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应用脂肪乳剂指南
脂肪乳抢救方案
脂肪乳抢救方案—治疗因局麻药中毒导致的心跳骤停如果局麻药中毒导致的心跳骤停对标准治疗无效,除了标准的心肺复苏外,还应该静脉给予20%脂肪乳,给药方案如下:1分钟内给予20%脂肪乳1.5ml/kg然后以0.25ml/kg/min持续静脉输注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有助于脂肪乳进入血液循环)等3—5分钟重复给予负荷剂量达到3ml/kg直至自主循环恢复在自主循环回复以后需要继续静脉输入直到循环稳定,如果出现血压下降则增加输注速度到0.5ml/kg/min建议最大剂量为8ml/kg以治疗一个体重70 kg的病人为例准备一袋500ml 20%的脂肪乳和一个50ml的空针抽一支50ml的脂肪乳立即静注,共两次将脂肪乳剂连接到输液装置,在15min内静脉滴注如果自主循环没恢复,重复初始的负荷剂量两次[据《Anesthesia &Anslgesia》2009年4月报道]题:布比卡因中毒导致心跳骤停应用脂肪乳剂复苏后再中毒一例(作者Marwick PC.等)33岁男性患者(72kg,168cm)行右上臂开放骨折清创术。
患者术前生命体征平稳,常规检查无异常。
采用神经电刺激仪引导下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
缓慢(3分钟以上)注射0.375%布比卡因(不含肾上腺素)30ml,以5ml为间隔判断是否误入血管。
患者忽诉咽眼干涩,立刻停止注射局麻药并拔出神经刺激针。
随后患者发生全身抽搐和呼吸停止,面罩间歇正压机械通气给予纯氧。
静注硫喷妥钠100mg后60s 内抽搐终止,随后追加150mg。
此时心电图显示心动过速。
可达160次/分,90秒后继发QRS波幅增宽,心率变慢并停止。
150ml脂肪乳剂正好在心跳停止前开始输,约90s输注完毕。
同时进行心脏按压和气管插管,静注肾上腺素1mg,心肺复苏期间,记录到呼末二氧化碳为19mmHg。
脂肪乳剂输注完毕后3分钟内,患者心跳恢复,心率达130次/分,动脉血压160/120mmHg,呼末二氧化碳61mmHg,氧饱和度100%。
静脉输注脂肪乳方法与注意事项课件
需要进行静脉营养的病人提供能源
静脉输注脂肪乳方法与注意事项
禁用范围
1.严重循环、呼吸功能衰竭。 2.严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3.肝肾衰竭。 4.对脂肪代谢紊乱、动脉硬化、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等
患者应慎用。
静脉输注脂肪乳方法与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时间 20%脂肪乳:250ml输注时间不少于2.5h。 30%脂肪乳:250ml输注时间不少于4h。 力保肪宁: 250ml输注时间不少于5h。
2.周围静脉: 适用于短期(≤14d)使用胃肠外营养及需要量不很大的患者,所用 营养液的渗透压应小于900mOsm/L(以600-900mOsm/L为宜),以避
静脉输注脂肪乳方法与注意事项
免对静脉造成损害。
护理要点 —— 输液装置
1.用于输注胃肠外营养液的输液器应每隔24h更换1次,如疑有污染或者当 输液产品或输液系统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时,应立即更换。 2.当间断静脉输注脂肪乳时,应更换无菌输液器与新的脂肪乳剂相连。 3.更换脂肪乳剂输液器时,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标准预防措施。 4.给予脂肪乳剂的胃肠外营养液时要用1.2μm的过滤器过滤。 5.所有给药装置应为螺口连接装置。 6.应考虑选择精密输液器并应用于药物输入系统。 7.输注时可使用三通管输入,一端接脂肪乳注射液,另一端接等渗液以减慢
禁忌与注意事项
禁忌——休克和严重脂质代谢紊乱(如高脂血症)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本品开启后一次未使用完的药液应予丢弃,不得再次使用
静脉输注脂肪乳方法与注意事项
护理要点 —— 输注途径
1.中心静脉: 因其管径粗、血流速度快、血流量大,输入的 液体很快被血液稀释, 不引起血管壁刺激,故可使用高渗溶液(>900mOsm/L),适用于预计 肠外营养治疗需2周以上的患者。
静脉输注脂肪乳方法与注意事项PPT课件
.
.
禁用范围
1.严重循环、呼吸功能衰竭。 2.严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3.肝肾衰竭。 4.对脂肪代谢紊乱、动脉硬化、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等
患者应慎用。
.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时间 20%脂肪乳:250ml输注时间不少于2.5h。 30%脂肪乳:250ml输注时间不少于4h。 力保肪宁: 250ml输注时间不少于5h。
养液的渗透压应小于900mOsm/L(以600-900mOsm/L为宜),以避
免对静脉造成损害。
.
