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湘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精品版(全册)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湘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解读二年级下册由“推力与拉力”、“植物的生长”、“四季”、“磁铁的奥秘”、和“多彩的人工世界”五个单元组成。
五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推力与拉力”单元共2课,分别是《1.推拉游戏》、《2.力与形变》。
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通过游戏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推力与拉力;第2课通过改变橡皮泥的形状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植物的生长”单元共3课,分别是《1.植物角》、《2.植物在生长》、《3.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通过建植物角、认识植物角中的植物了解这些植物的不同和相同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第2课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将植物生长的情况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第3课探究植物生长需要什么,了解水、阳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四季”单元共2课,分别是《1.春夏秋冬》、《2.四季变化的影响》。
以下是这2课教学内容的简要分析:第1课《春夏秋冬》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四季的特点和变化,第2课了解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磁铁的奥秘”单元共4课,分别是《1.神奇的磁铁》、《2.磁铁的磁极》、《3.磁极的指向》、《4.磁极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这4课教学内容的简要分析:初步认识磁铁,知道磁铁有两极,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探究磁铁间同极互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多彩的人工世界”单元共2课,分别是《1.认识人工世界》、《2.人工世界的作用》。
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人工世界,它与自然世界的区别;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时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能区分人造物和自然物,利用自然物设计制造人造物。
二、学情分析经过一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湘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 教案
第一单元第1课《推拉游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但要逐步过渡到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达到物、我的分离,即科学的客观性,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一些因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现象,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其共同特征。
教材按概念建构的认知流程:“示例聚焦(“推手”与“拔河”游戏)一一类比举证(“你还在什么情况下用到了推和拉")一归纳提炼(初步认识什么是推力、拉力)→拓展迁移(寻找生活中的推力与拉力的例子)”,同时按由近及远、由自身直接体验到间接观察的顺序(“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编排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游戏的体验中,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抽象等探究过程,引领他们发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体验中觉察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可能存在关联,初步建构推力和拉力的概念。
第一个活动(“推手与拔河游戏”)包含两个小活动,一是推手游戏,感受推的用力方向及用力后身体的感受;二是拔河游戏,感受拉的用力方向及用力后身体的感受;旨在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受与体会推与拉的作用效果的异同;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列举并比较、分析生活中更多推与拉作用的实例,接着用场景讨论图,引导学生在调取已有的感知经验基础上,加以梳理和提升,初步建立推力与拉力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第二个活动主要是前一活动的拓展迁移,教材中给出了四幅图片,要求学生能够判断图中所绘画面呈现的是推力还是拉力。
在四幅图片中有两幅有人出现,还有两幅图片则完全没有人出现,旨在引领学生类比推理物体对物体的“推、拉作用”,逐步拓宽推力、拉力的作用对象,关注力的共同特征“相互作用”",隐性渗透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改变运动”“改变形状”,加深对“力”的认识,达到物、我的分离,即科学的客观性。
活动1是活动2的铺垫,建议活动1教师定位于“教”和“扶”,活动2教师定位于“扶”和“放”。
二、教学目标1.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感受推力与拉力的作用效果。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5.1《认识人工世界》教学设计
示例:分析手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手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1)通讯: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电话、短信、网络通话等通讯方式。2)娱乐:手机可以用来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等娱乐活动。3)信息获取:手机可以用来浏览新闻、查询资料、使用导航等。4)支付:手机可以用来支付购物、乘车等费用。5)社交: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社交,如微信、QQ等。6)工作:手机可以用来处理工作事务,如收发邮件、安排日程等。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5.1《认识人工世界》教学设计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5.1《认识人工世界》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5.1《认识人工世界》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
3.授课时间:第9周,星期二上午第一节
-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对尖锐物品进行安全处理,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伤。
4.教室布置:
-将教室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学习区、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以便于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和实践活动。
-在学习区设置书架,放置教材和辅助材料,方便学生随时取用。
-在讨论区配置小组桌椅,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实验操作台应靠近水源和电源,确保实验过程中能够及时使用。
1.结合课本内容,讲解人工制品的定义、分类和制作过程。
