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提纲与详解

合集下载

2018年版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18年版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参考答案(2018 年版本,答案根据教材整理,仅供参考,敬请补充与指正)导论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的宝贵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辨证统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开创的,贯穿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之中。

从党的十二大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的题目及其内容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在发展进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的深化和拓展。

④围绕这一主题,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旗帜,是引领中国走向富强的旗帜。

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兴衰存亡与个人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2.如何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重大时代课题,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涉及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一、选择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4.两次历史性飞跃 P205.科学发展观 P53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1517. 社会主义本质P47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P56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1.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P7412.“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69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P7015.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P7117. 资源节约型社会 P19618.环境友好型社会 P19619.人民民主专政P8920. 依法治国P972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902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P922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9324. 政治文明P99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P1212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2827.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P13028.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P13029.可持续发展战略 P7430、社会主义荣辱观P13031、社会主义新农村P15632、生态问题P19433、独立自主外交三条方针P2043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20435、中国模式P22137、党的先进性P23138、学习型政党P252二、论述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P1--15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P17--183.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P20--2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是什么?P18--215、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现实涵义?P26--276、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影响是什么?P27--30 P32--347、如何全面理解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P49--508、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P499、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10、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P61--6211、如何认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1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P69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70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7115、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P79 P81--82 P83--86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P77--7817、简述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__提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__提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一)小组论文提纲小组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论文主题:学习1990年的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的主要的贡献以及经济著作,以及在现实的经济金融领域的应用小组分工:xxx-重点研究哈利•马科维茨的理论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xxx-重点研究威廉•夏普的理论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xxx-重点研究牟顿•米勒的MM理论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xxx-搜集整理相关理论和实践的一些资料xxx-编辑,成稿,校对诺贝尔奖文章:1990年,哈利•马科维茨,牟顿•米勒,威廉•夏普。

哈利•马科维茨,证券夹选择理论(1952年提出),研究股票投资在期望报酬和风险不同的资产中最优投资,把针对不同种类资产选择的复杂多维问题简化为一个概念简单的二维问题:平均、方差的分析,用一个二次效用函数分析不同资产的期望报酬,资产的方差和协方差及投资者的预算约束。

一般认为他的金融微观分析是经济分析中一个受尊敬的领域。

威廉•夏普,他在1964年的论文《资本资产价格:一个风险条件下的市场均衡理论》,发展了哈利•马科维茨的模型,从微观分析到金融资产价格形成的市场分析,也就是从“实证”(说明性理论)到实用阶段,指导投资者不是按照自己对风险的态度而是按照对不同证券的未来前景的评估来作决定。

他的CAPM理论被认为是金融市场现代价格理论的脊梁,也被广泛应用于经验分析使丰富的金融统计数据可以得到系统而有效的利用。

牟顿•米勒,他与弗兰科•莫迪里安尼(198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合作研究公司经理如何求得自己的报酬和风险之间的平衡,指导公司经营者如何调整资本资产结构和红利政策来适应投资者判断本公司的市场价值及资本用,企业应该建立最优质的资本资产结构和红利政策来吸引投资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政治复习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政治复习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政治复习大纲导论1、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p11、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及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P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怎样对待、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及怎样建设、建设什么样的党及怎样建设、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及怎样发展。

P5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p8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及其三者的内在联系。

P8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

p103、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P123、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P14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1、当代中国国情的概述p18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p193、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p212、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p22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p222、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p243、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p26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p27 及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2、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p283、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p294、坚持统筹兼顾p3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及其基本点: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分配制度的理论、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关于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的理论、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

P3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经济结构)和体制主要包括三方面:P36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关键在于“三个转变”p383、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p40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包括四个方面p41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基本内涵p42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 4个方面p435、经济增长的新常态p436、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p451、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及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存在的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三方面p452、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p463、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p477、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p48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p49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p50 四个方面引进来和走出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和制度p5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的成果,是认识当代中国政治现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思想武器,主要包括:关于国家政权性质的理论、关于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关于人民民主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念、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

20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一讲、古今中外不同的社会理想社会主义理想是古今中外不同社会理想之一,本课程是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第二讲、十九世纪前欧洲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一、指向封建王权教会的社会主义。

(1)《乌托邦》作者:(英)托马斯·莫尔(1478-1535)因拒绝宣誓拥护英王亨利八世为英国最高的宗教领袖被砍头。

(2)《太阳城》作者:(意)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7)因反对罗马教廷和西班牙侵略者入狱30年。

