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液体、气体三态变化

合集下载

物质三态转换讲解

物质三态转换讲解

第四个是液态转固态之凝固,液体分子中的范德华力消失,并且向外释放 出热量,此时液体就会变成固体;冬天气温在零摄氏度下时,液态水就会 慢慢变成冰块,刚熬制好的猪油是液态的,当放置一会儿之后,就可以看 到乳白色的油块,还有就是蜡烛的蜡滴也会在低温下变成固态蜡块。
第五个是固态转气态之升华,升华这个过程不容易观察,因为固态变成气 态时是悄无声息的,同时也会吸热;比如冬天的雪人会慢慢地变小、冻成 冰的衣服不是滴水而是直接变干、白炽灯的钨丝变小、衣柜中的樟脑丸变 小、舞台上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变成白雾。
最后一个是固态转液态之熔化,显然熔化过程是要吸收热量的,熔化现象 在自然界中也是非常普遍的,在冬天下雪时人们都觉得不是很冷,而在雪 熔化时就会感觉周围温度很低,这就是固态变液态时吸收周围热量造成。
以上的物质状态和转化都是比较常见的,但是有一些物质状态以及性质对 于我们人来说还存在一些危险性,这就是下章要 讲的《等离子态与中子态,同根不同命!》
液化的例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当你用手揭开锅盖被水汽烫伤,蒸发 的液态水携带着非常高的热量,如果不注意接触到这些蒸汽,热量就会传 向你的皮肤,破坏皮肤中的蛋白质,出现烫伤,这里的水蒸气只是广义上 的气态,毕竟不是单个的水分子,还包含细小的液滴。还有就是冬天对着 玻璃哈气时玻璃出现小水滴也是液化现象。
第三个是液态转气态之汽化,汽化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叫做蒸发,即发 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现象,当液体表面 分子吸收热量后,会脱离其他液体分子的束缚,同时增大液体的表面积也 有利于液体的蒸发;
第二种叫做沸腾,当液体分子吸收热量后,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 化现象,液体内部汽化时,温度必须达到液体的气态变固态之凝华,这个过程是气体不经过液态,直接转化为固 态,凝华现象的出现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气体的浓度和环境温度要达到 一定的要求,生活中也是有很多有趣的凝华现象,比如在寒冷的冬天,室 内的水蒸气会在窗户玻璃上凝结成冰晶,野外出现的美丽的雾凇;

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

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

水的三态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它们之间的转化过程如下:
1. 液态转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在液态水表面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汽化,形成水蒸气。

随着温度的升高,蒸发量也会增大。

如果液态水在封闭环境中加热,它最终会完全转化为气态,没有残留的液态水。

2. 气态转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气态的水蒸气在温度下降或压力增加时可以重新凝结为液态水。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自然现象如云的形成或人工制冷来实现。

3. 液态转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当液态水温度降至0°C或以下时,水分子将开始有序排列,形成固态冰。

如果液态水在封闭环境中冷却到冰点以下,它最终会完全转化为固态。

4. 固态转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当温度升高时,固态冰开始吸收热量并逐渐变为液态水。

同样大小的冰块和液态水,冰块的温度上升得比水快,因为固态冰融化成液态水需要吸收热量。

5. 气态转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在非常低的温度下,气态水蒸气可以直接凝结为固态冰晶,这个过程称为凝华。

凝华是雪、霜和冰雹等自然现象的形成机制之一。

6. 固态转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在非常高的温度下,固态冰可以完全转化为气态水蒸气,这个过程称为升华。

这个过程很少自然发生,但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加热水蒸气使固态冰升华。

总结来说,水的三态之间的转化是一个与温度和压力密切相关的过程。

随着温度的升高或压力的增加,水的状态可能发生变化。

固液气三种物质状态特征

固液气三种物质状态特征

固液气三种物质状态特征固液气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常见状态,它们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本文将分别介绍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

1. 固体的特征固体是一种物质状态,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分子排列有序,不易改变形状。

固体的分子振动较小,分子间距较小,具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颗粒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吸引力,因此固体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较低的可压缩性。

