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探究生命起源的奥秘——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

探究生命起源的奥秘——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

探究生命起源的奥秘——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

1.学习目标了解生命的起源,认识不同的学说,并比较它们的差异与优缺点。

了解现代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探究生命起源的过程中。

2.教学内容:1)古生物学和化石记录2)不同的起源学说,包括跳变学说、共生起源学说、自发起源学说、生命泡学说和遗传物质先行学说。

3)探究生命起源的现代方法3.教学步骤【Step 1】了解古生物学和化石记录生物在地球上的存在持续了数百万年。

在逝去的岁月里,许多生物物种已经消失了,但有一些生物物种的遗骸却被保存了下来,成为了现代生物学家们研究生命起源的有力证据。

在初二生物的教学中,学生们将通过学习化石记录,了解古生物学对于探究生命起源的重要作用。

【Step 2】了解不同的起源学说在探究生命起源的过程中,我们会学习到五种最主流的起源学说:跳变学说、共生起源学说、自发起源学说、生命泡学说和遗传物质先行学说。

学生们将会学习到每种学说的特点、优劣与相互关系。

【Step 3】探究生命起源的现代方法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研究生命起源已经变得更加高效和直观。

通过使用现代遗传学和化学方法,我们可以模拟地球早期的环境,并试图在实验室中重建生命起源的过程。

学生们会学习这些方法,并看到这项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Step 4】进行实验室实践在初二生物的教学中,实验室实践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生们会进行模拟实验,创造一个类似于地球早期环境的气氛,并使用不同的物质,制造一些可以模仿生命起源的化学反应。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并掌握现代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4.教学评估通过测试和实验报告的形式,评估学生们对于初二生物教学中新掌握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能力。

5.总结探究生命起源的奥秘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话题。

它始终吸引着科学家们的关注与探索,也成为了初二生物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学习古生物学和化石记录,了解不同的起源学说,以及探究生命起源的现代方法,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生命起源的奥秘,并掌握现代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生命的起源初中生物教案

生命的起源初中生物教案

生命的起源初中生物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起源理论,了解不同的假说和证据,并能够分析这些证据并表
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的生命起源理论;
2. 掌握重要的生命起源证据;
3. 能够分析生命起源理论的优缺点,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内容:
1. 生命的起源理论:进化论、创世论、化学进化论等;
2. 生命起源的证据:化石记录、分子生物学证据等;
3. 生命起源理论的争议和讨论。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以问题引导: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引起学生思考。

2. 教学:教师简要介绍不同的生命起源理论,并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的看法。

3. 活动:学生小组合作,通过资料搜索和讨论,研究生命起源的证据,并展示结果。

4. 总结:教师总结生命起源的理论和证据,并帮助学生评价各种理论的优缺点。

5. 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哪种生命起源理论更具说服力?为什么?教学评价:
1. 学生小组展示和互动评价;
2. 讨论中表达思考和观点;
3. 作业:写一篇文章,分析自己对生命起源理论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扩展活动:
1. 生命起源实验:模拟原生生物的实验;
2. 参观科学博物馆,了解更多的生命起源证据;
3. 小组辩论:辩论不同的生命起源理论。

教学资源:
1. 课本资料;
2. 网络资源;
3. 科学实验器材。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基本理论。

2. 让学生理解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

2. 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 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的详细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和过程。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2.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第一章:生命的定义与特征1.1 生命的定义1.2 生命的特征第二章: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2.1 原始地球环境2.2 化学进化论2.3 智能设计论第三章: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3.1 生命的起源过程概述3.2 生命的起源过程详细解析第四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4.1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的关系4.2 生物进化的证据与机制第五章: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5.1 生物分类与生物多样性5.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六、生命的起源与地球科学6.1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6.2 地球生命的宜居条件6.3 地球科学在生命起源研究中的应用七、天体生物学与生命起源7.1 天体生物学的概念7.2 宇宙中生命的可能性7.3 地外生命探索的进展与挑战八、生命的奇迹与生命科学的未来8.1 生命的奇迹:极端环境中的生命8.2 生命科学的未来:合成生物学与人工生命8.3 生命科学的伦理与责任九、实验与探究:模拟生命起源9.1 实验设计:从无机物到有机物9.2 实验操作: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环境9.3 结果分析与讨论:探索生命起源的可能性10.1 生命的起源:一个未解之谜10.2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命的定义与特征: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特征是探讨生命起源的基础。

