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礼仪习俗

合集下载

羌族的礼仪文化

羌族的礼仪文化

吉礼
LOGO
羌族的嘉礼
LOGO
解放前岷江上游地区的羌族盛行指腹婚、娃娃亲、买卖亲、调换 亲等,讲究门当户对,有“穷找穷嫁,富找富配”的说法。男女一 旦订亲就要刻意回避,少见面。还存在“兄死弟娶寡嫂,弟丧兄纳 弟妇”的现象,这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规矩。 茂县盛行女大于男的婚姻,有民谣曰:“六月麦子正扬花,丈 夫还是奶娃娃,哪天等得丈夫大,落了叶子谢了花。”
羌族的吉礼
祭祀: 羌族是信奉“万物有灵”的多神教
LOGO
羌族的多神崇拜,有个最大的特点,所有崇拜的天神、地神、山神、 寨神和自然界一切神祗,都没有固定的偶像,而是融合在白石崇拜的祭 祀习俗中。羌人把一块白石供在山上石塔顶上,白石便代表天神或寨神; 如果把白石供在田边,它可以是田神、土地神。 祭山会 羌族是个嗜祭尚祀的民族。羌族民间,祭祀礼仪,名目繁 多,模式不一。在众多的祭祀活动中,每年的祭山会是最隆重,规模最 大,礼仪最为完整,极有代表性的一种。 “神羊祭山”、“神牛祭山”和“吊狗祭山”三种
民族歌舞
LOGO
民族歌舞 羌族传统民族民间歌舞形式—萨朗,是羌族文化 中最具代表的艺术精华。
LOGO
《萨朗》是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 治县的一种自娱性民间舞蹈,在羌族人民中普遍流传, 每逢节日、聚会或丰收之后,歌舞之声遍及村村寨寨, 他们围火塘而舞,饮“咂酒”以助兴,通宵达旦,尽兴方 散。
羌族的释比,远在古羌部落社会时,已经出现。据某些史志记载。 当时,古羌部落中,释比的职司是由部落酋长,(头人)一身兼施。部 落酋长,一方面执掌部落行政、军事、生产等行政事务,同时,又主持 羌部落中的一切祭祀礼仪婚丧嫁娶活动。在思想领域里起着精神领袖的 作用。 “释比”是羌族宗教仪式的执行者和通晓羌族历史和传说的说唱艺人。 羌族释比是羌族文化的传承者。

羌族传统节日

羌族传统节日

羌族传统节日羌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在羌族人的日常生活中,节日是他们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羌族传统节日丰富多彩,体现了羌族人民对祖先的敬意和对生活的热爱。

本文将介绍羌族传统节日的特点、庆祝活动和意义。

一、羌族传统节日的特点羌族传统节日的特点之一是丰富多样。

羌族人民有许多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意义。

例如,羌族新年是羌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他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除此之外,还有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等等。

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俗称,展现了羌族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和独特的文化传承。

其次,羌族传统节日强调家庭团聚。

在羌族传统节日,人们会返乡与家人团聚,共同庆祝节日的到来。

他们会一起准备传统美食,享用丰盛的年夜饭。

整个家庭会围坐在一起,相互祝福,并参与各种庆祝活动。

这一传统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最后,羌族传统节日讲究独特的礼仪和仪式。

羌族人民重视传统礼仪,他们会按照特定的仪式来庆祝节日。

例如,在羌族新年时,人们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祈求祖先的保佑和丰收的好运。

这些仪式通常都有特定的步骤和顺序,体现了羌族人民对祖先和传统文化的敬意。

二、羌族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1. 祭祀仪式祭祀仪式是羌族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庆祝活动之一。

羌族人民会在特定的场所,例如祠堂或公共广场上,摆放丰盛的祭品,如水果、糕点、酒等,向祖先祈求祝福和庇佑。

人们会穿着传统的服饰,手持鞭炮,燃放烟花,表达对节日的喜悦与敬意。

2. 舞蹈表演羌族传统舞蹈在节日庆祝中占据重要地位。

人们会穿上鲜艳的民族服饰,跳起欢快的舞蹈。

羌族传统舞蹈通常以优美的动作和跳跃为特点,展现了羌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舞蹈表演不仅能够展示羌族的文化特色,也是人们聚在一起欢度节日的方式之一。

3. 传统体育竞技羌族人民热爱传统的体育竞技活动,这些活动也是节日庆祝的一部分。

例如,射箭比赛是羌族传统节日中常见的活动。

羌族的服饰特色和风俗

羌族的服饰特色和风俗

羌族的服饰特色和风俗
羌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具有独特的服饰特色和风俗。

以下是羌族的一些主要特点:
1.服饰特色:羌族男性的传统服饰包括长袍、短褂、长裤等。

他们通常会佩戴羽毛、毛毡帽子和藏银饰品,给人一种豪
放和威严的感觉。

女性的传统服饰则以长袍、腰带和围裙
为主,衣服上通常装饰有繁复的刺绣和彩色织物,展现出
浓厚的民族风情。

2.风俗习惯:羌族有着丰富的传统风俗习惯,其中包括:
o婚嫁习俗:羌族的婚嫁习俗庄重隆重,婚礼通常持续数天甚至更久。

新娘和新郎穿着传统服饰,结婚
队伍热闹喜庆,常常伴有鼓乐和舞蹈等表演。

o藏羌节:藏羌节是羌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的春天或秋天举行。

人们欢聚一堂,进行祭祀活动和
各类娱乐表演,如歌舞、马术表演、射箭比赛等。

o祭祀仪式:羌族人信仰自然界的神灵,他们会定期进行祭祀活动,如祈年祭、祭山、祭祖等。

祭祀中
常有祭师主持仪式,人们会穿着传统的服饰,祈求
神灵保佑家庭和社区的平安和繁荣。

o土地信仰:羌族人对土地有着特殊的崇拜和信仰,认为土地是神圣的,有保护、祝福和灵验的力量。

因此,他们通常会在农田或村庄周边建立土地神庙,
进行祭祀和祈求农作物的丰收。

以上是羌族的服饰特色和部分风俗习惯,这些传统也在现代社会中保留并发扬光大。

羌族礼仪习惯

羌族礼仪习惯

羌族礼仪习惯羌族礼仪习惯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又称“云朵上的民族”。

那么下面店铺要来介绍的便是羌族礼仪习惯,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羌族礼仪习俗羌族是个重礼仪的民族,他们在各种社会交往中,处处以礼待人,讲究长幼有序,待客热情,尊重师长,重义气,纯朴,真诚,忌讳不雅之习。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社会上首先要尊老爱幼。

