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质
马克思主义情怀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情怀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科学性的思想理论体系,它被誉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激发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核心。
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影响了世界,并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将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带您重新审视这一经典学说。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种观点,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运动的普遍性和矛盾规律的普遍性,主张从事物的各个侧面和相互关系中去理解事物。
通过科学实践和理论的反复证明,辩证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它认为社会发展是历史的进程,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将历史的发展视为一种必然性,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所共同决定的。
在实际应用中,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三、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
其中包括社会形态演进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一致性规律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这些规律为指导,对社会历史的演进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四、阶级斗争的理论阶级斗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是由各种矛盾和斗争推动前进的。
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1.3.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教学录像讲座文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及当..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0.3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及当代价值本节课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及当代价值的问题。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及当代价值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主要讲授两个部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我们通过这一部分主要就是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哪些特点。
我们讲马克思主义有强大的生命力,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思考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科学在什么地方,显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论述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论断是根据他们当时的历史环境,根据当时的具体经验而得出的结论,显然在今天看来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而且有些是错误的。
我们不能说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论断就是科学性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是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上,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且给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锐利的思想武器。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正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形成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得出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二)马克思主义有着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完整版)马哲课后答案(全)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一、哲学是什么1.哲学是“智慧之学”。
哲学不仅是爱智慧的学问,而且它本身就是智慧。
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二、哲学的对象哲学的对象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中介来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
哲学通过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来处理人与世界关系的方式三、哲学的历史演进不同时代的哲学具有不同的理论形态和特点1.中西古代哲学及其特点中国古代哲学注重“天人关系”西方古代哲学注重“对象世界”在总体上,本体论占主导地位。
2.近代哲学及其特点(1)经验论、唯理论与启蒙哲学(2)德国古典哲学:康德与黑格尔从总体上看,认识论占主导地位。
3.现代哲学及其特点(1)现代西方哲学英美分析哲学与欧洲大陆的人文哲学,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
从总体上看,发生了向现实生活世界的转向。
语言、文化、生存等成为主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哲属于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马哲代表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马哲是世界化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等于马克思哲学。
四、哲学的性质1.哲学具有思想性质2.哲学具有知识性质:哲学知识的抽象性和思辨性3.哲学具有意识形态性质五、哲学的特点1.哲学具有反思性:后思、本质性之思和反身思维2.哲学具有批判性:批判性是辩证法的本质特征3.哲学具有民族性:哲学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4.哲学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六、哲学的功能总体功能:立场、观点、方法1.描述功能:是什么2.解释功能:为什么3.规范功能:应如何七、为什么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八、唯心主义有哪些理论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强调人的主观精神(心、感觉、观念、意志)是世界产生和存在的根据客观唯心主义:强调人以外的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理、上帝)是世界产生和存在的根据九、唯物主义及其基本形态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十、什么是一元论与二元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1.一元论与二元论:一元论主张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它或者是物质,或者是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一、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马哲的诞生是当时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和哲学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
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资本主义已经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孕育成熟的无产阶级,欧洲无产阶级正从一个自在的阶级逐渐成长为一个自为的阶级,工人运动兴起需要科学理论指导;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是对当时欧洲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对人类哲学思维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
直接理论来源: 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特别是他们的劳动价值论;19世纪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基佐、米涅、梯叶里关于阶级斗争作用的论述;19世纪初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的理论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它的基本特征是:1.从对象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知识的总汇”,也不是“科学之科学”,它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为研究对象。
