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

合集下载

朱淑真《自责》赏析

朱淑真《自责》赏析

朱淑真《自责》赏析
摘要:
一、朱淑真的简介
二、诗歌《自责》的创作背景
三、《自责》诗歌的内容及主题
四、诗歌的艺术特点
五、诗歌的鉴赏价值
六、总结
正文:
朱淑真是中国宋代的一位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以婉约、柔美、含蓄的风格为特点,善于抒发内心细腻的情感。

《自责》是她的代表作之一,以她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对自己的责问与反思。

《自责》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风气开放,女性地位有所提高,许多女性开始涉足文学创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淑真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为了一位独树一帜的女诗人。

《自责》诗歌的内容主要描述了诗人对自己的责问与反思。

诗中,朱淑真把自己比作一只孤雁,表达了自己在茫茫人海中孤独无依的心情。

她自责没有像其他女子一样,贤良淑德,相夫教子,而是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为此深感愧疚。

在艺术特点上,《自责》诗歌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孤雁、明月等,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自责。

其次,诗歌采用
了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手法,既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又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

最后,诗歌的韵律优美,押韵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之,《自责》是朱淑真的一部具有很高鉴赏价值的诗歌作品。

朱淑真古诗词全集大全

朱淑真古诗词全集大全

朱淑真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 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

生于仕宦之家。

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

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

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

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宋代:朱淑真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

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蝶恋花·送春宋代: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

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

黄昏却下潇潇雨。

落花宋代:朱淑真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秋夜宋代: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初夏宋代:朱淑真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减字木兰花·春怨宋代:朱淑真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黄花宋代:朱淑真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谒金门·春半宋代:朱淑真春已半。

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闲倚遍。

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

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

断肠芳草远。

清平乐·夏日游湖宋代:朱淑真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宋代: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朱淑真

朱淑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回忆了从前的欢会与离别,过片又转入对昨夜梦会的追 思。“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梦魂之中, 水云之间,与伊人喜结丝萝(夤缘,当据《广韵》释为 连也),绸缪纤绻,悄然无语。梦中欢情,正如水云渺 渺,倏忽即逝,一觉醒来,“愁恨又依然”如故。回思 梦中幽欢,面对眼前寒衾,展转反侧,倍觉凄凉,懊恼、 嗟呀、哀叹,全然无济于事,于是从那饱受创伤的心灵 深处发出了绝望的哀鸣:“天易见,见伊难!”词在绝 然痛语中戛然作结,尤如凄厉的旋律达到高潮时而弦绝 声止,虽然曲终韵歇,但那哀痛的余音却经久不息地震 荡在人们的灵府空间。这首词从春景凄寒起笔,转入 “忆前欢”时却反接以闺中的寂寞和送别的感伤;过片 以后折入梦境的回顾和思索,最后回到现实,以痛绝之 语作结,由此显出沉郁顿挫的风致 。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 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 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 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 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这首词写失恋的悲愁,充满作者心灵深处 的凄厉哀鸣。朱淑真在少女时期曾有过一段自 由婚恋的幸福,可是后来由父母主婚,强嫁一 俗吏,志趣难合,遂愤然离去。这棒打鸳鸯散 的忧伤,这琼枝错插、忍遭摧损的隐痛,萦盘 郁结于心,使她在恨、愁、悲、病、酒五字生 涯中凄然以终,她的《断肠诗》、《断肠词》 真实地铭刻着她心灵上的伤痕。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 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 作家之一。其生平,传世载籍多记载为“自号幽 栖居士,祖籍浙江海宁路仲,世居桃村。工诗, 嫁为俗吏为妻,不得志殁”。南宋淳熙九年 (1182)有一个名叫魏仲恭的人,将朱淑真的 残存作品辑录出版,并为之作序。序文开头说: “比在武陵,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颂朱淑真词, 每茄听之,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 岂泛泛所能及?未尝不一唱而三叹也!”

朱淑真诗词赏析5篇

朱淑真诗词赏析5篇

朱淑真诗词赏析5篇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朱淑真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谒金门·春半词牌名:谒金门|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谒金门·春半》是南宋诗人朱淑真创作的一首写闺中春愁的小词。

上片写仲春时节,眼前景色,触目生愁。

虽“十二栏干倚遍”,也无法排遣春愁。

下片写闺中人在这风和日暖的大好春光中,想起了自己所怀念的人,不禁愁绪万端,感到还不如成双成对的鸟儿,因此不愿再看见满院落花和断肠芳草。

通篇哀婉细腻,愁思无限。

蝶恋花·送春词牌名:蝶恋花|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蝶恋花·送春》是宋代词人朱淑真的词作。

