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教案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9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讲述水的运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
教材紧紧抓住水体运动这一重要思想,侧重介绍了两部分内容:一是水循环,二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
本节共三课时,第一课时为水循环。
水循环课程标准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教材地位教材在前面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岩石圈、大气圈等知识,本节课把我们的视野扩大到水圈(尽管知识的落脚点在陆地上),水圈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循环更是把这四大圈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促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各圈层之间实现物质和能量交换;影响气候和生态,塑造着地表形态。
2、内容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有:水循环过程(类型、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出”是一般性要求,即了解;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说明,“说明”要求理解和掌握。
3、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教学难点: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人类活动的影响4、教材特点教材力图实现“对话、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强调了师生课堂教与学的互动设计,问题设计的创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并说明水循环运动产生的原因。
(2)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水循环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发展的观念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小班《水循环》教案
小班《水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2.能够通过图示和简单语言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3.能够表演角色扮演,模拟水循环的过程。
4.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2.水的物理性质。
3.角色扮演模拟水循环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PPT演示课件。
2.模拟水循环的道具:水、锅、容器、蒸发器、冷凝器、塑料袋等。
3.角色扮演的服装和道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水循环现象,如水壶里的水开始沸腾,然后水蒸气从水壶中升起,冷凝在窗户玻璃上形成水滴等。
然后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现象是怎么发生的。
2.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15分钟)通过PPT演示课件向学生介绍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从地表水的蒸发、云的形成、降雨到地下水和河流的循环等方面进行讲解,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过程是一个循环过程。
3.水的物理性质(15分钟)通过实验和示意图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水的物理性质,如水的密度、凝固点和沸点等。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水的物理性质与水循环的关系。
4.角色扮演模拟水循环的过程(30分钟)分为蒸发器、云、降雨、地下水和河流等角色,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
蒸发器的学生用锅加热水让水蒸发,云的学生用蒸发器中冒出的水蒸气将塑料袋蒸气蒙上形成云,降雨的学生用注射器将水滴洒向地面,地下水的学生用水杯模拟地下水过程,河流的学生用容器装满水并用手指表示河流的流动。
5.总结与展示(15分钟)请学生根据角色扮演的过程,分别描述自己扮演的角色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并通过图示的方式展示出整个水循环的过程。
六、课后延伸:1.带孩子去实地观察水循环现象,如去湖边观察水的蒸发和降雨等。
2.给孩子提供绘本和科普读物,深入了解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3.让孩子设计自己的实验观察,验证水的蒸发、凝固和沸腾等现象。
七、教学反思: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水循环的过程,加深对水循环概念的理解。
《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
《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水循环》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自然界的水循环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活动2【活动】水圈的构成”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
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明确河流水体的补给可能涉及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
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理解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河流→湖泊;而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湖泊→河流。
《水循环》教案
《水循环》教案《水循环》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1.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3.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法;2.读图分析讨论法;3.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水是生命之源,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节中也讲过: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是因为地球有生命之源———水,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就是水圈。
一、水圈的组成(板书)1.水圈的组成(板书)【播放视频】1、从宇宙看地球为蓝色的水球2、地球表面浩瀚连续的海洋水和南北两极洁白连绵的冰川。
【明确】地球表面仅29%是陆地,71%是海洋。
【教师提问】读课本图2-3-2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例,说出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哪些?它们所占的比例各是多少?【学生回答】(略)【分析提问】由比例图可看出,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极其有限,那么淡水的主体是什么?【学生回答】南北两极的冰川。
【教师提问】在这些淡水资源中我们目前可利用的是哪些?为什么只能用这些?【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其他水体人类目前还不能有效利用。
【强调】: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平日节约使用每一滴水是每一个地球人的责任和义务。
【引导讨论】看书讨论一下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有哪些特点,使其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主要淡水资源?2.可利用的水资源(板书)【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可恢复。
初二物理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
