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

合集下载

第八章_非甾体抗炎药

第八章_非甾体抗炎药

第八章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是一类具有抗炎作用和解热、镇痛作用药物。

临床上用于治疗胶原组织疾病,例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

此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皮质激素类抗炎药物不同,因此被称为非甾体抗炎药。

抗炎作用机制与其在体内抑制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es, PGs)的生物合成有关。

已经证明前列腺素是一类致热物质,其中前列腺素E2(PGE2)致热作用最强。

前列腺素本身致痛作用较弱,但能增强其他致痛物质例如缓激肽、5-羟色胺等的致痛作用,使疼痛加重。

另外,前列腺素也是一类炎症介质。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阻断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发挥消炎、解热镇痛作用。

近年来发现环氧合酶有COX1和COX2两种亚型,COX2是导致炎症反应的酶,因此寻找高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可得到更安全的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按化学结构类型分为:水杨酸类、乙酰苯胺类、吡唑酮类、3,5-吡唑烷二酮类、芳基烷酸类、邻氨基苯甲酸类、1,2-苯并噻嗪类等。

一、水杨酸类阿司匹林(Aspirin)已在临床应用了100多年,为有效的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神经痛、风湿痛及类风湿痛等。

近年来经研究发现阿司匹林为不可逆的环氧合酶抑制剂。

阿司匹林还能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A2(TXA2)的合成,阿司匹林现已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时可导致胃肠道出血,这是由于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致使胃粘膜失去了前列腺素对它的保护作用,造成胃部血流减少,缺血而引起溃疡。

另外阿司匹林及水解产物水杨酸酸性较强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甚至引起胃出血。

因此,对阿司匹林进行一系列结构修饰,利用水杨酸分子中的活性功能基羧基将其制成盐、酰胺、酯类以降低羧酸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如在临床上应用的有乙酰水杨酸铝(Aluminum acetyl salicylate),乙酰水杨酸赖氨酸盐--赖氨匹林(Aspirin-Lysine ),阿司匹林精氨酸盐(Aspirin-Arginine),双水杨酯(Salsalate),贝诺酯(Benorilate)等。

第八章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讲课文档

第八章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讲课文档
系时,发现在苯环上增加疏水性基团可使抗炎作
用增强。4-异丁基苯乙酸首先应用于临床。
•大剂量服用4-异丁基苯乙酸时,可使谷草转胺酶 增高;在乙酸基的a-碳原子上引入甲基,消炎作 用增强,且毒性也有所降低;为临床常用的镇痛 消炎药,即布洛芬。
现在五十四页,总共六十九页。
C H 3C H C H 2 CH3
168~172℃。易溶于热水或乙醇,溶于丙酮,略 溶于水。本品饱和水溶液pH为6时性质稳定。
现在二十五页,总共六十九页。
2、化学性质
(1)结构中有酚羟基,遇FeCl3溶液显蓝紫色。
H
C H 3
H O
N H 2
(3)成品中可能含少量对氨基苯酚,毒性大,药 典规定其含量不得超过十万分之五。
现在二十六页,总共六十九页。
对氨基酚的检测:
1、对氨基酚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色。 黄色 红色 棕色 黑色
2、对氨基酚在碱性条件下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生成蓝色配 合物。
3、对氨基酚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重氮盐, 再与碱性β-萘酚试液偶合成红色的偶氮化合物。
现在二十七页,总共六十九页。
合成:
①以对氯硝基苯为原料水解制得对硝基苯酚 后,用铁粉还原 ②以硝基苯为原料氢化还原后,酸性调节下 转位得到对硝基苯酚 ③以苯酚为原料在酸性、低温条件下与亚硝 酸钠反应,生成对亚硝基苯酚后用硫化钠还 原,制得对氨基苯酚钠,再经酸化
现在四十页,总共六十九页。
发现:
• 5-羟色胺是炎症介质之一,它在体内的合成 与色氨酸有关,色氨酸的代谢物中都有吲哚结构。
• 吲哚乙酸具有抗炎作用,因此对其衍生物进行研
究,以寻求有效的抗炎药物。
• 350个吲哚类衍生物中发现吲哚美辛具很强的抗

解热镇痛和非甾体抗炎药

解热镇痛和非甾体抗炎药

第五章解热(镇痛)和非甾体抗炎药教学重点:1. 解热(镇痛)药。

2. 非甾体抗炎药物。

3. 抗痛风药。

教学难点:1. 手性中心在药物结构中的作用。

2. 药物结构修饰的方法和思路。

3. 药物与受体的作用方式对药效的影响。

教学设计:1. 从阿司匹林的结构修饰介绍如何消除或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2. 芳基乙酸和芳基丙酸类药物的区别。