学生应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的能力等,并能够区分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

生命的起源-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生命的起源-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生命的起源地球在宇宙中形成以后,开始是没有生命的。

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化学演化,就是说大气中的有机元素氢、碳、氮、氧、硫、磷等在自然界各种能源(如闪电、紫外线、宇宙线、火山喷发等等)的作用下,合成有机分子(如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硫化氢、氨、磷酸等等)。

这些有机分子进一步合成,变成生物单体(如氨基酸、糖、腺甙和核甙酸等)。

这些生物单体进一步聚合作用变成生物聚合物。

如蛋白质、多糖、核酸等。

这一段过程叫做化学演化。

蛋白质出现后,最简单的生命也随着诞生了。

这是发生在距今大约36亿多年前的一件大事。

从此,地球上就开始有生命了。

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最基本区别是:它能从环境中吸收自己生活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排放出自己生活过程中不需要的物质。

这种过程叫做新陈代谢,这是第一个区别。

第二个区别是能繁殖后代。

任何有生命的个体,不管他们的繁殖形式有如何的不同,他们都具有繁殖新个体的本领。

第三个区别是有遗传的能力。

能把上一代生命个体的特性传递给下一代,使下一代的新个体能够与上一代个体具有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特性。

这个大致相同的现象最有意义,最值得我们注意。

因为这说明它多少有一点与上一代不一样的特点,这种与上一代不一样的特点叫变异。

这种变异的特性如果能够适应环境而生存,它就会一代又一代地把这种变异的特性加强并成为新个体所固有的特征。

生物体不断地变异,不断地遗传,年长月久,周而复始,具有新特征的新个体也就不断地出现,使生物体不断地由简单变复杂,构成了生物体的系统演化。

地球上早期生命的形态与特性。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态很简单,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它没有细胞核,我们叫它为原核生物。

它是靠细胞表面直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养料来维持生活的,这种生活方式我们叫做异养。

当时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缺乏氧气的,这种喜欢在缺乏氧气的环境中生活的叫做厌氧。

因此最早的原核生物是异养厌氧的。

它的形态最初是圆球形,后来变成椭圆形、弧形、江米条状的杆形进而变成螺旋状以及细长的丝状,等等。

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的起源教案教案一课程名称:生命的起源教时安排:2节课教学目标:1. 理解生命的起源是如何形成的;2. 掌握一些重要的生命起源理论;3. 认识生命起源的关键环境条件。

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节课:1. 导入(5分钟):- 引入学生对生命起源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并谈谈他们对生命起源的理解;- 引入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如细胞、遗传等。

2. 了解进化论(15分钟):- 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解释物种适应和适者生存的概念; - 介绍一些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记录、共同祖先等。

3. 讨论最早的生命形式(20分钟):- 简要介绍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 分组讨论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并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

4. 认识重要的生命起源理论(15分钟):- 介绍现已有的主要生命起源理论,如化学进化理论、RNA 世界假说等;-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依据。

5.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命起源研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第二节课:1. 复习(5分钟):- 复习上节课介绍的生命起源理论和关键概念。

2. 认识关键环境条件(15分钟):- 介绍关键环境条件对生命起源的影响,如水、温度、化学成分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条件对生命起源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3. 阐述自然选择的作用(20分钟):- 讲解自然选择的概念和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选择在生命起源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4. 探索生命起源的未知(15分钟):- 引入一些目前尚未解答的生命起源问题,如生命起源地点、第一次遗传机制的形成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来解答这些未知问题。