初二物理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初二物理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免费教案往往内容相对比较贫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水循环教案(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现象”,要求学生能通过一些实验或具体的活动来了解和体验自由落体运动。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产生的条件与实质。
2.本节教材是学生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部分,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典型的应用型知识点。
表现其一:落体运动快慢的产生原因分析,要用到实验探究,突破原有认知,体会并应用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这一科学思维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其二,这是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物理的生活化。
3.自由落体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理现象,学生往往能感受到,但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的特点,也不明确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现象。
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是机械化地记住自由落体运动的现象,而是通过各种方式真正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与本质所在,才是本堂课学习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体会,但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
我觉得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是物理语言的误导,使学生认为只要从某一高度随意下落的物体做的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其次生活中的落体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现实与理想的差异。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生成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
学生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分析的学习基础,完全可以通过自主体验与自主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
学生可能将自由落体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割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结构,让学生体会到自由落体运动只是特殊匀变速直线运动而已。
水循环教案
水循环教案水循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2.认识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3.掌握水循环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教学内容:1.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2.水的三态转化;3.降水和蒸发的关系;4.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引入问题的方式导入新课:你知道地球上的水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2.让学生集体讨论,并引导学生提出他们的想法和观点。
Step 2:学习新知识1.教师给学生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并配以图片或示意图进行说明。
2.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水的三态转化,即液态水的蒸发变成气态水蒸汽,蒸汽在空气中冷却后变成液态水再下降成雨水。
3.教师让学生总结水循环的过程,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关键词汇和概念。
Step 3:巩固学习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水循环的环节,并用手绘图片或模型进行展示。
2.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用自己的话解释所展示环节的意义和作用。
3.其他学生针对展示内容提问并给予评价。
Step 4: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2.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发言人,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总结归纳:1.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水循环的过程和关键词汇。
2.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和点评。
Step 5:课堂作业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掌握了关键词汇和概念。
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学生对水循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意识到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作业的布置,巩固和检查了学生对水循环的理解程度。
整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习、思考和成长。
水循环教学设计
水循环教学设计水循环教学设计水循环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思想:水是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发生各种物态变化形成水循环,使淡水自然不断的得到补充。
但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局限性,水资源出现很大的危机,爱护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需要人们形成发展与保护的思想的出发点。
让学生通过生活和生产中的水循环,进一步理解自然界中关于水的各种物态变化现象。
通过水资源的现状让学生养成关心社会合理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通过探究净化水的方法,养成克服困难,不断通过实验探究追求成功的心理品质。
通过上网、动画片、访问、让所学的知识走进生活中,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产生新的问题,让学生找到最感兴趣的问题,运动实验的方法去自觉探究,在学习中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实验中,没有使用一件实验室仪器,都是学生废物利用,让学生明白从生活中去探究,小实验能解决大问题,更在探究中养成节约资源的意识。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明确指出:“一切教育都源于未来形象,一切教育也都创造未来形象。
”本节课试图通过探究性学习达到创新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用实验等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入新课(5min)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先给大家表演一个“空中生水”的魔术。
请看我这是一个没有开封的健力宝饮料罐,我先用干燥的毛巾将外壁擦干。
变、变。
同学们,罐的外壁出现了什么?学生:水。
教师:我用毛巾擦一下,咦,怎么擦也擦不干?是不是罐子破了?来XX同学你帮我看看。
学生翻转观察健力宝饮料罐后回答:没有破。
哎呀,好冰人。
教师:请问,这外壁的水是那里来的?学生: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水珠。
教师:空气中的水蒸气那里来的?学生A: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入空中。
学生B:人口不断向空中呼出水蒸气。
教师:原来,这罐子上水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水循环的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水循环》教案、教学设计
-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有哪些积极意义?
-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水循环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哪些联系?
