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计划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规划方案.docx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最怕作文。
而怕作文的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少,没有素材积累;没有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
“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
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作好“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篇文章。
为此,我校语文组特提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项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
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
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
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老师作文题目一出,学生就叫苦不迭,有的发呆,有的摇头,有的咬笔……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种,即学生的自身原因和教师的客观原因。
学生的自身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所处的区域限制,农村的家长缺乏对孩子智力投资的意识,大部分家庭没有太多的课外读物,没有良好的文化信息来源,导致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窄,生活积累欠缺;二是读的书虽然很多,但会背的很少,语言积累不足;三是缺乏兴趣,练得少。
而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等语文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还有些教师重“写”轻“读”,造成学生写作时无米可炊,妨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
为此,我们特提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项目。
二、研究目标1、总目标: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2、具体目标通过优秀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和完善,改变我校语文教学读写脱节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内容1、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故事会”、“读书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不同年级的要求也不一样。
)2、深入课堂,理论联系实际,探索语文课堂中“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
(1)通过课堂实践,初步形成以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2)通过课堂实践,构建有效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读写结合的语文课堂教学。
(3)形成成熟的语文教学模式,行之有效的指导及训练学生。
3、将这种教学模式贯穿于语文教学,持之以恒的做下去,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一年级语文教学新思路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一年级语文教学新思路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一直是教师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将阅读和写作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来处理,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证明,“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显著效果。
一、以读促写——打下坚实基础阅读是吸收知识、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基础相对薄弱,通过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了解社会人生百态、观察自然世界,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
1.精选阅读材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挑选阅读材料。
这些材料应具有童趣、富有想象力、语言规范且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2.引导深度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内容的讲解上,而应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文本背后的意义。
例如,在阅读故事时,可以问学生:“你觉得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这样做?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注重语言积累阅读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并进行模仿和运用。
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库,还能培养他们的语感,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读写结合——提升综合能力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写作训练应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通过仿写、续写、创写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1.从仿写开始仿写是写作的初级阶段,也是学生最容易上手的一种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结构简单、语言生动的段落或句子,让学生进行仿写。
例如,在学习了《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后,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对话形式,编写一段小壁虎和其他动物之间的对话。
这样的仿写训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技巧,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续写激发想象续写是一种基于原文内容进行延伸的写作方式。
读写结合 课题实施方案
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在当今社会,读写结合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读写结合,学生可以从阅读中获取知识,从写作中提升表达能力,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因此,本文将针对读写结合这一教育教学方法,提出一些课题实施方案,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首先,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阅读的指导。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适合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培养阅读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我们可以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实践操作。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知识,通过写作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表达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写作来总结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阅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课题实施中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读写结合不仅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还可以在其他学科中得到体现。
因此,我们可以在跨学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相关知识,通过写作来表达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我们还可以在课题实施中加强学习环境的营造。
学习环境对于读写结合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参与。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读写结合的学习社区,让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为读写结合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课题实施方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读写结合这一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读写结合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课题研究计划
一、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因此,制定《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课题研究计划非常有必要。
在制定研究计划之前,我在班内进行了前期调查,情况如下:1、学生的读课外书时间:天天读的占7.5%,经常读的占17.5%,偶尔读的占70%,从不读的占5%。
我们班的大多数学生天天读书的很少,就是经常读书的同学也不多,而偶尔读的同学尚占相当大的比例。
从阅读时间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看书的时间不到30分钟。
这说明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浓,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生的读课外书习惯:能自觉摘录好词好句并加以背诵的0人,能主动写读后感的0人,能把读过的故事讲给别人听的占22.5%。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比较喜欢说书中的精彩故事、介绍好书但学生在阅读时,缺少具体的方法指导。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
