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想象力(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想象力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校语文教研组特开展本次以“激发想象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使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对想象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2. 探讨有效的想象力培养策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主题讲座,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课堂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堂案例,学习借鉴其他教师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的成功经验。
3. 互动研讨:分组进行互动研讨,共同探讨如何将想象力培养融入语文教学各个环节。
4. 案例分享:教师分享自己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的成功案例,交流心得体会。
5. 教学设计:教师根据研讨成果,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用于实际教学。
四、活动过程1. 主题讲座在讲座中,专家从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想象力培养的策略、想象力培养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教师们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对想象力培养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2. 课堂观摩观摩优秀课堂案例,教师们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创设情境、开展角色扮演等。
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了想象力。
3. 互动研讨在互动研讨环节,教师们分组进行讨论,针对以下问题展开研讨:(1)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2)如何将想象力培养融入语文教学各个环节?(3)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通过研讨,教师们总结了以下想象力培养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引导想象,丰富内心世界;(3)鼓励表达,展示个性;(4)开展实践活动,锻炼想象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运用教材,启发想象力想象主要来源于现实,但语文教材是生活的反映,是作者想象能力的一种展示,因此,可以说语文教材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阔视野、储存知识、启发丰富的重要的“训练器材”之一。
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语言生动、感情充沛、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质兼美的课文。
教学时,可借助于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唤起学生内心的想象,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启发学生想象力。
二、引导质疑,展开想象力马克思说过:“想象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
”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打破常规,只有想出常人想不出的东西,才可能干出常人干不出的事情。
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为他们质疑创设条件,激发他们激越亢奋的创造情绪。
教师要设计好有意义的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解开束缚,打开思路,不断创新。
三、强化训练,提高想象力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展示出来。
训练是一切学科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问题的训练,才可以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和强化,语文学科也同样如此。
训练时采取一题多变和多题归一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深化并提高分析能力和解答技巧,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
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在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改变问法、改变材料或改变因果关系,使之变为更多的有价值的有新意的问题,可以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从而获得一题多解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而得以提高。
在许多问题当中,进行分类分析,抓住问题的共同特征,掌握解答相同问题的规律,达到解答一题则弄通一片的效果,从而总结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
这样通过变化题型,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训练与提高。
四、延伸课外,丰富想象力理学家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就告诉我们,要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限于课堂,只限于课本,那就太狭窄了;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去学习,去受影响,并有的放矢,随时点拨,方可收到预期效果。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至关重要。
想象能力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思维,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呢?一、利用课文激发想象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良好素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展开丰富的想象。
比如,在学习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故事中的角色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怎样的表现和想法。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女孩在点燃火柴时看到的温暖场景,让学生思考如果小女孩能够进入那个温暖的世界,她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小女孩的渴望和无奈,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想象能力。
在学习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字描绘,想象出美丽的景色。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自己的朗读,想象桂林山水的如画美景,如奇峰罗列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江水、形态各异的石头等。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想象中的画面,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创设情境启发想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
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情境创设方式。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表演的课文或故事,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在表演前,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角色的性格、情感和所处的环境,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塑造角色形象。
