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写作训练”教学案例
《父爱之舟》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父爱之舟》读写结合教学案例《父爱之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描写了作者父亲对其深深的爱和影响。
本教学案例旨在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父爱的伟大,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2.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经历,体会父爱的伟大;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解析:《父爱之舟》通过描写一些日常小事,展现了父亲对作者深深的爱和影响。
文章中运用了丰富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让人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2.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父爱的文章。
要求情感真挚,内容具体,语言流畅。
三、教学步骤:1.阅读理解: a. 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b.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深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c. 让学生回答问题,进一步理解文章主题和意义。
2.结合自身经历: a. 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父亲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并分享感受; b. 引导学生将自身经历与文章内容相结合,加深对父爱的理解; c.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父爱的感悟。
3.写作练习: a. 给出写作要求,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和内容; b.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手法进行写作; c.让学生互相交流、点评,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2.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父爱的伟大;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案例【篇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案例】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里最亮丽的瑰宝,作者将自己的悲或喜、情与物,浓缩成几十个字,读来令人神思激荡。
《渔歌子》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优美春色和垂钓时那种悠然自得的意境,情真意切,情景交融,意象丰富,显示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生活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词眼“不须归”,展开教学活动。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思考、想象、表达等实践活动,理解词的内容,感受词的意境,欣赏词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
因此,结合工作室确立的“读写结合”训练目标,我将本节课重点放在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文本,以词中营造出来的优美景象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想象,将词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笔触表达出来。
以“我喜爱这,你看”的句式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这样的总分结构的句式来看展读写训练。
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学生练笔时由词入画,由画入情,将读、悟、赏、说、写有机结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二、《渔歌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想想词的意境,并描述出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背诵课文。
3、理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知人论诗,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体会作者“不须归”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制作ppt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激情导入师:同学们,让我们放眼窗外,春回大地,绿满人间,天也湛蓝,风也和暖,雨也缠绵,山花烂漫,杨柳依依,这时你会情不自禁的吟出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呢?生回答二、整体通读,了解诗意。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景的词。
(板书《渔歌子》,引出课题,齐读课题)师:对于词,你有哪些了解?生回答师:说得真好。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一起来复习一下词的文学常识。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知识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1. 阅读和写作材料:一篇有关自然保护的文章和一篇关于如何保护环境的文章。
2. 学生练习册或纸张。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保护,为什么保护环境很重要。
2. 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看一些关于环境破坏的图片,让学生讨论这些图片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感受。
步骤二:阅读理解(20分钟)1. 教师分发两篇文章,要求学生独立阅读,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回答几个问题。
2. 教师核对答案。
步骤三:讨论交流(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对比两篇文章的内容、写作风格、语言运用等方面的不同点。
2. 学生可以提出他们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步骤四:写作练习(30分钟)1.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所阅读的文章,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环境的短文。
2. 教师提供一些写作提示,如:如何节约能源、如何减少塑料袋使用、如何种植绿色植物等。
3. 学生独立完成写作练习,并交给教师检查。
