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XXX的《山寺夜起》描绘了一个人在山寺中夜起观赏月亮的情景。
诗中“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给人带来清新的感觉。
诗人不眠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被山寺中的景色所吸引,无法入眠。
同时,他也是一个孤独的旅人,没有家,无处可归,只能在山中独自徘徊。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XXX的《春日耕者》通过描绘农民春耕的情景,表达了对农民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颈联“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生动地描绘了农民春耕的情景,展现了他们的勤劳和智慧。
作者表达了对农民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珍视。
他认为政治法令虽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依靠农民的勤劳和智慧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这首诗中,“春醉海棠”一句用字恰到好处,表达了海棠娇艳欲滴的美丽和春天的盛景。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不拘束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不满。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XXX的《唐叔良溪居》刻画了一个隐居山林的人物形象。
他独自XXX思考,欣赏着门巷玲珑、野望通的美景。
他既有文人的雅致,又有隐士的洒脱,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情趣的人物形象。
颔联中的“犹”“已”用得恰到好处,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景色的变化。
这种微妙的变化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XXX的《早行》中,XXX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早行途中景物变化的特征。
诗中“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通过对比山和树的形象,表现了早晨的山雾和树影,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变幻。
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表达了诗人对真实性的思考和追求。
他认为在早行的路上,真实的景象和真诚的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XXX和XXX的两首诗都用形容词和动词来表现海棠的特点,XXX的《海棠》用“XXX”“红嫩”来形容海棠的颜色和娇艳,而XXX的《海棠》则用“碧绡”“红肤”来描绘海棠的颜色和柔美。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耕者苏辙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
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1)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放慵陈与义暖日薰杨柳,浓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宦拙从人笑,交疏得自藏。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本诗第二句哪个字用得好?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全诗,请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唐叔良溪居【明】张羽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注】灺(xiè):灯烛灰,此指香灰。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已”就颇见功力,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处。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早行(宋)刘克庄店妪明灯送,前村认未真。
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
渐觉高星少,才分远烧新。
何烦看堠子①,来往暗知津。
【注】①堠(hòu)子:标记里程的土堆。
(1).本诗颔联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早行途中景物__________的特征。
(2).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构思巧妙,试作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海棠(宋)王安石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高中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杜甫的《春望》中的诗句?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A2.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下一句是什么?A. 举头望明月B. 低头思故乡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D. 月落乌啼霜满天答案:C二、填空题1. 请填写《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前两句。
答案: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 请填写《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两句。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江雪》中柳宗元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江雪》中,柳宗元通过描绘一幅万籁俱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人生孤独的深刻感悟。
四、论述题1. 请结合《将进酒》的内容,分析李白的豪放情怀。
答案:《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豪迈的诗句,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豁达态度。
同时,“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词句,更是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热爱自由的个性。
五、诗歌创作题1. 请以“春天”为题,创作一首四行诗。
答案示例:春归何处寻,绿意满枝头。
花开不待时,燕舞新枝柔。
结束语: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鉴赏诗歌,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更能够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哲理。