固体通常在常温下呈现坚硬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

固体的熔点是固体向液体转变的温度,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2. 液体的特征液体是一种介于固体和气体之间的物质状态,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分子排列无序。

液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可塑性,可以自由流动并适应容器的形状。

液体的分子振动较大,分子间距较大,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

液体的密度较固体小,可压缩性较固体大。

液体的沸点是液体向气体转变的温度,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热量。

3. 气体的特征气体是一种物质状态,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小,分子排列无序。

气体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可压缩性,可以自由扩散并填充容器的整个空间。

气体的分子振动较大,分子间距较大,具有无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气体的密度较小,可压缩性较大。

气体的沸点是气体向液体转变的温度,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热量。

固液气三种物质状态的特征反映了物质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排列方式以及分子间距等性质的差异。

固体的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具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的分子间作用力较小,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气体的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小,具有无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这些特征使得不同物质状态的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在化学实验中,研究物质的状态变化对于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机制非常重要。

通过控制温度、压力等条件,我们可以观察到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变过程。

固液气三态的转变是一种物质内部结构的变化,涉及物质的能量变化和分子的排列方式等因素。

通过对物质状态转变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物态变化复习中的八个《三》

物态变化复习中的八个《三》

物态变化复习中的八个“三”襄阳市宜城市官庄中学梅云波一、物质有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

物质有三态,物质处于哪种状态跟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有关,分子间的作用力又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分子的运动快慢的改变,分子的运动改变又会引起分子间距离变化,从而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二、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

吸热会使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的距离增加,所以吸热的物态变化的方向是:固体→液体→气体。

例1.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C )解析:酒精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所以温度计示数要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题目中告知是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因而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就不再降低而又逐渐回升直至与室温相同。

例2.飞船返回大气层时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变成一个火球,因此给飞船降温十分重要。

一种重要的降温方式就是“烧蚀防热”:在飞船表面涂有一层高分子固体材料,让这些材料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吸收热量。

你认为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这些物态变化都是_____过程。

(熔化,汽化,升华,吸热)三、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

放热会使分子运动减慢,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所以放热的物态变化的方向是:气体→液体→固体。

例.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解析:“汗”或“冰花”到底出现在哪里?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有“汗”,这是由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窗玻璃液化形成的,此时“汗”出在里面,温度再低则是室内水蒸气遇到更冷的窗玻璃凝华而致,“冰花”当然也在里面。

物质状态的变化与相变规律

物质状态的变化与相变规律

物质状态的变化与相变规律物质是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它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如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等。

而一种物质状态与另一种状态之间的转变称为相变,这种相变始终遵循着相变规律,其背后的物理机制也十分有趣。

一、固体状态固体是指物质中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力而形成的三态之一。

这种物质呈现强的分子互相吸引的特点,因此其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位置排列,不具有比较明显的“流动性”。

此时,如果外界对它施加压强,固体本身并不具有向各个方向的任意形变能力,只有在达到一定的应力时,它才会发生塑性变形或破坏。

二、液体状态液体是指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相互作用力较弱,可以克服彼此之间的吸引力而在空间中自由流动、不规则流动的系统。

与固体不同,液体的分子间距较大,它们可以在相对平行的表面上滑动,因此液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随动性。

而在压强作用下,液体也可以缩小或扩大,具有一定的“弹性”。

三、气体状态气体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组成的体积容易调整,分子间距比液体要大得多,分子间互相碰撞、相互作用力比液体和固体要弱很多的一种状态。

因此,气体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和随动性,且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在压强作用下,气体也会发生压缩或膨胀,但它们在这些过程中通常不保持其初始形态,而是表现出比较难以理解的特性。

四、等离子体状态等离子体是由高温或高能量等因素激发分子、原子或离子而形成的气态物质,它的性质介于普通气态和普通固态之间。

物质进入等离子态后,分子、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对于其他状态来说更为微弱,允许它们自由移动,因此等离子体通常呈现出高电导率、较高热导率和强的发光等特点。