家庭里的一切事宜,首先要征得老人长辈的同意。

老年人和长辈进屋,屋内的人都要起身迎接。

宴席上老人、长辈坐上位,等他就坐后其他人才可入坐。

要给老人、师长敬酒、敬歌、盛茶、盛饭。

在屋里老年人、长辈坐火塘上方。

家中或村寨举行的各种庆典上,老年人、长辈首先发言。

饮咂酒时首先由老年人、长辈致开坛词并以长老顺序饮之,即使达官贵人也要让长老为先。

路遇老人、师长,要让立路旁,骑马遇老人、师长,要下马行礼,问安。

歌舞开始由老人长辈领唱。

不得顶撞老人长辈。

儿女、晚辈不得直呼父母、长辈的名字。

对长辈要使用敬语。

对小孩备加关怀爱护,尽力使其不受疾苦。

羌家好客尚礼,家中来客,全家热情相迎,问寒问暖。

远客临门,立即备酒饭茶招待,并献敬酒歌。

客人进房要让座于上方,招待咂酒、糖食、水果、茶水,唱敬酒歌以示祝福。

客人谈话,不能随意打断。

晚上睡觉,先安排客人睡下,除老人外,不得睡于客人先。

早上起床,要向长辈、老人和客人问安。

有客人和长辈及老人在场不准翘腿而坐。

坐火塘四周,男女、宾主有别。

任何人不得把脚放到火塘上面。

客人不能擅自进主人家未安排他住的任何房间,以示对主人家尊重。

客人要走时,主人家要挽留,当要离开时,要在家中及门外敬送路酒并热情欢送到寨外目送一程。

客人无论尊卑贵贱,踏入别人村寨附近要下马,不得吆喝嬉戏,以示对该村寨之尊重。

在节日喜事期间,以欢乐为本,不得说不吉利的话。

不得说脏话或讥讽他人,凡事要忍让、大度,宽以待人。

遇人要主动问候、祝福。

农忙季节要换工互助。

婚丧大事全村寨共同操办,不分彼此。

修房造屋全村出力无偿帮助。

羌族婚礼仪式流程

羌族婚礼仪式流程

羌族婚礼仪式流程羌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婚礼仪式。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羌族婚礼的流程。

一、婚姻的确定羌族中的婚姻一般由长辈包办,他们会根据家庭的背景和风俗习惯来选择合适的婚姻对象。

二、纳彩礼纳彩礼是羌族婚礼中的重要环节,新郎要给新娘家送彩礼。

彩礼的多少取决于双方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地位,通常包括米、面、油、糖等生活必需品,还有布匹、酒、烟等。

三、过门仪式过门仪式是新娘由父母家离开,嫁到新郎家的仪式。

在羌族的传统婚礼中,这个环节非常隆重。

新娘将穿上一身盛装,由男方亲友和羌族舞者组成的队伍引导,到新郎家进行迎接。

在抵达新郎家门前,男方的亲友会用绣着祝福寿星的彩绸增添喜庆气氛,并举起七谷神杯,象征着吉祥和丰收。

四、拜堂过门仪式之后,新郎新娘会在新郎家的大厅(也被称为“招待堂”)进行拜堂仪式。

在拜堂过程中,新郎新娘会向父母敬酒,并接受亲友的祝福。

五、洞房拜堂结束后,新娘会被引入新郎的洞房。

在洞房里,新娘会穿上红盖头,由好友陪伴,等待新郎前来。

新郎进洞房后,双方会进行一系列的互动和祝福,通常还有亲友的调侃和搞笑节目,用以增加喜庆气氛。

六、南席宴席洞房仪式结束后,还会举行南席宴席。

南席是羌族传统婚礼上的重要宴席,通常在新娘家或者新郎家的院子里举行。

南席上,新郎新娘还会收到宾客们送的礼物和红包,并接受亲友们的祝福。

七、亲友祝贺南席宴席结束后,新娘会接受亲友们的祝贺。

在这个环节中,亲友们会给新娘赠送红包,并祝福他们幸福美满。

八、归寨归寨是羌族婚礼流程的最后一步。

在婚礼结束后的第二天,新郎会带着新娘回到新娘的家乡,完成最后一道传统流程。

到达新娘家乡后,新郎还会向新娘家长敬酒,以示尊重和感谢。

总的来说,羌族婚礼仪式流程庄重而隆重,注重传统和礼仪。

每一步都体现了他们对婚姻的重视和对亲友祝福的期望。

羌族传统节日

羌族传统节日

羌族传统节日羌族是我国西部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我们都知道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羌族也是一样,它也有属于自己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接下来店铺给大家介绍羌族传统节日,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羌族传统节日羌历年羌族最重要的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

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一般为3-5天。

节日期间停止劳动、出门。

聚集家中,用面粉做成各种形状的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以祭祀祖先和天神。

有的地方还由端公跳神至神树林,杀羊撒血在祭坛前敬神,羊肉分给各家带回,再合家并请亲友饮自制的咂酒,唱酒歌、跳锅庄舞,共庆丰收。

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男女老少大都会唱本民族的民歌,不论是在劳动生产、婚丧嫁娶,都要唱歌跳舞。

