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徽商、晋商的概况比较与启示
徽商商道及与晋商区别
徽商作为一支著名的商业劲旅,自明中叶至清中叶,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乃至南洋东瀛,引领了中国商业经济潮流,保持了三四百年的鼎盛辉煌时期,几执商界牛耳。
总结、研究、领会并秉承徽商的成功经营大道,对现代商业经营会有所启迪。
商道一贾而好儒儒道经商.徽州素称“东南邹鲁”,是儒学风气较浓厚之地。
徽商受到较深的儒学教育,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在经商活动中,善于运用心计,精于筹算,审时度势,决定取予,因而成为明清商界中的一支劲旅。
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故能够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徽商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
商道一贾而好儒儒道经商一、贾儒相济,运筹帷幄1.改变观念改变命运2.靠儒道称雄商界3.靠文化提升商业素养4.重视智力投资二、官贾儒三位一体1.以儒商风度交结达官显贵2.以儒商风范获得社会认同☐明清时期的徽州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群山环抱、山多地少、土地瘠薄的地方,竟然孕育出经商人数众多、活动范围广阔、商业资本雄厚,并称雄明清商界400年的地域性商帮,原因何在?☐客观上讲,徽州地区人多地少,种地无以生存,不得不“以贾代耕”。
这种自然地理条件和生存条件劣势造就了他们只有华山一条道:经商。
中国历史上两个著名商帮徽商与晋商皆处贫困山区,必须另谋他路。
但徽商崛起和兴盛的主观因素则是与其所提倡的一系列新型商业价值观和商业经营观密切相连。
☐商贱、商轻的传统价值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从事商业经营被认为是市井小人之事,为人所不屑。
这种传统价值观念给徽州人从商带来无形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
如徽商汪才生就告诫儿子要奋发业儒,“毋效贾竖子为也”。
在儿子面前自贬为“贾竖子”,可见其自卑感是何等的强烈。
但是,山多地少、土地贫瘠的徽州不能养活日益增加的人口,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
晋商与徽商的异同比较
晋商、徽商与马格里布商人信用机制的比较异同与启示1.晋商的信用机制晋商活动范围广阔,影响深远,不仅风光与我国明清时代也为现代人称奇。
时至今日,诸多学者都已明确指出良好的信用是保证晋商能够长期健康发展的源动力。
那么,是何种机制塑造并维持了晋商的诚信形象?晋商信用机制的核心在于内部建设和法律保护。
晋商以制度立信,有严格的近乎苛刻选人用人制度和系统的商帮文化(企业文化)建设。
在晋商东家(出资人)从属下的掌柜(经营者)和伙计(职员)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良好的商人素质和诚信理念。
此外,晋商和官府有着密切的关系,用以寻求商业特权以及律法的保护。
在以自身信用建设为基础,辅以第三方法律保护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良好的信用口碑。
2.徽商的信用机制微商的时代和面临的外部环境与晋商比较接近,微商起源于唐末,兴盛于宋明以及清初,其信用机制多建立于第三方法律保护和良好的声誉形象之上。
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
素有官商、儒商之称。
此外,微商市时常仗义疏财,帮助穷苦百姓,从不发灾难财,没有一个微商与灾荒年间恶意提升粮盐价格以赢取暴力。
从而建立良好的民间声誉。
从细节来看,并不是所有徽商在商场都很讲信用,但是所有的徽商在民众间的形象都很好。
于是,饱读诗书的徽商在其良好的民众形象和他们的特殊身份(官商)的保护下,建立起来优良的信用声誉。
3.马格里布商人的信用机制马格里布商人从事远距离贸易的特点是:依靠移民各地的马格里布商人作为贸易代理人,非马格里布商人几乎没有可能进入马格里布商圈,这形成了一种封闭的“联盟”。
维系着马格里布商人交易合约执行。
马格里布商人挑选合作方及注重对方声誉,但是由于其所处的时代和外部环境原因,马格里布商人没有去寻求第三方的担保或法律保护,而是根据地缘、亲缘形成的“多边惩罚机制”,一旦有某个贸易代理商出现欺诈行为,整个马格里布商人联盟将对他做出集体性永久和彻底的惩罚。
这种独特的内部体制成为维护马格里布商人信用的重要“法律”武器。
古代徽商晋商的概况比较与启示修订稿
古代徽商晋商的概况比较与启示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中国商帮期末论文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姓名:班级:指导老师:徐德云我国古代徽商、晋商的概况比较与启示一、徽商与晋商1.徽商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
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
徽商,指的是明清时期,江南省和江南省分治后安徽省江南地区徽州府辖地经商的商人和商人集团,而非所有安徽籍商人,徽州府之外的松散的安徽各地区商人个体,一般称之为“皖商”,与徽商对应。
2.晋商晋商,指的就是山西商人,从明朝初发迹至民国初年没落,历经五百年;在没有飞机、电话、计算机网络的年代,晋商的马车与骆驼队伍开辟出中国的盐路、茶路。
他们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南起武夷山,北越长城,贯穿蒙古戈壁,经西伯利亚通往圣彼得堡、欧洲的茶叶商路。
这也是继古代丝路没落后,新兴起的另一条国际商路。
二、徽商精神与晋商精神1.徽商精神卫国安民的爱国精神。
从早期徽商不辞劳苦,运粮输边,到明中后期徽商积极参与抵抗倭寇侵略的斗争,乃至近代徽商为了抵御外国入侵,踊跃捐资捐物,处处时时体现了他们的爱国精神。
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穷困的生存环境迫使徽商走出家门,他们一般以小本起家,闯荡商海。
许多徽州大商人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最后终于成功走上致富的道路。
度势趋时的竞争精神。
市场风云变幻莫测,活跃于市场的徽商必须时时细心预测市场,观察市场动向,分析市场行情,审时度势,根据市场商品种类的盈虚和供求情况,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去选择所经销的商品,并且能够使经营时间、地点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灵活机变。
以众帮众的和协精神。
徽商的和协精神不仅表现在家族中,也表现在一个个的商业团体中。
即便在整个徽州商帮内部,也能做到同舟共济、以众帮众。
惠而不费的勤俭精神。