步骤五:展示和反馈(15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写作成果,可以选择口头或书面形式。
2.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增进意见。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选择其他的环境保护话题,进行写作练习。
2. 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写作成果展示给其他班级或者学校的同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活动,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提高了对自然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理解能力。
学生们通过分析、比较和写作的实践,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和交流,促使他们在学习中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更多的写作和口头表达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精选13篇)
读写结合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精选13篇)读写结合提高能力──《火烧云》篇1【背景】读和写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会读,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且还必须教会学生理解作者在表达思想内容时所运用的方式方法及其遣词造句的妙处。
这就是说,阅读教学本身就应该包括写作教学的因素。
固然,两者各有各的重点,但不可能截然分开。
其中,仿写是重要的方式之一。
【案例】《火烧云》是篇散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霞光、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
由于课文以时间顺序来写,突出写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多而快的特点,在写形状变化时,以出现──样子──变化这种顺序来写,很有特点,于是,以这篇文章中火烧云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为仿写点,我设计了教学。
在教学颜色变化一节时,我让学生找出颜色变化多和快的句子,并圈出有关的词语。
学生在交流时,都找到了“火烧云变化极多极快,一会儿红彤彤,一会儿金灿灿,一会儿……”等句子。
有学生说:“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四个词语我知道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之快,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等表示颜色的词语说明了火烧云了颜色的多。
通过划句子,圈词语的学习方法,我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把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和快写具体的,为仿写作好铺垫。
在教学形状变化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又运用划句子,圈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先学“马”的一节,按照“天空中出现了什么?──它的样子怎样──它是怎样变化的”这一顺序,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有关的内容,学习课文。
学生通过自学,找到了相关的句子,发现这一节是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写法。
另外几节由于结构相似,我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学。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这段内容的写作特点。
掌握了写作特点,就为仿写作好了铺垫。
在学生清楚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之后,我就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仿写“变幻的云彩”,让他们把他们眼睛中看见的千变万化的云,通过描写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写作的方法,老师从扶到放,放手让学生写,学生写得得心应手,兴趣盎然。
读写结合课(5篇范例)
读写结合课(5篇范例)第一篇:读写结合课读写结合课:读写结合课的关键是找好读写结合的关键点,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写作指导点。
如:①句式仿写:人教版七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段话。
人教版八上《芦花荡》—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月明风清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找出并抄下来,仔细体味,再仿写几句。
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人教版九上《星星变奏曲》──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②写法模仿:人教版七上《春》──仿用借景抒情的写法和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以《秋》为题,写一篇短文。
人教版七上《济南的冬天》──在小组或班上向大家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
人教版七下《音乐巨人贝多芬》──注意描写贝多芬穿着和外貌特征的语句,模仿这种写法,用几句话描写你最熟悉的一个同学的外貌。
与同学进行交流,看谁写得最传神。
学习人教版九上《杨修之死》一文,学习运用“插叙”写法,写一篇文章。
③词语的运用:人教版七上《羚羊木雕》“读一读,写一写”中有六个词语:“抹”“攥”“逮”“怦怦”“树杈”“寒战”,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这些词语写一段话,要求通顺合理。
④改写:人教版七下《最后一课》──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内容。
人教版八上《石壕吏》—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
人教版九上《我的叔叔于勒》—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说?试写成一篇短文。
人教版九上《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课文标题却是“智取生辰纲”,试从晁盖等人的视角来改写这个故事。
⑤简单议论:人教版九上《短文两篇》──《谈读书》(作者培根)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来,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条,作为论点,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写成一篇议论文。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在教学中,读写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读写结合教学,学生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从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我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来介绍读写结合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教学目标,通过读写结合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叙事文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内容,叙事文写作。