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代替具体科学去研究世界所有领域里的所有规律,它只研究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同时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从内容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两个统一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从而结束了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的状态;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统一,从而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研究现状及其理论特质
作者简介: 孙道 进( 9 5 . . 1 6 ~) 男 江苏如皋人 , 南京大 学哲学博 士、 博士后 。 西南 大学哲 学 系特聘 教授 . 主要社 会兼 职 : 国家社科 项 目同行评议 专家 、 中国环境伦理学研 究会常 务理事 、 中国环境哲 学专 业委员 会委 员 。 主要 从 事环 境哲学 研究 , 电子邮箱 :d s一
过 以布 克钦 为代 表的 “ 社会 生 态学 ” 以奥 康 纳 为 、
代表 的“ 会 主义 生 态 学 ” 以福 斯 特 为 代 表 的 社 、
自然 究竟有 没 有 价 值 以及 有 什 么 样 的 价 值 等 为
主要研 究 对象 。
一
“ 马克思 的环 境思 想” 以麦茜 特 为代 表 的“ 进 和 激 的环 境思 想 ” ; 等[ 日本 也 先 后 出现 过 岛崎 隆 对
是 对 “ 态文 明 ” 造 的 时代 回应 。 生 塑
关键词 : 克 思 主 义 ; 马 环境 哲 学 ; 特 个 性 独
中 图 分 类 号 : 3 N0 l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1 6 ( 0 8 0 l7 1 5 2 0 ) 3—0 4 0 7 内外 环 境哲 学 的研 究 现状
基 本上 可 以用“ 乱 ” 对 抗 ” 以概括 。 纷 和“ 予
说它 “ 乱 ” 是 因 为 , 2 纷 , 自 0世 纪 中期 以来 , 与“ 环境 ” “ 态” 关 的哲学 名 词如 雨 后 春笋 , 或 生 有 层 出不 穷 , 以致 到 了 令 人 眼 花 缭 乱 的地 步 。如 “ 生态政 治学 ” “ 态 社会 主义 ” “ 、生 、 生态 学 马 克思
主义” “ 、生态 自由主 义” “ 态无政 府 主 义” “ 、生 、生 态 女权 主义 ” “ 态法 西斯 主义 ” “ 态社 会 学 ” 、生 、生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凝聚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特定实践相结合的特征。
本文将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背景、理论内涵和实践特点等方面进行剖析。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社会面临列强侵略与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在这个背景下,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将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引入和推广,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理论工具,指导革命斗争的实践。
这一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显著地转入马克思列宁主义阶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首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守与继承。
这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基础,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历史演进、阶级斗争等基本理论。
其次,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中国共产党必须根据这些实际情况进行理论阐释和实践探索,通过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
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奉行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研究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这是从哲学研究的对象上概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对象的深刻变革。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由于生产和科学水平的限制,都没有搞清楚哲学的真正对象是什么。
它们或者把哲学看成是一切知识的总汇。
或者看成是包括一切科学并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规定自己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科学知识门类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三大门类:研究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研究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知识,研究思维及其发展规律的思维科学知识,它们统称为具体科学。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①二者的区别在于: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世界某一领域、方面或层次的特殊本质及其规律,哲学以整个世界的共同本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
②二者的联系是:每一时代的哲学都以该时代的具体科学为基础,从具体科学中概括出哲学的一般结论和原则;哲学所概括和总结的一般结论和原则又可以指导人们去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本身,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但是,哲学所抽象概括的只是具体科学的共性或共同本质的东西,而不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或机械相加。
③在各个时代里,哲学往往高出那个时代的思维水平,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任何科学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时代所提供的哲学理论和方法,指导自己所从事的科学研究。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这是从哲学的内容上概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在人类早期哲学思想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曾经有过原始的结合,但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只能是缺乏科学论证的朴素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结一、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其中彻底的科学性尤为重要。
3)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实践的变化,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认识过程。
所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4)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概念和意义(物质的定义和理论意义)1)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辨证法的统一。
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暂实中发现永恒,这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辩证统一)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通过调整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知识总结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1、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2、客体:是指进入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实践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源和流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唯物论和唯心论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批判唯心主义先验论(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旧唯物主义是直观、消极被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旧唯物主义脱离实践,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并作为其基础。
第二,旧唯物主义不懂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
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2、实现第一次飞跃的条件3、非理性因素的作用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①感性认识是人的感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各个片面的认识。
②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感觉、知觉、表象③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和形象性(2)理性认识①理性认识是人脑借助抽象思维达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全体的认识。
