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pptx
合集下载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精品课件_图文

• A、军机大臣在皇帝心中毫无地位
B • B、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 意颁发圣旨,处理军国大事 • C、丞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
事 •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右图为一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请 问这位老师正在介绍哪一朝代中央 政制的特色( ) A.汉代的三公制 B.唐代的三省制 C.宋代的三司制 D.明代的内阁制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由 图片中“内阁”及吏、户、礼、兵、刑、工等六 部可以判断是明朝的内阁制。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精品课件_图文.pptx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 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阅读教材第10页梳理出汉、隋唐、宋、元 治者如何创新制度缓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
朝代 秦 汉武帝 东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 元
“此非他故,方镇太 重,君弱臣强而已。今 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 矣。”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北宋的建立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课堂 设问
赵匡胤即皇帝位后,为加强中 央集权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2)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杯酒释兵权
实行一省制的原因:
元疆域空前,政务繁多,为提高效率,巩固统治。
弊端:宰相权力过大,造成元中后期内乱频繁。
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
汉代宰相坐议事
宋相站议事
明臣跪奏笔录
思考:从礼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什么实质?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B • B、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 意颁发圣旨,处理军国大事 • C、丞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
事 •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右图为一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请 问这位老师正在介绍哪一朝代中央 政制的特色( ) A.汉代的三公制 B.唐代的三省制 C.宋代的三司制 D.明代的内阁制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由 图片中“内阁”及吏、户、礼、兵、刑、工等六 部可以判断是明朝的内阁制。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精品课件_图文.pptx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 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阅读教材第10页梳理出汉、隋唐、宋、元 治者如何创新制度缓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
朝代 秦 汉武帝 东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 元
“此非他故,方镇太 重,君弱臣强而已。今 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 矣。”
3.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1)北宋的建立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课堂 设问
赵匡胤即皇帝位后,为加强中 央集权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2)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杯酒释兵权
实行一省制的原因:
元疆域空前,政务繁多,为提高效率,巩固统治。
弊端:宰相权力过大,造成元中后期内乱频繁。
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
汉代宰相坐议事
宋相站议事
明臣跪奏笔录
思考:从礼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什么实质?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共87张PPT)

返回
主干知识
考点一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史实支撑型选择题的解法 史实支撑法就是利用所掌握的史实来说明历史现象或者
论证历史结论的一种分析、判断、论证的思维方法。 适宜运用此种方法解答的题目常见的设问呈现方式主要有 “ 主 要依据是 ” 、“ 主要表现是 ”、“ 文中所说的 ‘„„’ 是指” 、 “ 所说制度 (政策、朝代等 )是 ” 、“ 能论证 (佐证、说明、表明、 反映 )„„ 的是 ” 、 “ 图中的信息 (事件、现象 )是指 ” 、 “ 历史 时期 (历史阶段 )是 ” 、“ 背景 (原因、条件、因素 )是 ” 、 “ 正确 或错误的是 ” 等。 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首先要审好题目的求答项,根据设问要求,迁 移相关的历史知识,化不熟悉的知识为熟悉的知识,逐项分析, 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考点一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考点一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图解识记
古代重要选官制度
考点一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考点一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三、监察与谏议制度 1秦朝: 御史大夫
掌管监察。
2汉代:专设御史府,汉武帝时在地方上设置 刺史 , 1.监察 以监察地方官员。 3明清:监察制度发展到顶峰。在中央,有都察院、 六科给事中;在地方上有按察使司。 1唐朝: 门下省 负责谏议和封驳。 2.谏议 2宋代:出现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 3明清:取消了谏议机构。
史料三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
以取禄位„„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 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解读 史料表明科举制以学识和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 具有公平、 公正的一面。
主干知识
考点一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史实支撑型选择题的解法 史实支撑法就是利用所掌握的史实来说明历史现象或者
论证历史结论的一种分析、判断、论证的思维方法。 适宜运用此种方法解答的题目常见的设问呈现方式主要有 “ 主 要依据是 ” 、“ 主要表现是 ”、“ 文中所说的 ‘„„’ 是指” 、 “ 所说制度 (政策、朝代等 )是 ” 、“ 能论证 (佐证、说明、表明、 反映 )„„ 的是 ” 、 “ 图中的信息 (事件、现象 )是指 ” 、 “ 历史 时期 (历史阶段 )是 ” 、“ 背景 (原因、条件、因素 )是 ” 、 “ 正确 或错误的是 ” 等。 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首先要审好题目的求答项,根据设问要求,迁 移相关的历史知识,化不熟悉的知识为熟悉的知识,逐项分析, 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考点一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考点一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图解识记