3. 通过Darzens反应介绍芳基丙酸的合成方法。

4. 手性中心在芳基丙酸类药物中的作用。

5. 以选择性COX-2抑制剂为例,介绍药物作用靶点对药效和副作用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

教学时数:4学时。

抗炎药物包括甾体抗炎药及非甾体抗炎药。

甾体抗炎药除了具有抗炎作用外,还具有其他多种生物活性。

本章主要讨论非甾体抗炎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物的类型较多,就作用机制而言,非甾体抗炎药物主要针对炎症机制而发挥抗炎作用的药物和抑制尿酸沉淀而起作用的药物,前者包括解热镇痛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物,而后者则又称为痛风治疗药物。

这三类药物的治疗用途各异,但在药物品种及其作用机制上密切相关。

第一节解热(镇痛)药(antipyretic analgesics)解热镇痛药是指能降低超过正常体温温度的药物。

该类药物在治疗剂量内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并且能够升高痛觉的阈值,使痛觉神经对疼痛的感觉变得迟钝,所以该类药物在降温的同时,通常也有止痛的效果。

解热镇痛药的作用位点为下丘脑的热量控制中心,通过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花生四烯酸的转化,对牙痛、头痛、神经肌肉痛等常见的慢性钝痛有良好的作用,而对创伤性剧痛和内脏痛无效。

由于解热镇痛药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与吗啡类镇痛药的作用机制不同,所以该类药物不易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

一、水杨酸类1860年化学合成了水杨酸,1875年发现水杨酸钠具有解热镇痛和抗风湿作用而应用于临床,但其对胃肠道刺激较大。

1898年,德国Bayer药厂的Hoffmann 从一系列水杨酸衍生物中找到了阿司匹林(aspirin),其解热镇痛效果优于水杨酸钠,且副作用较低,临床应用至今100余年仍不失为有效的解热镇痛和抗风湿药,广泛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热、神经痛、关节痛及急性和慢性风湿痛等。

药物化学 第八章 非甾类抗炎药

药物化学 第八章 非甾类抗炎药

白三烯的作用
• 白三烯及其降解产物在类风湿关节液内、痛风渗出液内具有 较高的浓度。它能促进白细胞溶酶体酶的释放,导致炎症的
扩大与加剧。LTB4是目前所知的最强的白细胞趋化剂。在过
敏反应时所发现的慢反应物质(SRS-A),主要是LTC4 和 LTD4的混合物。它们对许多过敏性炎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因此抑制5-脂氧化酶的活性,控制白三烯的生物合成,可治疗 过敏和炎症等疾病。
P-262
一、苯胺类 (Anilines)
发展 乙酰苯胺(Acetanilide) ,1886年发现,具有很强的解热镇痛作 用,称“退热冰”并在临床上使用。后因其毒性太大,可导致 出现高铁血红蛋白和黄疸,已停用。人们认为乙酰苯胺体内代 谢得到对氨基酚,毒性较大。 非那西丁: 1887年,长期服用可致癌,已停用。 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和痛经等。
解热镇痛药
非特异性致炎物质和抗原
PG合成增加
协同作用
组织胺、缓激肽、5-HT等释放
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 增加 、痛觉增敏
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 增加、渗出致痛
炎症 (红斑、水肿、发热、疼痛 )
镇痛作用特点
• 适用于中等程度的疼痛如牙痛、头痛、肌肉 痛等慢性钝痛 • 无效:创伤引起剧痛,内脏平滑肌绞痛 • 无欣快现象,无呼吸抑制作用 • 长期使用一般不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
抑制环氧合酶活性,使体内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减少。前列
腺素(prostaglandins, PGs)
• 麻醉性镇痛药:
作用于中枢(全麻)或外周神经(局麻),阻断神经的传导, 使意识、感觉、反射暂时消失。
• 阿片样镇痛药: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对痛觉中枢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使 疼痛减轻或消除,不干扰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影响意识、触觉 及视觉等。