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晏子和楚王,想象他们在当时的情境下的对话和神态,通过表演来展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比如,播放一段与课文相关的音乐、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展开想象。
例如,在学习《草原》一文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看着广阔的草原、奔腾的骏马和洁白的羊群,想象自己置身于草原之中,感受草原的美丽和辽阔。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在质疑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质疑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但传统教学却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想象的空间。
往往是教师设计出种种问题,给出标准答案,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教学图片、实物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可爱的草塘》描述了北大荒草塘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具体地描绘了草塘美丽的景色、河水倒映出草塘奇特的风光和“我”在水泡子里逮鱼的经历,但对冬天捉野鸡、打狍子这部分描写不够具体。
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对人物的穿着、狍子的动作、野鸡的神态等的描写进行想象,想象自己去北大荒,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和几个朋友去捉野鸡、打狍子的情况。
然后小组四人交流,最后练笔。
要求写出当时的环境,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和狍子、野鸡的动作、神态等。
如果不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哪个学生还有疑问?学生认为有了标准答案,何必再思考呢?那不是浪费时间吗?这样长期下去,学生岂不被培养成为一个个只会制造标准答案、没有自己的思考的木偶人?幸运的是,新课改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放手让学生质疑解惑,对文章整体的质疑解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对难点及疑惑,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合作小组解答。
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往往能拓宽自己的思维,激发思路的火花,形成自己的认识,为学生发挥想象力提供了空间。
二、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指从语文教材出发,联系生活,走向社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发现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则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长呢?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至关重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侧重于对文本的解读和记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选择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文本,如童话故事、诗歌、小说等,这些文本往往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元素。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创作和改编,让他们在模仿和创新中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语文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和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例如,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自由阐述。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创作故事、剧本等,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最后,教师在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启发者。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只有在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下,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性化的创造和想象。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中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师的角色定位。
只有在这些方面的综合配合下,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至关重要。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一、利用文本激发想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文本,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例如,在教授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想象故事中人物的形象、语言和动作,以及故事发生的场景。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女孩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时的内心感受,她看到的那些美好的幻象是怎样的场景,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在教授诗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来感受诗歌的意境。
比如,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可以让学生想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景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宁静与惬意。
二、创设情境启发想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
比如,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展现角色的特点和情节。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例如,在教学《观潮》一文时,可以播放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其中的感受,以及可能会看到、听到、想到的东西。
三、鼓励提问拓展想象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和想象的有效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尤其是那些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问题。
比如,在学习《司马光》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在当时的情境中,还能想到其他救人的办法吗?”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即使学生的想法有些离奇或不切实际,也不要轻易否定,而是要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和完善。
四、开展想象写作训练写作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
以下是我总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一、让学生感受身临其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是培养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在故事、诗歌等文本的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情绪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景色的美丽或阴森,从而引导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图像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实物、图片、视频等辅助工具,加强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文本内容,从而增加想象力的产生。