②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③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和抽象性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联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唯理论与经验论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2、实现第一次飞跃的条件第一,材料要真实可靠。
第二,思维方法要科学。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特性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特性摘要:正确把握马克思的本质和如何对待马克思的等一系列重大课题的关键在于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品质特性。
合理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就是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客观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能正确地积极地推动中国社会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特性方法论是知道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统化、理论化学或理论体系。
在层次上由高到低可分为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和具体科学方法论三个层次。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哲学方法论中最为科学和正确的方法论体系。
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理论体系及其发展过程,尽管包括它的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他们的继承者在方法论理论的表述上各具特色,但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的唯物辩证法的辩证本性特征。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行”即行动,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实践和实际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
列宁指出:“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的事实。
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概括和集中反映,是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关键环节。
所谓特质就是事物的根本特性和本质特点。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特质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中,反映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真理性等方面。
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特质的反思和升华,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就难以达到新的境界和水平。
从方法论特质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就是不能用实用主义庸俗化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也不能用学理主义抽象化态度马克思主义,更不能用教条主义神圣化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而只能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客观地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旧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不懂得社会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只限于对世界的解释和说明;注重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反映论。
由于马克思主义是针对旧唯物主义的不足而形成的,因此在掌握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前,应先分析旧唯物主义的缺点。
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必然会导致机械性的缺点旧唯物主义对事物的理解以直观形式为主,而这样一来就使得事物的本质得不到体现,难以获取事物内部的能动性及事物能动性的变化和发展情况,只掌握了事物的外部现象。
在事物运动过程中,只能获悉直观感受下的机械运动情况,认为运动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而形成起来的,使得原本多样化的运动形式变得机械化,而且围绕机械运动来揭露各种不同的现象。
尤其将人的所有生理现象纳入到机械运动范畴。
比如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学者拉美特利将人的身体比作机器,指出人的一切活动都属于机械运动,且通过实例证明自己的说法正确性:当人站在深不见底的悬崖边,身体会机械性的往后退;寒冷的天气人的身体毛孔会机械性的闭起来,防止寒流涌入体内。
可见,唯物主义的机械性缺点并非偶然形成的,而是因其直观性缺点最终所致。
旧唯物主义未结合实践来直观世界,必将导致唯心史观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类历史存在的根本在于存在有生命的个人,个人自觉和动物分开的第一个历史行动并非凭自己思维而进行,而是个人清楚的知道开发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的重要性。
个人最初的劳动实践,是人类社未来发展的引领,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大各种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领域,这样一来,就强调了人类社会发展史和物质生产发展史间的一致性,人类口中津津乐道的世界历史体现的就是人通过自身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由此可以证明,在历史唯物主义整个领域中,实践占据重要位置,若不结合实际情况来考察历史,忽略历史发展中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实践关系,忽略自然科学和工业,那么就会产生一种与自然、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相脱离的以抽象为特征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阿尔都塞马克思主义观的价值取向与理论特质
2018年第1期(总第166期)㊀㊀㊀㊀㊀㊀黑龙江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InHeilongjiang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1ꎬ2018㊀㊀㊀㊀㊀㊀㊀㊀General.No.166哲学问题研究㊀㊀编者按:如何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形态和内在逻辑ꎬ揭示其理论问题ꎬ是深化与开拓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途径ꎮ阿尔都塞马克思主义价值观㊁本雅明语言哲学思想ꎬ以及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都是当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国外马克思研究领域的新方向和新内容ꎮ在这组专题中ꎬ«阿尔都塞马克思主义观的价值取向和理论特质»一文力图从总体上把握阿尔都塞思想ꎻ«语言转向视域下本雅明 纯语言 哲学思想之辨»一文从当代西方语言学转向这一视角ꎬ对本雅明理论的实质与建树展开了剖析ꎻ«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辩护»一文在捍卫历史唯物主义当代性的基础上ꎬ阐发了历史唯物主义生态学的内涵及现实意义ꎮ阿尔都塞马克思主义观的价值取向与理论特质王㊀雨㊀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ꎬ武汉430073)摘㊀要: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观坚持理论 总问题 的研究方法ꎬ既反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道主义化的做法ꎬ同时又反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主义㊁技术还原论的解释ꎬ使其理论具有鲜明的科学主义㊁反决定论和反历史目的论的价值取向ꎮ上述价值取向既使他能够坚持区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资产阶级哲学的原则区别ꎬ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 反人道主义 的理论命题和 理论实践 的概念ꎬ也使他提出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 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 的命题ꎬ强调了历史的开放性和无限可能性ꎬ避免了政治消极主义的缺陷ꎮ但是ꎬ由于他理论 总问题 研究方法论不能正确处理 共时态 与 历时态 研究之间的辩证关系ꎬ不能正确说明不同的理论 总问题 之间转换的中介ꎬ使得他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若干自相矛盾和不能自圆其说的缺陷ꎮ关键词:阿尔都塞ꎻ理论 总问题 ꎻ科学主义ꎻ反历史目的论中图分类号:B1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7-4937(2018)01-0096-08收稿日期:2017-10-3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 (17AKS017)作者简介:王雨辰(1967 )ꎬ男ꎬ湖北武汉人ꎬ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ꎬ哲学博士ꎬ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生态文明理论研究ꎮ㊀㊀阿尔都塞的理论主题既反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道主义解释ꎬ又反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实用主义化的做法ꎬ力图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基础上ꎬ阐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识形态职能ꎮ他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以理论 总问题 研究方法为出发点ꎬ对上述理论主题展开探索而形成的ꎮ科学揭示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价值取向和理论特质ꎬ对于我们认识和评判阿尔都塞的理论得失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ꎮ一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观既具有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ꎬ又具有突出的反决定论㊁反历史目的论的价值取向ꎮ上述价值取向的形成与阿尔都塞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密切相关ꎮ从其所处的历史背景看ꎬ苏共 二十大 对斯大林主义展开了批判ꎬ但当时的批判不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去分69析 斯大林现象 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和文化根源ꎬ而是把它归因于斯大林的个人品格ꎬ导致了一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道主义解释的流行ꎮ不仅如此ꎬ当时马克思主义阵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采取了一种教条主义和政治实用主义的态度ꎬ导致了无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展开真正意义上的研究ꎮ从其所处的理论背景看ꎬ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ꎬ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一直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其反马克思主义斗争中的一匹战马ꎮ但苏共 二十大 后ꎬ用人道主义和异化解释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成了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的潮流ꎮ面对这种理论局势ꎬ阿尔都塞强调ꎬ这种以抽象人道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ꎬ严重贬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ꎬ因而必须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ꎮ在当时的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ꎬ不仅存在着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潮ꎬ而且还存在一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机械决定论的理解ꎬ其表现形式就是马克思与黑格尔思想关系上的 颠倒说 ꎮ阿尔都塞认为ꎬ用 颠倒说 来解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ꎬ只能导致一种对马克思哲学的经济决定论和技术还原论的结局ꎮ由此ꎬ阿尔都塞通过研究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史以及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思想关系ꎬ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 和 多元决定 的理论命题ꎮ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观不仅具有反决定论的价值取向ꎬ而且ꎬ他的马克思主义观还具有突出的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ꎬ这突出体现在阿尔都塞秉承的理论 总问题 研究方法论和他所提出的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命题上ꎮ阿尔都塞所提出的理论 总问题 研究方法论ꎬ是他受结构主义方法论影响的结果ꎮ结构主义的理论先驱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ꎬ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还有法国的斯特劳斯㊁拉康㊁福柯㊁巴尔特等人ꎬ其突出特点是强调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到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ꎬ并把 一切不符合他们的 科学 认识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称为 意识形态论 [1]ꎮ结构主义从哲学方法论的价值取向上看ꎬ具有 反主体论㊁反中心论㊁反历史主义㊁反目的论 ꎬ强调结构共时性分析的特点ꎮ在结构主义强调 共时态 研究方法的影响下ꎬ阿尔都塞主张运用理论 总问题 的研究方法ꎬ强调 确定思想的特征和本质的不是思想的素材ꎬ而是思想的方式ꎬ是思想同它的对象所保持的真实关系ꎬ也就是作为这一真实关系出发点的总问题 一切都取决于总问题的性质ꎬ因为总问题是组成成分的前提ꎬ只有从总问题出发ꎬ组成成分才能在特定的文章里被思考 [2]55ꎮ阿尔都塞强调ꎬ只有坚持理论 总问题 研究方法ꎬ揭示理论家理论思考的理论思维方式和理论框架ꎬ才能真正把握理论家的思想实质ꎮ阿尔都塞提出理论 总问题 研究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反对在当时对青年马克思思想的研究中所流行的建立在历史目的论和观念论基础上的 未来完成式的哲学史研究方法论ꎮ因为 未来完成式 的哲学史研究方法ꎬ在探讨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道路和思想性质的过程中ꎬ或者把青年马克思的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抽象的比较ꎬ或者秉承一种历史目的论ꎬ先验地认定青年马克思必然走向马克思主义ꎬ或者仅仅只是在观念中ꎬ而不是在青年马克思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㊁意识形态环境中考察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ꎬ既无法真正揭示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ꎬ也无法确定青年马克思思想的总体性质ꎮ阿尔都塞由此提出应当摒弃上述方法ꎬ坚持理论 总问题 的研究方法ꎮ阿尔都塞理论 总问题 研究方法同结构主义一样ꎬ强调整体性和共时态的研究方法ꎬ忽视和反对历时态的研究方法ꎮ在阿尔都塞看来ꎬ由于理论 总问题 并非一目了然ꎬ必须运用 症候阅读法 找出隐藏在深处的理论 总问题 ꎬ这就要求超越理论文本的白纸黑字展开阅读才能真正理解文本的真实含义ꎮ因此ꎬ 必须彻底改变关于认识的观念ꎬ摒弃看和直接阅读的反映的神话ꎬ并把认识看作是生产ꎮ [3]15这种摒弃直接阅读而采取的方法就是 症候阅读法 ꎮ在阿尔都塞看来ꎬ所谓 症候阅读法 就是 在同一运动中ꎬ把所读的文章本身中被掩盖的东西揭示出来并使之与另一篇文章发生联系ꎬ而另一篇文章作为必然的不出现存在于前一篇文章中 [3]21ꎮ按照阿尔都塞的解释ꎬ任何一种理论既有表面的白纸黑字所显示出的表层结构ꎬ也有在白纸黑字后面隐藏的内在深层结构ꎬ这种内在结构对于作者而言ꎬ虽然是无意识的ꎬ但是ꎬ这种深层结构却是思想家从事理论思考的理论框架或理论总问题ꎬ它决定了该思想体的性质ꎮ因此ꎬ在阅读理论著作时ꎬ不仅要看到理论著作中写在白纸黑字上的原文ꎬ而且ꎬ更要看到白纸黑字上没有明确说出ꎬ但是却隐藏在原文中的内在结构ꎬ即 空白㊁无和沉默 ꎬ只有这样ꎬ才能抓住该理论的本质ꎬ这种阅读方法就叫作 症候阅读法 ꎮ阿尔都塞的理论 总问题 研究方法和 症候阅读法 都强调不应仅仅停留于理论著作的字面含义ꎬ而应透过这些字面含义ꎬ抓住理论家理论思考的思维方式ꎬ指出理论文本的价值并不在于表面上的白纸黑字ꎬ而在于其内在的结构ꎬ这些看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ꎮ但是ꎬ他所说的理论 总问题 研究方法和 症候阅读法 都具有过于重视理论文本的 同时态 价值和意义ꎬ而否定理论文79本的价值与意义不仅取决于其内部结构ꎬ而且必然要受到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影响ꎬ这实际上是把理论文本的 共时态 和 历时态 意义和价值割裂开来ꎮ事实上ꎬ任何一个理论文本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与其内在结构和理论 总问题 相关ꎬ同时也必然与历史条件的变化和时代需要㊁文化传统的差异密切相关ꎬ阿尔都塞的问题在于割裂了理论文本的 共时态 和 历时态 相互之间的意义和价值的关系ꎬ片面强调理论文本的 共时态 意义和价值ꎬ而忽视和否定了理论文本的 历时态意义和价值ꎬ这种对待理论文本的形而上学态度必然使他在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形成若干似是而非的论题ꎮ根据上述研究方法ꎬ阿尔都塞把 科学和意识形态 看作是两个截然对立的理论总问题ꎬ并把这种 科学和意识形态对立论 的原则ꎬ运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ꎬ从而认为在马克思的思想中ꎬ存在着一个从非科学的 意识形态时期 到 科学时期 的所谓 认识论的断裂 ꎮ而在他眼里ꎬ由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ꎬ不是意识形态ꎬ因此ꎬ就要把一切非科学的因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清除出去ꎬ把他认为是属于意识形态的东西都予以排斥ꎬ凡是科学的东西都加以捍卫ꎮ由此ꎬ他认为ꎬ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ꎬ存在着一个从青年时期的 意识形态理论总问题 到成年时期 科学理论总问题 的转变ꎬ只有成年时期的马克思的思想才真正属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时期ꎮ由于阿尔都塞把人道主义斥之为意识形态理论 总问题 ꎬ由此ꎬ他认为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必然会贬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ꎬ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是 