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宁邦: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对当前农民工教育问题的启示】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对当前农民工教育问题的启示】晏阳初是现代中国平民教育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被誉为“平民教育之父”。
他在长期的乡村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基于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平民教育思想理论。
在当前,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农民向市民的转化是中国城市化战略的应有之义。
农民工的市民化是农民市民化进程的一个特殊的阶段。
考察当代中国农民工群体,可以发现他们仅仅是实现了地域和职业的转换,但在身份认同、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转换上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要实现农民工向市民的成功转化,除了制度安排、体制障碍、社会环境等因素外,农民工自身素质提高也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因素。
在“农民”与“市民”两个群体的属性差异上,科学文化素质的差异表现最为强烈,也是农民工市民化首先面临的挑战,只有当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提高以后,才会逐步带来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并不断适应市民化的内在要求。
而教育是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实现其在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的关键。
因此,在当前深入考察和研究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对于农民工通过教育实现市民化转化,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晏阳初将儒家的民本教育思想和西方民主教育思想融为一体,赋予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一古训新的时代内涵,提出了“国家之盛衰,以平民知识为新”,“除文盲,作新民”的平民教育宗旨。
针对当时中国农村存在的“愚、贫、弱、私”的四大弱点,晏阳初从自己的教育救国理想出发,开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处方。
1.文艺教育。
包括文字教育和艺术教育。
目的在于发扬脑矿中的“知识力”以“救愚”。
它是平民获求知识,丰富精神世界的有效工具,为他们更多地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感受知识和信息的力量提供可能。
2.卫生教育。
目的在于“防病治病”,培养“健康力”以“攻弱”。
晏阳初主张“普及卫生知识,训练卫生习惯,用公共的卫生力量谋公共的卫生,以提高其健康的生活,使人人成为健康的国民”。
晏阳初:平民教育“传教士”
晏阳初:平民教育“传教士”晏阳初:平民教育“传教士”生平:晏阳初(1893—1990年)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是中国平民教育的先驱,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
四川巴中人,原名兴复,字阳初。
毕生从事平民教育与乡他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改造的探索和实践,力图向全中国、全世界的贫困落后地区推广。
在河北定县的平民教育实践,为定县乃至河北留下了大量有形和无形的财产。
1950年定居美国,任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
著有《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等。
蜿蜒起伏的蜀道,盐贩子们背着一两百斤重的盐包,额头青筋暴露,身上汗流如注。
一个10岁大的瘦小男孩,心里蹦跶着对未来求学生活的憧憬和不安,不声不响地跟着这支汗水涔涔的队伍翻山越岭,第一次来到山外世界。
谁能想到,这次与苦力的同行,在他心中埋下了为劳苦大众谋利造福的种子。
“劳力者呀~这是我第一次与你们共同生活,我稍稍体会到你们的痛苦和坚忍”,“我朦胧意识到:民间的疾苦,必须从生活中去了解”。
多年后,世界知道了中国的晏阳初博士,而他开创的平民教育也影响了全世界。
从河北定县到第三世界国家农村,从骑驴下乡的博士到享誉世界的教育家,他把百岁人生中的70年奉献给了平民和乡村。
有人说,20世纪的中国,晏阳初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家;21世纪的中国,他的理论和经验依然是不可忽视的财富。
“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跟着苦力队伍走出四川巴中老家后,晏阳初经过15年求学生涯,1918年6月以博士学位毕业于耶鲁大学。
毕业第二天,他即应募以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战地服务干事的身份,远赴法国北部的一战战场,为那里的华工苦力做翻译。
再次走入苦力们中间,晏阳初深切感受到,这些目不识丁的劳苦大众并非天生愚笨,而是从来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
于是,他开始免费教他们识字写字,还办起了白话文形式的《华工周报》。
他很快成为广受华工尊敬的“晏先生大人”,甚至有华工把省下来的365法郎“巨款”捐给他办报。
“苦力教育了我!”晏阳初后来回忆道:“一切都因为我当年发现了一个新人物,这个新人就是‘苦力’,我不但发现了苦力的‘苦’,还发现了苦力的‘力’——潜伏力。
晏阳初的教育言论
晏阳初的教育言论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平民教育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无高低贵贱之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
孔子曾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只要愿意学习在一定条件下允许的人,都能接受教育。
但因为社会制度不良,一部分的人得有受教育的机会,一部分的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于是晏阳初提出平民教育。
在社会组织未经改良之前,只有努力于教育机会的平等,使人人所蕴蓄的无限能力都有发展的机会。
因而,人格不平等的原因就可以消除了。
所谓“平民教育”的平民,晏阳初认为从狭义上来讲,就是指导这一般失学的青年和成人;从广义上讲,就是一般初通文字没有常识的男女,也应包括在内。
民国期间,全国只有极少数的人民得受教育,其余大多数人都没有受的教育,从而导致国民素质较低,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
晏阳初提倡平民教育运动,为全国人民教育机会平等。
只有每个人教受过教育,才可以平天下的不平,才可以达到天下太平的理想目标。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通过培养一个个具体的人来实现。
晏阳初认为,平民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做人,做“整个的人。
”即有知识力,有生产力,有公共心的人。
我们要造就“整个的人”,就必须加强文字教育、生计教育和公民教育,实现真正的人。
自古以来,就我国人对于读书的观念来说,常有一种根本的谬误观念,以为读书是读书人的专业,其他人可不必读书。
士农工权利商之中,惟士可以读书;若农,若工商,就不必读书。
所以,我们应该将此种观念根本推翻,使人人觉悟读书写字是人们共有的权利,无论什么人都应该享受,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当今社会,知识是生存竞争者必不可少的东西,无论个人,无论国家,其优胜者必定是知识的超越,其劣败者必定是知识低下者。
