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性选择单元手性固定相研究(一)

合集下载

以氨基酸为手性源制备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展

以氨基酸为手性源制备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展

以氨基酸为手性源制备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展摘要:手性氨基醇具有广泛用途,所以合成手性氨基醇仍是学者们未来的重要任务之一,手性分离的发展必定会促进手性药物的发展,而且也为手性新药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了有效地分析手段,以氨基酸为手性源的手性固定相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对基于氨基酸类的手性固定相的研究,一方面要制备出合适的链结构;另一方面,也要找到好的搭载体,使其更好发挥作用。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应用手性固定相来进行分离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以氨基酸为手性源制备手性固定相的研究。

关键词:氨基酸;手性源;固定相1、概述人工合成的手性聚合物与天然大分子相比,在结构和键的连结方式上更具多样性。

手性聚合物一般含有一个或多个手性中心,具有比较规整的高层次结构,通常表现出较高的手性识别能力,目前已手性固定相及手性分离膜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例如用螺旋聚甲基丙烯酸三苯甲基酯制备的高效液相色谱的手性固定相,对很多外消旋体都表现出了较强的手性识别能力。

目前,制备与天然大分子具有类似结构的聚合物,特别是氨基酸衍生的旋光性高分子已成为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旋光性聚酰胺、旋光性聚酯以及旋光性聚酰胺酰亚胺等,这些高分子材料在手性分离、手性液晶、手性催化剂、非线性光学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氨基酸(Aminoacid)是蛋白质(protein)的基本成分,赋予蛋白质特定的分子结构形态,使它的分子具有生化活性,典型的生物大分子聚合物,不仅是生物重要的组成成分,而且是手性助剂和有机合成中的物质基础,以氨基酸为基础合成的聚合物也将显示一定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可生物降解性。

利用氨基酸进行合成手性聚合物的研究从1960年开始[20],带有由于特有的不对称结构以及生物相容性能手性氨基酸侧基的聚烯烃在药物输送、生物降解材料,手性固定相、手性不对称催化合成以及金属离子吸附剂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作为人体必需氨基酸,手性氨基酸有许多优异的特性,如它的稳定多肽α-螺旋构象,所形成的聚合物也可以通过分子内氢键形成稳定的螺旋结构,在医药、食品、等行业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手性识别和手性分离的方法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手性识别和手性分离的方法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手性识别和手性分离的方法手性识别和手性分离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点。

在有机化学的领域中,分子的手性性质非常重要。

本文将整理手性识别和手性分离的基本概念及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手性化合物。

一、手性的定义和意义手性(Chirality)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指的是一种物质和其镜像异构体之间不能通过旋转和平移相互重合。

简单来说,手性是指有“左右之分”的物质。

手性分子在光学活性和生物活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手性识别的基本方法1. 光学方法光学方法是最常用的手性识别方法之一。

通过光学活性物质和手性分子相互作用,可以观察到光学旋光现象。

其中,旋光度([α])是描述光学旋光现象的参数,它可以用来确定手性分子的绝对构型。

光学旋光仪是常用的光学实验仪器,可精确测量旋光度。

2. 核磁共振方法核磁共振(NMR)技术在手性分析中也有重要应用。

通过核磁共振谱图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手性分子的绝对构型信息。

特别是在核磁共振手性对应(NMR enantiodifferentiation)技术的发展下,可以对手性分子进行直接判断。

3. 色谱法色谱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性识别方法。

手性分析的色谱技术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

在手性色谱中,通过手性固定相和手性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手性分子的识别。

三、手性分离的基本方法1. 晶体学方法晶体学方法是手性分离和手性识别的重要手段。

通过晶体生长过程中手性关键因素的调节,可以实现手性分子的分离。

手性晶体学方法具有高分离效率、高拆分选择性的优点。

2. 液-液萃取液-液萃取是一种常用的手性分离方法。

通过液体萃取剂与手性物质之间的配位或溶解、分配等作用,实现手性物质的分离和富集。

3. 手性催化方法手性催化方法是手性分离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有手性特异性的手性催化剂对手性底物进行催化反应,可以控制手性产物的生成,从而实现手性分离。

四、手性识别和手性分离的应用手性识别和手性分离在药物合成、生物活性研究、食品质量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手性色谱分析..

手性色谱分析..

1手手性性高高效效液液相相色色谱谱法法**手手性性药药物物分分析析的的概概念念 **常常用用手手性性高高效效液液相相色色谱谱法法 手手性性衍衍生生化化试试剂剂法法 手手性性固固定定相相法法 手手性性流流动动相相添添加加法法2手手性性的的概概念念::一一种种镜镜像像反反射射的的对对称称性性3手性分子:组成相同但空间结构上互成镜像的分子,称之为对映异构体。

分子结构中含有不对称碳原子是最常见的手性结构。

根据对偏振光的作用不同可分为R、S体,两者的等量混合物称之为消旋体。

OH COOHHCH3OHCOOHHCH34Mirror Mirror手手性性异异构构体体在在药药理理学学效效应应上上的的差差异异 ● Pfeiffer 规则:● 对映异构体之间的生物活性存在着差异; ● 不同的对映体之间活性的差异是不同的;当手性药物的有效剂量越低,即药效强度越高时,则对映体之间的药理作用的差别越大。

外消旋体和其两种单一对映体是不同的3种实体! 5对对映映体体与与生生物物大大分分子子的的三三点点作作用用c abdabd cαγβαβγ手性分子的a 、b 、c 三个基团与受体分子的活性作用点、、结合,是高活性对映体(优映体)。

手性分子的a 、b 、c 三个基团中只有a 和b 与受体分子的活性作用点和结合,是低活性对映体(劣映体)。

6在未研究清楚两种单一对映体之间的生物学差异时,以消旋体给药往往会影响药物质量,甚至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反应停”(Thalidomide)作为人工合成药,当时投入使用时是两种对映体的混合物。

7反应停:五十年恩怨发展趋势:劣映体本身或其代谢物产生毒副作用,不再使用外消旋体。

外消旋体转换成单一对映体,不仅提高质量,还延长药物寿命。

如: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活性更强,左旋氧氟沙星临床使用剂量是消旋体的一半。

10手性拆分(Chiral resolution)●对映体除了偏振光的偏转方向不同外,其它理化性质完全相同,因而分离难度大。

有机合成中的手性识别与分离技术研究

有机合成中的手性识别与分离技术研究

有机合成中的手性识别与分离技术研究手性识别与分离技术,在有机合成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研究意义。

手性化合物是指具有手性的分子,即左右对称结构,但并非重叠在一起的镜像体。

手性分子在生物学、医药等领域中表现出不同的活性和效果,因此,准确分离和识别手性化合物对于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手性识别技术研究手性识别技术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区分和识别不同手性化合物的过程。

目前主要的手性识别技术包括色谱法、光学活性度法、核磁共振法等。

色谱法是最常用的手性识别技术之一。

其原理是利用手性固定相与手性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手性化合物的分离。

手性固定相的选择十分重要,可以选择手性萃取相、手性离子液体等。

色谱法在手性分离中具有较高的分离效果和灵敏度,也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等领域。