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的理论命题ꎮ为了进一步阐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与特质ꎬ他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划分为 历史唯物主义科学 和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两部分ꎬ认为前者以理论形态存在ꎬ从其价值取向上看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ꎬ从其内容看则是以经济因素起最终决定作用的 多元决定 论ꎻ后者则是以实践状态存在ꎬ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展开阐发ꎮ为了避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实用主义化的做法ꎬ阿尔都塞提出了 理论实践 的概念ꎬ其核心是认为只有限制在思维领域中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ꎬ才能避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实用主义化的做法ꎮ阿尔都塞把 实践 划分为社会实践㊁政治实践㊁意识形态实践和理论实践四种基本形式ꎬ强调理论实践是通过加工一定的原料产生特殊的产品ꎬ即认识的过程ꎮ 任何理论工作都要有一定的原料和一些 生产资料 ( 理论 概念ꎬ以及概念的使用方法ꎬ即方法)ꎮ由理论工作加工的原料ꎬ如果属于一门新兴科学ꎬ可能具有浓厚的 意识形态 性质ꎻ如果属于业已建立或已经很发达的科学ꎬ就可能是已经经过理论加工的原料ꎬ是一些已经形成的科学概念ꎮ [2]165也就是说ꎬ 理论实践 是运用一定的方法ꎬ对已有理论认识进行加工ꎬ从而产生新的认识的过程ꎮ在理论实践中ꎬ理论工作的生产资料ꎬ即理论实践的概念和方法是理论实践的决定性因素ꎮ理论实践包括科学的和非科学的理论实践ꎬ它们之间存在着 质的断裂 ꎬ即 认识论的断裂 ꎻ理论实践与其他实践形式的不同ꎬ在于它是在思维中进行的ꎬ因此ꎬ理论实践的对象并非是单纯直接的感觉和独特个体ꎬ而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概念和理论体系ꎬ由此ꎬ阿尔都塞提出了 实在具体 和 思维具体 两种具体的概念ꎮ所谓 实在具体 就是在人的思维之外保持其独立性的客观对象ꎻ所谓 思维具体则是人们对 实在具体 的一种抽象ꎬ两者之间虽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ꎬ但是绝不能将两者混淆起来ꎮ阿尔都塞之所以提出作为思维的具体和实在的具体的区别ꎬ主要还是为了反对经验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作是对实在本质进行抽象的观点ꎬ其主旨是为了反对用资产阶级哲学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理论ꎬ进而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的企图ꎬ以此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严密性和自主性ꎮ阿尔都塞进一步用一个公式来描述马克思的理论实践过程ꎮ即 马克思(«资本论»)是黑格尔(德国哲学)对英国政治经济学+法国社会主义加工的产品ꎬ换句话说ꎬ是黑格尔辩证法对劳动价值论(R)+阶级斗争(FS)加工的产品ꎮ [4]113阿尔都塞认为ꎬ在这个公式中ꎬR+FS=马克思的理论实践的原料ꎬ即理论实践的对象ꎻH(黑格尔哲学)=理论生产的工具ꎻ黑格尔辩证法对(R+FS)加工形成的产品就是«资本论»ꎬ当然ꎬ这里所说的黑格尔辩证法是经过改造以后的黑格尔辩证法ꎮ经过这一理论实践的过程ꎬ马克思发现了一种与黑格尔不同的新的历史科学和哲学ꎬ即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ꎮ阿尔都塞基于以上认识ꎬ在«保卫马克思»和«列宁与哲学»中ꎬ先后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关于理论实践 的理论和 理论领域的阶级斗争 的两个命题ꎮ在«保卫马克思»一书中ꎬ由于阿尔都塞比较强调解决的是如何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问题ꎬ比较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ꎬ因此ꎬ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义为 理论实践的理论 ꎮ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规定ꎬ是因为他把理论实践划分为科学的理论实践和意识形态的理论实践ꎬ强调在理论实践的过程中ꎬ必然会存在非89科学的意识形态的干扰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就是排除理论实践过程中非科学的意识形态的干扰ꎬ实际上ꎬ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的理论实践的一般方法论指导ꎮ他的这个观点提出后ꎬ招致各方面的批评ꎬ这些批评主要是说他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了一种同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没有任何关系的理论ꎬ是一种 理论主义 的错误ꎬ也与他所反复强调阐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对于工人阶级运动的重要作用相矛盾ꎮ因此ꎬ他在«列宁和哲学»一书中ꎬ开始关注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政治意识形态功能的关系问题ꎬ强调 哲学是政治在一定领域㊁面对一定现实㊁以一定方式的继续ꎬ哲学是理论领域ꎬ或者更确切地说ꎬ同科学一起代表政治ꎻ反过来ꎬ哲学在政治中ꎬ同从事阶级斗争的阶级代表科学性 [4]69ꎬ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义为 理论领域的阶级斗争 ꎮ应该说ꎬ阿尔都塞把哲学定义为理论领域的阶级斗争 ꎬ是为了解决他在«保卫马克思»中所犯的 理论主义 的错误ꎮ他的思路实际上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保证理论家的无产阶级理论立场ꎬ代表理论家的党性和政治ꎬ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则是无产阶级理论家分析历史和政治的科学理论基础ꎮ但是应该看到ꎬ由于阿尔都塞把意识形态看作是非科学的 虚假意识 ꎬ这样ꎬ他也就必然否定作为意识形态基础和核心的哲学所包含的客观内容 人和世界㊁人和人的关系问题ꎮ这种否定ꎬ实际上是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上升为包括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在内的所有意识形态是虚假的错误结论ꎬ这就决定了他所谓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的要求和愿望必然落空ꎮ这是因为ꎬ阿尔都塞既要求哲学世界观应该发挥其阶级性和战斗性ꎬ又把世界观等同于他所说的 意识形态 ꎬ这样的必然结局是丢失他所谓的世界观的实践作用的客观内容ꎮ如果说他在«保卫马克思»一书中还是坚持从理论生产方式的角度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ꎬ那么在«列宁和哲学»一书中ꎬ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规定为一种政治立场或理论立场ꎬ这又和他所说的理论总问题的原意相差甚远ꎬ以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到底是什么ꎬ只有阿尔都塞本人才能解释和理解ꎮ可以看出ꎬ阿尔都塞本质上是通过割裂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ꎬ来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ꎬ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职能的关系ꎬ凸显了其理论的科学主义价值取向ꎮ二阿尔都塞的理论还具有强烈的反历史目的论的价值取向ꎬ这种价值取向不仅体现在他通过对青年马克思思想争论中流行的 未来完成式 的哲学史方法论的批判进而提出理论 总问题 研究的方法论ꎻ而且还体现在他通过展开对传统知识论哲学的批判ꎬ进而提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 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 的理论命题ꎮ他之所以批判青年马克思思想争论中流行的 未来完成式 的哲学史方法论ꎬ是因为这种哲学史方法论不仅预设了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观念ꎬ并以此为标准ꎬ审视青年马克思的著作ꎬ而且认定青年马克思主义必然会走向成年马克思主义ꎮ阿尔都塞正是反对这种基于历史目的论的哲学史研究方法论ꎬ提出了理论 总问题 研究方法论ꎮ这种价值取向使他进一步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不同于近代知识论哲学的新型哲学ꎮ他在«列宁和哲学»一书中探讨哲学与政治的内在联系时指出ꎬ在西方资产阶级和学院派学者特别是法国唯灵论哲学家看来ꎬ恩格斯和列宁所阐发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荒诞不经的㊁经不起真正考验的自然主义哲学ꎬ他们甚至把列宁的哲学看作是一种权宜之计ꎬ他们的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认为马克思㊁恩格斯和列宁这样的政治家不可能有哲学ꎮ这些法国的哲学家之所以有这种观点ꎬ主要是因为法国长期盛行保守的唯灵论哲学ꎬ同时也是因为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ꎬ提出了一种其他哲学家不想知道ꎬ或不愿承认的哲学ꎮ因此ꎬ阿尔都塞指出: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马克思㊁恩格斯和列宁是不是真正的哲学家ꎬ他们的哲学论述是不是在形式上无可非难ꎬ他们是不是关于康德的 自在之物 说了蠢话ꎬ他们的唯物主义是不是批判以前的ꎬ等等 真正的问题正好在于列宁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哲学实践ꎬ而使这种传统的实践成了问题ꎮ [4]39-40这种新的哲学实践正好击中了传统哲学最敏感的地方㊁最难以忍受的地方和最忌讳的地方ꎮ在这种哲学传统看来ꎬ哲学家的对象是整体ꎬ他们都是关于总体的专家ꎬ哲学就是要 关心与科学实践的难题㊁知识生产过程的难题㊁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难题㊁所有这些难题之间关系不无关系的这些问题 [5]16ꎮ阿尔都塞指出ꎬ这种哲学传统本质上把哲学看作是关于世界总体的知识ꎬ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哲学家必然与列宁哲学存在着相对立的两方面ꎬ即 