而节日则是唱跳的最好时机。

因此,逢年过节,羌民都要尽情歌舞。

酒歌是年节时"咂酒"对唱的一种传统的歌唱形式。

唱时主客并排而坐,轮流对唱,节奏缓慢而旋律优美,声音高吭,拖腔婉转,具有典雅朴素的优美风格。

歌词长,多表达吉祥,视贺与酬谢谢意或叙述家史与追忆祖先业绩。

节日的歌唱常常伴以舞蹈。

羌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形式有"跳锅庄","跳盔甲"、"皮鼓舞"等,而以"跳锅庄"最为流行。

舞蹈时,一唱一落,男女互相变换位置,造成节日热烈欢乐的气氛。

约半分钟后,一阕才终二阕又起。

参加的男女多至数十人,并伴以唱咂酒,往往歌舞达旦。

歌舞时伴奏的乐器主要是羌笛。

这是一种古老的六声阶的双管竖笛。

此外是小锣、手铃、唢呐、羊皮鼓、胡琴、口弦等乐器。

这些乐器能吹、奏、弹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乐调,使节日的人们异常欢乐。

羌族最早是以太阳历推算年月。

秦朝时期,太阳历改为月亮历(即现在的农历)。

因此,现在的羌历年均以农历推算,即每年的十月初一。

春节羌族过春节极为隆重且历时已久。

虽春节不是本民族传统节日,但羌族把羌年节的内容移入春节,使其别具特色。

羌族民俗文化总结

羌族民俗文化总结

羌族民俗文化总结一、节日祭山会是羌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又称转山会、塔子会、祭天会、山王会、山神会或者碉碉会。

是羌族对代表着天神、山神等诸多神灵的白石神进行祭祀的活动,也是人们祈求保佑来年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地方太平、森林茂盛的大典。

因各地气候差异,举行的时间、次数并不统一,有正月、四月、五月之分,亦有每年举行一次或二、三次。

领歌节,羌语称“瓦尔俄足”。

主要流行于茂县曲谷一带。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如该寨有13岁至50岁妇女死亡,则当年不举行)。

是为了纪念天上的歌舞女神莎朗姐。

整个节日活动持续3天时间。

妇女们尽显其能,忘情欢跳莎朗,农事和家务事皆由男人操持。

二、婚嫁新中国成立前,羌族男女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存在“指腹婚”、“怀抱婚”、“童子婚”、“买卖婚”等婚姻形式。

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有转房、入赘、抢婚的习俗。

新中国成立后,自主婚姻逐渐居多。

但传统的礼仪程序一直保留至今。

随着羌寨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得到改善,昔日的婚姻仪式更增添了新的内容。

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将羌族的传统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婚嫁仪式主要有订婚和结婚。

在羌寨,媒人被称为“红爷”。

如果男子对女子有意,男方家就会备礼,请红爷到女方家提亲。

女方家要征得母舅同意才可允婚。

之后,红爷会带上猪膘、酒等礼物,去女方家吃“许口酒”。

数月或数年后,男方家又请红爷携礼到女方家,以“小订酒”招待近亲,并请释比测算双方生辰八字,定下结婚吉日。

随即,男方家要备重礼前往女家报期,并在女家办酒席,即“大订酒”,作为正式订婚礼,欢宴女方整个家族。

此后,两家开始婚礼筹备,期待着“女方家花夜、男方家正宴”好日子的到来。

“花夜”意即为新人举办的喜庆晚会,是结婚最为隆重的一道程序。

一般在娶嫁的前一天晚上举行,男方办的叫“男花夜”,女方办的叫“女花夜”,男的庆祝娶妻,女的欢送出嫁。

这一天,女方家高朋满座,桌上放着咂酒和12盘“干盘子”(即花生、核桃、红枣、柿子、苹果、桔子、糖果等,饱含圆满、吉祥、喜庆之意)。

羌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羌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羌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羌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现在中国官方仍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等地,人口大约有三十万左右余人。

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民俗文化,因此羌族也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羌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羌族的风俗习惯服饰今天的羌族人,大多还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

羌族人民的服饰朴素、美观而具特色。

古代羌族多着皮制、毛制衣装。

明代以来纺织业发达起来,则较多以麻布衣服取代皮、毛装。

解放后至今,服饰的面料更加多样化。

男子喜包青色头帕,冬季有的还喜带狐皮帽,穿麻、棉、绸、毛面料的长衫,有的长衫饰有花边。

外套为无袖的羊皮或毛、棉制皮褂,可以防寒、遮、垫坐,且适于劳动。

男子脚裹毛制或麻、棉制的绑腿,有的饰有花纹,能保温、滤水、护腿,脚穿皮鞋、云云鞋、绣花编耳子鞋和胶、布、草等鞋。

束毛、麻、棉制腰带,系吊刀、火镰和皮、绣花绸、绵裹兜子,用以装钱、子弹、火药及烟等物。

妇女服饰鲜艳多彩。

头饰因区域不同分三类。

一类绝大多数包青色头帕,绣以花纹,再覆绣花头巾,鲜丽多彩。

黑虎地区妇女则包白色头帕,纪念传说中的英雄格鲁从波,以为孝。

西北部包括赤布苏、理县等地妇女头顶瓦状绣花黑头帕。

羌族妇女皆着绣花长衫,系黑色羊毛腰带或红棉腰带、绣花围腰,后腰系绣花飘带。

喜戴银牌、领花、耳环、耳坠、手镯子、戒指等金、银首饰和称为“色吴”的椭圆形项链。

每逢节日喜事,羌女盛装艳丽,雍容华贵。

建筑羌族一般由几十户聚寨而居,村寨多建在半山腰、高山上,形如城堡,故名羌寨。

现代羌族的住房方形平顶,墙壁以片石砌成。

羌族建筑手艺高超,砌墙时不绘图、不吊线,信手而成。

壁面平整,棱角分明,结构匀称。

远看似碉堡,故俗称碉楼。

屋有立柱、大梁,椽子上加油竹或树枝,上糊泥土盖顶,坚固耐用。

一般为二层或三层半,顶层客房储物,中层为主人家住宿、起居,下层养畜,房顶可脱粒、晒粮、晾衣。

传统窗口很小,光线差,烟尘不易散出但利于防寒防盗,现大多已改为大窗户。

羌族婚礼仪式流程

羌族婚礼仪式流程

羌族婚礼仪式流程羌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婚礼仪式一直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仪式,体现着民族传统和文化的独特魅力。