写作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因此,针对班内情况,本学期我决定开展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目标:1、增加阅读量,两周至少读完一本书,本学期每人至少读10本课外书。
2、完成各种活动目标,进一步诱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3、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三、研究方法:1、营造书香氛围。
设立班级图书角,营造阅读的教室氛围。
2、提倡利用中午休息时间1:00—1:30,学生静静看书。
3、开展睡前半小时读书活动,家长监督。
4、每周设一节读书课,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5、鼓励学生即兴表达,再通过“作文竞赛”、“朗诵会”、“读后感比赛”、“我喜爱的一本书”推荐、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进一步诱发学生表达的热情。
6、每月评选一次“阅读之星”,给予奖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具体措施:(一)、寓教于趣——让学生爱读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
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课题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课题标题建议:《“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一、背景与意义:在当前教育背景下,阅读和写作作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读写分离、读写分离的现象屡见不鲜,影响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提高。
因此,本课题旨在探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进而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实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标:1. 深入分析读写分离现象的原因及影响,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2. 探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总结其有效性和适用性;3.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效果。
三、研究内容:1. 读写分离现象分析:收集相关数据和案例,深入剖析读写分离现象的根源,并提出改进措施;2.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3. 教学实践验证:选取实验学校和班级,开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收集数据,分析效果。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对读写分离现象及“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2. 案例分析法:收集典型案例,对读写分离现象进行实证分析;3. 行动研究法:在实际教学中开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实践,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分析教学策略的实际效果。
五、预期成果:1. 形成一份关于“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2. 在实验学校和班级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实践经验;3. 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可借鉴的推广方案,促进“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在更大范围内的应用。
综上所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读写结合的课题实施方案
读写结合的课题实施方案
首先,实施读写结合的课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优秀的学生作品。
通过精心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在模仿中提高写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其次,实施读写结合的课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和写作实践。
在阅读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写作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写作任务和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改写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
最后,实施读写结合的课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和有趣的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和写作。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定期布置阅读和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实施读写结合的课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优秀的学生作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和写作实践,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读写结合的课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能够为教师在实施读写结合的课题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课本上一篇篇精彩的美文,老师和学生都能被深深地打动,学生发言积极,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但一到作课的时候,学生就一个个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段话来,即使能写出来的,也大多是错别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
为什么在阅读课上能言善道的学生,一到了作课就没内容可写了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一是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数量有限,内容单一。
匮乏的课外阅读量直接导致了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
第二是新课改后的作课,有些内容远离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无法亲身实践,自然写不出好文章来。
其实材的许多课文都文质兼美,既有着非常优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也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凝聚着编写老师的一片心血。
何不让写作训练以课文为依托,从“读”悟“写”,以“写”促“读”,进行“读写结合”呢?这样,学生有感而发,有内容可写,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学生的写作有两大源泉,一个是直接生活,一个是间接生活。
直接生活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间接生活是学生通过阅读得来的生活。
在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下,信息相对闭塞,学生的见闻有限,阅读质和量又都不高,进行读写结合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种教学策略。
读写结合是是指在语文教学情境中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作用和紧密联系。
我们的任务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吃透教材,认真地利用我们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
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素材有了,写作兴趣也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让农村学生的作文真正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而不再是生搬硬造,空洞无物的文章。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是:1.阅读品质有待提高现在小学的语文教学鼓励孩子阅读的阅读量基本可以达到要求,但是阅读品质有待提高。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作者:许珊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2024年第03期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更加注重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写作方法和积累写作素材,学会运用写作技巧。
一、多与学生交流,创新教学形式和内容1.构建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关系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小学生一般都思维较为活跃,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和阅读是同等重要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有針对性的教学方案,能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吸收多元化的知识,保证其语文素养的提高。
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关系,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目前,很多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良好的沟通,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以及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未充分的了解,导致学生的成长速度相对缓慢。