希望本次试题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
(整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50题)
(整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夜宿表兄话旧窦叔向夜合花①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注]①夜合花:又称合欢花,花瓣红色,叶子夜间成对相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述了夏夜在庭院中所见到的夜合花开、细雨蒙蒙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B.中间二联写二人话旧,但因离别的年头太多,世事沧桑变迁,相叙的往事太伤感、凄凉而只好中断聊天。
C.尾联中着一“又”字表达了诗人对动荡生活的厌倦之情,而“愁见”尽显诗人难以面对的惜别之情怀。
D.诗歌从“醉初醒”起到“酒幔青”结,在重逢和再别、欢饮和苦叙之间,蕴含了诗人漂泊坎坷的人生历程。
2.近代诗人俞陛云评论中间两联说:“以其一片天真,最易感动。
中年以上者,人人意中所有也。
”(《诗境浅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答案】1.B2.俞陛云的评论是有道理的。
①颔联用议论和抒情写出长久分离又音信断绝的表兄弟二人今日重逢叙旧,但因其间所发生的事情太凄凉又不忍心听下去。
②颈联是用白描的手法写今昔的变迁。
儿女如今都长大成人,可当年的亲友有不少已经辞世。
③这四句虽然并没有直接描述亲故重逢的欣喜和人生遭遇的甘苦,但它提到的都是常人熟悉的,它不说的也都是容易使中年以上的人产生共鸣的。
(意思对即可。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而只好中断聊天”理解有误,“不可听”的意思是“不忍心听”,并没有说“而只好中断聊天”。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天真”即为心地单纯,性情直率;没有做作和虚伪的含义。
因此提干要求“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天真”这一特点,就要赏析本诗表达的让人产生共鸣的真性情。
颔联:从内容和情感角度看,“旧事凄凉”,两人离别久远,年头长,经历多,千头万绪。
2018高中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
2018高中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2. 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C.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两方面写出了山林的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极情绪.3. 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
首联描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
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B.颔联描写月夜松林、清泉流动之景。
“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C.颈联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
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D.尾联诗人有感而发。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
王孙指诗人和他的朋友们,诗人表示愿意和朋友们留在这宁静闲适的山林里过隐居生活。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大片云朵,映衬远处的雪山,孤城戍守,玉关屹立。
景物色彩鲜明,显示边塞的壮阔景象,奠定豪放基调。
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C.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
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
“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全册课内古诗词选择题及答案
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全册课内古诗词选择题及答案班级:姓名:说明:最新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册教材,共编排了十首课内古诗词。
精心编辑了全册课内古诗赏析辨析选择题,后附有答案。
古诗词、古文目录:一、芣苢/《诗经.周南》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三、短歌行/曹操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六、登高/杜甫七、琵琶行/白居易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一、芣苢/《诗经.周南》【习题】选择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第一章首先讲了“薄言采之”,也就是她们要去做“采芣苢”这么一件事情。
B.第二章描写的是采芣苢时的动作。
“掇”意味着小心谨慎;“捋”意味着熟练而快乐。
C.第三章描写的是当芣苢采得很多时,用衣服的下摆兜住并扎在腰带上。
D.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女子采芣苢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太平盛世时期女子的平和之美。
【参考答案】三)选择题:1、D 解析“一个女子”说法有误,应该是“一群女子”。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习题】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芣.苢(fú)襭之(xié) 天籁.(lài) 闭廪.(lǐn)B袺.之(xié) 场圃.(fǔ) 书笺.(jiān) 细绎.(yì)C.捋.之(luō) 阴霪.(yín) 袅.袅(niǎo) 乳臭.(chòu)D.薄.言(báo) 掇.之(chuō) 涵.泳(hán) 赋.诗(fù).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言掇.之掇:拾取,摘取。
B.薄言袺.之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C.三夜阴霪..败场圃阴霪:连绵不断的雨。
D.多博.村酤劳苦辛博:宽广,广博。
3.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言采之:是说妇女有意去采摘芣苢,有此意然后才能开始前往采摘。
〖整合〗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试题共50题
〖整合〗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试题共50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使君贬连州刘长卿独过长沙去,谁堪此路愁。
秋风散千骑,寒雨泊孤舟。
贾谊辞明主,萧何识故侯。