5. 总结与讨论(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思考。

教学辅助与评估:1. 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和实验结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2. 利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生命起源概念的理解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的起源教案
教案名称: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命的起源及其重要性;
2. 掌握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
3. 探讨生命起源的未解之谜。

教学准备:
1. 地球演化的介绍资料;
2. 图片、视频素材。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5分钟)
1. 向学生介绍生命的起源是指生命从简单的有机物发展演化到复杂的有机体的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生命是如何起源的?
主体活动:(30分钟)
1. 向学生介绍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原核生物起源理论、原始生物细胞有核糖体RNA起源理论、化学演化理论等。

2. 分组讨论每种理论的依据、证据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3. 展示图片和视频素材,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各种理论。

巩固活动:(10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生命起源的未解之谜。

2. 邀请几组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并辅导学生探索更多未解之谜。

3. 通过互动问答的形式,复习课堂所学内容。

拓展活动:(10分钟)
1. 鼓励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生命起源的新理论。

2. 邀请有关领域的专家或科学家来学校讲座,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生命起源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到了生命的起源及其重要性,并学习了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问答,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时间限制,对复杂理论的解释和讨论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延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生命的起源》优教教案

《生命的起源》优教教案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1.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了解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

2.通过分析米勒的模拟实验与结果,说明有机小分子物质的生成条件。

3.通过对生命起源的探索和各种生命起源理论的了解,培养学生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但又要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2.了解米勒的实验的设计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1节生命的起源
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
物质:原始大气
能量:紫外线、闪电、高温等
场所:原始海洋
过程: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独立的体系
原始生命
二、生命起源实验探索:
1.米勒实验
2.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合成核酸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注意了课堂的开放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间的合作研究,对于生命起源的研究会有各种进展和突破,也会产生一些新的认识、理论和假说,原有的认识不断更新是极为正常的。

本节课师生共同去尝试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课堂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学生主动获取、整合信息,搜集相关证据,用自己的态度、情感和方式在课堂上向全体同学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科学发展的关注和兴趣,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知识要严谨、踏实,尊重客观事实,不主观臆断。

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的起源教案

生命的起源教案【篇一:生命的起源教案】泗洪县第三中学课堂教学案2012年月日备课备课人:谢敬琴总第 6 课时课堂教学后记【篇二: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第一节生命的起源一、教学设计思路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常见于各种科学杂志、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是科学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也是学生愿意学习和了解,乐于参与辩论的话题。

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不拘泥于教科书的呈现方式,而应根据教师所掌握的材料和学生获取信息的程度和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总的原则是: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能够理解证据和科学推测之间的关系,能根据教材所提供的证据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并以此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中体验到探索生命起源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简述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描述多数学者公认的有关生命起源的大体过程,利用科学史的过程性和探索性,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科学探索过程进行知识建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资料收集能力;锻炼学生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情感目标1、认同生命演化过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养成辨证的科学思维方式2、通过对科学史的学习,认同生命的发生和发展变化,形成生物进化和科学的自然观,拒绝邪教组织的反动宣传3、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三、重点: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化学进化过程和米勒实验难点:米勒关于生命起源的模拟实验和推测“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的过程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重在培养学生资料收集能力,养成辨证的科学思维方式,通过对科学史的学习,认同生命的发生和发展变化,形成生物进化和科学的自然观。

同时利用科学史的过程性和探索性,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科学探索过程进行知识建构,培养学生敢于怀疑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是本节课的亮点和关键点。

3.1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3.1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内容:本教学内容属于人教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具体内容包括:神创论没有事实依据;巴斯德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说”;科学家普遍认同“化学进化学说”。

本节内容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地球上的生命从哪里来?(二)教材中的地位和功能:地球上的生物丰富多彩,形态万千,它们都是由最初的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演化而来,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本章内容是在“生物的生殖和生长发育”和“遗传和变异”两章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非常感兴趣、想探索的话题。