“致富思源”,他们大多数人特别珍惜得来不易的财富。
关于明清时期徽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
宗族制度、商人信仰与商帮治理:关于明清时期徽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一、引言明(1368~1644年)中叶以来,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观,从事长途贸易的地域商帮在中国商业发达地区陆续兴起。
所谓地域商帮,是指以地缘、血缘和业缘为纽带形成的松散商人群体;明清时期兴起的地域商帮之著名者有徽商、晋商、粤商等,他们在流通领域活跃了四百余年,对16世纪以后的近世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其中,发端于北方的晋商和来自南方的徽商以资本雄厚、贸易全国最为著名,所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徽州),江北则推山右(山西)”①。
晋商和徽商相继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商贸影响方面旗鼓相当,不分伯仲,时人有“北晋南徽”之说。
如果我们认真研究其商帮治理结构,却可以发现许多重大差别。
徽商是以血缘和宗族关系为基础,强调在宗族子弟中选拔经理和伙计,依赖隐含契约、族规家法治理商帮内部的代理关系;晋商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整体上放弃了在宗族内部选拔经商人才,遵循避亲举乡原则选择同乡出任经理和伙计,利用正式的号规约束、用接近现代意义的奖金和股俸制度激励商帮成员。
中国文化历来是重视血缘和地缘关系,为什么兴起于大约同一时期、受同一国家文化影响的两个商帮却会选择同一文化中的不同要素,形成如此不同的治理模式?而且,不同的治理模式并没有影响两个商帮所取得的商业成功,这又是为什么?同样有趣的是,徽商和晋商所处的地域文化、商人习俗也有显著差异。
比如徽商“儒风独茂”,却又有举族外迁、并在经商地修建宗族祠堂的习俗;而晋商推崇“学而优则商”,却又“安土重迁”,商人极少携家眷外出经商。
徽商最重要的祭祀对象是朱熹,遍设全国的徽商会馆都修有专祀朱熹的文公祠,而晋商凡在异地经营者,一经发展便集资修建关庙,供奉关公。
这些地域文化和商人信仰的差异与徽州和山西两地商帮治理模式又有什么内在关联呢?本文试图系统地回答这些问题。
我们利用近来发展迅速的激励理论和历史比较制度分析(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理论,整理和发展了一个对商帮治理进行比较研究的分析框架。
晋商和徽商育人之道
看,晋商的培训方式是专业技术人 员培训,徽商更重视一般员工培训。
选人,以德为本
晋商培养内容丰富,体现在训 练的科目种类繁多,在业务技术上 有“ 打 算 盘、 习 字、 学 蒙 语 俄 语、 背诵平码、抄录信稿、写信、记账 等 ”; 在 职 业 道 德 上 有“ 重 信 义、 除虚伪、节情欲、敦品行、贵忠诚、 鄙利己、奉博爱、薄嫉恨、喜辛苦、 戒 奢 华 ”, 针 对 特 殊 要 求 的 人 员, 还要进行专门训练,如骑马、驾骆 驼 等。“ 训 练 结 束 后 还 要 进 行 工 作 能力及道德修养的考核。最后根据 个 人 的 具 体 情 况 分 派 各 号 任 事 ”。 晋商人员培养针对票号所需技能专 一,个人发展方向明确。
徽商为了使自己的子弟将来能 够养成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意 志,往往不将自己的子弟放在自己 经营的店铺内,而是把他们送进别 人的店铺里锻炼。徽商的学徒期限 一般都是三年。三年之内不许回家, 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打扫店堂,整 理货架,承担店中一切杂活,还要 细心侍候师傅、师娘。
晋商和徽商的学徒期限虽然都 是 三 年, 但 培 养 成 本 却 是 不 同 的。 相比之下,由于晋商的伙计在培养 过程中实行年工资制,所以晋商比 徽商要投入更多的货币成本,票号 伙计也由于过于专业化的技能在离
以史为镜
晋商和徽商育人之道
晋商和徽商,这两大异名共辉的商帮,成功的秘诀竟惊人地相似——建立优秀人才培养系统。
晋、徽两大商帮的人才培养意 识 都 非 常 强 烈, 其 学 徒 制 度 十 分 盛行。
晋商对于初次入号的伙计,需 总号派遣资历较深者负责培训,或 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培训,其人才培 训、使用和输送是一个系统工程。
相比而言,徽商的人才培养重 在实践锻炼。
徽商VS晋商 中国商业文化两大流派
徽商VS晋商中国商业文化两大流派作者:王涛来源:《中外管理》2019年第03期徽商与晋商、潮商,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大商帮”。
在中国漫长的商业历史上,三大商帮在群星璀璨的各路商帮中最为耀眼。
而其中,徽商与晋商之间,两相比较,则更能给人启示。
例如:晋商重钱不重官,“学而优则商”,徽商则完全相反,由于敬重儒学,提倡“学而优则仕”,所以从政的较多;再例如:晋商多尊奉乡人关公,而在徽商眼中,理学大家朱熹更值得尊奉;此外,徽商通常是以家族为组织纽带,他们有一句话叫“用亲不用乡”,晋商则以地域关系为纽带,他们是“用乡不用亲”,等等。
那么,创造商业奇迹不相上下的两大商帮,但其大相庭径之处,到底能带给人什么思考呢?晋商、徽商的盐业兴衰大比拼复旦大学教授王振忠向《中外管理》介绍,徽商与晋商都是明清时代中国最为重要的商帮。
晋商先起,但它的衰落比徽商晚。
晋商的发迹,与明代的开中制度有关。
在明初,蒙元残余势力虽然已退往漠北,但仍对中原王朝形成巨大的威胁。
为了加强防范,明朝政府先后建立了九边,在北方边地驻兵屯垦。
当时,为了解决粮食补给问题,实施“开中法”,让商人输粮支边,作为回报,对商人授予盐引(食盐运销许可凭证)作为奖励,让他们前往淮、浙各地盐场支取引盐。
因此,有不少晋、陕商人因此而起家,晋商由此而兴。
到明代成化、弘治年间,运司纳银制度确立,商人只需在扬州等地交纳银两,便可获得盐引。
在此背景下,北方边地屯垦受到剧烈冲击,与扬州等地更为近便的“徽州盐商”崭露头角。
到了明代万历年间推行纲盐制度,徽商相继打入盐业领域,此后,徽州盐商的实力开始逐渐超过了山西商人。
明末改变开中制,晋商则被迫退出盐业。
及至清代,扬州等地的盐商中,徽商占了绝对的优势。
一向以经营盐业为主的山西、陕西商人集团此时受到严重打击。
而到了清末,废除盐商垄断特权后,徽商在盐业的优势也土崩瓦解。
在鼎盛期的比较上,徽商虽然崛起较晚,但鼎盛期的出现却早于晋商,徽商在明朝中后期便步入鼎盛期,而且持续到清朝。
晋商徽商社会实践报告
一、引言晋商和徽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帮,它们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晋商和徽商的历史文化、商业理念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组织了一次晋商徽商社会实践考察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详细报告。