光学活性度法是基于手性化合物对旋光性的不同反应。

通过测量手性化合物在旋光仪中的旋光度,可以判断其是否为手性化合物,并进一步进行识别和分离。

然而,光学活性度法只适用于具有旋光性的化合物,对于不具有旋光性的手性化合物则无法进行准确的识别与分离。

核磁共振法是利用核磁共振谱仪对手性化合物进行分析与鉴定的方法。

通过测量手性化合物的核磁共振信号,并与已知的手性化合物进行对比,可以判断其是否为目标手性化合物。

核磁共振法具有较高的分析灵敏度和准确性,但设备较为昂贵,操作复杂,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普及。

二、手性分离技术研究手性分离技术是指将混合系统中的手性化合物有效地分离出来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手性分离技术包括手性毛细管电泳、手性膜分离、手性离子交换层析等。

手性毛细管电泳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手性分离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毛细管内引入手性添加剂,利用手性选择性质对手性化合物进行分离。

其分离效率高,操作简单快捷,适用于水溶性手性化合物的分离。

手性膜分离是利用手性膜材料对手性化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

通过表面手性识别,可以选择性地吸附和分离目标手性化合物。

手性膜分离技术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分离效率,适用于分子尺寸较大的手性化合物的分离。

手性化合物色谱分析方法开发(一)

手性化合物色谱分析方法开发(一)

手性化合物色谱分析方法开发(一)1、概述首先,这里所说的手性化合物是指含有一个或多个不对称碳手性中心的对映或者非对映异构体,而不包含氮磷等含有孤电子对的手性中心化合物。

不对称性碳原子,需要具有四个不同的取代基,空间上形成不对称四面体,对映异构体之间形成镜面对称,就像人的左右手一样,不能够完全重合,如下图1所示。

Fig.1Diagram for enantiomers对映异构体具有不同的使偏振光旋转的能力,据此对映异构体可以分为左旋与右旋。

在非手性环境下,对映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特性),相同的物理性质(如溶解度、熔点、沸点、熵焓等)以及同样的色谱保留行为等。

但在手性环境中对映异构体之间的某些性质则表现出不同,这也是手性化合物进行拆分的基础。

对映异构体需要对内消旋体与外消旋体进行区分,如下图2所示。

左右两个示意化合物结构的相同点在于均具有两个手性中心,不同点则在于左图的两个手性碳原子之间不存在对称平面或轴,而右图则存在对称平面。

因此在左图中,1S,2R与1R,2S为外消旋体;右图中1S,2R与1R,2S为内消旋体。

Fig.2Name and distinguish between mesomer and racemate对于手性化合物的拆分,规模比较大的时候,可使用其他手性试剂(如酒石酸钠)与待拆分的化合物形成非对映异构体,然后根据非对映异构体之间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相应的分离单元操作。

而在分析实验室中,一般是采用色谱法进行拆分,其中包括使用手性固定相法以及在流动相中添加手性流动相形成手性拆分环境的方式。

其中手性固定相拆分法包括气相色谱以及液相色谱。

对于气相色谱拆分手性化合物,其拆分选择性主要取决于所使用的手性固定相的种类以及色谱分离的温度。

一般气相用于低沸点的手性化合物的拆分,对于有机酸碱等极性手性化合物的拆分,一般需要先进行柱前衍生化处理,使之形成相应的酯或者酰胺。

用于气相手性拆分的手性固定相均为环糊精衍生物类,包括β以及γ环糊精,α环糊精比较少;其最高耐受温度不会超过220℃,而且分离温度超过120℃的时候,固定相的手性选择性开始降低;超过200℃的时候,固定相的手性选择性几近与无。

双手性选择单元手性固定相研究(二)

双手性选择单元手性固定相研究(二)

双手性选择单元手性固定相研究(二)【来源/作者】北纳创联1. 金鸡纳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双选择单元CSP金鸡纳生物碱主要包含奎宁、奎尼丁、辛可宁、辛可尼丁4种手性化合物(见图1),其结构中含有5个手性中心,是一类“优势骨架”,不仅在手性催化剂研究领域应用广泛,而且也成为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小分子手性选择单元,被用于制备手性固定相,并在含羧基、磷酸基或磺酸基的强极性手性化合物中实现高效手性分离。

金鸡纳生物碱手性固定相具有以下主要优点:①通过共价键与硅胶结合,色谱柱耐用性强;②分离度高;③具有广泛的溶剂适应能力;④可根据被拆分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结构设计和调整,4个异构体具有互补性。

Lindner等将金鸡纳碱和手性氨基磺酸相连,构成小分子双手性选择单元两性离子对固定相(商品名ChiralpakZWIX+),实现了肽类化合物的高效分离。

两性离子选择单元之间的协同配对作用成为手性交互识别的基础,在最近的研究中,大量实验工作的目的是为这些ZWIX系列找到一个高效通用的筛选方案并提出明确的优化方法。

实验证实,以甲醇作为流动相,低含量的水的存在有利于峰的形状、分辨率、分析速度、样品的溶解度和质谱检测性能。

乙腈或四氢呋喃的参与可以帮助调整保留时间和选择性。

流动相中甲醇、乙腈(或四氢呋喃)、水按体积比49:49:2可以将分离效果达到最佳,在对两性电解质实现成功拆分或立体选择分离方案中也将其他一些参数考虑在内。

Krawinkler等制备了新型奎宁⁃杯芳烃手性固定相。

研究表明,将奎宁固定相中手性选择单元奎宁9⁃位脲键氨基上的叔丁基转变为杯芳烃,形成奎宁⁃杯芳烃手性固定相时,在含0.5%(v/v)醋酸的氯仿流动相中,对苄氧羰基、叔丁氧羰基和芴甲氧羰酰基保护氨基酸的保留指数均有提高。

分离机理研究表明,杯芳烃也是手性分离的识别位点,其立体结构为手性分离发挥了重要作用。

2. 结语2011年,Cavazzini等在综述中阐明:“由于手性有机催化剂在对映体分离中具有特别的优势以及其高度的可修饰性,将成为制备新型CSP最成功的手性选择单元”,这意味着新的手性选择单元即将产生,也为双手性选择单元CSP提供了更多有机结合的可能性。

手性固定相

手性固定相

手性固定相手性HPLC中,手性固定相是实现对映体拆分的基础,并有多种类型。

手性固定相可以根据其化学类型分类为:①“刷型”手性固定相;②手性聚合物固定相;③环糊精类手性固定相;④大环抗生素手性固定相;⑤蛋白质手性固定相;⑥配体交换手性固定相;⑦冠醚手性固定相等。

手性固定相也可以根据它们与被拆分的对映异构体间的作用机制进行分类:第一类是通过氢键、π—π或偶极吸引等相互作用与对映异构体形成配合物进行拆分的手性固定相,N—硝基苯甲酰基氨基酸或N—萘基氨基酸酯手性固定相属于该类;第二类是通过吸引和包合作,用进行拆分的手性固定相,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大都属于该类;第三类是具有手性空穴的手性固定相,对映异构体进入手性空穴后形成包合配合物被拆分,这类手性固定相主要为环糊精,冠醚手性固定相和螺旋型聚合物(如三苯甲基丁烯酸酯)也属于该类;第四类是通过对映异构金属配合物进行拆分的手性固定相,也称为手性配体交换色谱(chiral ligand exchange chromatography,CLEC);第五类是通过疏水和极性相互作用进行手性拆分的蛋白质手性固定相。

