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解析:照相机、投影仪
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复习:照相机

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复习:照相机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019 知识点归纳复习:照相机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这是凸透镜:U>2F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像的大小像的正倒和虚实应用例子
u>2f 放大倒立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
u=f 不成像
uu 放大正立的虚像放大镜
还有公式1/u+1/v=1/f 只是凹透镜
对于薄凹透镜:
当物体为实物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像和物在透镜的同侧;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时,成像于无穷远;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一倍焦距以外两倍焦距以内时,成倒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两倍焦距时,成与物体同样大小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当物体为虚物,凹透镜到虚物的距离为两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虚像,像与物在透镜的异侧。
如果是厚的弯月形凹透镜,情况会更复杂。
当厚度足够大时相当于伽利略望远镜,厚度更大时还会相当于正透镜。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一、透镜的基本概念及性质主光轴:两个球面所在球的球心的连线光心(O ):主光轴上的一个特殊点,(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即薄透镜的中心。
焦点(F ):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像,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一倍焦距分虚实) ⑵u =2f 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分大小)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凸透镜成像口诀:实像倒、位异侧,虚像正、位同侧。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体靠近凸透镜,实像变远且变大,虚像变近且变小,焦点附近像最大。
(像物应是同向去,像距越大像越大) 凸透镜的应用:(1)照相机:原理:①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使用:②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2)投影仪:平面镜的作用:①投影仪上方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原理:②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使用:③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在焦点之外,靠近焦点),远离屏幕(3)放大镜:原理:①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放大、正立的虚像;使用:②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在焦点之内,靠近焦点)三、凸透镜成像动态分析-------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成实像时成虚像时:像与物移动方向相同(物距变大,像距变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物应是同向去) 像的大小变化与像距的变化情况成正比(像距变小,像也变小;像距变大,像也变大)--(像距越大像越大)物距减小(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物距减小 (增大)像距减小 (增大)像变小 (变大)四、透镜光学作图(特殊光线) ①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异侧虚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原理

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原理
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原理基本相似,我们先来看放大镜照相机的原理。
放大镜照相机包括镜头和底片。
当光线通过镜头进入相机时,它会经过折射被聚焦在焦平面上的底片上。
焦平面是一个特定位置,当光线被聚焦在该位置时,得到清晰的图像。
放大镜照相机使用的镜头是凸透镜。
凸透镜会使光线发生折射并聚焦到一个点上,这个点被称为焦点。
镜头通常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以进一步改善成像质量。
底片是感光材料,能够记录光线的强度和颜色。
当光线通过镜头并聚焦在底片上时,它们与底片上的感光材料相互作用,形成图像。
通过在镜头前放置快门,可以控制光线对底片的曝光时间,从而控制照片的亮度。
接下来,我们来看投影仪的原理。
投影仪也有镜头和光源。
光源通常是高亮度的灯泡,它会发出光线。
光线通过镜头进入投影仪,然后被聚焦在一个特定的位置上,这个位置是能够呈现清晰图像的位置。
与放大镜照相机不同的是,投影仪使用的是透镜系统。
透镜系统由多个透镜组成,可以将光线进行聚焦和调节,使其能够在屏幕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在光线通过透镜系统之前,投影仪会对图像进行处理。
它会将图像转化为光信号,然后通过光学系统将光信号转化为光线。
这些光线被透镜系统调节并聚焦在屏幕上,形成一个放大的图像。
总的来说,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原理都是利用透镜的折射和聚焦作用,将光线进行处理并形成图像。
放大镜照相机通过把图像记录在感光材料上,而投影仪则将图像投射到屏幕上。
【初中物理】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及特点