二、晋商文化考察1. 晋商的历史背景晋商,又称山西商人,起源于战国时期,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山西商人凭借着地理优势,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
2. 晋商的商业理念晋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诚信为本、和气生财”的商业理念。
他们注重信誉,讲究公平交易,倡导诚信经营。
此外,晋商还注重家族观念,强调家族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
3. 晋商的典型代表在晋商中,有几位典型的代表人物,如乔致庸、李宏泰等。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晋商的佼佼者,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4. 晋商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在当代社会,晋商文化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许多晋商企业传承了晋商的商业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晋商文化也为我国的企业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徽商文化考察1. 徽商的历史背景徽商,又称徽州商人,起源于南宋,发展于明清。
徽州地处江南,山水秀丽,物产丰富,为徽商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徽商的商业理念徽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勤奋刻苦、讲究信用”的商业理念。
他们勤奋努力,敢于创新,讲究信用,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
3. 徽商的典型代表在徽商中,有几位典型的代表人物,如胡雪岩、汪道涵等。
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为了徽商的佼佼者,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4. 徽商在当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在当代社会,徽商文化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许多徽商企业传承了徽商的商业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徽商文化也为我国的企业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晋商徽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1. 交流与合作在现代社会,晋商和徽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
徽商和晋商之比较研究
徽商和晋商之比较研究王苏喜 张 欣Ξ(西安工业学院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2)[摘要] 徽商和晋商二者之间在商业道德、政治态度、历史结局三方面既具有共性,也有相异之处,即对儒与贾的认识、对财富的认识不同。
通过比较研究徽商和晋商的异同得失,总结其兴衰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 徽商 晋商 儒商 伦理经济[中图分类号] K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917(2005)11-0120-03 中国古代十大商帮,以徽商和晋商规模最大,实力最为雄厚,几百年雄视海内、阔步天下而不衰。
清末民初,由于社会动荡,这些商帮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迁而逐渐式微。
比较研究徽商和晋商之间的异同得失,总结其兴衰的经验教训,对于现代商业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一、徽商和晋商的相同之处(一)相同的商业道德———诚信为本,以义为利。
徽商在商业交往或人际交往过程中,能从仁义道德出发,追求正当的商业利润,把诚信的商业道德推向更高层次。
明时,有婺源桃源乡人詹景端,经商运米四千二百石至饶。
时值岁歉,民饥饿,景端尽捐其米以济,活人无数,江右人勒石铭颂其德[1]。
为了社会与人民的公利,徽商能做到抛千金而不惜。
在日常经营中,徽商讲求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互惠互利、拾金不昧等美德,反对投机取巧、坑蒙拐骗等不义行为。
商海泛舟,时常会遭遇各种风险和困难,徽商之间十分注重互助共济,“义”成为维系和团结他们的精神纽带。
大商扶植小商,小商支持大商,谋求共同发展。
徽商阮弼经商芜湖,“诸宗族亲戚闾右交游至者,辄推赤心而纳之交。
业儒,则佐之儒;材可贾,则导之贾;能独立,则授赀而薄其息;能从游,则授糈而冀其成。
有过则规,有善则劝,有难则赴,有急则蜩,有违言则解纷,讼则为之平”[2]。
以义为利的商业原则促进徽州商帮的巩固和发展,除了血缘、地缘之外,“义”成为徽商之间精神上的纽带。
晋商中的良贾,诚信笃实,“以诚待人,人自怀服”的表现比较突出。
晋商和徽商
晋商和徽商1. 徽商与晋商的区别是什么1、所指的人不同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
徽商,即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指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为三大商派之一。
2、经营方式不同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
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王家大院等等。
明清晋商人利润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捐输助饷、购置土地、高利贷资本等方面。
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
其中婺源人多茶、木商,歙县人多盐商,绩溪人多菜馆业,休宁人多典当商,祁门、黟县人以经营布匹、杂货为多。
扩展资料历史背景1、徽州处“吴头楚尾”,属边缘地带,山高林密,地形多变,开发较晚。
汉代前人口不多,而晋末、宋末、唐末及中国历史上三次移民潮,北方迁移到皖南徽州大量人口。
人口众多,山多地少,怎么办。
出外经商是一条出路。
丰富资源促进了商业发展。
徽商最早经营的是山货和外地粮食。
如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用于建筑、做墨、油漆、桐油、造纸,这些是外运的大宗商品,茶叶有祁门红、婺源绿名品。