非甾体抗炎药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药物化学课件

非甾体抗炎药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药物化学课件
Page ▪ 14
• 本品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关 节炎,其抗炎、镇痛、解热 作用与阿司匹林、保泰松相 似,比对乙酰氨基酚好。在 患者不能耐受阿司匹林、保 泰松等时,可试用。
• 药用外消旋体
Page ▪ 10
•一、羧酸类--芳基丙酸类
布洛芬的合成
• 本品的合成是由甲苯与丙烯在钠-碳(钠-氧化铝)催化下制得 异丁基苯。异丁基苯在无水三氯化铝催化下与乙酰氯作用,生成 4-异丁基苯乙酮,再与氯乙酸乙酯进行反应,生成3-(4-异丁基 苯)-2,3环氧丁酸乙酯,经水解、脱羧、重排,制得2-(4-异丁 基苯)丙醛,再在碱性溶液中用硝酸银氧化后即得本品。
Page ▪ 5
•一、羧酸类--芳基乙酸类
•吲哚美辛 •indometacin
O CH3
N
OH
O Cl
OCH3
•本 品 含 有 酰 胺 键 , 在 空 气 中 稳定,但遇光会逐渐分解;遇 强酸或强碱易水解。水解产物 还可进一步被氧化生成有色物 质,且随温度升高,水解变色 速度加快。
•本 品 的 稀 碱 溶 液 与 重 铬 酸 钾 试液共热后,用硫酸酸化并缓 缓加热,显紫色;如与亚硝酸 钠溶液共热,用盐酸酸化显绿 色,放置后,渐变为黄色。
美洛昔康 meloxicam
OH O
N
• 本品分子中有烯醇式 羟基结构,显弱酸性 ,易溶于碱。
N S CH3 H N S CH3 OO
• 本品为解热镇痛、非甾体 抗炎药,用于类风湿关节 炎和骨关节炎的对症治疗 。
• 本品炽灼产生的气体 可使湿润的乙酸铅试 纸显黑色。
• 本品加三氯甲烷溶解后 ,加三氯化铁试液,三 氯甲烷层显淡紫红色。
•一、羧酸类--芳基乙酸类
• 双氯芬酸钠

药物化学第8章 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痛风药题库

药物化学第8章 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痛风药题库

第8章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痛风药选择题每题1分(d) 3-苯基-4-(4-甲磺酰苯基)-1,4-二氢一呋喃-2-酮具有下列化学结构的药物是_______。

(a) 阿司匹林(b) 安乃近(c) 吲哚美辛(d) 贝诺酯具有下列化学结构的药物是_______。

(a) 依托度酸(b) 丙磺舒(c) 甲氧苄啶(d) 别嘌醇下列药物中,哪个具有3,5-吡唑烷二酮的基本结构_______。

(d) 与乙醇在浓硫酸存在下成具有香味的酯化学结构为下列的药物与下面_______药物作用相似。

(a) 苯巴比妥(b) 肾上腺素(c) 布洛芬(d) 依他尼酸下面_______药物在常用剂量中,仅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不具有消第8章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痛风药填空题1 每空1分第8章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痛风药概念题每题2分第8章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痛风药问答与讨论题每题4分试比较前列腺素、血栓素和白三烯的化学结构和生理作用。

试叙述阿司匹林作用机理(含反应的使用及对反应机制的深刻理解。

说明萘丁美酮对胃肠刺激较小原因及该设计方法意义为非酸性前体药物,其本身无抑制环氧合酶COX活性,小肠吸收后,经肝脏首过效应代谢为活性代谢药物,即原药6-甲氧基-2-萘乙酸(类似萘普生)起作用,由此对COX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不影响血小板聚集和肾功能不受损害,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因不含有酸基,对胃肠道粘膜刺激小,不良反应低。

