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均速度》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测量平均速度》◆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
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
教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停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通过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铁片时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
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和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巩固解决物理计算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体会说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体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2.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需要:长木板一个带刻度尺、机械停表一块、小车、金属片、小木块一块。
◆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1 展示问题:1.速度的公式及各字母含义?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3.如何使用刻度尺?如何使用停表? 学生活动1学生复习、讨论后回答【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维新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新课讲授实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器材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t sv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
XX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反思
XX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反思XX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反思调兵山市第六中学教案(课时备课)课题:§1—4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学会利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刻、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明白得。
能力目标:1①.把握利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大体技术。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进程。
③.慢慢培育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认真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教学重点:学会用实验说明问题教学难点:平匀速度的测量教学方式:观看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明白得速度的测量.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教学预备:投影仪、录像机及资料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教学进程;师:在上课前咱们先来做一个实验。
(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仍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
要想明白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
速度又怎么明白呀?用路程除以时刻,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刻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咱们就要用实验的方式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仍是后半程快。
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
要求同窗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搜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
请同窗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刻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窗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现。
师:专门好,那么后半程的时刻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能够用总时刻减去前半程的时刻。
那秒表又如何利用呢?哪位同窗明白呢?生答。
总结:专门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测量平均速度》◆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
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
教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停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通过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铁片时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
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和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巩固解决物理计算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体会说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体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2.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需要:长木板一个带刻度尺、机械停表一块、小车、金属片、小木块一块。
◆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1 展示问题:1.速度的公式及各字母含义?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3.如何使用刻度尺?如何使用停表? 学生活动1学生复习、讨论后回答【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维新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新课讲授实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器材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t sv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
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说课稿2023-2024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测量平均速度》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测量平均速度》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本课是物理学中运动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并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以下是我对本课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测量平均速度》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速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验操作来测量和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这一内容不仅巩固了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同时,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物理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动手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加深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掌握其计算公式v=s/t(s为路程,t为时间)。
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步骤和方法。
3、科学探究: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4、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正确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首先通过讲授法介绍平均速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然后通过实验法引导学生亲自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最后通过讨论法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改进方法。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段物体运动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引出平均速度的概念。
讲授新知:详细讲解平均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强调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快慢的平均值。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及教学反思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及教学反思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及教学反思物理教案是初中物理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那么测量平均速度这课的教案怎么设计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下面是爱汇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及教学反思,供大家阅读!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及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是一节实验教学课,通过上完本节课,我从两个方面来反思本节课。