2.强调人工制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实践操作】(10分钟)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人工制品,观察、分析其制作原理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成果展示】(5分钟)
湘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解读二年级下册由“推力与拉力”、“植物的生长”、“四季”、“磁铁的奥秘”、和“多彩的人工世界”五个单元组成。
五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推力与拉力”单元共2课,分别是《1.推拉游戏》、《2.力与形变》。
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通过游戏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推力与拉力;第2课通过改变橡皮泥的形状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植物的生长”单元共3课,分别是《1.植物角》、《2.植物在生长》、《3.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通过建植物角、认识植物角中的植物了解这些植物的不同和相同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第2课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将植物生长的情况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第3课探究植物生长需要什么,了解水、阳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四季”单元共2课,分别是《1.春夏秋冬》、《2.四季变化的影响》。
以下是这2课教学内容的简要分析:第1课《春夏秋冬》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四季的特点和变化,第2课了解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磁铁的奥秘”单元共4课,分别是《1.神奇的磁铁》、《2.磁铁的磁极》、《3.磁极的指向》、《4.磁极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这4课教学内容的简要分析:初步认识磁铁,知道磁铁有两极,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探究磁铁间同极互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多彩的人工世界”单元共2课,分别是《1.认识人工世界》、《2.人工世界的作用》。
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人工世界,它与自然世界的区别;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时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能区分人造物和自然物,利用自然物设计制造人造物。
二、学情分析经过一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新教材)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新教材)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科版科学二年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着一些物体吸铁,但是我们只是测试了有限的这些物体,没有测试更多材料的物体,因此还不能说磁铁隔着任何物体都能吸铁。
板书磁铁怎样吸引物体磁力磁铁可以隔着一定的距离吸引铁磁铁可以隔着一些物体吸引铁教科版科学二年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曲别针上面,再将蹄形磁铁拿起,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我们发现曲别针大部分都被吸引到蹄形磁铁两端的位置。
用小钢珠怎样找到蹄形磁铁的磁极?将钢珠放在蹄形磁铁的中心位置,让小钢珠在蹄形磁铁凹槽处自由滚动,你发现了什么?也可用手把小钢珠放在磁铁中间,它会很容易滚到这端或那端,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小钢珠,小钢珠总是被吸到磁铁的一端,而吸在两端的小钢珠再不会滚到中间去。
现象:我们发现钢珠被吸引到蹄形磁铁两端的位置。
小结:我们发现大部分曲别针和钢珠都被吸引到蹄形磁铁两端的位置,说明蹄形磁铁两端的位置磁性最强,即为磁极(两个)。
课堂小结我们认识了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了解到磁铁具有一种看不见的磁力后,发现了磁力有强有弱。
我们借助曲别针和铁粉盒进行实验,发现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是不同的,我们观察到的条形磁铁两端吸引的铁粉最多、吸引曲别针的能力更强,进一步认识了条形磁铁的磁极。
板书磁铁的两极磁力两端大,中间小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极叫(北)极,一般是(红)色的;指南的磁极叫(南)极,一般是(蓝)色的。
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都可以指示方向,那么环形磁铁能否指示方向呢?我们也可将环形磁铁悬吊在木料架上,拨动悬吊的环形磁铁自由旋转,环形磁铁停止转动后,你们发现了什么?红色指向北,蓝色指向南。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
介绍指南针的构造。
外壳:方便携带,保护作用。
磁针及支架:支持磁针,指引方向。
刻度盘:指引确定其它具体方向。
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将指南针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待其静止,指南针红色一端将指向北方,而另一端指向南方。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4.4《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4.4《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磁铁的磁极》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磁铁的性质,探索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验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磁铁的磁性,认识磁极,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磁铁的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磁铁并不陌生,但对其磁性的本质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磁铁磁性的认识,并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磁铁的磁性,知道磁铁有两个磁极,能用语言描述磁铁的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磁铁的磁性,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磁铁的磁性,知道磁铁有两个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对磁铁磁性的本质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自主探究磁铁的磁性,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了解磁铁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2.教学资源:磁铁、铁屑、实验器材等。
3.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教室,通风、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磁铁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磁铁的磁性,展示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铁的磁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磁铁吸引铁屑,观察磁铁的吸引范围,探讨磁铁的磁极。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磁铁的磁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指南针、磁悬浮列车等。