阿司匹林可能含有什么杂质?主要杂质种类及来源:主要杂质是未反应完第8章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痛风药合成/代谢/反应/设计题每题6分1,2各占1分,3,4为2分以无水糖精钠合成吡罗昔康1,2,3,4,5,6各为1分以4-甲基苯乙酮合成塞来昔布1,2,3 各占2分完成塞来昔布代谢反应1. 2.3.1,2,3 每个各2分完成布洛芬代谢反应1.1分2.1分3.1分4.1分5.2分完成双氯芬酸的氧化代谢反应1. 2. 3.4.1,2各1分,3,4各2分完成芬不芬的代谢反应1. 2.3. 4.51,2,3,4各1分,5为2分请写出萘普生合成路线前三步每步1分,后两步3分写出扑热息痛的合成路线每步3分,试剂1分,产物2分。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基础知识培培训讲义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基础知识培培训讲义
区别:
普通感冒往往是个别出现,很少象流行性感冒流行时, 病人成批出现。
常见西药成分感冒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康必得:对乙酰氨基酚,葡萄糖酸锌,盐 酸二氧丙嗪,板兰根浸膏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2)肺炎型流感 ▪ 主要常见于小儿、老人或体弱多病、免
疫力低下者。起病时与单纯型流感相似, 但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高热不退、剧 烈咳嗽、呼吸困难、咯血、紫绀等症状。 病程可延长到3~4周。 ▪ 磺胺、抗菌素对本病无效。少数病人可 因心力衰竭或周围循环衰竭而死亡。 ▪ 小儿死亡率较高。
流感的治疗药物主要分为三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类是抗病毒治疗:如复方胺酚烷胺、金
刚乙胺,
二类是对症治疗: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发烧、 周身酸痛、头痛,盐酸伪麻黄碱消除鼻黏 膜充血水肿治疗鼻塞,抗过敏药马来酸氯 苯那敏减轻打喷嚏流泪等,氢溴酸右美沙 芬减轻咳嗽
三类是抗菌治疗:如果流感没有继发细菌 感染,如扁桃体炎、细菌性肺炎等便无需 使用抗菌素(青霉素类,先锋类)治疗。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概念:
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多数还有抗 炎、抗风湿作用药物的总称。 二、作用机制:抑制环加氧酶,减少前列 腺素(PG)的生物合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常用解热镇痛药的分类:
1、按化学结构分类:水杨酸类、苯胺 类、吡唑酮类、其他有机酸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从西医的角度谈感冒:
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 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流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及呼吸道 外的各种病症。典型流感,常高热,达 39℃以上,伴有寒战、肌肉酸痛、头痛、 咽痛、乏力;呼吸道症状较轻。流感的 传染性很强,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 飞沫传染给别人。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膜磷脂
甾体抗炎药
磷脂酶A2
非甾体抗炎药
花生四烯酸
环氧酶
脂氧酶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 PG类 血栓素
白三烯(LT) 致炎↑
支气管收缩↑
药效
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很强。
镇痛活性为吲哚美辛的6倍,
CH2COOH
阿司匹林的40倍 解热作用为吲哚美辛的2倍,
阿司匹林的35倍
NH
Cl
Cl
药效强,不良反应少,剂量小,个体差异小
老药新用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是什么?
游离-COOH,酸性, PG(保护胃粘膜,抑制胃酸分泌) 血栓素合成受阻
缺点:胃肠道刺激
结构改造 掩蔽-COOH,方法:
成盐 成酰胺
COOOCOCH3
AlOH
成酯
2
乙酰水杨酸铝
5位加氟代苯
COOOCOCH3
H3NCH(CH2)4NH3 COO-
O
第六章
Antipyretic Analgesics an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概述
➢非甾体抗炎药与甾体抗炎药的区别? ➢解热镇痛药与镇痛药的区别? ➢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物的联系?
[5-氢过 氧化二十 碳四烯酸]
概述
➢非甾体抗炎药与甾体抗炎药的区别?
水杨酸
空气
空气
醌型有色物质
继续氧化 缩合
脱水
水杨酸
醌型有色物质
醌氢醌结构
– 酚羟基被氧化成醌型有色物质
– 空气中可渐变为淡黄,红棕甚至深棕色
– 水溶液变化更快
碱、光线、升高温度及微量铜、铁等离子可促进反应进行
鉴别反应

药物化学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药物化学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2、镇痛作用 :主要用于轻、中度慢性钝痛,如:头痛、牙 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及痛经;由于长期应用一般不产生 受性和依赖性,故临床应用广泛,但是,对创伤性剧痛和内脏绞 痛等急性锐痛无效,不能作为吗啡类药物的替代品使用。
3、抗炎和抗风湿作用: 炎症介质对炎症的形成和开展都有 影响,在此病理过程中,前列腺素是一类重要介质,它们能使血 管扩张,引起局部充血、水肿和疼痛,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 列腺素的合成,使炎症减轻,而产生抗炎作用,能明显地控制风 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症,但不能根治,仅有对症治疗的作 用。
23
〔三〕用途 为解热、消炎镇痛药。治疗剂量范围大,
使用平安、方便,特别适用于儿童及老年 患者服用。 〔四〕贮存 应遮光,密封保存。
24
3. 吡唑酮类 〔注意:与非甾体抗炎类的3,5 吡唑烷-二酮类区别〕 3-吡唑酮:安替比林,1884年在奎宁类似物的研究中偶然发 现。后受吗啡的甲氨基启发,得氨基比林,为增大水溶性得 安乃近。该类药物可以致粒细胞缺乏症和白细胞减少症,已 少用。
3
第一节 解热镇痛药
(Antipyretic Analgesics) 解热镇痛药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 体温正常,而正常者无影响。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e,PG 〕是导致发热的物质, 因此本药是抑制PG在下丘脑的生物合成。是 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环氧酶而起作用的。
发热也有其他因素,主要是细胞内内源性白 细胞致热源受各种因素刺激后的释放。
26
第二节 非甾体抗炎药
(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炎症是机体的防御,表现为红肿与
疼痛。甾体抗炎药抑制花生四烯酸的 代谢是其抗炎、解热和镇痛的主要 机制。除苯胺类以外,其他均有抗 炎、抗风湿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胶原组织疾病。

