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壁板类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变形的工艺研究

合集下载

浅析薄壁零件的加工工艺

浅析薄壁零件的加工工艺

浅析薄壁零件的加工工艺摘要:薄壁零件具有重量轻,节约材料,结构紧凑等特点。

但是薄壁零件刚性差,强度弱,在加工中极容易变形,使零件的形位误差增大,不易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本文对薄壁零件的装夹,刀具的合理选用,切削用量的选择,切削液的使用等进行了加工工艺分析,来提高薄壁零件的加工精度,保证加工质量,对薄壁零件的加工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薄壁零件加工精度工艺分析薄壁零件是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零件,已日益广泛地应用在汽车制造、仿织、电力、石油化工、仪器仪表、飞机制造等各工业部门。

因为它具有重量轻,节约材料,结构紧凑等特点。

但薄壁零件的加工是车削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原因是薄壁零件刚性差,强度弱,装夹难度大,在加工中极容易变形,使零件的形位误差增大,不易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因此,在大批量生产的加工情况下,不可避免会出现大量的不合格产品,但从零件的装夹,刀具的合理选用,切削用量的选择,切削液的使用等方面充分进行加工工艺分析,充分地考虑工艺问题对零件加工质量的影响,有效地克服薄壁零件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变形,保证了加工精度,为今后更好的加工薄壁零件提供了好的方法及借鉴。

一、影响薄壁零件加工精度的因素薄壁零件的加工精度主要有:尺寸精度(直径和长度尺寸)、几何精度(圆度和圆柱度)、相互位置精度(同轴度、垂直度和径向跳动)和表面粗糙度。

影响薄壁零件加工精度的因素主要是工件易变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易受力变形:因工件壁薄,在夹紧力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变形,切削时会出现此厚彼薄的情况。

比如:三爪卡盘夹紧工件加工内孔时,在夹紧力的作用下,会略微变成三角形,但车孔后得到的是一个圆柱孔。

当松开卡爪,取下工件后,由于弹性恢复,外圆恢复成圆柱形,而内孔则变成弧形三角形,而不是内圆柱面了。

从而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

(二)易受热变形:因工件较薄,切削热和切削过程中的径向力的作用,会引起工件热变形,从而使工件尺寸难以控制。

薄壁零件车削加工中热变形分析及对策

薄壁零件车削加工中热变形分析及对策

薄壁零件车削加工中热变形分析及对策薄壁零件是现代机械加工中常用的一种零件,但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热变形问题,使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因此,对薄壁零件车削加工中的热变形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薄壁零件车削加工的热变形问题主要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由于车削时的热量不断积累,导致零件表面以及刀具受到热膨胀的影响,进而导致薄壁零件的形状产生微小的变化,影响加工质量;二是由于材料自身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在车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温度梯度也不同,从而引起了材料本身的完整性损失和变形,使其不利于高精度加工。

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点:1. 合理控制切削参数、降低切削温度。

合理的切削参数选择和降低切削温度是避免产生热变形的关键。

必须根据不同的零件材料特性选择适当的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以控制加工过程中的切削温度。

同时,使用润滑剂可以有效的降低热补偿,从而改善薄壁零件加工质量。

2. 改变切削方式,减少材料损伤。

薄壁零件的切削方式有室温切削和热切削两种,其中热切削可以减少材料的损伤,产生更少的变形。

采用热切削的方法,可将零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给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切削加工,切削时可以通过改变刀具角度等多种手段,降低热膨胀对薄壁零件造成的影响。

3. 增加附件的支撑,控制变形。

加强薄壁零件的支撑是预防零件变形的常用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在加工过程中采用夹具、圆盘或者膜压等方法对零件进行支撑,以增加刚度和削减变形。

4. 进行热处理,提升材料性能。

进行热处理是解决薄壁零件因材料热膨胀差异而产生变形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结晶状态,提升其材料品质,降低切削过程中的变形问题。

总之,在薄壁零件车削加工中,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分析其所处的加工热环境,采取合适的加工工艺,控制好切削参数,增加工件的支撑,进行热处理等措施,以达到生产高品质薄壁零件的目的。

薄壁零件车削加工中热变形分析及对策

薄壁零件车削加工中热变形分析及对策

薄壁零件车削加工中热变形分析及对策薄壁零件车削加工是制造业中常见的加工方法之一,其生产效率高、加工精度高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薄壁零件本身薄弱、易形变等特点,其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热变形现象,导致加工精度降低、表面质量差等问题。

因此,如何减少薄壁零件车削加工中的热变形,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成为了当前制造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从热变形的原因、影响因素和解决对策三个方面阐述薄壁零件车削加工中热变形的问题及对策。

一、热变形的原因热变形是由于零件在车削加工过程中受到高温影响,导致零件材料发生热膨胀、塑性变形等物理现象而产生的形变。

薄壁零件在车削加工中容易受到高温影响,因此也容易发生热变形。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切削热:在车削加工过程中,由于带刃刀具和工件之间的摩擦、挤压等原因,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这些热量被传递到工件上时,容易导致工件表面温度升高,从而形成切削热。

2.热膨胀:在车削加工中,由于切削热的存在,会导致零件表面材料温度升高,随之材料膨胀。

3.塑性变形:热膨胀导致的薄壁零件表面材料变形,进而发生塑性变形,进一步导致零件的热变形。

二、影响因素分析薄壁零件车削加工中热变形的影响因素非常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切削速度:切削速度是指刀具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切削的长度,切削速度过高会导致热变形。

2.进给量:进给量是指车床在单位时间内进给的长度,进给量过大会使热变形加剧。

3.切削深度:切削深度越大,热变形越严重。

4.切削液:切削液可以降低切削温度,降低热变形的发生。

5.刀具形状:选用适合的刀具形状可以减少热变形。

三、解决对策1.选用高效刀具和合适的切削参数:选择适合的刀具形状和切削参数,可以减少切削热,从而减少热变形的发生。

3.加工时应控制进给量和切削深度:过大的切削深度和进给量会加剧热变形的发生。

4.加工时应定期清理刀具和工件,保证刀具的清晰度和工件的表面质量。

5.采用低温车削技术,如冷却液雾化、液氮等,以降低切削温度,从而减缓热变形。

薄壁零件加工变形分析及控制方案

薄壁零件加工变形分析及控制方案

0引言薄壁零件在设备中的应用都是在核心部位,其质量以及性能的会关系到设备的应用效果。

再加上薄壁零件在加工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其外壁进行不断的打磨,以使其达到薄壁的要求,但这就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这与我们现代社会提倡的“绿色生产”相违背。

为了相应这一号召,就必须对生产的工艺以及过程进行分析,探究新的技术,实现薄壁零件的最优生产。

1薄壁零件的介绍薄壁零件顾名思义就是零件的壁厚较薄,一般为轮廓尺寸的二十分之一。

最重要的是其有强度高、承载性强等优点,受到了很多行业的追捧。

在航天产品以及汽车制造工业中,其具体的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结构复杂,在很多的大型产品中应用,为了减轻产品整体的重量,会增加很多的复杂设计,因此故意忽略了装夹定位,导致零件结构复杂。