(3)德意志农民运动领导人:(德)托马斯·闵采尔(1489-1525)◆家境富裕◆学识渊博◆爱好旅游◆主张:暴力反抗领主特权和压迫,建立千年太平天国。

认为德国现存社会是个人间地狱,统治者随心所欲,穷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私有财产的存在,要废除私有制。

“永久议会”政权的目标:废除特权、消灭领主、财产公有、人人劳动、人人平等,建立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

◆起义失败被砍头2、无法避免的禁欲主义前工业化时代的生产力低下“不患贫而患不均”二、指向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理想1、英国“掘地派”与法国“平等派”的困惑(1)(英)温斯坦莱(1609-1660?)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掌权,取消了对圈地的限制,却镇压“掘地派”。

温斯坦莱(出身学徒、短工)《自由法》主张“真正自由的共和国”是:◆真正的自由是使用土地的自由,这种自由才是理想共和国的可靠基础。

◆生产资料公有,劳动果实按需分配,并且不准买卖。

◆生活资料可以属于私人性质。

◆家庭拥有自己的房屋、家具和其他生活用品。

温斯坦莱最后销声匿迹(2)(法)巴贝夫(1760-1796)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发表《人权宣言》,最后资产阶级掌权。

出身地契档案管理员的巴贝夫疑惑:“人民群众明明是革命的主力军,为什么胜利后制定的各种法令却限制人民的自由,加重人民的负担呢?”(1)对于大多数穷苦人来说,革命不过是前门驱虎后门进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资料第一章1、简要评价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理论和对社会主义的设想。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一)初步探索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提供了基础。

(二)对资本主义制度做了深刻的批判,为启发工人阶级的觉悟提供了宝贵材料。

(三)对未来社会的天才设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缺陷(一)指导思想基本上是唯心史观,无法找到变革社会制度的正确道路。

(二)还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找不到变革社会的主要力量。

(三)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张道德感化,所有的理想都是空想。

2、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基石是什么?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基石—唯物史观的创立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恩格斯通过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剥去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外壳,吸收了它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摒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唯心主义的杂质,吸取了它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一)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有着自身规律性的进化过程,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

(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制度的更迭是生产力与现存生产关系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基石—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来源之二是因果古典经济学,其代表人物是大卫·李嘉图,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一个重大成果就是创立了劳动价值论,把劳动看作价值的源泉,以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衡量价值。

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一)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雇佣劳动的特殊性质,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讲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讲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讲义导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 1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 - 1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 1 -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途径............................................................ - 4 -3.未来新社会发展阶段和基本特征................................................................ - 5 -(二)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思想................................................................ - 7 -1.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 7 -2.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路径探索.......................................... - 10 -3.苏联模式的形成和影响.............................................................................. - 11 -(三)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思想...................................................................... - 14 -1.探索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14 -2.提出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 15 -3.提出社会主义的矛盾学说.......................................................................... - 1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及特色......................................................... - 16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四个阶段................................................... - 16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特点........................................................... - 1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 18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 - 18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意义.......................................................... -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处于什么地位?有什么重要意义?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首先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考试题型】1、简答题。

(说明、叙述为主)30分2、论述题。

(不同角度)70分评分标准:(1)观点是否明确(整理加工思考)(2)内容是否丰富(观点、争议、角度)(3)结构是否严谨【考试范围】1、怎么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曾经犯过的曲折错误?4、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5、中国特色为什么不是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PPT课件内容整理+相关资料整合】1、怎么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整个社会只存在一个唯一的经济主体,有计划地调节社会生产,废除商品生产。

实行按劳分配,把社会劳动产品直接分配给劳动者,消费资料由个人占有;到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

随着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剥削和阶级将被消灭。

社会主义在政治上的特征是必须实行共产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

(2)社会主义的价值社会主义的价值是物质价值和人本价值的统一。

物质价值是整个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础,但社会主义人本价值则是更为根本的内容,社会主义进行物质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人,创造物质财富必须以最大多数人的发展和幸福为根本出发点。

(1)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是“一个更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发展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发展是社会发展和每个人发展的有机统一。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2)人权“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消灭“现代社会一切违反人性的生活条件”。

人权不是天赋既定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人权是绝大多数人的人权,而非少数人的专权和特权。

人权是具体的实际的有切实保障的。

人权应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

(3)自由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自由确实是人所固有的东西”,“没有了自由对人说来就是一种真正的致命的危险”。

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提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提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提要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四个基本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与实践就是紧紧围绕这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是在不断探索和科学回答这四个基本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都非常重要,关系到当代中国发展的思想前提、政治主题、根本保证和物质保证。

其中,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事关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问题;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密切相连,其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态度,是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其他三个问题的思想前提。