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有些同学听说过神创论,还有些同学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宇宙,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宇宙中的最原始生命是如何出现的却不甚清楚。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同生物学的结论都来源于实验证据,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有关生命起源的假说,认同海洋化学起源说这一假说,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生命起源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和“海洋化学起源说”等有关生命起源学说的主要观点(2)描述多数学者公认的“海洋化学起源说”的大体过程2•能力目标:(1)比较关于生命起源的一些观点,评价它们的科学性;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分析巴斯德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分析米勒实验装置及结果,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逐步提高。

(3)学习科学家利用证据和逻辑进行科学推测的方法3•态度情感价值观:(1)分析科学实验成果确立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的观点,感受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相信科学拒绝迷信。

(2)学生能够认同化学进化论的观点。

(3)学生能够认同科学研究和人的认识是逐步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

教师教学教案:生命的起源

教师教学教案:生命的起源

教师教学教案:生命的起源精选教师教学教案:生命的起源精选教师教学教案:生命的起源教学目的:通过人类起源的教学,达到对学生的无神论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学过程:一、导入现在地球上的生物五彩缤纷、种类繁多。

最早的生物从哪儿来呢?生命又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呢?二、介绍中国古代的女娲造人传说和神创论的有关内容。

(讲女娲造人传说和补创论的故事)引出问题,女娲、上帝是谁创造的呢?若不接受传说和“神创论”,地球上的生命又是哪里来的?三、大多数科学家对生命起源的看法。

尽管假说很多,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地球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漫长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而来。

放原始地球状况投影片。

师:大约46亿年前地球诞生,地球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溢,天空中电闪雷鸣,形成原始大气层,水蒸气升入高空冷却变成雨水降落,地球上水越来越多,形成地球上原始海洋。

师: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生命起源是化学进化的结果。

在原始地球上,无机物能通过化学变化形成小分子有机物。

小分子有机物随着雨水,最后汇聚在原始海洋中。

在原始海洋中小分子有机物经过长期积累和相互作用自然合成了较大分子的有机物出蛋白质、核酸。

原始海洋中的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经过浓缩和相互作用,凝聚成具有原始界膜的独立体系。

独立体系在原始海洋中又经历了漫长、复杂的化学进化,最终形成原始生命。

从无生命的有机物进化到简单的小分子有机物再进化到大分子有机物再进化到原始生命,即生命的诞生,发生了非常复杂的化学变化?所以,我们说生命是通过化学进化诞生的。

这过程虽然只是科学家的猜测,但通过实验证明这个猜测有可能是对的。

另外,科学家认为原始地球产生于46 亿年前,原始海洋形成于38 亿年前,而原始生命发生在 35 年前。

四、学生谈学习收获。

2、我从哪里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活动准备:把“我从哪里来”作为研究课题,采用多种形式,搜集整理资料。

