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精品版(全册)

合集下载

湘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 教案

湘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  教案

第一单元第1课《推拉游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但要逐步过渡到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达到物、我的分离,即科学的客观性,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一些因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现象,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其共同特征。

教材按概念建构的认知流程:“示例聚焦(“推手”与“拔河”游戏)一一类比举证(“你还在什么情况下用到了推和拉")一归纳提炼(初步认识什么是推力、拉力)→拓展迁移(寻找生活中的推力与拉力的例子)”,同时按由近及远、由自身直接体验到间接观察的顺序(“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编排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游戏的体验中,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抽象等探究过程,引领他们发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体验中觉察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可能存在关联,初步建构推力和拉力的概念。

第一个活动(“推手与拔河游戏”)包含两个小活动,一是推手游戏,感受推的用力方向及用力后身体的感受;二是拔河游戏,感受拉的用力方向及用力后身体的感受;旨在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受与体会推与拉的作用效果的异同;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列举并比较、分析生活中更多推与拉作用的实例,接着用场景讨论图,引导学生在调取已有的感知经验基础上,加以梳理和提升,初步建立推力与拉力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第二个活动主要是前一活动的拓展迁移,教材中给出了四幅图片,要求学生能够判断图中所绘画面呈现的是推力还是拉力。

在四幅图片中有两幅有人出现,还有两幅图片则完全没有人出现,旨在引领学生类比推理物体对物体的“推、拉作用”,逐步拓宽推力、拉力的作用对象,关注力的共同特征“相互作用”",隐性渗透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改变运动”“改变形状”,加深对“力”的认识,达到物、我的分离,即科学的客观性。

活动1是活动2的铺垫,建议活动1教师定位于“教”和“扶”,活动2教师定位于“扶”和“放”。

二、教学目标1.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感受推力与拉力的作用效果。

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4.2《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4.2《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4.2《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4.2《磁铁的磁极》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等途径,认识磁铁的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生活中的磁铁引入,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究磁铁的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为后续学习磁铁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磁铁有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讨论,乐于进行观察和操作。

但部分学生对磁铁磁极的概念、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磁铁的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等途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磁铁的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难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磁铁的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磁铁、铁钉、南极和北极的标记物、实验记录表。

2.学具:每组一个磁铁、铁钉、南极和北极的标记物、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磁铁制品(如磁悬浮列车、磁性挂钩等),引导学生关注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磁铁的兴趣。

提问:“你们对磁铁有什么认识?”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课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磁铁的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通过展示磁铁和铁钉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的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引导学生发现磁铁有两个磁极,分别叫南极和北极,南极和北极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规律。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5.1《认识人工世界》教学设计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5.1《认识人工世界》教学设计
题型2:分析一个人工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示例:分析手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手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1)通讯: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电话、短信、网络通话等通讯方式。2)娱乐:手机可以用来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等娱乐活动。3)信息获取:手机可以用来浏览新闻、查询资料、使用导航等。4)支付:手机可以用来支付购物、乘车等费用。5)社交: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社交,如微信、QQ等。6)工作:手机可以用来处理工作事务,如收发邮件、安排日程等。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5.1《认识人工世界》教学设计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5.1《认识人工世界》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湘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5.1《认识人工世界》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
3.授课时间:第9周,星期二上午第一节
-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对尖锐物品进行安全处理,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伤。
4.教室布置:
-将教室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学习区、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以便于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和实践活动。
-在学习区设置书架,放置教材和辅助材料,方便学生随时取用。
-在讨论区配置小组桌椅,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实验操作台应靠近水源和电源,确保实验过程中能够及时使用。
1.结合课本内容,讲解人工制品的定义、分类和制作过程。
2.强调人工制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实践操作】(10分钟)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人工制品,观察、分析其制作原理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成果展示】(5分钟)

湘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二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解读二年级下册由“推力与拉力”、“植物的生长”、“四季”、“磁铁的奥秘”、和“多彩的人工世界”五个单元组成。