08第八章__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痛风药

08第八章__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及抗痛风药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路线
第二节 非甾体抗炎药
目录
分类: 吡唑酮类 :保泰松 邻氨基苯甲酸类药物 芳基烷酸类药物 :吲哚美辛 1,2-苯并噻嗪类 选择性COX-2抑制剂
吡唑酮类
保泰松
羟布宗
g-酮保泰松
保泰松的代谢途径
二、邻氨基苯甲酸类药物
氟芬那酸
不良反应较多
氯芬那酸
氯尼辛
五、COX-2选择性抑制剂
塞来昔布
化学名为4-[5-(4-甲基苯基)-3-三氟甲基]-1H-吡咯l-基]苯磺酰胺
无臭的白色或近白色晶体粉末,微溶于水,溶解性随碱性 的增加而增加。
五、COX-2选择性抑制剂
罗非昔布—万络(一年25亿美元的收益 )。
一项为期3年的名为“万络预防腺瘤性息肉”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 临床试验提示,在服用万络18个月以后的病人中,发生确定性心血管事件的 相对危险增加了,这个结果迫使默沙东公司2006年10月1日在全球召回万络。
基本结构,作用机制。 7.COX-2选择性抑制剂(以塞来昔布为例)的基本
结构,作用机制。
三、芳基烷酸类药物
(一)芳基乙酸类药物 1.吲哚乙酸类 吲哚美辛
类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 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较大,对肝脏功能和 造血系统也有影响,也常见过敏反应和胃肠道 不适。
2.其他芳基乙酸类 双氯芬酸钠
化学名为2-[(2,6-二氯苯基)氨基]苯乙 酸钠
作用机制: 抑制环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物
合成和血小板的生成 抑制脂氧合酶,减少白三烯的生成。 抑制花生四烯酸的释放并刺激花生四
烯酸的再摄取。
双氯芬酸钠的代谢
双氯芬酸钠的合成

药物化学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药物化学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中枢前列腺素类物质合成与释放,PGE2是已 知目前最强的致热物质——发热。 内源性白细胞致热原被各种刺激因子刺激 后释放出来——发热。 解热镇痛药可阻止细胞受外源性致热原刺 激的激活,或抑制其在外源性致热原刺激下释 放内源性白细胞致热原。
致痛病理
在组织损伤、局部发炎或过敏时,释放组
氨、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致痛物 质——前列腺素能增强这些物质的致痛作用。 解热镇痛药选择性抑制了中枢花生四烯酸 环氧酶的活性,阻断了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 达到解热镇痛的目的。
O O O
O
O O
还有一些杂质:原料水杨酸中可能带入脱羧产物
苯酚和水杨酸苯酯,在反应过程中可能生成不溶于 碳酸钠的乙酸苯酯、乙酰水杨酸苯酯:
OH O + O O O OH + O O O O O O O O O O
作用
百年来的临床应用,证明为有效的解热镇痛药
现仍广泛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神经痛、
O O OH O O O F O O O O O H N O O . H3N NH3 O O
构效关系:
水杨酸阴离子是活行的必要结构,如酸
性降低,抗炎活性减少
羧基与羟基的位臵若从邻位移到间位或 对位,可使活性消失
HO O O O CH3
乙酰苯胺类
NHCOCH3
对乙酰氨基酚 Paracetamol

应用:主要用于解热及不能耐受阿斯匹林的疼痛患
者。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可用扑热息痛
扑热息痛的合成方法:
NO2 HNO3 H2SO4 OH OH Fe,HCl
NH2 CH3COOH
NHCOCH3
OH
OH
拼合衍生药物 贝诺酯(扑炎痛)Benorilate