手性固定相的分类手性固定相按其分离机理分为以下几类:含有手性空腔的手性固定相:其中包括衍生化纤维素手性固定相、环糊精手性固定相、冠醚手性固定相、合成手性聚合物、手性印迹凝胶相。

纤维素是纯天然高聚物,具有高度有序螺旋状结构。

这种结构可对对映体有一定的识别作用。

将其羟基衍生化后,降低了它的极性,增加了手性固定相与被拆分分子的作用点处的空间位阻,从而改善了它的色谱行为和选择性。

将纤维素衍生化后涂覆或键合于硅胶微球上,增加其机械稳定性。

目前大赛路公司(Daicel)的手性固定相制备技术很成熟。

它现有的商品柱及其性质见下表:其中O系列的都是涂覆型手性固定相;I系列的都是键合型手性固定相。

环糊精为D-吡喃葡萄糖单元以α-1,4-糖苷键相互结合互为椅式构象的环状低聚糖,通常含有6~12个吡喃葡萄糖单元,其中有实用意义的是含有6、7、8个单元的α-CD, β-CD, γ-CD。

HPLC中的手性固定相

HPLC中的手性固定相

经典手性固定相
• 配体交换型手性固定相:
经典手性固定相
• 配体交换型手性固定相:
– 配体结合型的手性固定相主要用于生物相关性 物质的手性分离,如氨基酸和羟基酸。只有那 些具有2个或以上可供螯合的基团的对映体, 才能在这一类固定相上分离。 – 常见的金属离子,有Cu(II)、Zn(II)、Ni (II)等,其中以Cu(II)为多用,Zn(II)分 离含羟基的氨基酸效果最好。 – 如分子结构中含有芳香基团或杂原子时,分离 情况会有所不同。
经典手性固定相
• 环糊精型手性固定相:
经典手性固定相
• 环糊精型手性固定相:
– 大多数环糊精手性固定相只适用于反相色谱, 分可以被用于正 相色谱,如Cyclobond I RN或SN,因其可作为 π电子供体,具有π电子接受能力的被分析物可 以正相色谱的方式保留在这种手性固定相上。
经典手性固定相
• 人工合成多聚体型手性固定相:
– 通过加聚反应制备的含手性基团的线性聚合单 螺旋聚丙烯酸酯和聚(甲基)丙烯酰胺,是这 类手性固定相的主要代表,最早的该类手性固 定相是1979年合成的单螺旋三苯甲基-甲基丙 烯酸酯。 – 螺旋形是该类固定相产生手性识别能力的主要 原因,碳水化合物、醚类、胺类、卤化物和有 机含磷化合物都有在该类固定相上分离的成功 例子。
经典手性固定相
• Pirkle型手性固定相:
– Pirkle型手性固定相最早于1970年代末由Pirkle课题组 研制。该类手性固定相是将小分子手性选择物质键合 到固体载体(如硅胶)上得到,通常被称作Pirkle型、 刷型或π电子给予或π电子接受型手性固定相。 – 刷型固定相的手性分子主要分布在惰性基质的表面, 容易接触到被分析物质。在被分离物与固定相间的主 要相互作用是π-π相互作用,同时也存在其他类型的相 互作用,如氢键、偶极-偶极作用、空间位阻等。 – 由于良好的载样能力,Pirkle型固定相非常适用于临床 前少量药物的HPLC手性分离制备。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42卷(2020)总目次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42卷(2020)总目次