五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推力与拉力”单元共2课,分别是《1.推拉游戏》、《2.力与形变》。

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通过游戏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推力与拉力;第2课通过改变橡皮泥的形状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植物的生长”单元共3课,分别是《1.植物角》、《2.植物在生长》、《3.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通过建植物角、认识植物角中的植物了解这些植物的不同和相同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第2课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将植物生长的情况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第3课探究植物生长需要什么,了解水、阳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四季”单元共2课,分别是《1.春夏秋冬》、《2.四季变化的影响》。

以下是这2课教学内容的简要分析:第1课《春夏秋冬》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四季的特点和变化,第2课了解四季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磁铁的奥秘”单元共4课,分别是《1.神奇的磁铁》、《2.磁铁的磁极》、《3.磁极的指向》、《4.磁极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这4课教学内容的简要分析:初步认识磁铁,知道磁铁有两极,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探究磁铁间同极互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多彩的人工世界”单元共2课,分别是《1.认识人工世界》、《2.人工世界的作用》。

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人工世界,它与自然世界的区别;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时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能区分人造物和自然物,利用自然物设计制造人造物。

二、学情分析经过一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新湘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精品版(全册)

新湘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精品版(全册)

新湘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精品版(全册)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精品版(全册) 第一单元推力与拉力3、你还在什么情况下用到了推和拉?拉弹簧、推桌子推铅球、拉窗帘、开关冰箱门、拔河比赛……看图回答:①图中哪里用到了推或拉?②受到推和拉的物体会怎样?①放风筝、骑车、玩牵线木偶、推小车……②修剪草坪的工人剪草坪时用推,剪草机在受到推力时会向前运动;放风筝时用力拉,风筝会改变在空中飘动的方向;升旗时用力拉绳子,国旗会向上运动,而绳子的另一端会向下运动;进门来的人用的是推,门就会向里打开;手拉玩具鸟的线,玩具鸟会做动作;骑自行车用也是推,是脚对自行车的推力使自行车向前运动。

4、推和拉,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推——是使物体移开或移动的力。

拉——是强行将物体拉向自己力或拖力。

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推力与拉力是常见的力。

(二)认识常见的推力与拉力找一找生活中推力与拉力的例子。

打开抽屉需要向外拉;关上抽屉需要向里推;拉灯;拉窗帘;马拉车;推手掌;拉手腕;拔河赛;推铅球;引体向上;拔钉子等三、巩固拓展虽然推和拉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但是如果随意滥用,可能还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比如,当你猛的推一个毫无准备的同学时,他会怎么样?(摔倒、碰伤等)当你猛地用力拉一个同学的胳膊时,又会怎样?(胳膊会疼、甚至拉断等)所以,我们要学会安全的玩耍,玩闹时候不能随便推拉同学,以免造成不必要损伤,让推和拉做我们的好朋友。

2、用橡皮泥捏出你喜爱的造型。

(1).介绍一些造型的制作方法。

(2).学生动手制作,比一比谁的更精美。

(3).作品欣赏并互评。

3.小知识:橡皮泥如何定型保存。

(1)、保存时最好拿保鲜袋装着放进冰箱。

如此一两个星期不成问题。

这么长时间后基本上也玩脏了,好扔掉了。

做好了的漂亮模型不舍得摧毁的最好也这样保存,否则放在外面久了容易风干。

(2)、还可以放入鸡蛋壳中,这样,几天几夜不管它,它还依然完好(柔软)如初。

(3)、在南方或沿海湿度较大的地方,应将做好的橡皮泥制品放入微波炉,中火加热10秒,橡皮泥制品会变得较干燥,就算周围湿度大也不会掉色或变软。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4.4《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4.4《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4.4《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磁铁的磁极》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磁铁的性质,探索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验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磁铁的磁性,认识磁极,并能够用语言描述磁铁的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磁铁并不陌生,但对其磁性的本质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磁铁磁性的认识,并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磁铁的磁性,知道磁铁有两个磁极,能用语言描述磁铁的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磁铁的磁性,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磁铁的磁性,知道磁铁有两个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对磁铁磁性的本质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自主探究磁铁的磁性,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了解磁铁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2.教学资源:磁铁、铁屑、实验器材等。