二、创建学习情境
语文教学需要创造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够促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习营造成一个有趣的环境,如让学生到图书馆自由阅读,或采用分层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魅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把事物画像出来。
三、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想象力的培养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图片、影片、音频等等。
除了前面提到的实物、图片和视频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创造情境。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较为深入的细节描述,把文本内容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情境,引导学生产生想象力。
此外,老师还可以教授一些技巧,如词语错位或重组、意象转换等,以此来提高想象力的培养效果。
四、鼓励学生表达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这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想象力,并促使其形成更加独特的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想象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四条写到:“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想象是创造的火种,学生今后要有所创造,从小就必须培养和发展想象力。
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应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确定为教学为目标之一,而创造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必要途径。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呢?对于这方面,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下面几点浅见。
一、利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想象力课文中的有些插图与课文内容互为空白,或文有图也有,或图中有而文中无,或文中无而图中无;对此可引导根据课文叙述方法进行画面叙述,补充课文空白。
课文中的有些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想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把课文和插图进行对比,获得有关的表象和情节依据,进行创造想象,以补充丰富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无形中是对图和文进行了“二度创作”。
例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当学生读到“桂林的山真奇啊,像骆驼,像巨象”时,该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桂林的山展开想象:“同学们,你们还能想象出桂林的山像哪些事物吗?”有的学生说:“瞧,那座山就像一只公鸡,伸长脖子在喔喔的叫”;有的学生说:“在象鼻山旁,有一座狮子峰,它前爪搭地,张着大嘴,露出了锋利的牙齿,在嗷嗷的怒吼”。
二、通过想象作文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写想象中的事物”;“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这是对传统作文教学对学生思维束缚太多的一个矫正。
传统的命题作文,大多拘泥于记人或记事,为学生提供的发挥空间很小,这也是导致学生害怕作文的一个因素。
而想象作文适合儿童富于幻想的天性,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儿童的约束,为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老师应解放思想,大胆放手。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时代的需要。
课程标准也强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想象力,要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看作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在人的意志倾向支配下,在已有的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个人的想象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健康的内容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凯勃可说:“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可见,读书可以发展想象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阅读不仅能够真正领会作品的意义、气势和神韵,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巩固,而且能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优势,运用课文中的美,来激发学生的想象。
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如描写祖国大好河山、歌颂人的美好品德,表达对社会、对事物的态度看法,阅读学习这些文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愉悦学生耳目,刺激学生对生活、对自然、对真、善、美的追求。
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多多给学生提供读书、表演、思考、领会、想象的时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去领会、去体验、去感悟,无拘无束地阅读自己的文句,引导学生不仅是机械地阅读表面文字、解释字义,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揣摩、多体会,发现它的特征,看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指导学生分门别类的整理归类,从中获取信息,力求每一遍读书都能有所收获,从所谓的“标准答案”熟练中解放出来,展开想象翅膀,日积月累,学生的想象能力必定会有所提高。
二、充实表象内容,丰富想象基础表象是头脑中所保持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映象,人对这些映象进行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就是想象。
可见,想象是以丰富的表象为基础的。
表象越丰富,其想象越开阔、深刻。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头脑中就必须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实际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一个长期而且复杂的过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培养想象力。
1. 创设情境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来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故事情节、人物特点、环境描写等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描绘情景、揣摩人物感受和设想后续发展。
2. 鼓励阅读阅读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科幻小说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接触不同的故事世界和人物形象,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3. 提问引导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想象力。