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从无到有的奇迹

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从无到有的奇迹

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从无到有的奇迹。

一、生命的定义在深入探讨生命起源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生命的定义是什么。

生命是指具有代谢、生长、繁殖和适应环境等基本生命特征的一种物质系统。

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生命体都具有这些特征。

二、生命起源的理论1.生命来自宇宙一些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于宇宙。

宇宙中的化学物质在空间中不断释放,并与其他物质产生反应。

一些科学家推测,生命的化学建立在天然气、水、尘埃和其他原始物质的基础上。

这个理论的支持者认为,生命的起源可能是通过一系列的随机几率事件来实现的。

而地上的生命,则是从太空中“落下来”的。

2.生命起源于地球另一种生命起源的理论是,它是在地球上产生的。

这个理论认为,我们的星球上的生命是从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

这种生命形式可以在各种环境下生存,包括沙漠、海洋和深渊等各种地理和气候条件下。

这种意见的支持者指出,我们可以在地球上找到很多形态复杂性不同的生命体。

从最简单的细胞到高度发达的哺乳动物,每一个类型的生命都经历了无数次自然选择的进化。

三、生命起源的真相虽然生命起源的真相仍然是未知的,但是在几乎每一个方案中都存在一个共同之处。

在生命起源之前,必须有一个可持续的基础化学环境。

在地球的早期历史中,大气层中的化学元素和能量,形成了化学反应。

这些化学反应让生物所需要的物质得以存在。

但是同时,在一个未被任何生命体打搅的条件下,需要时间才能形成生命最基本的化学成分。

在贯彻这个过程的时候,地球发生了很多次改变,包括地殻运动、海洋变化,甚至全球性的灾难。

这些事件虽然可能使生命的进化受到影响,但是也同时促进了基本建设的反应。

生物学家们利用模拟实验,展示了生命的各个方面所需的单独的成分是如何产生的。

分子学和细胞学的发展,使得科学家们对这个过程的探究更加深入。

最终结论是,我们的生命和其他生命形式都源自一个叫做“原始单元”的物质组合。

原始单元是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和产生化学反应的化合物。

生物学家现已成功地合成了原始单元,并展示了它是如何在适当的条件下自我组装成为生命的起始阶段。

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生命链的环节

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生命链的环节

初二生物生命的起源教案——生命链的环节。

一、环节一:物质基础——元素和化合物生命起源的第一个环节是物质基础,也就是所有生命体共同的基础元素和化合物。

在地球初期,氢、氦等元素随着太阳系形成而集中在了地球上。

随后,这些元素和太阳辐射形成了大气层和海洋,促进了化学反应的发生,使得由简单有机化合物到复杂有机分子逐渐演化的历程得以启动。

这一过程中,温度、水分、酸碱值和能量等因素的变化对有机分子的合成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环节二:有机分子的合成自然界中的复杂有机分子,包括核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都是由一些简单有机分子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而成的。

这些分子主要包括了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等化合物。

它们通过水的作用、酶的参与和化学能量的促进等不同机制,在适宜的条件下合成了更复杂的有机分子,使器官、组织、生命体得以构建和存在。

三、环节三:核酸和复制核酸是所有生物体中存在的最重要的生物分子之一,它们在DNA 和RNA的形式下,承载着细胞和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和调控信号。

在生命链教案中,学生需要认识和理解核酸分子的组成和结构、遗传信息传递的原理、DNA复制和修复等方面的知识。

生命的繁衍和后代的遗传变异都依赖于核酸分子的存在和功能。

四、环节四: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链的重要一环,也是整个生命体系的基础。

细胞中有一系列互相配合和协调的分子和机制,保障了细胞的稳定性、代谢性能和生命活动的实现。

学生需要学习和了解细胞膜、质网、线粒体、核糖体等结构和功能,同时也需要再次强调生命过程中能量、物质、信息传递和调控等方面的重要性。

五、环节五:多样性和演化生命是多样性的,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类生物体的繁多形态和功能。

无论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植物、动物、单细胞、多细胞生物等,它们都有着不同的遗传背景、适应性、代谢方式和形态特征。

学生在学习生命链教案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深入地认识生命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并学会通过对比分析和生物演化的过程来审视自己和周围的生物环境。

生物教案人类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物教案人类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物教案人类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掌握人类起源与进化的重要事件和证据;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生命的起源:1.1天地初始状态和无机物合成有机物;1.2原核生物的起源;1.3真核生物的出现。

2.生命的进化:2.1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2进化的证据:2.2.1古生物化石的发现;2.2.2同源器官的比较;2.2.3生物的分子遗传证据。

3.人类的起源与进化:3.1人类的起源:3.1.1人类的起源地;3.1.2人类的最近共同祖先;3.1.3人类与灵长类动物的关系。

3.2人类的进化:3.2.1人类的智力发展;3.2.2人类的体形特征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1.生命的起源(30分钟)1.1介绍天地初始状态和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理论和实验;1.2讲解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起源。

1.3给学生布置作业,完成关于生命起源的实验报告。

2.生命的进化(40分钟)2.1介绍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2解释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和其在进化研究中的意义;2.3演示同源器官的比较,说明其对进化的证据;2.4归纳生物的分子遗传证据,并进行案例分析。