【初中物理】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及特点
投影仪是一种利用光学元件将工件的轮廓放大,并将其投影到影屏上的光学仪器。
它可用透射光作轮廓测量,也可用反射光测量不通孔的表面形状及观察零件表面。
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体越靠近凸透镜,所成像越大.越远离凸透镜时,所成像越小,因此,要想让像变大些,应使幻灯片移近镜头.但所成的像到镜头的距离也发生变化,若不相应地改变镜头与银幕间的距离,银幕上的像就是模糊的,遵循凸透镜成像时的规律:物距减小时,像变大,像距变大;应适当增大镜头与银幕间的距离,即应将幻灯机远离银幕。
1.满足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2.图像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图像成像是左右相反的。
1.机械方面。
严防强烈的冲撞、挤压和震动。
因为强震能造成液晶片的位移,影响放映时三片LCD的会聚,出现RGB颜色不重合的现象,而光学系统中的透镜,反射镜也会产生变形或损坏,影响图像投影效果,而变焦镜头在冲击下会使轨道损坏,造成镜头卡死,甚至镜头破裂无法使用。
2.吊顶安装的投影机,要保证房间上部空间的通风散热。
当吊装投影机后,往往只注意周围的环境,而忘了热空气上升的问题,在天花板上工作的投影机,其周围温度与下面有很大差别,所以,不能忽视这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照相机的原理初中物理

照相机的原理初中物理照相机是一种能够将景物或人物的影像记录下来的设备。
它的原理是基于光学和化学的相互作用,通过透镜、快门和感光材料等组件来捕捉并保存图像。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照相机的原理。
1. 光学原理照相机的镜头是最重要的光学部件之一。
它由一组透镜构成,可以使光线聚焦到感光材料上。
当光线通过透镜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也就是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透镜的形状和材质可以影响光线的折射程度和聚焦效果。
透镜的焦距决定了图像的清晰度和放大倍数。
当物体离镜头越近,光线就会更加集中,图像就会变得更大、更清晰。
而当物体离镜头越远,光线就会更加发散,图像就会变得更小、更模糊。
2. 快门原理照相机的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感光材料的时间的装置。
它由两个帘幕构成,一个是前帘幕,一个是后帘幕。
当按下快门按钮时,前帘幕会打开,光线可以进入照相机的感光材料上。
在一定时间后,后帘幕会关闭,停止光线的进入。
这个时间就是快门速度,用来控制曝光的时间。
快门速度越快,感光材料曝光的时间就越短,图像就会更加清晰。
而快门速度越慢,感光材料曝光的时间就越长,图像就会更加模糊。
3. 感光材料原理感光材料是照相机中用来记录图像的关键部件。
在早期的照相机中,感光材料主要是胶片,而现在的照相机则主要使用数字感光器件,如CCD或CMOS。
感光材料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的化学反应。
当光线照射到感光材料上时,感光材料中的银盐会发生化学变化。
这些化学变化会在照相机的显影和定影过程中得以保留,从而形成图像。
4. 曝光原理曝光是指感光材料受到的光线照射的程度。
曝光过度会导致图像过亮,曝光不足则会导致图像过暗。
为了获得适当的曝光,照相机需要根据场景的光照条件来调整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
光圈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的装置。
它由一组可调节大小的叶片组成,通过扩大或缩小光圈的大小来控制光线的进入量。
当光圈较大时,更多的光线可以进入镜头,图像就会更亮。
而当光圈较小时,光线的进入量就会减少,图像就会更暗。
【2013】【物理课堂笔记】5.2 生活中的透镜

教育部审定2012 八年级物理义务教育教科书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5.2 生活中的透镜
一、照相机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利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或人到镜头的距离(物距u)大于胶卷(光屏)到镜头的距离(像距v)
4、物体和像分布在凸透镜的两侧
二、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投影仪可以在荧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投影仪工作时,投影片与镜头的距离(物距u)小于荧幕到镜头的距离(像距v)
4、物体和像分布在凸透镜的两侧
三、放大镜
1、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
2、利用凸透镜观察较近(物距u小于焦距f)的物体才可以看到放大作用。
3、使用放大镜时,物距u越小,像的放大倍数越小。
4、放大镜所成的虚像和物体在透镜同侧。
四、实像与虚像
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像;而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2、实像既可以用眼睛看到,还可以用光屏承接;而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无法成在光屏上。
克拉玛依准东中学。
【物理知识点】物理知识点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物理知识点】物理知识点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谈及投影仪成像原理,基本都大同小异,无论哪一种类型的投影仪,都是先将其光线
分成红绿蓝三种颜色,再产生各种颜色的图像。
因为元件本身只能进行单色显示,首先要
生成3色成分,然后通过棱镜将3色图像合成为一个图像,再通过镜头投影到屏幕上。
而投影仪中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2f>u>f)时,来自投影片上物体的光,通过凸透镜形成物体的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最后
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其在屏幕中成像。
投影仪是一种利用光学元件将工件的轮廓放大,并将其投影到影屏上的光学仪器。
它
可用透射光作轮廓测量,也可用反射光测量不通孔的表面形状及观察零件表面。
投影仪特
别适宜测量复杂轮廓和细小工件,如钟表零件、冲压零件、电子元件、样板、模具、螺纹、齿轮和成型刀具等,检验效率高,使用方便;广泛应用于计量室、生产车间,对仪器仪表
和钟表行业会议场合尤为适用。
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
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距越大,像距越大,虚像越大。
在焦点上时不会成像。
在2倍焦距上时会成等大倒立的
实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初中投影知识点总结

