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办法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办法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指针对化工企业、石油石化企业等重大危险源企业,以保护人员、设施和环境安全为核心,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安全风险控制水平和应急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办法,重点强调不同方面的管理要点和相关措施。
一、法律法规遵循建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首要任务是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企业应制定内部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同时,应对标国际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如ISO 45001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二、危险识别与风险评估危险识别与风险评估是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实施的关键在于全面、细致地对危险源进行详细查找和分析。
企业应建立完备的危险源清单,其中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人员行为等各类危险源,以及废气、废水和固废等环境方面的危险源。
同时,应根据危险源的特性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事前的预防准备和事中的应急措施。
三、安全生产设施与装备保障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安全生产设施与装备的保障。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台账,定期进行设备设施的检查与养护。
对于老化、磨损等风险高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新或改造,确保其安全可靠性。
同时,应制定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确保其使用设备设施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四、舆情和事故应急管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旨在规避危险源的事故风险,但事故的发生往往是难以预料的。
因此,企业应建立舆情和事故应急管理体系,能够在事故发生后,迅速、科学地进行处置,并及时向社会公众和有关部门通报信息。
应急管理计划和演练应成为常态,员工应定期参与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事故应对能力。
五、安全培训和教育安全培训和教育是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水平。
企业应建立全员安全培训和教育制度,包括新员工培训、定期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操作规程的宣讲等。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编辑词条摘要1、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简介1.1相关术语(1)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2)风险: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
(3)危险源辨识:对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4)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
此过程往往伴随着对风险的排序、分级。
(5)风险预控: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的出现的过程。
(6)危险源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程。
(7)风险预警: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
(8)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
(9)本质安全文化:本质安全文化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精神,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以及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所在。
(10)本质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对系统中已知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小、控制,实现人-机-环系统的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们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风险管理过程。
(11)管理对象:是管理对象单元的一种划分,是对危险源的总结和提炼,是通过管住管理对象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或消除。
(12)管理标准:是一种标尺,是管理对象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的风险的最低要求。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及考核评价评价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及考核评价评价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了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发生重大或重特大事故而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
其目标是通过管理威胁源、控制风险源、改进安全措施等一系列措施,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
本文将从运行和考核评价两方面展开对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评价。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是指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的运作情况。
评价其运行的主要依据是体系的各项运行指标和管理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并根据反馈的实际效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运行方面,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应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风险源进行定制化设计,并确保各项措施能够有效应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因此,在评价体系的有效性时,需要考察体系是否能够完整覆盖企业的风险源,并且措施是否能够有效控制和防范这些风险。
其次,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需要能够符合实际操作的要求,具备易操作性和可维护性。
在评价可操作性时,需要考察体系是否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且是否能够方便地操作和维护。
再次,评价体系的持续改进性。
安全管理体系需要不断进行改进,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变化。
在评价体系的持续改进性时,需要考察体系是否能够持续改进,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调整和修正。
最后,评价体系的风险预警性。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具备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在评价风险预警性时,需要考察体系是否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以避免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损失。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考核评价是指通过一定的考核手段和方法,对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和判断。
评价体系的考核评价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方法,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在考核评价方面,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