羌族婚礼通常分为订婚仪式、迎亲仪式、婚礼仪式和送亲仪式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着特定的程序和礼仪。

订婚仪式是羌族婚礼的第一步,通常由双方家长商定好婚嫁事宜后举行。

在这一环节中,男方家长会派代表前往女方家中送礼,并商议婚礼的具体安排。

女方家长接受礼物后,代表双方家庭正式建立亲缘关系。

接下来是迎亲仪式,男方家庭会派人前往女方家中接新娘,通常会有锣鼓喧天、舞狮子等热闹的场面,以示喜庆。

婚礼仪式是整个婚礼的重头戏,通常在新娘到达男方家中后举行。

在这个环节中,新娘会换上羌族传统的婚服,头戴白色头纱,戴着银饰,身着色彩鲜艳的节日服装。

新郎则穿着传统的服装,手持酒杯,迎接新娘的到来。

主持婚礼的长者会带领双方家庭进行祭拜仪式,祈求神灵保佑新人幸福美满。

随后,新人交杯酒,表示结为夫妻,互相扶持,共度一生。

送亲仪式是整个婚礼的尾声,也是表示礼貌和感谢的环节。

男方家庭会为新娘准备丰富的彩礼,并送新人到女方家中,以示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感激。

女方家庭则会准备丰盛的宴席招待来宾,并为新人送行。

整个婚礼仪式结束后,新人正式步入婚姻的殿堂,开始新的生活。

羌族婚礼仪式流程丰富多彩,充满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

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对传统的尊重和珍视,也传承着祖先留下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这些仪式,新人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得以加深,民族文化得以传承,整个社区也因此而更加团结和和谐。

羌族婚礼仪式流程不仅是一场庆典,更是一种仪式和仪表,彰显着民族的自豪和尊严,也展示着人类对爱情和婚姻的渴望和追求。

愿羌族婚礼仪式永远流传下去,传承着美好和幸福的传统。

羌族的礼仪文化范文

羌族的礼仪文化范文

羌族的礼仪文化范文羌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的礼仪文化。

羌族人民重视礼仪,礼仪在羌族社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传承民族传统和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介绍羌族的一些礼仪文化。

一、婚俗礼仪羌族的婚俗礼仪非常独特。

在婚礼上,新郎会准备一匹马来接亲,新娘则会穿着羌族特色的婚纱。

在迎亲过程中,新娘的父亲会用特制的竹筒,将新郎的头发剪下一小捧,然后由新娘用丝帕拭去前额上的汗水并亲吻新郎的额头,以表示接纳新郎为自己的儿子。

此外,新郎在婚礼上还要展示自己的勇猛和智慧,剑舞、箭术等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婚后,夫妻双方还有一系列吉利的礼仪,如夫妻同穿一条裤子、共踏红木等。

二、葬礼礼仪羌族的葬礼礼仪也相当重要。

在羌族人的心目中,办好葬礼是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葬礼的最大特点是服饰豪华,如使用漂亮的绸缎为逝者缝制葬衣,并将逝者置于精心雕刻的木质棺材中。

在葬礼中,亲友们会佩戴精美的襟章和袖章,并将饰有珠宝的玉石链子戴在身上,以示哀悼和尊重。

羌族的葬礼还注重保留祖先风俗,如吹奏葬笛、撒洒米酒等,以祈福逝者来世的安宁。

三、迎接客人礼仪羌族民众对待客人非常热情好客,重视迎接客人的礼仪。

当有客人来访时,富裕的家庭会准备一桌丰盛的佳肴和美酒。

主人还会亲自烹饪各种特色菜肴,以热情地款待客人。

在客人离开时,主人还会亲自送客,直到客人离开他们的视线范围。

这些作为寒暄礼仪的举动,体现了羌族人民对客人的尊重和友善。

四、重大节日礼仪羌族人还有一些重大的节日,如羌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牛王神的崇敬。

同时,羌族人也会穿上传统的节日服饰,进行各种舞蹈表演和庆祝仪式。

在牛王节期间,人们还会举办各种体育竞赛,如射箭、摔跤、拔河赛等,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友谊。