二是壁薄,尤其是对于一些精密产品来说,需要零件的壁更薄,并且不适合集中粗放生产,这就相应的增加了零件的生产时间,进而使得提高了制造成本。

三是精准度高,薄壁零件要适应设备的制造的需求,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精确度,为此从毛坯加工到成品需要多道工序,而且在加工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变形的情况,甚至会导致零件报废。

这增加了制造企业的经济负担,延误了买家的使用也对零件生产企业的形象造成了破坏。

四是制作材料多,为了使用不同产品生产的需求,薄壁零件在加工的过程中会应用到多种材料,例如塑料、钛合金等等,不同的原材料对工业的需求也有差别。

2薄壁零件的加工变形原因2.1残余应力因素薄壁零件中的残余应力是有两个方面组成的,一部分是毛坯残余应力,另一部分是加工过程中的残余应力。

例如在钛合金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加热使得材料软化,导致了残余应力的产生,应力的释放会造成零件的变形,进而影响零件的质量。

2.2工件装夹因素为了应对加工的过程中零件出现的位移现象,技术人员会利用工件装夹对零件进行固定。

但是工件装夹产生的力也会对零件生产的精准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技术人员在设定工件装夹是要将其松紧调整到最优的模式。

薄壁零件车削加工中热变形分析及对策

薄壁零件车削加工中热变形分析及对策

薄壁零件车削加工中热变形分析及对策
针对薄壁零件的车削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热变形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是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加工的关键。

薄壁零件的车削加工中,由于工件的壁厚薄,热量传递快,容易引起热变形。

当切削力较大时,刀具与工件之间摩擦产生的热量不易迅速散发,导致工件局部的温度升高,从而引发热变形。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热变形:
1. 合理选择切削条件。

合理选择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和进给量等切削条件,可以有效降低切削力和产生热量,减少热变形的发生。

2. 提高冷却液的使用效率。

在加工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冷却液的冷却作用,控制工件表面的温度升高,防止热变形。

3. 选用高质量的刀具。

优质的刀具能有效提高切削效率和加工精度,并能减少热变形的发生。

4. 控制刀具磨损。

刀具磨损严重会使切削力增大,产生较多的热量,加重热变形的程度,因此应及时更换刀具。

5. 采用特殊的加工方法。

对于一些较脆弱的薄壁零件,可以采用轻载切削、慢速进给和少量切削的特殊加工方法,使切削热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热变形。

综上所述,针对薄壁零件车削加工中热变形的问题,应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合理的加工方法和工具、严密的操作规范、优质的冷却系统以及科学合理的加工工艺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能够有效地提高薄壁零件车削加工效率和质量。

薄板件切削加工控制变形的工艺措施

薄板件切削加工控制变形的工艺措施

薄板件切削加工控制变形的工艺措施【摘要】薄板件切削加工是制造业中常见的工艺之一,但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不可避免的变形问题。

本文从影响薄板件切削加工变形的因素和常见的变形形式出发,提出了三项工艺措施来控制变形。

首先是选用合适的切削参数来控制变形,其次是优化刀具及刀具路径,再者是采用适当的冷却液。

这些工艺措施有助于减少薄板件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变形问题,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

本文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薄板件切削加工变形控制工艺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关键词】薄板件切削加工、控制变形、工艺措施、切削参数、刀具、冷却液、影响因素、变形形式、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总结分析、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薄板件切削加工是制造业中常见的加工工艺,但在加工过程中常会出现变形现象,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精度。

薄板件切削加工变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有效控制薄板件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变形,需要采取相应的工艺措施。

在薄板件切削加工中,影响变形的因素包括材料性质、切削参数、刀具及刀具路径、冷却液等。

选择合适的切削参数是控制变形的关键。

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参数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切削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和应力分布,从而影响变形情况。

刀具及刀具路径的选择和优化也是控制变形的重要手段。

合理选择刀具材料、刃形和刀具路径,可以减小加工过程中的变形量。

采用适当的冷却液也能有效降低切削过程中的温度,减小变形的发生。

冷却液的喷射位置、喷射量等参数的设定对控制变形有重要影响。

通过选用合适的切削参数、优化刀具及刀具路径以及采用适当的冷却液,可以有效控制薄板件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变形问题,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和质量。

1.2 研究意义薄板件切削加工是制造业中常见的加工方法,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薄板件切削加工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精度。

浅谈薄壁件的加工变形

浅谈薄壁件的加工变形

浅谈薄壁件的加工变形高精度、薄壁腔体类零件在汽车工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类零件一般由管材加工而成,材料去除率最达80%以上。

这种结构特点和生产模式决定了其制造技术一直处于不成熟状态,加工制造一直存在合格率低、加工周期长、加工成本高、加工精度不易控制等难点。

高精度、薄壁腔体类零件金属切除量大、工件壁薄、刚性低,加工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控制和减小变形,在此基础上,希望尽可能提高切削效率、缩短加工周期。

本文从工件装夹、工序安排、切削方式等多方面对薄壁件变形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论述。

一、工装装夹图1为我厂8AT产品的一种,截面尺寸123mm×112mm,厚31.2mm,齿根圆116.3mm,齿根圆到内孔厚度厚度为3.35mm,通孔和盲孔尺寸精度0.03mm。

该零件材料为20Cr,毛坯为管材,每件毛坯加工一件成品,批量为试制小批量。

最初的工艺要求在精车内孔112时,夹紧方式是三爪卡盘的卡爪夹住工件外圆,以工件左端面为定位基准定位在卡爪的台阶面上,精车内孔和车倒角做为一道工序。

加工完后,取下工件测量内孔尺寸,在互成90度的两个方向上测量,尺寸差达0.1mm以上,远超出尺寸公差0.03mm,内孔的圆度和尺寸公差无法保证。

产生尺寸前后不一致的原因是:在精车内孔时,直接以三爪卡盘夹住工件外圆,以外圆面做为受力面,由于三爪卡盘的压紧力要大于切削力,并且工人在装夹工件时,担心工件脱落,均习惯用大力压紧。

由于工件为薄壁型,卡爪未压住的圆弧面在吃刀受力时产生弹性变形,但由于工件受到卡爪压力未变形回来,工件在机床上夹紧状态下,在相互成90度的两个方向上测量均达到图纸要求;而取下工件后,不受夹紧力状态,工件产生变形,再测量时,尺寸就超出图纸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经过分析和工艺试验,改变工件的装夹压紧方式,并设计制作投入一套工装(如图2)。

该工装设计的思路是通过压板压在工装的右端面上,从而将工件压紧,以工件右端面为受力面,将原来工件径向受力改为轴向受力,加工时工件受力情况比最初装夹的受力大大改善,顺利解决工件定位和压紧问题。