外出经商主要是经营盐、棉(布)、粮食等。
徽文化塑造了徽商的品格—儒商,以儒家文化来指导经商。
明清是我国商品经济较发展的时期,明清已有资本主义萌芽,这是徽商鼎盛之时。
2、山西商业资本源远流长。
早在先秦时代,晋南就开始发生了“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赞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商业交易活动。
从周秦到隋唐,尽管山西已出现一些大商人,但比较其它地方商人,并无突出地位,无一定组织.还未形成一种商人势力。
隋唐五代又出现了晋州、潞州、泽州、太谷、平定、大同等新兴商业城镇。
李唐起兵太原,定太原为北都,跨汾河两岸,商业繁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徽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商2. 徽商与晋商的区别是什么1,晋商对经理人的考核主要针对其宏观把握局势的能力。
“经理聘用之前,先由财东对此人进行严格的考察,确认其人有所作为,能攻善守,多谋善变。
晋商与徽商的异同点
晋商与徽商的异同点晋商与徽商的相同之处:一、晋商和徽商均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明中叶以来,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赋役制度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自金银花的征收到一条鞭法的推行,赋税折征货币的部分日益增加。
赋税折银的结果,刺激了生产,大大促进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入清以后,随着国家的统一,社会政治局面的相对稳定,历经康雍乾三朝盛世,商品生产总体水平大大超过明代,水陆驿站干道的迅速扩展,从而为晋商、徽商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二、晋商和徽商都有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古代商人吸取了儒、法、兵、道诸家文化的良性影响,创出具有传统文化的货殖文化,这一文化在明清晋商、徽商身上更集中更典型地体现出来,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商人经营理念的价值导向作用。
三、晋商和徽商都与封建政治势力有着结托关系,商业势力消长受到政治势力的影响。
明清时期是封建专制主义的一统天下,封建专制主义的触角伸向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依附、逢迎和仰攀是晋商、徽商对封建势力所持的基本态度。
而封建政治势力既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晋商、徽商的利益,又未放松对晋商、徽商的敲诈勒索。
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商人经济地位动摇和政治上的懦弱,因而也就避免不了与封建社会同枯共衰的命运。
四、晋商和徽商都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晋商、徽商在商业活动中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突破区域性界限,进行长距离贩运,从而促进了各地区间的联系,扩大了国内外贸易市场。
晋商推动了包头、西宁、张家口、平遥、祁县、太谷等城镇的兴起,而徽商则有“无徽不成镇”之说。
晋商不仅对商业、金融经营管理形成了经营文化,而且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如山西地方戏曲的繁荣,社火活动的开展,古籍文物的收藏,武术活动的推广,饮食、茶叶文化和珠算、会计、医药文化的推动,以及民风、民俗的变化等。
我国古代徽商晋商的概况比较与启示
中国商帮期末论文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姓名:班级:指导老师:徐德云我国古代徽商、晋商的概况比较与启示一、徽商与晋商1.徽商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
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
徽商,指的是明清时期,江南省和江南省分治后安徽省江南地区徽州府辖地经商的商人和商人集团,而非所有安徽籍商人,徽州府之外的松散的安徽各地区商人个体,一般称之为“皖商”,与徽商对应。
2.晋商晋商,指的就是山西商人,从明朝初发迹至民国初年没落,历经五百年;在没有飞机、电话、计算机网络的年代,晋商的马车与骆驼队伍开辟出中国的盐路、茶路。
他们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南起武夷山,北越长城,贯穿蒙古戈壁,经西伯利亚通往圣彼得堡、欧洲的茶叶商路。
这也是继古代丝路没落后,新兴起的另一条国际商路。
二、徽商精神与晋商精神1.徽商精神1.1 卫国安民的爱国精神。
从早期徽商不辞劳苦,运粮输边,到明中后期徽商积极参与抵抗倭寇侵略的斗争,乃至近代徽商为了抵御外国入侵,踊跃捐资捐物,处处时时体现了他们的爱国精神。
1.2 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穷困的生存环境迫使徽商走出家门,他们一般以小本起家,闯荡商海。
许多徽州大商人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最后终于成功走上致富的道路。
1.3度势趋时的竞争精神。
市场风云变幻莫测,活跃于市场的徽商必须时时细心预测市场,观察市场动向,分析市场行情,审时度势,根据市场商品种类的盈虚和供求情况,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去选择所经销的商品,并且能够使经营时间、地点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灵活机变。
1.4 以众帮众的和协精神。
徽商的和协精神不仅表现在家族中,也表现在一个个的商业团体中。
即便在整个徽州商帮内部,也能做到同舟共济、以众帮众。
1.5 惠而不费的勤俭精神。
“致富思源”,他们大多数人特别珍惜得来不易的财富。
因此,他们虽然致富,但日常生活仍旧保持在家时的艰苦朴素的作风。
不仅如此,他们还以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教育子孙。
晋商与徽商的异同点
晋商与徽商的异同点晋商与徽商的相同之处:一、晋商和徽商均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明中叶以来,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赋役制度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自金银花的征收到一条鞭法的推行,赋税折征货币的部分日益增加。