一、本节课的优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农村中学的特点,我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测量小车从斜面下滑平均速度的实验,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实验方案的反思,评估有了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同学能独立完成实验。
二、本节课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个别学生还不会正确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比如:有些机械停表一些是一圈30S,有些是一圈60S,分度值分别是0.1S和0.2S,有些是电子秒表,在测量长度是有些同学还不会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我应该在实验之前和学生一起复习一下秒表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探究的不够,有些细节教学没注意,有些学生,先直接用单位为毫米的长度除以时间,得到的单位为毫米每秒,这个就体现了学生的单位换算还有待加强。
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基本单位米每秒。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及教学反思篇2这节课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通过本节教学要让学生建构起平均速度的概念,延伸平均速度的应用,通过比较不同部位的平均速度,进而推导出小车下落的运动情况,考验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思路设计与实现。
成功之处:(一)实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从实验目的,原理,器材,猜想,设计,操作,评估等过程,都是学生逐步逐步层层推进而实现的。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已有的平均速度的概念的基础上,猜想小车下落的过程运动,设计出利用比较平均速度,证明小车下落时运动特点,并通过实验,得到明确的证明,以及通过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得出实验中需要完善的环节。
精选-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说“承上”是因为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
说“启下”是因为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体会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
教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停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的器材比较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通过在斜面的中间放上铁片,用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铁片时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
教材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和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在计算中复习巩固解决物理计算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体会说到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体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2.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需要:长木板一个带刻度尺、机械停表一块、小车、金属片、小木块一块。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展示问题:。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反思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反思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测量平均速度教学反思》的内容,具体内容:测量平均速度是八年级物理的内容,教师通过这节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巩固前面学习的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而且要让学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数值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路程中其大小会不同。
以下是我为...测量平均速度是八年级物理的内容,教师通过这节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巩固前面学习的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而且要让学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数值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路程中其大小会不同。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篇一这节课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通过本节教学要让学生建构起平均速度的概念,延伸平均速度的应用,通过比较不同部位的平均速度,进而推导出小车下落的运动情况,考验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思路设计与实现。
成功之处:(一)实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从实验目的,原理,器材,猜想,设计,操作,评估等过程,都是学生逐步逐步层层推进而实现的。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已有的平均速度的概念的基础上,猜想小车下落的过程运动,设计出利用比较平均速度,证明小车下落时运动特点,并通过实验,得到明确的证明,以及通过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得出实验中需要完善的环节。
(二)从物理走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时有三个地方推动学生知识的前进步伐。
引入部分,提问学生两部小车分别做怎样的运动,提醒学生因为平均速度的不一样,小车出现两种运动状况,暗示学生,小车的运动特点可以观察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并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
在实验过程中,小车下落时运动的特点猜想,学生可能是无法想象的,此时引入一幅图片"小的时候玩滑梯有什么感觉?"推动课程进一步深入猜想。
最后课堂中,让学生测量人走路的平均速度。
拓展学生学习的视野,把物理融入到生活中。
有待改善之处:上完整节课后感觉有些地方可能让学生思考地不够,可以再慢一些。
【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测量平均速度教案编辑专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测量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1. 平均速度的计算。
2. 测量工具的精确使用。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测量工具(如秒表、卷尺等)。
3. 实验器材(如自行车、跑道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交通工具(如汽车、自行车等)运动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些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并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走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2. 讲解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平均速度= 总路程/ 总时间。
3.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测量工具(如秒表、卷尺等)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测量工具测量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平均速度。
3.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平均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实际案例,如运动员跑步的平均速度计算。
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WL8-005第一章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图9 4.在火车站,通常可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T13 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 T14 列车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各发一列车。自北京到上海 铁路线长 1462 km,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北京与上海之间往返的 T13、T14 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 北京 天津西 济南 上海 到站时间 „„ 16:11 20:11 8:04 T13 发车时间 14:40 16:16 20:23 „„ 到站时间 9:03 7:23 3:14 „„ T14 发车时间 „„ 7:28 3:26 15:45 (1)T13、 T14 列车运行时间是否相同?这两次车全程运行时间差是多 少? (2)计算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全程行驶(不包括列车在中途站停车的 时间)的平均速度多大?(用 km/min 做单位) (3)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估算,T13 与 T14 列车相遇地点距北京大 约多远(铁路线长)?大约什么时间相遇?
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
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_ 速度快。 3.声音的速度是 340m/s,人喊话后 0.2s 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 学 习 过 程 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 10min 走了 3km,停止 5min 后,又以 240m/min 的速度运动了 5min 求;前 10min 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5.小高参加学校田径队进行短跑训练,王老师为了帮他进一步提高成绩,对他 的百米成绩进行了分析测试.在每隔 20m 处安排了一个计时员,各计时员在发令员 鸣枪时起动秒表,跑经指定位置时按停秒表,他们的读数分别是 2.9s、5.5s、7.9、 10.7s、12.8s.通过这些数据可知道: (1)小高跑 100 m 的平均速度是 ; (2)小高在第 个 20m 速度最快,平均速度是 ; (3)小高在哪几个阶段的速度低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了提高成绩,你对他 有什么建议?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反思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实验教学课,上完本节课后,我从以下两方面反思本节课:
1、本节课的优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测量小车从斜面下滑平均速度的实验,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大部分同学能独立完成实验。
2、本节课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个别学生还不会正确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比如:有些机械停表一些是一大圈30S,有些是一大圈60S,分度值分别是0.1S和0.2S,有些是电子秒表,在测量长度是有些同学还不会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我应该在实验之前和学生一起复习一下秒表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探究的不够,有些细节教学没注意,有些学生,先直接用单位为毫米的长度除以时间,得到的单位为毫米每秒,这个就体现了学生的单位换算还有待加强。
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基本单位米每秒。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和提高。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反思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反思歌颂青春主题高考写作素材篇1青春是花儿一般的美丽,趁花儿怒放,闻闻它吧,莫等到花儿垂头;青春,是鸟一样的自由,趁鸟儿翱翔,赶上它吧,莫等鸟儿归巢;青春是海一般的无边无际,趁浪花飞溅,尽情游弋吧,莫等潮退风停。
青春,正当如此肆意!青春的开头是甜丝丝的,无忧无虑地只管在绿茵上跑呀跳呀,就像春天的蝴蝶在花间蹁跹,上下飞舞,它们尊重花儿的每一分、每一秒的生命,它们爱着花儿每一丝、每一毫的芳香。
是否我们也珍惜了这大好时光,刻苦读书,不负韶华呢?青春的路上总会碰到坎坷,就像鸟儿迁徙遇到了雷电风暴,它们从不掉队,战风斗雨,即使被打得欹斜狼狈,仍昂起小小的头,不畏不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是否我们也能如此勇敢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迎难而上,而非逃避退缩呢?青春的滋味不应平平淡淡,正如畅游大海,于风浪中搏击才来的酣畅淋漓,虽筋疲力尽,但内心的快乐与充实无以言表。
是否我们也能在茫茫学海中乘长风,破万浪,一往无前呢?青春的旅途终将走到下一个节点,我会在那个多雨的六月,那间熟悉的教室里,写满了字的试卷前,盖上笔帽,像战士胜利后收刀入鞘。
回想着那个年少时立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志向的女孩,给青春留一个粲然的笑。
青春呐,是一页又一页的泛黄纸张,写满了我们的喜怒哀乐,在灿烂的花季里,我们奔跑向前,一刻都不停歇,在那场大雨过后,花谢了,可从土中又钻出了一抹显眼的绿意。
我们终会感谢,在青春路上,不停跌倒而又热爱奔跑的自己。
努力绽放,永不停歇,用汗水与泪水书写这名为青春的故事。
歌颂青春主题高考写作素材篇2青春就是疯狂的奔跑,华丽的摔倒。
——题记青春,是我们最好的时间。
在青春中,我们放肆大笑,我们勇敢无畏,因为我们正值青春。
放学途中学校拐角处围了好多人,其中也不乏回家的学生,好奇心促使我走上前去。
只见一位老奶奶躺在地上痛苦的呻吟着,可周围的人只是站在那窃窃私语着,却并见一人上前帮忙,未伸出援手,不是她们无情,而是世道本就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害怕伸出援手变成被冤枉的祸手。
初中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学反思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初中物理测量平均速度”为主题,通过对平均速度概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速度的测量方法,了解物体运动状态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思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知识,如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等。
此外,学生在数学课程中也学习了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这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分析不足、实验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纠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2)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秒表等)进行物体运动速度的测量;(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体运动状态与速度之间的关系;(4)掌握基本的误差分析方法,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3)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4)通过反思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持续改进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的准确性;(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体会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轻言放弃;(5)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尊重、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策略1、以退为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退为进的教学策略,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简单知识点出发,逐步深入到平均速度的复杂概念和实验操作中。
通过设置梯度性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从而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畏难情绪,增强学习自信心。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第4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与反思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圣哲学校蔡雨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圣哲学校蔡雨欣第4节平均速度的测量【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知识点平均速度的测量1.课前准备.停表、卷尺、小红旗.2.引入新课.找一些或者描述一些跑步及裁判计时时的照片.问:同学们,想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平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s,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需要哪些工具来帮助我们?根据公式v=t量是物体运动所走过的路程和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测量,今天我们就用尺子和表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3.钟表.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机械停表可以读到0.1s,而更高级的电子系统可以读到0.001s,甚至是10-6s或更小.观察停表,各指针在转动时,每个刻度代表多少?4.分组实验.(1)分组,每组至少6人.(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合理搭配.)(2)测距离:指导学生量出30m的路程,每隔10m做一记号,并站上一位记时员.(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争抢.)(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一名被测选手,一人负责记录.(4)一人测量完毕,按顺序轮换角色,被测同学也可竞走或跑步.5.数据处理.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6.写出实验报告,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际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跟进训练】1.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 )A.5m/s B.10m/sC.15m/s D.20m/s2. 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B.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D. 兔子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3. 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乙通过的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度之比是( D ) A.3∶2 B.3∶1C.3∶4 D.4∶34.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C )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8. 一位同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 min行驶了1200 m,然后又用0.5 h行驶了8 km,最后用5 min 行驶1000 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4m/s ,中途8 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6 km/h=4.44 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4.25m/s .常见的速度单位有米/(m/s)、千米/小时(km/h),是由长度位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而且这两种单位的“进率”不同,因此在单位变换时,分别把分子和分母按各自“进率”倍数扩大或缩小,但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这种方法对于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变换都是适用的.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教学视频见课件.【素材积累】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停表和刻度尺进行时间和距离的测量。
2. 学生能够根据测得的时间和距离计算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的方式,掌握测量时间和距离的方法。
2. 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时间和距离的测量方法。
2. 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使用停表和刻度尺进行测量。