汉廷当自召,湘水但空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分别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
B.在秋雨的寒意中,友人前往被贬之地任职,一路孤单,这种处境令人同情而感伤。
C.唐代诗人喜爱用“汉”来指“唐”,本诗中的“汉廷”,其实就是“唐廷”之意。
D.尾句以景结情,这与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的“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表现手法相同。
2.第五、六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A2.用典。
诗人借贾谊表达对朋友才华的赞赏:借萧何表达对友人终将被发现和重用的信心。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借景抒情”错误,应为“直抒胸臆”。
由“独过长沙去,谁堪此路愁”可知诗人送别李使君由长沙到连州去,自己内心的不舍和愁苦,直抒胸臆。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寻找诗句运用的手法,主要先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再去分析表现手法。
五,六句“贾谊辞明主,萧何识故侯”即首先提到了汉文帝时期著名的政论家贾谊,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
诗人用贾谊的典故,看到友人虽才华横溢,却不被重用的感伤和对友人的鼓励和赞赏。
接着提到萧何,他是汉沛县今属江苏人,与高祖于微时,从起兵,高祖为汉王,以何为丞相。
楚、汉相拒,何留守关中,补兵馈饷,军得不匮;高祖数亡山东而萧何常以尽心待之。
高祖即帝位,论功第一,便封为萧侯。
所以诗人借萧何来鼓励和劝勉友人,终有一天也会被发现。
所以此句用贾谊和萧何的典故,借贾谊表达对朋友才华的赞赏;借萧何表达对友人终将被发现和重用的信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蚕麦二首(其一)①苏辙疏慵自分人嫌我,贫病可怜天养人。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和答案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9分)《感讽·其五》李贺①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②泣清漏。
下有张仲蔚③,披书案将朽。
【注】①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这首诗是诗人秋天居住在昌谷家中,有感而作。
②璺(wèn):玉石上的裂痕。
③张仲蔚:原是古之隐士,他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居蓬蒿没人”。
(晋挚虞《三辅决录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首二句写石。
石头下边秋水澄明,石头旁边秋草枯瘦,景象明丽而又晦涩,这正是作者当时矛盾心情的曲折反映。
B.五、六句从仰视角度写空中美景,皎洁的月亮从东山升起,高高地挂在湛蓝的夜空,写出了诗人在家中赏月的闲适心境。
C.七、八两句诗人想象月中美丽迷人的景象,与后面家中严霜的摧残下栀子花凋零的景象形成对比,写出了幽冷凄清的内心感受。
D.“山璺泣清漏”一句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泉水从岩石的缝隙里一点一滴艰难地挤出来,仿佛伤心人啜泣的景象。
2.尾联在抒情上有什么特色?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9分)宴西楼①陆游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
万里因循②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鞴③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④上月方中。
【注】①西楼:成都府治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御吐蕃等族侵扰事。
②因循:随意地空让时光流逝。
③珠鞴(gōu):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
④摩诃池:在锦城西,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此得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首联紧扣题目,从宴饮场所——西楼着笔。
首句先以“豪雄”二字概括宴会盛大场面,次句进一步就此着意渲染。
B.“锦绣笙箫”描写歌管竞逐的画面,暗藏标题“宴”字;“在半空”则描绘出西楼耸立天半的形象。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共50题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共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壬辰寒食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①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写客思如春风里的柳条之多。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诗人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诗人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D.“雪”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
2.诗人在抒发情感的时候,都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案】1.C2.①运用了比喻修辞。
作者把“客愁”比喻成“春风”吹动的“千万条”杨柳枝,从而使抽象的“愁思”具体化,变的可观可感。
②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作者在寒食节想起已故亲友,泪水不觉流出,而作者用了一个“倾”字,形容泪流,而流出的泪又能使“冶城潮”涨起,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悲痛之重。
③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中,作者以“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了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喻了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
④直接抒情:尾联“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直接抒发诗人的无奈愁苦的情感。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诗人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错误,不是因为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只能”太过于绝对,从诗的背景可知此诗是王安石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了轩冕不足乐、终欲老渔樵的感慨。
大概是从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惨淡经历受到触动,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