古代重要选官制度
考点一
主干知识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考点一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三、监察与谏议制度 1秦朝: 御史大夫
掌管监察。
2汉代:专设御史府,汉武帝时在地方上设置 刺史 , 1.监察 以监察地方官员。 3明清:监察制度发展到顶峰。在中央,有都察院、 六科给事中;在地方上有按察使司。 1唐朝: 门下省 负责谏议和封驳。 2.谏议 2宋代:出现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 3明清:取消了谏议机构。
史料三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
以取禄位„„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 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解读 史料表明科举制以学识和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 具有公平、 公正的一面。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PPT课件

清朝 顶峰
二、选官制度——补充官僚队伍
朝代 西周 战国、秦、 汉 汉武帝 东汉末年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明清 制度 备注 影响(作用)
二、选官制度——补充官僚队伍
朝代 西周 制度 “世卿世禄” 备注 贵族世袭土地、人口、 职务、待遇 商鞅变法 影响(作用)
战国、秦、 军功爵制 汉
汉武帝
察举制:察廉、举孝。 地方每年推荐人才。 察举制、征 征辟指:策问当时重大 辟制 政治经济问题,不定期 ,政府向社会招聘。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 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一、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二、选官制度——补充官僚队伍 三、监察与谏议——官僚制度的维系 重点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监察制度
一、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朝代 中枢权力体系 职能(作用) 备注
秦朝 西汉武帝 东汉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唐
一、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朝代 中枢权力体系 职能(作用) 备注
宋
中书门下 枢密院 三司(度支、盐铁 、户部)
中书省 废丞相,设内阁
元 明 清
军机处
宰相办公机构,行 政权 军权(发兵权) 财政,长官”计相 ” 下设六部 丞相制度被废除 跪奏笔录
加强,相权 再分割 三省长官基 本不参与政 事 发展 顶峰 三省六部保 留,无实权
3、元朝中书省的职能类似于唐朝的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吏部
秦朝的 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丞 相 太 尉
御史 大夫
奉 郎 卫 廷 典 宗 治 少 太 常 中 尉 尉 客 正 粟 府 仆 令 内 史
隋唐时期 的中央集权体制源自皇帝 尚 书 礼 兵 门 下 刑 工
第三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共26张PPT)

被汉武帝直接任命为政府官员。这一选官制
度是( )
A.察举制
B.征辟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6、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
立起人才选拔制度,这一制度是( )
A.世卿世禄
B.军功爵制
C.察举制
D.征辟制
7、隋唐时期对于选拔官吏的制度进行了重大
的改革。比较两汉和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 后者的进步之处主要是( ) A.更加注重官员的道德品质 B.更加注重人才在地方的声望 C.突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D.中央政府参与到选官的过程中
元朝的中枢权力
体系:一省制
皇帝
中书省
吏户礼兵刑工
相权反弹 威胁皇权
原因: 元朝统治面积空前扩大,事务繁杂,蒙 古贵族文化水平相对落后。为了更便捷、高效处 理全国事务,改三省为一省 影响: 元中后期,宰相权力过大,内部争权, 政局不稳
皇帝 殿阁
厂卫 五军都督府
吏户礼兵刑 工
明朝时期的 中央集权体制
全国 军队
清承明制,设立内阁,但重要 军国大事开始则由议政王大臣会 议处理。直到清雍正年间设立军 机处后,才逐渐形成专制皇权
你能否从结果上对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 制演变的总趋势做一简要评价?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二、选官制度:
• 西周——世卿世禄 • 战国、秦——军功授爵 • 西汉——察举制、征辟制 • 东汉末、魏晋——九品中正制 • 隋、唐——科举制 • 明、清——八股取士(科举制)
• 之所以说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 础,原因是( )
• A科举制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 方式
• B很多具有文化素养的士人被皇帝控制
• C提高了专制政府的行政效率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PPT

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
焉。
——《新唐书》
材料三 凡军国大事,则令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
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
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资治通鉴》
据材料,概括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运作的主要特点。
注重程序;三省职权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以皇权中心。三
材料一 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 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 在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 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 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 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 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 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 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 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归纳目总的结::①防中范枢宰权相力擅权体②系加演强统变治,提高行政效率
朝代③弥补政中事枢繁权多力而体宰系相才干职不能足的缺陷 特点:①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②制度在继承 的秦基朝础上有所丞创相新(三公九卿)最高行政长官(机构)
西汉武帝 中朝
决策机构,与丞相制衡
隋
中书省、门下省、起草诏令→封驳审议→负
历朝所沿用。
制了人们的思想。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 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高一历史《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公开课(48张PPT)课件

评价: 激励了许多将士为国效力,但不在适用和平时期
3、汉朝选官制度
汉朝察举制和征辟制形成的背景、方法和标准是 什么?你怎样评价这种选官制度?