晏阳初认为国家受异族的压迫,人民受军阀的摧残,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我国人民的知识水平低下。
则我们应该努力于提高民智,使我国牛马奴隶生活的民众一变而有知识有头脑的国民。
文字是传播知识的工具,想要宣传平民教育第一步就应该有文字教育。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教育思想。
为中国和世界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平民教育专家和乡村建设人才。
晏阳初这个中国四川巴中县人的名字,也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被称作“世界平民教育之父”,被联合国聘为终生特别顾问。
晏阳初从事乡村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进行实验研究。
他根据中国农村社会的实际状况,主张以一个县为实验研究的基本单位。
在进行广泛、深入、科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最终选择河北省定县作为实验区。
在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中,首创以一个县为基本单位从事乡村教育实验研究。
在乡村教育实践中,提出“四大教育”、“三大方式”。
“四大教育”即是文艺教育、生机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
“四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当时社会存在的四大问题。
其中文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知识力,解决“愚”的问题;生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生产力,解决“穷”的问题;卫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健康力,解决“弱”的问题;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团结力,解决“私”的问题。
推行“四大教育”,必须采用“三大方式”,即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
晏阳初还主张要“化农民”,必先“农民化”。
晏阳初认为,知识分子到乡村去,为农民办教育,要“化农民”,自己首先必须“农民化”。
要虚心向农民学习,“给农民作学徒”;要与农民共同生活和劳动,只有在同他们广泛深入的接触中,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晏阳初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理论的特点是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联环扣合与整体推进,以达到改造乡村实际,创造新的生活,使广大人民成为有创造力、有知识力和公德心的“新民”的目的。
归纳起来有五方面的结合:第一是教育与农民生活、乡村建设相结合。
晏阳初认为,平民教育的目标是适应、改良、创造实际生活,以全体人民的全部生活为起点,以改造民族(或民族再造)为目标。
所以,在农村办平民教育,仅仅教农民识字取得工具而不使他们运用这些工具进行乡村建设是没有用的。
第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晏阳初和平民教育
晏阳初----平民教育一、晏阳初简介:晏阳初于1890年10月出生,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
早期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
著有《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等。
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
二、晏阳初和他的平民教育之路1913-1945于国外学习,毕业后立志献身平民教育。
1920年,晏阳初回到中国发起全国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获得成功。
1923年,晏阳初在北京组织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全国多处开展义务扫盲活动。
1926年晏阳初在定县试点初成立平民教育总会,提出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结合并举,“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
1930年代初,晏阳初在定县的乡村教育实践得到肯定,并向全国推广,设立了乡村建设育才院,在中国各省划出一个县进行乡村教育试点。
1936年,日本对华侵略,晏阳初和平教总会在战争威胁下离开定县,向南撤退。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晏阳初曾试图游说蒋介石为乡村教育投入更多资源,遭到拒绝,又转而寻求美国的支持,最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条名为“晏阳初条款”的法案,法案规定须将“四亿二千万对华经援总额中须拨付不少于百分之五、不多于百分之十的额度,用于中国农村的建设与复兴”。
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晏阳初辗转到了台湾,从此晏阳初和他的乡村教育运动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
晏阳初离开中国大陆后,向第三世界国家推广平民教育思想,协助第三世界国家培训平民教育教师。
三、平民教育平民教育的意义:(一)让所有的人享受人格上的平等。
平民教育“传教士”晏阳初
结合 了同仁 ;共事业 ,励精神 …… 务把文盲除尽 ,男女老少 ,一起见
百 岁 的 世 纪 老 人 ,他 用 7 0年 的
时间,只做一件事情——在贫瘠的
土地上 , 用教育 的力量根除“ 、 、 愚 穷
通过 教育去除苦力之 “ ” 苦 ,发 扬
苦 力 之 “ ” 力 。
光 明……” ,他们把识 字运 动拓展 成 四大教育 ,用文艺教育治 “ , 愚” 用生计 教育治 “ ” 穷 ,用卫生教 育
旧邦人 ,大家作新 民”……
“ 作新 民”是 平 民教 育的根本
目标 。晏 阳初在 《 县农 民教 育》 定 中说 : “ 除文盲的识字运动是平 民
( hi )的博爱精神 ,从 四川农村 C rt s
考入香港圣保罗书院,再赴美 国耶 鲁大学 留学 ,在晏阳初 的求学生涯
中 ,一 直 受 到 基督 教 会 人 士 的 热 忱
育改革 , 偏重于城市而漠视乡村 , 于
国家前途大有妨 碍” 。从 1 2 9 6年开
始 ,平 教 会 选取 河 北 定 县 作 为 平 民
教育和乡村 建设 的 “ 社会实验场” , 以期取得经验后再行推广到各地。 定县 ,位于河北 中部 ,人 口稠
苦 ,因为他们都 目不识丁 ,虽然 时 时思念远方 的亲人 ,但 却从来不 曾 听说过有 “ 烽火连三月 ,家 书抵万 金”的诗句 。晏 阳初因此萌生 了教
( ofcu) 的 民 本 思 想 ,晏 阳初 C nuis
熊希龄的夫人朱其慧在参观晏 阳初 的平民学校后 ,大为感 动。这个从 旧时代过来 的缠足女人 ,迈着小脚
奔走 号呼,多方联络有识之士 ,最 终在 12 9 3年促成 中华平 民教 育促 进会 的成立 ,晏阳初任 总干事 。平 民教 育有 了正 式 的组织 和 行 动纲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资料介绍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资料介绍晏阳初1890年出生在四川巴中,是我国有名的平民教育家。
晏阳初1913年的时候就读于香港圣保罗书院也就是香港大学的前身,后又转去美国的耶鲁大学,主修政治经济。
晏阳初虽然并没有出生在富贵的家庭,可是他的父亲是一个私塾老师,又是一个医生,从小接受了父亲儒家文化的熏陶以及耳濡目染之下也非常的喜欢读书。
晏阳初的父亲虽然接受的是传统的儒家文化,但他的父亲并不是一个老古板,他的父亲深谙书香之外另有世界,西学乃潮流所趋之道,很早就将晏阳初基督教内地会创办的西学堂接受新学,虽然这所学校在离家几百里的地方。