此为一首惜春词。

全词将春拟人,抒发伤春情怀。

上片抒发对春天眷恋的感情,下片抒发伤春的感情。

全词共用五个“春”字,由系春、随春、惜春到端酒送春,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凄苦缠绵,无限留恋。

歇拍的“黄昏却下潇潇雨”一句,以黄昏的凄风苦雨之声为送春的背景,衬托出词人悲凉忧伤的心情,将缠绵悱恻的惆怅之情含蓄自然地表达出来。

秋夜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秋夜》是宋代女诗人朱淑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闺怨诗。

朱淑真是南宋有名的女诗、词人之一,她命运不幸,嫁给一个市井商人为妻,情绪时时抑郁苦闷而又无可奈何,她只有寄情于诗,移情于物来排遣爱情生活带来的“颦眉”。

这首《秋夜》诗,就是写漫漫秋夜,孤衾独宿,烛花频剪,夜久无眠的愁绪。

诗言浅味永,针脚细密,四句之间照应紧密,衔接流畅,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朱淑真《自责》赏析

朱淑真《自责》赏析

朱淑真《自责》赏析自责二首(其一)【宋】朱淑真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

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自责二首(其二)【宋】朱淑真闷无消遣只看诗,不见诗中话别离。

添得情怀转萧索,始知伶俐不如痴。

赏析:朱淑真是一位南宋女诗人,她以清新脱俗、婉约细腻的笔触,抒发了对爱情、人生、自然等方面的感悟与思考。

其作品具有深具个人色彩和情感深沉的特点,尤其是她的《自责二首》,更是表达了她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和感悟。

第一首诗中,朱淑真首先承认女子弄文是犯罪,但她却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女子。

她喜欢吟咏月亮和清风,这被视为不合女子本分的行为。

然而,她并不在乎这些世俗的眼光,继续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

她磨穿了铁砚,虽然这并不是她该做的事情,但却执着地坚持了下来。

与此相反,绣折金针却是符合女子本分的事情,却被她视为没有价值的工作。

在这首诗中,朱淑真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世俗眼光的挑战。

她不畏世俗的压力,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

她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感到敬佩和钦佩。

同时,她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子的不公和对女性文学才华的压制。

第二首诗中,朱淑真描述了自己在闷闷不乐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看诗来消磨时光。

她在诗歌中看到了别离的痛苦和无奈,这使得她的心情更加萧索。

她开始意识到,聪明伶俐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反而会让人更加烦恼和不安。

只有痴傻的人才能摆脱这些烦恼和困扰。

在这首诗中,朱淑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困惑和对未来的担忧。

她感到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也无法摆脱内心的烦恼和困扰。

她的诗歌是她心灵的寄托和释放,也是她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在艺术特色方面,朱淑真的《自责二首》具有自然流畅、情感细腻的特点。

她运用了日常口语和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她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流畅自然,让人易于理解和产生共鸣。

同时,她的诗歌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味,展现了她作为一个女性诗人的独特魅力和人文价值。

在思想内容方面,《自责二首》表达了朱淑真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自我反省。

朱淑真最出名的十首诗

朱淑真最出名的十首诗

朱淑真最出名的十首诗
根据历史资料和背景知识,朱淑真的作品中,以下十首诗较为出名:

1.《武陵春·春晓》:春晓月朦胧,残梦压花香。

2.《临江仙·夜泊牛渚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4.《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5.《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6.《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7.《钗头凤·世情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8.《蝶恋花·梦泽湖春游》:梦泽湖春游,花影压堤洲。


9.《菩萨蛮·秋思》:秋思浩然,水风清淡,夜色凄凉。


10.《青玉案·元夕》: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些诗歌展现了朱淑真在不同阶段的心情和感悟,既有清新婉丽的山水田园诗,也有幽怨凄美的忧愁诗。