五、物质状态的相变规律物质状态之间的相变过程主要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相关规律。

1、固体状态的相变当固体通过加热、减压等作用发生相变,这种相变过程被称为“升华”或“凝华”。

在升华过程中,固态物质从它的固态过渡到飞腾的状态,物质的热量增加,温度升高。

物质的三态及相变规律

物质的三态及相变规律

物质的三态及相变规律一、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不同状态下,物质的分子排列、运动方式和相互作用力有所不同。

1.固态: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有序,间距小,相互作用力强。

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如冰、金属等。

2.液态:液态物质的分子排列相对有序,间距较大,相互作用力较弱。

液态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如水、酒精等。

3.气态:气态物质的分子排列无序,间距很大,相互作用力非常弱。

气态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二、相变规律相变规律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从一种态转变为另一种态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相变规律:1.熔化: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固体逐渐转变为液体,这个过程叫做熔化。

如冰加热到0℃时熔化为水。

2.凝固:液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液体逐渐转变为固体,这个过程叫做凝固。

如水冷却到0℃时凝固为冰。

3.汽化:液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液体逐渐转变为气体,这个过程叫做汽化。

如水加热到100℃时汽化为水蒸气。

4.液化: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气体逐渐转变为液体,这个过程叫做液化。

如氧气冷却到-183℃时液化为人造空气。

5.升华: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固体直接转变为气体,这个过程叫做升华。

如冰加热到-78.5℃时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6.凝华: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气体直接转变为固体,这个过程叫做凝华。

如水蒸气冷却到-50℃时直接凝华为冰晶。

三、相变条件相变的发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和压强。

不同物质相变的条件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物质的相变条件:1.水的相变条件:熔点0℃,沸点100℃,凝固点0℃,汽化点100℃。

2.冰的相变条件:熔点0℃,沸点100℃,凝固点0℃,汽化点100℃。

3.氧气的相变条件:熔点-218.4℃,沸点-183℃,凝固点-218.4℃,汽化点-183℃。

物质的三态与相变的关系

物质的三态与相变的关系

物质的三态与相变的关系一、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1.固态: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离较小,分子运动受限。

2.液态: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运动较为自由。

3.气态: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运动极为自由。

二、相变及其分类相变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从一种物态转化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相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熔化: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吸热。

2.凝固: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放热。

3.汽化: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吸热。

4.液化: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放热。

5.升华: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吸热。

6.凝华:气体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放热。

三、物质三态与相变的关系1.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相变:熔化和凝固。

熔化时,固体吸收热量,分子运动加剧,最终形成液体。

凝固时,液体放出热量,分子运动减缓,最终形成固体。

2.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汽化和液化。

汽化时,液体吸收热量,分子运动加剧,最终形成气体。

液化时,气体放出热量,分子运动减缓,最终形成液体。

3.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升华和凝华。

升华时,固体吸收热量,分子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

凝华时,气体放出热量,分子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

四、相变的特点1.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相变过程中,物质会吸收或放出热量,例如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2.温度不变:在相变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例如冰融化成水时,温度保持在0℃。

3.熵增加:相变过程中,物质的熵(无序度)通常会增加,例如固态变为液态或气态。

4.体积变化:相变过程中,物质的体积会发生显著变化,例如水从液态变为冰时体积减小。

五、相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生活中的应用:相变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冬天的冰雪融化、夏天的水蒸发等。

2.工业中的应用:相变在工业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如制冷剂的汽化和液化用于空调制冷。

3.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相变研究对于理解物质性质、发现新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如超导体的相变现象。

小学科学易考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小学科学易考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小学科学易考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三态变化是小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水可以存在三种不同的形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关知识。

1. 固态(冰)水在低温下会凝固成冰,成为固态物质。

在零度以下,水分子的热运动减缓,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形成规则的排列结构,从而形成冰晶体。

冰的性质是固体的性质,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形状。

2. 液态(水)水在常温常压下,以及温度在0℃到100℃之间时为液态。

在液态下,水分子的热运动比较剧烈,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但又能保持一定的接近程度。