1918年时晏阳初从耶鲁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19年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专攻历史,拿到了硕士学位。
晏阳初从大学毕业之后就立志将毕生经历贡献给平民教育。
1920年晏阳初学成回国,他回国后和很多人选择的道路不同,他立志不做官不发财,一定要将自己终身奉献给劳苦的大众。
回国后的晏阳初选择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期间编制刊行了《平民千字科》等教材。
1922年时晏阳初发起了全国识字运动,想要贫苦的接受不起教育的人民也能够识字,除文盲、做新民是他们的口号。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影响非常的大,他也被称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不仅国内,国外一些国家也在他的影响下推行了平民教育。
晏阳初从小就长在一个诗书氛围浓厚的家庭,很早就认识到教育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在他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发誓要将毕生贡献于平民的教育,为劳苦大众做一些贡献,并且不为做官不为发财,后来平民教育运动的成功也说明了晏阳初做到了。
晏阳初教育思想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虽然是一句古话,离我们生活的年代已经很遥远,但话中的道理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
人民就是这一个国家的根本,只有每一个个体的强大才能让这一个国家逐渐强大。
但是看中国,虽然是号称人口四万万人民的泱泱大国,但是其中文盲的居然要占到百分之八十还要多。
中国向来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立国,而绝大多数的农民是不识字的,他们只会面朝黄土背朝天,对外界的东西接受很少很慢。
晏阳初:享誉世界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奠基人
制版 印刷 报 纸 很 受 华工 欢 迎 数 月 后 晏 阳 初 收到 了 位 华 工 写 的信 这位 华 工 为
一
。
平 民教 育 思 想是
种 以 现 代 平 民政 治
。
,
他 在 爱 国 主 义 精 神 的鼓 舞 下
,
了表 示 对 晏 阳 初 的 感 激
,
决定 捐 出他
。
3
年
和 民 主 主 义 为 理 论 基 础 的教 育 救 国 思 潮
的根 本 ,本 不 固则 邦不 宁。 这 虽是 几千 日。 一个 国家 办教 育 的最基 本 目的是 培 具 ,促 进 文化 生 活, 并 能对 自然环 境 及 年 的老话 ,但 它却是 历 千年 而不 朽 的真 养 能 对本 国 的强盛 与 可持 续发 展作 贡献 社 会 生活 有相 当的欣 赏与 了解 。 他们 根 理 。 民是 国家 的根 本 ,要建 国 , 人 先要 强 的国 民。 晏 阳初 先 生在 论述 平 民教 育 时 据 定县 农 民的 文化 情况 , 自编 教材 ,先
辰
4 00
。
年 哥 白尼 诞
,
结缘 平 民教 育
19 17
华 工 的 2 0 万 人 中就 有 盲帽 子
,
3 8 % 的人 摘 掉
美 国 百 余 所 大 学 和科 研 机构 的代 表 评 选 晏 阳 初 为 现 代 世 界 最 具
, “
周 年之 际
能够 书 写 家信 和
些 简单 的 华 文
,
年
,
,
第
自动地 起来 改造 , 改造 才 能成 功 , 自动 谓 中 国人 民有 8 % 文盲 ” 是 O 。要 解 决 愚的
I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熙玲摘 编
一、立志献身平 民教育
把我的终身献给劳苦的大众。” 二、中国的平民教育实践 晏阳初常说 , “ , 三C' 影响了我一生,就
晏阳初,享誉世界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
设家,1890年生于四川巴中县。少时熟读儒家
经典 ,十三岁时人 内地会传教士办的西学堂读 书,后来到香港和美国的耶鲁大学接受教育, 他曾与爱因斯坦等一起被评为 “ 现代世界最具 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他对 自己早年求学 经历 、所见所闻和 自己立志报国有如下言论 , “ 我在川中时,只有抽象的民主观念,到香港 后 ,败 国之 民的羞辱 ,促进 了民主意识 的发 生,我开始深切体会到国之重要 ,已有改造社 会的愿望,再进而看到美国的繁荣 ,华裔工商 的屈居人下,又回想到祖国的贫愚落后,我比 较三种 不 同生 活方 式 ,孰 高孰 下 ,优 劣如 何 , 我不愿在中国的土地上再出现香港式的 , 二 殖民地 ,苦难的中国需要解放 ,我立志贡献己
三十年代初,国民政府决定把这种模式向 全国推广, 南京政府通过决议, 全国各省设立 乡村建设研究院, 并划出一个县做试点。由于 日 本步步进逼 ,1936年晏阳初领导的平教会撤 离定县。1940年晏阳初在四川成立中国乡村建
设学院。
三、走向世界 ,心系祖国
1948年,晏阳初来到纽约, 他在美国最高
法官威廉 道格拉斯 的引导下见到杜鲁门总
191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0万华工
(苦力)被送往欧洲,在各战场帮助修建工事、
运输物资等,为了管理这批语言不通的劳工 ,
单、要经济、 要实际。继长沙之后(1922年至 1923年)晏阳初还先后在烟台、 南京、 杭州、 嘉
兴等地开展了识字运动,并在华北、华中、华 东、华西开展了平教活动。他编辑了市民十字 课 、农民千字课 、士兵千字课等通俗语体文课 本。1925年6月,晏阳初作为中国民间代表出席 了在檀香山召开的太平洋沿岸国民会议 ,旨在 探索太平洋地区穷国富强的道路。在会上,他 就平民教育运动作了一次专题演讲,引起了会 者强烈反响,檀香山华侨为.之掀起热产 烈的捐献
平民教育 晏阳初
平民教育——中国教育梦在我国有两位大教育家深远的影响于海外,被誉为世界的名人。
一位是我们很熟悉的孔老夫子,另一位则是晏阳初先生。
晏阳初是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乡村改造运动的奠基人。
晏阳初以定县实验的基本经验与中国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的理论为基础,在第三世界为奔走,指导田间实验与社区教育。
1955年,他被美国《展望》杂志评选为“当前世界最重要百名人物”之一。
菲律宾总统、泰国国王都把自己国家的最高荣誉奖章颁发给他,以表彰他的杰出贡献。
晏阳初将自己的平民教育的目的定义为教人做人,做“整个的人”。
什么是“整个的人”?第一要有知识力,第二要有生产力,第三要有公德心。
晏阳初到的平民教育可以说是当时的一个伟大的中国教育梦,他想要教育的对象是所有的普通老百姓,他想让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应有的教育。
而晏阳初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教育目的是也是那个时代所造就的。
晏阳初发现中国城市质朴的农民智慧能力强,但是缺乏读书求知的机会;发现当时社会的四大病象:愚、贫、弱、私,针对这四大问题晏阳初提出四大教育来应对。
愚。
当时中国的农民、工人几乎都是不识字的。
因此,晏阳初推行文字教育来提高明智,他先后在各地创办平民识字班,当时在长沙招募义务教员其中就有青年毛泽东。
文字是传播知识的工具,也是寻求知识的钥匙。
联系到现实,我们的义务教育已经将晏阳初当时扫除文盲的梦想化为现实,但是如今获得知识的途径早已不仅仅是通过书本。
互联网、大众传媒等等都早已成为我们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了,如果现在不会用手机、计算机查看信息,搜寻资料,就已成为新社会的文盲。
以我家为例,早些年我们家还是会订购报纸,通过纸张了解身边的新闻,得到更多信息。
而近两年来,报纸已不再在家里出现,爸妈也学会了用网络了解知识,报社也都除了相应的app,爸妈也会经常问我手机的功能该如何操作,电脑该怎么使用,很多新鲜的事务父母也会努力地学习。