护理要点 —— 输液装置
1.用于输注胃肠外营养液的输液器应每隔24h更换1次,如疑有污染或者当 输液产品或输液系统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时,应立即更换。 2.当间断静脉输注脂肪乳时,应更换无菌输液器与新的脂肪乳剂相连。 3.更换脂肪乳剂输液器时,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标准预防措施。 4.给予脂肪乳剂的胃肠外营养液时要用1.2μm的过滤器过滤。 5.所有给药装置应为螺口连接装置。 6.应考虑选择精密输液器并应用于药物输入系统。 7.输注时可使用三通管输入,一端接脂肪乳注射液,另一端接等渗液以减 慢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品开启后一次未使用完的药液应予丢弃,不得再次使用
.
护理要点 —— 输注途径
1.中心静脉: 因其管径粗、血流速度快、血流量大,输入的 液体很快被血液稀释, 不引起血管壁刺激,故可使用高渗溶液(>900mOsm/L),适用于预 计肠外营养治疗需2周以上的患者。
2.周围静脉:
适用于短期(≤14d)使用胃肠外营养及需要量不很大的患者肪乳
30%脂肪乳
力保肪宁
.
脂肪乳适应症
20%脂肪乳
30%脂肪乳 力保肪宁
1.用于胃肠外营养补充能量及必须脂肪 酸 2.预防和治疗人体必须脂肪酸缺乏症 3.为经口服途径不能维持和恢复正常必需 脂肪酸水平的病人提供必须脂肪酸
脂肪乳/碳酸氢钠注射液30项配伍须知
( 6 )青 霉素 钠 :忌配 伍 。
( 7 )苯妥 英钠 : 忌配 伍 。
( 8 )硝 普钠 :忌 配伍 。
7 8 健康管理 2 0 1 7 . 01
碳酸 氢 钠注 射 液为 碱 性溶 液 ,其 碱 性特 点 是产 生 配伍 禁 忌的 主要 原 因 , 其碳 酸根 离 子可 被 中和 生成 碳酸 盐 而产 生沉 淀 。
( 1 4 )去 甲 肾上腺 素 :为酸 性 注射 液 ,遇碱 性 药物 易失 效 。
来源 :丁 香 园
健 康 管理 2 0 1 7 . 01 7 9
( 1 0 )奥 沙 利铂 :与碱 性 药 物 、碱 性 制 剂等 存 在配 伍 禁忌 ,也 不 能 用含 铝 的静脉 注 射 器具 ,应 用 5 % 葡 萄糖 注射 液稀 释 。
( 1 1 )多 柔 比星 :在碱 性溶 液 中迅 速分 解 。
2 . 《 药物临床 信息参考 2 0 0 8 》 及《 药品注射液使用指南》 ( 美国《 药
乳 剂 为油 水 混 悬 制 剂 ,是 不稳 定 体 系 ,加入 电解质 易产 生破 乳 , 应注
意 加人 顺序 。
( 2 )双嘧达莫:与葡萄糖注射
液 以 外 的其 他 注 射 液可 发 生 配 伍 变
化 ,不 宜混 合 。
( 3 )丙 泊酚 : 除 了可 与葡 萄糖 注 射液 在 P VC输 液袋 或玻 璃输 液瓶
( 1 )青 霉 素类药 物 :青 霉素 水 溶液 稳定 的 P H值为 6 . 0~ 6 . 5 , 配 伍后 会 失活 、降效 ,氨苄 西林 钠 配 伍后 会 降效 ,且外 观 有乳 光 ;哌 拉西 林 / 他唑 巴
坦 配 伍后 降 效 。
静脉输注脂肪乳方法与注意事项
护理要点 —— 输注方法
1. 通常10%脂肪乳剂在最初15-30min内的输入速度不要超过 1ml/min,0.5h后可逐渐加快输入速度。
2. 单独输入的脂肪乳剂应于12小时内输完。如果考虑到输液量较大需要 更多时间,也应该在24小时内输完。
3. 输注期间,护士应勤巡视,技术调节输液速度,防止输液过程中发生 意外情况。重力滴注的方法影响因素较多,滴数难以控制,故推荐有 条件时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
表现为高脂血症、发热、脂肪浸润、脏器功能紊乱等,一般只 要停止输注,上述症状即可消退。
禁忌与注意事项
禁忌——休克和严重脂质代谢紊乱(如高脂血症)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本品开启后一次未使用完的药液应予丢弃,不得再次使用
护理要点 —— 输注途径
1.中心静脉: 因其管径粗、血流速度快、血流量大,输入的 液体很快被血液稀释, 不引起血管壁刺激,故可使用高渗溶液(>900mOsm/L),适用于预 计肠外营养治疗需2周以上的患者。
用法用量
1. 可单独输注或用于配制含葡萄糖、脂肪、氨基酸、 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的营养混合液。 2. 可与葡萄糖注射液或氨基酸注射液通过Y型管道混 合后输入体内。 3.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下列药品可加入脂肪乳内: ➢ 维他利匹特 ➢ 水乐维他
不良反应
➢ 可引起体温升高,偶见发冷畏寒以及恶心、呕吐。 ➢ 其他副作用比较罕见,包括: 1. 即刻和早期副作用: • 高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 • 呼吸影响(如呼吸急促) • 循环影响(如高血压/低血压) 2. 脂肪超载综合征
临床上常用的类型
20%脂肪乳
30%脂肪乳
力保肪宁
脂肪乳适应症
20%脂肪乳
30%脂肪乳 力保肪宁
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_孙琼华
发生。
而这些疾病的转归又与黏膜纤毛运动功能的改善有关。
因此检查鼻、鼻窦黏膜纤毛运动功能将有助于对某些鼻部疾病病因的探讨,并对指导用药、判定病情和疗效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判断黏膜纤毛运动功能的指标是测量黏膜纤毛传输(mucociliar y transport ,M CT )速度和纤毛振动频率(ciliar y beat frequency ,CBF )。
后者近年来在方法学上有较大进展,但需要相差显微镜等特殊的设备,操作复杂。
而测M CT 速度比较方便,临床上多用于判断术后效果。
一般的方法都是测量鼻腔的M CT 速度而间接推算窦腔的M CT 速度,本研究是用活性炭粉末直接测量窦腔的M CT 速度,故更准确。