赋税折银的结果,刺激了生产,大大促进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入清以后,随着国家的统一,社会政治局面的相对稳定,历经康雍乾三朝盛世,商品生产总体水平大大超过明代,水陆驿站干道的迅速扩展,从而为晋商、徽商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二、晋商和徽商都有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古代商人吸取了儒、法、兵、道诸家文化的良性影响,创出具有传统文化的货殖文化,这一文化在明清晋商、徽商身上更集中更典型地体现出来,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商人经营理念的价值导向作用。
三、晋商和徽商都与封建政治势力有着结托关系,商业势力消长受到政治势力的影响。
明清时期是封建专制主义的一统天下,封建专制主义的触角伸向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依附、逢迎和仰攀是晋商、徽商对封建势力所持的基本态度。
而封建政治势力既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晋商、徽商的利益,又未放松对晋商、徽商的敲诈勒索。
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商人经济地位动摇和政治上的懦弱,因而也就避免不了与封建社会同枯共衰的命运。
四、晋商和徽商都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晋商、徽商在商业活动中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突破区域性界限,进行长距离贩运,从而促进了各地区间的联系,扩大了国内外贸易市场。
晋商推动了包头、西宁、张家口、平遥、祁县、太谷等城镇的兴起,而徽商则有“无徽不成镇”之说。
晋商不仅对商业、金融经营管理形成了经营文化,而且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如山西地方戏曲的繁荣,社火活动的开展,古籍文物的收藏,武术活动的推广,饮食、茶叶文化和珠算、会计、医药文化的推动,以及民风、民俗的变化等。
徽商则对教育、书画、经学、理学、医学、园林等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并形成了著名的徽州文化。
论徽商与晋商的异同
论徽商与晋商的异同论徽商与晋商的异同摘要:晋商、徽商,都从盐市场开始发展,逐步的扩大,影响到更多的行业中,例如丝绸业、铁制品等等,渐渐的在商界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成为当时势力最大的两个地方商帮,甚至于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形势上。
这两大活跃于商界几百年的商帮,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都信奉诚信经营这一原则,但是在很多领域例如经营方面还是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关键词:徽商晋商诚信异同晋商兴起于明初,即14世纪中叶,因北方边塞大量驻军,明王朝实施“开中法”而兴起。
徽商则是明弘治5年(1492年),明王朝因“开中法”法行弊随,改“开中”为“折色”,商人以银两换取盐引后贩盐,徽商以地缘近两淮盐场集散地——扬州,在两淮大显身手,而兴起于商界。
随着不断地发展壮大,徽商与晋商,逐渐成为了明清时期最具特色的两大地方商人集团,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诸多显著不同。
在各式各样的经营之道中,徽商与晋商都有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以传统文化作为立身之本,从贾之源,共同信奉“诚信为本,义中求利”。
把儒家崇尚的“诚信”看得比金钱更宝贵,大都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建立起良好的商业信誉,由此获得顾客的充分信赖,他们将诚信作为商业兴旺发达的保证。
把诚信不欺认为是经商长久取胜的基本因素,商业信誉高于一切。
他们吸取了儒、法、兵、道诸家文化的良性影响,创出具有传统文化的货殖文化,这一文化在明清晋商、徽商身上更集中更典型地体现出来,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商人经营理念的价值导向作用。
其次,晋商、徽商都与封建政治势力有着结托关系,商业势力消长受到政治势力的影响。
在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下,晋商、徽商这些依附在这些势力的商帮,都面临着一面被封建势力的剥削,一面又受到其保护的情形,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商人经济地位动摇和政治上的懦弱,因而也就避免不了与封建社会同枯共衰的命运。
但是同时,两者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徽商突出尊奉乡人朱熹,他所制定的“家典”、“族规”,为徽商所遵循,因而,理学观念在徽商中影响极大,有“儒风独茂”之称。
晋商与徽商:谁才是古时候东亚的贸易之王
晋商与徽商:谁才是古时候东亚的贸易之王在东亚的漫长历史上,大量农业人口不被允许从事贸易活动。
尤其是那些会涉外的交易和买卖,往往都被王朝统治者交由官吏与外商负责。
但凡事皆有例外,著名的晋商团体与徽商团体,分别出现在北方的晋兰与南方的江淮流域。
今天,两者都被赞誉为古代东亚世界的贸易主导者。
但相比之下,哪一方更加出彩呢?20世纪初在中亚贸易的晋商与俄罗斯骑兵合影从双方在历史上的活动范围与影响力而言,晋商从各方面都超过了徽商太多。
双方根本不是一个水平级的团体。
晋商的眼光与格局观,是当时的地方商团中非常少见的。
徽商不仅无此能力,还需要依附其他商团的帮助来做生意。
要明白晋商曾经的实力有多么强劲,就需要看看他们在衰亡阶段的表现。
一直到1917年,俄罗斯发生严重的内部动乱,莫斯科等地还有晋商经营的店铺。
他们比当时大部分俄罗斯人都要富裕,并在动乱中成为了打砸抢的对象。
到1917年为止晋商都有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开设商铺晋商之所以可以把生意一路做到俄罗斯,是因为他们获得了满清朝廷的贸易特许,可以自由的将内陆物产转手到中亚、蒙古和俄罗斯。
这也是晋商在清朝发展迅速、体量庞大的原因。
但这样的特权并非凭空获得的。
早在清军入关之前,晋商就一直冒着被明朝杀头的威胁,为关外的满洲输送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战略物资。
山西在明朝时期一直麻烦不断晋商之所以要如此操作,主要原因就是明朝对他们谋生手段的压制。
因为当地至少在先秦时代,就是东亚农耕与北亚游牧的交界地带。
陆上贸易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产业,重要性堪比海洋经济对广大和福建两地。