不学习就会落后于这个社会,可能不会学习已经成为了新世纪文盲的定义。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今年3月14日上午,全国两会温总理记者招待会再度受到世人的高度关注.去年,也是3月14日,也是记者招待会,温总理在谈到经济问题时,深情地提到”穷人经济学”,认为懂得了穷人经济学就懂得了许多经济学原理.今年,温总理说:”我特别要强调一下平民教育问题……我们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能受教育.”2004年本刊第9期摘发了《晏阳初:与爱因斯坦齐名的中国基督徒》一文,本期特约近代教育史研究者撰文再度对平民教育与晏阳初进行介绍.美国着名士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是这样评价晏阳初的:”你完全可以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而赢得崇高的声望和舒适的生活.然而你却牧然地离开了备件优裕的环境,而走向民间,走向农村.无私地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自己的祖国成千上万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从未进过枝门.因贫困和目不识丁.他们世世代代任人摆布.“你已经准备了一套不但能在中国,而且能为世界任何地方平民改善生活,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你在世界黑暗之处点燃了一盏明灯”赛珍珠一生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中国度过的,她了解中国.她热爱中国,她更知道晏阳初所做的一切对中国的意义.晏阳初为什么会选择平民教育?晏阳初(1890—1990),四川巴中县人.1916年他来到美国,考入世界名校耶鲁大学学习.西方发达的经济与先进的教育,文明的社会, 开阔了晏阳初的视野.更促使他开始思考:为什么自己的祖国这么落后?为什么华人被人看不起?经过反马建强复思考,晏阳初发现:主要原因在教育落后.这不但是华人的悲哀,也是世界上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一切民族的悲哀.这时的晏阳初已经深切地感受到教育,特q是平民教育对一个落后国家的重要性而真正使得晏阳初立志毕生从事平民教育的,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赴法国战场参加华工服务的经历.”一战”期间,华工到法国服务的就有20多万人.其中90%以上目不识丁,没有受过任何教育.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军官催促一批华工去做工.对他们大声说:”ComeOil.1et’sgo!”这几个英文字,只有一个字华工听来耳熟,那就是”“.他们猜想,这军官叫他们狗,欺人太甚!为了两个钱.我们来此冒生命之险.还被人当狗唤来呼去!我们今天就不替你做工!军官又重复了一次命令,但华工越发不理.军官不知所以,有口难言,因为他不会用中国话说:”我们走吧!”诸如此类的故事.漂洋过海传到了美国.当时在美国各大学有许多中国学生.他们兼通双语.是现成的翻译人才,于是他们纷纷要求到欧洲战场为华工服务.晏阳初到迭的地方是法国北部的布朗,那里有5000余名华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华工最需要的一项服务.就是替他们写家信.几乎每天晚上,都有几十上百人来找晏阳初给他们写信.一个月之后,晏阳初觉得,这样下去,自己的工作量实在太大了.于是他灵机一动.召集了一个大会.把5000 名华工都拉去开会.晏阳初站在台上,对他们说:”从今天起.我不替你们写信了!”可是台下华工这时却大笑起来.以为他是在讲笑话.晏阳初继续说:”从今天起.我要教你们识字,写信.”底下又是大笑.他又说:”谁愿意跟我学,请举手,愿意学的人,今晚就来找我.”5000名华工中只有几个人举手.那一晚.是晏阳初平生最难忘的一晚:几个华工围坐在他的身边,听他讲数字,先学中国字”一二三四五”,再学阿拉伯数字“12345”第二晚.有十来个华工来了,第三晚,有数十个了.四个月后.已有350可以自己写家信了.为了鼓励他们.晏阳初特地邀请了一位法国将军来主持他们的毕业典礼.35晏阳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疑;.:教师博览;;JI》O?工一田O广》z 个华工各自从将军手里领得一张大红纸写的毕业证书.这是当时欧洲战场上的一个重大新闻.也是人类教育史上一件破天荒的大事.在识字班的华工们身上,晏阳初发现了一种新人.他说:这新人的发现.比考古学家发现北京人还要重要.几千年来.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工,都被认为是没有脑筋的人.是愚蠢的人.其实你只要走近他们.你就会发现.他们不是没有脑筋,而是没有机会,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他们不是不可教, 而是无教.中国过去的教育完全是士大夫的教育.平民教育从来没有人去发现去关注去重视.从这个时候起.晏阳初便立志将来一不做官,二不发财,而要从事平民教育工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劳苦大众.晏阳初是怎样推行平民教育的?1920年8月,怀着满腔的热血.抱着一心一意在中国推动平民教育的信念,晏阳初结束了在荧国的学习.回到了祖国.经过全面缜密的调查.晏阳初发现办平民教育要克服三大困难: 第一是穷难——因为他们穷.无钱接受教育:第二是忙难——他们终日忙碌.没有多余时间上学;第三是文难——中国文字太难学习.要解决这三种困难.必须使平民教育成为经济的——以最少的金钱,收最大的效果:简单的——以最短的时阃.获得充分的知识;基础的——授予最实用的知识技能.像看报写字等,才能易于执行.识字教育是开发民众知识的基础,首先又得从事”选宇”工作. 选字时晏阳初动员了50余人,尽量搜集民众日用的文件以及中国白话文的书刊.如小说,戏剧,民歌,账簿,文契,告示甚至街名,店名,招牌,等等.他们一共搜集了150多万字的材料.统计各个字出现的次数.以出现次数多的字.选为常用字.最后选定1O00多字,晏阳初用这些字亲自编成了《平民千字课》. 在平民学校上课时间.晏阳初决定每天安排一个小时,因此解决了平民的”忙难”:1000多个字的识字量解决了”文难”;三分钱一本的《平民千字课》解决了”钱难”.为使平民学枝使用《平民千字课》能够迅速推广.晏阳初又选定长沙等几个地区进行试用.在长沙,晏阳初一开始的设想是”looO人认l0oo字”.孰料三个下午就招来了13oo多个平民.学生有了.接着找枝舍,最后找教师.1300多个学生,共计需要l50名教师.于是在长沙召开了一个全城中小学教师会议.这些中小学教师都积极支持,主动参与.’-3年正在长沙做小学教师的年轻的毛泽东也积极参加了这项教育活动.以识字教育为基础的平民教育.让广大平民获得了实际而又经济的收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也极大地鼓舞了晏阳初的工作热情.1928年.在全面指导全国平民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晏阳初开始集中人力物力选定河北定县从事平民教育的实验研究工作.河北定县有40万人口.刚好代表”-3时4万万中国人的千分之一.一个县就是一个广义的共同生活区域.是从事平民教育的最好单位区域.晏阳初说,到定县去.我们就是要向农民认老师.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他们的工作原则是只从事研究与实验,就是搞试点.摸索方法,研究问题,总结经验.然后将研究成果贡献给地方当局,让他们去推广.晏阳初逐步积累,发展,创造,形成了自己的平民教育思想.他的平民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中国人民潜藏着无限的力量等待开发.当今世界是一个唯力是视的世界,要想在这样的世界上谋生存求发展.非培养有力的民族不可!什么是力?知识就是力量,生产就是力量.健康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四种力量的反面就是”愚”, “穷”,”弱”,”私”.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是平民教育行之有效的四大教育方式.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晏阳初领导的平民教育工作从教育工作入手.对农村生产,农村卫生,医疗保健,社区组织,县政改革等进行了一揽子实验.总结出教育, 科技与农业生产结合.学枝教育与社会教育互补以及农村教育基础化,经济化,普遍化等一系列经验, 有力地促进了全国的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38年6月.毛泽东时晏阳初”以宗教家的精神努力平教运动,深致敬佩”,并且希望能”有几千几万的优秀干部去参加.”晏阳初从上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又将平民教育工作相继推广到泰国,菲律宾,印度,加纳, 哥伦比亚等地.他的平民教育终于传播各国.影响世界.1943年4月. 晏阳初与爱因斯坦,杜成等并列荣获”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十大伟人”.1955年10ft,晏阳初被推选为”当前世界最重要的百名人物” 之一,国际社会尊称他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是一个具有坚定信仰和丰富想象力的英勇学者.是劳苦平民心智与精神的解放者.晏阳初无疑是20世纪中国教育家中最具国际影响的世界性人物,是第一个将在中国人群,中国本土创建的平民教育理论与乡村教育制度传播到国[标签:快照]。