汉武帝时期,军功爵制不再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 察举制: 征辟制:
孝廉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
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人也容易形成小集团。
被分割
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中书门下
一分为三,只保留 行政权
3、宋代中枢权力机构 皇帝
三省
二府
二府三司制
三司
中尚 门 书书 下 省省 省
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 部部部部部部
中书 门下
枢密
三衙(殿前
司马军司步军
度
盐
户
院 司)禁军 支 铁 部
宰相 枢密使
参知政事 调
统
(副相) 兵
兵
权
权
三司使 计相
三省基本不参与政事 行政
汉代宰相坐议事
宋相站议事
明臣跪奏笔录
思考:从礼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什么实质?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皇帝的烦恼之选才取官)
“公有公门,卿有卿门, 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
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 其怠惰。”
科举取士
世卿世禄
战国四公子 信陵君 孟尝君 平原君 春申君
军功授爵 养士制度
九品中正制 察举征辟
都察院、六科给事中(中央)、按察使司(地方)
谏议 隋唐 门下省 制度 宋朝 谏院
明清 谏议机构取消
谏议大夫魏征
材料一 唐太宗李世民曾是一位“广开 言路,虚心纳谏”的贤明君主。在魏征与 唐太宗合作的17年里,魏征给唐太宗提了 几百条意见,唐太宗基本上都采纳了。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PPT文档资料

外朝 (执行)
一·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的表现 (一)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确立及演变 1· 初步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 2· 确 立:隋唐时期 机构、职权与性质、运作程序、影响 特点:⑴相权三分,既互相牵制,又互相补充 ⑵分工明确 ⑶节制君权 3· 演变 ⑴宋朝:二府三司制(机构与职权) ⑵元朝:一省制(原因、特点、影响) ⑶明清:沿用六部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皇 帝 中书省
起草诏令 决策机构
负责执行 执行机构
尚书省
门下省
封驳审议 审议机构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相权被分割。秦汉:首长制;隋唐:委员制。
情景模拟
唐太宗时,假 设国家要在关中一 带修建一项大型水 利工程,这项工程 的实施涉及众多机 构,按照制度规定 其运作程序应该是 怎样的呢?(暂不 考虑皇帝的作用)
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监察谏议制度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表现。
制度的演变是中国历代“大一统”王朝加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结果,是中国管理模式逐
渐平民化精英化的一种表现,使中华文明充满
了生机活力,走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前列。
⑴秦朝—御史大夫(职责) ⑵西汉—中央:御史府(职责);地方:十三州刺 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与州郡长官。 ⑶宋代—州郡设置通判,监察州郡长官。 ⑷明清—中央:都察院,设监察御史(职责); 六科给事中(职责)【合称“科道”】 地方:按察使司(职责) ——监察制度达到顶峰
2· 谏议制度 含义: 历程:
1· 确立 背景: 过程:⑴ 隋文帝 ⑵隋炀帝 ⑶唐代 2· 演变:⑴宋代 ⑵明清 ⑶1905年 3· 特点: ⑴公开考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竞争原 则。 ⑵依据考试成绩择优录取。 ⑶持续时间长,日益僵化。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PPT课件

▪ 其他诸如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也在本国文官制度的建 立过程中,大量吸取借鉴了中国科举制精华。
2021/3/10
18
▪ 美国: 1848年,威廉姆斯在《中央王国》一书中说: “从科考的结果看,中国政府的高官阶层中的不少官员都
怀有让人极为敬佩的才能和知识,及爱国、正直和有条不
紊的工作态度。它维持了这个国家庞大的机器的运转,也 保持着一种不衰的崇文风气。”870年,史皮尔(Spear, 汉名施惠廉)在《最古老与最年轻的国家:中国与美国》
甚解。既吞噬了教育的独立性,比如独立人格的培养;
也扰乱了知识传播的纯粹性,比如个人对外部世界认
知的智慧。也就因为这些原因,科举制在经历了它
1000多年的辉煌之后,不得不在清朝暮年匆匆谢
2幕021/—3/10—“最是仓惶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21
▪ 专制,再专制
2021/3/10
22
▪ 监察: ▪ 秦朝:御史大夫兼管监察 ▪ 汉朝:于是大夫专管监察,刺史监察地方 ▪ 隋唐: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 ▪ 宋代:设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 ▪ 明清:取消了专门的谏议机构
2021/3/10
14
材料
▪ 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 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 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
▪ 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 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 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 五公。
材料二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
相权和皇权的冲突
说明什么?