虽然在历史上,这种不为中央吏制帝国所提倡的经济结构,屡次被帝国力量打断。
但在帝国控制力衰退之后,又会自然而然的死灰复燃。
辽国时今天的山西北部就处于契丹人的控制下从南北朝到元朝,晋商的先祖一直经营着类似形式的贸易,种植各类经济作物。
但在明朝占领山西后,对当地的经济结构做了强制性的破坏。
私人贸易和经济作物被取缔,换上了效率低下的普通粮食生产。
从晋商_徽商的经营文化看他们的大智慧
2007年第6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 16,2007(总第106期) J OU RNAL OF MUDANJ IAN G COLL EGE OF EDUCA TION Serial No 1106[收稿日期]2007-06-10[作者简介]贺正丽(1982—),女,山西孝义人,安徽大学历史系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文献学。
从晋商、徽商的经营文化看他们的大智慧贺 正 丽(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9)[摘 要] 虽然晋商、徽商没落了,但我们不能盲目地加以否定。
他们在内陆偏僻省份,从传统农耕制度的土壤上酝酿出市场经济与商业文化的萌芽,而且在几百年的时间内创造出“富可敌国”的财富,这不能说不是奇迹,其内在精神、文化底蕴、经营理念等是值得今天的企业借鉴的。
[关键词] 晋商;徽商;经营文化;智慧[中图分类号]F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07)06-0033-02 明清时代的十大商帮,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地理条件和文化底蕴下兴起和发展的。
其中山西商帮和徽州商帮的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
虽然晋商和徽商都衰落了,只能象征那个时代中国商业的荣光,但其毕竟演绎着历史的逻辑。
一部中华商人史是充满知识智慧而且充满理念道德和酸甜苦辣的历史,它既令人感慨又发人深思。
无论晋商还是徽商,关于他们兴盛与衰落的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认为是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有人认为是与独特的地理区位有关;还有人认为当时的国家政策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大。
这些看法都是比较片面的,当然也有人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考察,但毕竟这些都是客观因素,客观因素只有通过主观因素才能起作用。
据此本文认为,晋商和徽商的文化因素才是促使他们兴起和衰落的关键因素。
一、晋商晋商的管理阶层一般由财东、掌柜和伙计、学徒三个层次组成。
一般商号均设二至三个掌柜来掌管企业运营,其中大掌柜是决策人物,负责商号内的重要事务,比如资金的运用、职工的调动、货物的进出以及财务会计等。
宗族制度、商人信仰与商帮治理关于明清时期徽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
宗族制度、商人信仰与商帮治理关于明清时期徽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对明清时期徽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深入剖析宗族制度、商人信仰与商帮治理对两大商帮发展的影响和塑造。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革,商人阶层逐渐崛起,其中尤以徽商和晋商最为引人注目。
两者均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治理方式,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商帮形成、宗族制度、商人信仰、商帮治理等多个维度,对徽商与晋商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揭示其各自特点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徽商与晋商在宗族制度、商人信仰和商帮治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徽商以宗族为依托,形成了紧密的家族网络,通过宗法制度和族规族训来维系商帮的团结和稳定。
而晋商则更注重商帮内部的自我管理和规范,通过制定严格的商业规则和信用体系来保障商帮的长期发展。
在商人信仰方面,徽商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强调诚信、仁义等道德伦理,而晋商则更注重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强调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徽商与晋商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策略,也决定了它们在面对市场变化和外部冲击时的不同应对方式。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明清时期徽商与晋商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商业文化和商人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通过对两大商帮的比较分析,可以为现代商业治理和企业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二、明清时期徽商与晋商的概况在明清时期,徽商与晋商均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精神,在中国的商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两个商帮的兴起与发展,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变迁,也体现了各自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徽商,源于古徽州府,即今安徽的歙县、黟县、休宁、祁门、婺源、绩溪六县。
他们依托江南富饶的自然环境,以及独特的宗族制度,形成了庞大的商业网络。
徽商以儒商精神为内核,注重商业伦理,坚持诚信经营,逐渐积累了巨额财富。
同时,他们善于利用宗族的力量,整合资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商业治理模式。
徽商晋商发展历程简述
徽商晋商发展历程简述
徽商晋商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明朝中期。
徽商指的是来自安徽一带的商人,而晋商则是指山西一带的商人。