五、尊敬长辈礼仪羌族人特别讲究孝道和尊重长辈。

无论男女老少,见到长辈时都要立即行礼,并用敬辞表达虔诚的敬意。

当年轻人有喜事时,他们也会主动向长辈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指导。

羌族介绍

羌族介绍

四姑娘山地处小金县与汶川县交界处, 由横断山脉中四座毗连的山峰组成,根 据当地居民的传说,为四个美丽的姑娘 所化,因而得名。
这是一条由东向西全长30余公里的狭窄山谷, 大自然的神力在山谷里形成了罕见而奇特的 自然景观。景区内雪山、奇峰、怪石、幽谷、 森林、秀水溶为一体,峡谷笔直处高达400米, 巍峨雄壮、挺拔峻美;峡峭壁耸,瀑布层迭, 激流奔腾,实为一方天存的净土,令人赏心 悦目。
羌族日常餐食
【金裹银】先煮大米,后下玉米搀和粗粉,焖熟后,黄裹白,吃时配酸菜或
肉菜。 【荞面条】和荞面时要掺“野棉花”(一种野菜)。荞面条的长度是衡量主 妇炊事水平的标志。搅团 原料为杂面,配“酸辣汤”食用。 【酸汤面】以酸菜熬汤,再煮面。 【面疙瘩】将麦面、荞面或玉米面,拌成小疙瘩煮熟。可与大米稀饭共煮。 【玉米汤圆】以玉米粉包馅(腊肉、油、盐、白苏等)制成。 【大米干饭】过年时才吃。 【烧洋芋或蒸洋芋】蘸蜜或盐吃,也属于主食,也可将熟洋芋做成糍粑,或 摊薄饼卷菜吃。 【馍馍】在羌民主食中,馍有重要地位,饭稀则上馍馍。馍馍用白面加上玉 米面及肥肉粒、盐、花椒等做成,供直接食用或切片炒食。馍馍不可称馒头。 因为“馍”“蛮”谐音,为羌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所忌讳。 【副食品】副食中常见者有酸菜、驼驼肉、苦荞凉粉、血豆腐、猪血灌肠、 猪肚子骨头、油炸洋芋片、腊肉等,也吃火锅。 【驼驼肉】系用猪膘(腊肉)切成拳头大,与豆菜同煮,吃时一人一驼。 【猪肚子骨头】宰猪将猪骨头剔下剁短,装进猪肚里,放火坑上熏制,再挂 户外晾起来,吃时丛中取出些骨头熬汤。
推杆竞力论英雄!
羌族传统体育游戏——
抱蛋
释比,是古老的 羌民族遗留至今的一 大奇特原始的宗教文 化现象。是羌族中最 权威的文化人和知识 集成者。

羌族的风俗文化

羌族的风俗文化

羌族的风俗文化一、礼仪在西南羌族等少数民族中流行着一种饮咂酒的待客礼仪。

家有贵宾至,主人往往请客人喝当地特有的泡坛酒(即“咂酒”),以表敬意。

先将桌子和盛有糯米酒的酒坛放在堂屋中,桌子四周不设座,客人围桌而立。

饮前,主人叫主妇出来启封开坛,并端上一只盛满热水的盆或碗。

人们以通节细竹就水中一吸,然后注入酒坛中,使酒不欠不溢。

接着,主客轮流以细竹吸酒而饮。

酒液将完时,须加水,直到酒味清淡为止。

二、服饰羌族的服饰较为朴素而华丽,男人喜着青色或白色头帕,穿自制的麻布长衫,外套一件无袖子的羊皮褂子,这种褂子可用来防寒、挡雨、垫坐。

脚穿有鼻的“云云鞋”,鞋子绣有云彩图案及波纹,鞋尖微翘,还穿皮鞋、布鞋脚上裹牛、羊毛制的毡子绑腿,绑腿有保温和护腿的作用,年轻女子还在绑腿上缠红脚带子,男女皆束腰带。

羌族妇女亦喜缠青色或白色的头帕,青年妇女常包绣有各色图案的头帕或用瓦状的青布叠顶在头上,用两根发辫盘绕作鬓;一般冬季包四方头巾,上绣各色图案,春秋季包绣花头帕,穿有花边的衣衫,衣领及袖口上镶排梅花形银饰,腰系绣花头帕,系有花边的绣花飘带;喜戴银牌、领花、耳环、圈子和和戒指等饰物,富有人家还在戒指上镶嵌玛瑙、玉石及珊瑚,有的胸前带椭圆形的“色吴”,上用银丝编织的珊瑚珠,用来祈求佑福增寿。

三、建筑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桥、栈道和水利筑堰等最著名。

羌语称碉楼为“邛笼”。

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

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

有的高达十三四层。

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

墙基深1.35米,以石片砌成。

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

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

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

羌民居住的石屋大多筑于高半山腰台地,靠近泉水,少数居高山河谷地带,三五家、七八家聚住一起,石屋顺山排列,或高或低,错落有致。

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的平顶庄房,呈方形,多数为3层,每层高3米余。

羌族历史文化与习俗传承

羌族历史文化与习俗传承

羌族历史文化与习俗传承羌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等地。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羌族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习俗。

本文将从羌族的历史渊源、文化特色以及习俗传承等方面,探讨羌族的魅力所在。

一、羌族的历史渊源羌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秦时期,2000多年的历史造就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羌族的祖先最早定居在黄河上游的巴蜀地区,后来逐渐向四川东部、青海西部等地扩展。

在历史长河中,羌族与中原文化、藏族文化、土家族文化等民族形成了交融、融合发展的局面。

二、羌族的文化特色1.语言文字方面:羌族使用汉字和东羌语,东羌语属于藏缅语系。

羌族仍保留着一部分传统的羌族文字,这对于研究羌族历史和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2.衣着服饰方面:羌族的传统服饰色彩丰富多样,男子通常穿着翻领上衣和短裙,而女子则着装更加华丽,以彩色的花朵图案为主。

这些服饰不仅体现了羌族人民独特的审美观念,也是对羌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诠释。

3.艺术表现形式方面:羌族的传统音乐、舞蹈和手工艺术等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羌族的舞蹈动作优美独特,常常伴随着悠扬的歌声,给人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三、羌族的习俗传承1.婚礼习俗方面:羌族的婚礼十分重视,婚礼的庆祝活动通常持续数日。