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和法律的制约。
2021/3/10
33
2021/3/10
18
▪ 美国: 1848年,威廉姆斯在《中央王国》一书中说: “从科考的结果看,中国政府的高官阶层中的不少官员都
怀有让人极为敬佩的才能和知识,及爱国、正直和有条不
紊的工作态度。它维持了这个国家庞大的机器的运转,也 保持着一种不衰的崇文风气。”870年,史皮尔(Spear, 汉名施惠廉)在《最古老与最年轻的国家:中国与美国》
甚解。既吞噬了教育的独立性,比如独立人格的培养;
也扰乱了知识传播的纯粹性,比如个人对外部世界认
知的智慧。也就因为这些原因,科举制在经历了它
1000多年的辉煌之后,不得不在清朝暮年匆匆谢
2幕021/—3/10—“最是仓惶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21
▪ 专制,再专制
2021/3/10
22
▪ 监察: ▪ 秦朝:御史大夫兼管监察 ▪ 汉朝:于是大夫专管监察,刺史监察地方 ▪ 隋唐: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 ▪ 宋代:设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 ▪ 明清:取消了专门的谏议机构
2021/3/10
14
材料
▪ 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 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 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
▪ 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 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 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 五公。
材料二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
相权和皇权的冲突
说明什么?
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和法律的制约。
2021/3/10
33
岳麓历史必修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pptPPT精美版

中 书 门
下
军事
枢 密 院
元朝中央官制示意图
皇帝 中书省
吏户礼兵刑工
察举制:是汉朝一种自下而上选拔人才 的制度,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定期的 每年每郡主要按孝廉为准向中央推举人 才;一种是不定期的,由国家按需要下 诏提供科目选拔人才,有不同才干的人 可以自由选报,科目有贤良、文学、方 正、明经、明法、勇猛知兵法者等。
第六步
成为状元的李正并没有立即授官, 按唐制需要经过吏部选试或有名臣推荐 才能做官(这样的制度仍能体现出前朝 的遗风,到了宋朝,凡及第考生都直接 授官)。李正通过了吏部的考试,封为 某县县令。
通过以上唐朝科举制的步骤,大家 谈谈科举制的影响。
岳麓历史必修1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16pptPPT精美版
第3课
秦朝中 枢权力设置
皇帝
御史 大夫
丞太 相尉
奉郎卫廷典宗治少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令
内
史
汉武帝中枢权力设置 皇帝
中朝
外朝
尚侍常 书 令中侍
丞御太 史
相大尉 夫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九卿
隋唐时期中央官制示意图
皇帝
中 门尚 书 下书
吏户礼兵刑工
宋朝中央官制示意图
皇帝
财政 行政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岳麓历史必修1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16pptPPT精美版
假如李正是唐代一位家住太原府的 农民,他已经寒窗苦读10了,准备参加 公元713年的科举考试,那么他需要经过 哪些程序呢?我们一起跟上李正来参加 唐朝的科举考试。
岳麓历史必修1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16pptPPT精美版
岳麓历史必修1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16pptPPT精美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唐以来政治制度变化的特点
➢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适应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 要
学以致用
1、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权的措施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 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2、汉武帝令郡国每年各举孝、廉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
材料二:晁错得罪过丞相申屠嘉,申屠嘉预诛之, 晁错得知后逃到景帝处寻求庇护。申屠嘉后悔地说: 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故误。
材料三:丞相有权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员,有权举 荐六百石到二千石高级官员。田蚡为相时举荐的官员 超过了两千石的品秩。
通过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一、集权,再集权
皇帝的烦恼之相权过大
胡适认为现代中国的历史基础之一便是科举制度。他说:“这种制度确实十分客 观、十分公正,学子们若失意考场,也极少埋怨考试制度不公……它是一个公正的制 度,即使是最贫贱家庭的男儿也能够通过正常的竞争程序而爬升到帝国最荣耀、最有 权力的职位上。政府官员并非天生就属于某一特殊阶级,而应通过某种向所有志愿参 加考试的人敞开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来选任。”
度,这一制度是( )
A世卿世禄 B军功授爵 C察举制 D征辟制 3、之所以说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原因是()
A科举制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 B很多具有文化素养的士人被皇帝控制 C提高了专制政府的行政效率 D体现一定的公平公正性
探究性作业:我为西安提建议
2009年9月8日,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特 区实行“大部制”改革后的31个局委正式挂牌成立。这次 改革精简掉了15个局委。31个政府工作部门及相关部门共 取消、调整、转移284项职责和行政审批事项,其中取消 和调整了194项,政府不再直接办理的事务性职责共90项。 运行机制上的这一改革,有利于强化部门之间工作关系, 加强决策的统筹性,提高决策执行的高效性。
汉朝
御史大夫 专管监察 刺史监察 地方
明清
监察院、 提刑按察 使监督地 方,六科 给事中监 察六部
皇帝的烦恼之官员谏议
隋唐
宋朝
明清
门下省负 责谏议和 封驳
设独立的 谏官机构 ——谏院
取消了专 门的谏议 机构
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原因暨特点
•汉唐以来政治制度变化的原因:
➢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
提供论据支持。
二、科举,再科举
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
科举取士
隋唐
世卿世禄 西周
选官制度
魏晋 九品中正
军功授爵 战国
汉朝 察举征辟