两者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明朝中期,徽商以衣帽生意为主要经营项目,利用自身的财富和商业运作能力,逐渐成为安徽地区的商业精英。
他们以经商为生,不仅在本地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还开始参与国际贸易。
徽商秉持“诚信经商”的理念,建立了良好的商誉,与外国商人进行了长期稳定的合作。
晋商则以商人徐汇为代表,他们在山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晋商的兴起与山西地区的矿产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明末清初,晋商开始开采和经营煤炭、铁矿等矿产品,从而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晋商不仅在山西有着广泛的商业网络,还远至京津一带进行贸易。
他们以高效的商业运作和金融服务而闻名,晋商家族逐渐崛起。
到了清朝时期,徽商和晋商都进一步壮大。
徽商在江浙一带成立了大量的商会和信号交易所,统一了贸易规则,为商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护。
晋商则开始涉足借贷和银行业务,成立了许多金融机构,为当地的商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然而,晚清时期,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新型商业思潮的冲击,徽商和晋商的地位逐渐下降。
他们的商业模式和传统观念与现代化要求不符,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徽商和晋商的发展历程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徽商晋商发展历程充满了辛酸与辉煌。
他们代表了中国商业发展的某个阶段,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国内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如今他们的辉煌已经过去,但其商业精神和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3谈古论今:晋商、徽商对现代商业的启示
晋商、徽商对现代商业的启示晋商、徽商的形成与发展是一种罕见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
它们在货殖、金融、企业文化等方面,都有其辉煌的业绩与独特的贡献,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晋商、徽商的经商之道,更是一种宝贵的经验总结和精神铸炼,是民族传统、时代韵律、人文精神与地域特色的凝结与升华,其对现代商业也必然有好的启示和示范作用。
晋商、徽商的发展历史的现代商业无疑起了典范作用。
无论是晋商还是徽商,它们之所以可以成为“帮”依靠的是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走西口”、“涉沙漠”、“溯黄河”,寻求别样的世界,开拓崭新的空间。
他们用自己的脚走出了一片新天地,这无疑对现代商人有着很好的激励作用,使商人们更加的注重市场的推广和对自己的鞭策,让他们更加致力于实践创业而不是投机取巧。
在发展过程中,晋商、徽商既无外国榜样可学,又无传统的模式可鉴,全靠在实践中摸索、探索、开拓,在实践中建立并完善和发展全新的管理体制、管理机制与管理方法,其中,不乏匠心独具的创造,如,首创人身股份制度,这实际上市中国式的股份制的雏形,特别是以劳力入股,劳力与融资和设备于同等地位,参与入股和分红,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它充分体现了古代商人的创造性和他们对人内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激发的高度重视,这对现代商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和积极影响。
然而,晋商、徽商也因为种种的原因而衰落。
历史学家认为,晋商、徽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专制王朝的政治干扰与战乱破坏。
中国封建社会是漫长的农耕社会,封建正统思想以农为本,以商为末,历来重农轻商。
这种政治体制不但不保护商业,反而杀鸡取卵,肆意摧残,并造成频繁出现的毁灭一切、玉石俱焚的战乱,给予蓬勃发展的商业经济以致命打击。
同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也使两支劲旅大伤元气。
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挤压中国工商业者,使中国的手工业、商业蒙受重大损失。
除了外因,促使两大商帮衰败的还有内因。
在封建王朝重重禁令、处处干扰的大环境下,晋商、徽商发展受困,到一定阶段他们就不愿、也不能把所获得的财富积累用来扩大再生产,而是转向购买土地当地主,再培育子弟读书从政的道路上来。
《左手晋商右手徽商》读后感1500字
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中国最大的两大商帮。
晋商在中国历史上陈雄500年而不弱,徽商则在中国历史上历经300年而不衰。
晋商的出现是山西“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溉之益,无舟车渔米之利,乡民唯以垦种上岭下贩,汗牛痛仆、仰天续命。
”山西人因“地瘠民贫”“十年九旱”而被冠以“贫穷之地”。
如此的地理条件,山西老百姓迫于生计,背上行囊,跨出西口,背井离乡到处谋生。
许许多多的晋商在受尽艰难困苦和外族人的屈辱后,终于凭借自己高人一等的生意手腕,在商界崭露头角,随后渐成帮派,迅速崛起,声威响彻天下。
晋商远离他乡,吃得苦中苦,懂得生活的来之不易,靠着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铸就了旅蒙商号大盛魁的成功,他在辉煌鼎盛的时候,员工达六七千人,商队骆驼近二万头,活动地区包括新疆、伊犁、西伯利亚和莫斯科等多地,资本十分雄厚。
他能够在商界光芒四射,全拜赐于其祖祖辈辈人的吃苦耐劳精神。
“十年寒窗考状元,十年学商倍加难”,对于学徒学商,晋商中曾流传着这样的学徒歌诀:黎明即起,侍奉掌柜;五壶四把,终日伴随;一丝不苟,谨小慎微;顾客上门,礼貌相待;不分童叟,不看衣服;察言观色,唯恐得罪;精于业务,体会精髓;算盘口廖,必须熟练;有客实践,无客默诵;学以致用,口无怨言;每岁终了,经得考验;最所担心,铺盖之卷;一旦学成,身股入柜;已有奔头,双亲得慰。
由此可见,当学徒的日子是极其辛苦的,严格的学徒制度,让人才在长期的锻炼中具备了坚韧不拔的精神素质,正是这种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使得晋商纵横明清500年,无人阻挡他们南征北战。
六必居任人为贤,严把质量关,在制作酱菜的过程中,材料都有固定的产地,在他们看来,要想制作出最好的酱菜,就要使用最好的原料,才能加工出味美质优的东西,六必居还有一套严格的操作规程,而且一切规程,只能由掌作一人总负责。