由于活性炭粉末重量轻、显示清楚、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可用于测量上颌窦黏膜纤毛运动。
虽然全麻对黏膜纤毛运动有影响,但这个影响是整体性的,故对说明问题影响不大。
由于黏膜纤毛不能在空气中活动,所以纤毛细胞表面的黏液毯是绝对必要的。
呼吸道表面的黏液毯分两层,上层为凝胶层,下层为溶胶层,亦称纤毛周围液。
纤毛在溶胶层内可自由摆动[3]。
纤毛摆动有两个相,在/效验相0,纤毛强直向上,此时纤毛顶端接触凝胶层,产生推力;在/恢复相0,纤毛弯曲。
纤毛的振动可以推动黏液毯向后不断移动,而纤毛的生理活动又有赖于黏液毯的质量。
为了促使鼻窦炎术后黏膜功能尽快恢复,除了保持窦口引流畅通、控制炎症、减轻水肿、抑制变态反应外,使用一些促进黏膜纤毛功能恢复的药物在临床上也已引起共识,常用的药物有盐酸氨溴索、标准桃金娘油(商品名吉诺通)等。
由于标准桃金娘油无针剂,动物使用不方便,故选用盐酸氨溴索针剂作为黏膜纤毛运动增强剂。
实验中使用该药动物无不良反应,使用1个月后,统计结果显示两组M CT 速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101),盐酸氨溴索注入组明显高于不注入组。
分析其机制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盐酸氨溴索具有刺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和分泌,以及活化黏膜纤毛上皮的作用。
脂肪乳
脂肪乳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是由精制大豆油、甘油、精制卵磷脂等制成的静脉输注用脂肪乳剂。
本品为非肠道给养下提供高能量和必需的脂肪酸。
临床上用于手术前后、肿瘤、长期昏迷等不能进食或大面积烧伤等需要补充脂肪营养的病人或婴儿。
该品为白色不透明的静脉输注用脂肪乳剂。
【中文名称】脂肪乳注射液(C14-24)【英文名称】Fat Emulsion Injection每1000ml 10%脂肪乳注射液内含:精制大豆油 100g;甘油 25g;精制卵磷脂 12g;注射用水加至 1000ml 【主要成分】本品系由注射用大豆油经注射用卵磷脂乳化并加注射用甘油制成的灭菌乳状液体。
每1000ml含:10% 20% 30%注射用大豆油100g 200g 300g注射用卵磷脂12g 12g 12g注射用甘油22g 22g 16.7g注射用水(加至) 1000ml 1000ml 1000mlpH值约为8 8 8渗透压(mosm/kg·H2O)300 350 310能量MJ(kcal) 4.6(1100) 8.4(2000) 12.6(3000)【性状】LipofundinMCT/LCT为经无菌处理,不含致热原,经静脉输注的脂肪乳剂。
【药理毒理】中链甘油三酯比长链甘油三酯能更快地从血中清除,并更快地氧化功能,因此更适合为机体提供能量,尤其适合那些因肉毒碱转运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而不能利用长链甘油三酯的患者。
多不饱和脂肪酸由长链甘油三酯提供,防止因必需脂肪酸缺乏所出现的症状。
卵磷脂中含有磷,为生物膜结构的组成成分,用于保证膜的流动性和生物学功能。
甘油参与体内能量代谢,或合成糖原和脂肪。
规格:250ml:50g(大豆油):3g(卵磷脂)特性该品为静脉输注用的乳剂,含有用精制卵磷脂乳化的精制大豆油,其中大约60%的脂肪酸是必需脂肪酸,其粒子大小和生物物质与天然乳糜微粒相似。
脂肪乳是一种由精制大豆油和精制卵磷脂所组成的既均匀又稳定的脂肪乳剂,它治疗的重要性在于非肠道给养下提供高能量和必需的脂肪酸。
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详细说明书与重点
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丙泊酚,其化学名称为2,6-二异丙基苯酚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12H18O分子量:178.3所用辅料包括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酯、纯化卵磷脂、甘油、油酸、氢氧化钠和注射用水。
【性状】本品为白色均匀乳状液体。
【适应症】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
重症监护患者辅助通气治疗时的镇静。
单独或与局部麻醉药联合使用,用于诊断和手术过程中的镇静。
【规格】(1)20ml:0.2g(2)50ml:0.5g(3)100ml:1.0g。
【用法用量】本品只能在医院或有合适设备的门诊由经过麻醉训练的医生使用或在重症监护病房使用。
使用本品时,所用设备应在麻醉下能够处理突发事件,复苏设备应能伸手可及,呼吸与循环功能应被监控(如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仪)。
本品作为手术和诊断过程中的镇静用药,不得由实施该手术或诊断的人给药。
应根据病人反应及术前用药实行个体化给药。
麻醉时除了使用本品外,一般还应补充镇痛药。
■剂量成人麻醉: 麻醉诱导:本品应采用滴定法实施麻醉诱导(每10秒约20~40mg),直到临床体征显示麻醉作用已经产生。
大多数小于55岁的成人诱导剂量按体重计为1.5~2.5mg/kg。
超过55岁的成人以及ASA III-IV患者,特别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量也明显减少,总剂量最低可到1mg/kg。
给药速度应更加缓慢(每10秒约20mg)。
麻醉维持:可通过连续静脉输注或重复单次注射本品来维持麻醉深度。
连续静脉输注时,给药剂量和速度必须个体化,常规剂量按体重计每小时4~12mg/kg,在应激小的手术过程中,如微创手术,可将维持剂量减至按体重每小时4mg/kg。
对于老年人、一般状态不稳定或低血容量及ASA Ⅲ-Ⅳ患者,建议根据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麻醉技术的不同,可以更进一步减少用量。
重复单次静脉注射给药时,建议单次剂量为25~50mg。