2. 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第四课,学生已经学过七年级的物理知识,对实验操作和测量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学生在数学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但是,对于时间、距离和速度的概念理解可能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来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时间、距离和速度的概念。
例如:你是如何测量一段时间的?如何测量一段距离的?什么是速度?请举例说明速度的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跑步、骑自行车等,与学生共同探讨时间、距离和速度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①实验原理停表)(刻度尺+=t S v1、测量刘翔110m 栏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2、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②设计实验你能否结合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 ③进行实验和记录数据④分析论证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在不同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3. 交流与评估a. 教师向学生介绍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解释平均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等于总距离除以总时间。
b. 学生根据实际测量得到的时间和距离,计算平均速度。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数据,如小球从一点滚到另一点的时间和距离,让学生进行计算。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述
实验过程中要真正放手让学生充分动手,即使实验中出
错也不怕,只要注意安全就可以,稍加引导,学生就能
完成学习,只有真正放手,学生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主
学习。
力分析 用也有一定的认识,加以引导就可以了。对于实验器材
学生可以自己选择。
用实验教学法,观察实验仪器,看它们在实验中的 教学策略选
作用,并分析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如何测量 择与设计
该物理量,实验记录表格中的物理量对应哪步实验步骤
的测量结果。要分小组做实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合作能力。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共同完成实验。
计算的步骤。
知识目标和能力:1、学会用停钟和刻度尺测量平
均速度。2、能正确观察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1、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
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实验养成和其他同学
合作的意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钟表的时间(时刻)有充分的
学生学习能 认识,但对计时的概念还需要认识提高,对刻度尺的使
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最容易犯错的就是时间和路程
教学过程 不对应,实验中应该指导学生做好位置的标记,测量好
时间然后再根据标记测量路程。
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要精心设计问题,努力激发学
生的思维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广泛参与。使学生
产生愿学、乐学轻松学和愉快学的学习心态。设计问题
课例研究综 应该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使学生明确目的,思维顺畅。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教学设 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物理
教学课例名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称
教材设计实验来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用停钟测量
初中物理_测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测平均速度》教材分析《测平均速度》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长度和时间、运动的快慢,为巩固学生的实际测量能力————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及学习利用间接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的理念基础上安排的,本节实验课的目的在于巩固平均速度的知识,练习用秒表测时间,用刻度尺测长度。
选用的器材简单,只有木块、斜面和小车,利用放在斜面上金属片来划分两段路程,在小车或小球撞击到金属片上时能记录时间,两段时间之和就是小车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所通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计算前半程、后半程、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应当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巩固物理计算题的基本格式和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的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教学时,应让学生熟练掌握秒表、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某同学百米赛跑成绩为10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他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B.他赛跑时做匀速直线运动C.他在百米内平均速度为100m/sD.他在冲刺时的速度可能大于10m/s2.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0.1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1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图1A.0.25m/s B.0.2m/s C.0.17m/s 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图3(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 AB=________cm;t BC=________s;v AB=________m/s;v BC =________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___,是在做________运动。
(原创)教学反思:“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指导
(原创)教学反思:“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指导
“测平均速度”一节课的主题是实验操作,测平均速度是学生第一次进行内容比较全面的实验.教材之所以把实验过程以流程图的方式呈现,目的就是让学生对实验的过程和方法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建立实验思维模式,为今后的实验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这个实验是学生在实验室,第一次进行完整意义上的科学探究实验。
学生往往表现出兴奋有余,可是对于整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往往感觉没有头绪。
鉴于此,此实验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完成整个实验操作过程。
这个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今后其他实验的操作,故而必须精心准备,把课堂课堂可能发生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周全。
现在结合整个实验的操作流程,将本实验的探究过程进行梳理归纳一下: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做什么运动?小车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第二环节:猜想与假设
小车将做变速运动,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快。
(说明:学生在这一环节的猜想会很顺利,主要得益于都生活中的“自行车下坡”这一现象比较熟悉,所以很快就可以得出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大。
)
第三环节: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反思
八道河中学李红娜本节课是针对《初中实验教学方法策略的研究》课题的成果的展示,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之一是研究总结出做好分组实验,加强学生间小组合作能力和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的陪养的方法策略;内容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自然学科中课堂教学实验,包括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分组实验和兴趣实验等。
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的一个分组实验课。
本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本课题的预设目标,对今后的其他实验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节课是以小组实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从实验目的,原理,器材,猜想,设计,操作,评估等过程,都是学生逐步逐步层层推进而实现的。
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已有的平均速度的概念的基础上,猜想小车下落的过程运动,设计出利用比较平均速度,证明小车下落时运动特点,并通过实验,得到明确的证明,以及通过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得出实验中需要完善的环节。
本节课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个别学生还不会正确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比如:有些机械停表一些是一圈30S,有些是一圈60S,分度值分别是0.1S和0.2S,有些是电子秒表,在测量长度是有些同学还不会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我应该在实验之前和学生一起复习一下秒表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探究的不够,有些细节教学没注意,有些学生,先直接用单位为毫米的长度除以时间,
得到的单位为毫米每秒,这个就体现了学生的单位换算还有待加强。
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基本单位米每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