针对一篇文章或一幅图画,可以提问学生:“你觉得这个故事会发展成什么样的结局?”,“你能设想一下主人公的心情和感受吗?”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和展开想象。
4. 创作活动创作活动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话题或素材,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5. 互动讨论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通过和同学的交流,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从而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自己的想象力。
6. 观察世界培养学生观察力也是培养想象力的一种策略。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自然景物、人物言行举止等,去了解和感知世界的更多细节和变化,从而培养出更加丰富的想象力。
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想象力不仅仅是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它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培养想象力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安排。
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放飞自己的想象翱翔。
只有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人的大脑对于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新课改,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深根,语文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让语文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
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呢?一、指导感情朗读,激发想象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学习文学作品,更要在朗读中体会其美感。
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读悟教学法,我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的读。
紧扣词句,理解感悟,全面而深入的感悟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在学生认知性朗读和感知性朗读后,由我来深情并茂大声地朗读全文。
我请学生闭了眼,边听边想象画面。
这时,我发现学生神情陶醉、喜悦。
学生纷纷描述起来。
有的说:“我听到岸上有人说话的声音,他们说:‘多美的荷花呀!真想采回家去。
’‘不能采,荷花是让大家欣赏的!而且它以后还可以结成莲子!’”有的说:“我听到风姑娘说:‘哇!多么美丽的荷花呀!让我再让她们跳上一支欢快的舞蹈吧!’于是荷花跟着风姑娘一起翩翩起舞。
”还有的说:“我听到池中水的说话声:‘看!长在我上面的荷花多么美丽呀!’”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人惊叹不已。
课堂气氛激动人心。
在“读中想、想中读”,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利用课件,培养想象1、充分利用插图和挂图,启发学生的想象低中年级的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
我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的让插图动起来。
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
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由此可见,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
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
学生较好地具备想象能力,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所学文章的内容及其表现方法,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一、通过知识积累丰富学生的表象表象指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重新组合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而任何新形象的形成都以感知材料为基础。
知识经验的多少,决定着表象的多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知识的积累来丰富学生的表象,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做法为:1 引导学生精读优秀诗文,重视课内外材料的联系组合,充实表象,并使之在学生头脑中有深刻而完整的印象。
如学了有关流水描写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碧水东流至此回”等等,要求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领会诗人借助流水表达出的不同感情和景物并形成对水的各种表象。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意识到,正是由于诗人对水有了整体、充分的认识,所以可从大小、冷暖、颜色、气势、速度等方面来塑造文学形象,表达不同的感情。
2 采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增加学生对事物的表象。
如教《望天门山》,借助幻灯投影图像,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雄奇景象和“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壮丽景色。
3 布置课外活动,让学生有目的地去直接感悟实物形成表象。
如写作文《梅》,先告诉学生梅的性格,如高洁、凌霜、傲雪等;再让学生比较陆游《卜算子·咏梅》词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和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词中“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所表现出的梅的不同个性,引导学生思考。
同样是借梅抒情,何以如此不同?其中极为重要的原因是作者思想感情不同,因而对梅的表象也就不同。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摘要:想象力在学生智力因素中极具创造性,在教学中更应该抓住各种契机,通过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训练;想象能力想象力在学生智力因素中极具创造性。
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一条重要渠道。
语文是一门想象时空极大的学科,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抓住各种契机,采取种种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语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一定的想象力可以缓解和改变学生学习语文课本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课堂活跃性,使得学生逐渐喜欢语文学习,利用阅读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如今,初中教学使用的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
作品中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惟妙惟肖的景物描写、绘声绘色的故事情节都展现着作者十分丰富的想象,对学生有着很强的感染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章中生动的文字描述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想象与内容相关的表象,通过丰富的想象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感情。
但是,要针对不同体裁的阅读文章应该采取不同的针对性的方法。
1.诗歌教学诗歌具有跳跃性的特点,它可以在不同的诗句之间形成很大的跨度,同时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不会详尽地描绘事物的全貌;诗歌还讲究含蓄,它从不直白地表达事物,注意并深刻体会诗歌的意境。