3.人类的起源与进化(50分钟)3.1讲解人类的起源地、最近共同祖先和人类与灵长类动物的关系;3.2分析人类智力发展与体形特征、生活方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3.3展示相关文献和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重要事件,让学生了解人类生命起源与进化的基本知识。

2.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生命起源的实验,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古生物化石、同源器官和分子遗传证据,让学生掌握进化的证据和方法。

4.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图片、文献和视频资料的展示,加深学生对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开展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人类生命起源与进化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生物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教案4

初中生物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教案4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介绍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原始生命的产生过程,提示了生命的起源与原始地球环境条件的密切关系。

同时,介绍了米勒等科学家的实验过程,以及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成就,以便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二、设计意图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介绍自然界现存的形形色色的生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明白,现存的各种生物,既是地球上原始生命化学进化的原因,又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2、解决问题对于“生命的起源”主要采用依据设计的问题对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和分析讨论。

在教法上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先感性后理性、先讨论后结论的顺序,让学生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之中。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2.了解米勒的实验与结果。

3.了解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重大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形成客观的抽象思维方法。

4.通过讨论,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同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来的,生命是物质的。

2.通过介绍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2.教学难点(1)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2)原始生命的生命活动特点。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方法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2、结合阅读指导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

七、教具准备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相关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八、教学过程。

生命的起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生命的起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生命的源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让学生懂得如何去保护,去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水的重要性,懂得保护、珍惜水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看哪位同学最聪明,最先猜出来?(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得请它来。

)同学们都太聪明了,水是生命的源泉,那水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出示课件(地下水、湖泊水)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同学分小组去讨论,自由发言。


出示课件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老师用课件给大家的展示,大家看到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生活的周围,却充斥着种种不和谐的现象,污染水,浪费水的现象到处都是?同学们说说你的身边有哪些污染水,浪费水的现象?(同学们发现的可真不少,老
师给大家放一段视频大家来感受一下水对我们的重要性。


播放干旱的视频,让学生用身心去感受。

再出示水污染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的去感受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

引导学生懂得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活动:看了刚才的视频和图片,大家都触目惊心,感触颇深,让我们一起为保护水资源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同学们,拿起我们的水彩笔,我们画一副节水环保的图画,呼吁身边的人行动起来,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展示学生的作品,点题总结。

教学设计6:7.3.1生命的起源

教学设计6:7.3.1生命的起源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比较区别神创论、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和化学进化论等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2.简单评述科学家通过实验否定自然发生学说的过程;3.描述多数学者公认的化学进化的大体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1.巴斯德实验;2.化学进化过程和米勒实验;3.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化学进化过程。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地球上现在存在的生物是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

每一个生物的新个体都是由上一代个体经过生殖过程产生的。

那么最早的生物是从哪里来的?第一个生物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些问题是这一章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我们首先要讨论最早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活动:曾有一个学说,称为“神创论”,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上帝创造的。

上帝最初创造了多少种生物,地球上现在就有多少种生物;而且生物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教师设问:我们是否能接受这一观点。

如果生物是由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是谁创造的?如果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地球上的生物又是从哪里来的?——古代的人们认为:生物可以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转变而来。

如腐肉生蛆、腐草化萤、白石生羊等。

导出:“自然发生论”。

讨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怎样推翻这一观点?学生活动: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做了一个最令人信服却十分简单的“鹅颈瓶实验”。

他将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以无阻挡地进入。

巴斯德将瓶中的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部被杀死,然后放冷静置,结果瓶中没有出现微生物。

若打断曲颈管,一段时间后,瓶中就出现微生物了。

巴斯德的实验彻底推翻了生物可以由非生物直接转变形成。

导出:“生生论”: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

如果生物不能由非生物直接转变形成。

地球上的生命又是如何产生的?天外来客?经过人类不断的研究探索,现代科学家认为:在今天的地球条件下,生命不可能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转变形成,但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的自然条件与现在不同,那时的地球具备形成最简单生命的条件。

教学设计1:7.3.1生命的起源

教学设计1:7.3.1生命的起源

第三章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查找杂志、报纸、网络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难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教学方法:描述、讨论、表演等。