而不是只能辞官归隐。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寻找诗人抒发情感的时候,都用了哪些方法。
可以从抒情方式入手。
[最新]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50题)
[最新]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齐安郡晚秋杜牧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柳岸风来、影树稀疏的村野风光,展现了一种闲静安居的生活情调,呼应了主题。
B.杜牧自称自己的家就像村夫居所,“野人”一词带有强烈的不平之气,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C.云容水态、啸志歌怀的自如与雨暗残灯、酒醒孤枕的孤独略显矛盾,说明诗人心底尚存对英雄事业的向往。
D.整首诗围绕“晚秋”精心串起,渲染自然秋意,在传统的悲秋调子里又逸出一些俊爽之气。
2.与作者的《赤壁》一诗相比,这首诗里写到的赤壁之战在思想感情表达的作用方面有什么不同?【答案】1.B2.《赤壁》通过赤壁之战的史实和对周瑜的评论寄寓吊古之意,表达作者对历史命运及人生偶然性的洞察或识见,同时也暗含着对自身命运沉浮的沉思与慨叹。
本诗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的典故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垂钓进行对比,借典故表达诗人获得超脱世事的觉醒心态、观照人生的审美眼光。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 “‘野人’一词带有强烈的不平之气,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错误,因为在这里诗人是写居住的寂静,苍茫。
说的是日子还过得去。
没有写到自己的愤懑之情。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赤壁》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
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
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
所以通过表达作者对历史命运及人生偶然性的洞察或识见,从而也暗含着对自身命运沉浮的沉思与慨叹。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高中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高中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杜甫的《春望》中的名句?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维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王安石二、填空题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
5.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江花月夜》。
三、简答题6. 请简述李白的《静夜思》中所表达的情感。
7. 请分析《江雪》中柳宗元所描绘的意境。
四、赏析题8. 阅读以下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请从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A二、填空题4. 王维5. 张若虚三、简答题6. 《静夜思》中李白通过夜晚的月光和床前的霜,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家人的牵挂之情。
7. 《江雪》中柳宗元以雪中江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孤独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超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四、赏析题8. 此诗句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运用了设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中“明月”象征着永恒,而“把酒问青天”则表现出诗人对宇宙和生命的探询。
情感上,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提问,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赏析古代诗词,感受诗词中的美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高中古文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古文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练一:选择题1. 古文《登鹳雀楼》的作者是谁?A. 王之涣B. 王之阳C. 王之庚D. 王之丙2. 以下句子中,哪个词没有正确使用?A. 一登鹳雀楼B. 白日依山尽C. 黄河入海流D. 欲穷千里目3. 古文《滕王阁序》的作者是谁?A. 王之涣B. 王之造C. 王之许D. 王之洛4. 下面哪句话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A. 风雨潇潇,连天下雨B. 灯火辉煌,犹似白日C. 万顷江水,皆不尽与藏水D. 万里长江,永不断流5. 古文《将进酒》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白杨练二:填空题1. 古文《春晓》的作者是孟浩然。
孟浩然。
2. 古文《望岳》中描写了泰山的壮丽景色。
泰山的壮丽景色。
3. 古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黄鹤楼位于江汉关。
江汉关。
4. 古文《鹿柴》中,作者王之涣描写了一幅寂静的农村画面。
王之涣描写了一幅寂静的农村画面。
5. 古文《渔歌子》中,作者张志和表达了对渔民艰苦生活的关怀。
张志和表达了对渔民艰苦生活的关怀。
练三:解析题1. 解析《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含义。
这句诗意味着白天的时光逐渐消逝,黄河奔流入海。
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大自然变化的壮观景象。
2. 解析《滕王阁序》的主题思想。
《滕王阁序》主要描写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同时表达了对历史的怀旧、社会状况的思考以及对文化的追求。
通过描写阁楼的壮美,展示了文化胜地的繁荣和社会风貌。
3. 解析《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境。
这句诗以黄河之水比喻壮丽的景色和磅礴的气势,表达了对人生豪情壮志的追求。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象征着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对未来的希望。
参考答案练一:1. A, 2. D, 3. D, 4. C, 5. A练二:1. 孟浩然, 2. 泰山, 3. 江汉关, 4. 王之涣, 5. 张志和练习三:1. 时间的流逝和大自然变化的壮观景象, 2. 怀旧、社会状况的思考和对文化的追求, 3. 对人生豪情壮志的追求。
(word完整版)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
为问只今江海上,如君无事几人同?