在读写结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沟通和交流关系的搭建,通过日常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以及他们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方案。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对写作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快速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提高作文水平。
例如,在日常的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引导,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
2.以兴趣为驱动学习的开展必然需要基于兴趣的基础之上。
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学习过程较为被动,不能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认知和理解,而不是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想法学习,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了主动权,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为此,教师需要深度挖掘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为驱动,鼓励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吸取更多的写作经验,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很多散文都是以生活为前提叙事的,而小学阶段的写作练习同样也要求学生关注生活,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人或事,或者个人想法融入作文中,以便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一年级语文教学新思路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一年级语文教学新思路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寻求更为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语言习得的黄金时期,语文教学应当如何在这一关键阶段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一、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语言材料,感受语言的韵律美、结构美和意境美,从而激发写作的兴趣和愿望。
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积累语言素材,学习表达方式。
1.选择适龄的阅读材料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限,阅读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应注重材料的适龄性、趣味性和教育性。
可以选择一些图文并茂、内容浅显易懂的绘本、儿歌、童话等作为学生阅读的起点。
2.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文本内容和学习文本中的语言表达。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同时鼓励学生将阅读中的收获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阅读时间、开展阅读分享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读写结合是指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阅读促进写作,通过写作深化阅读理解的教学策略。
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仿写练习仿写是一年级学生接触写作的初步形式。
在阅读了优秀的文本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文本中的句式、结构或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例如,在阅读了一篇生动的动物描写文本后,可以让学生仿写一篇关于自己喜爱的动物的短文。
通过仿写,学生可以在模仿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2.创作练习在仿写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练习。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写作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分注重课文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阅读和写作教学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以阅读为基础,通过阅读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旨在探寻其在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方面的实际效果和应用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将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面临着种种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理解文本,还能够通过阅读启发自己的写作灵感,并且如何在写作中巩固和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
这些问题不仅挑战着教师们的教学能力,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研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1.3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研究意义在于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提升。
通过研究这一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深入了解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2023年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
2023年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当今世界中,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虽然科技带来了方便和便利,但也对人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面临着诸多信息泛滥、碎片化和缺乏深度的挑战。
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读写结合教学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目标设定通过实施读写结合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技巧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实施内容1. 阅读素材的选取选取经典文学作品、科技类文章、时政热点等多样化的阅读素材。
通过多角度、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2. 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文章,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写作来进一步巩固和应用阅读所学知识。
3. 多样化的写作训练针对不同写作类型,设计不同的写作训练,如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写作的综合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
4. 个性化指导和批改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批改。
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力,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5. 课堂互动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进行课堂互动和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互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跨学科融合将读写结合课题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如英语、历史、科学等。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实施步骤1. 制定课题计划在年初制定课题计划,明确课题的目标、内容和进度。
2. 阅读素材选取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并进行分类和整理,准备教学材料。
3. 课堂教学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包括阅读讲解、写作指导、作文训练、课堂互动等。
4. 学生作业和作文批改布置学生作业,包括阅读任务和写作任务。
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四篇)
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名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有效策略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它承载着语文教学任务的半壁____。
一直以来,语文老师为学生的写作能力苦恼,许多中高年级学生也畏怕写作文,甚至厌恶作文,从而使习作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
崔峦先生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
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其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
纵观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比较强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普遍存在着动嘴多动笔少的现状,即使有读写结合的随文练笔,还存在着千篇一律的“伪练笔”、错过时机的“空练笔”、缺失引领的“浅练笔”等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我提出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课题。
希望借助该课题的研究达到以下目的:通过研究,进一步更新教师的习作教学观念,促使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提高指导学生习作的能力,也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
