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历史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河南省202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202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2025年度河南省高三年级联考(二)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笞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新石器时代遗址来看,辽宁阜新沙拉乡查海村的氏族遗址中心有一条龙,它是用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摆塑而成的;湖北黄梅县白湖乡张城村焦墩遗址,西北部有用不同色彩的河卵石摆塑的巨龙形状;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也出土了陶盘彩绘龙。

这说明新石器时代A.各氏族都出现龙图腾B.龙的形象源于神话传说C.已经产生龙崇拜观念D.区域文化交流活动频繁2.春秋时期,管仲先高价收购鲁、梁、莱、莒之涕(丝织品),促使鲁、梁、莱、莒之人纷纷弃农而织,而后禁齐人穿娣服,鲁、梁、莱、莒之君因缺粮而请服于齐;管仲还高价购进滕、鲁之粟,滕、鲁之粟流归齐国,以致滕、鲁“非岁凶而民饥”。

这反映出当时A.贵族垄断诸侯国间的贸易B.区域贸易兼具政治意义C.齐国称霸以经济手段为主D.商人社会政治地位提升3.录囚制度肇始于西汉,盛行于东汉。

州刺史“常以八月巡行所部郡国,录囚徒”“县邑囚徒,皆阅录视,参考辞状,实其情伪,有侵冤者,即时评理”。

东汉光武帝也曾亲录囚徒。

录囚制度建立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B.强化地方监察C.保障平民权益D.维护社会安定4.唐朝后期,逐步形成朝廷和地方分割赋税的制度,国家税收的一部分上交中央政府,一部分输送给节度使,一部分留作本州用度。

两税钱物有2/3-4/5归地方支配,留使钱物先以辖区的赋税充,剩余的皆输于度支。

2020年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2020年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西周的封国,有姬姓王室子弟、姻亲、功臣、古帝王后、殷后、重要方国等六种类型。

其中,前三种群体是西周最信赖的力量,其他则无足轻重,西周分封后三种群体主要是出于()A. 推行仁德的旨趣B. 防御狄人的思量C. 拓展疆域的需要D. 羁縻笼络的考虑2.元朔五年,汉武帝用士人拜相制取代列侯拜相制,任命老儒公孙弘为相,然后封侯,“其后以为政事”,士人拜相制()A. 改变了权力分配的格局B. 完善了中央集权的机制C. 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D. 提高了行政办事的效率3.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如歌舞125首,球类72首,武艺106首,出游踏青47首,秋千91首,龙舟66首等,并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

这反映了唐宋时期()A. 城市居民生活的丰富多彩B. 文学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性C. 文化生活市民化发展趋势D. 士人阶层热衷于竞技活动4.清代官方以文官驻镇负责法定社区的保甲里社系列,以汛弁(低级武官)驻防分管自然社区的乡兵团练系列:还通过控制牙行,实现对市镇经济上的管理和统辖。

这表明清代市镇()A. 成为基层社会的经济中心B. 兼具军事经济双项的管理功能C. 呈现乡族组织的自治色彩D. 承担联系区域生产的枢纽作用5.19 世纪80 年代初,天津盛行各种卷烟及洋式饰品,连“洋人之侍僮马夫辈,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上海的妇女,更是以香水、墨镜、洋烟为时髦用品。

就连文士王帽也经常以“晶(玻璃)杯、洋皂,赠送朋友”。

这表明,当时()A. 崇洋现象成为消费的社会时尚B. 逐新趣异体现市民的精神追求C. 开埠通商改变民众的生活方式D. 西学东渐推动社会的重大变革6.据表可知,近代中国()A. 产业结构渐趋完善B. 工业化进程不断扩展C. 机器分类走向细致D. 手工业生产完全消失7.如图是1944年画家彦涵创作的年画。

2020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历史Word版含答案

2020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历史Word版含答案

天一大联考 2019-2020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历史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读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分封下的各诸侯国,治国理念有很大的不同,如齐国太公望是“尊贤尚功”,鲁国周公旦则是“亲亲上恩”。

这说明,分封A.阻碍了宗法制的推行B.有利于地方区域开发C.导致了地方管理混乱D.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2.1950年发掘的战国魏墓,出土了 70多件铁制兵器和90多件铁制生产工具,其中铁农具有犁、铧、锄、铲、镰等。

赵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该遗址中全部出土的铁、石、蚌工具的65%。

这反映出A.铁农具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B.铁器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C.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巳确立D.小农经济的地位日益重要3.东汉时,多数刺史办公地与所在郡郡守的办公地并不统一,如扬州刺史的办公地虽设在九江郡,但办公点在历阳,而九江郡郡守办公点在阴陵。

