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20201015205002)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第2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学习要点一、细菌的分布1. 土壤主要存在一些自营菌和腐物寄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土壤中也有一些随着人及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残骸进入土壤的致病菌,但只有能形成芽胞的致病菌,如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可长时间存活。
处理被泥土污染的创伤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等的感染。
2.水如被人和动物粪便污染,就可能带上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钩端螺旋体等。
通过水源易引起各种感染,特别是消化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3.空气空气中的细菌是吸附在尘埃微粒上,常见的致病菌有结核分支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百日咳鲍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军团菌等,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或伤口感染。
4.有生命物体的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这些部位能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条件,存在着复杂的细菌群及其它微生物,包括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5.无生命物体的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内表面其细菌均来源于土壤、水、空气以及人和动物的污染。
二、消毒与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来抑制或杀死外环境中及机体体表的微生物,以防止微生物污染或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方法。
以下术语常用来表示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微生物的杀灭程度。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灭芽胞或某些非23 病原微生物。
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disinfectant )。
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需进入人体内部的医用器材要求绝对无菌。
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细菌一般不死亡。
无菌不存在活菌的意思。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清洁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是物品消毒、灭菌前必须经过的处理过程,有利于提高消毒、灭菌的效果。
1.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法高温对细菌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资料
细菌素:是某些细菌产生的,只对产生菌亲缘关系相近的细菌有抗菌 作用的一类蛋白质。
中草药:一些中草药有抑菌、杀菌作用。
复习思考题
一.解释热原质、菌群失调、消毒、灭菌、防腐、无菌操作等 概念 细菌有哪些代谢产物?它们分别有哪些医学意义? 了解细菌的分布与护理工作有什么关系? 何种情况下正常菌群可转变为条件致病菌? 请为下列物品或部位选一种最理想的消毒灭菌方法: 手术室 、手术 器械、注射器、排泄物、碗筷、牛奶。
消毒剂
环境
种类
作用时间
菌龄
有机物
温度
数量
表面张力
细菌 浓度 种类 酸碱度 穿透力
来苏: 煤酚皂液的杀菌能力与苯酚相似,其石炭酸系数随 成分与菌种的不同而异,处于1.6~5之间。含0.3%~0.6% 本品溶液10分钟能使大部分致病菌死亡,杀灭芽孢需要较高 浓度和较长时间。本消毒剂中主要杀菌成分为甲酚,三种异 构体的杀菌作用相似,其石碳酸系数介于2.0~2.7之间。
胃 一般无菌 肠 道 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
肠球菌、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双歧杆菌、乳杆 菌、白假丝酵母菌 尿 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阴 道 乳杆菌、大肠埃希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白假丝酵母菌。
三、人体正 常菌群及其 意义
参与
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部位
主要菌群