706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42卷《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42卷(2020)总目次化学与化学工程盐酸罂粟碱的合成路线图解…………………………………………………谭忠琴,吴美仪,赵一玫,李昊,王凯(1—1)鱼类抗菌肽的研究进展……………………………………………………………………………………胡媛媛,姚波(1—8)光活化农药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张筑宏,吴接呈,骆焱平(1—18)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结合化学计量法的水质分析……………………………杨鑫,郭鹏程,徐传围,黄文娟,陈相柏(1—28)磷尾矿副产物制备改性氢氧化镁的研究…………………………张家鑫,潘益,夏琰,吴汉军,潘志权,张华丽(1—33)稻壳灰对水体中Cu2+的吸附性能………………………………………………………………林美珊,陈玉,陈婷(1—38)二苯基嘧啶类化合物抗癌活性的研究进展…………………………………………古双喜,王超,曹爽,王海峰(2—119)恩曲他滨的合成工艺优化………………………………李苏,顾继山,吴晓宇,熊芸,孙国锋,丁一刚,刘生鹏(2—129)维生素E分子印迹聚合物的二步溶胀法制备………………………………朱胤霈,卢轶男,印建国,张佑红,田莉(2—134)手性芳氧苯氧烷酸香豆素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杨子辉,张婷(2—139)γ-聚谷氨酸的发酵优化及其对辣椒生长的影响…………………黄天悦,高鹏,王进,张旭松,陈斐,陈孝平(2—143)磷酸废水处理工艺仿真软件的设计与应用…………………………………………李盟盟,张莉,杜险峰,金焰(2—153)中国磷矿开发利用现状………………………………………张汉泉,周峰,许鑫,肖林波,金艳锋,余洪(2—159)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物研究进展…………………………………………………马密霞,秦宁,闵清,胡文祥(3—237)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徐诗琦,巨修练(3—246)脂肪肝及其恶变的过食高脂诱发……………………………………………………………张艺文,黄夏伶,李玉桑(3—253)碳酸丙烯酯的CaMnO3催化尿素醇解合成……………………………………………………………李宇昊,杜治平(3—258)介孔碳负载金属催化剂对纤维素热裂解反应的影响…吴锦胜,杨昌炎,王伟,杨姝,邱琦,丁一刚,张波(3—264)Fenton氧化法处理双唑杂环废水……………………………………………………冯玥,汤亚飞,何亚萍,龚莉惠(3—272)草地土壤生态系统对氮沉降响应的研究进展………………………………………………王肖已,姚槐应,李杏(3—276)磷酸吡哆醛的合成工艺……………………………………………………宣良明,胡旭,冯权武,卢伟,尹传奇(4—355)作用于配体门控氯离子通道3-羟基异噁(噻)唑衍生物的研究进展……肖胜,王倩,钟慧勉,巨修练,刘根炎(4—360)壳聚糖-苄基脲衍生物手性固定相的制备与性能…………………………张宇航,熊金辉,何保江,郝菊芳,柏正武(4—366)纤维素和直链淀粉衍生物双选择体手性固定相的分离特性研究…………………………………………………………………………张珊,徐小琴,郝菊芳,何保江,柏正武(4—371)纤维素基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研究进展……………………………………………邓杭,沈喜洲,沈陟(4—377)磷霉素(R)-1-苯乙胺盐合成工艺的优化……………………………………李雪,金学平,曾祥聪,李爽,李丽,余磊,朱伶俐,周委,祝宏(4—390)超支化聚酯酰胺的合成及在尼龙加工中的应用…………………傅光华,王天晴,景铮,陈恒杰,陶齐,樊庆春(4—395)粒径可控的TeO2纳米颗粒合成及其抗耐药菌活性研究……………………………陈凡,刘向宇,姜兴茂,吕中(5—473)中空铋材料的制备及药物体外释放的研究…………………………………………………徐英之,吴风收,王凯(5—478)聚乙烯亚胺萃取脱除模型燃油中氮化物的研究…………………………朱爽,朱海艳,全苇舟,姜兴茂,高家俊(5—483)基于2,2'-联吡啶-5,5'-二羧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表征……………………………………高科,程清蓉,潘志权(5—487)交联聚苯乙烯多孔材料对四环素的吸附性能……………………………尹爽,蔡苑,涂蔚然,高家俊,姜兴茂(5—491)依非韦伦中间体的不对称合成……………………………………李灿,张方方,周毅博,王波,祝航,吴广文(5—496)荧光多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球对Hg+离子的选择性检测和去除…………孙威,熊双玉,彭掌珠,杨馨茜,程新建(5—501)4种胺基改性甘蔗渣对Cu2+的静态吸附……………………………汪景,汪燚,董双凤,余军霞,池汝安,李红霞(6—591)基于大环化合物的刺激响应组装体的研究进展……………………………………………何祖政,谢冰倩,刘慧(6—597)撞击流法制备纳米级上转换发光材料NaYF4:Yb,Tm……………陈宇飞,叶恒,王庆,程健,郭嘉,李萍(6—604)响应面法优化高产多聚谷氨酸菌株冻干保护剂的研究…………陈斐,黄天悦,张旭松,曾鑫,郭佳强,陈孝平(6—610)功能酵素的研究进展…………………………………………………………………………吴红,雷于国,胡国元(6—616)球形超细铜粉的制备及其空气中抗氧化的研究……………………………………余珊,彭明,胡琴,王会生(6—622)(S)-噻吗洛尔半水合物的合成及表征………………………………………………周政虎,左波,马晓旭,吴莉(6—628)第6期《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42卷(2020)总目次707材料科学与工程聚吡咯/磺化石墨烯/磺化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界面合成…………………李亮,王浩楠,陈郁勃,陈宇欣,喻湘华(1—45)壳聚糖螯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在尾矿坝中的应用…………………………………赵启天,杨隽,舒何进,徐恩松(1—50)不同骨料级配透水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及其孔隙识别…………………………………………………蒋兴教,肖莲珍(1—54)含Glypican3单克隆抗体电子顺磁共振成像诊断剂的合成与性能………………………………………………孙丽,沈艳春,彭宇霄,沈于尧,刘琪钰,周子琪,刘凡,鄢国平(1—60)β-FeOOH/U-g-C3N4异质结的制备及光电催化析氢性能……………………………方俊雄,邓文明,江吉周,邹菁(2—165)Ti/Si复合光催化剂的绿色制备及其光催化染料降解性能………郭宁,刘佳俊,向宇,朱峰,黎俊波,余响林(2—172)载花青素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性能…………………………李星宇,刘港,高逸飞,郭庆中,吴江渝,郑华明(2—177)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复合气凝胶的制备与染料吸附性能………………………………………………………………朱壹,陈宇欣,彭宇霄,柳景亚,李亮,喻湘华(2—181)纳米SiO2改性PSMA/FS复合膜的制备及油水分离性能………………………………………文轩,张宇,郭雅妮(2—186)三元乙丙橡胶耐热多楔带楔胶配方的研究………………………………凌晓,汪艳,贺俊堃,冯丽,陈亚武(2—192)超薄氮化碳的制备及电化学应用……………………………………………………邓文明,周鑫,江吉周,邹菁(3—282)新型钾基四方钨青铜结构化合物K3La3Ti2Nb8O30………………………………………………夏禹,马力,徐军(3—288)几种填料对偏高岭土-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增强改性…………………鲁博文,羿庄城,吴艳光,王文俊,张佳夫(3—293)不同粒径碳化硅粉体的复合烧结与表征………………………………………………周诗聪,陈常连,梁欣,朱丽,季家友,黄志良,徐慢,张宏亮(3—298)可降解自愈合壳聚糖/瓜尔胶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王映桂,张思洁,刘璨,曾小平,王大威,吴江渝(3—302)泡沫碳@Sn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刘丹阳,王升高,马元,石子靖,苗培琳,田爽,柯源(3—307)BaMgSiO4:Eu荧光粉的制备及光学性能…………………黄珂,包琪,樊烨明,周佳,王树林,徐慢,戴武斌(3—312)碳化鸡蛋膜/碳纳米管/二氧化锰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李思博,何明宏,刘玉兰,李亮(4—401)等离子体处理LDH对NiCo氧化物析氧性能的影响………………………李国梁,王旭杰,方晗,王升高,王戈明(4—406)Ce3+/Tb3+双掺杂SrAl2Si2O8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及其在测温领域的应用…………………………………………………………………周佳,包琪,戴武斌,胡金,陈洋,徐慢(4—411)单晶金刚石生长过程中的应力研究………………………………………杜凯,黎振坤,刘繁,翁俊,汪建华(4—415)钠离子交换法从黑云母中提钾及水钠云母的电化学性能………………程怡林,黄志良,姚东辉,吴昌盛,陈松(4—420)丁香酚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最优化条件…………………………刘港,李星宇,游峰,成鸿静,梅军,郑华明(4—424)氢氧化镁的制备与分散性的控制…………………………………吴云,马珍,陈杰,罗喆,董昌吉,张勇(4—429)基于水化动力学模型的水泥基材料温度效应…………………………………………………………吕全红,肖莲珍(4—434)无机陶瓷膜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许晨希,朱丽,王树林,季家友,陈常连,伍梦宇,张宏亮,徐慢(5—511)金刚石半导体器件的研究进展……………………………………………王凡生,刘繁,汪建华,鲁振海,王连忠(5—518)Zn0.97Ga2O3.97:Cr3+,Bi3+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樊烨明,崔玉格,黄珂,陈洋,黎华,徐慢,戴武斌(5—526)核壳结构Au