晏阳初的乡村改造原则
晏阳初的乡村改造原则晏阳初本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将“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结合起来,主张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公民”四大教育以造就“新民”:用文艺教育攻愚,发扬知识力;用生计教育攻穷,治穷,开发生产力;用卫生教育防病治病,培养健康力;用公民教育攻私,发扬团结力;后来强调“教育”“生产”“健康”“自治”四大任务联环配合,同时并举,基本思想是一样的。
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
晏阳初先生根据自己70余年乡村改造工作经验,总结了“乡村改造运动的十大信条”,对当下乡村建设仍有指导意义。
归纳如下:1.坚持不懈,躬身实践,艰苦奋斗,深入民间,与平民共同生活,向平民诚心学习,认识问题,研究问题。
深入民间的目的是为了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协助人民大众解决问题。
为达到这目的,就要彻底地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虚心地向农民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
要当人民的先生,首先要做人民的学生。
要化农民,必先农民化,不能做“远离劳苦大众,不了解广大人民的疾苦,更看不到人民身上的潜在力量”的“民盲”。
农民不是不可教,而是“无教”。
农民不是缺乏才智,而是没有施展机会,中国的农民蕴藏着无究的伟力。
我们搞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就是要为农民创造“人格平等”和“机会平等”,开发农民的“脑矿”,开发民力。
2.共同计划,共同工作乡村改造的主力是平民自己,他们是社会改革的主力。
一切计划、方案及方法,都要与他们共同商量研究,要使我们所掌握的科学道理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应当承认,有好多东西我们不懂,或没有真懂,反倒是农村的百姓具有真知灼见。
有些时候,我们的主张尽管正确,也需设法使它变成平民大众自己的主张。
这往往需要耐心,而要说服等待。
我们不能固执已见,不能以为我们有知识,就什么都懂得,一切都正确;切不可操之过急,一厢情愿,简单从事,包打天下。
社会改造事业,没有千百万觉悟了的劳苦大众积极参加,是一定不会奏效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
育 促进 总会 选 择 河 北定 县 作 为试
点。 1 9 2 6 年 出 生
钱。
于四川省 巴中县 。 世 界著名
平民教育家 , 乡村改造 运动 的开创者 , 一 生致力 于落后
“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晏阳初
文/ 王亚楠 图/ 本刊资料
一
、
“ 博 士下 乡。 与民为伍 ”
件, 邀 请晏 阳初任东北 的行政院长 ,
晏阳初拒绝 了,因为晏阳初发 现中
晏 阳初 从小 熟读 儒 家经典 , 早
年 留学美 国 , 1 9 1 8年 耶鲁大学 毕业 后 开赴法 国战场 。 在法 国战场 , 他创
他 的第一站是上海 。 1 9 2 2 年, 晏
阳初发起全 国识 字运动 , 号召 “ 除文 盲、 做新 民” 。 在长沙 , 他 的声势做得 很大, 把整个城市 都动员起来 了 , 许 二、定县的平 民教 育 实验 坚持
近1 O年之久 , 成绩斐然
多普通 的劳苦大众 , 不 管是 洋车夫
一
位华工写 的信 。这 位华工为 了表
达对晏 阳初 的感 激 ,捐 出 3 6 5法 郎 支持晏 阳初办班 、办报 。这 3 6 5法 郎 ,是这位华工 三年来在法 国战场 上 冒着 生 命 危 险 积 蓄下 来 的 血 汗
下, 晏 阳初在北平成 立了“ 中华 平 民
教育促进 总会 ” , 任总 干事 。至此 , 平
国的文盲 主要 在农 村 ,如果农 村无 法发展 , 中 国就不可 能实现现代化 。 1 9 2 3年 ,在文化 名人 张伯荃 、蒋梦 麟 、陶行知 以及北 洋政府总理 熊希 龄的夫人朱其 慧等社会名流 的支持
教师招聘备考: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
教师招聘备考: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_一、生平简介晏阳初在塾师兼乡医的父亲的教育下,他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
谙习时势的父亲也深知“书香之外另有世界,西学乃潮流所趋”。
因此毅然将少年晏阳初送到几百里之外的基督教内地会创办的西学堂接受新学。
1913年赴香港圣士提反书院深造,后转美耶鲁大学,主修政治经济。
1918年毕业,获学士学位。
1919年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攻历史学,获硕士学位。
1944~1945年,美国锡拉丘兹等三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晏阳初大学毕业后,立志献身平民教育。
二、理论内容首先晏阳初被称为:“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作出的贡献有如下内容,一大发现:脑矿(中国人多,教育跟不上)二是建设的团队:1923年,朱其慧、陶行知等共创办中华民族教育促进会(平教会),三教育实践:河北定县。
他的思想有如下几点:(一)分析中国问题:1.“愚”:中国最大多数的人民,不但缺乏智识,简直他们目不识丁。
2.“穷”: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生活,简直是在生与死的夹缝里挣扎着。
3.“弱”:中国最大多数人民是毋庸讳辩的病夫。
4.“私”:中国最大多数人民是不能团结,不能合作,缺乏道德的陶冶,以及公民的训练。
(二)四大教育内容:1.以文艺(文字+艺术)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2.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3.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4.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
(三)三大教育方式:1.学校式教育:青少年,识字能力,导生传习制(陶行知“小先生制”);2.社会式教育:群众、农民,开展活动;3.家庭化教育:家庭不同角色横向联系。
(四)两化:1.化农民(目的):教化农民,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
2.农民化(途径):(1)穿戴、用语、生活等与农民一致;(2)虚心向农民学习。
(五)评价(1)局限性:只看到了中国表象问题,未看到根本阶级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
(2)可取之处:给农民带来一些实惠(文化水平、科学知识);在中国创新有现实意义。
民本:晏阳初思想的基本点
民本:晏阳初思想的基本点摘要:晏阳初是我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平民教育家之一,民本是他思想的基本点。