教具准备:装有腐败和未腐败肉汤的烧瓶各一个、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那时候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天空中电闪雷鸣,或赤日炎炎,与现在的环境迥然不同。

那么当时或者几十亿年前、几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又是怎样的呢?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样出现的呢?关于这些问题,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广为关注,人们不断地去探索和追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争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个热点——生命的起源。

[讲授新课]板书: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师:关于这个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问题,历史上也存在着多种臆测和假说,并有很多争议。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这样的故事。

(教师提前和学生一起排演话剧,由两名学生分别担任亚里士多德和斯巴兰让尼,还有一名学生担任斯巴兰让尼的助手——小王,以及一位旁白。

以上四位人物分别以角色的第一个字代表,比如亚、斯、王、旁。

)旁:生命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经常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今天,意大利生物学家斯巴兰让尼特邀公元前的一位伟大人物来共商此事。

亚:大家都认识我吧!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形式逻辑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老人家。

今天一个小辈邀请我去有重要事情商谈。

旁:亚里士多德老先生晃悠悠地爬上楼梯,按了几下门铃,无人开门,但却传来了王助手的声音。

王:是亚里士多德老先生吗?如果是您老人家的话,就请您把眼睛对准门上的感应器。

幼儿园生命的起源教案

幼儿园生命的起源教案

幼儿园生命的起源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生命的起源,并认识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区别。

2. 能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和实验等方式初步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繁殖等。

3. 能够通过学习实践,培养爱护生命的意识,发展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什么是生命?2. 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不同。

3. 生物的基本特征。

4. 生物的分类。

5. 生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2. 问题解决法3. 观察法4. 实验法教学资源:1. 《生命的起源》绘本2. 电脑、投影仪、PPT3. 实验器材:分别放一些豆子、米饭、玉米、花生入不同的杯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起幼儿们对生命的认知和好奇心。

2. 引导幼儿们关注自己和身边的各种生物,问:你们身边有哪些生物?它们和我们有什么不同?3. 出示绘本《生命的起源》问:你们知道书名的意思吗?生命从哪里来的?二、探究(25分钟)1. 通过启发性问题让幼儿们自主思考:什么是生命?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一种物体有没有生命?2. 通过实验让幼儿们了解“生命”的特点,引导幼儿们观察、探究并发言,实验结果呈现出来时,引导幼儿们描述出每种食物的变化,帮助幼儿们理解干粮发芽与其他物质的不同之处。

3.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生物的图片,引导幼儿们鉴别它们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并带领幼儿们认识并了解生物的分类。

三、总结与归纳(15分钟)1. 通过展示实验结果让幼儿们回顾刚刚的实验内容,总结出“生命”的基本特点。

2. 教师提问:干粮为什么会发芽?如何让植物长得更健康?并得到幼儿们的解答。

3. 引导幼儿们学习生命的分类。

四、评价(5分钟)1. 通过教师评价和幼儿们自评的方式,评价幼儿对于生命的观念有没有变化?认知水平是否提升?探究能力是否增强?五、课后拓展1. 自然观察:干粮发芽后的变化,植物生长的周期和方式等。

2. 课外阅读:《奇妙的植物》,《春蚕秋蝉》,《动物世界》等。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案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案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绘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

2、举例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二)能力目标1、通过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培养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命起源的进化顺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过程,渗透生命物质变化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观点。

2、通过了解我国探索生命起源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1、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2、解释米勒实验和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2、理解说明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教学过程:导入:现在的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可是在地球诞生之处,生物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那么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命的起源是怎样的.新授:一、“神创论”没有事实依据提问:神创论大家不陌生吧,那么你们能列举几个神创论的例子么?答:女娲造人、上帝造人等.讲解:很好,神创论认为,生命是神创造的,生命始终保持被创造时的形态和结构,而且一成不变.然而神创论没有任何事实依据,与科学相悖。

二、巴斯德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说"自然发生学说:今天地球上的生物可以由非生命物质自然而然产生出来。