通过研究,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从“读写结合”的落点选择与训练策略切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有效地将____运用语言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____,实现读写的有机结合,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研究,促进学生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的结合起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增加写作素材,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从小练笔入手,变“要我写”到“我要写”的主观心理变化,最后达到“我爱写”“我会写”的目标。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策略与方法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策略与方法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重要策略和方法。
读写结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拓展写作思路,提高写作技巧,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读写结合,以及怎样利用读来促进写作,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首先,读写结合的核心理念是“读比写先”,即先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和启发写作灵感。
阅读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章,让他们感受不同的文化、思想和风格,同时还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和阅历。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句式的多样性和表达方式的巧妙,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动力。
其次,学生应该学会有目的地读,善于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书籍。
比如,如果要写一篇描写自然景物的作文,可以选择读一些自然风光的描写文章或生动的描写方式,以便借鉴并加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此外,学生还可以尝试不同种类的作品,比如故事、诗歌、科普文章等,这样可以扩展他们的写作视野,提高写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除了有目的地选择读物,还可以通过读书笔记、摘抄和写读后感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和运用所读的知识和信息。
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发人深省的句子或段落摘抄下来,然后思考这些文字为何让自己感动或有启发,以及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文字感和文学思维,为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和灵感。
最后,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朗读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写作动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阅和点评,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在实践中,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一个逐步渗透、互相促进的过程。
只有通过持续的阅读积累和实践写作,学生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培养自己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相信通过读写结合,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有长足的进步,他们也会在写作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段“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研究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段“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一直是备受关注和重视的。
这种教学方法旨在通过阅读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巩固阅读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段“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研究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学生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写作是一个重要的能力训练。
有时候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和写作的灵感,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题材的文章,从中获取相关的写作素材。
在读中感悟,通过不同的主题、题材和体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读书、读课文、读文章等形式,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学会总结和梳理所获取到的信息,从而积累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提高写作的基础。
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相互促进、相互适应的。
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深入理解知识,在写作中运用知识。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理解、分析、归纳和思考,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学生的知识更加深入和扎实。
通过阅读来促进写作,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阅读是一种获取信息、启发思维的过程。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故事、文章和材料,这些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启发创作的灵感。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在写作中能够产生更加丰富多彩的作文,使作文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
通过阅读促进写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感。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需要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特长,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计划
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计划XXX《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计划一、问题的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怕写作文,成了语文研究中的一大拦路虎!究其原因,作文教学存在着“高”、“难”、“死”三字现象:高”为目标高,不顾学生客观实际,人为的拔高要求,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要求小学生作文,不仅要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中心,有条理,还要讲究表达的技巧,结构的安排,真是面面俱到,使学生无所适从。
难”为操作难,两节作文课的时间,教师从审题到中心,从内容到语言,讲得口干舌躁,学生则听得一头雾水,作时更是步骤繁多,选材、提纲、草稿、评议、修改,抄写,教师批改后还得再改,再抄,真是一道没完没了的工程。
死”为形式死,教师常常不愿像准备阅读课那样去创设生动活泼的作文情境,构建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模式,教起来总是走老路,规定要求、圈限思路,形式单一,学生研究不投入。
写作无激情,为作文而作文。
正是上述的“目标过高”、“操作过难”、“形式过死”的作文教学问题使得学生远作文、厌作文、甚至怕作文,更难以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
因此要让学生爱作文、乐作文,只有改变作文“高、难、死”的现状,改变学生的情感和操作技能,让它变得更加平易近人!根据以上情况,制订“以读促写,课堂讲授中的读写结合”课题研究计划。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1、在阅读材料中,往往有具体的场合、景象和境地,经由过程讲授营造了情感的氛围,使学生如置身其中,会产生相应的体验,情动而辞发,激起了写作动机和兴趣,作文就显得亲切了。
3、可以借鉴文章的材料、词句,文章的材料使学生举一反三,文章的词句准确、新鲜,学生正想试用,这样通过读写结合,解决了学生无米之炊的问题,作文就容易了。
4、读写结合中的作训练,常以练笔的方式悄然出现,它范围小,篇幅短,减缓了作文坡度,当堂完成,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消除了学生心理上对“作文”的恐惧感,学生更易体验成功的乐趣,因此更加平易!三、研究的原则: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者和认识者,整个研究过程最终是以学生的实践和认识为归宿的。
“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策略与方法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策略与方法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写作一直被视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可以采取“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策略与方法,促使小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提高语感、积累词汇、理解写作的规范,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促使小学生多读书在教育小学生写作的过程中,首先要促使他们多读书。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小学生才能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句型,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书,丰富阅读内容,并为他们提供各种丰富的阅读材料,包括童话故事、名人传记、历史故事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速读等,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通过这些方法,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读促写,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感知、体验、品味语言,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好词好句收集起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模仿、改编和创作。