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朱淑真的才情与哀愁。

朱淑真

朱淑真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 生于仕宦之家。幼警慧,善读书,工诗,风流蕴藉。因婚 姻不幸,所嫁非人,朱淑真一生都受到情感的折磨。她的 词,主要是表现没有爱情的婚姻所引发的忧愁怨嗟、孤独 寂寞。因大胆追求自由自主的爱情不为封建礼教所容,抑 郁抱恨而死后,“不能葬骨于地下”,诗词遗稿被父母付 之一炬。事迹声名,湮没不彰。可谓生不幸,死亦不幸。 在婚姻问题上,朱淑真没有李清照那么幸运。虽然也是出 于门第观念,李清照嫁给了侍郎之子赵明诚,但她嫁给了 一位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理想和情趣的丈夫,婚姻生活美 满幸福。而朱淑真却“下嫁庸吏”(魏仲恭《断肠诗集 序》),所配非偶,终生倍受情感的折磨,演出了文学史 上一出凄楚断肠的爱情悲剧。婚后的朱淑真仿佛是个泪人, 处处可见她的盈盈粉泪和寸寸柔肠,笔下的景、事、物都 染上了浓厚的感伤主义色彩。
生查子·元夕 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泪满春衫袖。
鹧鸪天·独倚阑干昼日长 朱淑真
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一 天飞絮东风恶,幸有荼蘼与海棠。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 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 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论女诗人朱淑真的形象

论女诗人朱淑真的形象

论女诗人朱淑真的形象朱淑真(1906-1982),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诗人。

她创作丰富多样的诗歌,以其独特的声音与独立的思想闻名于文坛。

本文将通过探讨朱淑真的诗歌主题、格律风采以及诗人形象等方面,来论述她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朱淑真的诗歌主题朱淑真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抒发,也有对人生感悟的深入探索。

她的诗歌常常以观察日常生活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对自然与人类情感的感受。

例如,在她的著名诗作《秋闺怨》中,她借助秋天的景象,抒发了女性婚后孤寂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女性在家庭中的无奈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二、朱淑真的格律风采朱淑真善于运用形象鲜明、语言优美的笔调来展示她的情感。

她的诗歌常常以细腻、清新的语言表达思想,同时运用鲜明的比喻和意象。

例如,在她的诗作《春风之梦》中,她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和具体的景物来展现春天的美丽画面,这种形象化的表达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三、朱淑真的诗人形象朱淑真的诗人形象不仅体现在她的作品中,也体现在她的个人经历和性格中。

她是一位热爱自由的女性,她坚持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抒发方式,追求自由与真实。

她的作品反映了她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在一个封建社会中,她以自己的方式为那些被压抑的女性发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坚持和勇气使她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瑰宝。

总结:朱淑真作为一位女诗人,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了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对人生的深入思考。

她的诗歌主题丰富多样,同时她的格律风采以及独特的写作风格也使她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朱淑真的诗人形象体现了她对自由和真实的追求,她的坚持和勇气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尤为难能可贵。

因此,朱淑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古诗词鉴赏朱淑真5篇著名

古诗词鉴赏朱淑真5篇著名

古诗词鉴赏朱淑真5篇著名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海宁(今属浙江)人,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古诗词鉴赏朱淑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断肠迷·下楼来金钱卜落词牌名:断肠迷|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种相思一撇销。

该诗自从南宋女词人朱淑贞创作之后流传至今,经过多年的流传,有部分人已把它作为元宵节的灯谜。

(猜灯谜同时听故事,也能增添气氛色彩吧。

)词人丈夫是个小官僚,经常吃喝嫖赌,权钱至上。

朱淑贞气不过,写下这首词,与丈夫分开了,不知所终,令人叹息。

清平乐·风光紧急词牌名:清平乐|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唐贾岛《三月晦赠刘评事》诗云:“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命意新奇,女词人朱淑真因其意而用之于词,构思更奇。

词的起句便奇突。

风光通常只能用秀丽、迷人写来形容,与“紧急”搭配很是奇特。

留春之意已引而未发。

紧补一句“三月俄三十”,此意则跃然纸上。

这两句属于倒置,比贾诗从月日说起,尤觉用笔跳脱。

一般写春暮,止到三月,点出“三十(日)”,更见暮春之“暮”。

日子写得如此具体,读来却不板滞,盖一句之中,已具加倍之法。

而用一“俄”字渲染紧急气氛,比贾句用“正当”二字,更有生气。

在三月三十日这个临界的日子里,春天就要消逝了。

“拟欲留连计无及”,一方面把春天设想为远行者,另一方面又俨有送行者在焉,“拟欲留连”者究竟是谁?似是作者自谓,观下句则又似是“绿野”了。

暮春时节,红瘦绿肥,树木含烟,花草滴露,都似为无计留春而感伤呢。

朱淑真的诗词集锦

朱淑真的诗词集锦

朱淑真的诗词集锦朱淑真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

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朱淑真的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词牌名:菩萨蛮|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

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菩萨蛮·秋声乍起梧桐落词牌名:菩萨蛮|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

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

点绛唇·风劲云浓词牌名:点绛唇|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风劲云浓,暮寒无奈侵罗幕。