考核指标体系应包括运行效果、操作执行、应急能力等多个方面,要求指标具备客观性、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反映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效果。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念(三篇)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念本质安全管理体系(Inherently Safer Management System,简称ISMS)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系统,旨在通过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风险,从而确保工业过程的安全性。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改变工艺设计和操作方式,使工业过程本身就具备安全性,而不是依赖于管理措施和设备监控来控制风险。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AIChE)在1985年提出,随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一概念主张利用设计和选择更安全、更可靠的工艺和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风险和危害,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包含以下几个重要方面:1. 基本原则: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是避免或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这包括通过选择安全和稳定的工艺、材料和设备,减少物料和能量的储存和传输,避免危险反应和条件的出现,确保操作员的安全。
2. 风险评估: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对工艺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这包括确定潜在的危险源、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以及制定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3. 工艺改进: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对工艺进行改进,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这包括通过减少潜在危险源,改进工艺和操作方式,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事故风险。
4. 应急管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这包括建立应急预案,培训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准备必要的设备和资源,确保及时、有效的应急响应。
5. 持续改进: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不断进行改进和学习,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这包括对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管理措施和工艺设计,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合作。
企业管理层应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将其列为重要的生产经营目标,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员工应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作,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当今迅猛发展的社会和技术发达的时代,信息的安全问题一直被企业及政府部门重视。
面对科技进步带来的可能性和潜在的威胁,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对公司安全防范和减少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Essential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ESMS)原则是一套有效的安全管理系统,从安全文件和政策、管理职责、安全风险识别到报告、追踪及修正安全过程,ESMS有助于公司保护环境,增强生产能力,降低安全损失,并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ESMS的基础是清晰和形式化的安全文件和政策,其中包括安全目标,安全规定,安全等级以及各种安全策略。
主要安全文件有安全管理手册,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安全操作程序,安全检查表和安全档案等。
在安全文件的基础上,企业可以设立一系列的管理职责,分配安全工作的授权人和角色,确定安全领导和安全专员,组建安全组织机构,并且贯彻执行安全管理的职责、权限和程序,以确保安全文件的有效实施。
第二步是安全风险识别。
企业要对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以保护公司、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免受财产和人身伤害。
企业要进行安全风险识别,以识别公司内部及外部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建立安全风险辨识体系,制定出可行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随着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公司需要建立清晰的报告、追踪及修正安全过程。
公司应定期对安全风险的控制情况进行报告,并在必要时进行安全检查和测试,定期对安全风险进行追踪和评估,并经常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技术发展,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审核,检查、修改和优化安全管理。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有效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倡导企业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文件体系,分配安全管理职责,确定安全风险识别和控制措施,并定期报告,追踪及修正安全程序。
ESMS以合理、有效的措施增强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企业安全性能。
推行有效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势必能够为公司保护环境、增强生产能力、降低安全损失、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办法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办法前言为了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危险化学品及其生产环节,而且成效显著。
本文主要介绍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办法,以及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述一般所说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指建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基础之上,在危险化学品企业中运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它的基本原则是采取控制措施使人员、财产和环境遭到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实质上是通过风险评估、危险源识别和风险控制等方式,来提高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水平和安全环境。
而其管理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危险化学品企业应确立本质安全意识并将其落实到企业内部,从而确保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2.危险化学品企业应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分类方法,对企业内部的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并进行风险评估;3.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全面识别其内部可能出现的危险源,并确定可能造成的后果;4.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对危险源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以减轻危害;5.危险化学品企业应为其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培训,以提高员工的本质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需要注意的问题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自我评估在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前,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先进行自我评估,建立一个基准线。
在自我评估时,企业应将其危险化学品分门别类进行评估,并对其内部环境、设备等方面进行评估,以便全面了解自身的危险性和风险水平。
同时,还需对隐患进行排查,确保企业在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前不会出现较大的安全事故。
(二)完善本质安全运行机制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建立和完善本质安全的运行机制和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相关安全操作规程,从而确保企业的危险程度得到有效的控制。
此外,企业还应不断完善安全标准、规程、制度等,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本质安全意识。