资料分析: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阅读课本实验装置,讨论下列问题:1、为什么在鹅颈瓶口处有弯曲细长的玻璃管时,鹅颈瓶内的肉汤没有变质?2、为什么打断鹅颈瓶的瓶颈后,瓶内的肉汤变质了?3、为什么说这个实验彻底推翻了“自然发生说”?三、科学家普遍认同“化学进化学说”1、阅读:学生阅读课本的材料,找出生命起源的过程。

2、第一步:从原始大气到有机小分子第二步:从有机小分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第三步:有机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形成原始生命,并进一步形成原始单细胞生物3、讨论: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1)读图:米勒实验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原始的闪电向装置内输入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气,甲烷,氮,二氧化碳,氢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教学内容属于人教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具体内容包括:神创论没有事实依据;巴斯德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说”;科学家普遍认同“化学进化
学说”。

本节内容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地球上的生命从哪里来?
(二)教材中的地位和功能:
地球上的生物丰富多彩,形态万千,它们都是由最初的原始生命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演化而来,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本章内容是在“生物的生殖和生长发育”和“遗传和变异”两章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有关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非常感兴趣、想探索的话题。

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有些同学听说过神创论,还有些同学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宇宙,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宇宙中的最原始生命是如何出现的却不甚清楚。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同生物学的结论都来源于实验证据,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有关生命起源的假说,认同海洋化学起源说这一假说,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生命起源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说出“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和“海洋化学起源说”等有关生命起源学说的主要观点
(2)描述多数学者公认的“海洋化学起源说”的大体过程2•能力目标:
(1)比较关于生命起源的一些观点,评价它们的科学性;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分析巴斯德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分析米勒实验装置及结果,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逐步提高。

(3)学习科学家利用证据和逻辑进行科学推测的方法3•态度情感价值观:
(1)分析科学实验成果确立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的观点,感受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相信科学拒绝迷信。

(2)学生能够认同化学进化论的观点。

(3)学生能够认同科学研究和人的认识是逐步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1)否定自然发生说
(2)原始条件下的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
2•教学难点:原始条件下的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
四、教学过程:
4 _ 4
思考:
长而复杂的。

的奥秘
1•为什么要将瓶内的肉汤煮沸?2•静止后放置数天结果怎样?
3.如果把细长的玻璃管从根部打断后,静止一段时间会怎样?
4.为什么瓶口处有细长弯曲的玻璃管时,瓶内的肉汤不变质?
5•巴斯德的实验结论是什么?过渡:虽然巴斯德的实验彻底否定了
“自然发生说”但是这也使得我们对
于生命起源的问题又回到了起点,

命究竟从何而来呢?演示图片:火山喷发…… 提问:人们通过研究认为原始地球的大气主要成分为氨气、氢气、甲烷和水蒸气与现在截然不同这对我们有何启示呢?
讲述:通过研究科学家提出了生命起源三部曲:无机物生成有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有机大分子形成原始生命体。

设问:在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是如何形成有机物的呢?演示:米勒实验
思考:
1.向装置内通入水蒸气、氨气、甲烷、氢气等的作用是什么?
2.装置中的电极作用是什么?
3•如何模拟原始海洋?
4•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反应和循环,米勒得到了20种有机物,其中含有11种氨基酸,由此能得出什么结论?设问:那么无机小分子能否合成无机大分子呢?
演示图片:结晶牛胰岛素,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
提问: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说明什么呢?
讲述:有机大分子形成原始生命的过程,目前还不能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因此还需要科学家不断地探索。

也因此这种观点至今为止依然被称为一种假说,称为“海洋化学起源说”,由于这个观点有比较充分的根据和一些实验证明,所以为多数科学家所认同。

厂研究生命起源的方法:科学推测
物质条件:原始大气
条件彳能量条件:紫外线、雷电、高温等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V 环境条件:原始海洋
证据:弥勒实验
过程:原始大气成分------- 简单有机物 ------- 复杂有机物——*原始生命J结论: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