3.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教室,通风、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磁铁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磁铁的磁性,展示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铁的磁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磁铁吸引铁屑,观察磁铁的吸引范围,探讨磁铁的磁极。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磁铁的磁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指南针、磁悬浮列车等。

6.小结(3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磁铁的磁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湘科版)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湘科版)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湘科版)本文没有格式错误和明显的问题段落。

但是可以对每段话进行小幅度改写,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连贯性。

二年级下册科学湖南科技出版社(湘科版)第一单元:推力与拉力第一课:推拉游戏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并能感受推力和拉力的作用效果。

2.学生通过“推手”和“拔河”游戏,观察、体验推力和拉力的作用效果,并通过比较和分析等思维方法,归纳出推力和拉力的相同和不同。

3.学生通过游戏激发研究兴趣和探究欲望,建立力与改造自然之间的关联。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拔河用的小木棍、弹簧、纸箱子及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教学时间:1课时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第一课:植物角第二课:植物在生长第三课:植物生长需要什么第三单元:四季第一课:春夏秋冬第二课:四季变化的影响第四单元:磁铁的奥秘第一课:神奇的磁铁第二课:磁铁的磁极第三课:磁极的指向第四课:磁极的相互作用第五单元:多彩的人工世界第一课:认识人工世界第二课:人工世界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读一读:推一推,拉一拉,你推我拉做游戏,玩玩小弹簧,捏捏橡皮泥,变化之中寻道理。

新课研究:1.“推手”游戏1) 讲解游戏规则:两个小朋友为一组,各伸出一只手,两掌相对并接触在一起。

宣布开始后,两人手掌都向对方用力推手,看谁最先被推动。

游戏中脚后移动者为胜。

时间一到,立即停止游戏并归位。

2) 分组游戏。

3) 交流:在这个游戏中,你有什么感受?4) 小结:我推它,它也在推我!我们感受到的这种力叫推力。

2.“拔河”游戏1) 讲解游戏规则: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两人同时分别握住同一根小棍的两端。

宣布开始后,两人开始用力向自己这边拉。

游戏中小棍后离开手或脚后移动者为胜。

2) 分组游戏。

3) 交流:在这个游戏中,你又有什么感受?4) 小结:我拉它,它也在拉我!这种力叫拉力。

推力和拉力都是常见的力。

3.感受生活中的拉力和推力。

1) 拿出一根弹簧,两手用力向外拉开,感受拉力。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湘科版)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湘科版)

二年级下册科学湖南科技出版社〔湘科版〕第一单元推力与拉力1 推拉玩耍2 力与形变其次单元植物的生长1 植物角2植物在生长3植物生长需要什么第三单元四季1春夏秋冬2四季变化的影响第一单元推力与拉力第四单元磁铁的惊异1 惊异的磁铁2磁铁的磁极3磁极的指向4磁极的相互作用第五单元多彩的人工世界1 生疏人工世界2 人工世界的作用第一课推拉玩耍一、教学目标1.科学学问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感受推力与拉力的作用效果。

2.科学探究通过“推手”、“拔河”玩耍,观看、体验推力、拉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对更多推、拉活动的感受与体验,运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归纳出推力与拉力的一样与不同。

3.科学态度、STSE通过玩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建立力与改造自然之间的关联。

二、教学预备教师预备:拔河用的小木棍、弹簧、纸箱子及相关课件。

学生预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1 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读一读:推一推,拉一拉,你推我拉做玩耍,玩玩小弹簧,捏捏橡皮泥,变化之中寻道理。