(三)进行风险评估危险化学品企业需要对其内部的危险化学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保障生产安全。
2024年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手册(3篇)
2024年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手册引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综合管理理念,旨在确保企业安全、可靠、持续发展。
安全文化是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价值观以及安全行为。
本手册旨在指导企业员工建立和培养正确的安全文化,共同构建安全的工作环境,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安全文化概述1.1 安全文化的定义1.2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文化的关系1.3 安全文化的意义及影响第二章:安全文化的核心要素2.1 安全信仰和价值观2.2 安全意识和责任心2.3 安全知识和技能2.4 安全规范和行为准则2.5 安全沟通和信息共享第三章: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3.1 领导重视和示范作用3.2 以人为本,充分关注员工需求3.3 全员参与,共同建设3.4 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第四章:安全文化的培养和发展4.1 培训和教育4.2 安全意识宣传4.3 安全技能培养4.4 安全行为规范4.5 安全激励机制第五章:安全文化评估和监督5.1 安全文化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5.2 安全文化监督和反馈机制5.3 安全事件处理与学习结语:建立和培养良好的安全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通过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我们有望实现全员安全意识的提升,构建出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共创美好未来。
2024年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手册(2)第二节安全文化的功能及作用4第二章黄白茨矿业公司本质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和内容7第一节本质安全文化内涵7第二节本质安全文化目标9第三节本质安全文化建设内容与任务11第三章黄白茨矿业公司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模式13第一节安全观念文化13第二节安全管理(制度)文化18第三节安全行为文化26第四节安全物态文化31第四章黄白茨矿业公司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流程36第一节研究树立37第二节培育强化37第三节评价考核40第四节确立巩固42第五节检查反馈、持续改进44第五章黄白茨矿业公司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45第一节组织保障45第二节制度保障46第三节舆论保障46第四节经费保障47第六章黄白茨矿业公司安全文化知识47第一节煤矿安全生产方针47第二节安全理论48第三节安全理念52第四节安全生产月的由来53第五节历年全国安全生产月(周)主题54第六节二十种安全不放心人56第七节安全十大劝56第八节安全工作十关键57第九节亲情寄语58第十节安全三字经78第十一节安全口诀832024年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文化手册(3)本质安全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科学和系统的管理措施,预防、减少和控制安全风险,实现安全生产的状态。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及考核评价评价全新精选
3
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建立员工安全提案制度 ,激发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和创造力。
PART 03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评 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确定评价目标
明确考核评价的总体目标和具体 指标,如事故发生率、安全隐患 排查整改率等。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评价目标,结合行业特点和 实际情况,构建全面、科学的评 价指标体系。
提升安全培训与文化建设水平
强化安全意识教育
定期开展安全意识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自 我保护意识。
加强安全技能培训
针对不同岗位和工种,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安 全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积极培育企业安全文化,通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月活动等形式,营 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评价方法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
随着企业安全管理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评价方法也需要不断完善 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安全管理需求和挑战。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将更加注重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将更加注重这些技术的应 用,以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安全生产绩效提升
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良 好
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得到有效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更加规范、科学,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安全生产投入产出比优化
企业通过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了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实现了安全生产 投入产出比的优化。
员工安全意识与行为改变
加强规章制度执行力度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念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念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模式,旨在通过对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操作方法、安全设备和人员行为等方面的全面管理,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强调预防控制,通过建立和推行一系列的原则、规程和制度,预防和控制可能引发事故的因素,确保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
构建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包括:安全文化、风险管理与评估、安全设备和装置、应急管理、培训教育和安全监测与评估等方面。
一、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也是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石。
安全文化是指企业成员对安全的理解、认同和行为的总和,它决定了企业成员对待安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在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中,企业需要通过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使每个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形成安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要务的共识。
二、风险管理与评估风险管理是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定量化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企业的安全运营。
风险管理与评估包括风险识别与分析、风险评估与定量分析、风险控制和应急救援等环节。
通过对事故隐患的识别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安全设备和装置安全设备和装置是保障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
包括各种安全防护设备、报警系统、环境监测设备等。
企业应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安全设备和装置,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功能正常,以及员工对其正确使用。