鉴于诗歌的以上特点,诗人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来创造形象,抒发自己的感情。
有人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所以,在诗歌教学中必须注意引导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便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时,我注重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
比如:我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想象天上有什么?作者的眼中天上有什么?在诗中是如何表达的?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牛郎和织女在天上干什么?等。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语文教 学如 何培 养 学 生想 象 力
◇ 李 华 清
想 象力 是 创 造 的基 础 , 创 造 的源 泉 , 是 没有 想 象 就没 有 创造 。正是 有 了想 象, 有 了 牛顿 因苹果 才 落 地 而 发 现 万 有 引 力 ; 是 有 了想 象 , 有 了吴 承 正 才 恩 的《 游记 》 正 是 有 了想 象 , 类 才 能 够超 越 常 西 ; 人
下 , 本 应是 想 象 力 、 造 力 最 丰 富 的 中小 学 生却 原 创 在 应试 教育 中疲 于 奔命 . 中国孩 子 的想象 力状 况令 科 学界 陷入 忧 虑 。在 小 学语 文教 学 中 , 师要 善于 教 捕 捉放 飞学 生想 象 的时 机 , 多措并 举 , 不断 训 练 , 切 实 培养学 生 的想象 力 。
图 画 在 学 生 的头 脑 中 变 成 主 体 的生 活 场 景 . 在 教 . 如
“ 敢 高声语 , 惊 天上 人 ” 不 恐 以及 当代伟 人 毛泽 东 的 “ 舞银 蛇 , 弛 蜡象 ” 山 原 等名 篇 名 句 , 源 于作 者 博 都 览 群 书 , 由此而产 生 大胆 的想象 。 并 因此 , 教师要 经
味无 穷 , 因此 , 诗 教 学是 培养 学 生 想 象力 的有 效 古 途 径 之一 。如 《 山行 》 诗 中 : 远上 寒 山石径 斜 , 一 “ 白 云深处 有 人家 ” ,生 动地 描 写 了诗人 在 山问路 上 见
一
象思 维 能力 和想象 能力 。如《 沟桥 的狮 子 》 卢 一课 , 讲到 卢沟 桥 的狮子 大小 不一 . 态各 异 :有 的小狮 形 “ 子藏 在 大 狮子 的身后 , 好像 在做 有 趣 的游 戏 ; 有 还
的 小 狮 子 大 概 太 淘 气 了 . 大 狮 子 用 爪 子 按 在 地 上 被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儿童的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成分,儿童如果缺乏想象力,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也会缺乏创造力。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就能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高。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潜能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积累语言,奠定想象想象可以活跃思维,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的内容,二者密不可分。
奠定想象的基础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正确地理解字词句;二是要帮助学生享有丰富的语言储备。
引导学生广泛的阅读可以解决这两点。
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从阅读与写作的作用关系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读者不仅仅可以从阅读中积累和提高语言,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既可以获得对生活的感性体验,同时也可以获得对生活的理性认识,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进行丰富的语言储备。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小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不仅要让学生阅读童话故事书,还要广泛阅读天文、地理、科学、哲学等方面的书,要让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质得到共同提高,如此学生的想象力也会随之提高。
二、利用课本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仅有看图学文,还有配有插图的课文。
形象生动的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
有的插图使文字表达的内容形象化,有的插图展示了文字言犹未尽的意思。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感知的事物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通过色彩、画面、音响等刺激学牛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教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阶段,其中想象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
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 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开启想象力的大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多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如童话、寓言、诗歌等,让他们开拓眼界,培养丰富多彩的想象力。
2. 听故事或讲故事——通过听或讲故事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听或讲的过程中思考,想象故事情节,从而培养其想象力。
在听或讲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背景、人物、情节、结局等,让学生自由想象并表现。
3. 视觉艺术教育——视觉艺术是想象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开启自己的想象力,提高想象和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加强画画、手工制作等视觉艺术教学,让学生通过画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培养和表现自己的想象。
4. 小品朗诵或自由表达——小品朗诵和自由表达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让学生朗诵课文或自由表达内容,可以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课文。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需要多方面的帮助和引导,如阅读,讲故事,视觉艺术教育等,并且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从而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有哪些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有哪些想象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学习能力以及生活品位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都有那些呢?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和譪可亲,努力营造一个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飞翔,不受束缚。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仅靠语文课中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提供学生去读一些好书,有价值的书。
特别让学生多读童话故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学生要博览群书,从中吸取精华,充实自己的头脑,想象空间,从阅读的过程中感受想象的多姿多彩。
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了避免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无话可说,枯燥乏味,教师就得多鼓励,引导学生去想象。
同学之间可以进行交流想象,看看谁的想象最丰富,以演讲的方式在班上进行演说比赛。