〔二〕课学习1.“推手”玩耍(1)讲解玩耍规章:两个小朋友为一组,各伸出一只手,两掌相对并接触在一起。

宣布开头后,两人手掌都向对方用力推手,看谁最先被推动。

玩耍中脚后移动者为胜。

时间一到,马上停顿玩耍并归位。

(2)分组玩耍。

(3)沟通:在这个玩耍中,你有什么感受?(4)小结:我推它,它也在推我!我们感受到的这种力叫推力。

2.“拔河”玩耍(1)讲解玩耍规章: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两人同时分别握住同一根小棍的两端。

宣布开头后,两人开头用力向自己这边拉。

玩耍中小棍后离开手或脚后移动者为胜。

(2)分组玩耍。

(3)沟通:在这个玩耍中,你又有什么感受?(4)小结:我拉它,它也在拉我!这种力叫拉力。

推力和拉力都是常见的力。

3.感受生活中的拉力和推力。

(1)拿出一根弹簧,两手用力向外拉开,感受拉力。

(2)预备一个纸箱子,用力使纸箱子移动,感受推力。

(3)沟通:你还在什么状况下用到了推和拉?4.生疏常见的推力和拉力。

湘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湘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4单元磁铁的奥秘1.神奇的磁铁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认识到磁铁能吸引铁、镍等材料的性质。

科学知识:认识生活中常用的不同外形的磁铁。

描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科学态度、STSE:能对物质的外在特征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能认识到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对磁铁进行观察和研究。

教学重难点: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认识到磁铁能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各种不同形状的磁铁、铁质品(铁钉、铁钥匙)、其他金属(铜钥匙、铝制的易拉罐)、纸质品、塑料制品、不同材质的硬币教师准备:用纸剪的大树和猴子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用纸剪的一棵大树和一只猴子)请一位同学上来让猴子爬上大树。

师拿着藏起来的磁铁,把猴子吸上大树。

引出研究内容——磁铁。

1、说说你玩过的磁铁是怎样的?怎么个形状?有多大?2、出示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磁铁,看着它们的形状给这些磁铁取个名字?3、有这么多的磁铁,他们能够吸引哪些物体呢?二、活动一:磁铁探物1、出示学具袋里,请大家先用学具袋里的材料有序地做实验,并把实验的情况记录下来。

2、交流汇报,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在别人发言结束后补充、质疑。

3、学生自由选择教室里的材料进行探究,看磁铁还能吸引哪些物体?温馨提示:为了防止电器等受损,别让磁铁长时间靠近手表、电脑、电视机等物品。

4、小组讨论:按能否被磁铁吸引的标准进行分类,讨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5、学生交流总结: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

6、教师出示含镍的硬币,用磁铁进行吸引,发现什么现象?7、师总结:磁铁能吸引铁、镍等材料,这种性质叫作磁性。

三、活动二:会跳舞的回形针1、会跳舞的回形针:出示挂在铁架台上串成一串的回形针,你能用磁铁不接触回形针,让回形针跳舞吗?指名上台操作,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磁铁隔着物体吸回形针:出示塑料片,磁铁放到塑料片上,隔着塑料片你能吸起回形针吗?比一比,哪个组的磁铁隔着塑料片吸起的回形针多。

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2.2《植物的生长》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2.2《植物的生长》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2.2《植物的生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2.2《植物的生长》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植物的生长过程,设计了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乐于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但学生对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不足,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各不相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主动参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植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难点:理解植物生长的内在规律,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实验教学: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4.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植物生长实验所需的材料:种子、泥土、水、容器等。

3.准备观察记录表,方便学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4.准备相关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从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全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3.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4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3.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4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3.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春夏秋冬》是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了解四季的特点,以及季节变化对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四季,感受季节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对科学的认识还比较肤浅。

他们对四季的变化有一定的感知,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表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知道季节变化的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四季的特点及其变化原因。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季节变化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四季的场景和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四季的变化。

2.观察法: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四季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四季的特点和变化原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四季的图片、实物或模型,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相关的科学知识资料,用于解释和拓展。