皮 肤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丙酸杆菌、白假丝酵 母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口 腔 葡萄球菌、甲型和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菌、乳杆菌、类 白喉棒状杆菌、放线菌、螺旋体、白假丝酵母菌、梭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菌、类杆菌。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眼结膜 葡萄球菌、干燥棒状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
细菌的分布消毒和灭菌
细菌的分布消毒和灭菌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 细菌的分布、消毒和灭菌 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 _____一、 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体,树立“有菌观念”,从而认识无菌操作对于微生物学及医学实践的重要性。
2. 了解正常人体中寄居着种类繁多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引起人类疾病,称为正常菌群。
熟悉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掌握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3. 观察细菌鞭毛的变异4. 熟悉生物因素对细菌的作用 二、 实验材料三、 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大肠杆菌肉汤培养液、枯草杆菌肉汤培养液、无菌毛细吸管、肉汤培养基管、电炉、锅子、高压灭菌器、接种环、酒精灯、紫外线灯、大肠杆菌培养物四、 操作方法1. 细菌的分布1) 空气中的细菌(8人一组)2) 取普通琼脂平板一个,打开盖暴露于空气中约15-30分钟,然后盖好,放37℃温箱孵育24小时后观察结果,计算有多少个菌落。
3) 手指皮肤上的细菌(8人一组)4) 用手指直接涂于普通琼指平板上,放37℃温箱孵育,24小时后观察结果,记录有多少种不同特征的菌落。
2. 消毒和灭菌1) 煮沸与高压灭菌法(2人一组)2) ●菌液:大肠杆菌/枯草杆菌3) ●甲组:煮沸(100℃,5min )4) ●乙组:高压灭菌法(121 ℃,20min ) 5) ●丙组:不作任何加热处理6) 紫外线灭菌(8人一组) 图1 图1① 以灭菌接种环挑取大肠埃希菌培养物,于琼脂平板上作来回密集划线接种。
② 半启皿盖(将皿盖遮住涂面的1/2),置于紫外线灯下lm 以内接受照射30分钟。
③ 盖上皿盖,于37℃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
3. 抗生素的抗菌试验 图24. ●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1号、2号 5. 示教抑菌圈uv30’培养箱1) 化学消毒剂对细菌的影响 2) ●观察抑菌圈3) 细菌鞭毛的变异 %石炭酸 图2 迁徙生长(H )变形杆菌 点状生长、单个菌落(O ) 五、 实验结果1. 细菌分布的实验结果表1细菌分布的实验结果检查材料 空气手指细菌生长情况菌落个数平板培养基表面或多或少有菌落生长。
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实验报告
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并了解消毒灭菌方法的效果。
实验材料:- 细菌培养基- 培养皿- 无菌棉签- 酒精- 消毒液(如漂白粉溶液)- 显微镜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 确保实验环境干净、无菌。
(b) 在净化柜中消毒培养器具,确保无菌。
(c) 配制细菌培养基。
2.取一块无菌棉签,在实验环境的空气中拭取样本,将棉签悬浮于细菌培养基中。
3.将培养皿分为三组,标记为对照组、酒精处理组和消毒液处理组。
4.将无菌棉签均匀地在对照组的培养皿上擦拭。
5.用含有70%酒精的棉签将酒精处理组的培养皿表面擦拭。
6.用含有消毒液的棉签将消毒液处理组的培养皿表面擦拭。
7.将分别进行处理的培养皿密封,放置于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8.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并记录每组的菌落数量。
9.对于菌落数量较多的培养皿,可以取一部分菌落进行涂片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
10.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结果:根据观察,可以得出下列结果:- 对照组中,培养皿上有较多菌落生长,说明环境中存在细菌。
- 酒精处理组中,培养皿上的菌落数量明显减少,但仍有个别菌落生长。
- 消毒液处理组中,培养皿上几乎没有菌落生长,表明消毒液能有效杀灭细菌。
实验结论:- 本实验的结果表明,细菌分布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环境中。
- 酒精能够对细菌进行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并不能完全杀灭细菌。
- 消毒液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能够有效灭菌,具有消毒和净化环境的能力。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实验中只观察了细菌的数量和生长情况,没有进行细菌种类的鉴定。
- 实验中只使用了一种消毒液,可以尝试使用其他不同种类的消毒液来对比效果。