薄壁零件加工变形的分析

薄壁零件加工变形的分析

薄壁 零件 加 工 变形 的分 析
韩 啸
( 原 重 工 油 膜 轴 承 分 公 司 , 山 西 太原 太 002) 3 0 4
摘 要 : 过 对 轧机 油膜 轴 承 衬 套 实 际加 工 案 例 的 分 析 , 出 了影 响 薄 壁 零件 加 工 质量 的 3个 主 要 因素 ,即夹 紧 通 指
尺寸公 差< O 0 . 5mm, 同轴度 <O 0 . 2mm, 表面 粗糙度 R < O8 a . m, 这更增 加 了该零 件 的加 工难 度 。为 了解 决 产 品加工 质量 问题 ,本 文分 析 了影 响零 件变形 的几 个 主要 因素 ,并提 出 了相 应 的对策 。 1 夹 紧力 对工件 加工 精度 的影响
力 、 切 削 力和 切 削热 ,并 提 出 了解 决 的 办 法 。 关键 词 : 薄壁 零件 ;加 工 变 形 ;油 膜 轴 承 衬 套 ; 夹 紧 力 ;切 削力 ;切 削热
中 图 分 类 号 :T 6 . H1 1 1 文 献 标 识 码 :B
0 引 言
决 这个 问题 的办法 ,即改变零 件原 始 的装 卡方式 。从 热处理 后 的精 车开 始 ,就设法 在 以后每 道工序 的装卡 时使 零 件尽 可能地不 承受 径 向力 。为此 为每道工 序设
图 1 工 件 夹 紧 示 意 图

2 切 削力对 工件 加工 精度 的影 响
在 切削 加工 时 ,使 零件 产生 变形 的力 主要 是径 向 切 削 力 ,零 件在 加工 中所受 径 向切削力 的大 小与所 用 的刀具 及车 削用量 等有 直接关 系 。应尽 可能选 择 主偏 角 大 的刀具 , 主偏角 为 9。 但 O 的刀最 好 不要选用 , 因为 主偏 角为 9。 O 的车 刀在 切削 过程 中虽 然径 向切 削分 力 几 乎 为零 ,但这 种刀极 易产 生扎 刀现 象 ,刀 具 的主偏

对薄壁类零件加工变形的综合处理方法的探讨.

对薄壁类零件加工变形的综合处理方法的探讨.

对薄壁类零件加工变形的综合处理方法的探讨.摘要本文通过对包装机的烟库中的某薄壁类零件易变形的根源进行分析,提出了如何加工薄壁类零件防止其变形,达到稳定性好的综合处理方法。

关键词零件变形机理加工工艺要求处理方法1 薄壁类零件易变形的机理在生产实践中,薄壁类零件易变形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体积和尺寸的胀大和收缩变形,也有弯曲、歪扭、椭圆、翘曲等畸形变形。

但就其产生的机理来说,可分为内应力造成的应力塑性变形和比容变化引起的体积变形两大类。

1.1 内应力塑性变形薄壁类零件热处理过程中加热冷却的不均匀和相变的不等时性等,都会引起内应力的作用,在零件一定塑性条件的配合下,就会产生内应力塑性变形。

按应力产生的根源和表现特征的不同,分为热应力塑性变形和组织应力塑性变形。

在AC1温度下方加热急冷产生变形,可获得纯热应力变形,而单纯的组织应力变形却是不可能的。

组织应力变形与钢的淬透性、零件截面尺寸、钢的Ms点高低、淬火介质及冷却方法有密切的关系。

1.2 比容变形薄壁类零件在热处理过程中,各种相结构的组织比容不同,在相变时发生的体积和尺寸变化为比容变形。

在生产实践的一定条件下,采用相应的热处理工艺方法,可获得比较单纯的比容变形。

其特点是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如果零件的组织结构均匀,比容变形表现在各个方向上是相同的,比容变形不会因热处理次数增加而不断改变零件的体积和尺寸。

2 加工工艺的要求2.1 粗加工、精加工分开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薄壁类零件,应把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分开进行。

粗、半精、精加工分开,可避免因粗加工引起的各种变形,包括粗加工时,夹紧力引起的弹性变形、切削热引起的热变形以及粗加工后内应力重新分布引起的变形。

其目的是为了保持零件的精度及稳定性。

另外,粗、精加工分开,机床设备也可得到合理的使用,即粗加工机床可以充分发挥其效率,精加工机床可长期保持机床的精度和维持使用寿命。

2.2 粗、精加工之间增加去应力工序内应力是引起零件变形的主要因素,为了防止零件的变形,除应严格地进行材料的热处理,使工件具有较好的组织外,在粗加工、精加工之间,最好增加一道去应力工序,以最大限度的消除工件内部的应力。

铝合金薄壁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变形控制探讨

铝合金薄壁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变形控制探讨

铝合金薄壁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变形控制探讨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一系列丰富成果,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

铝合金薄壁零件是加工制造业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零部件之一,它具有整体重量轻、机械强度高、造型美观等一系列优势,在汽车行业、航天航空行业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是与此同时,人们也必须要清楚,铝合金薄壁零件的加工难度非常大、很容易发生变形,因此,对铝合金薄壁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变形控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铝合金薄壁零件;加工工艺;变形控制;措施1薄壁铝合金加工变形概述1.1生产加工铝合金薄壁零件的性能和工艺较为特殊,自身有较强的可塑性与粘附性,在生产加工中很难分离切屑,很容易在刀刃上出现“刀瘤”,且实施切削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晶体颗粒,如出现位移会导致材料发生塑性变形的情况,严重影响到后续的工作。

铝合金薄壁零件的刚性较差,如果在生产加工中所用力度较大,则可能导致零件出现塑性变形,后续难以通过常规手段将其恢复,即便采用特殊手段将其恢复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难以达到后续实际应用的参数要求。

1.2变形控制薄壁铝合金线膨胀系数在0.0000238左右;刚度在0.00001左右,为此加工会受到设备、环境、温度等方面的影响,如切削作业中产生过大的热量而引发变形;机床定位不精确导致偏移而引发变形;生产车间的环境较差也是引发变形的主要因素之一。

机械加工人员加工铝合金薄壁零件通常使用数控机床,一些厚度较薄的零件需要加大关注,对各项标准参数进行控制,为了能够进一步推进后续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着重考虑到设备、环境、温度等与金属材料的差异化特点,保证参数精确度符合预期的生产要求,从而有效解决加工伴有的质量问题。

2铝合金薄壁零件的加工工艺随着科技发展,中国的零部件加工技术越来越成熟,对于薄壁零部件的加工能力也在不断提升,铝合金薄壁零件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零部件之一。

铝合金材质决定了该零部件具有比重指数小、比强度指数大的特点,而薄壁结构则导致该零部件的刚性不佳、容易变形,这给铝合金薄壁零件加工带来了一定挑战。

薄壁件装配变形及控制技术研究

薄壁件装配变形及控制技术研究

薄壁件装配变形及控制技术研究摘要:在安装过程中,薄壁型配件的安装相对难度较大,容易发生形变,从而导致安装效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造成经济损失。

本文对薄壁件装配过程中产生形变的原因及方式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薄壁件安装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可以减少安装过程中的部件损坏,提高安装效率,降低成本损耗。

关键词:薄壁件;装配;变形;控制技术1前言通常情况下,将几何形状件某一方向上的几何尺寸远远大于垂直于该方向横截面的特征尺寸的部件称为薄壁件,如壁厚与直径比小于1/20的圆筒形部件等。