6.小结(3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磁铁的磁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湘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4单元磁铁的奥秘1.神奇的磁铁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认识到磁铁能吸引铁、镍等材料的性质。
科学知识:认识生活中常用的不同外形的磁铁。
描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科学态度、STSE:能对物质的外在特征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能认识到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对磁铁进行观察和研究。
教学重难点: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认识到磁铁能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各种不同形状的磁铁、铁质品(铁钉、铁钥匙)、其他金属(铜钥匙、铝制的易拉罐)、纸质品、塑料制品、不同材质的硬币教师准备:用纸剪的大树和猴子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用纸剪的一棵大树和一只猴子)请一位同学上来让猴子爬上大树。
师拿着藏起来的磁铁,把猴子吸上大树。
引出研究内容——磁铁。
1、说说你玩过的磁铁是怎样的?怎么个形状?有多大?2、出示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磁铁,看着它们的形状给这些磁铁取个名字?3、有这么多的磁铁,他们能够吸引哪些物体呢?二、活动一:磁铁探物1、出示学具袋里,请大家先用学具袋里的材料有序地做实验,并把实验的情况记录下来。
2、交流汇报,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在别人发言结束后补充、质疑。
3、学生自由选择教室里的材料进行探究,看磁铁还能吸引哪些物体?温馨提示:为了防止电器等受损,别让磁铁长时间靠近手表、电脑、电视机等物品。
4、小组讨论:按能否被磁铁吸引的标准进行分类,讨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5、学生交流总结: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
6、教师出示含镍的硬币,用磁铁进行吸引,发现什么现象?7、师总结:磁铁能吸引铁、镍等材料,这种性质叫作磁性。
三、活动二:会跳舞的回形针1、会跳舞的回形针:出示挂在铁架台上串成一串的回形针,你能用磁铁不接触回形针,让回形针跳舞吗?指名上台操作,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磁铁隔着物体吸回形针:出示塑料片,磁铁放到塑料片上,隔着塑料片你能吸起回形针吗?比一比,哪个组的磁铁隔着塑料片吸起的回形针多。
二年级科学教案全册(小学下册,教科版)
二年级科学教案全册(小学下册,教科版)目标本科学教案全册旨在帮助二年级学生掌握下述科学知识和技能:1. 了解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2. 学习有关天气和季节变化的知识;3. 掌握有关动植物的特征和生长变化的基础知识;4. 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基本概念;5. 学习简单的环保知识和节约用水的方法。
教学内容1. 科学是什么- 学习科学的定义和科学家的工作内容;- 通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
2. 天气和季节变化- 学习不同季节的特点和气候变化;- 了解天气现象的成因,如风、雨、雪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让学生能够预测天气变化。
3. 动植物的特征和生长变化- 学习动植物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如从种子到植株的生长;-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需求和生长变化。
4. 地球和宇宙- 学习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了解太阳系中的行星和月亮;- 通过观察天空和模型,让学生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关系。
5. 环保与节约用水- 学习环保的重要性和简单的环保行为;- 探讨节约用水的方法和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与示范: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和实验原理。
- 观察与实践:通过观察天气、动植物等现象,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评估-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记录能力。
-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 教科书:二年级科学教科书下册;- 实验器材:如温度计、种子、植物模型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安排本科学教案全册共分为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2-3个课时。
新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新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最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班级:任课教师:单元课程1.1磁铁能吸引什么课时备注2.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2.3磁铁的两极第一单元2.4磁极与方向磁铁2.5做一个指南针2.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2.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2.1观察我们的身体2.2通过感官来发现第二单元XXX我们自己2.4测试反应快慢2.5发现生长2.3观察与比较2.6身体的“时间胶囊”1.1磁铁能吸引什么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①科学知识目标: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6.5磁铁有磁性,可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6.5.1磁铁能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描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②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简要讲述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③科学态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围绕一个主题作出猜测,尝试多角度、多方法认识事物。
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磁铁》中的第一课,首要通过“磁铁能吸引甚么样的物体”这个问题来举行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胆的猜想、实验探讨等得出磁铁能吸引铁质材料的物品,在拓展材料中又得出磁铁还能吸引镍和钴,终究培养学生能将运用磁铁巧妙灵活的解决生活中问题。
二.研究目标1.通过教师指导、小组讨论等方式,能够大胆的猜测出磁铁能吸引的物体。
2.通过教师的引导、实验探究等方式,能够正确说出磁铁能吸引铁质材料的物品。
3.结合实际,能够运用磁铁巧妙灵活的解决生活中问题。
三.研究重难点1.研究重点能够正确说出磁铁能吸引铁质材料的物品。
2.研究难点结合实际,能够运用磁铁巧妙灵活的解决生活中问题。
四.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多媒体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沙子、橡皮、尺子、铅笔等)、磁铁等。