药物化学——第八章 解热镇痛药

药物化学——第八章 解热镇痛药
基取代活性强;
③ 吲哚结构中的 N 原子换成 C 原子仍有活性。 ④ 5 位具有取代基活性大于无取代基。
双氯芬酸钠
芳基丙酸类: 布洛芬 具有光学活性,临床用消旋体。 无论服用哪种异构体,其主要代谢产物均为 S(+)构型,R(-)异 构体在体内可以转化为 S(+)异构体,且两种异构体在体内的生物 活性等价。 对阿司匹林或其他甾体药物严重过敏者禁用;对鼻息肉综合征及血管 水肿患者禁用。
(3)吡唑酮类:安乃近 (注:苯胺类和吡唑酮类的毒副作用大,如安乃近引起粒细胞减少, 对造血系统毒性大)
(二)非甾体抗炎药(用于抗炎和抗风湿) (1)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 吡唑烷酮类: 羟布宗 来历:安替比林(引入二甲氨基)→氨基比林(引入亚甲基磺酸钠) →安乃近 保泰松(体内代谢物)→羟布宗
芳基乙酸类: 吲哚美辛(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理化性质:在室温下空气中稳定,对光敏感。酸性,不溶于水,溶于 氢氧化钠溶液。水解性,可被强酸或强碱水解。水溶液 pH=2-8 时稳 定。可以脱羧得水解产物,被氧化成有色物质。 来历:5-HT 是炎症的化学致痛物质,其来源于色氨酸。从吲哚类衍 生物中发现吲哚美辛。毒副作用重。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鉴别:本品氢氧化钠溶液与重铬酸钾溶液和硫酸反应,呈紫色。与亚 硝酸钠和盐酸反应,呈绿色,放置后渐变黄色。 缺点: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对肝功能和造血系统有影响。 构效关系: ① 3 位的乙酸基是抗炎活性的必需基团,改为酰胺、酯活性消失; ② 2 位甲基取代将两个苯环推向同一方向,形成同侧优势构象,比芳
萘普生
1,2-苯并噻嗪类: 美洛昔康
邻氨基苯甲酸类: 甲芬那酸
(2)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剂(COX-2 抑制剂:首选和特效) 塞来昔布:第一个选择性 COX-2 抑制剂,可诱导心脏病发作,已限制 使用。需要拆分得异构体,贵。

教学课件:第八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详解

教学课件:第八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详解
详细描述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非处方药,常用于治疗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等常见 疼痛和发热。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炎症介质的合成,发挥解热和 镇痛作用。
解热镇痛药的分类
总结词
解热镇痛药主要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和其他类 。
详细描述
水杨酸类包括阿司匹林、美洛昔康等,苯胺类包括对乙酰氨 基酚(扑热息痛)、非那西丁等,吡唑酮类包括氨基比林、 安乃近等。其他类包括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非甾体抗炎药。
06
案例分析
解热镇痛药的典型案例分析
解热镇痛药的典型案例: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 牙痛、关节痛等,也可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热。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 镇痛、抗炎作用。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出血等。
非甾体抗炎药的典型案例分析
本章将详细介绍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的分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 应等方面的知识。
课程目标
掌握解热镇痛药和非 甾体抗炎药的分类和 作用机制。
了解解热镇痛药和非 甾体抗炎药的最新研 究进展。
熟悉解热镇痛药和非 甾体抗炎药的临床应 用和不良反应。
02
解热镇痛药概述
解热镇痛药的定义
总结词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和镇痛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 和发热。