在许多机械安装过程中,都存在着大量的薄壁件的使用,并且以圆筒为主要的存在形式。

在安装过程中,薄壁件的安装难度系数相对其他零件更大,容易在安装过程中发生变形甚至损坏,从而导致安装工作无法顺利进行,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加工过程中,要对这一部分部件采取特别的安装方式,以避免上述情况的产生。

2薄壁件加工产生变形的原因2.1工件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由于材料本身的弹性模量不同,其所可以承受的应力也有所不同。

例如,钢的弹性模量约为206GPa,而航空铝合金材料7050-T7451的弹性模量仅为钢的1/3左右。

在薄壁件安装过程中,弹性模量较小的材料在加大的屈强比作用下极易发生回弹现象,从而发生形变。

同时,有些薄壁件在设计过程中有着复杂的结构特征,材料去除率大,加工过程中也会使得工件的刚度下降,从而产生形变。

2.2加工残余应力的影响在某些加工步骤完成后,由于装夹固定等因素容易产生应力的残留,使得工件被动发生形变以达到平衡应力的目的。

这些变形在去除装夹后并不能自主恢复,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显现出来,这也是薄壁件发生形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2.3装夹条件的影响经过大量实验验证,装夹条件是导致工件刚度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夹、压是在加工安装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固定方案,而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系列的弹性形变,从而使得工件的尺寸、形状和精度等发生一定的改变。

薄壁零件车削加工中热变形分析及对策

薄壁零件车削加工中热变形分析及对策

薄壁零件车削加工中热变形分析及对策薄壁零件在车削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热变形现象,导致加工精度下降、表面质量恶化甚至零件失效,影响产品质量和加工效率。

研究薄壁零件车削加工中的热变形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薄壁零件车削加工中的热变形分析及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1. 热变形原因薄壁零件车削加工中的热变形主要是由于切削热导致的材料变形。

在车削加工过程中,由于材料受到刀具切削热的影响,表面温度急剧升高,而内部温度升高的速度较慢,导致材料表面和内部产生温度梯度,在短时间内产生瞬态热应力,从而引起热变形。

薄壁零件在车削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热变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变形量大:由于薄壁零件表面积大、厚度薄,加工过程中易受到切削热的影响,导致热变形量较大。

(2)不均匀性强:薄壁零件的热变形主要集中在加工表面,易出现不均匀变形的情况,影响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3)变形方向难控制:薄壁零件的热变形方向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准确控制,容易导致加工误差。

(1)加工精度下降:热变形会影响零件的几何形状,导致加工精度下降,严重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

(2)表面质量恶化:热变形会导致零件表面产生瑕疵,如起皮、裂纹等,影响零件的使用寿命。

(3)尺寸不稳定:热变形会引起零件尺寸的不稳定变化,影响零件的装配和使用。

1. 降低切削温度采用合理的刀具材料和刀具几何参数,控制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减小切削热对材料表面的影响,降低热变形的发生。

2. 加工路径设计通过合理设计加工路径,合理分配切削量,避免在同一位置连续切削,降低热积聚,减小热变形的发生。

3. 冷却液的应用在车削加工过程中,适时喷洒冷却液,降低刀具和工件的温度,减小切削热对工件的影响,防止热变形的发生。

4. 加工工艺参数优化5. 改进工件夹紧方式采用合理的夹紧方式,减小工件变形,提高加工稳定性。

6. 优化材料和工艺选择热稳定性好的材料,通过热处理等工艺手段改善材料的热稳定性,减小热变形的发生。

解决加工薄壁零件过程中变形的方法

解决加工薄壁零件过程中变形的方法

解决加工薄壁零件过程中变形的方法小薄壁套类零件在仪表、办公以及其他小型设备中应用广泛。

其加工难度大,主要原因是在装夹和机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多种变形。

本文对其变形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在其夹具的设计中采用了气压和弹性橡胶,有效地解决了装夹变形的问题。

对其他小薄壁套类零件夹具的设计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1、图样分析如图1所示,典型小薄壁结构零件。

材料为Y1Cr17(GB/T1220)不锈钢,棒料毛坏。

批量生产。

从零件图样要求及材料来看,加工此零件的难度是很大的。

金属加工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注。

壁厚最薄1mm。

加工材料为Y1Cr17(GB/T1220)不锈钢,难切削。

内径尺寸为10~12mm,公差只有0.01~0.02mm。

外径为14~13mm,公差只有0.02mm。

两端内孔对称,各有一图1工件个0.5×0.1mm的内沟槽。

几处倒角很小0.15~0.25mm。

该件壁薄易变形、精度高、结构小、难加工、材料难切削。

2、工艺分析壁薄是该零件的突出特点。

为更好地分析加工工艺过程,要首先分析一下影响薄壁零件加工精度的因素。

薄壁零件在夹紧力和切削力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变形、振动,影响工件车削精度。

由于壁薄工件热容量小,易引起热变形,工件尺寸不易掌握。

(1)受热变形:因工件较薄,热容量小,传导慢,在切削热的作用下,工件温度较高,会引起工件热变形,使工件尺寸难于控制。

减小切削热的措施:减小切削力,车削时需注意控制切削温度的升高,首先通过减小切削变形(切削力)来减少切削热的产生,同时增大刀尖部分的散热面积以及使用充分的冷却润滑液等途径,将切削热及时传散。

切削液应选用抗粘结冷却性好的切削液,如含硫、氯等极压添加剂的乳化液;切削液的的供给必须充分。

(2)振动变形:在切削力(特别是径向切削力)的作用下,容易产生振动和变形,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形状、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径向切削力位于水平面内,垂直于纵向走刀方向,刀具和工件之间的抗力,使工件发生弯曲。

薄壁零件的变形

薄壁零件的变形

薄壁零件的变形引言:薄壁零件是工程设计中常见的一类零件,它们通常具有较大的长度和宽度,但相对较小的厚度。

由于其特殊的结构,薄壁零件容易发生变形。

本文将探讨薄壁零件变形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薄壁零件变形的原因1.材料特性:薄壁零件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制造,而金属材料在受力时容易发生塑性变形。

由于薄壁零件的厚度较小,其受力时的应力集中效应较为明显,进而导致材料发生变形。

2.制造工艺:薄壁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如切割、折弯、焊接等,容易受到应力的集中,从而引起变形。

此外,制造工艺中的温度变化、冷却过程等也会对薄壁零件的形状产生影响。

3.外部环境:薄壁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部力的作用,如振动、冲击、压力等,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零件的变形。

二、薄壁零件变形的影响1.几何形状:薄壁零件变形会导致其几何形状发生改变,不符合设计要求,从而影响零件的功能和装配。

2.尺寸精度:薄壁零件的变形会使其尺寸精度下降,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导致装配困难或无法正常工作。

3.强度和刚度:薄壁零件变形后,其强度和刚度可能会下降,从而影响零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三、薄壁零件变形的解决方法1.材料选择:选择具有较高强度和刚度的材料,以减小薄壁零件受力时的塑性变形。