在写作中就可以进行续写,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让文章变得丰富多彩。
在有趣,活跃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活跃的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手抄报,黑板报等活动。
让同学们自己排版,抄写,画图,找资料。
最后进行评比。
这种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活动,渗透着同学们的精心设计和独特的思想见解,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让学生在想象中创新,在想象中成长。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1、明确引导目的,提高学生想象意识教师是教育的领导者和设计者,承担着合理引导教学方向的神圣职责。
语文教师在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时,应把方向性和合理性作为两个主要标准:首先,想象是一种脑海里抽象意义的形象再现,是一种深层次的形象感悟和体验,这样一种积极状态的头脑风暴,需要教师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作出针对性、目的性的引导,确保科学性、合理性想象的形成;其次,处于小学阶段的少年,随着大脑的不断发育和成熟,具备很大的想象潜能,但他们的想象往往因缺少生活经验而缺乏必要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想象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想象力一、抓住词句, 引导同学扩想课文中许多词句和句子写得比较简略, 但有着丰富的内涵。
教学如能引导同学进行扩大性的想象, 就会使同学对词句的理解更加具体深入,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
如《鸟的天堂》这课中, 有这样一段话:"河面很宽, 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
那声音就像一曲音乐。
'教学时如引导想象, 则能深入体会意境。
"白茫茫的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会使人产生什么感觉?"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是怎样的情景?"那声音'指的是什么声音然后让同学再连起来讲讲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 在同学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幅有趣的画面:宽宽的河面上水平如镜, 四周的一切十分宁静。
载着几个人的小船, 在水面上缓缓的移动, 三支桨有节奏地拨着水, 那桨划动时发出的咿呀声拨水的哗哗声就像一曲悦耳的音乐声飘荡在宁静的河面上二、抓住情节的"空白', 引导同学补想作品的艺术形式要精炼含蓄, 这就决定了对情节不能作巨细无遗的描写, 这就是读者留下一些可供想象与补充的天地。
在教学中, 我们〔教师〕可抓住这些"空白点', 启发同学用想象去补充。
如《珍贵的教科书》一文。
在表达敌机轰炸后写到:"当我醒来时, 发现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 一动也不动, 那捆教科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下, 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作为教者在教学中可引导同学想象指导员护书的经过。
通过补想, 使同学对课文内容理解更深入, 并从中受到思想上的教育。
三、抓住已有条件, 引导同学推想在小学语文课本中, 有相当篇目的课文含有严密的推理过程。
如《要下雨了》、《惊弓之鸟》、《蝙蝠和雷达》等课文, 都直接写出了推理的过程, 是训练同学推想能力最好的教材。
还有一些课文含有推理过程但没有直接写出来, 如《称象》、《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捞铁牛》等课文, 教学时应引导同学抓住有关条件把课文中的人物或的推想过程想象出来, 这对发展同学的逻辑思维很有帮助。
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最新方法
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最新方法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如把头脑中出现的苹果画上眼睛、嘴巴、笑脸,插上翅膀变成苹果天使等就是想象的过程。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1.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想象力的起点,能够推动学生去想象,去创造。
在教学中,我们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如鼓励学生多想、多问为什么,引导他们自己去想象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意见。
2.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表象储备。
想象既然是由个体头脑中储存的表象改组而成,那么想象是否丰富,是否活跃,主要看头脑中具有表象的数量和质量如何。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合适的方法教授知识,为学生积累宽厚的知识背景,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生活实践的经验。
平时还要鼓励学生多接触音乐,绘画,手工,诗歌,表演,以及饲养动物,培栽植物等等,以丰富学生对各方面知识的表象储备,以引起积极的想象。
3.创设想象情景,引发想象。
心理学家认为:“想象是在情景非常不明确的认识阶段上发生作用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必须在提出问题时,创设一种信息不充分,条件模糊的困难情景。
如给学生几个相关较远的词,让他们发挥想象组成短文;给学生一张简单的画,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想象编故事等等。
4.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教材,使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变成一副副鲜活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甚至是一些抽象的内容也变成具体的形象。
如在英语教学中的分角色朗读,表演,给故事编结尾,根据故事用绘画的形式做读书笔记等,都能够有力的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一、语言渲染,唤起想象力言语的发展与想象的发展关系密切。
小学生的想象是在言语的调节下进行的,并以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小学生的言语发展只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他们的想象才可能从直观形象提高到词语描绘的水平,使想象变得更加广阔、深刻,更加概括且富有逻辑性。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想象力语文教学是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实践活动,因为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课文属于文学作品,作者创设的意境,塑造的形象都与想象结下了不解之缘,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极为重要。
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想象力的培养,进行想象力的训练,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把想象力转化为创造力。
那么,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呢?一、放飞思绪,激活想象力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
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民主、开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建立互爱、互尊、互信的关系,把心灵的时空还给学生,激活他们的想象,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解读。
如上《故乡》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想象,我巧设疑问:“少年闰土在海边的沙地上还有哪些新鲜稀奇的乐事?”学生有的说:“他在沙地上拾贝壳、吹螺号,唱童谣,与影子赛跑。
”有的说:”他躺在沙地上看天上的那一轮圆月,问候广寒宫里的嫦娥,想数尽天上的星星。
”有的说:“他乘小船出海,在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之间穿行,并想测出它们之间的距离。