7.家长参与:与家长一起探讨家庭用水中的节约措施,制定家庭节水计划,并实施一段时间,记录节水效果。
2.设计一系列阶梯式的探究活动,从简单的观察实验到复杂的分析讨论,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循环的原理和意义。
-初级阶段: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水循环现象,如煮沸水时的蒸发、雨后的积水等,让学生感知水循环的存在。
-中级阶段: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制作蒸发表、模拟降雨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过程。
-高级阶段:分析全球水循环对气候、生态、水资源分配的影响,提出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措施。
6.创设开放性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分析能力、创新思维等。
7.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通过讲解水循环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图片,如云层的形成、雨水的降落、河流的流向等,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1.学生对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有一定了解,但可能对具体细节掌握不牢固,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加以巩固。
2.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3.学生在思维上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教师应注重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水循环过程的整体概念。
4.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5.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水循环》教案
《水循环》教案《水循环》教案《水循环》教案篇1一、说教材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地理环境有气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构成。
水是地理环境中最活泼的因素之一。
《陆地水与水循环》这节内容通过对陆地水体类型的介绍,水体类型转化规律的分析^p 和水循环原理的剖析,使学生能对地球淡水资有比拟全面的理解。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说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根本原理和根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使学生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水体之间互相转化规律,理解水资的性质,使学生明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数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和海陆间循环的意义。
理解人类是如何水循环规律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才能目的1、通过水体类型及其转化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根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根本概念、原理分析^p 评价地理问题。
2、利用水循环过程的学习,学会绘制地理示意图。
德育目的通过陆地水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资观,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陆地水体互相转化及其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因为这些知识是学习河流水文特征的根底,也是学生正确理解水资性质的前提。
更能使学生对我国的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难点1、河流水的补给以及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互相转化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
这些内容和各地的气候、地貌、地形等其他地理要素关系亲密,而目前学生对各区域的特征理解不多,就给学习带来了难度。
四、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表达。
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构建问题情景,引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考虑问题的空间,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理论才能。
高中地理水循环教案
高中地理水循环教案【篇一: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3.1《自然界的水循环》理科第4组 no.14高中地理刘畅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陆地水体相互之间的联系;2.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难点:1.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三、教学用具投影仪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多问题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学习的,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客观方面:学校教学题材还不够完善,实验操作难度大。
主观方面:学生各自知识储备不一样,所以对同一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别。
【篇二:高一地理《水的运动(水循环)》教案中图版必修1】2-2水的运动第一课时:《水循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类型、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以及水循环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各种水循环类型的示意图,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的表述水循环的过程;能够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德育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通过问题讨论,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
水循环教学设计(多篇)
水循环教学设计(多篇)篇:《水循环》设计《水循环》教学设计高一地理组田东东课标解读1、能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2、能说出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会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学习目标1、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理解水循环是地理环境中最基本的一种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形式之一这一地理意义重、难点1、重点: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难点: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学法指导以示意图的形式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教学过程环节一学生自主预习(投影)水循环示意图,理解水循环形成过程及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概念在自然界中,水通过和、、和(、)等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进行着,这种称为水循环。
水循环的分类水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时时刻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主要包括、和。
水循环的成因1、内因:2、外因:水循环的意义1、2、3、思考①②③④⑤⑥⑦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哪个环节?哪些环节构成海陆间水循环?(序号)三类水循环环节有何相同之处?环节二学生展示1、水循环的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水循环的成因内因:水的三态变化(常温常压下)。
外因:太阳辐射---提供能量;水的重力---动力条件。
3、水循环的意义(1)联系四大圈层,促使物质和能量的输送和转换。
(2)使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
(3)塑造地表形态。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地表径流、降水、蒸发。
其中,影响最大的环节——地表径流。