髻鬟斜掠。

呵手梅妆薄。

少饮清欢,银烛花频落。

恁萧索。

春工已觉。

点破香梅萼。

暮春有感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倦对飘零满径花,静闻春水闹鸣蛙。

故人何处草空碧,撩乱寸心天一涯。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词牌名:生查子|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去年元夜[1]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初夏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枝上浑无一点春,半随流水半随尘。

柔桑欲椹吴蚕老,稚笋成竿彩凤驯。

荷嫩爱风欹盖翠,榴花宜日皱裙新。

待封一罨伤心泪,寄与南楼薄幸人。

会魏夫人席上·其一“飞”字韵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管弦催上锦裀时,体段轻盈只欲飞。

著使明皇当日见,阿蛮无计况杨妃。

会魏夫人席上·其三·“满”字韵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柳腰不被春拘管,风转鸾回霞袖管。

舞彻伊州力不禁,筳前扑簌花飞满。

元夜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除夜·休叹流光去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休叹流光去,看看春欲回。

朱淑真

朱淑真

祯”。 《。工 池幽诗 北栖, 偶居嫁 谈士为 朱之市
钱 塘 ( 今 浙 江 杭
载 籍 多 记 载 为

一图称堂(本诗书
卷书武刊简。集舍
。馆林《称校》影朱
)本武元以(元淑

等)林刻民藏抄真 。、往本国北《诗 新清哲)徐京新,
淑 真
辑抄遗、乃图注以 集本著清昌书朱清 外(》光影馆淑汪
简 介
诗藏本绪元)真氏
另北(嘉刻为断艺
编京简惠本底肠芸
作品风格
相传朱淑真作品为其父母焚毁,后人将其流传在外的辑成 《断肠集》(诗)2卷,《断肠词》1卷及《璇玑图记》,辗 转相传,有多种版本。

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
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
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
〖谒金门·春半〗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 远。
〖江城子·赏春〗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俏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生查子·元夕〗(争议中)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主要作品(选)
〖生查子〗 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今岁未还家,怕见江南信。 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
主要作品(选)
〖减字木兰花·春怨〗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 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 梦不成。

朱淑真的诗词

朱淑真的诗词

朱淑真的诗词
朱淑真是一位宋代女诗人,她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情感和生活的体验。

以下是一些她的作品:
1、《秋日有感》
宋朱淑真
深秋时节雾蒙蒙,寒气袭人入骨中。

夜半归来灯烛明,卷帘依旧月明中。

2、《落花》
宋朱淑真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3、《春景》
宋朱淑真
春光处处皆宜人,桃柳当春最可人。

日暖风晴相媚好,如何能不醉只醺。

4、《春宵》
宋朱淑真
梦回酒醒春愁怯,宝鸭烟销香未歇。

薄衾无奈五更寒,杜鹃叫落西楼月。

5、《有感》
宋朱淑真
倦对飘零满径花,静闻春水闹鸣蛙。

故人何处草堂碧,撩乱寸心天一涯。

朱淑真.

朱淑真.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

为宋代著名女诗人和词人,也是宋代作品最多的女作家。

朱淑真祖籍海宁(今安徽省芜湖市),后来落户定居于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

她生活的年代,大约在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至孝宗淳熙七年(1180)左右,终年约为四十五岁。

她生于仕宦家庭,自幼聪慧,喜欢读书,善绘画,通音律。

她的婚姻极为不幸,她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将对爱情的感受写进诗词,被迫害致死,死后诗稿被焚。

今存《断肠集》,是明以前作品最多的女作家。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妇女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禁锢在狭小的天地。

宋代理学盛行,对女性的压制越来越严重。

程颐和程颢特别看重妇女贞节,极力反对女子在丈夫死后再婚,“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认为女人宁可死,也不能失节。

他们的理论在朱熹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他提出“忠臣节妇”,“盖闻人之大伦,夫妇居一,三纲之首,礼不可废。

”宋代刑法对男女判决也是不平等的。

“夫有出妻之理,妻无弃夫之条。

”所谓“七出”之条,而妻妾如任意离开丈夫则受到刑罚制裁。

朱淑真从小生活在富贵家庭中,有机会识字,受到良好教育。

童年时代,她以一颗无忧、敏感的心感知着这个世界,花开花谢,春去春回,她的诗才大进。

父亲教她读诗词、与她一道把酒研讨,没有受到过多的压制,在这样和睦、相对自由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她无忧无虑,天真浪漫,也塑造了她那任性、倔强的性格。

对于封建礼教所宣讲的“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朱淑真极为不满,在作品中表现了她的愤慨与对卫道士们的讽刺。