【注】灺(xiè):灯烛灰,此指香灰。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2.本诗虽无惊人之笔,但措词亦值得品味,颔联中“犹”“已”就颇见功力,请分析这两词语的妙 处。
【参考答案】
1.这首诗塑造了在奚居的闲散淡泊的世外隐士的形象〔2分〕。首联通过唐叔良精致、幵阔的居所 未反映其隐士的身份,颔联居中所望之景反映主人闲适、淡泊的心境,颈联写唐氏行医济世、诗书 自遣的隐居生活,尾联赞唐氏与世无争高洁的情操,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
2.①第一首诗中“楚客”指诗人自己(亦可指诗人和友人);第二首诗中“楚客”指贾谊。②第一首诗结尾用贾谊之典,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此次遭贬的不平和同情;而“古今怜”三字,表明在 诗人看来士人遭贬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第二首诗诗人遭第二次迁谪路过长沙凭吊贾谊故居,怀人 伤己,感怀自己屡遭迁谪的命运。贾谊“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一个“悲”字不仅切合 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诗人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当 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君主对诗人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诗人对当朝君王的不满溢于言表;“怜君”, “君”既指贾谊,也是诗人自况,“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不应该被放逐到天涯,表达了诗人伤 心哀惋的喟叹和对强加在他们身上不合理现实的控诉。
2.①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借古讽今,表现作者 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②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唐叔良溪居
【明】张羽
高斋每到思无穷,门巷玲珑野望通。
片雨隔村犹夕照,疏林映水已秋风。
[精编]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50题)
[精编]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夜泊水村陆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老子:陆游自称,犹言老夫。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久离疆场,无缘抗敌,箭上的羽毛早已脱落,叹息自己不能刻石勒功。
B.颔联写自己想横穿大漠参加北伐的壮志,及对抗金缺乏斗志的士大夫的批评。
C.颈联写诗人因为时光无情,霜染双鬓,青春难再,所以他不畏生死,报国效力。
D.尾联写夜深人静之时,诗人在停泊于湖边的船上,卧听新雁鸣叫,心情复杂。
2.这首诗的首联、颔联分别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1)首联:①手法:用典,用窦宪登临燕然山,刻石记功的典故。
②作用:诗人用这一典故,表达了未能抗金、壮志难酬的惋惜哀痛之情。
(2)颔联:①手法:对比,自己想横穿大漠参加北伐,与诸君只会相对哭泣形成鲜明的对比。
②作用:对比手法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抗金的决心不息,以及对抗金情绪低落、缺乏斗志的士大夫的不满和批评。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写诗人因为时光无情,霜染双鬓,青春难再,所以他不畏生死,报国效力。
”错误。
强加因果。
颈联揭示了岁月蹉跎与夙愿难偿的矛盾。
“一身报国有万死”,“一”与“万”的强烈的对比,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情,掷地有声。
“双鬓向人无再青”,这一句是说,岁月不饶人,满鬓飞霜,无法重获青黑之色,抒发了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
作者抱定了“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志向,却找不到能了解他的志向的人。
这两句直抒胸臆,是全诗之眼。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这首诗写了诗人陆游山村闲居时的见闻感受,慷慨苍凉、饱含爱国热忱。
(1)首联写退居乡野、久离疆场、无缘抗敌的落寞怅惘。
高中诗歌鉴赏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高中诗歌鉴赏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反复出现,其作用是()A. 渲染烘托B. 照应开头C. 揭示主题D. 承上启下答案:A解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反复出现,起到了渲染烘托蜀道艰险的作用。
2. 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A. 雄浑壮阔B. 清幽宁静C. 凄凉萧瑟D. 繁华热闹答案:C解析:落叶飘零,长江奔腾,描绘出一幅凄凉萧瑟的秋景图。
3. 王维《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A. 对春天美景的留恋B. 渴望归隐的心境C. 对官场的厌恶D. 思乡之情答案:B解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归隐的愿望。
4. 白居易《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描写的是()A. 歌女羞涩的神态B. 歌女高超的技艺C. 诗人急切的心情D. 听众期待的模样答案:A解析:描绘了歌女羞涩、迟疑的神态。
5.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景象()A. 营造了欢快的氛围B. 烘托了凄凉的心境C. 展现了美丽的景色D. 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答案:B解析:通过这样的景象烘托出词人离别后的凄凉心境。
6.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的人物是()A. 诸葛亮B. 周瑜C. 曹操D. 孙权答案:B解析:此句描写的是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潇洒形象。