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配套教案(全册)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以“作用与变化、结构与功能”两方面内容为重点,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安排了“推力与拉力”“植物的生长”“四季”“磁铁的奥秘”和“多彩的人工世界”5 个主题单元,13课。
选择儿童常见的橡皮泥、皮球、磁铁、折扇、人、动植物、四季等为探究对象,布设了28个丰富有趣的活动;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小制作、小实验、照顾植物、游戏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通过观察力对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来认识推力、拉力、弹力磁力;通过探索阳光、水、冷热(气温)等因素对植物生长、人和动物活动的影响,发现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春夏秋冬的特征和四季变化的影响;通过认识人工世界的物品特征、结构和功能,渗透技术思想,引导学生主动追寻引起事物变化的成因(或作用条件),渗透结构与功能的关联,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第一单元“推力与拉力”:教材按“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编排推、拉及其相互作用的认知顺序,从“推拉游戏”入手,让学生直接体验推力、拉力作用,引领学生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认识常见的推力与拉力”;再让学生经历制作橡皮泥玩具和挤压、拉伸弹簧、皮球、皮筋等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这一作用效果,渗透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按功能和认知层次布设“植物角”“植物在生长”和“植物生长需要什么”三课。
第一课先让学生建植物角,观察、辨认植物,制订照顾植物的计划,旨在为本单元的后续活动提供多样本探究对象,为下一课设计实验和制订观察计划奠定基础;第二课引导学生边照顾植物边观察、测量并记录植物生长的信息,旨在为下课归因分析提供证据,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测量、记录等技能;第三课旨在引导学生分析第二课的观测记录,寻找植物生长不好的原因,分享交流照顾植物的经验,归纳得出植物生长需要水和阳光。
第三单元“四季”,教材围绕“四季”从“比较特征、发现变化、关注影响”三个层次布设两课“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影响”。
湘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教案
湘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
教案引导学生从直观经验到抽象概念的转化,初步建构推力和拉力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游戏体验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提炼法、讨论法、情境引导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力的作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自己在生活中曾经体验过哪些力的作用。
2.活动1:“推手”“拔河”游戏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推手游戏和拔河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力和拉力的作用效果,并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推力与拉力的相同与不同,初步认识推力和拉力的概念。
3.活动2:图片判断教师出示四幅图片,引导学生判断图片中所绘画面呈现的是推力还是拉力,进一步拓宽推力、拉力的作用对象,加深对“力”的认识。
4.讨论与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生活中更多推与拉作用的实例,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归纳出推力与拉力的相同与不同,初步建构推力和拉力的概念。
5.拓展与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更多的推力与拉力的例子,并让学生思考力与改造自然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力的作用和意义。
七、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游戏和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推力和拉力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理解推力和拉力的相似与不同,认识常见的推力和拉力的应用场景。
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图片分析、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引导学生参与两个小游戏,体验推力和拉力的不同感受。
活动1“推手”与“拔河”游戏:通过游戏体验,让学生了解推力和拉力的概念,感受力的作用。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推力和拉力的相似与不同,以及在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场景。
活动2认识常见的推力与拉力:通过图片分析,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推力和拉力的应用场景,并讨论可能产生的效果。
拓展巩固:学生活动手册中的图片分析,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推力和拉力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图片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推力和拉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新湘教版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教案
湘教版(新)小学二年级下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推力与拉力第一课推拉游戏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感受推力与拉力的作用效果。
2.科学探究通过“推手”、“拔河”游戏,观察、体验推力、拉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对更多推、拉活动的感受与体验,运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归纳出推力与拉力的相同与不同。
3.科学态度、STSE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建立力与改造自然之间的关联。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拔河用的小木棍、弹簧、纸箱子及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读一读:推一推,拉一拉,你推我拉做游戏,玩玩小弹簧,捏捏橡皮泥,变化之中寻道理。
(二)新课学习1.“推手”游戏(1)讲解游戏规则:两个小朋友为一组,各伸出一只手,两掌相对并接触在一起。
宣布开始后,两人手掌都向对方用力推手,看谁最先被推动。
游戏中脚后移动者为胜。
时间一到,立即停止游戏并归位。
(2)分组游戏。
(3)交流:在这个游戏中,你有什么感受?(4)小结:我推它,它也在推我!我们感受到的这种力叫推力。
2.“拔河”游戏(1)讲解游戏规则: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两人同时分别握住同一根小棍的两端。
宣布开始后,两人开始用力向自己这边拉。
游戏中小棍后离开手或脚后移动者为胜。
(2)分组游戏。
(3)交流:在这个游戏中,你又有什么感受?(4)小结:我拉它,它也在拉我!这种力叫拉力。
推力和拉力都是常见的力。
3.感受生活中的拉力和推力。
(1)拿出一根弹簧,两手用力向外拉开,感受拉力。
(2)准备一个纸箱子,用力使纸箱子移动,感受推力。