这样,他们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足够的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语言资源。
教师还可以针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写作的规范和技巧。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活动,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写作,培养他们的写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结合实际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写作题材,如“我的家乡”、“一次难忘的经历”等,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写出真情实感。
教师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图片、做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构思和创作,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段“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研究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段“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个语文教师都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其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以读促写”,指的是通过阅读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多读好的文章,借鉴好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引导学生多读好的文章。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或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
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分析好文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吸收好的写作技巧。
2. 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
在写作过程中,不同的题材和类型需要学生具备不同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帮助学生获取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3. 给学生阅读材料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完材料之后,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进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写作中。
1. 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即先进行阅读教学,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写作。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 写作过程中加入阅读环节。
在学生进行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相关的阅读任务,例如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或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进行写作。
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指导策略探究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2024年第4期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能够对语文学科教育的特点正确把握。
积极倡导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会把阅读与写作两个板块分开教学,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对“读”“写”等缺乏根本性认知。
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阅读与写作两个板块合并进行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写作能力,强化学生的语文文学意识。
所以,在读写结合中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激发学生的创编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一)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引导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课外插图,插图中的语言文字比较简练,插图结构比较简洁,可以为学生创造无限的想象空间。
就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文章中描绘的场景进行想象,然后用语言表达出自己想象的画面,从而增强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运用小练笔的形式对插图进行扩充续写,使学生展开想象力并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创作。
(二)注重对学生多元化写作方式的培养在写作教学中不能只单单要求学生会写小作文,也可以让学生对其他文体进行尝试,如看图写话、说明文、童话、诗歌等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尝试多练习,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写作方式以加强学生对不同文体的阅读兴趣。
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文文体,进而加强学生对不同文体的认知,为以后更高难度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提升学生主动性思维意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在于提升学生的主动性思维意识,让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阅读训练,从文章中探知语言文字的奥秘。
主动性思维同时属于思维中一种高阶的知识产物。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
从创新的角度出发,锻炼学生阅读中的思维意识,并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让学生灵活思考,不要一味地追求阅读数量,这样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是具有文学色彩的丰富性的语言知识构成的一门学科,在教学时要避免古板的教学方式,创造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去主动地思考、分析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计划一、问题的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怕写作文,成了语文学习中的一大拦路虎!究其原因,作文教学存在着“高”、“难”、“死”三字现象:“高”为目标高,不顾学生客观实际,人为的拔高要求,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要求小学生作文,不仅要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中心,有条理,还要讲究表达的技巧,结构的安排,真是面面俱到,使学生无所适从。
“难”为操作难,两节作文课的时间,教师从审题到中心,从内容到语言,讲得口干舌躁,学生则听得一头雾水,习作时更是步骤繁多,选材、提纲、草稿、评议、修改,抄写,教师批改后还得再改,再抄,真是一道没完没了的工程。
“死”为形式死,教师常常不愿像准备阅读课那样去创设生动活泼的作文情境,构建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模式,教起来总是走老路,规定要求、圈限思路,形式单一,学生学习不投入,,写作无激情,为作文而作文。
正是上述的“目标过高”、“操作过难”、“形式过死”的作文教学问题使得学生远作文、厌作文、甚至怕作文,更难以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
因此要让学生爱作文、乐作文,只有改变作文“高、难、死”的现状,改变学生的情感和操作技能,让它变得更加平易近人!根据以上情况,制订“以读促写,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课题研究计划。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1、在阅读材料中,往往有具体的场合、景象和境地,通过教学营造了情感的氛围,使学生如置身其中,会产生相应的体验,情动而辞发,激发了写作动机和兴趣,作文就显得亲切了。
2、在阅读教学中,范文能示范性地把文章的结构格式、遣词造句,谋篇面局的方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形象地告诉学生怎样习作。
学生从范文中不但可以学习到语言和表达方式,还可以学到范文中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规律,而这些知识要是在作文课中直接讲解,易引起学生的厌倦,而通过学习范文,学生能自然领悟写作手法,此时作文,等于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手法,趁热打铁,减少了作文的困难度。
3、可以借鉴文章的材料、词句,文章的材料使学生举一反三,文章的词句准确、新鲜,学生正想试用,这样通过读写结合,解决了学生无米之炊的问题,作文就容易了。
4、读写结合中的习作训练,常以练笔的形式悄然出现,它范围小,篇幅短,减缓了作文坡度,当堂完成,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消除了学生心理上对“作文”的畏惧感,学生更易体验成功的乐趣,因此更加平易!三、研究的原则: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者和认识者,整个研究过程最终是以学生的实践和认识为归宿的。