对其他三个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回答,只能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态度基础之上。

中共中央文献中有时将这四个基本问题连在一起集中表述,有时又将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问题与其他三个基本问题分开表述,而在多数情况下包括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分开表述的,这就凸显了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基本问题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复习提纲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复习提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复习参考1、两大历史任务和三件大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前一任务是实现后一任务的历史前提。

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扫清障碍、创造条件。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基础,如果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甚至已经取得的历史成果也有可能重新丧失。

中国共产党担当两大历史任务,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命运,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这三件大事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连接起来,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在此基础撒谎能够继续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是紧紧围绕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样问题的回答就是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党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是关系到能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现实基础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政治复习大纲Word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政治复习大纲Word版

导论一、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p11、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及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P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怎样对待、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及怎样建设、建设什么样的党及怎样建设、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及怎样发展。

P5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p8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及其三者的内在联系。

P8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

p103、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P12三、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P14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1、当代中国国情的概述p18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p193、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p21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p22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p222、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p24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p26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p27 及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2、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p283、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p294、坚持统筹兼顾p30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及其基本点: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分配制度的理论、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关于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的理论、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

P3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经济结构)和体制主要包括三方面:P36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关键在于“三个转变”p383、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p40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包括四个方面p41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基本内涵p42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 4个方面p43五、经济增长的新常态p43六、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p451、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及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存在的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三方面p45 2、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p463、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p47七、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p48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p49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p50 四个方面引进来和走出去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和制度p5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p5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的成果,是认识当代中国政治现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思想武器,主要包括:关于国家政权性质的理论、关于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关于人民民主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念、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复习资料

Part 2 辨析题1、卡夫丁峡谷能否跨越?(答1)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国家无法跨越卡夫丁峡谷,历史事实证明,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在落后国家是不可能完全跨越的,虽然可以部分跨越,但是是有严格限制条件的。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落后国家不可能完全跨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落后国家必须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部分通过卡夫丁峡谷,同时在卡夫丁峡谷之旁开辟卡夫丁栈道,开创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

(答2)(1)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确切内涵:关于马克思所引用的“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

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

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

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

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2)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主要理论有:(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二)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社会主义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三)俄国在相对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实践。

(3)跨越卡夫丁峡谷所具备的内在条件落后的东方国家绕开资本主义制度直接进人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依据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20世纪实践所提供的事实,至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一,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其二,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就。

其三,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

(4)“跨越论”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即我国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跨越”与“不可跨越”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认为, 任何国家、民族的历史发展都要受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客观规律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阶段是不可跨越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答案(精华版)(1)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答案(精华版)(1)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思考题答案一.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中,由人民选择和决定的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4.在新时期,我们应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二.如何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它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2.强调总依据,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

我国经济实力虽然大大提升,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讲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讲义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主要表现为按资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投入的要素(技术、信息、管理等)分配等等,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在私有制社会之所以实行按生产资料的私有权进行分配,原因在于生产资料为奴隶主、封建地主、资产阶级所占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各种生产要素同劳动一起,都是物质财富和使用价值的源泉,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当它被排他性地占有时,必须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才能有效地利用它来发展生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讲义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解决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这一“世纪性难题”。
2、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分配政策。在邓小平看来,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前者是实现后者这个目标的途径。
(1)实行先富政策的客观必然性
1、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是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对生产资料行使共同所有权或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经济形式。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讲问题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讲问题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讲问题解析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讲问题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讲重点难点问题解析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学习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讲着重阐述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走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一、如何认识新时期的最鲜明的特点1.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1978年关于实践标准的讨论和同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

30多年的历史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色,赋予其鲜明的特色,坚持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明确提出展开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样内在地、有机地、不可分割地紧紧联系在一起。

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说,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的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重点

●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什么样的思想来指导的重大问题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回答的基本问题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重大问题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是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式、途径和目标任务的重大问题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特的根本任务,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特的必由之路,所以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社会保障体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发展成果更多更加公平的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伟大的中国梦。

“两个一百年”指的是要在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国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梦”指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精神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

2018年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参考答案

2018年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2018年版)导论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了在我国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实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根本问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我国完成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历史任务后,为接着完成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而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在总结新中国近30年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曲折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进行的历史选择。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伟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地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如何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主要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把握:一是新的历史成就。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间取得了新时代下新的“历史性”成就。

它包含着从经济到政治、从社会到生态、从国内到国际等十个方面的内容,是全方位、开创性的。

二是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即新时代。

从纵向上看,新方位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期;从横向上看,新方位则代表着中国在旧矛盾解决,新矛盾生成的过程中,又有了新的目标、新的使命。