平民教育运动、乡村建设运动是他民本思想的体现与实践;“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体现了他的重民思想;“除文盲作新民”是他的教民宗旨;“生计教育”是他养民富民的手段关键词:晏阳初民本平民平民教育0 引言晏阳初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赴法国援助华工开始志于平民教育,回国后遍访中国内地19余省市确立定县试验,其后又把平民教育范围扩展到菲律宾等地,致力于国际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事业。
他平民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前后达60年之久,因此被誉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
1943年与爱因斯坦、杜威、福特等十人获得“具有革命性贡献的伟人”称号。
1983年90寿辰时,获艾森豪奖章。
1987年里根总统颁赠“扫除饥饿终身成就奖”。
鉴于晏阳初在我国乃至世界贫民教育界的重要地位,人们对其思想关注较多,仅中国期刊网上的文献就有200多篇。
但是通过对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对于其核心思想——民本思想的关注远远不够,因此,笔者试图从民本思想内涵的维度(重民、教民、富民、安民、养民)出发,以晏阳初文集为主要凭借,对晏阳初的民本思想进行如下挖掘:1 晏阳初民本思想来源晏阳初民本思想的由来我们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找到答案。
他四五岁便开始到塾馆上学,读的是传统的教科书:《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孟子》、《大学》、《诗经》。
晏阳初晚年的自述中说到:“我读的古书,虽然有限,但他们却悄悄地,在我幼小的心田中,埋下了一粒火种,要经过一二十年,我才发现它的存在和意义。
那是什么呢?就是儒家的民本思想和天下一家的观念。
平民教育运动、乡村建设运动,不论在中国,或是海外,都是民本思想的实践”。
不难看出,其幼年的教育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人生观。
由于他的父亲在传教士开办的福音堂里作中文老师,晏阳初十岁左右到了传教士开办的另一所学校西学堂——香港圣史蒂芬森学堂里读书,开始接受基督文化,并自愿受洗。
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有其自身的特点。他根据“民 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中国古训,将平民教育与乡 村改造联环扣合、整体推进,创造出一大发现、两 大发明、三种方式、四大教育、五个结合的平民教 育思想,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体系。
在晏阳初看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话虽 旧,“实有至理。人民委实是国家的根本。”然而, 当时中国虽号称有四万万人民,但其中80%以上是文 盲。而且中国以农立国,这些“有眼不会识字的瞎 民”的绝大多数是在农村。因此,为平民办教育, 尤其是到乡村中去为农民办教育,“开发世界最大 最富的'脑矿’”,这是关系到“本固邦宁”的根本 问题。
平民教育体系
一大发现
一大发现,是指晏阳初在一战时为在法国战场上当“苦力”的中国东北、华北招募去的华工服 务当翻评的过程中,发现了中国有一个巨大的“脑矿”。“脑矿”一词是晏阳初的一个大发现, 也是一大创造。它比什么“金矿”、“银矿”都重要。中国人并不笨,他们所缺乏的不是“救 济”,而是“发扬”,他们不是不可教,而是无教。“人矿”、“脑矿”需要开发。
为“现代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的伟人”。 ●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不仅如 此,晏 阳初博 士一家 都全身 心的投 入到了 他热爱 的平民 教育事 业中。
扎根 乡村的 大家庭
回国 考察 受到 隆重 接待
定县(定州)
位于河北市,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 京扼要区”之称 有近千年历史的开元寺塔,“宋代五大名
窖之一”的宝窖,“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
晏阳初的个人感悟
1918年,晏阳初耶鲁大学毕业后赴法国参加华工服务。 晏阳初感到,华工诚朴勤奋却无缘读书,知识分子空口 言说却不识同胞的“苦”与“力”,进而在华工中开展 识字教育。1920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的 晏阳初回国后,游历各省,拟定了推广平民教育的基础 化、简单化、经济化原则,并在长沙等地推广平民教育。 晏阳初将中国的问题归纳为“人”的问题,要改变国家 落后、民众愚昧的状况,就要遵照儒家“民为邦本,本 固邦宁”古训,“努力于平民教育,为培养过敏的元气、 改进国民的生活、巩固国家的基础”。他认为“平民教 育是开脑矿最简单最适用的工具,使大多数人民均有受 教育的机会;然后从中即可产生人材„„所以欲谋国家 的发扬光大,唯有推行平民教育之一法。
晏阳初-国际著名平民教育家
晏阳初-国际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国际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国际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四川省巴中市人。
主要从事平民教育和社会改造工作。
1913年就读于香港圣保罗书院。
1916年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政治学与经济学,获学士学位。
1918年赴法国,任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战地服务干事。
1920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
1920年回国,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
1923年组织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总干事,活动基地在当时的定县。
1940年创办重庆乡村建设学院,任院长。
1943年在美国和爱因斯坦、福特等人一起被评选为“世界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十大名人”之一。
1944~1945年被美国锡拉立兹等三所大学授予博士学位。
1950年移居美国。
1950年代以后,协助菲律宾。
泰国、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加纳等国建立乡村改造促进会。
1960年代在菲律宾创办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任院长。
晏阳初1893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市一世代书香之家,幼年随父学习古文,“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深深铭记在他幼小的心灵。
后改学西学,17岁从成都高中毕业。
经过刻苦努力,以第一名的成绩入读香港圣保罗书院。
1916年考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政治学与经济学,获学士学位。
一战期间,这位已跟美国前总统塔夫托、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之交上好朋友,前途无量的中国学生毫不迟疑奔赴法国,帮助华工改善其不幸处境,任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战地服务干事。
他教目不识丁的华工读书写字,并用简单易懂的文字创办了《中华劳工周报》,此为中国报刊史上最早的工人报纸。
1920年,晏阳初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
受“五·四”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影响,他在全国范围内倡导开展平民教育运动,力图用科学文化知识改造落后的乡村,这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1929年,他带领数十位大学教授、博士举家迁往贫困地区河北定县。