四、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指预防事故的发生,以及在事故发生后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抢险救援和事后处置。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各岗位职责和任务,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升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五、培训教育培训教育是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技能,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2024年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念
2024年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念【引言】2024年,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安全问题成为企业和组织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种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手段,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特点、原则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2024年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概念】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指的是以预防事故和减少风险为目标,通过科学、系统、规范的管理方法,建立和运行一整套适应企业特点、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安全管理系统。
其核心理念是从事故本质和根源上寻找安全隐患,通过源头控制和综合治理的方式,实现对人、设备、环境等要素的全面管理,从而达到事故预防和安全保障的目标。
【特点】(一)全面性: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注重从全局角度考虑安全问题,将安全管理渗透到各个环节和层面,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控制。
(二)综合性: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不仅关注设备和技术,还关注管理和人员等方面的因素,使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
(三)科学性: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以科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控制,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风险导向: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以风险为核心,通过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识别、分析和控制。
(五)持续改进: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注重持续改进和优化,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提升管理水平和安全绩效,实现持续的安全管理和风险降低。
【原则】(一)风险管理原则:根据实际风险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减轻和消除可能的危险为目标。
(二)一体化原则:将安全管理与企业的各项业务和活动有机结合,形成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整体管理体系。
(三)全员参与原则:强调所有员工都是安全问题的责任人,鼓励和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作。
(四)持续改进原则:不断学习和改进管理方法和技术,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的各项要素和环节,提高安全绩效。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念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念本质安全管理体系(Inherently Safer Management System,ISMS)是一种精细化、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方法。
其基本理念是:在设计和操作过程中,尽可能通过减少或消除危险源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而不是仅仅依靠事故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来应对事故发生。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强调通过系统性的分析和设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人员、设备和环境免受事故的威胁。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理念是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是指通过在系统设计和操作中尽量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源的数量和严重程度,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影响。
与传统的事故防护理念相比,本质安全强调通过改变系统本身的特性来降低事故风险,而不仅仅依靠事故防护设施和应急处理措施来应对事故。
本质安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1. 危险源的消除或减小: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要求通过尽可能消除或减小危险源的数量和严重程度来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影响。
这涉及到在系统设计和操作中优先考虑使用非危险物质或低危险物质,或者采取措施来减小危险源的数量和浓度。
2. 风险评估和控制: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强调通过全面的风险评估来确定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这涉及到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包括危险源的识别、评估和控制。
同时,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控制措施,包括工艺安全控制措施、设备安全控制措施和操作安全控制措施等。
3. 操作和管理的适应性: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在系统的操作和管理中考虑到安全性的需求,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确保操作和管理的安全性。
这包括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建立有效的标准操作程序和管理制度,以及实施有效的安全监测和审核。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责任和参与: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需要明确各个相关方的责任和义务,并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作。
这包括企业管理层、安全生产部门、操作人员、相关部门和组织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等。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办法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办法
是指为了预防和控制重大事故风险,保障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一系列办法。
该办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而制定的,旨在确保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指针对本质安全单位,根据本质安全管理原则,建立的以安全为核心的组织体系。
其目标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预防和控制重大事故风险,保障生产经营的安全可靠。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明确建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原则,并指导本质安全单位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组织架构、职责分工、政策制定等工作。
2. 风险评估与预防控制:要求本质安全单位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潜在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风险的可控性和可管理性。
3. 安全培训与教育:要求本质安全单位开展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本质安全管理技能。
4. 监督检查与评估:要求相关监管部门对本质安全单位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和评估,确保其安全管理工作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5. 事故应急管理:要求本质安全单位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机制,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置,最大程度减少事故的损失和影响。