新娘穿上传统的羌族婚装,新郎则骑马接新娘。

婚礼期间,亲友们围绕着新人开展各种传统的欢庆活动,如舞蹈、歌唱等。

2.节日习俗方面:羌族有丰富的节日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盂兰节和鲜花节。

盂兰节通常在农历六月或七月举行,羌族人民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扫墓、跳舞等。

而鲜花节则是在每年的农历春节后举行,人们会欣赏花朵、品尝美食,亲友团聚共度佳节。

3.礼仪习俗方面:羌族崇尚礼仪和传统美德,重视尊老爱幼、尊重祖先、邻里互助等价值观念。

在羌族的传统习俗中,人们会礼让长辈,重视家族观念,并通过丰富多样的仪式和习俗来表达尊敬和感恩之情。

总之,羌族历史文化的丰富与传承凝结在羌族人民的血脉中。

通过对羌族历史、文化及习俗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

羌族的饮食节日习俗和婚礼风俗

羌族的饮食节日习俗和婚礼风俗

羌族的饮食节日习俗和婚礼风俗羌族,自称尔玛,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古老民族。

那么你知道羌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吗?下面,店铺来为你介绍羌族的饮食节日习俗和婚礼风俗。

羌族的节日习俗羌族的传统节日就是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根据地方的不同,又有“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还原节”等多种叫法,但名称不同,内容却完全一样,都以庆祝丰收和感恩还愿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举行,持续三至五天。

还有就是祭山会,这是羌族独有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

这是一种祈祝丰年的活动,到了这天,每家每户的房顶上插着杉树枝,室内的神龛上挂着剪纸花,点燃松光、柏枝,祀祭天神“木比塔”。

祭祀时,宰羊作祭品,巫师敲着羊皮鼓,唱本民族的史诗。

当天,全寨男女老少,都要喝咂酒、唱酒歌、跳锅庄舞,祈求年景丰收节日礼祭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正如一首羌谚所云:“无酒难唱歌,有酒歌儿多,无酒不成席,无歌难待客”。

结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重阳节酿制的酒称为重阳酒,需储存一年以上方可饮用,重阳酒因储存时间较长,酒呈紫红色,酒醇味香,是重阳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酒。

另一种被称为蒸蒸酒的饮料是将玉米面蒸熟拌酒曲酿制而成,饮用时既有酒香又能顶饭,类似汉族的醪糟。

无论年节或待客,羌族都以“九”为吉,故宴席时都要摆九大碗,菜肴与川菜相同。

炖全鸡,习惯于用竹签撑起鸡头,使之昂起。

以鸡头飨上宾(如舅父等)。

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

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

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要用荞麦粉做成一种馅为肉丁豆腐的荞面饺,有的还要用面粉做成牛、羊、马、鸡等形状不同的动物作为祭品。

次日,设家宴,请出嫁的女儿回娘家。

进行各项节日活动。

祈祷丰收的祭山会是全村寨的一种祭祀活动,除已婚的妇女不准参加外,全寨的人都要带上酒、肉和馍去赴会。

会首由全寨各户轮流担任。

羌族的待客之道是怎样的

羌族的待客之道是怎样的

羌族的待客之道是怎样的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礼仪方面风俗,也会有不同的礼仪禁忌,如果我们那边旅游却不懂礼仪的话,那么可不是一件好事,那么关于羌族的礼仪风俗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羌族的礼仪风俗关于羌族的成年礼仪成年礼仪。

羌族男子在成年之际要行冠礼,这标志着行冠礼者已经成年,因此,冠礼是羌族男子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释比主持冠礼仪式。

释比先对受冠礼人的房屋进行打扫,以禳除不祥。

亲属围火塘(锅庄)而坐,受礼者着新衣。

释比宰羊杀鸡作为牺牲向天神还其曾许之愿,然后手持杉杆(其杉杆顶端有纸制人类始祖像)向白石跪下,拜祭天神、山神等神灵。

受冠礼者亦向人类始祖像跪下,释比将始祖的赠礼——白公羊毛和红、白、蓝、黄、绿五色布条围系在受冠礼者的颈部,以示始祖关怀与命根有系。

释比唱诵经典,叙述羌族历史与史诗,以祭祀家神,并灌输本民族的精神与情感。

当晚,受冠礼者还要在自家屋顶祭仓神等神灵,由受礼者的母亲主祭。

在屋顶的白石神前,所用白羊要挖心,将其献给神灵,而黑羊则要宰杀。

在笔者家乡增头等地,还愿时释比要给还愿者颈上戴上红布条,这红布条羌语称为“钵尼”,在场的其他男孩子都要给戴上,作为护身符,以祈福、驱邪、求平安。

羌族的传统礼仪羌族有敬老、好客、冠礼、尚武等良好的传统礼俗。

羌族社会在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处处表现出对长者和老人尊重。

过去凡婚丧节日聚饮咂酒时,都由最年长的人先致开坛词,说吉利话。

随即开坛先饮,然后依长幼次序饮酒,虽寨首、团总、乡保长亦不在长者先。

老人进屋,屋内的人要起立相迎让座。

宴席由老人坐上位,待其坐定后,他人才能入座。

路遇老人,必侧身让路,骑马遇老人,要下马行礼。

群众性的歌舞时,也往往由老人领唱领舞。

新中国建立后这一礼俗得到继承并发扬。

羌族人民历来尚礼好客。

有所谓“进门三礼:烟、酒、茶”一说,一些地区在贵客临门时要鸣枪欢迎,并邀亲邻陪席,共饮咂酒,演唱歌舞以助兴。

客人在主家也不随意进侧房或上楼。

推荐阅读:纳西族的礼仪风俗羌家好客尚礼,家中来客,全家热情相迎,问寒问暖。

羌族的礼仪知识

羌族的礼仪知识

羌族的礼仪知识羌族的礼仪知识羌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交往活动中,重情义,讲友好,注重礼尚往来。