快速单次静脉注射给药(单次或重复)不能用于老年人,因为这可能导致心肺功能抑制。
静脉输注脂肪乳方法
注意事项
5、开始输注20~30min内需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 精神状态及行为反应等,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 药 6、输注后6-8小时内避免抽血,以免影响抽血结 果 7、14:00-19:00是输注脂肪乳的最佳时间,若输注 时间晚于20:00则有可能阴性第二天清晨采血结果 8、不得与电解质、多价阳离子、肝素钠、营养素 等配伍使用
②迟发副作用:长期输注本品,婴儿可能发生血 小板减少。 ③长期静脉营养时即使不用本品也会有短暂的肝 功能指标的异常。偶可发生静脉炎,血管痛及出 血倾向。
不良反应
④病人脂肪廓清能力减退时,尽管输注速度正常 仍可能导致脂肪超载综合征。脂肪超载综合征偶 尔也可发生于肾功能障碍和感染患者。
脂肪超载综合征表现为:高脂血症、发热、脂肪 浸润、脏器功能紊乱等,但一般只要停止输注, 上述症状即可消退。
外渗处理
较多药液外渗的处理:药液外渗范围较大者,尽 量抽吸外渗药液,还可在渗出部位多处注射透明 质酸酶,促使皮下局部渗出液扩散加快而利于吸 收;为避免局部组织坏死,可将透明质酸 150300u 加入 0.25% 普鲁卡因注射液 10-15 ml 中, 局部封闭以促进弥散、吸收。
谢谢
静脉输注脂肪乳方法 与注意事项
脂肪乳的作用 临床常用类型 输注速度与时间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外渗处理
作用
1、提供能量基质,增强患者体质、促进康 复,提高疗效 2、降低葡萄糖用量、避免或纠正过多葡萄 对机体的损害 3、避免或纠正必须脂肪酸缺乏症
4、为人体细胞膜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血液、前 列腺等提供物质基础
注意事项
1、使用前检查药液质量,如瓶内出现油水分离严 禁使用 2、开启后一次未使用完的药液应予丢弃,不得再 次使用,不得冰冻 3、外周静脉输注时尽量选粗直血管,避开关节处。 选择精密输液器。 4、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输液是否通畅,注 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异常征象。滴速减慢者,用 生理盐水冲管。有条件时使用输液泵,输液速度 不能过快
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讲解
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脂肪乳剂是临床常用的静脉营养药物,可提供人体营养所需的能量和必需脂肪酸,如亚麻酸和亚油酸。
脂肪乳剂适用于需要高能量、肾损害、禁用蛋白质的患者和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经胃肠道摄取食物的患者,主要用于大手术前后不能进食、严重能量消耗、慢性腹泻、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严重营养缺乏、必需脂肪酸缺乏等症状的治疗。
作为现代肠外营养治疗的标志性产品,脂肪乳剂对临床许多无法正常摄食的患者的良性转归具有重要作用。
脂肪乳剂按其中三酞甘油所结合的脂肪酸链的长短分为长链三酰甘油脂肪乳剂(LCT)和中链三酞甘油脂肪乳剂(M CT)。
将一定比例的中链和长链脂肪乳通过物理混合形成物理混合型中/长链脂肪乳剂(LCT/M CT)。
目前,国内临床使用的主要为此类脂肪乳剂。
1 脂肪乳剂的研究进展以大豆油为原料得到LCT自1964年问世以来,在临床广泛应用。
但研究发现,LCT 能提供过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致使脂肪酸的构成出现异常,增加过氧化,并造成二十碳类衍生物的生成失衡。
因此,研究者们致力于新制剂的开发,研制出了结构型中/长链脂肪乳,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或深海鱼油的脂肪乳新制剂,它们各有其优点,除了提供能量及必需脂肪酸外,还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如结构型中/长链脂肪乳更有利于改善氮平衡,并可增加处于应激状态术后患者的脂肪氧化,比LCT易于被清除。
含深海鱼油的脂肪乳富含ω-3脂肪酸,有一定的调节免疫和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主要用于创伤和手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炎性肠道疾病和支气管哮喘。
含橄榄油的脂肪乳富含α-生育酚,可减少过氧化作用的发生,并有利于降低脂肪乳过氧化的敏感性。
目前最新的脂肪乳是由大豆油、鱼油、MCT、橄榄油及维生素E物理混合而成,这种脂肪乳严格按照国家健康协会推荐的比例配制,可抗炎性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2 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脂肪乳剂的基本原料无毒性,乳化后所形成的脂肪微粒与天然乳糜极相似,具有能量密度大、溶液为等渗性、无利尿作用和代谢率不下降等优点。
静脉输注脂肪乳方法与注意事项
临床上常用的类型
20%脂肪乳
30%脂肪乳
力保肪宁
脂肪乳适应症
20%脂肪乳
30%脂肪乳 力保肪宁
1.用于胃肠外营养补充能量及必 须脂肪 酸
2.预防和治疗人体必须脂肪酸缺 乏症
3适.为合经输口液服量途受径限不制能和维能持量和需恢复 正求常度必高需度增脂加肪的酸病水人平的病人提 供需必要须进脂行肪静酸脉营养的病人提供能源
用法用量
1. 可单独输注或用于配制含葡萄糖、脂肪、氨基酸、 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的营养混合液。 2. 可与葡萄糖注射液或氨基酸注射液通过Y型管道混 合后输入体内。 3.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下列药品可加入脂肪乳内: ➢ 维他利匹特 ➢ 水乐维他