@SnO2的制备及其低温下的正丁醇气敏性能…………………………………商震,林志东,郑聚成(5—530)无尘纸@还原氧化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龙震,何明宏,艾顺,李亮,张桥,喻湘华(5—535)硅灰对新型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高巧玲,范功端(5—540)红色荧光粉Ca3La3(BO3)5:Eu3+的制备及光学性能………………黎华,戴武斌,许硕,樊烨明,陈洋,徐慢(6—633)无电极电阻率法研究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蒋兴教,肖莲珍(6—637)聚砜超滤膜的亲水改性及其性能研究……………………………李明,方旭东,曾小平,王大威,张勇,吴江渝(6—642)资源与环境工程重庆轨道交通鹅公岩大桥吊索张拉方案……………………………………………李元松,高学文,祁超,段力(1—66)武陵山区地形起伏度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的变化关系………………………………………………白希选,严翼(1—73)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立体空间控制分区——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韩瑞,周鹏,潘悦,王丽,王申林(1—79)基于ArcGIS的枝江市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及其发展趋势预测………………庞添,宋会访,彭玉玲,杨莉(1—85)中欧钢结构设计规范关于二阶效应的处理方法………………………………………………………袁本,李元松(2—198)大体积混凝土水管冷却关键参数的敏感性研究……………………………………周缘,程海潜,李清,宗伟(2—202)过量石灰对细粒土改良效果“负效应”机理的宏-细观试验研究……………………………王章琼,白俊龙,叶张颜(3—316)基于振动监测的工字钢梁温度-频率关系模型………………………………………………王振鹏,黄民水,卢海林(3—321)708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42卷压力水-岩耦合作用下砂岩断口微观破坏机理…………………………………………………………刘德峰,颜肃(4—439)基于振动响应分析的部分斜拉桥阻尼器优化………………………………………………游嘉玮,顾箭峰,卢海林(4—444)武汉市建筑垃圾处理厂的选址适宜性评价…………………………………………………张明,王章琼,白俊龙(4—451)岩溶区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群综合探测成果分析……………刘远鹏,邓荣斌,王子茂,张卫中,康钦容,李梦玲(5—546)中小尺寸竖井圆形地下连续墙的施工监测与数值分析…………………董琼英,肖尊群,汤东桑,邓震,曹童童(5—552)不同废食用油对回收沥青物理性能的影响……邓子逸,石津金,吴英彪,胡小弟,万九鸣,刘卓锐,张瑜,刘金艳(5—558)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多维随机地震反应分析………………………………袁敏森,周江林,肖兰,阮鑫鑫,刘章军(6—647)石材废粉砂浆的流动性研究………………………………………………夏勇,陈嘉健,马岸民,李子宏,黄焯超(6—652)大跨径拱桥施工缆索锚碇三维数值模型的构建…………………戴哲,李元松,余再富,汤新能,王玉,李新坤(6—658)某软土深基坑降水开挖地表沉降及影响因素分析………………………庄铃强,吴能森,余凌锋,许旭堂,陈榕康(6—663)基于多级可拓的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易紫妮,赖芨宇,李晓娟,戴二玲,孙华威(6—669)机电与信息工程基于ODEON对典型宗祠戏场的声环境仿真研究——以红安县吴氏宗祠为例……………彭然,粟春燕,徐伟(1—91)非均匀噪声环境下基于矩阵补全的DOA估计方法…………………………………费莹娜,黄龙庭,吴云韬,胡超普(1—97)基于BiLSTM-CRF的体育新闻主题词抽取方法……………………………江逸琪,赵彤洲,柴悦,高佩东,李璇(1—102)基于KNN算法的财政预算监督方法……………………………………………………………………沈斌,赵重远(1—108)Spark集群中还贷问题的逻辑回归模型研究……………………………………………………………刘黎志,彭贝(1—113)基于CNN的突发事件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杜梦星,王彦伟(2—207)基于目标形状卷积神经网络在舰船分类中的应用…………………………………………江满星,赵彤洲,吴泽俊(2—213)基于线性加权评价法的碟式斯特林机多目标优化…………………………………云慧敏,吴锋,殷勇,陈林根(2—218)智能停车系统中消息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陈思媛,易国洪,金旺(2—224)三相混合器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程航,喻九阳,汪威,孟观林,王家全(2—231)有限元仿真的衍射时差法缺陷超声检测研究………………………………………范东亮,张光宇,方璐,陈汉新(3—327)基于区域显著性与稳定性的小目标检测方法…………………………………………………………吴泽俊,赵彤洲(3—332)垂直平板电极电化学除垢的气-液流动研究………………………喻九阳,陈琦,林纬,汪威,王众浩,夏文凤(3—338)基于污染治理目标的城市河流水质模拟平台设计………………………………………………李欣鹏,周文婷,丁永刚,张诗豪,徐宏亮,彭虹,陈华,俞静雯(3—345)弯辊和串辊对带钢板形影响……………………………………………彭文杰,彭四斌,李名钢,薛欢,刘冬(3—351)基于AOP的契约定义及其与JML契约的转换………………………………………………张进,何成万,石尤(4—456)基于改进YOLO V3的接触网绝缘子检测方法…………………………………………………………陈智羽,闵锋(4—462)基于Hive的空气质量大数据查询优化方法…………………………………………彭贝,刘黎志,杨敏,张晨跃(4—467)大型空气球罐开孔结构的强度评定及疲劳分析……………………………………………马涛,舒安庆,丁克勤(5—563)基于MATLAB的6R焊接机器人运动学的仿真研究………………………………熊思淇,陈绪兵,张聪,戴耀南(5—568)基于Att-iBi-LSTM的新闻主题词提取方法研究……………………………………柴悦,赵彤洲,江逸琪,高佩东(5—575)CoNi镀层长度对软/硬磁微丝微波磁性的影响…………………………………………………………田斌,夏航(5—581)基于MGCNN的商品评论情感分析…………………………………………………许犇,徐国庆,程志宇,罗京(5—585)基于ANSYS再沸器管口接管应力的仿真分析………………………………………杨述威,杨侠,张刚,杨清(6—674)基于SLP法的零件加工车间布置优化………………………………………………熊轮,陈绪兵,戴耀南,张聪(6—678)气-液两相条件下叶轮开孔对高速离心泵的影响………………………………………………………高豪,王彦伟(6—683)基于BERT的复合网络模型的中文文本分类………………………………………方晓东,刘昌辉,王丽亚,殷兴(6—688)基于STM32的语音分类垃圾桶设计……………………………………………………………………杨帆,秦智鹏(6—693)云计算环境下基于补贴的互联网服务供应链协调研究……………………………………叶春森,陈宸,陈欣(6—698)简讯………………………………………………………………………………………………………………………(6—621)(第42卷终)。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法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法研究进展
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推动手性药物分离技术的发展、提高手性药物的纯度和质量、促进 手性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新型手性固定相的开发还将为其 他领域的手性分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02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 法概述
手性固定相法的定义与原理
定义
手性固定相法是一种利用手性固定相 来分离手性化合物的方法,属于液相 色谱技术的一种。
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法可用于食品 添加剂的分析,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 。这些添加剂往往具有手性特征,通过 手性固定相法可实现其对映体的分离和 检测,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提供技 术保障。
VS
食品营养成分研究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如氨基酸、糖类等往往 具有手性特征。利用手性固定相法,可以 研究这些营养成分在食品中的存在形态和 含量,为食品营养价值的评估和开发利用 提供重要依据。同时,手性固定相法还可 以用于食品中天然活性成分的分离和纯化 ,为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01
流动相组成的优化
02
色谱柱温度的控制
03
检测器技术的改进
通过调整流动相的组成、pH值和 添加剂等,改善待测物在固定相 上的保留和分离效果。
研究温度对手性分离的影响,优 化色谱柱温度以提高分离效果和 分离速度。
提高检测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降低检测限和定量限,提高手性 分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4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 法的应用实例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手性固定相的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已 开发出多种性能优异的手性固定相。
3
发展趋势
随着手性药物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 手性固定相的研究将朝着更高效、更稳定、更环 保的方向发展。