(3)交流:你还在什么情况下用到了推和拉?4.认识常见的推力和拉力。
(1)课件展示教材P3四幅图。
(帆船在海上前进、动物拉雪橇等)并逐一分析这些图片展现的是推力还是拉力。
(2)练习:课件展示活动手册练习题图片。
判断推力和拉力。
(三)整理,下课。
第二课力与形变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4.2《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4.2《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磁铁的磁极》这一节内容是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磁铁的磁极,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磁铁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磁铁并不陌生,生活中也有接触。
但是,学生对磁铁的磁极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到困惑,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认识磁铁的磁极,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磁铁的磁极的认识。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的性质,从而认识磁铁的磁极。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分析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问题解决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3.实验记录表4.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磁铁,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磁铁有什么特点吗?磁铁有几个磁极?”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磁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磁铁的特点。
然后,教师进行实验,将磁铁靠近铁钉,让学生观察铁钉被磁铁吸引的现象。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实验材料,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磁铁的性质,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磁铁的磁极特点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磁铁的磁极有什么作用?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举例说明。
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1《推拉游戏》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1《推拉游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推拉游戏》是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推拉运动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推拉运动的定义、推拉运动的特点以及推拉运动的实际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但是对于推拉运动的概念和原理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推拉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推拉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推拉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推拉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推拉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推拉运动的相关知识。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推拉玩具、图片、视频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推拉玩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推拉现象,如拉抽屉、推门等,引导学生关注推拉运动。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推拉运动吗?推拉运动有哪些特点呢?”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推拉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如推拉运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推拉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可以改变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推拉玩具,观察和分析玩具的推拉运动特点。
然后教师邀请几组学生进行演示,并解释推拉运动的原理。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推拉运动的问题,如“推拉运动是如何产生的?推拉运动有哪些实际应用?”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推拉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推拉玩具等。
湘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以“作用与变化、结构与功能”两方面内容为重点,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安排了“推力与拉力”“ 植物的生长”“四季”“磁铁的奥秘”和“多彩的人工世界”5 个主题单元, 13课。
选择儿童常见的橡皮泥、皮球、磁铁、折扇、人、动植物、四季等为探究对象,布设了28个丰富有趣的活动;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小制作、小实验、照顾植物、游戏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通过观察力对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来认识推力、拉力、弹力磁力;通过探索阳光、水、冷热(气温)等因素对植物生长、人和动物活动的影响,发现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春夏秋冬的特征和四季变化的影响;通过认识人工世界的物品特征、结构和功能,渗透技术思想,引导学生主动追寻引起事物变化的成因(或作用条件),渗透结构与功能的关联,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第一单元“ 推力与拉力”:教材按“ 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编排推、拉及其相互作用的认知顺序,从“ 推拉游戏”入手,让学生直接体验推力、拉力作用,引领学生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 认识常见的推力与拉力”;再让学生经历制作橡皮泥玩具和挤压、拉伸弹簧、皮球、皮筋等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这一作用效果,渗透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二单元“ 植物的生长”,按功能和认知层次布设“ 植物角” “ 植物在生长”和“ 植物生长需要什么”三课。
第一课先让学生建植物角,观察、辨认植物,制订照顾植物的计划,旨在为本单元的后续活动提供多样本探究对象,为下一课设计实验和制订观察计划奠定基础;第二课引导学生边照顾植物边观察、测量并记录植物生长的信息,旨在为下课归因分析提供证据,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测量、记录等技能;第三课旨在引导学生分析第二课的观测记录,寻找植物生长不好的原因,分享交流照顾植物的经验,归纳得出植物生长需要水和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