如《自责》中所云,“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

磨穿铁砚成何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她不愿屈服,逆来顺受,她看透了这些宣传背后隐藏的真正意义,用诗文发出自己的“反抗”之音,“妇人虽软眼,泪不等闲流。

”作为封建社会的闺中女子,没有男子的仕宦之途与广泛社交的自由,她们被陷于封闭狭小的深闺之中,爱情成为她们生活的重心,颇具浪漫情怀的朱淑真心中也勾画着自己的爱情。

但她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魔爪,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盛行的年代,年轻女子没有选择的权利。

性情才女朱淑真

性情才女朱淑真

性情才女朱淑真李卓鑫朱淑真(约1135~约1180),自号幽栖居士,南宋女诗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祖籍歙州(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朱淑真从小家境富裕,父亲在浙西做官。

幼时聪慧,任性不学女工,通经史,善绘画,精音律,尤工诗词,才貌双绝。

由于家境优厚,父兄都通诗文,她终日赏花弄月,抚琴作诗,过着天真烂漫的少女生活。

《春景》诗:“斗草寻花正及时,不为容易见芳菲。

谁能更觑闲针线,且滞春光伴酒卮。

”大自然正青春,人生正青春,何苦在这时藏在深闺里闷声闷气地学针线呢?人生良辰难再,春光好景易逝,且陪我斗草寻花,留春天坐下来陪我喝一杯。

作为一个不按部就班的“问题少女”,朱淑真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自己心目中白马王子的渴望。

“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

”双鬟初合,标志着少女时代已经结束,“可我还不知道未来的夫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希望我的夫君是一位能诗会赋的知音,可以和我一起吟赏烟霞。

”。

清平乐·夏日游湖:“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手挽手一起游赏西湖,黄梅作衬荷花开。

不料此时一阵细雨梭梭让人恼,不得不停下找避雨处。

无处赏花,又难得与男友单独亲近,场所幽静,遂伏枕于其肩上,娇痴躲入怀。

休说外人,即使自己的男友也不免一时失措或诧异,但女人主公不管许多,“不怕人猜”。

回家在梳妆台前,还念念想着当时情态。

这首词颇相似于李清照的“怎度怎度,惊起一滩鸥鹭”,有一种纯真自然的少女情怀。

黄梅细雨倒睡入怀,何等意乱神迷!然而造化弄人,朱淑真最终并未和意中萧郎共度一生,而是被父母嫁给了一个门当户对的小吏。

朱淑真并不在乎财势,但才学不称,志趣不同,心灵难以相通,与她童年的无忧无虑形成强烈反差,使她陷入无尽的孤独寂寞。

她因失望而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依。

朱淑真

朱淑真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生于仕宦之家。

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

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

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

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窦建德(573年—621年8月2日),汉族,贝州漳南(今山东德州武城)人。

世代务农,曾任里长,尚豪侠,为乡里敬重。

大业七年,隋炀帝募兵征讨高句丽,窦建德在军中任二百人长。

目睹兵民困苦,义愤不平,遂抗拒东征,并助同县人孙安祖率数百人入漳南东境高鸡泊,举兵抗隋。

及后窦建德家人被隋军杀害,窦建德乃率部众二百人投清河人高士达的起事军队。

先后击败魏刀儿、宇文化及、孟海公等,建立夏国,称雄河北。

武德四年(621年)五月为救王世充,在虎牢关一役被李世民击败并被俘,同年七月十一日(即公元621年8月2日),被唐高祖处死于长安。

王世充(?-621年),字行满,本来姓支,是西域的胡人。

寄居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中国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

王世充自小喜好经史和兵法,开皇年间,因军功升至兵部员外郎,大业年间,至江都宫监,为隋炀帝信任,后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乱以及河南山东一带民变有功,声望更高,并奠定其在河南地区的势力。

他曾带军到雁门勤王。

公元617年,被李密战败,入据洛阳。

炀帝被杀后,他与元文都、卢楚等拥越王杨侗为帝。

不久,王世充大破李密,招降瓦岗众将。

公元619年废杨侗,自立称帝,国号郑,年号开明。

公元621年,李世民击败王世充,郑亡。

同年七月,王世充被仇人独孤修德所杀独孤信(502年-557年),本名独孤如愿,字期弥头,鲜卑族,云中(今山西大同)人,西魏、北周将领,八柱国之一。

独孤信容貌仪表俊美,善于骑马射箭。

初为葛荣部下,葛荣失败后,投归尔朱荣。

朱淑真《落花》原文及译文

朱淑真《落花》原文及译文

朱淑真《落花》原文及译文《落花》是南宋女诗人朱淑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直露惜花之情,并借惜花来表达她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慨和对美的呼唤。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朱淑真《落花》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落花朱淑真〔宋代〕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译文:连理枝头艳丽的鲜花正在盛开,但风雨嫉妒鲜花的美丽,时时刻刻想要催促鲜花凋谢。