通过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办法,可以有效提升本质安全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风险,保障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能够提升社会公众对本质安全单位的信任度和安全感。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标准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标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标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保障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种全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已逐渐被各个企业所接受和应用。
因此,如何进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考核评估,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标准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简称ESM,是由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AIChE)在1985年提出的安全管理理论。
其核心思想是在生产设计、工艺选择、安全装置的配置和运营管理等方面,通过充分考虑物质的本质属性、自身特性和意外事故的风险程度,减少损失和减轻风险。
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可以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安全可控、可预防,从而降低事故风险、保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标准1.制定安全生产方案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方案,包括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等,为生产经营提供保障。
具体评估指标包括:生产方案是否详细完整、是否科学、是否有效等。
2.设备管理企业应加强设备管理,保证设备安全、可靠、合规、环保,以保证设备的长期利用。
具体评估指标包括:设备是否按照规定选型、购置、日常保养和定期检修等。
3.工艺流程管理企业应制定完整的工艺流程和控制措施,确保生产流程安全、可靠,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率。
具体评估指标包括:工艺流程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定期更新等。
4.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加强安全管理能力。
具体评估指标包括:安全生产培训计划和日常培训是否有效、员工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状况等。
5.事故应急预案企业应制定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启动、组织指挥、应急处置等方面,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具体评估指标包括:应急预案制定是否符合国家标准、预案中预测性的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故设定救援应急措施、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能力等。
2024年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念
2024年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念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指基于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的一套机制和方法,旨在保护和维护组织的核心利益,确保其安全生产、运营和发展的体系。
在2024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化,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理念转变2024年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将更加注重综合管理和协同作业的理念转变。
传统的安全管理主要关注事后整改和事故处理,但在2024年,本质安全理念将更加强调从源头预防和控制风险,注重事前风险评估和事中风险控制。
同时,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将注重协同作业,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提高安全管理的综合效益。
二、数据技术应用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2024年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将更多地应用数据技术。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更好地识别和评估安全风险,提前预警风险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同时,数据技术还可以辅助决策,提高管理层对安全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标准化和信息化2024年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将更加强调标准化和信息化的建设。
标准化是保证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和程序,实现对风险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信息化则是提高本质安全管理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实现实时监测和追踪,提高信息共享和通讯效率。
四、人才培养和管理2024年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将注重人才培养和管理的重要性。
本质安全管理需要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才,他们需要具备全面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能够识别和评估风险,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并能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
同时,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还需要健全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安全管理人员。
五、国际合作和交流2024年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将更加重视国际合作和交流。
安全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各国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风险相似,因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安全挑战。
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提高本质安全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念模版(3篇)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念模版一、引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指在化工企业、石油化工企业等危险化学工艺企业中,通过建立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旨在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保护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概述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制度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标准化管理、安全文化建设等为手段,通过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对危险化学品和相关的设备、工艺、作业人员等进行全过程的风险评估和管控。
三、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1. 预防事故的发生: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尽最大努力预防事故的发生。
2. 保护人员安全:确保所有员工在工作中获得充分的安全培训和指导,且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人身伤害风险。
3. 保障环境安全:充分考虑企业对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危险化学品及相关工艺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 提升企业竞争力: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事故带来的损失,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形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1. 制度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风险管控制度、应急救援制度等,确保安全管理的持续有效性。