这样的结构使得水具有流动性和可塑性。

3. 气态(水蒸气)水在高温下或者受热蒸发时会转变为气态,成为水蒸气。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较大的体积和自由运动的特性。

在大气压力下,100℃时水开始沸腾,液态水迅速转变为水蒸气。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态,水还有两种特殊的态:过冷态和超热态。

4. 过冷态当水的温度低于0℃,但尚未凝固为冰的时候,称为过冷态。

在过冷态下,水分子的热运动仍然存在,但没有凝聚成冰晶体。

过冷水一旦遇到一个凝固核,可以迅速凝固成冰。

5. 超热态当水的温度超过100℃,但尚未沸腾时,称为超热态。

在超热态下,水分子的热运动非常剧烈,但还没有形成水蒸气的气泡。

超热水容易发生爆炸性沸腾,需要小心处理。

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水分子的热运动的不同而引起的。

在升温过程中,水的状态从固态转变为液态,再转变为气态;在降温过程中,状态则相反。

这种变化被称为相变,是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转变的过程。

水的三态变化对日常生活和自然界有着重要影响。

冰具有浮力,可以使得在冬天结冰的湖泊和河流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水体过快蒸发。

液态水作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生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蒸气则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蒸发和降水,维持着地球上的水平衡。

总之,水的三态变化是小学科学中的基础知识。

通过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孩子们能够对水的特性和行为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固液气三态物态方程

固液气三态物态方程

固液气三态物态方程物态方程是描述物质状态与其物理性质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对于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常见的物质状态,其物态方程可以用来描述它们随温度、压强和体积的变化规律。

本文将分别介绍固液气三态的物态方程,着重阐述状态方程的数学表达形式以及各个物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1. 固体的物态方程固体的物态方程描述了固体在温度、压强和体积变化下的物理特性。

一般来说,在正常条件下,温度对固体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固体的物态方程通常是通过研究压强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得到的。

固体的物态方程可以表示为:P = f(V)其中,P是固体的压强,V是固体的体积,f()是一个表示固体性质的函数。

函数f()的具体形式取决于固体的性质以及所受的外界条件。

当应力为线性弹性时,固体的物态方程可以用胡克定律表示:P = K * deltaV / V其中,K是弹性模量,deltaV是固体在受到外界力作用下体积的变化量。

2. 液体的物态方程液体的物态方程描述了液体在不同温度、压强和体积下的性质。

与固体不同,液体的体积是可以随外界条件变化的,因此其物态方程既包括压强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温度的影响。

对于理想液体而言,其物态方程可以表示为:P * V = n * R * T其中,P是液体的压强,V是液体的体积,n是液体的物质的摩尔数,R是理想气体常数,T是液体的温度。

对于非理想液体,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存在,其物态方程可能涉及更复杂的表达式。

一种常用的非理想液体方程是范德华方程:P = (nRT) / (V-nb) - a/(V^2)其中,a和b分别是与分子间作用力相关的常数。

3. 气体的物态方程气体的物态方程是自然科学中最为著名和常见的方程之一,它描述了气体在不同温度、压强和体积条件下的性质。

根据气体的行为,气体的物态方程可以分为理想气体方程和非理想气体方程。

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被称为理想气体定律,也称为波义尔定律:PV = nRT其中,P是气体的压强,V是气体的体积,n是气体物质的摩尔数,R是理想气体常数,T是气体的温度。

化学实验设计物质的三态变化

化学实验设计物质的三态变化

化学实验设计物质的三态变化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质发生状态变化的情况。

物质的三态变化是指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这种变化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分子角度出发,介绍几个化学实验设计,以展示物质的三态变化。

实验一:氢氧化钠的固液变化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是一种固体碱。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氢氧化钠在与水反应时发生固液变化。

实验步骤:1. 取一小块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

2. 缓慢加入足够的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

3. 观察触摸烧杯底部,感受其温度变化。

实验现象及解释:在加入水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迅速溶解,并且烧杯底部会感到明显的温度升高。