且在羌人的一生中,有生育礼仪、成年礼仪、婚礼和葬礼等习俗。

在礼仪民俗中的色彩运用上,同样没有离开羌族的代表色。

1、挂羌红亦称“挂红”,是羌族的一种传统礼俗。

羌族人民在重大节庆活动和各种典礼中,都喜用红色,以示喜庆和吉祥,由此衍生了挂红的习俗。

挂羌红是羌族传统的最高礼仪,亦是最具羌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

凡应邀做客的贵宾、喜结连理的新人、凯旋归来的英雄、管辖一方的头领以及人民敬信的神祇都要挂羌红。

给老人生日祝寿时,贺者也要给寿星挂羌红。

羌红为6尺(有的为9尺)长、1尺宽的红布或红绸条。

挂法是男左女右,即男从左肩斜挂于右胁下方并挽一小结,余下的顺垂在右下方,女的则相反。

给神祇不是挂红而是献红,即将羌红平放在白石神的前下方。

挂羌红表达了羌人对对方的尊敬、热爱和欢迎。

2、婚礼羌语称为“舌得布”。

在羌族的人生礼仪中,婚姻被视为十分重要。

其婚俗从说媒到结婚须经一系列复杂的程序。

结婚是特别喜庆的大事,处处呈现出热烈、欢快、吉祥的气氛,都与红色有极大的关联。

现从涉及色彩的角度作些介绍:媒人通称为“红爷”。

有的地方,红爷到女家提亲时,要拿一对三角形的小白旗,如果女家答应这门亲事,就收下小白旗。

报期,即通报拟定的婚期。

红爷和男家人到女家报期时,礼品中黑、白帕子,绣花围腰必须要有。

婚礼前,男女两家都要在神龛上挂神衣,即挂用木刻板印刷的红、蓝两色纸莲花等图案,意为办喜事了,为家神换新衣,以祈纳结纳禄(吉祥如意)。

婚礼前一晚,吃过晚饭后男方家举行挂红仪式,称“开挂”,即给新郎挂羌红,由老少母舅先挂,然后老少姑孃、家门亲戚依次再挂。

挂羌红时要吹奏唢呐(吹喇叭),有的还要吹奏羌笛。

新娘离家前夜,要举行“花夜”,女家摆干盘子,寨子中的姑娘们(姊妹会成员)到新娘家给新娘送上自己挑绣的围腰,或衣裳,或衣料等,亲戚族房也要送礼。

姑娘和妇女们喝酒、吃干盘、唱《花尔纳吉》,并给新娘梳头结发戴银簪子。

羌族丧葬礼仪论略

羌族丧葬礼仪论略

羌族丧葬礼仪论略
羌族丧葬是指羌族丧葬习俗,是羌族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重
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和群众性。

丧葬礼仪概括如下:
一、守灵期
守灵期是指丧葬活动结束后的7天内,丧家在家中为死者守灵。

在这
期间,亲属在家时,要严守诵经、讲经及磕头等守灵仪式。

二、准备游行活动
伴随着算死老人的日子到来,亲属要准备游行活动。

具体而言,是要
准备香油、驮龙神马、龙舆和守灵鼓等物品,并请远方的曾经跟逝者
有过交集的亲戚和朋友聚会参加。

三、游行活动
游行活动是丧葬仪式的核心环节,在游行前,家人会排序守灵,然后
按照统一的次序参加灵宁鼓仪式,随后开始了游行活动。

在这一环节里,驮龙神马与眼灯并行带头,老人及其家人次之,里屋等亲戚朋友
携手,一起向葬礼地所往。

四、安葬仪式
若往来游行到达葬地,安葬仪式便立刻开始。

它被分为“弯拜侧礼”、“灵葬”和“祭祀”三部分。

在这里,逝者家属要携带灵葬物品,前
往悬棺贴衣补衣,唱祭歌,磕头礼拜,然后将棺材抬入坟墓,做完了
埋葬。

五、下坟期
下坟期是指葬礼结束后的7天期间,在此期间,若能按照传统有序进
行下坟仪式,则会为逝者家属及其亲友带来很大安慰,而仪式具体仪
文包括“侧室”、“落泪目”、“搭嫁”等,如果要求由某人带头行列,则该人亦能受到尊重。

羌族习俗-

羌族习俗-

羌族习俗-羌族习俗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县,其余散居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北川等地。

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

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

羌族的禁忌有: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淳厚的古遗风悠久的历史与长期闭塞的生活环境,使羌族的精神文化中保留了不少淳朴厚重的古代遗风。

中国古代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形式是古代诗歌与古代神话。

这两种文学形式至今在羌族民间仍有巨大影响,而且传承着不少优秀作品。

羌族的男女老幼大都会唱民歌,歌词多为4或7个音节一句,类似于汉文中的四言诗与七言诗。

从内容来说,有苦歌、山歌、情歌、酒歌、喜庆歌和丧歌等。

羌族神话著名的有《开天辟地》、《山沟和平坝的形成》、《造人类》、《斗安珠和木姐珠》等,其中所说的姐弟成婚、射落8个太阳的故事,曲折地反映了原始社会羌族的生活。

1跳盔甲”跳盔甲”舞,吼声震天,威武雄壮。

把勇武不屈、豪放豁达的民族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使粗犷淳朴的古代民风跃然再现。

2羌笛羌族乐器中最著名的首数羌笛。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羌笛三孔"。

马融《长笛赋》言:"近世双笛从羌起"。

唐代《乐府杂录》载:"笛,羌乐也。

"宋代陈(左日杨右)《乐书》记有:"羌笛五孔" 。

可见其历史久远。

近代流行于四川羌族地区的羌笛,管身竹制或骨制。

竹是岷江上游的油竹,削成方形;骨是羊或鸟的腿骨。

今羌笛管长17厘米,直径1厘米,单簧,双管,竖吹,六声阶,多独奏。

音色明亮柔和,哀怨婉转,悠扬抒情,牧人常于山间吹奏自娱。

古羌笛既是乐器,又是鞭竿,因有"吹鞭"之说。

3喝咂酒羌族酿酒的历史也非常悠久,羌族男人皆有海量,所以虽喜豪饮,但却很少烂醉滋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羌族礼仪习俗
2013-03-19 11:00 |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 作者:俞虹
点击:42次共有 0条评论免责声明打印|字号:
羌族是个重礼仪的民族,他们在各种社会交往中,处处以礼待人,讲究长幼有序,待客热情,尊重师长,重义气,纯朴,真诚,忌讳不雅之习。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社会上首先要尊老爱幼。