- 实验需要进一步复制和扩大样本数量,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总之,这项实验为我们了解细菌的分布情况和消毒灭菌方法的效果提供了基础数据,对我们的生活和卫生保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实验报告
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环境下细菌的分布情况,并利用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对比实验,以了解细菌在不同环境下的分布情况及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效果。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实验室培养基- 培养皿- 取样棉签- 75%酒精- 进口细菌培养基- 紫外线消毒仪- 温度控制箱2. 实验方法a. 取样在实验室内外各选取5个不同环境的位置,如洗手间、桌面、空气、水龙头等,用棉签进行取样,并分别划线涂抹于培养皿中。
然后在同一位置同时用另一根消毒过的棉签进行擦拭,作为对照组。
b. 培养将涂抹过的培养皿置于37摄氏度的温度控制箱中进行培养。
c. 观察观察培养皿中细菌的产生情况,记录细菌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d. 消毒灭菌将消毒液涂抹于部分培养皿中,将部分培养皿放置于紫外线消毒仪中进行消毒处理。
e. 对比观察对消毒前后的培养皿进行数量和分布情况的观察,比较不同消毒方法对细菌的杀灭效果。
三、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环境下取样可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差异性,如洗手间细菌数量较高,空气中细菌数量较低。
对比消毒灭菌后的培养皿发现,75%酒精对大部分细菌具有杀灭效果,紫外线消毒亦能显著减少培养皿中细菌的数量。
四、实验分析由实验结果可知,细菌的分布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不同环境下细菌数量和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
消毒方法对细菌的杀灭效果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环境和细菌种类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对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的对比研究,揭示了细菌在不同环境下的分布情况和不同消毒方法的杀灭效果。
实验结果为环境卫生管理和细菌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细菌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六、实验意义本实验结果为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制订合理的消毒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也为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本实验通过对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的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细菌在不同环境下的分布特点和不同消毒方法的效果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数据支持。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2020/7/28
16
抗衰老作用 产生抗氧化损伤的生物酶, 保护组织细胞免受损害
抗肿瘤作用
通过将某些致癌物质转化为 无害物质或通过激活巨噬细 胞发挥免疫功能抑制肿瘤
2020/7/28
17
(二)条件致病菌
概念:寄居在人体一定部位的正常菌群相 对稳定,正常情况下不表现致病作用,只 有当机体免疫力降低、寄居部位改变或菌 群失调时方可致病。这些在特定条件下能 够引起疾病的正常菌群称为条件致病菌。
杀菌机理:
诱导了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形成 和 DNA 链 的 交 联 , 从 而 抑 制 了 DNA的复制
2020/7/28
39
特点:
紫外线穿透力较弱,对皮 肤、眼睛有损伤
应用范围:
•空气消毒 •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验室 •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紫外线灯距离照射物以不超过2 m为宜。
2020/7/28
2020/7/28
34
2020/7/28
35
湿热灭菌法
4. 超高温杀菌 :135~150℃和 2~8s
对牛乳或其他液态食品(如果汁及果汁 饮料、豆乳、茶、酒及矿泉水等)
最大优点是既能杀死产品中的微生物, 又能较好地保持食品品质与营养价值。
2020/7/28
36
同一温度下湿热比干热灭菌好的原因:
我国规定饮用水的标准为1ml水中 的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1000ml水中 大肠埃希菌不超过3个.
2020/7/28
5
2020/7/28
6