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
解热镇痛药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 度疼痛,如头痛、牙痛、关节痛 等,以及发热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在使用解热镇痛药时,应根据患 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 合适的药物,避免长期使用或过
量使用。
解热镇痛药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时 使用,特别是抗凝药物、抗血小 板药物等,以免增加出血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溶性增加,可配成注射剂, 克服口服对肠胃道的刺激
成酰胺——水杨酰胺 水杨酰胺 成酰胺
镇痛作用是阿司匹林的7 镇痛作用是阿司匹林的7倍, 对胃几乎无刺激
成酯——贝诺酯 贝诺酯 成酯
是阿司匹林的前药, 是阿司匹林的前药, 前药 对胃无刺激作用
其他——长效消炎镇痛药 长效消炎镇痛药 其他
HO F
F
作用机制及应用: 作用机制及应用:
苯胺类药物只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PG的 苯胺类药物只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PG的 PG 合成,不影响外周PG的合成。 PG的合成 合成,不影响外周PG的合成。故临床上用于 感冒、发烧、头痛、关节痛、神经痛等, 感冒、发烧、头痛、关节痛、神经痛等,而 对炎症无抗炎作用。 对炎症无抗炎作用。
合成: 合成:
①以对氯硝基苯为原料水解制得对硝基苯酚 对氯硝基苯为原料水解 为原料水解制得对硝基苯酚 用铁粉还原 后,用铁粉还原 ②以硝基苯为原料氢化还原后,酸性调节下 硝基苯为原料氢化还原后, 为原料氢化还原后 转位得到对硝基苯酚 转位得到对硝基苯酚 ③以苯酚为原料在酸性、低温条件下与亚硝 苯酚为原料在酸性、低温条件下与亚硝 为原料在酸性 钠反应,生成对亚硝基苯酚后用硫化钠还 酸钠反应,生成对亚硝基苯酚后用硫化钠还 制得对氨基苯酚钠,再经酸化 原,制得对氨基苯酚钠,再经酸化
本品溶于稀盐酸中,加次氯酸钠试液, (2)本品溶于稀盐酸中,加次氯酸钠试液, 产生瞬间的蓝色 加热煮沸后变成黄色 蓝色, 黄色。 产生瞬间的蓝色,加热煮沸后变成黄色。
(3)本品与稀盐酸共热后,产生二氧化硫和甲醛 本品与稀盐酸共热后,产生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和 的特臭。 的特臭。 由于本品分子4位上的N (4)由于本品分子4位上的N-亚甲基磺酸钠具有还 原性,可被碘氧化。 原性,可被碘氧化。
主要杂质: 主要杂质:
与 铁 盐 成 紫 色
不溶于碳酸钠溶液
作用机制及应用: 作用机制及应用:
为不可逆的花生四烯酸环氧酶抑制剂 (解热镇痛) 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治血栓性疾病) 抑制血小板聚集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游离羧基对胃粘膜的刺激 胃出血
药物改造: 药物改造:
成盐——赖氨匹林 赖氨匹林 成盐
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机制 :
解热镇痛药的镇痛、 解热镇痛药的镇痛、抗炎作用机制 : ——抑制炎症部位PG合成。 抑制炎症部位PG合成。 抑制炎症部位PG合成
组织损伤或炎症
解热 镇痛药 局部合成 释放 致痛化学物质 羟色胺) (PG、组胺、5-羟色胺) 、组胺、 羟色胺
痛觉感受器
解热镇痛药与镇痛药比较: 解热镇痛药与镇痛药比较:
分类: 按结构分) 分类:(按结构分)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水杨酸类: 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苯胺类: 吡唑酮类:安乃近 吡唑酮类:
一、乙酰水杨酸类
• 发现 • 理化性质 • 合成 • 作用机制及应用 • 不良反应 • 药物改造 • 构效关系
2-(乙酰氧基)苯甲酸 乙酰氧基) 乙酰氧基
代表药物: 代表药物:阿司匹林
了解: 了解:甾体类抗炎药
—在抗炎药物中作用最强的是甾体激 在抗炎药物中作用最强的是甾体激 素类药物,即肾上腺皮质激素,它们 素类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 甾体的特点 的化学结构上有都呈甾体的特点。 的化学结构上有都呈甾体的特点。 —20世纪40年代末医学家揭示了醋酸 20世纪40 20世纪40年代末医学家揭示了醋酸 可的松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良好 抗炎作用; 抗炎作用; —但使用大剂量甾体抗炎药是危险的, 但使用大剂量甾体抗炎药是危险的, 但使用大剂量甾体抗炎药是危险的 因而人们致力于开发非甾体抗炎药。 因而人们致力于开发非甾体抗炎药。
2、化学性质 溶液显蓝紫色 蓝紫色。 结构中有酚羟基, (1)结构中有酚羟基,遇FeCl3溶液显蓝紫色。 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水解。 (2)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水解。
HO N H O CH3 NH2 HO
成品中可能含少量对氨基苯酚,毒性大, (3)成品中可能含少量对氨基苯酚,毒性大,药 典规定其含量不得超过十万分之五。 典规定其含量不得超过十万分之五。
作业1 作业
• 1、什么是解热镇痛药?作用机制是什么?可 、什么是解热镇痛药?作用机制是什么? 分为哪些类型? 分为哪些类型? • 2、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生产中可能带入的 、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 杂质是什么? 杂质是什么? • 3、阿司匹林的构效关系?如何对其进行结构 、阿司匹林的构效关系? 改造,起什么作用? 改造,起什么作用?
HOOC 二氟尼柳
可 逆性 环 氧 酶 抑 制 剂
构效关系: 构效关系:
二、苯胺类
• 发现 • 理化性质 • 合成 • 作用机理及应用
酚羟基
代表药物: 代表药物:对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 (扑热息痛)
乙酰氨 基
N-(4-羟基苯基)乙酰胺 羟基苯基)
发现: 发现:
苯胺
对中枢神经毒性大, 对中枢神经毒性大, 并严重破坏血红蛋白
HO N
NH2
5-HT
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