初中投影知识点总结投影是一种利用光线或其他辐射将物体的形状或图像投射到屏幕上的技术。
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投影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电影院、教室到商务演示和家庭影院,投影技术被广泛应用。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投影知识,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初中投影知识的相关内容,包括投影的原理、种类、应用等方面。
一、投影的原理1. 光学原理投影的原理是利用光学成像的原理。
当光线照射在物体上时,光线会被物体反射、折射或透射,最终形成在另一表面上的物体的投影。
在投影过程中,光线经过透镜或反射镜等光学器件,将物体的图像投射在屏幕上,形成所谓的投影图像。
2. 透镜原理透镜是实现投影的重要光学器件之一。
根据透镜的形状,可以将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聚光线,形成正像;而当光线通过凹透镜时,会发散光线,形成负像。
在投影中,通过适当安置透镜,可以实现对物体的放大或缩小投影效果。
3. 显示原理在投影中,显示器件也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常见的投影显示器件包括LED、DLP、LCD等。
这些显示器件利用电子技术将图像信息转化为光信号,再通过光学器件的作用,形成投影图像。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显示原理,以便对投影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投影的种类1. 平面投影平面投影是指投影成像的屏幕是平面的投影技术。
平面投影通常应用于教室、会议室等场所,用于展示文字、图片、PPT等内容。
平面投影通常采用DLP或LCD等显示器件,这种投影方式投影的图像清晰,适合一般的文本和图片展示。
2. 立体投影立体投影是指投影成像的屏幕是立体的投影技术。
与平面投影相比,立体投影可以实现更加生动逼真的效果。
立体投影通常采用多台投影机同时投影,或者采用特殊的投影设备,配合特殊的屏幕材料,使投影出来的图像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3. 全息投影全息投影是一种利用激光产生干涉条纹来实现的投影技术。
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点汇总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点汇总知识点一、照相机的原理1.物体位于凸透镜 2 倍焦距以外(μ>2f),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像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f<μ<2f).物体与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利用照相机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2.被照的物体位于镜头(凸透镜)的二倍焦点以外(μ>2f). 物体与实像大小比较实像小于物体(像小). 物距与像距大小比较像距小于物距(像距大).3.照相机主要构造镜头一般由几个透镜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用来接收像.机壳相当于暗室,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调焦环可以调节镜头到胶卷的距离,在胶卷上形成清晰地像.光圈可以控制从镜头射入的光线的多少,光圈上的数字越小,光圈就越大,进入镜头的光就越多.快门可以控制曝光时间,数字表示秒的倒数.4.照相机照相的特点(1)物体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要大于胶卷到照相机的距离.(2)物体离照相机越远,物体在胶卷上所成的像越小,像的位置(胶卷到镜头的距离)越近,暗箱越短. (3)照相机胶卷上所成的像一定比物体小. (4)物体和像在镜头(凸透镜)的两侧.二、投影仪的原理1.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2f>μ>f)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物体与实像大小比较实像大于物体(像大).物距与像距大小比较像距大于物距(像距大).2.投影仪主要构造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来自投影片上图案(物体)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天花板上,形成图案的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3.投影仪成像特点(1)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小于镜头到像的距离;(2)投影片离镜头越近,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大;(3)投影仪在屏幕上所成的像一定比图案(物体)大.三、放大镜原理1.物体位于焦点以内,即μ<f时,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p="">2.放大镜成像特点(1)物体被放大了。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ppt课件