晋商的成功在于识人用人,晋商李宏龄感叹:“得人者昌,政界固然,商界何独不然”。
高钰凭借一己之力,多次在危机中转危为安,他的才华被东家发现,破格任命他为大德通票号总经理,而后其多次在市场冲击下,未雨绸缪,免遭损失,保持稳健发展的势头,创下了票号史上的新纪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商帮期末论文
安徽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姓名:
班级:
指导老师:徐德云
我国古代徽商、晋商的概况比较与启示
一、徽商与晋商
1.徽商
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
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
徽商,指的是明清时期,江南省和江南省分治后安徽省江南地区徽州府辖地经商的商人和商人集团,而非所有安徽籍商人,徽州府之外的松散的安徽各地区商人个体,一般称之为“皖商”,与徽商对应。
2.晋商
晋商,指的就是山西商人,从明朝初发迹至民国初年没落,历经五百年;在没有飞机、电话、计算机网络的年代,晋商的马车与骆驼队伍开辟出中国的盐路、茶路。
他们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南起武夷山,北越长城,贯穿蒙古戈壁,经西伯利亚通往圣彼得堡、欧洲的茶叶商路。
这也是继古代丝路没落后,新兴起的另一条国际商路。
二、徽商精神与晋商精神
1.徽商精神
1.1 卫国安民的爱国精神。
从早期徽商不辞劳苦,运粮输边,到明中后期徽商积极参与抵抗倭寇侵略的斗争,乃至近代徽商为了抵御外国入侵,踊跃捐资捐物,处处时时体现了他们的爱国精神。
1.2 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穷困的生存环境迫使徽商走出家门,他们一般以小本起家,闯荡商海。
许多徽州大商人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最后终于成功走上致富的道路。
1.3度势趋时的竞争精神。
市场风云变幻莫测,活跃于市场的徽商必须时时细心预测市场,观察市场动向,分析市场行情,审时度势,根据市场商品种类的盈虚和供求情况,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去选择所经销的商品,并且能够使经营时间、地点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灵活机变。
1.4 以众帮众的和协精神。
徽商的和协精神不仅表现在家族中,也表现在一个个的商业团体中。
即便在整个徽州商帮内部,也能做到同舟共济、以众帮众。
1.5 惠而不费的勤俭精神。
“致富思源”,他们大多数人特别珍惜得来不易的财富。
因此,他们虽然致富,但日常生活仍旧保持在家时的艰苦朴素的作风。
不仅如此,他们还以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教育子孙。
1.6 以义制利的奉献精神。
这突出表现在大量徽商发财致富后,以种种“义行”、“义举”来奉献社会。
徽商由于“贾而好儒”,因而绝大多数人在经商活动中比较重视人文精神、讲求理性追求。
1.7 贾而好儒的文化精神。
“贾而好儒”是徽商的显著特点。
徽商很爱读书,他们有的白天经商,晚上读书。
在路途中也是时时忘不了读书。
2.晋商精神
2.1 进取精神,不畏艰辛,敢于冒风险。
他们拉着骆驼,千里走沙漠,冒风雪,犯险阻,北走蒙藏边疆;横波万里浪,东渡东瀛,南达南洋。
充分表现了他们不畏艰辛、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2.2敬业精神
明清山西商人认为商和士农工是同等重要的事业,都是本业,同样要敬。
晋人摒弃旧俗,褒商扬贾,以经商为荣。
2.3群体精神
山西商人的商帮群体精神在商业经营中的表现有三种形式:其一是从朋合营利到合伙经营;其二是按地区形成商帮;其三是以联号制和股分制形成业缘群体组织。
其中联号制是由一个大商号统管一些小商号,类似西方的子母公司,从而在商业经营活动中发挥了企业的群体作用。
股份制是山西商人在经营活动中创立的很有特色的一种劳资组织形式。
股份制的实行,劳资双方均可获利,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在商业企业经营中充分发挥了群体作用。
2.4 经营意识,珍惜诚信
山西商人认为诚信不欺是经商长久取胜的基本因素,所以把商业信誉看得高于一切。
他们认为经商虽以营利为目的,但凡事又以道德信义为标准,经商活动属于“陶朱事业”,须以“管鲍之风”为榜样。
他们深知,只有讲信用,重然诺,不欺不诈,人们才乐与他们交易。
商业盈利靠商品的质量和服务态度来取得,永保信誉,才能成功。
山西商人在经商活动中总结出了许多有关经商诚信的商谚,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买卖不成仁义在”;“售货无诀窃,信誉第一条”;“秤平、斗满、尺满足”。
可见,诚信不欺,利以义制,是山西商人经营活动中严格遵循的一个信条。
三、徽商和晋商对现代商业活动的启示
21世纪是“文化管理”的时代,也是“文化制胜”的时代。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由过去单纯的成本质量竞争,更多的转向文化的竞争。
能否建立起符合企业特点的、富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已成为决定企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健康发展,不断前进的关键。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面临着具有强大资本、技术、和品牌优势的跨国公司的竞争,要生存,要发展,要走出去,要与狼共舞,要从成功到卓越,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乃是必然选择。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固然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方法和经验,但企业文化是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
徽商精神中所体现
的注重市场经济伦理建设,诚意敬业、开放创新的职业精神、德才兼备、宽厚待人的待人之道、诚实守信、以义生利的经济道德基础,以及晋商文化中所体现出的报国济民的社会责任、崇尚信誉的道德构建、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正是当代中国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内容。
继承和发扬传统晋商文化的优秀思想成果,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在中国的新发展,我们满怀期待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