• 不能拮抗5-HT,不能纠正色氨酸的异常代谢 不能拮抗5 HT, 抑制环氧化酶, PG的合成 • 而是抑制环氧化酶,减少PG的合成 而是抑制环氧化酶 减少PG
理化性质: 理化性质:
1、物理性质 类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几乎无臭,无 类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几乎无臭, 溶于丙酮,略溶于乙醚、乙醇、甲醇及氯仿, 味。溶于丙酮,略溶于乙醚、乙醇、甲醇及氯仿, 微溶于苯,不溶于水,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微溶于苯,不溶于水,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熔点 158~162℃。 为158~162℃。
代表药物: 代表药物:吲哚美辛 (消炎痛) 消炎痛)
发现: 发现:
• 5-羟色胺是炎症介质之一,它在体内的合成 羟色胺是炎症介质之一, 与色氨酸有关,色氨酸的代谢物中都有吲哚结构。 与色氨酸有关,色氨酸的代谢物中都有吲哚结构。 • 吲哚乙酸具有抗炎作用,因此对其衍生物进行研 吲哚乙酸具有抗炎作用, 以寻求有效的抗炎药物。 究,以寻求有效的抗炎药物。 • 350个吲哚类衍生物中发现吲哚美辛具很强的抗 350个吲哚类衍生物中发现吲哚美辛具很强的抗 个吲哚类衍生物中发现吲哚美辛 炎活性。 炎活性。
2、化学性质 酸性: 4.5,几乎不溶于水, ①酸性:pKa 4.5,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氢氧化 钠溶液。 钠溶液。 ②颜色反应: 颜色反应: -稀碱溶液与重铬酸钾试液共热后,用硫酸酸化 稀碱溶液与重铬酸钾试液共热后, 稀碱溶液与重铬酸钾试液共热后 并缓慢加热, 紫色; 并缓慢加热,显紫色; -与亚硝酸钠溶液共热,用盐酸酸化显绿色,放 与亚硝酸钠溶液共热, 绿色, 与亚硝酸钠溶液共热 用盐酸酸化显绿色 置后,渐变黄色 黄色。 置后,渐变黄色。
2、化学性质 (1)水解性
Na2CO3 △
(2)水解后遇空气易氧化变色
(3)鉴别
a、水解后用硫酸酸化可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 水解后用硫酸酸化可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 水解后用硫酸酸化可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
b、水解后加入 水解后加入FeCl3显紫色。 紫色。 水解后加入
合成: 合成:
副反应: 副反应:
(乙酰水杨酸)
羧基
发现: 发现:
• 咀嚼柳树皮可减轻牙痛 • 植物中提取得水杨苷 • 合成水杨酸 • 乙酰水杨酸
水杨苷
水杨酸
乙酰水杨酸
理化性质: 理化性质:
1、物理性质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乙酸臭,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乙酸臭, 味微酸。易溶于乙醇,溶于氯仿或乙醚, 味微酸。易溶于乙醇,溶于氯仿或乙醚,微溶于 水或无水乙醚。熔点为135~140℃。溶液显酸性, 水或无水乙醚。熔点为135~140℃。溶液显酸性, 135 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溶解, 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溶解,但同时分 解。
作用部位:解热镇痛药—— ——主要在外周 作用部位:解热镇痛药——主要在外周 镇痛药——中枢 中枢 镇痛药 作用靶点:解热镇痛药——环氧酶 ——环氧酶 作用靶点:解热镇痛药—— 镇痛药——阿片受体 阿片受体 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不能代替吗啡类使用 -它只对慢性钝痛有良好作用 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等 -无成隐性
第二节 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概念: 概念:
炎症:机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 炎症:机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常见 病理症状为局部组织红、 病理症状为局部组织红、肿、热、痛。 炎性介质:一类参与炎症反应并具有致炎作用的活 炎性介质: 性物质。 性物质。 前列腺素PG 前列腺素PG:花生四稀酸的代 PG 谢物,是参与炎症反应的体内 活性物质,对致炎物质有增敏 作用。
乙酰苯胺
易中毒,引起虚脱、 易中毒,引起虚脱、贫血
对氨基苯酚
毒性仍较大
对肾毒性大 易致癌
非那西丁
扑热息痛
理化性质: 理化性质:
1、物理性质 白色结晶或结晶粉末;无臭,味微苦。 白色结晶或结晶粉末;无臭,味微苦。熔点 168~172℃。易溶于热水或乙醇,溶于丙酮,略 168~172℃。易溶于热水或乙醇,溶于丙酮, 溶于水。本品饱和水溶液pH pH为 时性质稳定。 溶于水。本品饱和水溶液pH为6时性质稳定。
选择性地抑制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的活性, 选择性地抑制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的活性,阻 抑制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的活性 断或减少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消炎、解热、 断或减少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消炎、解热、 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镇痛作用。 镇痛作用。
了解:前列腺素(PG) 了解:前列腺素(PG)
是一族含有一个五碳环和两条侧连的二十碳不 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广泛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的各种重要 组织和体液中。 组织和体液中。 是一种制热源,合成和释放的增多能使体温上升 是一种制热源, 本身致痛作用较弱, 本身致痛作用较弱,但能增强其他致痛物质的致 痛作用 是参与炎症反应的体内活性物质,对致炎致痛 是参与炎症反应的体内活性物质, 物质有增敏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