投影仪成像特点
(1)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小于镜头到像的 距离 (2)投影片离镜头越近,屏幕上所成的像 越大,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大 (3)投影仪在屏幕上所成的像一定比图案 (物体)大。
放大镜的 原理
.
物体位于焦点以内即( u<1f ) 时,成 正立的、 放大的、虚 像
.
放大镜成像特点
(1)物体被放大了 (2)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对光线的作用: 会聚作用 凸 透 镜 运用: 显微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 镜.望远镜等
平行光线经凸透镜会聚 焦点: 于主轴的交点
凸透镜的中心点 相关概念 光心:
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的原理
·
·· · · ·
物距:U 像距:v
物体位于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U>2f ),成 倒立的、 缩小的、 实 像。 像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f<v<2f) 物体与 实 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答案:A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投影仪的螺纹透镜的作用是( ) A使光线会聚 B相当于一个焦距比较短的透镜 C使射向投影片的光的亮度增强 D减小机体的尺寸 E扩大投影片的尺寸,便于手工书 写制作投影片 答案:ABCDE
从酒瓶侧面观察酒中浸泡的人参,看 到的人参是( ) A放大、正立的虚像 B放大、正立的实像 C放大、倒立的虚像 D放大、倒立的实像
答案:A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穿衣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B照相机成缩小的实像 C汽车观后镜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投影仪成放大的实像
答案:C
END
如果将模型照相机的凸透镜用黑纸盖上 一半,则( )
物理照相机的知识点总结

物理照相机的知识点总结照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来记录影像的设备。
在照相机中,光线首先通过镜头成像,然后成像透过快门打开时射入感光元件,在感光元件上形成影像。
通过适当的后期处理,可以将这些影像转换成数字格式,在显示设备上进行观赏。
照相机的功能和技术要素有很多,下面将分别介绍。
1. 镜头镜头是照相机的核心部件,是通过对光线的调制和聚焦来实现成像。
不同的镜头可以拥有不同的焦距和光圈大小,以适应不同的拍摄情境和效果。
镜头镀膜是为了提高透光率和避免反射,从而提高成像质量。
常见的镜头种类有标准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微距镜头等。
2. 快门照相机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感光元件的部件。
它能够控制光线的曝光时间,通常以秒为单位。
如果曝光时间太短,光线进不足以形成清晰的影像,而曝光时间太长则容易出现模糊现象。
快门还可以控制拍摄的运动轨迹,从而实现拍摄运动物体时的清晰度。
3. 感光元件传统的感光元件采用感光胶片,它们能够在接收光线之后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影像。
而数字相机使用的是感光芯片,可以将光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经过处理后形成数字影像。
感光元件的材料、尺寸和像素数量都会影响拍摄的质量。
4. 光圈光圈是控制镜头透光量大小的部分,它的大小通过光圈值来表示。
较大的光圈值意味着较小的光圈开口,光线能量较低,适合拍摄较暗的场景;反之,较小的光圈值则会增加光线能量,适合拍摄较亮的场景。
5. 对焦对焦是照相机调整镜头使目标清晰成像的过程。
相机通常会配有自动对焦功能,它会根据目标的距离和光线条件来快速调整。
也可以使用手动对焦来精确控制焦点位置。
6. 白平衡相机的白平衡功能能够在拍摄时自动调整光线的颜色温度,使得成像更加真实自然。
在不同环境下需要手动调整白平衡,以适应光线的色温变化。
7. 曝光补偿曝光补偿是对相机曝光进行微调的功能。
通过增加或减少曝光值,可以使得成像更加明亮或阴暗,以满足拍摄者对效果的要求。
8. 反光板反光板是一种辅助的拍摄工具,通常用于补光或打出阴影。
【2019最新】中考初中物理知识点:光的折射【知识点拓展】凸透镜的应用