积极: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等。
消极:乱砍乱伐,过度开采水资源,围湖造田等。
自主探究(要求:自主思考,解决问题)探究一:能够运用简单图示的形式画出水循环的示意图(包括三种类型),并能够思考出三种水循环的区域有何差异?探究二:你觉得李白《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错误吗?为什么?当堂检测读“水循环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界水循环教学设计(多篇)
自然界水循环教学设计(多篇)3.运用有关图象和视频素材,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和学习氛围,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内容中去。
【学习新课】1.对“相互联系的水体”,有如下教学建议。
(1)水圈概念和水的分布教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第一,首先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有水存在?”学生可以列举出地球上的水广泛分布于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地下、土壤和生物体中。
教师由此引出水体概念。
第二,教师设问:“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是孤立存在还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是联系的,请举例说明它们是如何发生联系的。
”由此可概括出地球上的各个水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联系的,并组成地球水圈。
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水圈各种水体的转化方式是通过自然界水的三态变化,其联系过程就是水的循环运动。
第三,教师进一步设问“水圈中各种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由此引导学生得出水圈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水圈的连续性和不规则性的特点。
(2)图“读图思考”的教学,思考题1教师首先从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入手,通过读图观察,让学生得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有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其后,可结合实例,如地处赤道地区的亚马孙河、我国西北内陆的塔里木河、地处高纬度地区的鄂毕河等,让学生判断这些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并总结出雨水补给是世界大多数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
此外,从读图中还可以观察出,一条河流的补给水源可以有多种,在河流流经不同的地区时,补给水源也会不同。
这一点可以以长江为例,让学生说出在长江不同河段补给类型有哪些变化。
思考题2,可以让学生先互相讨论,并要求学生用图形的方式来说明两种情况下河流与湖泊之间的补给关系。
学生能运用绘图的方法说明地理现象的特征或原理,是地理基本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2.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有如下教学建议。
(1)水循环概念与类型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水循环示意图或自绘板图边画边讲,也可以运用电脑动画演示水循环的过程。
高一地理必修一水循环教案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水循环教案5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一水循环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一地理必修一水循环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理解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各种地形;3.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的演化的。
4.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掌握各类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
二、能力目标1.能够阅读各种地貌示意图,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三、德育目标1.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相互之间的关系。
3.地质构造及其与地貌的对应关系;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教学难点】 1.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内力、外力作用的关系。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点。
教学过程【导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导入新课】(放映幻灯片)地球表面有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即地貌。
我们现在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整个地壳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镜头,地貌自形成以来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如“沧海桑田”、“海枯石烂”等变化,有哪些实例可说明地球表面发生过“沧海桑田”的变化呢?【学生讨论回答】略。
《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
《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尝试画水循环图。
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个小组合作活动确立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态度,树立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知识的思想。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再去解释现象形成概念。
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现阶段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相对小学阶段明显提高,但是逻辑思维不强、综合概括能力不高。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对根、茎的结构及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等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同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具体过程及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不了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实验展示学习目标小组代表课前准备实验。
组长带领组员观察桌面装置,写下实验现象。
提出自己的猜测来解释现象。
活动2【活动】探究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路径实验:观察红墨水在芹菜中的运输路径。
引导学生通过横切和纵切等多种方式来观察红墨水走向。
学生展示过后出示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路径图。
给出植物蒸腾作用概念。
小组合作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水分在植物体内是如何运输的。
用自己的话描述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过程。
并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水分的运输路径。
小组讨论解释课前实验出现的现象。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腾作用。
活动3【活动】蒸腾作用的意义1.视频资料:为什么树荫底下温度更低而湿度更高呢?2.介绍杏仁桉树;100多米高的树,水是如何运送到叶片上的呢?参照课本113页的内容,试着解释这些现象,得出蒸腾作用的意义。
蒸腾拉力学生较难得出的点,适当点拨。
(完整word版)水循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水循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2、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相关网络资料的阅读,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2、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以及意义。
