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写作训练”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背景:

由于招生政策的变化,如今好学生都集中到一类校了,一般高中的生源质量下降。这些学生语文素养不高,语言水平较低。语言不通顺,语病多,是普遍的状况,甚至可以说一个年级500多人找不到一篇语言称得上流利的作文。更有甚者,要求写800字的作文,许多学生写不到600字。面对这种状况,语文老师如果还是象以前一样没有作为,只是一学期写几篇作文,那是很难让学生的语言水平得到提高的。怎么办呢?多读多写,依然是法宝。但并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单纯依靠学生多读多写效果也并不明显。教师必须发挥指导的作用,教练的作用,引导学生从读中吸收积累语言材料,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再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学生阅读教师印发的三篇文章:《最浓的“年味”是文化》(冯骥才,选自《阅读与作文》)、《我们正在忘却传统文化》(新周,选自《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06年第4期)、《经典

之中有神灵》(李朝林,选自《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06年第6期)。这三篇文章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文化反思”。选择这三篇文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文化,并能引发思考,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二、课堂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要懂得在阅读中积累。积累什么呢?一要积累精彩的语言,二要积累写作的素材,三要积累各种观点。就这三方面,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然后进行整理。

1.积累语言。

(1)敦煌之憾我们尚可指责那个懵懵昏昏的已经无力抗辩的道士王圆箓,余秋雨先生还可以狠狠落笔:“我好恨!”面对经典蒙尘、传统渐逝、国学式微的现状,我们岂一个恨字了得?

(2)何为任侠?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名。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三杯吐然诺,五

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是荆轲,是聂政,是专诸,是李白,是一饭之恩的漂母,是救过伍子胥的渔女。

(3)有多少经典可以重来?不为消遣也不为稻粮,而是一心为经典寻找到居留之地,与许你也能为自己寻找一方安身的座基。(4)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如果我们还不有力地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及其载体,我们传统的、本土的、主体的精神情感便会无所依傍,渐渐淡化,经裂纬断,落入空茫。(5)《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在今天成为镜花水月;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和平时期,更像是一句空谈。

(6)古人读书要更加单纯——不管目的是什么,读书便是读书,屋内孤灯摇曳,屋外明月朗照,口念前贤妙语,耳闻蛙鸣一片。2.积累素材

(1)过年的“年味”正在越来越淡,面对即将到来的年,我们感到一丝失落和困惑——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春节还会不会是中国人最期待、最隆重的节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