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
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 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 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
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 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 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
钱穆说:“无论如何,考试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制度,且由唐 迄清中间递有改革,递有演变,积聚了不知多少人的聪明智力,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发 展,这决不是偶然的。”
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 课堂讨论:根据材料结合教材相关知识评价科举制
三、专制,再专制
皇帝的烦恼之官员监察
秦朝
御史大夫 兼管监察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皇帝的烦恼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 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主要内容:
1 三省六部制的演变过程 2 选官制度的的演变及科举制评价 3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皇帝的烦恼之相权过大
材料一: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为侯, 景帝不敢独自做主,“请得与丞相计之”。而丞相周 亚夫说:“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 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 非约也”。丞相不同意,景帝也只好作罢。
•阅读教材第10页梳理出汉、隋唐、宋、元 治者如何创新制度缓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皇帝的烦恼之相权过大
1
汉到元的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过程来 看,相权与皇权变化的趋势 可以吗?
有人说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关系
3
处理得最好的是唐,请大家结合三 省六部制的相关知识,给这个论点
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在各种场合一再称赞中国古代考试的公平性,强调考试在政 府选任官员中的重要性。他在《五权宪法》等演说中多次说过: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 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的最古最好的制度。孙中山还指出:“自世卿贵族门阀 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 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其他诸如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也在本国文官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大量 吸取借鉴了中国科举制精华。
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
材料二:近代人物对科举制的评价 五四时期重要的科学启蒙者和自由主义思想家杜亚泉在1911年撰文指出:“吾直以
当日之设学堂、废科举,为多事矣。向使当日者,不废科举之制度,但稍稍改易其课 试之程式”,
1847年,曾到过中国的杜麦斯出版了《中国札记》,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 吁建立起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 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1855年5月,经过议会辩论之后,英国实行文 官考试制度。
美国: 1848年,威廉姆斯在《中央王国》一书中说:“从科考的结果看, 中国政府的高官阶层中的不少官员都怀有让人极为敬佩的才能和知识,及爱国、 正直和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它维持了这个国家庞大的机器的运转,也保持着 一种不衰的崇文风气。”1870年,史皮尔在一书中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 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或许没 有个人荣耀,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 见和利益。”1883年,以平等竞争为原则的文官考试法案获得美国国会通过。 1893年,美国文官考试制度完全确立。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虽然察举制有机动灵活、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这项 制度的缺点更多,通过材料大家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
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
材料一: 科举制在国外的影响
英国:1835年,居留中国人士格尔斯指出:“中国的科举将会像火药和印 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甚至是欧洲的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
➢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适应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 要
学以致用
1、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权的措施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 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2、汉武帝令郡国每年各举孝、廉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
材料二:晁错得罪过丞相申屠嘉,申屠嘉预诛之, 晁错得知后逃到景帝处寻求庇护。申屠嘉后悔地说: 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故误。
材料三:丞相有权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员,有权举 荐六百石到二千石高级官员。田蚡为相时举荐的官员 超过了两千石的品秩。
通过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一、集权,再集权
皇帝的烦恼之相权过大
胡适认为现代中国的历史基础之一便是科举制度。他说:“这种制度确实十分客 观、十分公正,学子们若失意考场,也极少埋怨考试制度不公……它是一个公正的制 度,即使是最贫贱家庭的男儿也能够通过正常的竞争程序而爬升到帝国最荣耀、最有 权力的职位上。政府官员并非天生就属于某一特殊阶级,而应通过某种向所有志愿参 加考试的人敞开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来选任。”