7.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 夸张B. 比喻C. 排比D. 拟人答案:C解析:连用七组叠词,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8.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中的“寄奴”指的是()A. 刘裕B. 刘义隆C. 拓跋焘D. 廉颇答案:A解析:“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9.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蕴含的哲理是()A. 事物是永恒不变的B. 人生短暂,宇宙永恒C. 人类不断发展,自然一成不变D. 时光易逝,应及时行乐答案:B解析:体现了人生短暂而江月永恒的哲理。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50题)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50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镜湖女(南宋)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古体诗B.近体诗C.五言律诗D.诗余2.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3.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答案】1.A2.B3.这首诗塑造了镜湖边船家女子勤劳、美丽、活泼可爱、乐观积极的形象。
在波平如镜的镜湖之上,粉面如花头顶荷叶的美丽女子,坐在小船上忙碌着,风景如画;傍晚时分新月初升,女子们纷纷归来,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劳累了一天的镜湖女回到家中,又互相邀约第二天一起去看迎神赛会,表现出女孩们的青春活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体裁的能力。
本诗属于古体诗。
诗歌从体裁上看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诗余,又称为词、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本诗无明显的韵律,因此不是律诗,同时全为字数相同的句子,因此也不是诗余。
故应是七言古体诗。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错误,“翻翻”的运用使小伞动感十足,进而把荷叶随风舞动的轻盈美感韵味十足地描绘出来,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所以“乱荷叶”的解释是错误的。
(完整word版)高中古诗词鉴赏典型题及答案
古诗文鉴赏专题训练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
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2。
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答案】1.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
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2.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
3。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一、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参考答案】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①刘长卿②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吹寒角,独戍临江夜泊寒。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长沙过贾谊宅③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④,万古唯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唐肃宗至德年间任鄂岳转运使后,出巡到夏口(今湖北武昌)一带时所作。
元中丞为诗人友人,当时被贬到岳阳。
②刘长卿(约7②-约786 ),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74 2-756)进士,曾因事下狱,两遭迁谪。
诗词鉴赏考试题及答案高中
诗词鉴赏考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A.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B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二、填空题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静夜思》。
答案:李白4.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江花月夜》中的名句。
答案:张若虚三、简答题5. 请简述《登鹳雀楼》一诗的意境和主题。
答案:《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
诗中通过对鹳雀楼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登高望远的豪情壮志,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句,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更表达了诗人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志向。
四、论述题6. 论述《将进酒》中李白如何通过饮酒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
答案:《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李白以饮酒为媒介,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人生观。
诗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通过对比黄河的奔流和人生的易逝,强调了把握当下的重要性。
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享乐主义思想,认为人生应当尽情享受,不应让美好的时光白白流逝。
结束语:通过本次诗词鉴赏考试,我们不仅复习了中国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更深入理解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境界。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热爱诗词,从中汲取精神的滋养,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
哎呀,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呐!就像在迷
雾中寻找出路,有时候觉得自己抓住了线索,可一转眼又迷失了方向。
比如说有一道题,给你一首李白的诗,让你判断某个选项对诗歌意
境的理解对不对。
这就好比让你在一堆珍珠里找出那颗最圆润的,稍
有不慎就选错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么简单的诗句,理
解起来也不容易呢。
你说是不是?