家庭里的一切事宜,首先要征得老人长辈的同意。

羌族是个重礼仪的民族,他们在各种社会交往中,处处以礼待人,讲究长幼有序,待客热情,尊重师长,重义气,纯朴,真诚,忌讳不雅之习。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社会上首先要尊老爱幼。

家庭里的一切事宜,首先要征得老人长辈的同意。

老年人和长辈进屋,屋内的人都要起身迎接。

宴席上老人、长辈坐上位,等他就坐后其他人才可入坐。

要给老人、师长敬酒、敬歌、盛茶、盛饭。

在屋里老年人、长辈坐火塘上方。

家中或村寨举行的各种庆典上,老年人、长辈首先发言。

饮咂酒时首先由老年人、长辈致开坛词并以长老顺序饮之,即使达官贵人也要让长老为先。

路遇老人、师长,要让立路旁,骑马遇老人、师长,要下马行礼,问安。

歌舞开始由老人长辈领唱。

不得顶撞老人长辈。

儿女、晚辈不得直呼父母、长辈的名字。

对长辈要使用敬语。

对小孩备加关怀爱护,尽力使其不受疾苦。

羌家好客尚礼,家中来客,全家热情相迎,问寒问暖。

远客临门,立即备酒饭茶招待,并献敬酒歌。

客人进房要让座于上方,招待咂酒、糖食、水果、茶水,唱敬酒歌以示祝福。

客人谈话,不能随意打断。

晚上睡觉,先安排客人睡下,除老人外,不得睡于客人先。

早上起床,要向长辈、老人和客人问安。

有客人和长辈及老人在场不准翘腿而坐。

坐火塘四周,男女、宾主有别。

任何人不得把脚放到火塘上面。

客人不能擅自进主人家未安排他住的任何房间,以示对主人家尊重。

客人要走时,主人家要挽留,当要离开时,要在家中及门外敬送路酒并热情欢送到寨外目送一程。

客人无论尊卑贵贱,踏入别人村寨附近要下马,不得吆喝嬉戏,以示对该村寨之尊重。

在节日喜事期间,以欢乐为本,不得说不吉利的话。

不得说脏话或讥讽他人,凡事要忍让、大度,宽以待人。

遇人要主动问候、祝福。

农忙季节要换工互助。

婚丧大事全村寨共同操办,不分彼此。

修房造屋全村出力无偿帮助。

如遇各种灾祸大家援手相救不图回报。

村中如遇死人,该村当年不开展大型娱乐活动,死者家属三年不参加娱乐活动,以致哀悼。

羌族有尚武的传统,以往每户至少有一名武装男丁,一般装备有:一把刀、一枝枪(多为明火枪)、一圈火绳、一个皮弹药袋(内装一千克火药和弹丸),还有一口袋烧馍、干肉等。

每半月检查一次。

每年正月初五左右打靶子,男丁各自带上肉和咂酒,牵猎狗到靶场,以熊形和獐形的馍为靶子,轮流射击。

中靶,象征当年吉利,获得各种距离级别第一名的予以奖励和武士荣誉。

打靶毕,大家饮酒、聚餐。

举行祭山会或婚礼时,也往往举行打靶盛会,枪法好的得奖。

羌族有木刻传信习俗,这是在遇到敌情时,羌寨之间迅速联系集合武装丁壮
的一种办法。

木刻是长2尺左右的方木块,刻有痕印,上面捆一根鸡毛表示有急事,再加一块木炭表示非常紧急,绑个辣子表示不来要处罚。

各寨要连夜按照规定的路线传送,并把本寨接到和交接木刻的时辰记上,以备追查。

接到木刻后,各寨首领要立即集合本寨武装男丁,向指定地点出发,不得延误。

羌族有保护森林的优良习惯。

由于羌族处于林区,很久以前就认识了森林的重要性,并将每村邻近的森林称为神林,认为与风水有关,关系当地羌民存亡,因此严禁砍伐。

每座羌寨在冬季举行吊狗(有的地方以草人或鸡等代替)封山盟誓仪式。

择毕吉日,全寨男子在寨边林间集会,把一只狗(或鸡、草人)吊在树上。

先由德高望重的长者致誓词:为了羌寨的万代幸福,必须保护好所有森林,严格砍伐神林。

如有谁违反规定,乱砍树木,就会受到神灵惩罚,像这只被吊的狗(鸡、草人)一样。

接着,每户男丁依次走向被吊之狗(鸡、草人),一边对其狠狠吐唾、棒打,一边说自家拥护封山,如果违反,愿受惩罚。

有的地方则每人用枪射击一次狗或鸡、草人表誓。

还有些地方,每生一个孩子时,就在一棵树上拴一绳子作为标志,将此树视同孩子加以保护。

羌族有诸多成文的乡规民约和不成文的习惯法。

那些以维护私有制为核心,以维护阶级统治为本质的习惯法和条文已在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但以维护人权,平等互利,团结友爱,反对暴力欺压等等具有进步意义的习惯法仍延续至今,起着道德规范作用。

羌族还有许多禁忌。

生孩子一般忌客三至七天,生男孩在屋门挂副枷单,生女孩则挂个背兜,表示忌客入内。

家有病人,门上挂一红纸条,表示忌客。

大牲畜产仔,也忌客入。

产妇未满月不准去河边、井边,不准进别家房门,更不准去神塔、神龛、庙宇等有神灵的地方。

丧偶不满两年不准再婚,不准跨过火塘或脚踩铁三足架,不能吐唾于火塘。

惊蛰不动土,春分不上山。

逢戊日不动土、不上山、不干重活等。

这些禁忌有的带有迷信色彩,有些不利于生产和健
责任编辑:花儿娜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