2. 信息化管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包括风险评估、事故报告、应急处理等功能,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 标准化管理:制定、实施和维护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要求的相关专业标准和管理标准,为企业提供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导。
4. 安全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和安全价值观,构建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安全文化氛围。
5. 教育培训: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危险化学品和相关工艺的认识和操作技能,增强员工的风险识别和应急处置能力。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办法范文(二篇)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办法范文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以预防为核心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体系,旨在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本质安全风险,保障生产经营稳定和员工安全。
一、引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背景和意义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防范和控制本质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本质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和严重性不断增加,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建立和实施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原则是预防,通过事前识别和评估本质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提前预防事故的发生。
2. 全员参与: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应该全员参与,从领导到员工都要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作,共同守护本质安全。
3. 分级负责: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明确各级责任,并通过职责明确和人员培训,确保责任能够落实到位。
4. 连续改进: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应该不断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纠正不足,确保其始终保持有效性和适用性。
三、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1. 风险评估: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评估,确定潜在的本质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重点包括对生产设备和工艺的评估、物料和环境因素的评估等。
2. 文件控制:建立和维护相关的文件体系,包括本质安全管理手册、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
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
3. 培训和教育: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正确地识别、评估和控制本质安全风险。
4. 设备和工艺控制:通过建立和实施相关的设备维护和工艺控制措施,确保设备和工艺的安全可靠性,防止事故的发生。
5. 突发事件应对: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包括事前预案制定、组织管理、危险源控制等,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响应并控制事态。
四、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1. 制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方案: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要,制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和工作计划。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1.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分为3个层次: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操作规程和其他支持性文件。
【判断】A.正确B.错误2.本质安全他稳性是指本质安全的系统具有保障本身不对外部输出风险的性能。
【判断】A.正确B.错误3.在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制度和流程实施后,管理层面的人员应严格执行制度的要求,确保制度约束范围内的管理对象开展工作时能够严格依从制度和流程的要求,保证制度和流程的要求在管理过程中落实。
【判断】A.正确B.错误4.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保持程序由工作计划制订、体系文件修订、体系文件执行、检查与评审和工作改进5个步骤构成。
【判断】A.正确B.错误5.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组织策划阶段,应根据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初步准备情况制订工作计划,明确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方法、责任分工、工作周期等内容。
【判断】A.正确B.错误6.在体系的运行过程中,不符合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是否及时和有效,以保证今后不出现或少出现类似的不符合,保持体系的充分、有效运行。
【判断】A.正确B.错误7.本质安全自稳性是指本质安全的系统具有保障本身安全和稳定运行的性能。
【判断】A.正确B.错误8.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明确了企业本质安全管理的管理内容、管理方法和管理要求,即明确了开展本质安全管理时“管什么”和“怎么管”。
【判断】A.正确B.错误9.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保持阶段,对于制定和修订完成的体系文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体系文件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被全面执行和落实。
【判断】A.正确B.错误10.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程序由组织策划、体系知识培训、体系文件编写、体系文件执行、体系评审和纠正问题6个步骤构成。
【判断】A.正确B.错误11.企业本质安全包括四个方面:人的本质安全化、物(机)的本质安全化、环境的本质安全化、管理的本质安全化。
【判断】A.正确B.错误12.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为PDCA戴明循环模式。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办法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办法一、前言为了保障企业及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促进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制定本《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办法》。
希望企业能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管理办法,加强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和持续改进,确保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概述1. 管理体系定义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以科学的方法、完善的组织结构、规范的管理流程和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对企业所涉及的各类危险源进行防范和管控的一种管理体系。
2. 管理体系目的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是,通过对产生事故风险较大、后果严重影响范围较大的危险源进行分级管理、限度控制和措施落实等手段,以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可靠、稳定和持续运转为目的。
3. 管理体系原则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的原则是科学化、系统化、持续改进和全员参与。