有机化学中的立体化学及手性分子的研究

有机化学中的立体化学及手性分子的研究

有机化学中的立体化学及手性分子的研究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科学,而在有机化学中,立体化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

立体化学研究的是分子中的空间排列,而手性分子则是立体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有机化学中,分子的空间排列对于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具有重要影响。

分子的空间排列可以分为平面构型和立体构型两种。

平面构型指的是分子中的原子或官能团在同一平面上排列,而立体构型则指的是分子中的原子或官能团在空间中的排列方式。

立体构型的研究主要涉及手性分子。

手性分子是指分子与其镜像分子不可重合的分子,也就是左右手无法重合的现象。

手性分子具有非对称的结构,因此在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中表现出与其镜像分子不同的性质和活性。

手性分子的研究对于药物研发和生物化学有着重要意义。

许多药物都是手性分子,其中一种手性体可能具有治疗作用,而另一种手性体可能产生副作用甚至是毒性。

因此,研究手性分子的立体化学对于合成有效的药物非常重要。

在有机合成中,合成手性分子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由于手性分子的非对称性,合成手性分子需要选择合适的合成路线和手性识别试剂。

手性识别试剂可以选择性地与手性分子反应,从而得到单一手性体。

这种手性选择性的反应是有机合成中的关键步骤。

除了手性分子的合成,手性分子的分离和鉴定也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分离手性分子的方法包括手性色谱、手性液相色谱和手性电泳等。

这些方法通过利用手性分子与手性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手性分子的分离。

鉴定手性分子的方法包括核磁共振、质谱和圆二色光谱等。

这些方法可以确定手性分子的结构和手性性质。

手性分子的研究不仅在有机化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还在生物化学和材料科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生物化学中,许多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都是手性分子,其空间排列对于生物活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在材料科学中,手性分子可以用来合成手性材料,这些材料具有特殊的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质,广泛应用于光学器件、电子器件和催化剂等领域。

以氨基酸为手性源制备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展

以氨基酸为手性源制备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展

Z 0 Y , A i HA 卸 Y O Jn—s u , IG g HU i h iDA 锄 , J n—qa g a in
(co1 f t_ c neadElnei ,Sadn il f h Ids , i n 533 Cla Sh0 0 Ma l l i c n rier g hnogI tt 0 “gtnu时 Jl 05 ,} ) ea S e i g n 璐tL e l 2 a i n
c e ss h mit .As l e c s n h ssi n i 0 a twa 0 p e a1 c ia tras a d i n e s i rd c hi l ymn y te i s a mp n n y t r p J h r1maei l n t e d nt u e c r e 0 a
合 成葑 物 (4 6 13)
手 药 (9【洧旋 ( 6 性物5) 外 体 5 ) 7 0
图 1 药 物 的数 量 分 布
体具有不同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手性药物在天然和 半合成药物以及合成药物 中数量分布情况如图 l 所
示 。
3 %以上 , 约 占全 部 合 成 手 性 药 物 的 8 % 以上 。 5 而 7 但并不 说 明这是 正 常 的 , 在外 消旋 体 药 物 中各 对 映
手性 固定相 的发展及现状 。
关键词 : 手性拆分 ; 固定相 ; 手性 源 ; 一氨基 酸 a
中图分类 号 : .6 2 文献标识码 : A .
Re e r h a d a v n e 0 l sa in r h s a e n aI n dd s a c n d a c n Clr i t t a y p aeb sd 0 Ii0 a 0 l

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手性识别研究

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手性识别研究

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手性识别研究手性识别是有机化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也是合成手性化合物和药物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探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手性识别研究,包括手性分子的性质、手性识别的原理以及在合成过程中的应用。

一、手性分子的性质手性分子是指具有非重叠镜像关系的分子。

在化学中,手性分子常常以立体异构体的形式存在,其中最常见的是手性异构体的两种,即左旋异构体(L-异构体)和右旋异构体(D-异构体)。

由于手性分子在空间中无法重合,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往往有着明显的差异。

二、手性识别的原理手性识别是指通过某种方法来区分和分离手性分子,实现对手性异构体的选择性反应。

手性识别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构筑手性识别位点:手性识别位点是通过引入手性配体、催化剂或载体等方式而产生的。

它们可以通过非共价作用力(如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等)与手性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实现手性识别。

2. 空间构型择优原则:手性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决定手性识别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施密特法则和费洛斯规则等原理,手性识别过程中,具有较高构型稳定性的手性分子往往易被选择。

3. 催化剂手性识别机制:催化剂在手性识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手性识别位点为中心,通过空间隔离、空位合理、键强程度等方式,实现对手性分子的选择性催化。

三、应用案例有机化学中的手性识别研究在合成手性化合物和药物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案例:1. 手性识别催化剂:手性识别催化剂可以实现对手性分子的选择性催化反应,从而得到手性纯度较高的产物。

例如,可通过手性催化剂实现光学活性药物的合成。

2. 手性识别配体:手性识别配体可以与手性分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并在催化过程中起到手性识别的作用。

例如,铑配合物与手性配体的配位可以实现不对称催化反应。

3. 手性识别分离:手性识别方法可以根据手性分子的物理特性将其分离出来,用于合成手性纯度较高的化合物。

例如,通过手性固定相色谱等手段可以实现对手性分子的分离。

手性药物的分离在色谱法中的应用

手性药物的分离在色谱法中的应用

手性药物的分离在色谱法中的应用手性药物是由手性分子组成的药物,它们的各种生物活性和药效是与它们的绝对构型直接相关的。

在许多情况下,手性药物的两种异构体(左手和右手)的活性和毒性可能截然不同。

因此,对这些药物分子的分离和纯化成为了化学、药物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优秀的手性药物分离和纯化的方法,其领先的分辨能力和分离效率使其在药物研究领域崭露头角。

1. 手性药物分离的基本原理手性药物分离的基本原理是结合拥有不同手性的分离柱,例如手性固定相柱和手性选择相柱。

手性固定相柱的分离机理,与分子中原子的手性不同,能产生化学和物理相互作用,因此在不同的分离相互作用下,左手和右手异构体会被分离。

手性选择相柱的分离机理与样品和手性配体的互作用有关,通过配体的稳定性和与样品的选择性作用,达到左右异构体的选择级别不同的以分离目的。

(1)手性固定相柱分离法手性固定相柱分离法是一种基于手性固定相柱的手性药物分离方法,有机合成手法制备的手性固定相柱通常包括手性多醇、手性脂肪酸、手性聚醚和手性多肽等,选择手性固定相柱进行手性分离具有选择性强、效果稳定等特点。