当时的一家报纸指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最宏大的一次知识分子迁往乡村的运动。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阅读理解题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阅读理解题平民教育家晏阳初阅读理解题晏阳初生于四川巴中县一个塾师之家,童年在传教士举办的西式学堂接受教育。
17岁从成都高中毕业。
1916年考入美国耶鲁,攻读政治学与经济学,获学士学位。
一战期间,这位前途无量的中国学生毫不迟疑奔赴法国,帮助华工改善其不幸处境,任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战地服务干事。
他教目不识丁的华工读书写字,并用简单易懂的文字创办了《中华劳工周报》,此为中国报刊史上最早的工人报纸。
1920年,他获得普林斯顿硕士学位,同年回国。
于1920年回国后,献身平民教育事业,于1923年,成立了著名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由于意识到中国的文盲主要是在农村,1926年,平教会选定河北定县为实验区,开启了而后蔚为壮观的乡村建设运动的先河。
在普及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乡村建设的整体思路。
晏阳初将中国农村的问题归为“愚、穷、弱、私”四端,主张以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分别医治之。
与许多理论家不同,晏阳初是一名实干家。
他积极提倡“博士下乡”,并且身先士卒,举家迁往农村。
他的同事中有许多留学归来的博士、硕士,许多人舍弃了校长、教授的工作和当官升迁的机会,来到农民之中,探索农村建设、民族自强自救的道路。
他说:“我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相结合的一个产儿。
我确是有使命感和救世观;我是一个传教士,传的是平民教育,出发点是仁和爱。
我是革命者,想以教育革除恶习败俗,去旧创新,却不主张以暴易暴,杀人放火。
……我相信‘人皆可以为尧舜’。
圣奥古斯丁说:‘在每一个灵魂的深处,都有神圣之物’。
人类良知的普遍存在,也是我深信不疑的”。
在晏阳初看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话虽旧,“实有至理。
人民委实是国家的根本。
”然而,当时中国虽号称有四万万人民,但其中80%以上是文盲。
而且中国以农立国,这些“有眼不会识字的瞎民”的绝大多数是在农村。
因此,为平民办教育,尤其是到乡村中去为农民办教育,“开发世界最大最富的‘脑矿’”,这是关系到“本固邦宁”的根本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本宁邦:晏阳初“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四大自由”理念,奠定了现代社会的普世价值。
晏阳初,从中国一个乡村建设者的角度,提出了第五个人人应享有的自由——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
他于国界外备受推崇,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然而这么一位教育实践者与开拓者,在中国,他却被遗忘多年。
晏阳初,1890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的一个四代书香家庭。
五岁启蒙,就读私塾。
十三岁进了基督教传教士办的西学堂求学。
在西学堂,一位从英国来的姚牧师对晏阳初影响很大,从他身上晏阳初认识到了爱与善的力量。
四年后,他受洗成为一名基督徒。
晏阳初以后常说3C影响了我的一生,也就是青少年时期他所接受的三种教育:孔子、基督和苦力。
1916年晏阳初远渡重洋到耶鲁大学攻读政治学,眼见民主社会种种,他立刻想到幼年读书心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君为轻”这些思想,“为什么中国早有这些道理却不能实行呢?”两年以后,他在法国战地服务中心做志愿者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整个欧洲弥漫在战火硝烟之中,当时的北洋政府派出了十五万华工奔赴欧洲战场做苦力。
1918年6月,晏阳初从耶鲁大学毕业的第二天就应征入伍为欧洲战场的华工做翻译工作和代写书信。
面对这么多劳苦大众,他不禁感慨:这样众多的中国人不识字,都是光眼瞎子,看不到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进化,“本”不“固”,“邦”又哪能安“宁”和强盛呢?于是,他自编《千字课本》教华工识字,并创办《驻法华工周报》。
后来,其中一位华工给他写信,信中说怕他办的报纸卖的太便宜,会办不下去,决定捐出三年在战场积蓄的三百六十五法郎支持他。
晏阳初说,这封信,改变了我的一生。
我去法国,原是想教育华工,没想到,他们竟然教育了我。
通过这些活动,他获得两项珍贵的发现:一是中国诚实质朴的农民智慧能力强,只可惜缺乏读书求知的机会;二是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竟是这样愚昧无知,完全不认识自己多数同胞的“苦”与“力”。
于是他决心回国后努力做“固本”工作,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立志回国以后不做官、也不发财,把我的终生献给劳苦大众。
平民教育、乡村改造运动的缘起如此。
1920年7月,晏阳初回国。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正处在列强割据、军阀混战之中,连年的战乱使得老百姓苦不堪言,当他看到祖国政治、军事、社会、文化教育各种状况,深感推行平民教育刻不容缓。
他认为,平民问题和军队问题为当时中国两大难题。
国内文盲众多,国民素质低劣,贪污腐败的官僚政体继续存在,社会经济没能改善,健全的舆论无从建立,以上种种乃为内乱外患的根源。
因此推行平教育,启发民众的民主意识和国家观念是当务之急,必须迅速发动。
他先后在长沙、烟台、杭州及武汉等地宣传平民教育,推动城市平民识字运动。
1923年在晏阳初的倡导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在北平成立。
晏阳初认为,中国是以农立国的农业大国,85%以上的人口是农民,平民教育的重点应转向农村。
为了开展平民教育,平教会选择河北省定县作为实验区,进行农业教育、农民研究和农村调查等主要工作。
1929年,晏阳初举家迁居定县,数百名知识精英分子,包括许多博士、教授、大学校长,为了探索一条用教育改造社会的道路,离开生活舒适的大都市,走向条件艰苦的乡村,与贫苦农民生活在一起。
此后不久,晏阳初提出了平民教育的九大信条,这九大信条就是平民教育工作的行动纲领。
此后,在不断社践和不断探索的基础上,成功地创立了以“除文盲,作新民”为宗旨,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核心,以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为手段,以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连环进行和整体推行为特征,以提高大多数农民的智识力、生产力、强健力与团结力,造就一代“新民”为奋斗目标,以从根本上铲除“愚、贫、弱、私”四大劣根和救亡图存、建立一个新中国为理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教育模式——“定县实验”。
在定县,晏阳初与同行们不仅教村民读书写字,而且引进品种,改良农作物,改进农具,在那期间他们还举办了一场农产品展览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定县沦陷,实验工作初迫停止。
随之,平教总会人员一部分投入筹敌斗争,一部分陆续迁往长沙,在湘西南继续进行实验。
1940年,晏阳初在重庆成立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担任院长。
1945年抗战胜利后,该院扩充为乡村建设学院,成为平教总会的工作中心。
二战结束后,联合国文教组织在巴黎举行首次会议,会议以中国平民教育的经验为蓝本,制定了基础文教计划,在全世界未开发地区进行基本教育。