我真想让掌管春天的神长久做主,不让娇嫩可爱的鲜花落到碧绿的青苔上。

赏析:惜春和怜花的情感中,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珍惜,而且包含着一种自怜、对人生短促的叹惜、对生命不能圆满的茫然。

也就是所谓的'写景以自况,借花以自怜。

《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怜花、葬花最明显也最强烈地表现了这种心态。

这首诗直露惜花之情,并借惜花来表达她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慨和对美的呼唤。

前两句写象征邪恶力量的横雨狂风侵袭着象征美好事物的花;后两句写呼唤青帝为落花做主,莫让风雨欺凌花,隐含着诗人对人间幸福和美的呼唤。

诗写得含蓄而深情。

唐代的孟浩然曾写过一首有名的“惜花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在春眠中被欢快的鸟啼惊醒,想来当时还并未完全从梦中清醒,却唯独想起了昨夜的风雨和遭风雨的花。

怜花之情写得很是生动。

而这首朱淑真的诗,惜花之情却写得更是直露。

起首两句,展开的似乎是一种搏斗的场面,一方面是正在开的弱花,另一方则是满怀妒意的横雨狂风,作者用“正”和“便”两个字突出了其间时间的紧迫,有搏击的紧张感。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摧”,花开正好,风雨何急,但是在作者眼里,横雨狂风夹着妒意向落花袭来时,已经成为人间暴虐力量的化身,而那正当新鲜、美好而又娇嫩的花枝则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作者眼中不仅仅只有落花,还有落花般不幸的人生、世事:人之无力掌握捉弄人的命运,而人间暴虐的力量往往占上风。

这两句实际上是对人世生活的一种概括。

诗人无力改变残酷的现实和苦难重重的人生,只能从内心发出呼唤:“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朱淑真的诗精选

朱淑真的诗精选

朱淑真的诗精选朱淑真书画造诣相当高,尤善描绘红梅翠竹。

明代著名画家杜琼在朱淑真的《梅竹图》上曾题道:“观其笔意词语皆清婉,……诚闺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也。

”明代大画家沈周在《石田集·题朱淑真画竹》中说:“绣阁新编写断肠,更分残墨写潇湘。

”由此可见,其能力非寻常深闺女子可比,当与李清照并驾齐驱。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朱淑真的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春日杂书十首·其一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春来春去几经过,不是今年恨最多。

寂寂海棠枝上叶,照人清夜月如何。

春日杂书十首·其二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柳丝拂拂弄春风,日色春容一样同。

嫩草破烟开秀绿,小桃和露坼香红。

春日杂书十首·其四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柳垂新绿腻烟光,紫燕惺松语画梁。

午睡忽惊鸡唱罢,日移花影上窗香。

春日有作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景近清明节,垂杨翠缕长。

塞鸿归朔漠,海燕渡潇湘。

花丽繁争景,莺娇巧转簧。

西园正明媚,收拾入吟乡。

春日即事·轻寒噤[痒]花期晚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轻寒噤[痒]花期晚,皱绿差鳞接远波。

([痒]字内‘羊’改‘辛’。

) 跃藻白鱼翻玉尺,穿林黄鸟度金梭。

闲将诗草临轩读,静听渔船隔岸歌。

尽日倚窗情脉脉,眼前无事奈春何。

[痒]字内‘羊’改‘辛’。

春日杂书十首·其五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卷帘月挂一钩斜,愁到黄昏转更加。

独坐小窗无伴侣,凝情羞对海棠花。

春归五首·其二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满地落花初过雨,一声啼鸟已春归。

午窗梦觉情怀恶,风絮欺人故著衣。

春归五首·其四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一点芳心冷若灰,寂无梦想惹尘埃。

东君总领莺花去,浪蝶狂蜂不自来。

春霁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淡淡轻寒雨后天,柳丝无力妥残烟。

弄晴莺舌于中巧,著雨花枝分外妍。

消破旧愁凭酒盏,去除新恨赖诗篇。

年年来到梨花日,瘦不胜衣怯杜鹃。

春日杂兴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窈窕风光艳艳春,无言桃李一番新。

朱淑真最著名的20首诗

朱淑真最著名的20首诗

朱淑真最著名的20首诗(原创实用版)目录1.朱淑真的简介2.朱淑真的诗歌创作背景3.朱淑真最著名的 20 首诗概述4.朱淑真诗歌的特点和价值5.对朱淑真诗歌的评价和影响正文朱淑真,字淑真,号秋爽斋主人,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女诗人。