(二) 教学难点:1、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等四、教学过程导入:提问导入问题1: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河水和井水真的毫无关系吗?问题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还”了吗?(目的:通过确定话题,设置悬念,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阅读课本59页的文字及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并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教师:提问问题1:水循环的概念。
问题2:能量来源。
问题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问题4:水循环的类型。
学生1:水循环是指谁在地理环境中的空间位置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式和物理状态的。
变化。
学生2: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重力能次之。
学生3: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学生4:类型,根据发生的领域,可分为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
(目的,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提炼知识的能力)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水循环示意图,让学生在图上填出水循环的环节(目的,通过这个环节,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学生:阅读课本60页的文字,并讨论回答水循环的意义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第一节 水循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水循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循环的过程,理解水循环的重要性;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能够描述水循环的过程;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养成勤俭用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水循环的过程,能够进行简单的诠释;2. 教学难点:水循环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勤俭水资源。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2. 制作PPT课件;3. 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水桶、水泵等,用于模拟水循环过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展示水的不同存在形式(如:露水、霜、冰雹、海浪等)设问:这些自然现象有何共同点?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揭示课题:《水循环》(二)展示学习目标1. 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2. 了解水循环的意义及对人类的影响;3. 通过观察、讨论与合作学习,培养观察、思维、辨析和表达能力。
(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1. 阅读教材P103“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哪些?(2)什么是蒸发?在当地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对当地的气候会产生哪些影响?(3)什么是降水?水循环对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影响?(4)什么是地表径流?当地的主要塞表径流是什么?它对当地的水资源会产生哪些影响?2. 思考:水循环的过程及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3.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互相补充,完成学案。
(四)效果展示,教师点拨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学习效果,其他小组纠错补充,教师点拨评判。
(五)拓展提升,教室小结1.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2. 理解水循环的意义及对人类的影响;3. 反思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教师总结:水循环使地球上不息更新水的周而复始,保持水的动态平衡。
在深刻认识水循环的基础上,我们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六)安置作业1. 完成学案剩余部分;2. 搜集当地水循环的相关资料,了解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详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标的要求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并能够说出水的三种形态,以及在地球上的分类,能够看图辨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相互补给的关系。
(2)能简要描述并能画出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类型和主要环节,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并结合例题分析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来观察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学生能自主绘制水循环简图。
(2)通过教师举例、展示地貌图片,学生能理解并总结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水体间补给关系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并且尊重自然规律。
(2)通过对黄河流域断流问题的探究,增强学生对水污染、水浪费现象的忧患意识,并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
三、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地理意义四、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观察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归纳法七、课型:授新课八、课时:1课时九、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人可以七天不吃事物,但不能七天不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地球正是有了水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分布在哪里呢?它们又是如何运动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地球上的水。
请大家阅读课本54页内容,了解水在形态上、空间分布上有哪些类型。
板书:一、水体:1、存在状态2、分布空间【师】好了,时间也差不多了,课本告诉我们地球上的水体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就是水圈。
水圈的定义中告诉我们水有哪三种形态?(学生回答。
板书:固态、气态和液态)对,液态的有河流水,固态的有冰雪,气态的有天上的云。
按照水体分布的空间不同,它又分为那些水呢(学生回答。
板书:海洋水。
陆地水和大气水)?我们说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象?
和凝华成的小冰晶混合而成的。
(6)自然界中,有许多类似的现象,你能
冰、雪熔化成的水,天上下
否说出一些?
的雨水等。
讲述:自然界中的云、雨、露、霜、雪、
阅读本章信息库.
雹等现象都是水不断的发生变化形成的,下面
答:熔化、凝固、汽化、液
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图片,分析一下自然界中 化、升华、凝华等。其中,熔化、
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3.如果水循环中的某一过程停止,会出现
什么情况?
过渡:水循环使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水
3/4
是生命的乳汁,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
因此,水是我们的珍贵资源。请同学们阅读,
说出水对人类的贡献。
启发:水还能为人类做些什么?
思考:有人说:“水既然可以不断的进行
循环,因此,人类不需要节约用水。”请同学
(2)冬天,玻璃窗上结有冰花
各自的理由。
(3)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4)秋天,花草上的露珠在阳光上消失
2.据《北京晚报》报道:2001 年 5 月,阴
天,气温约为零下 15℃,在新疆罗布沙漠的沙
丘上覆盖着约 5cm~10cm 厚的积雪,然而过了
约 20min,雪不见了,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
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考察队员瞠目,请你用所
引导学生讨论:
(4)汽化 吸热
(1)在水循环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2)水在这些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还是放
兴致较高,与老师一齐分析。
热?