不良反应
➢ 可引起体温升高,偶见发冷畏寒以及恶心、呕吐。 ➢ 其他副作用比较罕见,包括: 1. 即刻和早期副作用: • 高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 • 呼吸影响(如呼吸急促) • 循环影响(如高血压/低血压) 2. 脂肪超载综合征
禁用范围
1.严重循环、呼吸功能衰竭。 2.严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3.肝肾衰竭。 4.对脂肪代谢紊乱、动脉硬化、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等
患者应慎用。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时间 20%脂肪乳:250ml输注时间不少于2.5h 。 30%脂肪乳:250ml输注时间不少于4h。 力保肪宁: 250ml输注时间不少于5h。
2.周围静脉: 适用于短期(≤14d)使用胃肠外营养及需要量不很大的患者,所用营 养液的渗透压应小于900mOsm/L(以600-900mOsm/L为宜),以避免 对静脉造成损害。
护理要点 —— 输液装置
1.用于输注胃肠外营养液的输液器应每隔24h更换1次,如疑有污染或者当输 液产品或输液系统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时,应立即更换。 2.当间断静脉输注脂肪乳时,应更换无菌输液器与新的脂肪乳剂相连。 3.更换脂肪乳剂输液器时,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标准预防措施。 4.给予脂肪乳剂的胃肠外营养液时要用1.2μm的过滤器过滤。 5.所有给药装置应为螺口连接装置。 6.应考虑选择精密输液器并应用于药物输入系统。 7.输注时可使用三通管输入,一端接脂肪乳注射液,另一端接等渗液以减慢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力邦英特-30%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14-24)药品信息简介
力邦英特—30%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14-24)实物图片药物基本信息概述能量补充药。
本品是静脉营养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机体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用于胃肠外营养补充能量及必需脂肪酸。
30%脂肪乳注射液更适合输液量受限制和能量需求高度增加的病人。
30%长链脂肪乳剂为患者的治疗、康复提供了良好的营养剂,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1]。
30%长链脂肪乳具有较低的磷脂/ 甘油三酯比值,对减少高脂血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2]。
药物信息介绍1、药物名称脂肪乳注射液(C14-24)2、英文名称Fat Emulsion Injection(C14-24)3、所属类别肠外营养药4、适应症能量补充药。
本品是静脉营养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机体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用于胃肠外营养补充能量及必需脂肪酸,预防和治疗人体必需脂肪酸缺乏症,也为经口服途径不能维持和恢复正常必需脂肪酸水平的病人提供必需脂肪酸。
30%脂肪乳注射液更适合输液量受限制和能量需求高度增加的病人。
5、药理毒理某些不饱和脂肪酸,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从植物油摄取,是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故称必需脂肪酸,又是前列腺素、血栓烷及白三烯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
脂肪酸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酸氧化是体内能量的重要来源。
在氧供给充足的情况下,脂肪酸可在体内分解成CO2及H2O 并释出大量能量,以ATP形式供机体利用。
除脑组织外,大多数组织均能氧化脂肪酸,尤以肝及肌肉最活跃。
磷脂是构成细胞生物膜(细胞膜、核膜、线粒体膜)脂双层的基本骨架,还是构成各种脂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脂肪和胆固醇的运输。
血浆中磷脂过低,则胆固醇/卵磷脂比值增大,易出现胆固醇沉积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故磷脂有抗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
此外,在胆汁中磷脂与胆盐、胆固醇一起形成胶粒,利于胆固醇的溶解和排泄。
磷脂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植物中以大豆等种子中含量较为丰富,动物中神经组织含量最高。
本品是供静脉输注用的灭菌的脂肪乳剂,含有注射用大豆油和注射用卵磷脂,其中约60%的脂肪酸是必需脂肪酸。
脂肪乳剂在静脉麻醉药物中的应用
具有一定的靶 向性 ,能 明显降低 药物 的毒副作 用 ,减少 药 物 的刺激性 ,提 高药物 的生物 利用度 ,从 而大大提 高 了治
疗效果 。有 国内学者总结 了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J :
21 1 提 高 药 物 溶 解 度 :难 溶 或 微 溶 于 水 的 药 物 往 往 具 有 ..