这是因为氢氧化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固体溶解为液体的过程叫做溶解反应,是一种固液变化的现象。

实验二:乙醇的液气变化乙醇,化学式为C2H5OH,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乙醇液体在加热后发生液气变化。

实验步骤:1. 将适量的乙醇倒入试管中。

2. 用酒精灯或加热板加热试管底部。

3. 观察试管内乙醇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解释: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乙醇逐渐蒸发,并形成了白色的乙醇蒸汽。

乙醇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叫做蒸发,是一种液气变化的现象。

乙醇的蒸发是因为在加热时,分子速度增加,一部分分子能够克服表面张力和大气压力,从液体状态转化为气体状态。

实验三:冰的固气变化冰是水在低温下的固态,但在特定条件下,冰可以直接转变为水蒸气,而不经过液态。

实验步骤:1. 取一块冰块放在室温下。

2. 观察冰块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解释:在室温下,我们可以观察到冰块逐渐消失,没有形成水,而是直接转变为水蒸气。

这是因为在低于冰的熔点的温度下,冰的分子仍然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在大气压下,部分冰分子可以直接由固态转化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

这个现象被称为升华,是一种固气变化的过程。

小学科学实验:物质的三态变化

小学科学实验:物质的三态变化

小学科学实验:物质的三态变化引言物质是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的基本组成部分。

它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例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这些不同的形式称为物质的三态变化,对于理解基本的物质性质和能量转化过程非常重要。

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教授物质的三态变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物质的三态变化实验,帮助他们亲身体验和理解这些概念。

实验一:冰的融化简介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固体到液体的态变过程。

实验材料•冰块•温水•两个透明玻璃杯实验步骤1.准备两个透明玻璃杯,将一个杯子中倒入冰块,另一个杯子中倒入温水。

2.让学生观察冰块的外观和温水的外观,并让他们触摸冰块和温水的温度。

3.将温水倒入冰块所在的杯子中并观察变化。

4.让学生观察冰块逐渐融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问答1.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观察到什么变化?•学生可以观察到冰块逐渐融化成水,并且水的温度会变得比冰块的温度高。

2.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这个实验说明了固体到液体的态变过程,即融化。

实验二:水的沸腾简介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液体到气体的态变过程。

实验材料•水•锅•热源(例如煤气灶或电磁炉)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锅,并将水倒入锅中。

2.将锅放在热源上,例如煤气灶或电磁炉。

3.打开热源并逐渐增加火力。

4.让学生观察水的变化,并让他们观察到水在沸腾时的变化。

实验问答1.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观察到什么变化?•学生可以观察到水在受热后逐渐变热,最终沸腾成水蒸气,并且热量释放出来的过程。

2.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这个实验说明了液体到气体的态变过程,即沸腾。

实验三:蜡烛的燃烧简介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固体到气体的态变过程。

实验材料•蜡烛•打火机或火柴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蜡烛和打火机或火柴。

2.打开打火机或火柴,点燃蜡烛的蜡烛芯。

3.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并观察到火焰和烟雾的变化。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物质的三态指的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物态。

本文将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进行简单的归纳和介绍。

一、固态固态是物质最常见的一种物态,其特点是分子排列相对紧密、间距较小且相互之间保持着一定的排列规律。

固态物质不易变形,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即固定的容积和形状。

同时,在固态下,分子的运动较为有限,只是微小振动。

固态物质的两个重要概念是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而成的,具有明显的平面面对称性和长距离周期性。

非晶体则没有明显的长程周期性,分子之间的排列较为无序。

二、液态液态是另一种常见的物质物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相互间距比较大,能够流动。

液态物质的形状受容器限制,但体积能够变化。

在液态状态下,分子的运动比固态更为剧烈,有较大幅度的运动和相互之间的碰撞。

液态物质可以通过升温或者降温来改变其状态,比如水在常温下是液态,但当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变为气态;相反,当水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则会结冰变为固态。

三、气态气态是物质的另一种常见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比较大,分子的运动速度非常快。