同时,可以考虑使用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来提高薄壁零件的性能。

2.结构优化:通过优化薄壁零件的结构,减小应力集中,提高其受力均匀性。

可以采用增加加强筋、加大壁厚等方式来改善零件的结构。

3.制造工艺:合理选择制造工艺,控制加工过程中的变形。

采用适当的预应力、热处理等工艺措施,可以减小薄壁零件的变形。

4.应力分析:通过应力分析,确定薄壁零件的受力情况,找出应力集中的部位,并进行合理的加强设计,以提高零件的抗变形能力。

5.温度控制:在制造和使用薄壁零件时,注意控制温度的变化,避免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应力导致变形。

结论:薄壁零件的变形是工程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包括材料特性、制造工艺和外部环境等因素。

薄壁零件加工变形控制方法研究

薄壁零件加工变形控制方法研究

数 控 加工 过 程 中 ,考 虑到 机 床Y 轴 精度 有
O .  ̄m m 漂 移误差 ,故 在加 工端 面孑 L 时 ,由 以往 在 Y 轴 正 向钻 加工 起 始 孔 ,调 整为 在 x 轴 正 向钻 加 工起 始 孔 ,避 免 了 因机床 精 度 影 响零件 加工 精 度 问题 。精密 安装 座深 度 尺 寸 公 差 为4 m m,粗糙 度 0 . 8 m, 平 行度 及平 面度 为0 . O l mm 。改进 前 ,数控 程 序采 用顺 序 加工 ,未 考虑 后续 加 工其 它 安 装座 时对 该处 尺 寸及形 位公 差 的影 响 。 改 进后 ,将 此安 装 座按 排在 最后 加工 ,并 分 为9 个 工 步 :① 粗 铣 端 面 ;② 粗 铣 上 孔 ;③ 粗铣 下孔 ;④开 槽 ;⑤粗 铣轮 廓 ; ⑥精铣上孔 ;⑦精铣下孔;⑧精铣轮廓 ; ⑨ 精铣 端面 。 2 . 4 . 5优 化检 测 方 法 。 因零 件 结构 尺 寸 大 ,改进 前 ,零 件加 工完 成后 采用 卡尺 测量直径尺寸 ,操作者不便检测 ,且存在 检 测误 差 大 的现象 。改 进后 ,采 用在 线测 量 技术 ,极 大方便 了检测 精度 与效 率 。 2 . 5 零 件技 术指 标保证 情况 零 件 安 装 座 端 面 平 行 度 、平 面 度 由改 进 前 的0 . 0 2 m m、0 . 0 1 2 am r 均 提 高 到 0 . O l m m,孔位置度 由改进前的 0 . 1 6 am r 提高到 0 . 0 3 a r m 。 结 语 针 对 薄 壁 零 件 加 工 变 形 问 题 ,采 取
工 业 技 术
薄壁 零件加工变形控 制 方法研 究
王 兴 超 刘 一
( 沈阳黎 明航 空发动机 ( 集 团 )责任 3)

薄壁零件加工工艺方法分析

薄壁零件加工工艺方法分析

薄壁零件加工工艺方法分析摘要:为解决薄壁零件在机械加工中易变形、尺寸公差、形位公差难于保证的问题,文章通过合理安排工艺路线、高速铣、对称分层铣削、增加工艺加强筋的加工方法,有效地降低了零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变形,提高了零件精度,为类似薄壁件的加工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高速铣;对称分层铣;加强筋薄壁零件以质量轻、节约材料、结构紧凑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

但该类刚度较低,易变形,加工精度难以保证,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加工质量。

1 引起薄壁件变形的因素分析引起薄壁件变形的因素,如图1所示。

对影响薄壁件加工精度的因素有所了解后,我们通过对工艺参数进行合理设置,对工艺路线进行合理安排刀具参数、走刀路径与方式等方面进行考虑及优化,控制影响变形的可控因素,从而减小零件变形。

2 装夹方式的合理选择对于薄壁件而言,零件的装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选择定位基准进行装夹时,通常选用面积较大、精度较高的面,装夹点应尽可能对称。

常用装夹方式有:虎钳、压板、三爪卡盘。

对于铣加工来说,通常时采用虎钳在工件两端施加作用力而夹紧,但对于薄板类来说容易造成装夹变形,如图2所示,压板装夹如图3所示。

而压板装夹不仅可以解决受夹紧力装夹变形的问题,而且四周铣削后,切断前,零件与毛坯之间有0.1~0.2 mm的粘接,所以内应力的产生不会造成零件有较大变形。

现在对于精度特别高的零件采用真空吸盘直接吸附零件,不需要额外的外力夹紧工件,从而能有效的减小零件变形。

3 数控铣削方式的合理选择零件加工中,在其它条件不变,加工时间的长短取决走刀轨迹的长短。

因此合理选择走刀轨迹对提高加工效率有很大影响。

对于腔体类零件一般走刀轨迹有行切法和环切法两种,如图4所示。

与行切法相比,零件受对称切削力,应力释放均匀,可一定程度上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

同时,当零件上有对称腔体时,不宜一个腔体加工完再加工另一个腔体,采用分层对称环切可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

精加工时,一般内腔已经进行了粗加工,这时再加工腔体外壁时,尤其由于薄而长的零件。

薄壁套加工变形的工艺分析

薄壁套加工变形的工艺分析

三、减小薄壁套变形的方法
1、减小或改变夹紧力
(4)增大夹紧力的作用面积,将工件小面积上的局部受 力变为大面积上的均匀受力,可以大大减少工件的夹紧变形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结构简单,容易制作的扇形卡爪、开缝 套筒等夹具。
根据我们现有的 情况我们可以做像这 样的一个开缝套筒来 增大夹紧的接触面积 。
三、减小薄壁套变形的方法
外圆粗车刀:主偏角90°、后角 4°~6°、副偏角=8°~10°、 前角=3°这样径向力减小,工件受力较小,不易变形。 外圆精车刀:前角 48°~50°使车刀锋利,排屑顺利,减少切屑 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切削力和切削热使工件的振动变 形减小; 根据薄壁套轴向承受能力比径向承受能力大的特点, 适当的增大 主偏角90°~93°,这样可以减小径向力,避免振动; 副偏角15°减少副刀刃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后角14°~16°减少后 刀面与工件之间的摩擦产生热变形,也可以减小径向力;副后角 15°减小副后刀面与工件之间的摩擦;为保证断屑,前刀面磨出 宽约2mm,深为0.7~1.5mm圆弧为R0.5~1mm的卷屑槽。
二、薄壁套工件造成报废的原因
薄壁套工件一般应用于机械中低速运动状态 下,薄壁套是薄壁类零件中比较典型的零件,加 工难度比较大,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果没有 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操作经验,往往会使工件报废, 造成报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条。
1、薄壁套承受不了大的径向夹紧力,用通用夹具比较 困难
2、薄壁套的刚性,在夹紧力的作用下极易产生变形,常 态下加工的弹性复原能力会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 度。
谢 谢!!
三、减小薄壁套变形的方法
1、减小或改变夹紧力
(1)可以采取工件在一次安装中完成,但是要有足够 长的夹持位,把薄壁套车削好之后,直接切掉就完成工件 的加工.