她的诗歌以豪放、奔放、婉约、清丽著称,是宋代女性诗歌的代表之一。

她的创作涉及诗、词、赋、文等多种文体,作品丰富且有深度。

她的诗歌创作以写景、抒怀、咏史为主,充满了女性的柔美和坚韧。

朱淑真的诗歌创作背景主要集中在南宋时期,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

南宋王朝的建立,使得文化中心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这也为朱淑真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由于社会风气的开放,女性开始参与到文学创作中,朱淑真也因此成为了女性诗歌的代表。

朱淑真最著名的 20 首诗,包括《如梦令》、《声声慢》、《渔家傲》等,都是她的代表作。

这些诗歌充满了女性的柔美和坚韧,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

朱淑真的诗歌特点是其豪放、奔放、婉约、清丽。

她的诗歌既有女性的柔美,又有男性的豪放。

她的诗歌既有对生活的热爱,又有对社会的关注。

她的诗歌既有对过去的回顾,又有对未来的期待。

这些特点使得她的诗歌充满了深度和魅力。

朱淑真的诗歌价值在于她的诗歌充满了女性的柔美和坚韧,对后世女性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她的诗歌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对后世研究南宋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对朱淑真诗歌的评价,历来都是积极的。

人们称赞她的诗歌既有女性的柔美,又有男性的豪放,是女性诗歌的代表。

《落花》朱淑真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落花》朱淑真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落花》朱淑真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落花》是南宋女诗人朱淑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原文如下: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这首诗的意思是:连理枝头的鲜花正在盛开,却遭到了妒花风雨的摧残。

我希望司春之神能够永远掌管春天,不让那繁花缤纷的花瓣飘落在青苔之上。

这首诗描绘了风雨摧残落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惋惜之情,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感叹。

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公正和美好的渴望。

起句“连理枝头花正开”,描绘了连理枝上的鲜花盛开的景象,连理枝象征着美好的爱情或友谊,这里的花正开,暗示着美好的事物正在发展。

然而,“妒花风雨便相催”,一句突然转折,描绘了风雨摧残鲜花的情景。

妒花风雨象征着世间的嫉妒和恶意,它们无情地摧残着美好的事物。

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美好与丑恶的对立。

后两句“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

诗人希望春神能够永远掌管春天,让鲜花常开不败,不要让风雨随意摧残它们。

青帝是古代神话中的春神,诗人在这里祈求青帝的庇护,实际上是表达了对公正和美好的渴望。

最后“莫遣纷纷点翠苔”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风雨过后,花瓣飘落,点缀在青苔上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了落花的悲惨命运。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对比鲜明:诗中通过连理枝与妒花风雨的对比,美好与丑恶的对比,突出了主题。

2. 借景抒情:诗人借风雨摧残落花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对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惋惜之情和对命运无常的感叹。

3. 象征手法:诗中连理枝象征美好爱情或友谊,妒花风雨象征世间的嫉妒和恶意,青帝象征公正和美好,运用象征手法,使诗更具表现力。

4. 语言优美: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如“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等句,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总之,《落花》这首诗通过描绘风雨摧残落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惋惜和对命运无常的感叹,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公正和美好的渴望。

诗的艺术特色鲜明,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一读的好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淑真(约1131年前后在世),宋代女词人,一作淑贞,号幽栖居士。

朱淑真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祖籍安徽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相传为朱熹侄女。

朱淑真生于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

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

素有才女之称。

相传因父母作主,嫁给一文法小吏。

因志趣不合,婚后生活很不如意,抑郁而终,其墓在杭州青芝坞。

其生平,传世载籍多记载为“自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世居桃村。

工诗,嫁为市井民妻,不得志殁”。

幽栖居士之说,最早见清王士祯《池北偶谈·朱淑真璇玑图记》,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
学术界已断为伪托;世居桃村,则不详其说从来。

此外各项均见宋魏仲恭《断肠集序》,而据集中《春日书怀》“从宦东西不自由,亲帏千里泪长流”可知,其夫亦曾仕宦。

因此除钱唐人,出身宦家,生活不幸外,诗人生平今已难详考。

生前曾自编诗词集(《写怀二首》“孤窗镇日无聊赖,编辑诗词改抹看”),死后散佚。

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宛陵魏仲恭(端礼)辑为《断肠集》十卷,未几钱唐郑元佐为之作注,并增辑后集七卷(一本把第七卷厘为两卷,作八卷)。