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会充满整个容器,并且可以自由扩散和均匀混合。

气态物质的状态转化主要基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当温度升高或者压力降低时,物质会从液态转变为气态,这个过程称为蒸发或汽化。

相反,如果温度降低或者压力升高,气态物质会冷却并且凝结成液态或固态。

四、物质的三态转化物质的三态之间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来实现相互转化。

例如,固体可以通过加热使其升温转化为液体,这个过程称为熔化;液体通过降温可以转化为固体,这个过程称为凝固。

相应地,气体可以通过降温和增加压力来转化为液体,这个过程称为冷凝;液体通过加热可以转化为气体,这个过程称为汽化。

物质的三态转化与相变热密切相关,相变热是物质在状态转化过程中吸收或者释放的热量。

三态变化(水)

三态变化(水)

液化


液化: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称为液化。 高温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滴。 云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的。
凝固


凝固: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称为凝固。 水在低温下凝固成冰。 凝固点:物质凝固时的温度成为凝固点。 水的凝固点为零摄氏度。 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升华


升华: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升 华。 例子:冬天的湿衣服。
0
2
4
6
8
10
12
14 时间/℃
物质
金刚石 钨 纯铁 各种钢 各种铸铁 铜
熔点
3550 3410 1535 1300-1400 1200左右 1083
物质
金 银 铝 铅 锡 硫代硫酸钠
熔点
1064 962 660 327 232 48
物质
冰 固态水银 固态酒精 固态氮 固态氢 固态氦
熔点
0 -38.8 -117 -210 -259 -272
凝华


凝华:气体直接变成固体的过程称为凝 华。 例子:碘,霜的形成。

水的三态变化
•物质从_____变成_____的现象叫做液化。气 体在液化时要_____。
•2.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常常会看到 冰棒在冒“白气”,这是( )
–A. 冰棒熔化后产生的小水滴
–B. 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 小水滴 –C. –D. 冰棒周围的空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 冰棒熔化后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黑龙江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30℃以下,漠河 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 ℃,在这样冷的地 区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呢?根据什么来 选择呢?
温 度 8 4 2 0 -2 -6 -10 -14 -18

物体三态变化口诀

物体三态变化口诀

(适合于八年级11月《重难点解析》栏目)
物体三态变化口诀
河北献县高官中学邱石军 062256
为了准确地记忆物体的三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可对照下图并结合口诀记忆。

从图上看:气体最轻放在最上端,固体最重,放在最下端,向上的箭头表示的变化都吸热;向下的箭头表示的变化都放热。

口诀记忆如下:
气体轻,往上升;固体重,下面定;液体居于二者中;
重变轻,吸热变化熔汽升;轻变重,放热变化液双凝。

意义:气体最轻,升值最上端;固体最重,固定在最下端;液体介于两者之间,在中间位置。

由较重的状态变化到较轻的状态,是吸热变化,包括:熔化、汽化、升华。

由较轻的状态变化到较重的状态,是放热变化,包括:液化、凝固、凝华。

固液气三态的分子特征与区别

固液气三态的分子特征与区别

固液气三态的分子特征与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个常见态,它们具有不同的分子特征和行为。

以下是它们的主要区别:1.分子排列:在固体中,分子密集地排列成有序的结构,通常以格子或晶体的形式存在。

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力。

液体中,分子排列较为紧密,但没有固体那么有序,分子之间可以移动,并保持相对接近。

气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几乎没有作用力,分子自由运动,间距很大。

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在固体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强,常见的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氢键和范德华力等。

液体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弱,但仍然存在,例如范德华力和氢键。

气体中,分子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范德华力。

3.分子运动:在固体中,分子的运动非常有限,只发生微小的振动。

在液体中,分子可以相对自由地移动和流动,但其运动是相对有序和有限的。

在气体中,分子具有较高的热运动能量,可以自由漫游并快速扩散。

4.压力和体积变化:固体通常具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并对外部压力变化不敏感。

液体在固定容器中具有一定的体积,可以随外部压力的变化而变形。

气体在给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可以具有不确定的体积,可以充满整个容器,并随着压力的变化迅速扩散或压缩。