此外,其中含有胆固醇和环糊精等手性结构的化合物也可以应用于该方法。

手性选择相柱从手性配体分离药物,它与手性固定相柱的分离原理有所不同。

手性选择相柱通常包括带有手性标识化合物的蛋白质和不带手性标识的蛋白质。

在hand选择相柱分离中,手性标识的配体与药物分子的性质相似,可以通过配体特异性识别挑选出最终形成单独的物质。

总之,手性药物分离是药物研究和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色谱法是一种优秀的手性药物分离和纯化技术,因其分辨率和分离效率高,在手性药物的制备和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HPLC手性固定相法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HPLC手性固定相法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手性柱的分类和应用举例
配体交换相 将手性配体通过各种间隔基与硅胶键合,属亲水性
固定相。通过一个金属离子与一个配体分子和一 个对映体溶质分子结合成可逆的非对映体而达到 分离。 例:苏丹等[16]用Phenomenex chirex 3126 配体色 谱柱,对肌肽对映体进行了拆分。。
手性柱的分类和应用举例
❖ 直接法 手性选择剂键合到固定相表面或加入流动相中, 药物对映体通过与手性选择剂形成的暂时的非对 映络合物的能量差或稳定性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 的。 手性固定相法(CSP)
手性柱的分类和应用举例
π-氢键型键合固定柱 将有光学活性的有机小分子通过一定间隔基键合到硅胶柱上。 以Pirkle型应用最为广泛。 分离原理在与溶质间的n-n相互作用,氢键作用和偶极-偶极作用。 Pirkle型手性固定相通过链烃基将手性有机小分子链接到硅胶载体上制得。含端
❖Astec Cellulose DMP系列(纤维素型手性柱),适 用于正相、极性有机和SFC模式;
❖Astec P-CAP和P-CAP-DP系列(多环胺聚合物手 性柱),溶剂范围广;
❖Astec CLC (Copper Ligand Exchange) 系列( 配位交换型手性柱),用于分析非芳香有机酸、氨基
手性柱的分类和应用举例
含碳水化合物的手性固定相 包括醋酸纤维素、 其他纤维素衍生物(如环糊精、冠醚)和直链淀 粉等。
纤维素-三苯甲酸酯涂敷在氨丙基硅烷化硅胶上便得 到CTB固定相
手性柱的分类和应用举例
含碳水化合物的手性固定相
微晶纤维素+异氰酸苯酯→纤维素-三苯基氨基甲酸 酯
三苯基氨基甲酸酯涂敷在氨基键合的硅胶上 →CTPC
反应停事件
手性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高分子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展

高分子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展

高分子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展摘要:手性药物的应用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化学、材料、生命等学科的发展,人们对手性药物分离分析的研究日趋深入。

色谱法在手性药物分离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手性固定相的选择是实现手性色谱拆分的关键。

以高分子材料作为手性固定相并对其进行衍生以优化手性分离性能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高分子手性固定相在手性分离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手性固定相;手性分离;进展;综述手性( chirality) 是指化合物的分子式和结构式相同,因分子空间排列不同导致两个分子互为镜像和实物的现象[1] 。

手性药物(chiral drug)是指药物分子结构中引入手性中心后得到的一对互为实物与镜像的对映异构体(enantiomer)。

这些对映异构体的理化性质基本相似,仅旋光性质有所差别。

目前在约 2 000 种常用药物中有近500 种药物以外消旋体的形式存在。

外消旋体药物中可能只有一种对映异构体有药效,其镜像分子却有毒副作用或药效相反或无药效:如左旋巴比妥酸盐抑制神经活动而右旋巴比妥酸盐却兴奋神经;右旋甲状腺素钠可降低血脂而左旋甲状腺素钠对心脏有毒副作用;抗菌药左旋氧氟沙星的药效高于其右旋体数倍。

对映异构体也对香料化学和农业化学方面有重要作用:如S⁃型的香芹酮呈香菜味,R⁃型却具有荷兰薄荷香味; 农药溴氰菊酯的8 个异构体中,(3R,1R,S)异构体的杀虫活性是(3S,1S,R)的70 多倍。

手性药物的分离分析在生物和化学领域一直是研究热点。

1 环糊精类手性固定相环糊精(cyclodextrin, CD)是由D⁃吡喃葡萄糖单元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结构分子, 主要包括α、β、γ 3 种类型。

分子成锥筒形,形成一个空腔洞穴,洞穴的孔径由吡喃葡萄糖的个数决定, 空腔内部疏水外部亲水。

手性药物的极性基团与环糊精洞口的羟基相互作用,疏水部分则嵌入环糊精洞穴中,形成了稳定性不同但可逆的包合物,使环糊精具有良好的手性识别能力[2] 。

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研究进展

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研究进展

收稿:2006年3月,收修改稿:2006年5月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 o.30160092)、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N o.2001298)以及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 o.2005E0006Z )资助33通讯联系人 e 2mail :yuan -limingpd @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研究进展3李 莉 字 敏 任朝兴 袁黎明33(云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昆明650092)摘 要 本文评述了气相色谱手性分离的发展过程,介绍了氨基酸、二肽、金属配合物、环糊精、多糖、手性离子液体、环肽、键合以及交联类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以及各类型的拆分机理,展望了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气相色谱 手性固定相 手性分离中图分类号:O65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281X (2007)02Π320393211The Development of Chiral Stationary Phase in G as ChromatographyLi Li Zi Min Ren Chaoxing Yuan Liming33(Department of Chemistry ,Y 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 unming 650092,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ral separation in gas chromatography is briefly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advances in chiral stationary phases of G C are reviewed ,including amino acids ,dipeptides ,coordinated metal com plexes ,cyclodextrins ,polysaccharides ,chiral ionic liquids ,cyclopeptides ,covalently bonded and linked chiral group.The prospects of chiral stationary phases are als o discussed.K ey w ords gas chromatography ;chiral stationary phases ;chiral separation1 早期的气相色谱手性分离 利用气相色谱分离手性化合物的研究始于1950年代末期,但真正第一次成功地分离是在1966年,G il 2Av 等首次报道了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分离,手性固定相为N 2三氟乙酰基2D 2异亮氨酸月桂醇酯[1]。

有机化学的手性合成方法研究

有机化学的手性合成方法研究

有机化学的手性合成方法研究手性合成是有机化学中令人着迷的领域之一。

手性化合物是指具有非对称碳原子的化合物,其与镜像异构体非重合且不可重叠。

由于手性化合物在生物学、医药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寻找高效可行的手性合成方法。

本文将就目前常用的手性合成方法进行介绍。

一、非手性催化剂手性诱导合成法非手性催化剂手性诱导合成法是通过添加手性诱导剂来使反应过程中形成手性产物。

手性诱导剂可以是手性分子或手性配体,通过与反应物形成稳定的间接或直接化学键,使手性诱导剂的手性信息转移到合成物中。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易行,广泛应用于大量手性化合物的合成。

例如,通过采用金属催化剂和手性配体的催化剂手性诱导合成法,可以高选择性地合成手性化合物。

二、手性催化剂直接合成法手性催化剂直接合成法是指手性催化剂直接参与反应并介导反应进行。

手性催化剂可为有机分子、金属配合物或生物分子等,其结构对合成产物的手性选择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这种方法具有高立体选择性和环境友好性等优点。

例如,通过采用手性膦化合物、手性有机胺、手性酸碱等作为手性催化剂,可以高效合成手性化合物。

三、手性晶体催化合成法手性晶体催化合成法是利用具有手性结构的晶体催化剂来促进手性化合物的合成。

手性晶体催化剂具有非常特殊的手性识别性能,可以在催化反应过程中引导产物形成特定的手性结构。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手性酮、手性醇等手性分子的合成。