【2019最新】中考初中物理知识点:光的折射【知识点拓展】凸透镜的应用
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1、放大镜是凸透镜;2、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注意事项:“三心共线”: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又叫“三心等高”
- 1 - / 1。
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照相机

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照相机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照相机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们对上面照相机知识内容总结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很好哦,加油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 υ ) 像的性质应用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 = f 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ppt课件

投影仪的原理
· ·
·
· ·
·
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 2f>u>f )
成 倒立的、 放大的、 实 像
物体与实像大小比较 实像大于物体 (像大) 物距与像距大小比较 像距大于物距 (像距大)
投影仪主要构造 光源、螺纹透镜、投影片、镜头、平面 镜、屏幕 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 来自投影片上图案(物体)的光,通过 凸透镜后会聚在天花板上,形成图案的 像。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 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答案:B
(3)放大镜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 放大镜离物体越远(不超过焦距), 所成的像越大。
虚像和实像
虚像:虚像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 不能用光屏承接,但能用眼睛直接看到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也 能用眼睛直接看到。 平面镜和放大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照相机和投 影仪所成的像是实像。
思考:
的 情 况 物体到凸透镜 像 的距离 倒立/正立 放大/缩小 实像/虚像
大于2倍焦距
应 用
倒 立 缩 小 实 像 照相机
幻灯机 倒 立 放 大 实 像 投影仪
在2倍焦距和 焦距之间
小于焦距
正 立 放 大 虚 像 放大镜
照相机镜头的作用是( A使光线会聚 B使光线发散 C反射从景物射来的光 D使景物在胶卷上成像
缩小的、实像 利用照相机能成 倒立的、
被照的物体位于镜头(凸透镜)的 二倍焦点以外(u>2f ) 物体与实像大小比较 实像小于物体 (像小) 物距与像距大小比较 像距小于物距 (像距大)
照相机主要构造 镜头、胶卷、调焦环、光圈、快门、暗箱
镜头一般由几个透镜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胶卷相当于光屏,用来接收像。 机壳相当于暗室,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 调焦环可以调节镜头到胶卷的距离,在胶卷上形成清 晰地像。 光圈可以控制从镜头射入的光线的多少,光圈上的数 字越小,光圈就越大,进入镜头的光就越多。 快门可以控制曝光时间,数字表示秒的倒数。
八年级上册投影仪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投影仪物理知识点电磁波是什么?
在我们使用投影仪时,我们会经常听到“电磁波”的词汇。
那么,电磁波是什么?电磁波是一种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形成的波动现象。
它们在自由空间中以光速传播,既可以是可见光,也可以是不可
见的电磁辐射,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紫外线等。
光的三原色
投影仪的显示原理是通过色彩叠加来实现的。
而这种叠加是基
于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RGB 色彩模式。
红、绿、蓝三种颜色能够覆盖所有的颜色,因为它们是互补色,通过调整不同比例的三原色来实现色彩效果。
什么是激光?
我们也会经常听到投影仪使用了激光技术。
激光是一种具有很
特殊性质的光线,特点是单色性、相干性、方向性、高亮度。
激光在投影仪中的原理是:激光光线通过透镜的作用,被聚焦
成一个小点照射到屏幕上,从而形成图像的暗亮变化。
棱镜的使用
在投影仪中,为了使画面更加清晰,还需要使用到棱镜。
棱镜
可以将激光分解成红、绿、蓝三种颜色,从而提高色彩的还原度。
在投影仪中,一个棱镜通常会分解出三个光源,这三个光源将
分别投影到屏幕上的相应位置上,从而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图像。
总结
投影仪是使用电磁波、激光、棱镜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图像投
影的设备。
了解其中的物理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投影仪,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电磁波、光的特性提供了帮助。
2024年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样本(四篇)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样本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显微镜和望远镜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透镜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液化:雾、露、雨、白气。
凝华:雪、霜、雾淞。
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反射和拆射总是同时发生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
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照相机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的原理:u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六种物态变化。
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璃。
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
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串联电路是等流分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大。
并联电路是等压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先去掉电源和其它电压表,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连电路时,开头要断开;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电流表一般用小量程;电压表的量程要看电源电压和所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先择连左下或右下;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
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电阻表现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