具体来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应符合以下原则:•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实施安全风险评估和危险化学品分级管理,确定危险化学品的存储、使用、取用控制等措施;•严格执行本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和控制,合理规划职责和人员;•进行日常安全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加强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落实;•坚持数据分析、持续改进,追求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优化。
三、管理体系组织1. 管理机构企业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按照安全机构人员规模、组织职责和分工等要求,建立管理层、生产单位和后勤单位的安全管理机构,并聘请安全专家坐镇。
2. 分级管理从安全风险的角度出发,企业应将本质安全工作分为三级进行管理,即“企业级、生产单位级、工段级”。
各级应在本质安全工作中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任务,并实行明确的上下级审核制度。
四、管理体系运行1. 安全控制措施根据分级管理原则,针对不同级别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企业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危险化学品分级、存储分类、安保防范、配套设备和设施的必备条件、职责与权限的纯空,隐患排查管理、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处置等各方面要求的落实。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及考核评价评价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及考核评价评价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主要手段、管理过程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方式,在实践中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电力等领域。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不仅仅是一项投入,而且是一项全过程的管理,需要不断的验证和检验。
为了保障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必须加强考核评价工作,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确保安全生产和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管理过程为核心,全员参与、责任到人、协同配合、持续改进。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预防为主。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重视对潜在风险和隐患的预防,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以降低事故的影响和损失。
2.综合治理。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强调综合治理,把各种管理措施融合起来,把互相关联的环节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管理过程。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需要以管理过程为核心,全面分析生产过程中的隐患和风险,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管理流程,通过制度规范和标准执行,强化随机检查和内部审计等制度,不断发掘和弥补管理的漏洞。
4.全员参与。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强调人性化管理,鼓励员工再教育和培训,并积极推动员工参与评价和认证审核工作,从而提高员工的安全管理意识。
5.责任到人。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各级管理者和值班人员落实属地化安全管理责任,认真履行职责,加强领导和监管,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震慑,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落实。
6.协同配合。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各部门间加强沟通协调、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建立多部门联合协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按要求的标准和步骤高效有序地进行。
7.持续改进。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强调持续改进,要求企业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和方案,加强技术更新和学习,推动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建设和核心管理环节完善,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考核评价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评价是对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效果和管理水平的考核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建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背景及意义煤炭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构成中一直占70%左右,我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而且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在今后几十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目前我国拥有各类煤矿2 万多座,但我国煤矿事故年死亡人数却占到了世界煤矿事故年死亡人数的80%以上。
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但煤矿安全生产仍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有重点煤矿的安全形势仍然令人担忧,重大事故时有发生。
煤矿重大事故的不断发生不但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也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在煤矿企业中,安全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要求。
多年以来,我国的煤矿企业积极探索和实践煤炭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尤其是近年来,安全管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本质安全管理的思想也应运而生,并在多家煤矿企业得以贯彻执行,取得了初步成效。
神华集团是国内较早探索本质安全管理的煤矿企业。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推广是一个战略问题,它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效益工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大力推行,必将在很大程度上使煤矿的安全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考虑到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现实需要以及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2005 年年底,在国家煤炭安全总局组织下,开始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符合煤矿实际的安全管理体系,即“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研究” 。
2007 年3 月在神华集团上湾煤矿和徐州矿务集团权台煤矿开展首批试点工作。
第 2 章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简介2.1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及相关术语2.1.1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概念(1)本质安全管理的定义本质安全管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根本目标的,以预控为核心的,以危险源辨识和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的,与传统安全管理相比更有效、更科学、更系统的管理,能使我国的煤矿安全状况得到根本改善,达到国际先进安全管理水平的一种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
(2)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的煤矿本质安全目标。
2.1.2本质安全管理的相关术语(1)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2)风险: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
(3)危险源辨识:对煤矿各单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
(4)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