度,这一制度是( )
A世卿世禄 B军功授爵 C察举制 D征辟制 3、之所以说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原因是()
A科举制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 B很多具有文化素养的士人被皇帝控制 C提高了专制政府的行政效率 D体现一定的公平公正性
探究性作业:我为西安提建议
2009年9月8日,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特 区实行“大部制”改革后的31个局委正式挂牌成立。这次 改革精简掉了15个局委。31个政府工作部门及相关部门共 取消、调整、转移284项职责和行政审批事项,其中取消 和调整了194项,政府不再直接办理的事务性职责共90项。 运行机制上的这一改革,有利于强化部门之间工作关系, 加强决策的统筹性,提高决策执行的高效性。
汉朝
御史大夫 专管监察 刺史监察 地方
明清
监察院、 提刑按察 使监督地 方,六科 给事中监 察六部
皇帝的烦恼之官员谏议
隋唐
宋朝
明清
门下省负 责谏议和 封驳
设独立的 谏官机构 ——谏院
取消了专 门的谏议 机构
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原因暨特点
•汉唐以来政治制度变化的原因:
➢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
提供论据支持。
二、科举,再科举
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
科举取士
隋唐
世卿世禄 西周
选官制度
魏晋 九品中正
军功授爵 战国
汉朝 察举征辟
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
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 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 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
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 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 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
钱穆说:“无论如何,考试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制度,且由唐 迄清中间递有改革,递有演变,积聚了不知多少人的聪明智力,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发 展,这决不是偶然的。”
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 课堂讨论:根据材料结合教材相关知识评价科举制
三、专制,再专制
皇帝的烦恼之官员监察
秦朝
御史大夫 兼管监察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皇帝的烦恼
•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 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主要内容:
1 三省六部制的演变过程 2 选官制度的的演变及科举制评价 3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皇帝的烦恼之相权过大
材料一: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为侯, 景帝不敢独自做主,“请得与丞相计之”。而丞相周 亚夫说:“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 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 非约也”。丞相不同意,景帝也只好作罢。
•阅读教材第10页梳理出汉、隋唐、宋、元 治者如何创新制度缓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皇帝的烦恼之相权过大
1
汉到元的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过程来 看,相权与皇权变化的趋势 可以吗?
有人说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关系
3
处理得最好的是唐,请大家结合三 省六部制的相关知识,给这个论点
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在各种场合一再称赞中国古代考试的公平性,强调考试在政 府选任官员中的重要性。他在《五权宪法》等演说中多次说过: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 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的最古最好的制度。孙中山还指出:“自世卿贵族门阀 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 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其他诸如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也在本国文官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大量 吸取借鉴了中国科举制精华。
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
材料二:近代人物对科举制的评价 五四时期重要的科学启蒙者和自由主义思想家杜亚泉在1911年撰文指出:“吾直以
当日之设学堂、废科举,为多事矣。向使当日者,不废科举之制度,但稍稍改易其课 试之程式”,
1847年,曾到过中国的杜麦斯出版了《中国札记》,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 吁建立起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 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1855年5月,经过议会辩论之后,英国实行文 官考试制度。
美国: 1848年,威廉姆斯在《中央王国》一书中说:“从科考的结果看, 中国政府的高官阶层中的不少官员都怀有让人极为敬佩的才能和知识,及爱国、 正直和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它维持了这个国家庞大的机器的运转,也保持着 一种不衰的崇文风气。”1870年,史皮尔在一书中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 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或许没 有个人荣耀,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 见和利益。”1883年,以平等竞争为原则的文官考试法案获得美国国会通过。 1893年,美国文官考试制度完全确立。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虽然察举制有机动灵活、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这项 制度的缺点更多,通过材料大家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
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
材料一: 科举制在国外的影响
英国:1835年,居留中国人士格尔斯指出:“中国的科举将会像火药和印 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甚至是欧洲的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