教学过程:1. 阅读教学,首先,教师选择一篇生动有趣的叙事文,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其内容。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2. 写作指导,在学生理解了叙事文的基本特点后,教师进行写作指导。
通过分析范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叙事文的写作结构、语言运用技巧等,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如如何展开故事情节、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等。
3. 作文训练,在学生掌握了叙事文写作的基本要领后,教师可以布置作文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想象,写一篇叙事文。
在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困难,提高写作水平。
4. 作品展示,学生完成作文后,可以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
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学习,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教学效果:通过读写结合教学,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不仅加深了对叙事文的理解,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同时,通过作品展示和交流,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成长。
总结:读写结合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在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希望通过本教学案例的分享,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有所收获。
读写结合-案例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在语文课堂阅读中,要注重读写结合,做到读中学写,写中促读,相得益彰。
一、训练要求(读写结合点):学习课文环境描写的写法,烘托某种气氛。
二、读写结合点训练:1、教材特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在环境描写上具有明显的特点。
例如: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
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
爸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
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这则环境描写不仅是自然环境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在读写训练时,先让学生体会怎样通过描写自然环境来烘托气氛。
从北风怒号、阴暗等词语中体会天气的恶劣。
学生在练笔中会写:测试卷子发下来了,我觉得周围的空气中弥漫了硝烟的味道,天空是灰色的,公园里的花儿是苍白的,行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
通过这样的环境来描写自己内心的苍凉,比用上“后悔”、“惋惜”之类的词语效果还要好。
教学课文环境描写时以“读”代讲,先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了解内容,再通过教师的引读、学生合作读、同桌合作读品味作者的表达方式,加深环境在脑海中的印象,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指导学生通过环境描写来表现内心潜在的情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言外之意。
并且从本文的环境描写中感受伯父鲁迅先生博大无畏的胸襟。
2、训练意义:由于受逻辑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在描写环境时,往往缺乏条理性,总是东拉一句,西扯一句,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环境的特点,进行有序列的描写。
同时,为了描绘的具体,往往将所有方面进行堆砌罗列,以致松散、冗繁,缺乏重点。
而学会该自然段的逻辑排列和叙述方法,可有效避免以上错误,使行文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另外,也能训练学生的用词简洁、精当。
这样在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联系到写,把写作方法教给学生;在指导学生写的时候又联系到读,学生提高读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写的能力,提高写的能力的同时,即提高读的能力,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成了训练学生读写结合的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找准读写结合点__有效落实读和写——以《麻雀》教学为例
|统编本教材非常重视学生习作表达能力的培养,专题设置了习作单元,不仅明确了习作单元的训练重点,同时还编选了与训练重点相契合的典型课文。
教师就需要找准单元课文与习作训练要素之间的联系,实现从读到写的结合。
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训练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把事情写清楚的。
其中,“写清楚”是目标,“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屠格涅夫的《麻雀》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典型的习作价值,教师就需要探寻读与写之间的交融,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言语实践。
一、梳理故事发展,感知情节呈现的“清楚”作为教材中的范例文本,展现出来的内容无疑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教师不要急于引导学生从表达方法的层面进行深入探究,而要契合学生认知规律,先从理解的维度,对故事的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出情节发展的基本脉络,让学生先知晓课文写了什么,从内容的角度,初步感受写“清楚”了的故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作为四年级学生,面对一篇完整的课文,要想一下子精准地概括出故事内容,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他们适度的抓手。
从写清楚的角度来看,写清楚了的故事应该清晰地交代出故事的六要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和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从课文内容中捕捉信息,并通过适度地删减、调整,对文本表达的内容进行感知。
