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浙商与晋商、徽商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浙商与晋商、徽商的比较
《浙商》记者徐王婴
一位温州商人对记者说,“到北京出差,几乎所有的酒店,一看你的身份证是温州的,住宿费自动打对折。”
今天,无论是到北京、上海,抑或是香港、纽约,随着一个个“浙江村”、“浙江市场”的兴建,随着浙江游客在海外和国内的京城、大上海等地大把大把地花钱,随着一批又一批的浙江商人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和社会精英,浙江商人开始成为这些城市最受欢迎的人群之一,并成为中国财富的一个符号。
浙江人,因浙商群体的崛起而感到了荣耀。
某种程度上,浙商的崛起或者说引人关注与排行榜有莫大的关系。2000年福布斯“中国50首富”排行榜,浙江有9位企业家荣登榜上;2001年中国大陆首富100位企业家,浙江有17位;2002年又有11 位,2003年的《福布斯》榜中又有13人上榜,而在胡润的富人榜中17位浙江人登上中国内地百富榜,在“《新财富》400富人”中(以企业所在地计算),人数最多的依然是浙商,占了62名。
与此同时,2003年全国工商联按照年营业收入总额“炮制”了2002年度上规模民营企业500强的名单。浙江民企共入围185家,占总数的37%。其中,前十位中,浙江企业有其四,前100强中,浙江占了34席。而这“500强”的排名,浙江早在1999年就占了112家,比例超过了1/5,总量位居全国第一。
而最令人刮目的还在于浙商庞大的群体阵容。截止到2002年底,浙江省私营企业总户数达24.73万户,个私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户数等五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浙江,这个陆地面积仅为全国陆地面积1.06%的资源小省,其GDP水平位居全国第4位,人均GDP已经多年稳居第一。
一串串令人眩目的数字掀起了浙商的盖头。浙商,被人们惊呼为“中国财富制造商”与“东方犹太人”。
然而,如果以为浙商是中国开天辟地最为响亮的商帮,那就是孤陋寡闻而且颇有夜郎自大的意味了。
浙商正在崛起,就像一个白白胖胖的婴儿,精神且健康地成长着。但在浙商之前,早已有晋商、徽商、因各自辉煌500年的商帮历史而彪炳史册了。
A>翻开历史的画卷——
画面一:晋商,创造“海内最富”的奇迹
翻开中国近代史,你会吃惊于晋商的辉煌历史。
“二百年前,当美国还是一片荒凉的的大陆时,晋商的商号已经遍布全国各大城市、水陆码头,甚至远至俄国的西伯利亚和莫斯科、朝鲜的平壤、日本的东京及南洋各地。他们凭的是艰辛,凭的是智慧,在商务往来中,以道行、道德、信义,以及先进的实用的管理方法,把经理人——大掌柜制度-——及财务总监——大掌柜制度发展得日臻成熟,他们用完善的股权分配制度维系着商号的健康发展。”
阅读这样的文字,你的惊讶一定不会输于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抱愧山西》是余秋雨在领略了晋商文化之后的感慨。“我查检了一本又一本的书籍,阅读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稿,终于将信将疑地接受了这样一个结论: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里那些比较像样的金融机构,最高总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遥县和太谷县几条寻常的街道间,这些大城市只不过是腰缠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
大作家对晋商的惊叹显然要比人们对浙商的称赞更加“浓墨重彩”。
那么,晋商到底成于何时,又从何时起淡出中国的经济大舞台?
据载,晋商俗称“山西帮”,亦称“西商”、“山贾”。在漫长的历史中,晋商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
晋商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晋唐时期甚至更远到春秋战国时期;但真正崛起于明代(1368-1398年),至清乾隆(1735-1799年)、嘉庆(1799-1820年)、道光(1820-1850年)时期已发展到鼎盛。特别是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1851-1874)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以太谷、祁县、平遥等晋中商人为代表的山西商业票号,曾“富甲华夏”,“汇通天下”,太谷县也被誉为“中国华尔街”。
地处中国内陆的山西,一个资源并不充沛的省份,在母亲河的滋润下,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让西方人也大为惊讶的“中国华尔街”的奇观!
但明清时崛起的晋商,最终却随着突如其来的战乱在清末民初时在战火中黯淡了身影,光环褪尽。
画面二:徽商,书写“无徽不成镇”的传说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古徽州大地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令诗仙李太白为之流连忘返。
北临黄山、东靠天目山、南接千岛湖的安徽歙县,是徽商的发源地。
与敦煌学、藏学等并驾齐驱的三大地域文化显学之一的“徽学”,就植根于这快土地。
在歙县附近,至今拥有两处世界文化遗址——黄山和花山谜窟,还有当年乾隆皇帝御书的“锦绣江南第一乡”——歙县棠樾牌坊群。
透过至今还保留完好的数千栋古朴清雅的古民居,百余座古祠堂和气势雄伟的牌坊群,是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盆景、徽墨歙砚深厚的文化底蕴。汲取着这厚重的文化营养,徽商纵横驰骋于中国商界50 0年,创造了古今中外历史上的辉煌。
据载,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1 464-1505年)年间形成商帮集团。
徽商不仅以盐典茶木等行业著称,而且也插手海上贸易,边陲海疆,乃至海上,无不留下其踪迹,称雄于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长江中下游及淮河两岸,控制着横贯东西的长江商道和纵穿南北的大运河商道。在明代,最大的徽商已拥有百万巨资,当时已超过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最大股东勒迈尔拥资8100英磅的数额了,清代扬州从事盐业徽商资本有四五千万两之巨(而清朝最鼎盛时期的国库存银只有7000万两)。此时的徽商达到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开始叫遍天下。
然而,就好比天生就是为了对应北国的晋商,几乎与晋商同时兴起,同时享誉全国的徽商,偕同着晋商没落的节拍,在明嘉靖(1521-1566年)以降至清末民初,渐趋衰落。
B>解读通用的密码——
没有理由盲目地认为晋商、徽商都从辉煌而没落了,浙商就一定高明很多。或者,以为晋商、徽商不过尔尔。两个内陆、偏僻的省份,从中国封建社会、传统农耕制度的土壤上酝酿出市场经济与商业文化的嫩芽,这不能说不是奇迹。而他们双双纵横驰骋于海内外500年,创造出“富可敌国”的财富。其内在的精神、文化的底蕴、经营的理念等一定可以成为今日浙商得以承继的历史血脉。
是的,浙商的发展,是对历史的承继,不但承继了过去浙商的精髓,更是得到了晋商、徽商成功的要义。
共性一:穷则思变的创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