薄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变形分析的探讨

薄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变形分析的探讨

薄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变形分析的探讨由于薄壁零件的制造和加工工艺较为复杂,在加工和钻孔的过程中加工刚性差,抗压强度较弱,因此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变形,进而严重损害了各种薄壁材料和零件的整体加工效率和精度。

零件,以如何防止发生薄壁变形当零件由于钻孔在加工和切割的过程中薄壁零件发生了变形而出现问题时,有必要通过尝试研究找出对危害较大的薄壁零件加工变形的可能性和关键因素,然后进一步阐明有效的薄壁零件加工方法和技术,进而控制和提高了薄壁零件的加工效率和精度。

本文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是深入探讨了薄壁材料和零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发生变形的可能性和原因,以及有效的控制和提高薄壁零件变形和加工精度的合理方法和对策。

关键字:薄壁零件;加工技术;形变;加工精度前言:薄壁产品因其重量轻,节省了原材料和结构紧凑因而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项目以及制造加工行业。

但是,薄壁产品零件的设计和加工相对复杂。

其原因主要是这些薄壁产品零部件的结构刚性差且其抗压强度差。

它们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并且不容易确保薄壁产品加工的质量,例如薄壁零件的加工规格精度和其几何变形精度。

这就需要采取措施有效应对。

如何有效提高薄壁零件的规格和加工精度将一直是我国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使用者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

因此,有必要仔细分析和提高薄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变形。

1.薄壁零件的危险变形要素1.1夹紧不良导致的变形如图3所示,当零件是使用三爪塑料卡盘固定,固定的薄壁铝料毛坯时,零件的毛坯表面加工精度必须能够达到0.02的同轴平行度、0.02同轴平行度的要求,如果没有及时选择较好的零件加紧装夹力和作用点,就可能会使零件产生一些附加的应力,一旦零件加紧装夹力和作用点超过了规定的范围就可能会使毛坯产生较大的变形。

因此需要进行薄壁塑料零件的毛坯加工,而薄壁铝料零件的毛坯在装夹的过程中,由于其本身的压力和刚性较低,很容易如图1所示的变形。

图11.2切削力过大造成变形正如图2所示,主要由主切削力fc、背向切削力受力fp、进给切削力ff构成总的切削力,根据总的受力分析结合表1可以得知,切削量的平均值越大切削力对于薄壁材料和零件的加工和变形的影响就越大,,因此,切削力的大小是薄壁零件加工中薄壁材料变形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进行实际薄壁加工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的要求合理地选择总的切削量从而有效控制薄壁零件切削力的稳定性和大小。

薄壁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研究

薄壁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研究

《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12期—121—薄壁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研究薛文斌1张 梅2(1长治技师学院;2 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长治 046000)引言在薄壁零件机械加工工艺体系内,要结合具体应用标准和要求,维持加工精度的同时,建立完整的工艺控制方案,优选相应设备和材料,减少变形造成的质量问题,进一步规范薄壁零件加工工作。

1薄壁零件机械加工的特点薄壁零件在加工环节的工艺特点是特殊的,实际加工中,需要高度重视加工过程,以铝制材料为例,这种材料自身的韧性、可塑性、粘附性都很强,无法对其进行分离切削,由于加工过程中,刀瘤的出现影响到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部分铝合金薄壁零件的刚性比较差,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其加工工艺,密切关注薄壁零件的机械加工过程,利用有效的加工技术,避免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这样可更好的满足生产需求。

2薄壁零件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分析1)焊接应力释放所造成薄壁零件形变。

由于薄壁零件的主要组件有时为焊接件,对其进行焊接时,会产生焊接应力。

然而在实际焊接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存在焊接应力消除不完全的情况,导致在后续的加工程序中因应力释放而造成薄壁零件的变形。

2)装夹过程中所造成薄壁零件变形。

在对薄壁零件进行机械加工时,往往会有许多道工序,在每一道工序开展前都要对薄壁零件进行装夹。

装夹分为两步,分别是定位和夹紧。

在对薄壁零件进行装夹时,如果装夹的方式不合理,在加工过程中将会对薄壁零件产生多余的应力,进而使薄壁零件发生形变。

装夹方式的合理与否是影响薄壁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3)刀具加工过程中所造成薄壁零件变形。