一方面ꎬ它不能忍受它可能有东西要向政治和政治家学习的观念ꎮ另一方面ꎬ它不能忍受哲学可能是一种理论即一种客观知识的对象的观念 [4]40ꎮ而列宁作为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治家ꎬ这就决定了他所阐发的哲学必然与资产阶级和学院派学者所宣扬的哲学发生矛盾冲突ꎬ阿尔都塞强99调列宁提出了一种新的 哲学实践 ꎬ虽然这种新的哲学实践的内涵还有待揭示和阐发ꎮ他把上述思想进一步发展ꎬ晚年提出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 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 的命题ꎮ阿尔都塞认为ꎬ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和哲学派别的划分是基于哲学本质论和历史目的论而展开的ꎬ这种哲学观把哲学看作是 作为关于整体 也就是说ꎬ关于全部事物 的科学而出现ꎮ哲学阐明了全部外在对象的真理ꎬ揭示了这些对象自己所不能明确表达的东西:它 说出 ꎬ它揭示ꎬ它们的本质 哲学相信没有谁㊁没有什么可以代表它说话ꎬ相信如果它不存在ꎬ世界就会失去它的真理ꎮ因为要让世界存在的话ꎬ就必须让这样的真理说话ꎮ这真理就是逻各斯ꎬ或开端ꎬ或意义 [5]224-225ꎮ这种哲学观意味着无论唯心主义哲学ꎬ还是唯物主义哲学ꎬ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本质论㊁必然性和目的论的哲学ꎬ以这种哲学观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会导致一种历史决定论和历史目的论的结局ꎮ阿尔都塞则认为ꎬ与这种强调本质㊁开端㊁目的的理性主义哲学传统相反ꎬ还存在另外一种更加偏爱分散和紊乱的唯物主义潜流ꎬ它开端于伊壁鸠鲁ꎬ经过斯宾诺莎㊁马基雅维利㊁卢梭等人的继承和发展ꎬ最终由马克思将这一潜流发展到最高峰ꎮ如何通过清理这一遮蔽的唯物主义潜流ꎬ重新解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特质与内涵ꎬ就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理论任务ꎮ阿尔都塞把伊壁鸠鲁看作是这一唯物主义潜流的开创者ꎮ与德谟克利特强调原子运动的必然性观念不同ꎬ伊壁鸠鲁强调世界是由原子在虚空中发生偏斜运动相互碰撞而形成的ꎮ但是ꎬ对于原子于何地㊁何时㊁以何种方式发生偏斜和碰撞ꎬ没有人能知道ꎬ它就是由平行运行的原子偶然相遇而发生的ꎮ世界上 事实的完成仅是偶然性的结果ꎬ因为它依赖根源于偏斜的原子的偶然相遇ꎮ [6]169-170阿尔都塞由此认为ꎬ世界起源于偶然性ꎬ也不存在理性主义哲学所说的那种必然性的规律ꎬ所谓规律不过是人们事后基于某种目的的演绎结果而已ꎬ必须因此坚持下述观点ꎬ即 通过相遇成形ꎬ进而确立必然性的规律ꎬ即便在其最稳定状态也受到彻底不稳定性的困扰ꎬ正是这种彻底不稳定性解释了我们难以把握的某些东西ꎮ因为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对合乎 规范 的东西的感知ꎬ还让我们必须知道规律是可以变化的ꎬ规律的有效性不仅是暂时的ꎬ绝非永恒的 [6]195ꎮ马基雅维利是把 虚空 和 偶然 运用于政治实践的第一人ꎬ马基雅维利因此被阿尔都塞看作这一唯物主义潜流的继承者和发展者ꎮ在阿尔都塞看来ꎬ马基雅维利当时面临的任务就是如何使分裂的意大利实现国家的统一ꎬ他正是依据意大利的现实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ꎮ意大利的现实和形势是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有所发展ꎬ但占统治地位的还是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ꎬ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ꎮ马基雅维利则深入思考了意大利的这个现实与形势ꎬ因此ꎬ阿尔都塞肯定马基雅维利是第一个思考 形势 的理论家ꎬ这种思考实际上就是通过民族国家和创建民族统一体制的难题的 相遇 ꎮ对于如何解决这个 相遇 的难题ꎬ马基雅维利拒绝了关于国家起源于自然状态的自然法政治哲学传统和理论ꎬ把政治实践置于这一理论虚空中进行思考ꎮ因此ꎬ对于马基雅维利而言ꎬ他是从一个纯理论空间转向了政治实践的空间ꎬ在政治实践的空间中ꎬ他思考的主题是 新君主如何产生的问题ꎮ阿尔都塞进一步指出ꎬ马基雅维利认为新君主的诞生是一个过程ꎬ如何实现从布衣到君主的奇遇ꎬ必须具备空无㊁机遇和能力三个条件ꎮ所谓 空无 就是指新君主的获得是由于 一种 政治虚空 以期待摆脱传统ꎬ重建世界 [6]172ꎻ所谓 机遇 就是指诸如幸运之类的偶然性ꎻ所谓能力就是指决定相遇的必然性因素ꎮ上述三个因素构成了 吻合 不吻合 和 延后吻合 三种组合形式ꎮ在 吻合 的形式中ꎬ幸运和能力得到了有机的结合ꎬ因而是一种最有利的结合ꎻ在 不吻合 的形式中ꎬ个人不具有相应的能力ꎬ仅靠命运不能支撑得太久ꎬ这是一种否定形式的结合ꎻ在 延后吻合 的形式中ꎬ一开始是个人不具有相应的能力ꎬ幸运决定了一切ꎬ但随后个人能力增强ꎬ并再度获得幸运ꎮ通过对这三种组合形式的分析ꎬ阿尔都塞的结论是ꎬ新君主要产生并获得成功ꎬ首先需要持久的幸运这种偶然性ꎬ但幸运这种偶然性要发挥作用ꎬ还必须与能力这种必然性结合ꎬ只有具备把握幸运的能力ꎬ 相遇 才会真正发生ꎮ马基雅维利之所以是 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 理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ꎬ是因为他强调了 偶然性 在政治实践中的巨大作用ꎮ也就是说ꎬ马基雅维利理论思考的目的是能否产生新君主ꎬ并实现意大利民族国家的统一问题ꎬ这个目的能否实现ꎬ取决于幸运与能力能否相遇㊁能力是否能够掌控幸运这些条件ꎮ当上述条件不具备的时候ꎬ 相遇 不会发生ꎻ当上述条件具备的时候ꎬ 相遇 在什么时候和地方发生㊁以什么方式发生ꎬ这一切又都是偶然的ꎮ这就意味着在当时意大利的政治实践中ꎬ应当从意大利的现实条件出发ꎬ把握意大利各种分散的力量与促成新君主诞生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偏斜运动ꎬ让它们产生相遇ꎬ从而实现政治实践的成功ꎮ换句话说ꎬ马基雅维001。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质
1.“辩证唯物主义”标示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 理论内容上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性质
●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地结 合起来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统一 的基础上又把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
●
2.与“辩证唯物主义”概念相关的两个理论问题
●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属于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则是对于人类历史 的辩证唯物的理解 ,二者并不是平行并列的“两大块 ”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时序关系:马克思、恩格斯 并不是先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一般世界观,然后再把这一世界观 应用于对社会历史现象的分析,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先系 统地形成和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然后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出 发点去改造全部旧哲学,创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往的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 是实践基础上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相统一的开 放、发展着的理论体系,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 特点
பைடு நூலகம்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有强烈实践性的理论体系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特点,它表现在两个 方面:
第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观 点,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都要付诸实践,用以指 导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
20世纪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过程中, 出现了一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化形式,其 中最主要的有苏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特点,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要求。
(3)把握规律性,要求我们不断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导。
(4)富于创造性,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提出新理论,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把各项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
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却是表面的、不深刻的。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它比感性认识深刻。
3、简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2)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3)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4、什么是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1)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权力机构体系进行组织和活动的一种制度,三权分立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三者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一般来说,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