此过程往往伴随着对风险的排序、分级。
(5)风险预控: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的出现的过程。
(6)危险源监测: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程。
(7)风险预警: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
(8)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如管理者的违章指挥行为、不尽职行为。
(9)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煤矿本质安全文化是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精神,并为广大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以及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所在。
(10)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系统中已知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小、控制,实现煤矿人-机-环系统的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们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风险管理过程。
(11)管理对象:是管理对象单元的一种划分,是对危险源的总结和提炼,是通过管住管理对象实现对危险源的控制或消除。
(12)管理标准:是一种标尺,是管理对象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消除或控制危险源的风险的最低要求。
管理(对象)标准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行业有关标准和企业标准从严制定。
(13)管理措施:是指达到管理标准具体方法、手段。
(14)PDCA:是戴明提出的一种循环管理模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从管理的计划到改进是一种闭环的管理。
2.2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成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风险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组织保障管理、本质安全文化管理、本质安全管理评价和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2.2.1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过程主要包括:危险源辨识、危险源风险评价、危险源风险预控、危险源监测、危险源风险预警和危险源风险控制等。
(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其目的是在煤矿安全事故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实际的人员配备条件、机器装备条件、自然地质条件等,综合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安全检查表、问卷调查法、标准对照法以及工作任务分析等危险源辨识方法,系统地辨识存在于煤矿上的危险源以及其起因和后果。
危险源辨识首先要对煤矿的所有部门进行合理划分,确定基本危险源辨识的子单元,然后确定哪些因素属于危险源范畴,以便开展辨识工作。
危险源辨识的基本内容包括人(11 因素)、机(8 因素)、环(19 因素)、管(18 因素)四个方面,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有工作任务分析法和事故致因机理分析法,其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四步:①指定总体指导方案;②人员培训;③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④资料整理、归档;⑤危险源信息化管理。
(2)危险源风险评价煤矿企业危险源风险评价是分析危险源产生的风险的大小,根据评价目的和实施阶段不同可分为静态风险评价和动态风险评价。
静态风险评价是对企业辨识出的基本危险源逐个进行定量分析,以确定其可能引发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的范围和程度,主要方法有风险矩阵法等。
由于在煤矿企业危险源体系中有一些危险源具有时间记忆性,其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造成的风险大小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对危险源进行动态风险评价。
危险源动态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进行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的前提,动态评价的方法随评价对象(人、机、环、管)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3)危险源风险预控煤矿企业风险预控是企业根据基本危险源辨识和静态风险评价的结果,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控制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的出现,遏制事故的发生。
煤矿企业风险预控不同于隐患消除,隐患消除是在实际出现了危险源(隐患)之后对其进行控制或消除,而风险预控是对煤矿企业辨识出的可能会出现但尚未出现的危险源进行预防性的控制或消除,对于本质型危险源要将其风险程度降到最低,而对于非本质型危险源要彻底消除,使其没有发生的条件。
风险预控的方法有技术方法和管理方法。
(4)危险源监测煤矿企业危险源监测是指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实时或定期的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状态的动态信息。
危险源监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危险源动态监测与动态信息采集;②危险源动态信息传递。
监测的方法应依据危险源的特征实行定时监测或实时监测。
(5)危险源风险预警与控制危险源风险预警与控制的简单流程描述如下:危险源动态信息采集信息传递动态风险评价发出风险预警处理措施,具体工作流程见图2-2。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管理的实施方案采取戴明的PDCA 管理模式设计,强调持续改进,基本流程如下:图2-8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思路工作最终要形成一套管理体系文件和一套包含基本信息的、可运行的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汇编》、《考核评分标准》、《风险管理手册》、《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手册》、《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手册》、《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手册》。
3.3.1 风险管理小组工作程序风险管理小组的任务是控制危险源、预防风险的发生。
风险管理过程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提取管理对象、制定管理标准与措施、风险预控、危险源监测、风险预警、风险控制。
建议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为主,其他方法辅助来进行危险源辨识,工作任务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组织成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从而识别出有关的危险源的一种方法。
风险管理小组的工作程序如下:第一步:首先明确煤矿八大事故及事故类型(1)瓦斯事故:瓦斯、煤尘爆炸或燃烧,煤(岩)与瓦斯突出,瓦斯窒息(中毒)等。
(2)顶(底)板事故:指冒顶、片帮、顶板掉矸、顶板支护垮倒、冲击地压、露天煤矿边坡滑移垮塌等。
底板事故视为顶板事故。
(3)机电事故:指机电设备(设施)导致的事故。
包括运输设备在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4)放炮事故:指放炮崩人、触响瞎炮造成的事故。
(5)水灾事故:指地表水、老空水、地质水、工业用水造成的事故及溃水、溃沙导致的事故。
(6)火灾事故:指煤与矸石自然发火和外因火灾造成的事故(煤层自燃未见明火逸出有害气体中毒算为瓦斯事故)。
(7)运输事故:指运输设备(设施)在运行过程发生的事故。
(8)其它事故:以上七类以外的事故。
第二步:分析整理各自的工作任务和工序要点:所有包括井下和地面的部门都应组成风险辨识小组,都应详细列出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及工序,该步骤完成后应交各部门所有员工讨论,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工作任务与工序,倘有遗漏将直接导致危险源辨识不全;务必采用其他危险源辨识方法作为补充。
第三步:辨识每道工序中的危险源要点:一些每个部门均涉及的工作任务(如:入井前准备)应全部归纳出来单独进行危险源辨识。
应将一些在所有的工作任务和工序中都可能出现的危险源,如无证上岗,单独拿出来防止每个风险管理小组的每个工作任务中都进行该项危险源辨识,造成危险源的大量重复辨识。
危险源及后面的风险及后果描述等都应尽量采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
辨识危险源应考虑三种时态:过去有没有因此危险源发生事故、现在有没有可能、将来会不会,风凡险是矩相阵同法条的件计下算本原矿理和:其他矿因此危险源发生风险过矩事阵故法或是本根矿据目事前故情发况生下的此可危能险性源及可其能可引能发造事成故的或损将失来的可乘能积引来发衡事量故,风险的大那小么,都其应计作算为公危式险是源:辨风识险的值结果D。
=p×C。
式中,p 表示事故发生可能性,C 表示事满故足可危能险造源成辨的识损全失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