刀具是在对薄壁零件进行机械加工过程中用于切削加工的工具。

在对薄壁零件进行切削时,由于薄壁零件的温度和载荷等会发生变化,薄壁零件会产生局部的微变形,在其剪切面上会有切削应力产生。

因此,在切削过程中,需要配置专业的人员对切削应力进行控制。

如果切削应力没有得到及时的释放,超过了薄壁零件的可承受范围,便会造成薄壁零件的变形。

浅谈薄壁零件加工变形的原因及控制方案

浅谈薄壁零件加工变形的原因及控制方案

1 2 8 ・
科 技及控制 方案
杨 立 新
( 哈 尔滨经济技术 开发 区基础设施开发 建设 总公 司,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6 0 )
摘 要: 薄壁零件 因其本身具有的重量轻、 结构 紧凑等优点被广 泛的应 用于航 空产品与船舶 产品 中, 同时薄壁零件也有 着刚度 差的 问题 , 因此在加 工过程 中容 易出现零件 变形 的情况。根 据薄壁零件所存在的 易变形的问题 , 着重分析在加 工中造成薄壁零件 变形 的原 因, 通过 实际分析 , 找 出其 中盼 问题 , 结合 实际的加 工经验 , 探 索如 何对加工过程 进行 控制 , 避免零件 变形 , 依据数据进行加工控制的改进 , 保 证薄壁零件尺寸、 形位的准确度与质量。 关键词 : 薄壁零件 ; 加 工变形 ; 控制 ; 精确度
受 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 航空航天技术与船舶技术都在 刀 时, 刀具会对工件 的内壁产生挤压力 , 同样会使薄壁工 件发生变 不断的进步 , 与此同时 , 这些产品的质量也有 了更 高的要求 , 对这些 形 。 受不 同进刀方式 的影响 , 加工变形的问题也有所不 同, 因此在进 产品的需求也走 向安全化 、 稳定化 、 轻量化 。在这些产 品中 , 薄壁零 行薄壁零件 加工时 , 要 根据实际 的加工情 况进 行相应 的调整 , 使进 件 在许 多重要结构 中被广泛应用 , 其关系着这些产品 的运行质量与 刀方式对零件的影响 降到最低 。 安全。薄壁类零件具有结构复杂 、 形状特殊 、 刚度较低 的特点 , 并且 2 . 4 采用高速切削加工。在加工技术 日益成熟 的今 天 , 多 工序 应用于重要部位 , 因此此类零件加工时对其精度与加工工艺 的要求 高度集 中的加工方式可 以在加工 过程 中大 幅度 降低 由于人为 因素 更高 , 而在加工过程 中 , 造成薄壁零 件变形是其发展 过程 中非常严 而产生 的加工误 差 , 这种方式也对 防控 薄壁零件 的加 工变形起 到很 重 的问题 , 因此要 了解 薄壁 零件 的加工特点 , 对其加工 质量进行控 大促进作用 。 通 常在加工精度要求较 高的薄壁零件时会采用数控高 制。 速切削 的方式 , 它是一种采用小进 给量 、 多次加工 、 高速切削的加工 1影响薄壁件/ J n T变 形的因素 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切 削热在刀具 的高速转动下被及时带走 , 有 在薄壁零件加工过程 中, 影 响其加工质量造成零件变形 的因素 效减少 工件表面应力 的产生 , 使工件 表面始终保持恒温状 态 , 有效 有很多 , 其 中零件的刚度 、 工具装夹 、 走刀路线 、 内部应力 、 切 削参数 降低工件 的加工变形 。 等都会造成 零件 出现变形 的情况。 其 中对在加工 中对薄壁零件的加 2 . 5增加热处理环节 。 加工零件 内部的残余应力造成加工变形 工变形影响最大的有三个方面 , 切削力 、 装夹力与残余应力 。 情况 的产生是在薄壁零件加工 中非常常见 的状况 ,在加工过程 中 , 1 . 1加工过程 中的切削力 。对薄壁零 件 的切 削力是 影响其形 零 件内部的残余应力没 有及 时的释放 出来是造 成加工变形 的主要 状、 尺寸 、 位置的最主要 因素 , 加工 过程 中切 削力受到 的影 响有 多个 原 因。为最大幅度地减少应力 的存在 , 通常在工件粗加工后需要进 方面 , 首先是切削参数的设置 , 其次是切削刀具的磨损程度 , 这些都 行 退火处理 。典型 的薄壁零 件加工流程应该是 :粗 加工一退 火处 会影 响切 削力的设定值 , 而零件受到切 削力的影响 , 应力与热量 的 理一精加工 。 对于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 极 易发生变形的薄壁零件 , 还 影 响会造成其变形。 要进行半精加工 , 必要时还可以反复多次进行热处理 。 1 . 2工具装夹 的装夹力 。工具装夹是将 刀具利用夹具 固定在相 2 . 6优化工件定位方式 。防止薄壁零件加工变形 的方法除 了优 应 的位置上完成切削工作 。而在装夹过程 中, 一旦出现位置偏移或 化加工工艺外 , 还要优化工件 的定位方式 , 最大幅度减少工 件因外 是装夹力不够 , 就会造成在走刀时 , 切削工具受力影响造成偏移 , 从 力作用 而发生 的变形 。 通常所用 的定位方式有心轴 、 软爪 、 通用压板 而影响薄壁零件的精度 , 出现变形 的情况 。 和真空 吸盘定位 。选择哪种定位方式要视零件结构特点 而定 , 一般 1 . 3材料内部残余应力。在薄壁零件加工时 , 对毛坯材料 的切 对 外圆的加工宜选择 心轴定位 ;对 内壁 的加工宜选择通用 压板定 削程度大 、 去 除量高 , 剩余材料 的刚度也随之减小 , 零 件内部残余应 位 ; 对精度要求 高且体积较大的零件选择软爪定位 ; 对 生产批量 大 、 力 的释放是根据行刀路线进行改变 的, 因此 加工过程中零件部位的 精度要求高 的零件选择真空吸盘定位 。 刚度也不相 同, 在进行加工时切削力与切削的热量都会使 零件内部 2 . 7工艺路线优化 。零件原加工工艺采用 车前后安装边 、 铣削 产生残余应力 , 这个过程对零件的精度有着很大的影响。零件内部 安装座端面 、 钻孔分开加工 , 零 件存在多次定位装夹 , 造成零件尺寸 残余应力是影响零件 加工变形 的最主要的因素。 精 度低 , 技术 条件难 以保证 。 改进后采用车 、 铣、 钻、 镗合并加工。在 2 薄壁 类零件加工变形控制方法 . 铣 端面及钻镗孔工序 中将 技术要求高 的安装座放在最后加 工 , 零件 薄壁类零件加工变形 的影 响因素有很多 , 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情 变形减小 , 尺寸及技术条件易于保证 。 况选定相应 的控制措 施 , 以下几点是在薄壁零件加工控制中常用的 2 . 8装夹与支撑技术应用 。该零件加工时壁薄 、 刚性差 , 加工时 方法 。 易产生振颤 、 让刀及加工变形 ; 为了减小壳体变形量 , 在夹具设计 中 2 . 1零件整体 刚度 的利用 。薄壁零件在切 削过程 中由于大部分 采用径 向可调辅助支撑提高零 件径 向刚性 , 从而增强工艺系统 的稳 的材料 被去除 , 剩余的部分壁 的厚度 较薄 , 在加 工中更易 出现 变形 定 性。根据零件 的结构在夹具设计上辅 助支撑采用 6 个扇形块 , 辅 的情况 , 薄壁零 件的加工势必会 造成零件整体 的刚度下 降 , 如 果某 助支撑底部 与底座连接处采用 T型槽形式可实现快速换装 , 以减小 部分 出现变形 的情况 , 将会加剧零件整体的变形 。因此可 以利用 零件切削加工过程 中的振颤 , 从而控制零件的加工变形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21
120
图 1 实际加工中零件的变形
1 薄壁壁板类零件变形的原因
通常引起大型整体薄壁零件变形的原因可分为:弹性变 形,塑性变形,热变形和残余应力变形。其中残余应力为引起 加工后零件变形的主要原因。残余应力,是在无外力的作用 时,以平衡状态存在于物体内部的应力。残余应力是内应力的 一种,其产生的原因为不均匀的塑性变形,是已发生塑性变形 部分与未发生塑性变形部分,互相牵制形成的弹性应力场。在 切削加工中,由于切削材料的去除,打破了原来残余应力的平
金属加工(冷加工),2008,(16):26- 28,32. [3] 王少红,等. 圆环薄壁板加工变形分析加工方案研究[J]. 机械设计
与制造,2008,(5):118- 120. [4] 侯红亮,等. 先进钣金成形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下)[J]. 金
属加工(热加工),2008,(15):50- 51,74.
4 结束语
通过 4 种情况,对大型整体薄壁零件的加工过程进行变 形、残余应力分布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加工薄壁整体结构时,将加工过程分为粗加工和精 加工两个过程。精加工毛坯,取自粗加工毛坯的中心部位。用 这样的精加工毛坯加工整体薄壁零件,可以有效地减小加工 后的变形。而且粗加工毛坯厚度越厚,工件最后的变形越小。
15
18
21
-2
-3
-4
-5 残余应力点沿毛坯厚度的位置(mm)
图 6 d 方案Ⅳ毛坯残余应力沿厚度分布图
3.3 零件变形随切削深度变化结果分析 对方案Ⅰ毛坯进行加工时,发现每切削一层即释放一次
变形。在 6 次切削中,零件 Z 向最大变形值和变形趋势见表 2 和图 7 。
表 2 零件底板厚度不同时 Z 向最大变形
1 040
100 120
2.5
衡,从而引起零件的变形。
2 加工零件及毛坯状态的确定
2.1 加工零件的确定 所加工的零件为某飞机上的零件,该零件尺寸大,材料去
除量高,加工后零件底板厚为 3 mm,壁板厚为 2.5 mm。其形状 及尺寸如图 2 所示。加工时,两端工艺凸台及中间孔固定,加 工后将两端工艺凸台去掉。
(4)粗 加 工 毛 坯 厚 度 为 39 mm,分 别 铣 去 上 下 表 面 各 9 mm 后成为精加工毛坯,在此基础上加工到最后零件尺寸, 如图 4(Ⅳ)。
3
21
3