空气:空气中的细菌来源于人蓄 呼吸道的飞沫及飘扬起来的尘埃,受 日光紫外线的照射细菌不易繁殖.人 口聚集的地方数量较多,常见的病院 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结核分 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及脑膜炎奈瑟 菌等,可引起伤口或呼吸道的感染.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专家讲座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专家讲座
第7页
女子追求时尚牙齿镶钻石 教授称消毒不够易感染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专家讲座
第8页
• 据了解,水晶牙饰早已风靡欧美等地,现在一场 “水晶美牙热”渐被国内时尚女孩所推崇,他们 普通都会选择在门牙位置镶上一颗“钻石”,其 价格最少在600元以上。
• 据南方医院口腔科医生介绍,这些看起来像一颗 小小圆形钻石,但它其实是一个高级水晶玻璃物 质,经过特制粘合剂粘在牙表面。因为只在牙釉 质层面进行操作,所以不会破坏牙齿。但教授告 诫消费者,装水晶牙和洗牙、补牙等一样要求有 个清洁过程。假如消毒不充分很轻易引发交叉感 染,造成牙齿发炎等症状。
流通蒸汽法(间歇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 121℃,103.4kPa,15-30分钟
焚烧 干热灭菌法 烧灼
干烤(160~170℃/2h)
同一温度下,湿热比干热效果好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专家讲座
第13页
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 体中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 仍保持物品中所需不耐热成份 不被破坏消毒方法。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眼结膜 葡萄球菌、干燥棒状杆菌、奈瑟菌
胃
一般无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粪链球 菌、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白假 丝酵母菌
尿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阴道 乳杆菌、大肠杆菌、类白喉杆菌、白假丝酵母菌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专家讲座
第6页
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
• 菌群失调:因为某种原因使正常菌群种类 数量和百分比发生较大幅度改变,造成微 生态失去平衡。
• 菌群失调症:因为严重菌群失调而宿主发
护理微生物学第三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与灭菌
2、干热灭菌法
(1)、焚烧与烧灼 : 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等 。
(2)、干烤:利用干烤箱灭菌。 温度 : 160℃ ~170 ℃ 时间 : 2小时 用途 : 玻璃器皿、瓷器、注射器等灭菌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效力比干热大。其原因: (1)、湿热中菌体蛋白质较易凝固变性: 易吸收水分。 (2)、湿热的穿透力大: 易提高灭菌物品内部的温度。 (3)、湿热的蒸气有潜热存在:迅速提高灭菌物品的温度。
非致病性分枝等
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一)、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概念: 正常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都存在 着不同 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人体 免疫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二)、正常菌群生理意义:
1、生物拮抗作用
2、营养作用
3、免疫作用
1、生物拮抗作用 正常菌群通过竞争营养或者产生细菌素等方 式拮抗病原菌,形成生物屏障。 如:大肠杆菌产生的大肠菌素能抑制痢疾杆 菌的生长 2、营养作用 正常菌群参与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和合成。 如大肠杆菌能合成维生素B、K等 双歧杆菌能产酸,促进机体对维生素D和钙 的吸收
一、在自然界的分布
1、在土壤中
土壤含有细菌生长所必须的条件,因此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细 菌, 1g土壤中含有上亿个细菌。 单大部分是非致病菌,在自然界 中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病原菌的来源:人和动物的排泄物, 死于传染病的人和动物的尸体
感染途径 :经消化道或伤口感染
2、在水中
自然水域中的细菌主要是来自土壤和人、动物的排泄物 等。 水中常见病原菌: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 等
第 三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目 的 要 求
1 、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及菌
细菌的分布、消毒灭菌与细菌的变异
37℃×18~24h
结果: 计数菌落数
3. 紫外线灭菌试验(操作,1块/4人,小平板,大肠杆菌 ) 原理:
材料:
普通琼脂平板 大肠杆菌、紫外线
方法:
紫外线×30分钟
37℃×18~24h
结果:
4. 化学消毒剂的消毒灭菌试验(操作,2块/4人,大平板, 大肠杆菌,金葡菌 )
材料:
普通琼脂平板 大肠杆菌、金葡菌 氯霉素、青霉素、碘酒、结晶紫
方法:
氯青 碘紫
大肠杆菌
氯青 碘紫
金葡菌
37℃×18~24h
结果:
抑菌圈
大肠杆菌 金葡菌
氯霉素
青霉素
碘酒
结晶紫
注意: 无菌操作
5. 煮沸与高压灭菌试验(操作,2块/4人,小平板, 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 )
材料: 普通琼脂平板
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
方法:
对照 100 ℃ 10′ 121 ℃ 20′
对照 100 ℃ 10′ 121 ℃ 2结果:
菌名 大肠杆菌 枯草杆菌
对照
煮沸
高压
注:+有细菌生长
-无细菌生长
实验三 细菌的分布、消毒灭菌
一、细菌的分布 1. 空气中细菌的检查(操作) 2. 皮肤、日常物品细菌的检查(操作)
二、消毒灭菌 1. 紫外线灭菌试验(操作) 2. 化学消毒剂的消毒灭菌试验(操作) 3. 煮沸与高压灭菌试验(操作)
1. 空气中细菌的检查(操作,3块/班,小平板) 材料: 普通琼脂平板
方法:
取三块琼脂平板,将2个打开皿盖 分别置于不同的环境15~30min后, 盖好皿盖。另外1个不启盖作为对 照。置37℃培养18~24h。
结果: 计数菌落数,观察菌落数的差异。
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实验报告
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细菌的分布情况;2. 探讨常见消毒灭菌方法对细菌的杀灭效果;3. 建立科学的消毒灭菌操作规范。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材料:a. 培养基:用于培养和检测细菌的典型营养富集培养基;b. 不同环境样本:包括但不限于空气、水、土壤、食品表面等;c. 常见消毒灭菌剂:如酒精、过氧化氢、紫外线等。
2. 实验步骤:a. 采集不同环境样本,制备相应的稀释液;b. 涂布法或滴布法将样本均匀涂布在不同培养基上;c. 细菌培养:将涂布好的培养基培养在适宜的温度下,定时观察并记录细菌的生长情况;d. 消毒灭菌试验:将已经培养好的细菌接种到不同消毒灭菌剂处理后的培养基上,观察并记录细菌生长情况。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分布情况:a. 空气中:培养基上出现多种常见细菌,主要为空气中悬浮细菌;b. 水中:水样品中出现的细菌种类较多,表现为波动的生长曲线;c. 土壤中:土壤样品中的细菌种类丰富,生长繁茂;d. 食品表面:食品表面附着的细菌种类较多,主要为耐热菌和耐寒菌。
2. 消毒灭菌效果:a. 酒精:对大部分细菌有较好的消毒效果,但并不是所有细菌都能被完全杀灭;b. 过氧化氢:对细菌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多数细菌培养基上的细菌均被消毒;c. 紫外线:对细菌也有比较好的杀菌效果,但需注意照射时间和距离。
四、实验结论1. 不同环境中细菌的分布情况各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2. 酒精、过氧化氢和紫外线是比较常见的消毒灭菌方法,但对于不同细菌种类有不同的杀灭效果;3. 实验结果为建立科学的消毒灭菌操作提供了参考,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消毒灭菌提供了技术支持。
五、参考文献1. 胡伟,刘静. 生物实验指导.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2. 何亚平,李明.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8.六、致谢在本研究中,我们由衷感谢指导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指导和支持,也感谢提供实验设备和场地的相关部门和同事。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优质最全版】
2.水中的细菌
(1)水体中微生物的来源 土壤、空气、动植物尸体、人和动物的排泻物、工业及
生活污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 通过水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沙门氏菌属、志贺氏
菌属、霍乱弧菌等。可引起消化系统传染病,甚至爆发流行。
因此,做好水的卫生学检查对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3.空气中的细菌
(1)空气中缺乏营养物质与水分,且受日光照射,细菌不易繁殖。 (2)但由于人群和各种动物的呼吸道及口腔中的细菌可随唾液、
。
抹布和砧板上的 细菌模式图
针头上的细菌模式图
第一节 细菌的分布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二、人体正常菌群及分布
一、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1.土壤中的细菌
☆ 土壤是细菌生存的天然场所(因为土壤中有水分、营养物 质、空气、一定的PH环境和温度)。
☆ 自然界中,以土壤的含菌量(种类)最多,土壤素有“天 然培养基”之称。
{ 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但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 { 灭菌(sterilization):杀死物体上包括芽胞在内的所 有病原性和非病原性微生物的方法。 { 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细菌一般不死亡。 { 无菌(asepsis):不含活菌的意思。防止微生物进入机 体或物体的操作方法,称为无菌操作或无菌技术。进行微生 物实验、外科手术及医疗技术操作等过程,均需进行严格的 无菌操作。