总的来说,固体具有紧密排列的分子结构、强烈的相互作用力和固定的形状;液体具有相对紧密但无序的分子排列、较弱的相互作用力和可变形的形状;气体具有分子间距较大、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和自由扩散的特点。

这些差异导致了它们不同的物理和化学行为以及在各种情况下的观察到的现象。

物质的三态及状态转化

物质的三态及状态转化

物质的三态及状态转化物质是人们在生活中最为接触和熟悉的,而物质的三态及其状态转化则是人们对物质认识的基础。

物质的三态是指:固态、液态和气态,固态是物体的一种形态,它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固体分子间间距较短,分子不断振动,但保持着原来的位置;液态是物质的另一种状态,有自己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间间距较大,自由运动,因而没有固定的形态;气态是物质的第三种状态,没有个体体积和形状,其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不断运动,也不断碰撞,这些碰撞使气体的分子具有很高的能量。

物质的状态转化是固、液、气态之间的变化,其实是物质分子的内在状态变化。

在可逆状态转化中,也就是温度、压力等条件不断变化,但物质的化学成分没有发生改变的状态转化,例如水的三态转化。

在可逆状态转化中,物质的总质量和化学成分都没有改变。

1. 固体向液体的转化固态与液态是两种不同的物态,它们之间的状态转化叫做“熔化”或者“熔融”,从而形成液体。

随着温度的升高,固琴分子不断吸收外界热能,分子的振动增强,分子运动更为频繁,距离变大,吸收能量多,则发生熔化,分子将突破原来的排列,摆出随意的排列方式,成为了液态。

2. 液体向气体转化液态向气态的状态转化常常被称为“汽化”或“蒸发”,在液体表面分子发生振动、碰撞的情况下,分子获得能量,使其速率增大,从而跨越液体表面进入气态,分子之间分布分散,分子的活动能增强为气态,更加自由。

3. 固体向气体转化固态向气态转化也被称为“升华”,多发生在较低大气压下,物体表面的分子离开固体表面,成为独立的气体分子,由于热量不够充裕,不是形成液体直接转化为气态,整个过程相当于突跃阶段性的发生,正因为没有形成过渡的液体,固态向气体的转化只存在一个状态。

总之,对物态固、液、气的认识和状态转化在化学学习和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知道物质的状态和状态转化的规律,就可以做出更加精确的实验和相应的分析和应用。

固液气三态下分子力的变化规律

固液气三态下分子力的变化规律

固液气三态下分子力的变化规律固液气三态是不同的物质状态,在不同的状态下分子之间的力有所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分子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力,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变化规律的原因。

固态下的分子力在固态下,分子之间的运动非常有限,它们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振动。

这个振动的程度取决于不同物质中的分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类型。

因此,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往往比液体和气体要强得多。

最常见的固体是晶体,晶体中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离子作用力、共价键作用力和范德华力。

离子作用力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这种作用力通常存在于离子晶体中。

共价键作用力是由共享一对电子引起的,它通常存在于同种元素或含有相同的原子的分子中。

范德华力是由诱导偶极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这种力通常存在于分子中。

总的来说,在固定的位置上,分子之间的距离非常小,因此相互作用力通常非常强,而且是静态的。

在这种情况下,固态下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其他态要强。

液态下的分子力在液态下,分子之间的距离比固态宽松,因此它们可以通过比固态更广泛的振动进行相互作用。

这种协同作用导致液滴之间的吸引力变得更弱,分子更容易移动。

在液态下,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以及一些短程的共价键作用力和氢键。

这些力相对于固态下的分子之间的联系要弱一些。

此外,由于液滴之间距离变得很近,范德华力的作用也变得非常重要。

因此,在液态下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固态要弱。

但它们仍然足以在分子之间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使得液滴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和运动模式得以维持。

气态下的分子力在气态下,分子之间的距离非常远,它们具有很高的运动速度。

这种速度使得分子之间的碰撞变得更加随机,它们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也是随机的。