这一设置方式A.意在缓和刺史与郡守矛盾B.提高了对地方的监察效率C.防止了刺史插手地方政务D.便于发挥刺史的监察作用4. 表1表1为六朝和唐代江南地区户均赋税量表(单位:唐匹绢)。

据此可知,江南地区A.是国家财税主要来源区域B.对国家经济影响力提高C.重视对纺织品原料的种植D.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心5.宋代实行“陛辞”制度,一些由皇帝直接任命的知州、知府、监司(通判)等在离京赴任时,需当面向皇帝辞行,并借此征询皇帝的理政意见。

这表明,“陛辞”制度A.提升了地方官员的职权B.旨在防止官员滋生腐败C.有利于中央政令的推行D.强化了对地方行政监察6.据记载,明代北京崇文门的税额仅2万两,清代乾隆年间将崇文门税收定额为10万两,每年实征税额达到20-30余万两。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考试(2月)试题和答案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考试(2月)试题和答案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考试(2月)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地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地。

24.《孙子兵法》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注重了解情况,全面分析敌我、众寡、强弱、攻守等矛盾双方,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律地认识和掌握来克敌制胜。

这反映出,《孙子兵法》 A.受到了道家思想地影响 B.形成了完善地理论体系C.适应了社会现实地需要 D.蕴含了朴素地唯物思想25.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币。

文帝时“盗铸如云而起”。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地钱币运到京师销毁。

汉武带地举措意在A.强化中央对全国经济地控制 B.打击猖獗地私铸钱币者C.推动盐铁官营政策平稳实施 D.消除诸侯国割据地基础26.表1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统计表。

表1呈现地变化反映了A.知识分子参政规模不断扩大 B.科举制度促进教育发展C.社会等级秩序日益走向瓦解 D.理学正统地位渐趋确立27.据《天工开物》记载,明代普通铁炉每炉可装矿砂2 000余斤,一日出铁6次,共需矿砂万余斤;燃料使用煤炭,风箱要6人拽拉。

这反映出当时A.雇佣劳动地盛行 B.生产技术停滞不前C.手工业得到发展 D。

政府对冶铁地重视28. 1858年4月,当英法联军抵达天津时,咸丰帝为准备出面地交涉人员制订了“详尽”外交方略: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对法进行劝告,对英严词诘问。

这说明当时A.俄美为获取利益而支持清廷 B.英国极力对华进行侵略C.清政府对列强缺乏清醒认识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29.中共三大决议指出:“我们须努力扩大国民党地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以应目前中国国民革命之需要。

”这一精神地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地顺利开展 B.壮大了反抗北洋军阀地力量C.提升了中共在群众中地影响 D.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地需要30. 1938年国民政府规定,工矿业、制造军用品地工业和电器工业,得收归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生活日用必需物品,经济部“随时分别种类地域,直接经营之”。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以及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姓名、考号等信息。

3、本试卷第Ⅰ卷的答案一律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下列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的是A.《古兰经》B.《罗摩衍那》C.《汉谟拉比法典》 D.《荷马史诗》2、随着文字的演变,人类书写工具不断革新。

在纸发明之前,下列选项属于书写材料的是①纸草②泥板③龟甲兽骨④石头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美国历史学家伊迪丝•汉弥尔顿说,古希腊人走在人类的前面,那是人们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并发表见识,于是,“世界”有了思想自由。

这句话的意思是A.全体人民都拥有参政议政的权力 B.公民拥有集会、出版和言论的自由C.全体人民都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D.公民有参政议政的权力并有言论的自由4、“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

”材料中的法律主要是指A.《十二铜表》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5、马克思说:“在那些中世纪不是从过去历史中现成继承下来的,而是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是:A.庄园 B.城市 C.教会 D.大学6、恩格斯曾说:“只有野蛮人才能使一个在垂死的文明中挣扎的世界年轻起来”。

对于欧洲历史来说,这里的“野蛮人”指:A.日耳曼人 B.匈奴人 C.罗马人 D.维京人7、1265年,孟福尔召开了一次大型会议。

这次会议包含了组成后来的“议会”的所有要素,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与会人员除了大领主和王室官员以外,还包括每个郡的两名骑士和每个城市的两个市民。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0年高三上期阶段考试历史试题(二)(解析版)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0年高三上期阶段考试历史试题(二)(解析版)