以这篇《麻雀》为例,学生在教师所提供的“故事六要素”的支撑下,对故事的内容进行了概括与梳理,并相机分析了故事起因对于经过的影响,故事的经过对于最终结果所带来的制约。
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一方面理解了故事内容,把握了故事发展的重点,尤其是对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了体悟;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怎样才能把故事写清楚。
二、聚焦关键词句,洞察遣词造句的“清楚”将故事写清楚,仅仅感知故事的轮廓与概况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对文本的阅读,既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同时也需要从作者的言语细节上进行考量,关注作者是怎样进行遣词造句,从而将故事发展的脉络以及具体细节展现清楚的。
名师读写结合优秀案例
名师读写结合优秀案例一、案例背景。
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学语文课堂上,王老师可是一位超级有名的语文名师哦。
这次,他要带着同学们一起探索读写结合的奇妙世界,教学内容是描写动物。
这可不是简单的事儿,毕竟小动物们各有各的可爱与特别之处。
二、阅读引导。
1. 故事导入。
王老师先讲了一个自己小时候和小猫的有趣故事。
他说:“我小时候呀,家里有只小花猫。
那家伙可调皮了,有一次它想抓老鼠,结果不小心把花瓶给弄倒了,那‘哗啦’一声,吓得它自己喵呜喵呜直叫,就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小毛孩。
”同学们都被这个故事逗得哈哈大笑,一下子就对小猫充满了兴趣。
2. 经典阅读。
三、写作启发。
1. 观察讨论。
2. 写作框架。
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简单的写作框架:开头先简单介绍小仓鼠是怎么来到自己身边的,就像老舍先生先点明猫是自家的一样;中间部分描写小仓鼠的外形,再重点写它的一两个特别的行为或者习性;最后结尾表达自己对小仓鼠的喜爱之情。
四、写作实践与反馈。
1. 学生创作。
同学们开始埋头写作,教室里只听见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
有的同学写得特别快,还不时地露出微笑,看来是和小仓鼠之间有很多有趣的想法要分享;有的同学则皱着眉头,思考着怎么把小仓鼠描写得更生动。
2. 佳作分享。
写作时间结束后,王老师请了几位同学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
小丽同学读道:“我家的小仓鼠是我在宠物市场一眼就看中的。
它浑身雪白,就像一个小雪球。
最有趣的是它吃东西的时候,两只小爪子抱着食物,腮帮子鼓鼓囊囊的,就像塞了两个小馒头。
我特别喜欢我家的小仓鼠,它是我最可爱的小伙伴。
”王老师听了,竖起大拇指说:“小丽同学写得非常好,把小仓鼠的外形和吃东西的样子都写得很形象,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仓鼠的喜爱,这就很棒。
”3. 问题修正。
也有同学的作品存在一些小问题。
小明同学写小仓鼠的外形时,只简单说了一句“小仓鼠很小,毛是棕色的。
”王老师就给他建议:“小明啊,你可以再具体一点,比如小仓鼠的毛像什么呀?它的耳朵、尾巴又是什么样的呢?”小明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马上开始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年级上册“读写结合”“习作”教案
由阅读到领悟,由内化到改写。
1、抓住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其中之一介绍即可。
2、学习导游词的写法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创设情境,学生练笔。
风雨袭来,谈迁踩在泥泞的道路上……
风雪交加,谈迁露宿墙角……
四处寻访,谈迁遭受冷言冷语…
伴着孤灯,谈迁奋笔疾书……
学习文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回顾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有序的描写。
1、提前布置学生观察。
2、恰当地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将过程写清楚。
《成语故事》
选择一个成语故事,将其改写成课本剧的剧本,和同学们演一演。
初步了解剧本的基本表达方法并尝试改写成小剧本。
分析故事情节及人物,深刻地理解故事,进而进行改写与表演。
句话,做的一个动作,只要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心去体会,你一定能从中能反映出老师对我们的爱。
同学们,我想你一定也有过像例文中小作者一样受到老师亲切
地关爱吧?那一定是个温馨的时刻!你愿意和我们一起分享吗?
(4)组织学生交流,引导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
见“大”。(打开学生的思路)
(一次倾心的谈话、一次深情的暗示、一句难忘的鼓励、一束严厉的目光、一次令我心跳的家访、一次深情的凝望、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一个令我激动的电话……)
2、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进行习作。
《莫高窟》
1、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句式,写一写壁画上的飞天。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排比练习。
结合课文插图,引发学生思考,再进行仿写。
指导学生对所填词语加强推敲,使用凝炼的文字。
2、莫高窟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座艺术宝库。如果你是导游,请设计一段导游词,为游客介绍莫高窟的一个景点。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教学目标,通过读写结合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以一篇短文为例,通过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语言运用三个环节,展开读写结合的教学。
教学步骤:第一环节,阅读理解。
教师先让学生阅读一篇短文,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的结构如何?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能够掌握文章的主旨,了解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
第二环节,写作表达。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布置作文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读文章的内容,进行写作表达。
例如,请你根据所读文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
通过写作表达,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环节,语言运用。
在写作表达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指出语言表达上的不足之处,并进行适当的语言运用指导。
例如,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恰当的连接词、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如何改善句式结构等。
