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难点及其应对措施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

发展难点及其应对措施初探

目录

一、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概况

二、与国内外“大学科技园”的比较

(一)国内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现状

(二)国外“大学科技园”发展的一般运行模式

(三)SWOT分析

三、发展的几个难点

(一)“一园多校”模式的复杂性

1、建设主体多元化导致政府对园区管理能力的弱化

2、投资主体和融资建设过程的复杂性可能导致院校对产学研基地控制力的丧失

3、后期监管政策的滞后可能导致政府的土地优惠政策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4、建设管理的封闭性将不利于建设一个风格和谐统一的高水平园区(二)争夺院校资源的被动性

(三)利用院校资源的间接性

(四)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盲目性

(五)物业管理的分散性

四、应对措施

(一)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1、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建立

2、土地监管政策应尽快出台

3、土地优惠政策和院校科技资源引进的关联性政策要强化

(二)建立相对独立的优惠政策,促进院校科技资源的流入

(三)大力建设园区技术转移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

(四)大力建设以融资和风险投资为核心的中介服务体系

(五)从产学研合作到产学研创新集群——“SZVUP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

(六)建设大学科技园文化

“大学科技园”一词是我国独有的称谓,《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国科发高字[2001]84号)将“大学科技园”的概念和功能定位明确表述为:“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体为依托,利用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优势,通过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在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在大学附近区域建立的从事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活动的高科技园。它是高校技术创新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的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催化的基地。”

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是城市利用高校资源,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通过建立大学科技园,采取强有力的配套政策,集中资金,统一规划,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人才、资金、政策、服务体系,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具有人才培育、成果孵化、工业化生产、国际化发展的集中区,是实现民族振兴,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战略”,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兴办并办好

国家大学科技园,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的重任。

一、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概况

深圳市政府于1999年9月成立了深圳虚拟大学园(SZVUP),根本目的是致力于吸引入园院校的有效资源和有效人才,在深圳的有效环境下,为市、校双方做出有效贡献,实现双赢。SZVUP是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体系,现有入园单位48家,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名校36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活动基地,香港院校6所以及国外院校4所。

2001年10月,深圳市政府批准在高新区南区填海六区规划22.6公顷土地兴建虚拟大学园大学科技园,为虚拟大学园各成员院校在深圳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和研发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002年1月申报至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2002年6月,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正式同意深圳启动建设虚拟大学园大学科技园;2003年8月,经过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专家组的验收,虚拟大学园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了推动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进度,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2004年1号文件《关于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

决定》中明确了要加快建设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

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SZVUP大学科技园”)规划总面积22.6公顷。一期开发面积17.33公顷,11栋大楼共计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二期规划建设用地5.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将达16万平方米。

目前,深圳市高新办已经和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签订了入驻“SZVUP大学科技园”协议,入入驻院校将申请建设用地,独立建设产学研基地。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院校也在筹备项目计划进驻大学科技园。

二、与国内外“大学科技园”的比较

(一)国内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现状

1998年东北大学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大学科技园——东北大学科技园。至2006年底,科技部、教育部已经认定了50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这些大学科技园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1.创新发展的清华大学科技园

在2003年科技部、教育部对首批认定的22个国家

大学科技园的评估中,清华科技园被评定为全国唯一的A类大学科技园。清华科技园是迄今为止中国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它在硬环境建设、创业孵化、专业服务以及国内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大学科技园的前列,而且清华科技园在十年来的不断开拓进取中已经逐步形成比较系统和先进的发展理念,代表着全国大学科技园的最高水平。2003年清华科技园总结出以“六个建设”打造世界一流园区的经验,这六个建设包括空间建设、服务建设、资源建设、文化建设、理论建设、品牌建设等。2004年清华科技园进一步提出“一流大学科技园的四个主要标志”,即一流的企业在这里聚集和成长,并能够对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能够对大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一流的科技成果在这里不断涌现,并带动产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一流的人才在这里汇集,并不断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一流的服务在这里展现,并形成高价值的品牌、信誉和国际知名度。

2.科学园、创业园、产业园联动发展的东北大学科技园

东北大学科技园培育了包括全国知名的“东大阿尔派”公司等27家企业,形成了科学园一创业园一产业园联动、协调发展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科学园的主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