5、简述社会主义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1)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2)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展道路不同的另一原因。
(3)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而更具多样性6、试述商业资本的职能与作用。
(1)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化的职能资本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旧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不懂得社会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只限于对世界的解释和说明;注重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反映论。
由于马克思主义是针对旧唯物主义的不足而形成的,因此在掌握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前,应先分析旧唯物主义的缺点。
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必然会导致机械性的缺点旧唯物主义对事物的理解以直观形式为主,而这样一来就使得事物的本质得不到体现,难以获取事物内部的能动性及事物能动性的变化和发展情况,只掌握了事物的外部现象。
在事物运动过程中,只能获悉直观感受下的机械运动情况,认为运动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而形成起来的,使得原本多样化的运动形式变得机械化,而且围绕机械运动来揭露各种不同的现象。
尤其将人的所有生理现象纳入到机械运动范畴。
比如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学者拉美特利将人的身体比作机器,指出人的一切活动都属于机械运动,且通过实例证明自己的说法正确性:当人站在深不见底的悬崖边,身体会机械性的往后退;寒冷的天气人的身体毛孔会机械性的闭起来,防止寒流涌入体内。
可见,唯物主义的机械性缺点并非偶然形成的,而是因其直观性缺点最终所致。
旧唯物主义未结合实践来直观世界,必将导致唯心史观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类历史存在的根本在于存在有生命的个人,个人自觉和动物分开的第一个历史行动并非凭自己思维而进行,而是个人清楚的知道开发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的重要性。
个人最初的劳动实践,是人类社未来发展的引领,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大各种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领域,这样一来,就强调了人类社会发展史和物质生产发展史间的一致性,人类口中津津乐道的世界历史体现的就是人通过自身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由此可以证明,在历史唯物主义整个领域中,实践占据重要位置,若不结合实际情况来考察历史,忽略历史发展中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实践关系,忽略自然科学和工业,那么就会产生一种与自然、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相脱离的以抽象为特征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的涵义、产生条件、理论品质和特征。
1、马克思主义的涵义、产生条件、理论品质和特征。
(P2-16)答: 含义:A(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B (1)从狭义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产生条件:A 客观条件: (1)物质经济条件—工业革命(2)政治阶级条件—三大工人政治运动B主观条件:(1)社会科学基础a 三大直接理论来源b 阶级斗争学说(2)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3)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观努力理论品质:(实践性创新性)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即与时俱进。
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特征:实践性(最根本)科学性革命性(含批判性)阶级性完整性创新性.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理论意义(P28-31)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基本内容(1)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无统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理论意义第一,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主题
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永 恒的思想主题 第一,从天国的批判转向尘世的批判 第二,阐明人类解放高于政治解放 第三,探索人类解放的实现力量 第四,追寻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以往的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 是实践基础上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相统一的开 放、发展着的理论体系,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 特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有强烈实践性的理论体系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特点,它表现在两个 方面:
第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观 点,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
理论层面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
1.“辩证唯物主义”标示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 理论内容上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性质
●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地结 合起来
●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统一 的基础上又把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
2.与“辩证唯物主义”概念相关的两个理论问题
●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属于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则是对于人类历史 的辩证唯物的理解 ,二者并不是平行并列的“两大块 ”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与列宁的 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列宁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展的新阶段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主要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使马克思主义哲 学认识论系统化。二是在《哲学笔记》初拟了唯物辩证 法体系的纲要
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 1922年3月12 日)一文,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 组织好两个联盟:一个是战斗唯物主义必须与 共产党外的彻底唯物主义者结成联盟;另一个 是战斗唯物主义必须与现代自然科学家结成联 盟
●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时序关系:马克思、恩格斯 并不是先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一般世界观,然后再把这一世界观 应用于对社会历史现象的分析,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先系 统地形成和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然后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出 发点去改造全部旧哲学,创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广阔的包容性对于其他各种哲学思想 和哲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实践和 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多世纪来的发展历程表明,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生命力,正在于与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具 体实践相结合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1845年马克思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正式问世