答:雪的升华现象
指导学生填图
讲述: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
的现象叫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 讨论、分析,发表各自的观
升华、凝华都是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
情感态度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 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及吸放热情况;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
师生行为
一、地球上的水循环
1.教师课前检查了解学生完
二、珍贵的水资源
成预习作业情况。
预
3℅、10℅、均匀
三、节约用水与水资源保护
们分析这种说法对不对。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说说人类对水污染的
情况。
讲述:地球上水的总量很大,但可供我们
人类直接利用的水并不多,只占总水量的 0.3%。
我国是世界上 13 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淡水
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却存在着
水资源严重浪费和水环境严重污染现象。长此
下去,水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点。
分析:从对以上实验和水循环的分析,我
们发现:发生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
阅读并说出水对人类的贡献,
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 体会水对人类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练习:
1.请填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
讨论、分析
情况。
(1)河里的水结冰
分组讨论,进行争论,说出
坏的严重性,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检
教师布置检测题,巡回查看
测
学生答题情况,当堂批阅,统计
反
差错及目标达成率。并检查学生
馈
的计算情
4/4
水循环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
知识技能
环的能量转化以及地理意义。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3)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过程与方法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
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2.生生互动,质疑答疑。通
浪费水资源例子:洗手洗完后不关水龙头, 过讨论交流,学生基本掌握所布
习
来水管发生漏水或爆管未得到及时修理,用过 置的要求和目标。
量水洗车,洗车的水未能循环使用……
节水措施:
交
1.淘米水洗菜,再用清水清洗,不仅节约
了水,还有效地清除了蔬菜上的残存农药;
流
2.洗衣水洗拖把、扫地板、再冲厕所。第
二道清洗衣物的洗衣水擦门窗及家具、洗鞋袜
等;
1/4
3.大、小便后冲洗厕所,尽量不开大水管 冲洗,而充分利用使用过的“脏水”;
4.夏天给室内外地面洒水降温,尽量不用 清水,而用洗衣之后的洗衣水;
导入:奔腾的江河湖泊,皑皑的冰山雪岭, 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做实验,
飘荡的白云------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要因素。因此,我们应树立节约用水和保护水
资源的意识。
提问:我们应如何节约用水呢?
引导学生看书,并讨论说出身边有哪些浪
费水的现象和节约用水的方法。
小结:本节课我们 一齐学习了水循环,知
道了什么是物态变化和物态变化的几种形式,
了解了物态变化总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希望
同学们能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和人类对水资源破
的水是如何循环的,请大家思考:在水循环过 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
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将空格处填上。 凝华放热。
提问:
填图
(1)天空中的云是怎样形成的?
讨论、回答
2/4
(2)地上的水从哪儿来怎样形成的?
(2)凝华 放热
是否属于水循环?
(3)升华 吸热
变化着,形成了个巨大的循环系统。今天我们
答:看到冰熔化成水,玻璃
展示探究 就一齐来学习“水循环”。好吗?
下面有小水珠
首先,我们共同做个实验,请把冰块放在
答:水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烧杯中,用玻璃片盖住杯口,再把烧杯放在石
答:水蒸气由水汽化而来的
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请大家认真观察实验现
答:还会发现冰熔化、水汽
象。
化要吸热。玻璃片发热,说明水
指导学生分组做实验。
液化放热。
提问:
答:水放热会凝固成冰,水
(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蒸气放热可能凝华成霜。
(2)玻璃片上的水从哪儿来的?
讨论、回答
(3)水蒸气从哪儿来的?
看图,思考并填空
(4)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
讨论回答
(5)如果把烧杯放到冰箱中,会出现什么
云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