三是新的社会实践。

社会主要矛盾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社会历史发展又离不开社会实践的引导。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四个伟大”,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凝聚力量,奋勇前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最新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提纲与详解1、“一带一路”的战略内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社会主义?
3、什么是官僚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
4、中国共产党与人大的关系是什么?
5、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包含什么?
6、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包含哪些城市?
7、你所在的行业所追求的基本价值是什么?
8、长远理想是阶段性目标的关系是什么?
高等教育出版社《职业生涯规划》2009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分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

确定长远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环节,规划的其他环节全围绕长远目标的确定展开。

分析发展条件是确立长远目标的准备工作,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是为实现长远目标服务的。

长远目标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个阶段目标。

阶段目标搭建是否合理,既是长远目标能否实现的必要前提,也是衡量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优劣的重要指标。

长远目标是分阶段实现的,各阶段目标之间的关系应该是阶梯形的,前一个目标是后一个目标的基础,后一个目标是前一个目标的方向,所有的阶段目标都指向长远目标。

(1)阶段目标的特点
阶段目标有三个特点:一是必须“跳一跳”,为之付出努力,不是轻而易举能达到;二是“够得到”,可望又可及,不脱离自身条件,不脱离社会现实;三是“很具体”,能让自己明确,为实现这个目标到底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做出哪些具体的
努力。

(2)阶段目标“四要素”
间达到;三是“内涵”,即该职位对从业者素质的具体要求,以及该职位对从业者可能有的精神、物质方面的回报或其他期望;四是“机遇”,即达到此目标应有的外部环境,以及环境变化后的调节手段或备选方案。

按照以上四要素对阶段目标的阐述越具体、详尽,其激励作用越明显。

阶段目标不应仅仅是职位的定位,因为与职位相对应的有责任、绩效和挑战,要胜任这一职位,并将此职位作为自己发展的阶段目标,必须对这一职位对从业者的要求有全方位的了解。

阶段目标构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脉络,是职业生涯规划优劣的重要标志。

脉络清晰、分段有据、阶梯合理、内涵明确、表述准确、衔接紧凑、直指长远目标,是设计阶段目标时需要注意的。

(3)设定阶段目标的要领
第一,在分段数量上,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目标既可分为近期目标与中期目标两大段,也可细分为3~5个阶段,甚至更多。

第二,在表现形式上,有人用简图,有人用表格,有人用文字叙述,有人兼而用之。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关键在于
第三,在分段方法上,既可以按职务晋升设计自己的阶段目标,也可以按职业资格标准的提升安排阶段目标,还可以按时间设计自己的阶段目标。

不论长远目标是什么,不论怎样分段,你所学专业对应的适合横向、纵向发展的职业,都应该成为确定阶段目标的重要依据。

(4)“倒计时”的设计思路
阶段目标的设计思路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倒计时”的方式,即根据达到长远目标所需要的台阶,一步一步往回倒着设计。

“倒计时”的设计,既可以“什么”即职位或职业资格标准为台阶,再确定上每个台阶的时间;也可以“何时”即以年龄段或时间段为台阶,再确定每个台阶应达到的目标。

“倒计时”设计应有以下步骤:
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

分析自己与这一长远目标之间的差距,把差距分类,并按与达到长远目标的关联程度排序。

②以差距为依据“搭台阶”。

以分阶段弥补差距为目的,选择阶段目标的“台
阶”,为各段目标起个简洁、明确、醒目、层次分明的题目。

③注明每个“台阶”对从业者的要求。

在各阶段目标的题目下,写清达到目标的内涵和其他相关内容。

④理顺各“台阶”的衔接。

对前后衔接的两个阶段目标要求进行比较,理顺“什么”与“何时”的关系。

⑤设定达到目标的标准。

给每个阶段目标按自我满意度设定标准,如自我满意度高、较高、合格的阶段目标标准。

要有应对变化的备案,以便根据当时的环境和机会,灵活选择不同标准,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成功。

构建阶段目标必须在认真分析自身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已确定的长远目标的要求,对二者间的差距进行分解,然后分步推进。

构建不断提升的各阶段目标,其目的在于分步缩小现实的我与未来的我之间的差距,分段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向长远目标攀登。

近期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阶段目标,是职业生涯发展中第一个指向明确,并以此调整个性、提升素质的目标,具有特殊意义。

9、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的关系是什么?
10、梯队建设在政治及经济领域的必要性、可行性、宗旨及相互竞争的底线?
必要性:
11、中国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原因上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