通过语言运用,学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语言运用技巧。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作文质量和语言运用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读写结合教学案例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通过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语言运用三个环节的有机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使得读写结合教学案例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读写结合教学案例是一种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值得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读写结合教学案例篇一:读写结合教学案例读写结合的相关内容篇二:读写结合教学案例以读导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读书与写作的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这话道破了读与写的紧密联系。
早在古代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等说法。
显然,人们已经意识到只有在读中探写、读写拧为一体,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谁都希望孩子们手中有一支神奇的笔,可以描绘出大千世界中的千变万化,心灵空间中的奇思妙想。
作为教师要启发引导他们准确地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
教学片段:欣赏图片(幻灯播放)师:在一条悠长悠长的小路,路两边种满了这样的花,正是现在这样的季节,金黄色的小碎花开了,一朵、两朵、三朵他们簇拥着开满枝头。
假如我们来到了这条小路上,当你抬起头,看着眼前一片金黄色的花海,你会有什么感觉?生说感觉:师:假如这些花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孩子变的,他们长在那些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
再抬头,看着眼前一片金色的花海,你又会有什么感觉?生说感觉:师:有一位作家以这可爱的花名为题,写了一首散文诗。
这会是一首怎样的诗呢?我们一起来走进《金色花》。
师:(配乐示范读。
)师:这样的一首小诗,你喜欢它吗?为什么喜欢?生:(想象力丰富,充满童真童趣,好玩,捉迷藏似的,孩子可爱,妈妈慈祥,体现母子亲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很有韵味)师:既然大家都喜欢它,那就美美的读它吧!学生初读。
指名读。
师:老师觉得他们喜欢这首诗已经喜欢到骨子里去了,因为他们读得是那么的有滋有味。
我们也像他们这样有滋有味地再来读读这首诗,把你觉得特别有意思,特别有味道的句子划出来,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生朗读,(师巡视。
)师:朗读全文,围绕孩子的天真、可爱、调皮、淘气与依恋妈妈,谈谈感受。
生交流:选读,进一步感受散文诗语言的韵味。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课例
景物烘托写作训练教学案例——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首先,品析文本,让学生领会景物烘托的妙处。
【选文一】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
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烘托杜小康内心的恐慌)吃完饭,杜小康才稍稍从恐慌中静定下来。
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
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
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
水边的芦叶里,飞着无数萤火虫。
有时,它们几十只几百只地聚集在一起,居然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见一只水鸟正浮在水面上。
(烘托杜小康内心暂时的平静) 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
夜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入睡。
【选文二】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
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
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
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
而月亮又是那么明亮。
(烘托杜小康找到鸭子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
但他没有哭。
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接着,小结阅读文段后领会得来的写作知识:①景物烘托的写景,既要尊重所写景物的特征,抓住特征进行描写,又要以有情之笔去描绘景物,所写之景要体现主观情志。
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手法描写景物,做到情景交融。
③可借助对比、衬托、想象等写作手法来表现。
最后,指导学生写作实践:第一步,以采访形式讨论:(1)你孤独时心情怎样,你最孤独一次是什么时候?(2)你孤独时在做什么?周围环境如何?第二步,让同学们说说哪些景物的特征能切合孤独的心情。
小学读写结合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小学读写结合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小学读写结合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读写结合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读写结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太阳》、《松鼠》两篇课文,对比它们的语言特点,并了解说明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把某个事物说明白。
2、通过合理利用资料,并且按一定顺序,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东方明珠塔,同时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太阳》和《松鼠》2篇课文。
我们知道这两篇都是?(生说:说明文)2、出示:说明性的文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掌握知识。
例如:通过学习《太阳》这篇说明文,我们了解到太阳的特点是?(生说:远,大,热)《松鼠》这篇说明文又让我们了解到哪些知识呢?(生说:松鼠的外形,性格,生活习性等)(二)新授1、是的,说明文就是这样的。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出示(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齐读。