就以读促写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运用已知的知识去自主探究未知,最终获得问题解决的过程。
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等,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
要竭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这也是以读促写区别于其他各种教学模式的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
2、探究性原则学生开展以读促写研究,学生亲历探究的整个过程,充满了发现知识的快乐和完成任务的喜悦,从而实现“我探究我快乐,我快乐我探究”的教学境界,因而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
3、开放性原则这是由学生心理发展和以读促写研究的特点决定的。
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以读促写都具有开发放性,教材在学习过程中是个引子和例子。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生观、发展观、创造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时空、师生关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努力实现开放原则,为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足够的有利条件。
4、差异性原则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的差别,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品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教师应该承认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唯一性、独特性,每个人都存在着多种发展的潜在的可能性。
要把“差异”作为一种个体内在的财富来精心呵护和培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用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寻求最佳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训练。
我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不同的收获,获得不同的发展。
否则,往往会削弱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致。
5、合作性原则今后的社会既有竞争更需合作,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缺少充分的机会和条件,研究性读写提供了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得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
6、激励性原则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以激励的教育方式,诱导学生产生内驱力,从而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便会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自觉的发展。
在研究性读写中,教师必须拿起激励武器,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绪体念和树立起再创佳绩的信念,促使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7、成功快乐原则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应当是一种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
”这就是说,教学不应该使教师感到烦恼,不应该使学生感到厌恶,它应该使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最大的快乐——研究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这就是以读促写教学成功快乐原则的内涵。
它要求让学生感受成功快乐,同时教师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成功快乐原则关注的是学生和教师参与以读促写教学活动的内在动力系统。
学生成功快乐的心境,是研究性读写得以实施的软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体念成功的快乐。
在以读促写中,教师崭新的角色定位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
教师组织教学,是与学生共度美好的生命历程,得到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同快乐、共成功、齐发展。
以上七条原则,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运用这些原则,每一条教学原则都不会单独起作用,它们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课题实施的内容:(一)以读促写的方法:1、仿写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
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应利用这一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指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怎么写”的知识通过模仿运用到作文实践中,让学生在模仿中形成写作技能,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和条理性,真正做到“以读促写”。
模仿可以有以下几种:(1)、对照模仿式。
它是直接从模仿对象处学习其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特点,依样在自己的作文中使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是结构的模仿,也可以是情节的模仿,可以是人物塑造的模仿也可以是语言技巧的模仿。
(2)、借题发挥式。
它是相对于对照模仿来说的,不是一对一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对更多对象认识感悟的基础上把其中印象深刻之处巧妙的应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赋予他全新的意义。
(3)、创新发展式。
它是指在原作的思路,进行创新改造,融入自己的情感,增加自己的新的生活体验和素材,这是对原作的创新与再创造。
2、改写①变换叙述人称,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表述同一内容。
如把第一人称改第三人称叙述等等。
②变换叙述方式,让学生换一种方式来叙述同一内容。
语文教材每册都编排有古诗。
这些古诗的内容浅显易懂。
写景的将景物描绘得细腻生动,叙事的表达的情感真挚感人。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以要学生将这些古诗改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
③变换篇幅,如把具体的内容缩写,把概括的内容扩写。
3、想象写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中间或结尾都留有空白点,给读者留下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可发挥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将课文的空白点想象写补充完整。
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能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
想象的方式可以有以下一些:(1)、看图想象。
让学生看着课文插图展开想象,用语言描绘,通过想象写,学生在情景中体验了角色心理,学习运用内心描写的方法,而且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换位想象。
将自己与作者换位或与文中的角色进行换位想象后写作。
(3)拓展想象。
课文有些地方写得含蓄,或简练,或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
学这样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把简练的地方补写完整,把含蓄的地方进行填充和扩展,把文中未尽之意,按原文思路加以想象与延伸,作到妙笔开生面,续出新格局;或者对一些有意义的童话或寓言故事进行拓展想象,写出更丰富多彩的结尾。
4、组合写:所谓组合写即“移花接木”。
是指将课文中的有些句子摘录下来,然后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拓展文章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
通过这样重新组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5、读后感: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
学生如读文有感,就从读后的感慨入手写一写读后感。
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以读促写的形式(1)、内容提挈型。
可围绕课文中心设计练笔,引导梳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印象。
(2)内涵挖掘型。
可抓住内含丰富,语义深刻的词句引导想象挖掘,借助形象显化语文。
(3)、创造想象型。
课文阅读后可激疑引思,促其创造想象,进而练笔。
(4)、条件变更型。
可变更课文第一条件,引导想象条件变化对事情变化的影响,进而练笔。
(5)、条件逆反型。
可逆反课文中某一条件,引导推理事情的发展,让学生在正反比较中强化理解。
(6)、体裁转换型。
可借助课文题材、转变叙述方法。
(7)、情境借用型。
可借用课文所写事情的背景,变更内容,想象事情,进而作文。
(8)、专题评价型。
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进行专题评价。
五、研究对象:1、2年级各抽一个教学班进行,4年级二个班进行实验教学。
六、研究周期: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1.准备阶段:20xx年x月(1)制定课题方案。
(2)学习相关的理论和教学案例。
2.实施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1)认真研读教材,自主备课时有意识地确定好课文的读写(说)结合点。
每期有一节课题研究课呈现。
(2)将精彩说话集和优秀的练笔集集中展示,并在班级中的交流。
通过互评互阅,让孩子共享成功的快乐,激励孩子写(说)出更多的好片段。
3.总结阶段:20xx年x月(1)将学生的精彩练笔汇编成集。
(2)完成结题报告。
七、具体措施:1.每两周进行一次教学研讨,以上随堂研讨课或学习教学理论的形式进行。
2.确定组内结对教师,结对教师间常听随堂课。
年青老师每期至少上一节高质量的教学研究课。
3.及时写教学反思,并常交流,每期至少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
4.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相关教育教学活动。
有条件可邀请有关的专家讲学,为教师开阔视野,接触理论前沿,形成敏锐的科研能力创设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