一
目前载药脂肪乳剂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 :
1 1 按 照所 含 脂 肪 酸 碳 链 的 长短 分 类 .
定 的亲 脂 性 ,因 而 使 用 脂 肪 乳 作 载 体 ,将 脂 溶 性 的药 物
分子分散于乳 剂油相 中,可提 高药物 溶解度 。该方 法 可大 大提高载药量并 实现静 脉注射 ,同时也 可避免 稀释 时药物
武 警 医 学 院 学 报
・
第 1 8卷第 3 期
Vo . 8 No. 11 3
20 09年 3 月
Ma.0 9 r2 o
26 ・ 5
A t c d mie Me iia P F ca A a e a dcn e C A
综 述
脂肪乳剂在静脉麻醉药物中的应用
Ap l a i n o a mulin n i ta e o s a e t e is p i t ff te c o so s i r v n u n sh t n c
【 文章编号 】 1 8 0 1 090— 5— 【 0 — 4( 0)3 26 05 2 0 0 4 中图分类号 】 R4 . 【 941 文献标识码】 B
载药脂肪乳剂 是将药 物与油 水两相 混合并乳 化形 成 的 ow分散体系 ,它的开发 、应用始 于静脉 注射营养乳剂 。 自 /
载药脂肪乳剂 油相分 散度 大 ,总表面 自由能很 高 ,因
脂肪乳的合理使用
脂肪乳的合理使用曲云婷(广东省人民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摘要]脂肪乳注射液是浓缩的高能量肠外营养液,在临床上可代替部分热能供给,提供营养支持。
由于脂肪乳注射液是以微粒形式进入体内,在体内分布、吸收、代谢、排泄时与一般溶液型注射液相比,影响因素较多。
本文就脂肪乳注射液的适应症、使用方法、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使用时注意事项综述如下,为临床合理使用脂肪乳剂提供参考。
[关键词]脂肪乳适应症合理使用不良反应静脉注射脂肪乳是一种浓缩的高能量肠外营养液,目前常用脂肪乳剂多以多以大豆油为原料,加乳化剂与注射用水制成的水包油乳剂供静脉注射。
脂肪乳剂按其中甘油三酯所结合脂肪酸链的长短分为长链甘油三酯(LCT)脂肪乳剂(简称长链脂肪乳)和中链甘油三酯(MCT)脂肪乳剂(简称中链脂肪乳)。
将一定比例的中链和长链脂肪乳剂进行物理混合形成的脂肪乳剂为物理混合型中/长链脂肪乳剂(LCT/MCT)(简称中/长链脂肪乳),目前临床使用的主要是此类型的脂肪乳[1]。
脂肪乳能提供能量基质、降低葡萄糖用量、避免或纠正过多葡萄糖对机体的损害,还能避免或纠正必须脂肪酸缺乏症,为人体细胞膜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血液、前列腺等提供物质基础[2]。
由于脂肪乳注射液是以微粒形式进入体内,在体内分布、吸收、代谢、排泄时与一般溶液型注射液相比,影响因素较多。
因此,合理应用能增强患者体质、促进康复、提高疗效,反之应用不当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影响治疗、甚至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1.脂肪乳的适应症[3]脂肪乳作为肠外营养药,用药指征为:①必需脂肪酸缺乏症。
②禁食7天以上的患者。
肠内营养不能、不够或禁忌时,可用肠外营养补充能量及补充必要脂肪酸。
③消化功能衰竭。
④营养不良者。
2.脂肪乳的合理使用2.1用法用量脂肪乳一般是周围静脉滴注,使用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控制滴注速度。
成人的推荐剂量为每日1--1.5g/kg。
新生儿和婴儿:10%、20%脂肪乳注射液使用剂量按体重,每日0.5-3g/kg。
输注脂肪乳注射液的注意事项
不同人群用法用量不同
• (1)成人:
• 静脉滴注,按脂肪量计,每天最大推荐剂量为3g(甘油 三酯)/kg,本品提供的能量可占总能量的70%。
• 10%、20%脂肪乳注射液500ml的输注间不少于5小 时;30%脂肪乳注射液250ml的输注时间不少于4小 时。
不同人群用法用量不同
• (2)新生儿和婴儿:
• 10%、20%脂肪乳注射液每天使用剂为0.5~4g(甘油 三酯)/kg,输注速度不超过0.17g/(kg小时) , 每天最 大用量不应超过4g/kg。
不同人群用法用量不同
• (2)新生儿和婴儿:
• 只有在密切监测血清甘油三酯、肝功能、氧饱和度等 指标的情况下输注剂量才可逐渐增加至每天4g/kg。
脂肪超载综合征
• 病人脂肪廓清能力减退时,尽管输注速度正常仍可能 导致脂肪超载综合征。
• 脂肪超载综合征表现为 : 高脂血症、发热、脂肪浸润 、脏器功能紊乱等。
• 脂肪超载综合征偶尔也可发生于肾功能障碍和感染患 者,一般只要停止输注,症状即可消退。
THANK YOU.