据说抗战胜利后晏阳初向蒋介石请求帮助:我们的人民遭受了二十多年的战争,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回答:你是一个学者,我是一个战士,并说等他消灭了共产党以后要聘晏阳初为中国乡村改造运动的领导。
晏阳初说,委员长,如果你只看到军队的力量,而看到人民的力量,那么你会失去中国。
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晏阳初条款”的议案,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外国人促成的国会拨款条款。
条款规定,四亿两千万对华经济援助总额中,须拨付不少于5%不超过10%的额度用于中国农村建设与复兴。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内战中取得胜利,晏阳初被称为“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平教会被解散。
1949年11月,晏阳初赴美国定居。
从50年代起,他致力于国际平民教育运动,先后在泰国、菲律宾、加纳、古巴等国成立了平民教育组织,推行定县实验中总结出的理论与经验。
1967在菲律宾建立了“国际乡村改造学院”,该院主要任务是:“实地工作研究、国际培训、国际推广”,为其他国家乡村改造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师资力量。
晏阳初因其对社会底层的关心以及身体力行地深入农村开展乡村教育的行动受到广泛的尊敬,获得很多荣誉。
1943年晏阳初被美国「哥白尼逝世四百年全美纪念委员会」评为「对世界文明贡献较大的10人」之一。
1945年被美国旧金山市授予荣誉公民称号。
1967年被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授予最高平民奖章「金心奖章」。
1987年美国总统列根在总统办公室授予晏阳初「终止饥饿终生成就奖」。
1991年1月17日,晏阳初以白岁高龄在美国逝世。
在他的《九十自述》一文中晏阳初做出这样一番自我评价:我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民主思想相结合的产儿,我确有使命感和救世观,我是革命者,想以教育革除恶习败俗,去旧创新,我愿爱,不愿恨,我愿以仁化敌为友,以爱化苦为乐。
伟人虽然溘然长逝,但其精神与思想永垂不朽。
晏阳初不仅仅是平民教育运动的实践者,也是一位独具创建的教育思想家。
概括而言,晏阳初的思想有以下特点。
(一)不仿古、不仿欧,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平民教育体系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是中国社会独创的一种教育体系,它与近代中外教育史上所称的贫民教育概念迥然不同。
它不是以慈善为怀的施米施粥的贫民教育;不是为少数人专有的“贵族教育”;不是欧美式的成人实习教育;也不是社会教育的别称。
平民教育是培养国民元气,改进国民生活,巩固国家基础的,为全民所有的一种新兴教育。
它既不仿古,也不仿欧,而是一种空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运动。
(二)深入民间,推行四大教育首先。
通过调查,晏阳初发现农村最基本的问题可:愚、穷、弱、私。
然后针对上述基本问题,然后实施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穷,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
使中国人特别是最大多数的农民成为富有智识力、生产力、强健力与团结力的新民。
而要实施四大教育就需要采用三大教育方式:学校式教育,以青年为主要教育对象,并分别设立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
(三)从民本思想出发,将乡村改造与社会本位教育融为一体晏阳初的理论核心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围绕这一核心建立了一套有关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的理论体系。
他说:“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要建国,先要建民;要强国,先要强民;要富国,先要富民。
世界上无论任何国家,都是一样,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是国势强大而人民衰弱与人民贫困。
”他在定县推行实验,企图通过乡村改造和平民教育,来再创民族的新生命,结合西方资产阶级所提倡的“民有”、“民享”、“民治”的政治经济和法律思想从而使得传统的儒家思想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和进步意义。
(二)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理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正如晏阳初所说:“一切的教育工作与社会建设必须有事实的根据,才能根据事实规划实际方案”。
他批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埋首故纸堆,背颂经文注疏,以仿模古人和“抱着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迂腐学风和态度。
同时他亦批评近代以来的知识分子一昧拜倒在西方文化足下和盲目照抄照搬西洋教育制度的错误做法,毫不客气地指斥这类知识分子是“民盲”,是“百无一用”。
他要求乡村改造工作者必须具备四个C:即能力(Ccmpetence),至少有一种专长才能;创造力(Creativity),既能解决书本上查不到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发现民众的潜力并引导发挥出来;奉献精神(Commitment),长期扎根于民间,与平民打成一片,“与平民共同生活,向平民诚心学习”百折不挠;以及品行(Character),以身作则,不为利诱,不为威屈,不为富贵所动心。
总之,他的方法论思想,贯穿了实践(实验)第一的科学性原则。
晏阳初理论与实践并行,在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之时,开展平民教育运动,以固本宁帮,然而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对晏阳初的贡献几乎一无所知。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理念注重教育,提倡逐步改良,这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推进的暴风骤雨式的革命相抵触,加之晏阳初身为基督徒,与鼓吹无神论的共产党格格不入,因而在中国大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宣传中回避、淡化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等人进行的平民教育运动,而突出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包括毛泽东和他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
如今人们开始逐渐认识晏阳初和他的平民教育理论,一些从事农村问题研究的社会学者如温铁军等甚至将晏阳初在中国大陆中断的乡村教育运动继续下去,成立了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委员会、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晏阳初研究会等非政府组织。
学术界和民间都正在逐步重新认识晏阳初和他的教育理念。
晏阳初先生以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的精神在国难当头之际开展救亡图存的平民教育运动,其意义在当时不可估量,对于至今的教育也有这重大的启示。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我想起了威斯敏斯特教堂有这么一句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
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