”我又问:“少年闰土称鲁迅为‘迅哥儿’,中年闰土称鲁迅为‘老爷’,老年闰土如果与鲁迅相遇,他如何称呼鲁迅?又如何自称呢?”生:“大王、天王、皇上、天神、佛祖;口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万寿无疆!阿弥陀佛,佛祖保佑;自称:小人、奴才、贱民、蚁民。
”学生在讨论中得出许多个妙趣横生的答案,并进行形象描绘和具体分析,既揭露专制社会的荒谬,又丰富了自己的想象力。
接着我便提出课堂想象习题,宏儿和水生的新生活是怎样一种生活?要求学生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写出他们的生活景象,在课堂上宣读。
学生写出的新生活景象都极富个性,绝不雷同。
由此可见,民主、开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放飞学生的思绪,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二、发散思维,培养联想能力联想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因为它是想象的基础,是想象的初级阶段,它能引导学生由一种事物的形象特征联想到相似的另一种事物,探索它们之间的共同的或相似的规律,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想象力
想象力是智力结构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因素。
加强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
“再造想象”,就是根据语言的表达或条件的描绘(图样、符号等),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想象活动。
它是语文教学中常见而又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想象活动。
学生较好地具备了这种想象能力,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所学文章的内容及其表现方法,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一、通过知识积累丰富学生的表象
表象指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重新组合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而任何新形象的形成都以感知材料为基础。
知识经验的多少,决定着表象的多寡。
表象贫乏,其想象狭窄、肤浅;表象丰富,其想象则开阔、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知识的积累来丰富学生的表象,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做法为:
(1)引导学生精读优秀诗文,重视课内外材料的联系组合,充实表象,并使之在学生头脑中有深刻而完整的印象。
如学了有关流水描写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碧水东流至此回”;“春来江水绿如蓝”;“黄河流水鸣溅溅”;“桃花流水鳜鱼肥”;“黄河远上白云间”等等,我要求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领会诗人借助流水表达出的不同的感情和景物并形成对水的各种表象。
通过比较阅
读,学生意识到,正是由于诗人对水有了整体、充分的认识,所以可从大小、冷暖、颜色、气势、速度等方面来塑造文学形象,表达不同的感情。
(2)采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增加学生对事物的表象。
如教《小桔灯》,要求学生尝试着做盏小桔灯,体会其朦胧的、桔红的灯光,从而理解小桔灯的象征意义;教《看云识天气》,配以挂图帮助学生认识云的种类、形状;教《望天门山》,借助幻灯投影图象,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雄奇景象和“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壮丽景色。
(3)布置课外活动,让学生有目的地去直接感悟实物形成表象。
如写小作文《梅》,先告诉学生梅的性格,如高洁、凌霜、傲雪等;再让学生比较陆游《卜算子·咏梅》词中“零落成泥键作尘,只有香如故”和毛泽东《卜算子·咏梅》词中“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所表现出的梅的不同个性,引导学生思考。
同样是借梅抒情,何以如此不同?其中极为重要的原因是作者思想感情不同,因而对梅的表象也就不同。
然后再布置学生进行课外观梅活动,让学生去仔细观察,写出自己心中的梅。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多种途径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去体味、观察、比较,以储备丰富的表象,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通过语言训练增强学生想象的表达力
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语言始终都在指导和改进着形象形成的过程。
有了丰富的表象,还必须借助于语言对表象进行分解和综合,加工改造形成所需要的新形象。
如果仅有丰富的表象而无丰富生动的语言,就象“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学生的想象将永远停留在直观、表面的水平上。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切实抓好以下三点:
(1)语言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准确遣词造句的表现力量。
如辅导赏析《荷塘月色》,讲到“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句时,引导学生对这一“泻”字细加咀嚼、推敲,又以“流”和“淌”字与之比较,学生意识到用“流”与“流水”有重复之病,用“淌”又会引起有声的感觉,而月光是无声的,这里的意境是极宁静的,所以,用“流”和“淌”都显得意味不足,唯有“泻”字生动而传神地将那片清澈的月光展现在读者面前。
(2)教学用语准确、生动。
教师准确、生动的言语示范对学生语言训练起着重要作用。
如分析一篇洋溢着细腻情感的散文时,我通常先以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全文,以声音来吸引和感染学生,使学生领略其语言美,品味描绘的意境,再加以分析。
对于某些抽象的材料难以用语言描绘时,我尽量运用贴切的比喻、比较,使语言形象化,帮助学生准确、轻松地理解讲课内容。
(3)学会表达。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对所想象的描述,
要求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流畅。
如教《沁园春·雪》时,要求学生根据词中的描绘,在头脑中再造出一幅祖国北方冬天的景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有同学这样描绘:祖国的北方,到处是寒冰封地,大雪纷飞;绵延不断的高山被雪覆盖着,登高望远,雪中的群山,好似一条条银蛇在翩翩起舞;被白雪覆盖的秦晋高原上的丘陵,从高处望去,好像银白色的象群在奔跑;大山、高峰挺拔耸立,好像要和天空比高低;等到雪后天晴之时,那火红的太阳照耀着白雪铺盖的大地,阳光冰雪相互辉映,显得格外娇艳壮丽……通过再造想象,学生不但锻炼了想象能力,而且由于语言的调节而提高了想象的水平。
三、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表象重组”,形成想象的能力
想象决不是表象的堆砌,而是按表象的自身规律“重新组合”,是一种严格的构思过程,受思维活动的控制、调节、支配,与敏锐的观察力密不可分。
因此,培养学生想象力可从观察入手,进而分析,再进人想象。
如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根据一幅画面内容是一位小姑娘悄悄趴在地上聚精会神地看几只蚂蚊和一只瓢虫的图画,发挥想象,写一篇章话或者故事。
先要求学生仔细看清蚂蚁数量、队形和走向,然后启发学生设想蚂蚁与瓢虫之间将会发生什么事——爆发一场殊死战斗,战斗的结果一定是孤单的飘虫不敌越来越多的蚂蚁群,瓢虫成了蚂蚊的盘中餐。
还可以想出许多蚁群凯旋而归、庆祝胜利和饱餐的情节来。
学生激发了兴趣,想象丰富,写作起来
便得心应手。
又如诗歌教学中,由于诗歌困于篇幅,往往是点到为止,不能展开而留下空白,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体会这“意无穷”,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加以补充。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写到“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就结束了,诗人并没有写出卖炭翁在炭被抢走后会如何反应。
这时可引导学生想象老翁可能产生的言行和思想活动,进行续写,也可对叙事诗进行全文改写,写尽卖炭翁的辛酸、悲苦。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启发学生想象,甚至可以创设情境,提供联想线索,来促进学生进行想象。
综上所述,表象是基础,语言是工具,重组是关键。
三者共同构建起想象力培养的链条,结出学生创造性素质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