1848年以后,马克思逐渐把理论目光转向现实生活世界, 思考社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在理论形态上主要涉及到 政治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主义理论等领域, 其哲学思想也蕴涵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之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括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积极成 果,是现代人类文明的理论结晶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 着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全新的阶段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时代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是人类走向历史 新时代的开始: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日趋尖锐,预示着人类 历史行将发生重大的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将逐渐为社会主义制度 所代替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这一时代的本质特征在理论上高度集中的反 映
马克思、恩格斯:“实际上,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 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 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德意志意识形 态》)——从哲学的理论目标看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现代唯物主义”和“新唯物主义” 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辩证唯物主义” 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普列汉诺夫:“现代唯物主义 是辩证唯物主义” 列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
20世纪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过程中, 出现了一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化形式,其 中最主要的有苏俄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 族化形式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在资本主义时代,经济在 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明朗化了,整个社会分裂成为资产阶级与 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巨大力量爆发出 来了,充分显示出了其对历史的创造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的发展,迫切需求对自己受苦受难的原因、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 道路和前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未来趋势等作出科学的 说明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科学基础
● 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为揭示整个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 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 在社会科学方面,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对社会各阶级 所作的经济上的分析、法国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理论对于阶级斗 争历史发展所作的叙述、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 揭露、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合理设想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提供了可贵的思想材料
恩格斯在一系列论著中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 理论框架和主要原理,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系统化, 又探讨了一些具体的理论问题,如自然观、辩证法规律、 史前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等等,使马克思主 义哲学思想体系更趋完整
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战友和学生,如狄慈根、梅林、 拉法格、考茨基、拉布里奥拉等,都曾经从不同的方面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有彻底革命性的理论体系
第一,理论批判的彻底革命性:用彻底的唯物主义来批判 唯心主义,用彻底的辩证法来批判形而上学
第二,实践批判的彻底革命性:一是通过实践批判改变错 误观念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实现观念革命;二是改变 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永远开放的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规定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 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 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 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 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 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 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 纲》)——从哲学思维方式看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现代 人类文明的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 现了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 性相统一的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历史发展到19世纪的一个伟 大理论成果,它集中地反映了时代的本质特征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研究也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Leabharlann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实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立场,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与各个国家的具体实践相
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基本方针 时代的需要、实践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人类文明的灵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促动了人类文明的长足进步,特别是 推动了人类科学认识的迅速发展和人类哲学思维的重大进步,这 些成果都充分地反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因此,可以说,马克 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文明发展最新成果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人类文明的灵魂,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 哲学产生的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两个方面
这篇文章被公认为列宁的哲学遗嘱,成为后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指导性纲领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广泛传播,涌现出 了一大批早期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 艾思奇、李达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为中国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毛泽东哲学思 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的哲学基础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都要付诸实践,用以指 导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有严格科学性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严格的科学性也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科学发展的
成果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特别是 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以往哲学中的一切合理因素,是 人类全部哲学思想发展的最积极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特别 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特点
作为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资产 阶级的思想体系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的思想体系根本 对立的
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化和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