输注脂肪乳注射液的注意事项
脂肪乳注射液的用法
• 脂肪乳注射液可单独输注或用于配制含葡萄糖、脂肪 、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和微元素等的“全合一” 营养混合液。
• 只有在可配伍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才能将其它药品 加入本品内。
脂肪乳注射液的用法
• 脂肪乳注射液也可与葡萄糖注射液或氨基酸注射液通 过Y型管道混合后输入体内。
确保其在血流中完全清除
• 使用脂肪乳一周以上必须做脂肪廓清试验。具体操作 如下: • 当发现病人脂肪廓清能力降低时,最好再查血清甘 油三酯。 • 对于婴儿和儿童,监测脂肪廓清能力的最可靠的办 法是定期测定血清甘油三酯水平。
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
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
仲肇明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年(卷),期】1983()6
【摘要】在肠胃外营养中除以葡萄糖、果糖等糖类作为非蛋白能源外,尚可应用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
脂肪乳剂与其他非蛋白能源相比,具有下列特点。
(1)脂肪含热量高,氧化1g脂肪提供9千卡热量,氧化1g葡萄糖或果糖仅提供4千卡热量。
因此,在输入较少水份的情况下脂肪乳剂可供给较多的热量.
【总页数】4页(P22-25)
【作者】仲肇明
【作者单位】上海长征制药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5
【相关文献】
1.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
2.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在“ITP”临床中的应用(附1例临床应用报告)
3.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临床观察
4.rtPA静脉溶栓后24 h内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MT Position Statement:Guidance for the Use of Intravenous Lipid Emulsion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ToxicologyReceived:25March2016/Accepted:6April2016#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Toxicology2016Keywords Toxicology.Lipid emulsion.Intralipid.Lipid resuscitationThe purpose of this document is to discuss the parenteral use of intravenous lipid emulsion(ILE)with the intent of reducing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oxicity from excessive doses of certain medications.Authors have suggested that ILE in-creases inotropy,augments mitochondrial fatty acid metabo-lism,and creates a B lipid sink,^decreasing the bioavailability of lipid-soluble medications[1].This therapy has shown some promising results in poison-ing by lipid-soluble cardiotoxic medications[2–6].The data from experience with poisoned humans is anecdotal and mixed,although they do suggest that ILE may be beneficial in select circumstances[7,8].However,authors have reported the following in associating with ILE:lipemic interference with laboratory studies,pancreatitis(usually mild),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nd reduction in effectiveness of other antidotes[9,10].The decision to initiate ILE is solely discretionary and is based on the clinical judgment of the treating physician.The2015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state B it may be reasonable to administer[ILE], concomitant with standard resuscitative care,to patients with local anesthetic systemic toxicity and particularly to patients who have premonitory neurotoxicity^from bupivacaine (Class IIb)and that B it may be reasonable to administer [ILE]to patients with other forms of drug toxicity who are failing standard resuscitative measures[11].^Given the uncertainty of its beneficial effect in human poi-sonings,it is the opinion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Toxicology that there are no standard of care requirements to use,or to choose not to use,ILE.However,in circumstances where there is serious hemodynamic,or other,instability from a xenobiotic with a high degree of lipid solubility,ILE is viewed as a reasonable consideration for therapy.If ILE is used,it should be instituted for patients with hemodynamic instability or seizures who are not responsive to standard re-suscitation measures,such as fluid replacement,inotropes, and vasopressors,where appropriate.The decision to use ILE instead of,or in conjunction with,other therapies that have been anecdotally reported to be effective,such as high-dose insulin,is to be based on the clinical judgment of the treating physician.Where possible,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se therapies be administered in consultation with a medical toxicologist.There are no validated,evidence-based dosing regimens.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described a1.5mL/kg bolus followed by a0.25mL/kg/min infusion,continued for30–60minutes to a maximum infusion of10mL/kg[11]. recommends repeating this initial bolus one to two times for persistent B cardiovascular collapse,^raising the infusion rate to0.5mL/kg/min for persistent hypotension, and limiting the total dose to10–12mL/kg over the first 30minutes[2].Additional dosing recommendations include a loading dose of1.5mL/kg,followed by3–5minutes of infusion at0.25mL/kg,and then a maintenance infusion of 0.025mg/kg/min[9].This lower infusion rate may be suffi-cient to maintain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lipids while avoiding lipid overload.