例如,利用手性有机盐晶体或金属有机配合物晶体作为催化剂,可以实现多种手性化合物的合成。

四、手性固定相合成法手性固定相合成法是通过在固体表面修饰手性吸附剂,使反应物在固定相上发生手性选择性的反应。

手性固定相合成法具有高效、无需手性诱导剂和催化剂等优点。

例如,通过在固体表面修饰手性金属有机框架或手性多孔材料,可以实现手性分子的高选择性合成。

综上所述,有机化学的手性合成涉及多种方法,包括非手性催化剂手性诱导合成法、手性催化剂直接合成法、手性晶体催化合成法和手性固定相合成法等。

双手性选择单元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展

双手性选择单元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展

双手性选择单元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展
崔冬晓;贾艳艳;李广庆;文爱东;王西芳
【期刊名称】《色谱》
【年(卷),期】2016(034)009
【摘要】手性固定相(chiral stationary phase,CSP)作为手性色谱分离的核心技术,在手性化合物的识别和分离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双手性选择单元结合作为CSP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两种手性选择单元相结合的CSP可增加手性识别位点,显著提高分离效果.本文介绍了近几年双手性选择单元手性固定相在手性分离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4页(P831-834)
【作者】崔冬晓;贾艳艳;李广庆;文爱东;王西芳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陕西咸阳712046;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药剂科,陕西西安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药剂科,陕西西安710032;迪马科技公司,北京100029;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药剂科,陕西西安710032;陕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陕西咸阳712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8
【相关文献】
1.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双手持单元在数控立车上的应用 [J], 段天琦;孙朝
2.提高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单元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基于运动负荷的实证数据 [J],
朱利荣
3.键合型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展 [J], 陈娇;石浩
4.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四单元《用双手创造》——《轮子的故事》A案 [J], 赵云
5.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四单元《用双手创造》-《轮子的故事》A案 [J], 赵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手性选择单元手性固定相研究(一)
【来源/作者】北纳创联
原标题:双手性选择单元手性固定相的研究进展
摘要:手性固定相(CSP)作为手性色谱分离的核心技术,在手性化合物的识别和分离中得到广泛应用。

以双手性选择单元结合作为CSP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两种手性选择单元相结合的CSP可增加手性识别位点,显著提高分离效果。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双手性选择单元手性固定相在手性分离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在医药、化工和特殊材料等众多领域,手性化合物得到广泛应用,而多数手性化合物的左旋体和右旋体的性能往往差异很大,给人们的研究及应用带来不便。

随着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糖化学、中药学等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化学合成和天然获得的手性化合物大量涌现,因此,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成为当今手性分析科学领域研究的重中之重。

高效手性液相色谱(ChiralHPLC)作为分离、分析和制备手性化合物的先进方法之一,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高效手性液相色谱对手性化合物的识别和分离关键依赖于手性固定相。

目前,HPLC手性固定相最有效的手性选择单元为多糖类(包括纤维素、壳聚糖和环糊精等)和大环化合物(包括环肽类、大环抗生素等)等多手性中心物质。

近期研究证实,将两种优势手性选择单元有机结合,形成具有“多重识别位点”(multirecognitionsites)的手性固定相(CSP),能显著提高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效果。

下面主要针对双选择单元手性色谱固定相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描述。

1.多糖⁃冠醚(或杯芳烃)双选择单元CSP。

2014年,Lu等将壳聚糖(chitosan)⁃杯[4】芳烃通过醚键连接在一起,键合到硅胶表面,成功获得壳聚糖⁃杯[4]芳烃双选择单元手性固定相(CCS4),将CCS4和传统ODS柱分离8种单取代苯以及6种核苷酸的分离效果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由于壳聚糖和杯芳烃单元的亲水⁃亲油、π⁃π作用等混合模式,使分离效率显著提高。

卢静通过计算得到壳聚糖的键合量为9.07μmol/g,杯[4]芳烃的键合量为41.1μmol/g;热分解温度达280℃,说明该固定相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并且考察了温度对保留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越高,CCS4对分析物的保留越弱。

2015年,Wang和Lu等又通过“点击化学(clickchemistry)”将两个环糊精(cyclodextrin,CD)单元连接,形成双层双手性选择单元固定相(DNPCDCSP),将DNPCDCSP和单个环糊精手性固定相(N3CDCSP)对手性酸等化合物的分离效果进行了对比。

结果发现,双环糊精手性固定相的分离效率高于单个环糊精手性固定相。

同课题组的张丽芳等也通过“点击化学”构建了一种新型“天然⁃乙酰基衍生化”三唑桥联杂化复式环糊精手性固定相(ANCDCSP),该固定相可提供包合作用、氢键给体、氢键受体、偶极⁃偶极作用等多重识别位点以及底层和顶层环糊精间的协同效应,对多数手性分析物的分离度优于课题组先前制备的复式天然环糊精手性固定相(DCDCSP)。

Xiao等和Bao等分别综述了环糊精CSP的研究进展,指出化学修饰环糊精可以改变其空腔的形状和尺寸,取代基的引入也可以在CD与被分析物之间产生新的π⁃π、偶极⁃偶极、氢键及离子对等作用,能大大提高CD的包合容量,扩展其手性分离的范围。

已有研究证实:CD和冠醚、大环抗生素、杯芳烃等偶联起来,不仅可以形成多重识别位点,还可以造就“灵活的边臂”,使两种手性选择单元共同作用,增加了对手性化合物的识别,表现出优越的对映体识别能力和优秀的分离选择性。

Gong等用简便方法合成了新型CD⁃氮杂冠醚固定相(AQ2D18C6⁃CD⁃HPS),并用毛细管液相色谱在高压力下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这类固定相有两个手性识别位点氮杂冠醚和CD,两者的共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对手性对映体和位置异构体的分离能力。

实验中,在流动相中加入镍(Ⅱ)离子后,带正电的氮杂冠醚修饰的β⁃环糊精可促进与溶质特定的静态、偶极和主客体络合的相互作用。

Zhao等将大环抗生素偶联到CD上,制备了新型CD⁃利福霉素固定相(RCD⁃HPS)和CD⁃万古霉素固定相(VCD⁃HPS)。

它们与被分离的手性化合物通过氢键、π⁃π作用和偶极效应形成多重识别模式,达到高效分离。

RCD⁃HPS是通过溴取代的β⁃环糊精和利福霉素在无水乙腈中人工合成得到的,这类固定相有两个手性识别位点:利福霉素和β⁃环糊精,研究了该固定相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与几个二取代的苯和一些手性药物化合物的色谱行为,结果表明,利福霉素和β⁃环糊精的协同作用对芳香族位置异构体和手性化合物对映体的分离选择性好。

VCD⁃HPS是通过溴取代的β⁃环糊精和万古霉素在无水甲醇中人工合成得到的,这类固定相有两个手性识别位点万古霉素和β⁃环糊精,研究了该固定相在反相液相色谱中与几个二取代的苯和一些手性药物化合物的色谱行为,结果表明,VCD⁃HPS可以与溶质进行多重相互作用,对芳香族位置异构体和手性化合物的对映体的分离选择性好。

Gong课题组制备了新型CD⁃杯芳烃固定相(C4CD⁃HPS和IPC4CD⁃HPS),杯芳烃与CD的协同作用使该固定相具有极高的选择性,C4CD⁃HPS很好地拆分了在β⁃CD固定相上无法识别的华法林对映体;而IPC4CD⁃HPS分离了拉贝洛尔(labetalol)、扁桃酸甲酯(methylmandelate)、苯丙醇(1⁃phenyl⁃2⁃propanol)等17种手性药物,与单独用环糊精作为手性固定相相比,该固定相表现出了很好的手性分离效果,在分离酮洛芬过程中单独用环糊精手性固定相的保留指数α=1.06,而IPC4CD⁃HPS的保留指数α=2.24;在分离华法林过程中单独用环糊精手性固定相的保留指数α=1.17,而IPC4CD⁃HPS的保留指数α=2.23。

来源:北京标准物质网
【关键词】双手性硅胶壳聚糖环糊精标准物质北京标准物质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