2019—2020学年高三(上)段考历史试卷(二)一.选择题1.如表为战国时期的货币及流通区域表。

这可以说明当时A. 民间商业勃兴B. 国内缺乏统一市场C. 货币流通量大D. 诸侯争霸战争不断【答案】B【解析】【详解】从“战国时期的货币及流通区域表”不难看出,战国时期,不同地区所使用的是货币是不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战国时国家分裂,没有统一的市场,故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民间商业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货币流通量的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战国时期,诸侯是兼并战争而非争霸战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西汉成帝时,以骠骑将军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封列侯,俸如丞相,且职权和地位都与丞相一样。

这一举措A. 扩大了宰相职权B. 提升了地方诸侯影响C. 加强了君主权力D. 导致了官僚机构膨胀【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以骠骑将军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封列侯,俸如丞相,且职权和地位都与丞相一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举措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故C符合题意;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宰相权力的削弱,“扩大了宰相职权”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相反,故A不符合题意;“地方诸侯的影响力”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宰相权力的削弱,“官僚机构的膨胀”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隋代,儒学大师王通提出“三教归一”的口号,主张以儒为主,援引佛、道入儒。

这一口号的提出A. 顺应了大一统的需要B. 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C. 推动了佛教的中国化D. 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主要考查儒家三教合一的社会背景。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此时隋朝提出“三教归一”,主要是为了维护大一统的需要,故A符合题意;儒学正统地位确立于汉朝,B不符合题意;佛教的中国化趋势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C不符合题意;“实现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故D不符合题意。

2020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联考测试(二)历史试题

2020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联考测试(二)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0届高三年级上学期阶段性联考测试(二)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读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分封下的各诸侯国,治国理念有很大的不同,如齐国太公望是“尊贤尚功”,鲁国周公旦则是“亲亲上恩”。

这说明,分封A.阻碍了宗法制的推行B.有利于地方区域开发C.导致了地方管理混乱D.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2.1950年发掘的战国魏墓,出土了 70多件铁制兵器和90多件铁制生产工具,其中铁农具有犁、铧、锄、铲、镰等。

赵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该遗址中全部出土的铁、石、蚌工具的65%。

这反映出A.铁农具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B.铁器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C.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巳确立D.小农经济的地位日益重要3.东汉时,多数刺史办公地与所在郡郡守的办公地并不统一,如扬州刺史的办公地虽设在九江郡,但办公点在历阳,而九江郡郡守办公点在阴陵。

这一设置方式A.意在缓和刺史与郡守矛盾B.提高了对地方的监察效率C.防止了刺史插手地方政务D.便于发挥刺史的监察作用4. 表1表1为六朝和唐代江南地区户均赋税量表(单位:唐匹绢)。

据此可知,江南地区A.是国家财税主要来源区域B.对国家经济影响力提高C.重视对纺织品原料的种植D.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心5.宋代实行“陛辞”制度,一些由皇帝直接任命的知州、知府、监司(通判)等在离京赴任时,需当面向皇帝辞行,并借此征询皇帝的理政意见。

这表明,“陛辞”制度A.提升了地方官员的职权B.旨在防止官员滋生腐败C.有利于中央政令的推行D.强化了对地方行政监察6.据记载,明代北京崇文门的税额仅2万两,清代乾隆年间将崇文门税收定额为10万两,每年实征税额达到20-30余万两。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著名的“通工易事”论,“子不通工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

也就是农业和手工业间要互通成果,交换产品。

这反映出当时A.儒家“仁政”思想得到了践行B.社会经济各行业间联系加强C.官营工商业垄断地位被打破D.民间工商业急需政府的扶持25.表2表2是不同史籍有关秦汉时期官员推选吏员的记述。

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官吏选任注重实际从政能力B.法律禁止官员“任人唯亲”C.道德品质是选官的主要标准D.国家注重所选任官吏质量26.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理学)”,不仅被视为“伪学”遭到打击,而且当年科举取士也将“《论语》《孟子》《大学》之书”列为禁书。

这表明A.新旧儒学思想冲突激烈B.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动摇C.道学背离了儒学价值观D.道学缺乏应时趋新精神27.据记载,康熙帝时期“御门听政”成为中枢决策的主要形式,也就是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衙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

据此可知,“御门听政”A.剥夺了内阁的决策权B.提高了皇权统治效能C.减轻了君主政务负担D.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28.19世纪70年代后,江苏通州、海门一带,“乡人穷极思变,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以致洋纱倒灌内地,日甚一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