*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Toxicology positionstatements@1ACMT,Phoenix,AZ,USARecommended GuidelineGiven the uncertainty of its beneficial effect in human poison-ings,it is the opinion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Toxicology that there are no standard of care requirements to use,or to choose not to use,ILE.However,in circumstances where there is serious hemodynamic,or other,instability from a xenobiotic with a high degree of lipid solubility,ILE is viewed as a reasonable consideration for therapy.If the decision is made to initiate ILE,the following guide-line is recommended.This suggested guideline is a modifica-tion of the one posted on .However,it is completely appropriate if the treating physician,based on his/her clinical judgment or other authoritative recommenda-tions,chooses to alter the manner in which ILE is administered.1)A20%lipid emulsion(e.g.,Intralipid)should be admin-istered as a1.5mL/kg bolus.The bolus should be admin-istered over2–3minutes.A repeat bolus can be consid-ered if there is a failed response to the first bolus.2)The bolus may be followed immediately by an infusion of20%lipid emulsion at a rate of0.25mL/kg/min.After 3minutes of this infusion rate,response to the bolus and initial infusion should be assessed.If there has been a significant response,the infusion rate may be adjusted to0.025mL/kg/min(i.e.,1/10the initial rate)[9].This recommendation is based on concerns for adverse effects from extremely high cumulative rates of lipid infusion, and a desire to be able to monitor the impact of initial therapy in a dynamic enteral overdose situation.Blood pressure,heart rate,and other available hemodynamic parameters should be recorded at least every15minutes during the infusion.3)If there is an initial response to the bolus followed by there-emergence of instability during the lowest-dose infu-sion,the infusion rate could be increased back to0.25mL/kg/min or,in severe cases,the bolus could berepeated.There is no known maximal dose,but other authors have suggested a maximum dose of10mL/kg.This guideline has been reviewed and approved by the ACMT Board of Directors.Disclosure statements for partici-pating members of the ACMT Board of Directors are avail-able.While the opinions of individual practitioners may differ,this is the position of the College at the time written,after a review of the issue and pertinent literature. Acknowledgments ACMT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Members of the Position Statement and Guidelines Committee for authorship of this state-ment:Andrew Stolbach(Chair),Jeffrey Brent,Peter Chase,Howard Greller,Ronald Kirschner,Charles McKay,Thomas Kurt,Lewis Nelson,Sean Rhyee,Silas Smith,Brandon Warrick.Compliance with Ethical StandardConflicts of Interest None.Sources of Funding None.References1.Ozcan MS,Weinberg G.Intravenous lipid emul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rug toxicity.J Intensive Care Med.2014;29:59–70.2.LipidRescue(TM)Resuscitation…For Drug Toxicity.http:///.Accessed30Dec20153.Cave G,Harvey M.Intravenous lipid emulsion as antidote beyondlocal anesthetic toxicity:a systematic review.Acad Emerg Med.2009;16:815–24.4.Cave G,Harvey M,Willers J,Uncles D,Meek T,Picard J,et al.LIPAEMIC report:results of clinical use of intravenous lipid emul-sion in drug toxicity reported to an online lipid registry.J Med Toxicol.2014;10:133–42.5.Eren Cevik S,Tasyurek T,Guneysel O.Intralipid emulsion treat-ment as an antidote in lipophilic drug intoxications.Am J Emerg Med.2014;32:1103–8.6.Meaney CJ,Sareh H,Hayes BD,Gonzales JP.Intravenous lipidemuls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amlodipine overdose.Hosp Pharm.2013;48:848–54.7.Levine M,Hoffman RS,Lavergne V,Stork CM,Graudins A,Chuang R,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 of intravenous lipid emulsion therapy for non-local anesthetics toxicity.Clin Toxicol.2016;54:194–221.8.Hoegberg LCG,Bania TC,Lavergne V,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the effect of intravenous lipid emulsion therapy for local anesthetic toxicity.Clin Toxicol.2016;54:167–93.9.Fettiplace MR,Akpa BS,Rubinstein I,Weinberg G.Confusionabout infusion:rational volume limits for intravenous lipid emul-sion during treatment of oral overdoses.Ann Emerg Med.2015;66: 185–8.10.Levine M,Skolnik AB,Ruha A-M,Bosak A,Menke N,Pizon AF.Complications following antidotal use of intravenous lipid emul-sion therapy.J Med Toxicol.2014;10:10–4.vonas EJ,Drennan IR,Gabrielli A,Heffner AC,Hoyte CO,Orkin AM,et al.Part10:special circumstances of resuscitation.Circulation.2015;132:S501–18.J.Med.Toxic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