.增强对平等含义的理解,树立平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崇尚在法治框架和范围内的自由。

2.增强法治意识,树立平等观念。

教学重点:树立法律视角下的自由观和平等观。

教学难点: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的保证。

(1)、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2)、自由的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3)、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4)、自由的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5)、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6)、违反法律的代价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7)、平等的含义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第七课 第1课时 自由平等的真谛(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第七课 第1课时 自由平等的真谛(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第四条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第五条 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地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动使用暴力。
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 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因此,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也就失去了风筝线的保护和支持,风筝必然“无力回天”。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增强个人的幸福感
拥有自由的作用
5.平等的含义
一是________同等对待,二是________差别对待。
同等情况
不同情况
6.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_____ ____的标志,也是____________的基本原则之一。
文明
社会主义法治
进步
(2) 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____和____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________。
幸福感
活力
3.自由的含义
自由主要指人们在__________的范围内,依照自己______活动的权利。
法律规定
意志
4.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1)法治与______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自由
(2)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____,守底线才________。
秩序
享自由
二、法眼看平等
查阅资料,了解今年出席全国两会的女代表和女委员的数量与比例。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一节自由平等的真谛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一节自由平等的真谛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一节自由平等的真谛知识点梳理一、无法治不自由1、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2、自由的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3、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4、自由的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5、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6、违反法律的代价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二、法眼看平等7、平等的含义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8、平等的意义(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9、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平等10、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1、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
第1课时自由平等的真谛
【必做题】
1.必要的限制是对的保护。

无限制的,只会走向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2.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守才能享自由。

3.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同等情况;其二是不同情况。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选做题】
1. 据了解,北京市政府决定将每月11日确定为自觉排队日,意为两人以上就应像“11”一样按顺序排列。

“排队日”的设立启示我们,在公共场合要做到()
①自觉遵守公共秩序②自觉排队上下车、购物③自觉、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
④有急事要办,可以插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 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B.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C.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D.自由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3.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下列对平等理解正确的是()
A. 平等就是“等贵贱,均贫富”
B. 真正的平等不该有丝毫的不均衡
C. 平等是指法律意义上的平等
D. 社会不可能实现平等
4.民主、自由总是相对的、具体的,任何社会都不会存在不受限制的绝对的自由和民主。

因此()
A.真正的自由、民主是不存在的
B.任何社会的民主、自由都是虚伪的
C.必须加强法制观念,在法制范围内享受民主和自由
D.任何社会的自由、民主都是统治阶级享有的民主和自由
5.信息科技的发展助推了网络时代的到来,生产生活的需要刺激了网络自由的膨胀。

在网络空间,每个人都是言论自由者,不受身份、姓名、年龄、职业、时间和地点等任何限制,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传递自己的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转发别人的动态、评论时下的热点,号称“有网络就有自由”。

不否认网络自由带给社会的经济效益、带给生活的方便快捷、带给人类的引力诱惑,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传播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我们不反对网络营销,但坚决抵制通过网络谣言、言语戏谑进行网络非法炒作,一切网络自由言论都应该坚守遵守法律法规、坚持社会公德、尊重历史事实的传播底线。

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法治与自由有什么关系?
【自我突破】
有位哲人说过,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你怎么看?
【答案】
1.自由自由自由
2.秩序底线
3.同等对待差别对待
4.标志
1.A
2.D
3.C
4.C
5.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法的平等是一种规范上的平等,不是事实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是禁止不合理的差别对待,而不是禁止任何差别对待。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其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