{煮沸法:水温100℃经5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常用 于食具、刀剪、注射器等的消毒,细菌芽胞需煮沸1~ 2小时才被杀灭。水中加入2%碳酸氢钠,可使沸点达 105℃,既可促进杀灭芽胞,又能防止金属器械生锈。
实验三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实验三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目的】①了解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体,树立“有菌观念”,从而认识无菌操作对于微生物学及医学实践的重要性。
②了解正常人体中寄居着种类繁多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引起人类疾病,称为正常菌群。
③熟悉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学习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④了解不同细菌对外界因素具有不同的抵抗力。
一、细菌的分布检查(一)空气中的细菌检查【材料】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
【方法】①取普通琼脂平板一只开启皿盖,培养基面向上放于实验桌上,暴露5~30min后盖好。
②置37℃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结果。
【结果】(填表10-1)平板培养基表面或多或少有菌落生长。
(二)地面水中的细菌检查【材料】地面水(河水、井水或池水)、高层琼脂培养基、1ml无菌吸管、灭菌培养皿。
【方法】①以无菌吸管吸取1ml地面水,加入灭菌平皿中。
②将已溶化且冷至45℃左右的高层琼脂倾注人上述平皿中,加盖后轻轻摇动,使水与琼脂充分混匀,静凝。
③37℃ 24小时后取出观察,计数菌落。
【结果】(填表10-1)(三)衣服、票证、头发、手指皮肤上的细菌检查【材料】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
【方法】取普通平板一个,用蜡笔在平板背面玻璃上划成四等分,并贴上标签(图10-1)。
然后以无菌操作法,用衣袖角、票证、头发及手指或指甲内污物,在平板培养基表面相应部位轻轻涂抹,置37℃培养24【结果】填表培养基表面涂抹处有菌落生长。
衣服、票证、头发、手指皮肤上的细菌检查(四)正常人体咽喉部的细菌检查【材料】血液琼脂平板培养基、灭菌棉拭、接种环、酒精灯。
【方法】取灭菌棉拭一支,在被检查者咽喉部轻轻涂擦后,再涂于血液琼脂培养基—侧,然后改用灭菌接种环作分离划线接种。
盖上皿盖,37℃孵育24小时(或者采用咳喋法)。
【结果】(填表10-1)琼脂平板表面有菌落生长。
其中占优势的是一种细小菌落,其周围有草绿色的不完全溶血环。
此为咽喉部的正常菌群—甲型链球菌。
(五)实验结果观察(填表)二、消毒灭菌试验(一)煮沸与高压灭菌法【原理】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主要机制是凝固菌体蛋白质,也可能与细菌DNA单螺旋断裂、细菌细胞膜功能受损及菌体内电解质浓缩有关。
十细菌的分布和消毒灭菌
实验十细菌的分布和消毒灭菌【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验证细菌的分布,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2.熟悉常用的灭菌器和滤菌器。
【实验内容】1.空气、水、土壤、人体皮肤及咽喉部细菌的检查2.细菌的消毒和灭菌一、细菌的分布自然界如空气、水、土壤中存在大量细菌,且种类繁多。
这些细菌一般生长条件不高,易于人工培养。
通过检查这些活菌的广泛存在,牢固树立“有菌观念”,加强“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材料】所用材料有无菌吸管,无菌试管,无菌生理盐水,酒精灯,接种环,普通平板,血平板及无菌棉拭子等。
(一)空气中细菌的检查【实验方法】1.取琼脂平板3个,启开皿盖,分别放在无菌操作室、实验室、走廊等处,放置15~30min,盖好,作好标记。
2.置37℃培养18~24h。
【实验结果】3个平板培养基上有数量不等的菌落生长。
比较菌落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二)水中细菌的检查【实验方法】1.用无菌吸管吸取自来水及污水各lml,放人2个无菌试管中。
2.用无菌生理盐水将污水稀释成3个稀释度:1︰10 , 1︰100 , 1︰1000。
3.吸取自来水和不同稀释度污水各0.1ml,分别接种1个琼脂平板,用灭菌的接种环平涂开后,盖上皿盖,作好标记。
4.置37℃培养24h。
【实验结果】4 个平板表面均出现菌落。
污水稀释度越高的平板上菌落数越少,较易计数。
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计算1ml原浓度污水中细菌数。
(三)土壤中细菌的检查存在于土壤中的细菌包括需氧菌、厌氧菌等,厌氧菌需在厌氧培养基中或在无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
此处仅介绍土壤中需氧菌的检测。
【实验方法】1.取地面下10cm 深处的泥土1g,置于10ml无菌生理盐水中,振荡混匀后,静置10min。
2.用无菌吸管吸取上述液体1ml加人肉汤管中,混匀。
3.另取1支未接种标本的肉汤管做对照。
两管一起置37℃培养18~24h 。
【实验结果】对照管澄清;试验管混浊,液面可出现菌膜生长。
(四)正常人体的细菌检查正常人体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