2、那么,怎样才能把说明文说明白呢?(预设生说:说明方法)(预设师说:那就得用上说明方法)(板书:说明方法)3、请同学们默读《太阳》1-3小节,边读边做批注,思考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预设: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板书: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4、我们再来看看《松鼠》第1小节,看看作者又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松鼠的外形?(生说:打比方)5、师:是的。
那接下来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太阳》和《松鼠》这2篇说明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板书:语言特点)(预设生说:《太阳》语言比较简单,《松鼠》语言生动形象)(板书:准确平实,生动形象)6、总结:同学们,通过《太阳》和《松鼠》这2篇说明文,我们知道要介绍清楚明白一个事物,需要用上各种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可以准确平实,可以生动形象。
读写结合——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案例
读写结合—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摘要: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然而,长期以来,写作一直是困扰我国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
学生面对写作任务时常常不知从何下手。
在教学中或在高考阅卷中常常发现:学生的审题能力差,偏离主题现象严重;文章词语贫乏,语言素材不丰富,句子意识差;表达不得体,结构单一,缺少连贯性,篇章意识差等等。
英语写作已成了英语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也成了英语教学的瓶颈。
本文通过整合阅读与写作教学,以读促写,是阅读教学的延伸与深化,是语言学习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一个质的转变,从而实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案例背景(一) 问题提出语言是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有声语言和书写语言是语言交流的两种媒介。
写作是学习者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八级要求为“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能根据用文字级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能写出与一连关切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
但在教学中或在高考阅卷中常常发现:学生的审题能力差,偏离主题现象严重;文章词语贫乏,语言素材不丰富,句子意识差;表达不得体,结构单一,缺少连贯性,篇章意识差等等,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较大提高的情况下,学生的写作能力还相对滞后。
可以说,长期以来,写作一直是困扰我国英语教学的一大难题。
学生面对写作任务时常常不知从何下手。
这一严重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1.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一般不开设专门的英语写作课,没有对学生英语写作基本功进行系统训练,往往是在高考前期进行短期的突击性应试模拟训练,平时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较少。
2.学生的阅读量小和阅读面窄,造成词汇量小,写作语言素材贫乏。
3.学生良好的阅读策略与写作策略缺少,导致学生的篇章意识差等。
为了适应发展中的社会,满足社会的需求,使高中毕业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达到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八级或九级的写作目标,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必须是长期的、有目的循序渐进的写作技能培养。
四年级上册“读写结合“习作教案
四年级上册“读写结合“习作教案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方案基础教学设计一、作前指导(一)漫谈节日,引出话题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节日。
前不久,我们满怀着对老师的崇敬之情,送走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
再过十几天,我们将迎来我国一个传统节日,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
有谁知道,古人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呢?(生自由说)一个美丽的传说,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2.除了中秋节,你还喜欢什么节日?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用简洁的话告诉大家。
3.就像刚才大家所说的那样,每一个节日,它的设立都是有一定的由来的;每一个节日,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与愿望。
你们愿不愿意按照自己的心愿来设立一个节日?那就满足大家的心愿,给你们一次机会——设立新节日。
(板书:设立新节日)师在“新”字下画上着重号。
新节日是指现实中没有的节日。
(二)放飞思绪,指导说话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假如按照你们的心愿来设立节日,你最想设立什么节日?(稍一停顿)请你们静静地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人、哪些事、哪些现象触动了你,曾引起过你的思考,你很想通过这个节日来实现自己的心愿?(板书:为什么设立?)同位之间商量商量(稍一停顿)谁来告诉大家,你想设立一个什么节日?是什么事情让你想到要设立这个节日的?全班交流。
(三)学习例文,感悟写法过渡:听大家这么一说,我们都觉得设立这个节特别有意义。
那么怎么样将我们设立的新节日写好呢,让我们来看1篇例文。
朋友节中国的节日有很多,有的是中国古来有之的传统佳节,比如春节;有的是源自国外的新鲜节日,比如感恩节;有的是建国之后的法定节日,比如劳动节节日虽多,却不能有一个朋友节。
我多么希望能有一个朋友节啊!还记得今年的5月18日,这一天是星期五,早晨我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匆匆赶往学校。
到了班级,我刚坐下来,书包还没来得及放,语文组长就过来收家庭作业了。
我赶紧放下书包,拉开拉链,拿语文作业本。
“咦?我的语文作业呢?”我埋下头,瞪大眼睛,一本一本地小心查看着,小声嘀咕道:“英语默写本、数学错题本、美术绘画本”书包又一次翻了底朝天,也不见我的语文家庭作业本。
小学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小学读写结合教学案例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感受《临死前的严监生》中严监生的吝啬形象。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XXX的动作、神态,想象他的内心活动,补白人物心理活动的文字,丰富语言积累,感悟其吝啬。
通过自由交流、猜测说话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严监生的内心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其吝啬形象的感受。