21 21
9
6
21
9
6


图 4 4 种不同的毛坯情况示意图
2.3 对 4 种加工类型的分析 (1)零件件变形。方案Ⅰ、Ⅱ、Ⅲ、Ⅳ毛坯加工成形后,零
(1)精加工毛坯和粗加工毛坯厚度均为 21 mm,在此基础 上加工到最后零件尺寸,如图 4(Ⅰ)。
(2)粗 加 工 毛 坯 厚 度 为 27 mm,分 别 铣 去 上 下 表 面 各 3 mm 后成为精加工毛坯,在此基础上加工到最后零件尺寸, 如图 4(Ⅱ)。
(3)粗 加 工 毛 坯 厚 度 为 33 mm,分 别 铣 去 上 下 表 面 各 6 mm 后成为精加工毛坯,在此基础上加工到最后零件尺寸, 如图 4(Ⅲ)。
件的变形。 (2)残余应力重新分布。方案Ⅱ、Ⅲ、Ⅳ毛坯去除上下表
面的材料后,精加工毛坯内部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 (3)零件变形变化情况。毛坯类型方案Ⅰ中零件变形随
切削深度变化的情况。
3 加工后变形结果分析
Z 向最大变形
1.6 1.4 1.344 1.2
1.0 0.8 0.6 0.4 0.2
0 Ⅰ方案
单位:mm
底板厚度
18 15
12
9
6
3
Z 向最大变形 4.74 4.92 7.82 14.31 26.14 1.344
30 25 20 15
(1)变形增大阶段。从开始加工到底板剩余厚度为 6 mm 这个阶段,零件变形随底板剩余厚度的减小而增加,到底板为 6 mm 时变形达到最大。
(2)变形减小阶段。从底板剩余厚度为 6 mm 往后,在这 个阶段,零件变形随底板剩余厚度的减小而迅速减小。
2.Chengdu Librar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gdu 610041,China)
Abs tract:In this paper the deformation and residual stress of sheet metal parts which are machined by four different blanks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obtain the main actors that affected deformation of parts and the way of reducing deformation during machining. Key words : thin walled wainscot part; machining; distortion; residual stress
2 800
图 2 加工零件主要尺寸 由于该零件尺寸较大,在加工时费料费时。所以根据该零 件上下、左右对称的特点,取 1/4 进行加工,简化分析。简化后 的零件如图 3 所示。
21
z x
此平面 y 向位移为 0
520
y
x 1400
此平面 x 向位移为 0
图 3 简化后的零件图
收稿日期:2010- 01- 22 作者简介:何志英(1973—),四川西昌人,工程师,研究方向:航空装配及工艺;任波(1972—),重庆市丰都县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竞争
这两个阶段的存在,应该和零件的刚度有关。在变形增大 阶段,零件的刚度比较大,随着材料的切除,零件的刚度减小, 抵抗变形的能力减弱,所以零件的变形随底板厚度的减小而 增加。在这个阶段,刚度的强弱,对零件的变形起重要作用,可 以称这个阶段为刚度敏感阶段。当底板厚度继续减小,零件的 刚度继续减弱,越过一个临界点(如此例中底板厚度为 6 mm 时),零件变为弱刚性,此时刚度对零件的变形的影响大大降 低。零件的变形处于一个比较小的水平,这个阶段可以称为刚 度不敏感阶段。在这两阶段之间,存在一个使零件变形最大的 点。这个点称为变形临界点。
00
00000
00
《装备制造技术》2010 年第 4 期 00000 工艺与工装
薄壁壁板类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变形的工艺研究
何志英 1,任 波 2
(1.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制造工程部民机项目室,四川 成都 610091; 2.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摘 要:选择了 4 种情况的毛坯对薄壁壁板类样件进行加工,并对其进行变形、残留应力的分析,得出影响零件变形的主要因素,并得 到减小零件加工变形的方法。 关键词:薄壁壁板类工件;加工;变形;残余应力
Y 向残余应力值(MPa)
30 20 10 0
0 - 10 - 20 - 30 - 40 - 50
Ⅰ方案
3
6
9 12 15 18 21
残余应力点沿毛坯厚度的位置(mm)
图 6 a 方案Ⅰ毛坯残余应力沿厚度分布图
3.1 变形结果分析 4 种毛坯方案加工零件的 Z 向变形趋势如图 5。在加工中
可以看出,4 种方案零件的变形不仅在数值上有差异,而且变 形发生的位置也不同。方案Ⅰ零件 Z 向变形主要表现为长边 端部翘起。而方案Ⅱ、Ⅲ、Ⅳ零件的 Z 向变形,主要表现为短边 端部翘起。4 种方案的 Z 向最大变形见表 1。
S tudy on De forma tion of S he e t Me ta l P a rts During Ma chining P roce s s
HE Zhi- ying1 , REN Bo2 (1.The Civil Aircraft Project Office, Manufacture Department of CAC, Chengdu 610091,China ;
102
《装备制造技术》2010 年第 4 期
Y 向残余应力值(MPa)
10 8 6 4 2 0
-2 0 -4 -6 -8 - 10
Ⅲ方案
3
6
9
12 15 18
21
残余应力点沿毛坯厚度的位置(mm)
图 6c 方案Ⅲ毛坯残余应力沿厚度分布图
Y 向残余应力值(MPa)
Ⅳ方案 5
4
3
2
1
0
-1 0
3
6
9
12
0.438 Ⅱ方案
0.068 4 Ⅲ方案
0.005 Ⅳ方案
图 5 零件 Z 向最大变形比较图
从图 5 可以看出,Ⅰ方案零件 Z 向最大变形最大,随粗加 工毛坯厚度的增加,零件 Z 向最大变形迅速减小。Ⅳ方案 Z 向 变形最小。结果表明:通过选取比精加工毛坯后的粗加工毛坯 先进行去应力粗加工,然后再进行精加工,可以大大减小零件 的变形。这是因为在靠近毛坯中心的部位,残余应力分布比较 均匀,数值也比较小。 3.2 残余应力分布
(2)经过粗加工去除上下表面所获得的精加工毛坯,其内 部残余应力的分布,比不进行粗加工的毛坯内部残余应力分 布更均匀,应力值更小。而且粗加工毛坯厚度越厚,残余应力 值越小,分布越均匀。这也是为什么用经过粗加工的毛坯进行 精加工,能减小工件变形的主要原因。
(3)在零件加工过程中,随零件底板剩余厚度的不同,可 以将变形过程分为变形增大过程和变形减小过程。在变形增 大过程中,零件变形随底板剩余厚度的减小而增加;在变形减 小过程中,零件变形随底板剩余厚度减小而减小。在这两个过 程中间,存在一个使零件变形最大的变形临界点。这就提示我 们,在进行加工时,在变形临界点处应该采用工装、合适的工 具及减小切削量等,来献标识码: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