此外尚有《断肠词》一卷行世。

朱淑真诗,以清汪氏艺芸书舍影元抄《新注朱淑真断肠诗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

校以民国徐乃昌影元刻本(简称元刻本)、清光绪嘉惠堂刊《武林往哲遗著》本(简称武林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等。

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相传朱淑真作品为其父母焚毁,后人将其流传在外的辑成《断肠集》(诗)2卷,《断肠词》1卷及《璇玑图记》,辗转相传,有多种版本。

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

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

流传颇广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一阕,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朱淑真书画造诣相当高,尤善描绘红梅翠竹。

明代著名画家杜琼在朱淑真的《梅竹图》上曾题道:“观其笔意词语皆清婉,……诚闺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也。

”明代大画家沈周在《石田集·题朱淑真画竹》中说:“绣阁新编写断肠,更分残墨写潇湘。


由此可见,其能力非寻常深闺女子可比,当与李清照并驾齐驱。

朱淑真,她的诗作受到市民的激赏,却在死后遭到父母的焚烧(据魏仲恭《断肠诗集序》)。

她显然是英年早逝的“问题美女作家”。

她的别号是“幽栖居士”,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存世。

从“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愁怀》)来看,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因此,有些作品泄露了婚外恋情,被一些学者剥夺著作权。

但是,她的作品还是存有大胆露骨的香艳镜头:“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缠绵于情爱连时间也不管了,“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犹如今人当街亲吻一般大胆。

〖谒金门·春半〗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

全词十句话,句句分道扬镳,悲切与愤懑交织在一起,既抒发了自己怨恨决绝之情,又对薄情寡义的丈夫进行谴责。

有趣的是将每句话作为“拆字格”修辞的谜面,谜底正好顺次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下楼来,金钱卜落;“下”字“卜落”为一
问苍天,人在何方;“天”字“人”去为二
恨王孙,一直去了;“王”字去“一直”为三
詈冤家,言去难留;“詈”字“言”去为四
悔当初,吾错失口;“吾”字失“口”为五
有上交,无下交;“交”字“有上”“无下”为六
皂白何须问;“皂”字去“白”为七
分开不用刀;“分”字“不用刀”为八
从今莫把仇人靠;“仇”字“莫”“人靠”为九
千里相思一撇消。

“千”字“一撇消”为十
一提到女词人,人们就会想到大名鼎鼎的李清照和她的《漱玉词》,而比清照(70余仍在世)晚生数十年的;另一位才华横溢而活命不过20左右春秋的女词人…朱淑真‟和她的《断肠词》恐怕就没多少人知道了,为甚么两人之历史反差,竟然如此之巨呢?
细分析历史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北宋政权南渡后已多年,南宋社会也进入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期;家仇国恨在平民百姓已没那么强烈了,词人写作题材也就少多了,自然社会影响力也就小多了。

二是,个人的社会地位远不及李清照;如果说李清照生在高级显宦贵族之家(其父母都是高官高知)那朱淑真的父辈只是一般地方小官了,顶多算'大家闺秀'家庭传统伦理执行起来比上面要认真的多,个人的人身自由度却比李清照相对低的多。

三是,朱淑真受教育程度远没李清照高,成长于市井周遭环境,也绝没有李清照好,因她的母亲也不会姓…孟‟,所以在个人爱好以及婚姻大事都受到了家庭的强力干予。

就是在这样子的“小康”家庭里,偏偏天地毓秀生出了…朱淑真‟人品资质一点也不比李清照差的…水做的女儿‟来。

1、版面编排[15分]
●你的演示观看方便和有吸引力吗?[5 分]
●你的演示作品避免了杂乱无章吗?[5 分]
●图片、动画、声音和其他多媒体的使用有目的性吗?[5分]
2、组织结构[15分]
●幻灯片上的标题和其他重要元素着重标出了吗?[5分]
●幻灯片上的元素出现符合适当的顺序吗?[5 分]
●项目符号或组织结构图应用恰当吗?[5 分]
3、内容[15分]
●你的多媒体演示有效地对重要信息进行了概括吗?[3 分]
●你的多媒体演示内容是否全面?[3 分]
●演示作品中有至少10张幻灯片吗?[3 分]
●演示作品中至少包含3种多媒体类型吗[图片、声音、动画等]?[3 分]
●有作者和资料来源信息吗?[3 分]
4、教室演示[5分]
●演示作品的速度适合于任何一个听众吗?[3 分]
●演讲者的讲话清晰、有信心并恰当地使用目光交流了吗?[2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