3.准备记录工具,如笔记本、画笔等,用于学生记录和表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季节变化。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四季的特点,如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炎热、秋天的丰收、冬天的寒冷。

然后讲解季节变化的原因,如地球公转、太阳辐射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四季的特点和变化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四季的特点和变化原因。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季节变化对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迁徙、人类的穿着等。

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配套教案(全册)

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配套教案(全册)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以“作用与变化、结构与功能”两方面内容为重点,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安排了“推力与拉力”“植物的生长”“四季”“磁铁的奥秘”和“多彩的人工世界”5 个主题单元,13课。

选择儿童常见的橡皮泥、皮球、磁铁、折扇、人、动植物、四季等为探究对象,布设了28个丰富有趣的活动;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小制作、小实验、照顾植物、游戏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通过观察力对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来认识推力、拉力、弹力磁力;通过探索阳光、水、冷热(气温)等因素对植物生长、人和动物活动的影响,发现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春夏秋冬的特征和四季变化的影响;通过认识人工世界的物品特征、结构和功能,渗透技术思想,引导学生主动追寻引起事物变化的成因(或作用条件),渗透结构与功能的关联,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第一单元“推力与拉力”:教材按“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编排推、拉及其相互作用的认知顺序,从“推拉游戏”入手,让学生直接体验推力、拉力作用,引领学生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认识常见的推力与拉力”;再让学生经历制作橡皮泥玩具和挤压、拉伸弹簧、皮球、皮筋等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这一作用效果,渗透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按功能和认知层次布设“植物角”“植物在生长”和“植物生长需要什么”三课。

第一课先让学生建植物角,观察、辨认植物,制订照顾植物的计划,旨在为本单元的后续活动提供多样本探究对象,为下一课设计实验和制订观察计划奠定基础;第二课引导学生边照顾植物边观察、测量并记录植物生长的信息,旨在为下课归因分析提供证据,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测量、记录等技能;第三课旨在引导学生分析第二课的观测记录,寻找植物生长不好的原因,分享交流照顾植物的经验,归纳得出植物生长需要水和阳光。

第三单元“四季”,教材围绕“四季”从“比较特征、发现变化、关注影响”三个层次布设两课“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影响”。

湘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教案

湘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教案

湘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

教案引导学生从直观经验到抽象概念的转化,初步建构推力和拉力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游戏体验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提炼法、讨论法、情境引导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力的作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自己在生活中曾经体验过哪些力的作用。

2.活动1:“推手”“拔河”游戏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推手游戏和拔河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力和拉力的作用效果,并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推力与拉力的相同与不同,初步认识推力和拉力的概念。

3.活动2:图片判断教师出示四幅图片,引导学生判断图片中所绘画面呈现的是推力还是拉力,进一步拓宽推力、拉力的作用对象,加深对“力”的认识。

4.讨论与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生活中更多推与拉作用的实例,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归纳出推力与拉力的相同与不同,初步建构推力和拉力的概念。

5.拓展与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更多的推力与拉力的例子,并让学生思考力与改造自然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力的作用和意义。

七、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游戏和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推力和拉力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理解推力和拉力的相似与不同,认识常见的推力和拉力的应用场景。

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图片分析、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引导学生参与两个小游戏,体验推力和拉力的不同感受。

活动1“推手”与“拔河”游戏:通过游戏体验,让学生了解推力和拉力的概念,感受力的作用。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推力和拉力的相似与不同,以及在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场景。

活动2认识常见的推力与拉力:通过图片分析,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推力和拉力的应用场景,并讨论可能产生的效果。

拓展巩固:学生活动手册中的图片分析,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推力和拉力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图片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推力和拉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3.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5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3.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5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3.1《春夏秋冬》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春夏秋冬》是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通过学生对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征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四季的变化和特征,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四季的变化有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对四季的科学概念和特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拓展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和特征,知道春夏秋冬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自然、表达自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变化和特征,知道春夏秋冬的顺序。

2.难点: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表达四季的变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四季的变化。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发现四季的特征。