因此,在气态下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微弱,并且是临时的。

在气态下,相互作用力主要是由范德华力和短程的共价键作用力组成。

由于分子之间的距离非常大,这些力的作用力也很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1.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2.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2)汽化和液化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沸腾放热表面和内部剧烈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影响蒸发的条件:(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3)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吸热、放热情况升华固体→气体吸热凝华气体→固体放热1.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________;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________;A. 给湿头发吹热风B.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C.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D. 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3.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 初春,积雪消融B. 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 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4.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________;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典型例题C. 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5.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金属块,擦干后放一会儿,其表面会变湿。

此现象屮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A. 汽化B. 液化C. 升华D. 凝固6.下列发生了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________;A. 洒在地板砖上的水不见了B. 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C.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来越小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7.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B. 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8.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是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A. 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 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 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 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9.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________;A. 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B. 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C. 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D. 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10.如图所示的热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________;A. B.C. D.11.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D.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吸收热量12.下列现象,需要吸热的是________;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B.干燥的冬天结冰的衣服上的冰慢慢消失C.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D.早晨,室外大雾弥漫1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热量C.将沸点为12.3 ℃的氯乙烷喷到运动员扭伤的部位,是利用了氯乙烷迅速汽化吸热D.加油站都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14.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________;15.如图15所示,在严寒的冬季,将热水泼向空中,立刻变成冰凌。

下列物态变化,与此过程相同的是________;A.荷叶上水珠消失B.山头上浓雾弥漫C.潮湿的衣服结冰D.草叶上有霜产生图15 图16 图1716.如图16所示,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地窖的菜冻坏.所应用的原理是________;A.水凝固时放热B.水汽化时吸热C.水蒸气液化时放热D.水蒸气凝华时放热17.缺水地区的冬季,当地有些居民靠取冰雪来获得生活用水。

如图17所示,是将一定质量的冰雪,从-20℃加热到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水中有杂质产生的影响),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A.冰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100℃B.当地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C.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都吸热且温度升D.图像中的BC段,物质只是以液态方式存在18.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19.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

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_______;A.杯中液态氮放热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20.水被加热烧开后,水面上方有“白色气体”;在炎热的夏天,冰块的上方也有“白色气体”_______;A.前者主要是由杯中的水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B. 前者主要是由杯中的水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C. 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气态物质”D.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的液态物质”21.下表是l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_______;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22.人们用来取暖的一种热水袋如图2所示。

它的表面有很多长条状的橡胶突起部分,这些突起部分相互平行且突起的高度较大,做成这种外形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A.使热水袋美观大方,起到装饰作用B.使热水袋能同时具有传导、对流和辐射的传热功能C.这种突起具有良好的弹性,在外界压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弹性形变,以防止在某种重压下,所灌热水将热水袋胀破D.减小热水袋与人体的直接接触面积,以降低热水袋的放热速度,实现缓慢放热23.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_______;24.下列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B.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C.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D.水的沸点是100℃,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25.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是拍摄的照片。

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

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 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 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 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 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二、多选题26.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小琴根据实验目的,进行了认真规范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A. 石蜡是非晶体B. 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C.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需要吸热D. 42℃时,海波的状态是固态27.沈阳四季,风景迥异.无论是一朵花、一个麦穗,还是一粒沙、一片雪花,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_______;A.棋盘山“缧缈的雾”B.浑河边“美丽雾凇”C.植物园“晶莹的露”D.万柳塘“洁白的雪”28.从冰箱内拿出的牛肉,上面有一层白粉,白粉的形成原因与下图中相同的是_______;A.坚固的冰B.飘渺的雾C.晶莹的雾凇D.雪白的霜29.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_______;A. 冬天,树枝上形成“雾凇”B. 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 初春,洒在草上的水形成“冰挂”D. 冬天,窗玻璃上形成“冰花”30.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31.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三、填空题32.如图是小阳在室外游泳池游泳时的几幅画面,请根据图中的情景,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33.小宣在探究某个热学问题时,通过测量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温度T与温度t的关系:T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