二、案例分析本文是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主要是针对《儒林外史》中的一段文字进行了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但是在文章中存在一些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进行修改。
首先,需要删除第一段话中的“生2:”和“师:”,这些是对话中的标记,不应该出现在文章中。
其次,第二段话中的“他把头摇了两三摇,心想:大侄子呀大侄子,什么亲人不亲人的,满屋子不是亲人吗,不是都来了吗?你没看到我伸的是两个指头吗?你怎么都不明白啊,你们说的都不对呀,我指的是两茎灯草,耗了我的油就是耗了我的钱,你们再不挑掉一茎的话,我是断不了这口气的。
”这段话需要进行改写,使其更符合标准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严监生摇了几下头,想到自己的大侄子,觉得家里的人都是亲人,为什么他们就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呢?他伸出两个手指,指着灯草,认为这些草耗费了他的油和钱,如果不挑掉一些,他就无法忍受。
”接着,第三段话中的“生:”和“师:”也需要删除。
同时,文章中的一些标点符号和用词也需要修改,例如“两根手指头”应该改为“两根手指”,“越来越气愤或越来越绝望的心里活动”应该改为“越来越愤怒或绝望的心理活动”。
最后,文章的结尾也需要进行修改,例如“生自由说。
”这样的表述不太规范,应该改为“学生自由发言”。
同时,文章也需要加上一些反思部分,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三、案例反思本文的教学案例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性,通过阅读文本和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语文素养。
但是在文章中存在一些格式和语言表达上的问题,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
几个读写教学案例.doc
几个读写教学案例案例一:八年级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内容:说明一个事物,写简单的说明文写作训练点:抓住事物的特征写作学习过程:1.全班分作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由组长组织,讨论并选定本小组的写作对象,建议所选对象是生活或学习中能接触到的事物。
最终四个小组分别选择了伞、灯、龙舟和字典。
2.每学习本单元一篇课文后,老师结合事物说明文写作的不同角度,提出一项写作活动内容(形式为学案,具体内容见后附)。
学生活动的过程性结果,教师予以反馈、指导。
4.写作指导课:一课时,集中展示学生活动资料及已完成的片段文章,引导学生分析运用资料,撰写文章。
5.学生写作。
一课时,允许观察、观看、翻阅已准备的所有资料。
6.写作讲评课:一课时,讲评重点——细致观察,运用资料,准确说明事物特征。
附:事物说明文写作学案事物说明文写作学案(一)说明文读写训练之说明对象及特征、学会抓住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 .你要说明的对象是2.说明对象的特征: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对象_____________一、学会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1.说明顺序包括、、=2.你选用的说明顺序:3.用你选定的说明顺序,列写作提纲。
事物说明文写作学案(三)说明文读写训练之丰富的说明方法说明对象_____________ 、学会在说明文中运用丰富的说明方法。
1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说明方法例子(课文或课外文章)2.请在上次作文训练所列的提纲里,选其中两条写成两段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背景:
由于招生政策的变化,如今好学生都集中到一类校了,一般高中的生源质量下降。
这些学生语文素养不高,语言水平较低。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是普遍的状况,甚至可以说一个年级500多人找不到一篇语言称得上流利的作文。
更有甚者,要求写800字的作文,许多学生写不到600字。
面对这种状况,语文老师如果还是象以前一样没有作为,只是一学期写几篇作文,那是很难让学生的语言水平得到提高的。
怎么办呢?多读多写,依然是法宝。
但并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单纯依靠学生多读多写效果也并不明显。
教师必须发挥指导的作用,教练的作用,引导学生从读中吸收积累语言材料,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再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学生阅读教师印发的三篇文章:《最浓的“年味”是文化》(冯骥才,选自《阅读与作文》)、《我们正在忘却传统文化》(新周,选自《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06年第4期)、《经典
之中有神灵》(李朝林,选自《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06年第6期)。
这三篇文章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文化反思”。
选择这三篇文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文化,并能引发思考,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二、课堂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要懂得在阅读中积累。
积累什么呢?一要积累精彩的语言,二要积累写作的素材,三要积累各种观点。
就这三方面,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然后进行整理。
1.积累语言。
(1)敦煌之憾我们尚可指责那个懵懵昏昏的已经无力抗辩的道士王圆箓,余秋雨先生还可以狠狠落笔:“我好恨!”面对经典蒙尘、传统渐逝、国学式微的现状,我们岂一个恨字了得?
(2)何为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名。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三杯吐然诺,五
岳倒为轻。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是荆轲,是聂政,是专诸,是李白,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伍子胥的渔女。
(3)有多少经典可以重来?不为消遣也不为稻粮,而是一心为经典寻找到居留之地,与许你也能为自己寻找一方安身的座基。
(4)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如果我们还不有力地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及其载体,我们传统的、本土的、主体的精神情感便会无所依傍,渐渐淡化,经裂纬断,落入空茫。
(5)《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在今天成为镜花水月;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和平时期,更像是一句空谈。
(6)古人读书要更加单纯——不管目的是什么,读书便是读书,屋内孤灯摇曳,屋外明月朗照,口念前贤妙语,耳闻蛙鸣一片。
2.积累素材
(1)过年的“年味”正在越来越淡,面对即将到来的年,我们感到一丝失落和困惑——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春节还会不会是中国人最期待、最隆重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