3.表达法:鼓励学生用语言、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四季的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四季的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

2.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3.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时间表和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四季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四季的变化。

–提问:“你们知道四季有哪些变化吗?请来说一说。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视频资料,展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四季特征,并做好笔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季节,用画笔和画纸描绘出所选季节的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语言描述所描绘的季节特征。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和描述,给予肯定和鼓励。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四季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讲解四季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1《推拉游戏》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1《推拉游戏》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1《推拉游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推拉游戏》是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推拉运动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推拉运动的定义、推拉运动的特点以及推拉运动的实际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但是对于推拉运动的概念和原理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推拉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推拉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推拉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推拉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推拉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推拉运动的相关知识。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推拉玩具、图片、视频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推拉玩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推拉现象,如拉抽屉、推门等,引导学生关注推拉运动。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推拉运动吗?推拉运动有哪些特点呢?”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推拉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如推拉运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推拉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可以改变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推拉玩具,观察和分析玩具的推拉运动特点。

然后教师邀请几组学生进行演示,并解释推拉运动的原理。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推拉运动的问题,如“推拉运动是如何产生的?推拉运动有哪些实际应用?”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推拉运动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推拉玩具等。

新湘教版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教案

新湘教版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教案

湘教版(新)小学二年级下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推力与拉力第一课推拉游戏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感受推力与拉力的作用效果。

2.科学探究通过“推手”、“拔河”游戏,观察、体验推力、拉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对更多推、拉活动的感受与体验,运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归纳出推力与拉力的相同与不同。

3.科学态度、STSE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建立力与改造自然之间的关联。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拔河用的小木棍、弹簧、纸箱子及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读一读:推一推,拉一拉,你推我拉做游戏,玩玩小弹簧,捏捏橡皮泥,变化之中寻道理。

(二)新课学习1.“推手”游戏(1)讲解游戏规则:两个小朋友为一组,各伸出一只手,两掌相对并接触在一起。

宣布开始后,两人手掌都向对方用力推手,看谁最先被推动。

游戏中脚后移动者为胜。

时间一到,立即停止游戏并归位。

(2)分组游戏。

(3)交流:在这个游戏中,你有什么感受?(4)小结:我推它,它也在推我!我们感受到的这种力叫推力。

2.“拔河”游戏(1)讲解游戏规则: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两人同时分别握住同一根小棍的两端。

宣布开始后,两人开始用力向自己这边拉。

游戏中小棍后离开手或脚后移动者为胜。

(2)分组游戏。

(3)交流:在这个游戏中,你又有什么感受?(4)小结:我拉它,它也在拉我!这种力叫拉力。

推力和拉力都是常见的力。

3.感受生活中的拉力和推力。

(1)拿出一根弹簧,两手用力向外拉开,感受拉力。

(2)准备一个纸箱子,用力使纸箱子移动,感受推力。

(3)交流:你还在什么情况下用到了推和拉?4.认识常见的推力和拉力。

(1)课件展示教材P3四幅图。

(帆船在海上前进、动物拉雪橇等)并逐一分析这些图片展现的是推力还是拉力。

(2)练习:课件展示活动手册练习题图片。

判断推力和拉力。

(三)整理,下课。

第二课力与形变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4.2《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4.2《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4.2《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磁铁的磁极》这一节内容是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磁铁的磁极,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磁铁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磁铁并不陌生,生活中也有接触。

但是,学生对磁铁的磁极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到困惑,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认识磁铁的磁极,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磁铁的磁极的认识。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的性质,从而认识磁铁的磁极。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分析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问题解决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3.实验记录表4.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磁铁,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磁铁有什么特点吗?磁铁有几个磁极?”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磁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磁铁的特点。

然后,教师进行实验,将磁铁靠近铁钉,让学生观察铁钉被磁铁吸引的现象。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实验材料,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磁铁的性质,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磁铁的磁极特点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磁铁的磁极有什么作用?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举例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