还有的时候,会让你分析诗人的情感。
哎呀,诗人的心就像海底的针,哪有那么容易猜透!就像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
俱欢颜”,这到底是纯粹的忧国忧民,还是也有对自己境遇的感慨呢?
有时候选项还会故意设置一些陷阱,比如把诗句中的某个字解释错了。
这就好像在路上突然出现个大坑,一不留神就掉进去啦!
我觉得啊,做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真得像个侦探,不放过任
何一个细节,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诗人的了解。
不然,可就容易
在这迷雾中迷失方向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2. 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C.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两方面写出了山林的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极情绪.3. 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
首联描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
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B.颔联描写月夜松林、清泉流动之景。
“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C.颈联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
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D.尾联诗人有感而发。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
王孙指诗人和他的朋友们,诗人表示愿意和朋友们留在这宁静闲适的山林里过隐居生活。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是()A.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大片云朵,映衬远处的雪山,孤城戍守,玉关屹立。
景物色彩鲜明,显示边塞的壮阔景象,奠定豪放基调。
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C.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
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
“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D.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意识到战争的艰苦漫长的基础上发出更坚定深沉的誓言。
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5. 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第一句是虚写,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
B. 前两句的环境描写,对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起烘托作用。
C. 本诗的结尾融情于景,更耐吟咏和思索。
D. 青海和玉门关相距甚远,诗人却突破空间界限,将之组合在一起,显得大气磅礴。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高》写于杜甫经历“关内大饥”和辗转流离之后的一个重阳节.B.诗中描写的景物、抒发的感情都带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C.诗歌通过所见秋江的景色,倾诉长年漂泊、病老孤愁、忧国伤时的复杂感情.D.诗人熔铸宇宙人生的苍茫百感,感叹人生沧桑同时,也不失坚定的生活信念.7.对《登高》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 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C. 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
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 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朗朗上口。
尾联两句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抒发的感情。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8.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第一、第二句的意思是山川依旧,但石头城往昔的繁荣已空无所有。
B、第二句用拟人的手法写“潮水”,它拍打着城郭,仿佛也感觉到了古城的荒凉冷落,也默默地退去。
C、第三、四句中的“旧时月”、“还过”,点出明月也已失去往日的光辉,但它仍留恋故都过去的豪奢繁华。
D、全诗句句写景,但景物中处处流露作者对繁华易逝、世事沧桑的感慨,含蓄蕴藉。
9.《锦瑟》不正确的一项()A.诗的首联由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思华年”的主旨.诗的第一、二句是说:绘有花纹的美丽如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岁了,一弦一柱都唤起了我对似水流年的追忆.B.“珠”、“玉”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喻,不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诗人借这两个形象,体现自己禀具卓越的才德,却不为世用的悲哀.C.诗的尾联,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D.这首诗在艺术上极富个性,运用了典故、比兴和象征手法,诗中蝴蝶、杜鹃是象征,珠、玉属比兴,创造出了欢快轻松、悠然自得的艺术境界.10.下列关于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居秋暝》是王维写的一首山水名篇,诗人在诗情画意之中寄托了自己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B.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话别离的词,上阕通过“寒蝉”“烟波”“暮霭”等词渲染了别离的气氛,突出了临别时难舍之情;下阕写出别离之后实际的秋江伤离的场面.C.《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上阕写赤壁的壮丽,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下阕写人物事迹,抒发了对古代英雄的向往和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感慨.D.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他登北固亭时写下的,上阕赞扬孙权、刘裕,表现对历史人物的向往之情;下阕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错误主张,结尾写到廉颇,抒发了未能尽展才能的感慨.《蜀道难》11.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12.下列对《蜀道难》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蜀道难》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B. 诗歌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C. 李白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D. 诗人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的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
13.对《琵琶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该句表现了诗人对弹奏者的尊重,“欲语迟”三字,用语精练,直接刻画出琵琶女的持重和绝不轻浮的性格特征。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表现了诗人热情相邀、急于相见的心情,又精练而细腻地表现了琵琶女此时的矛盾复杂的心情,本不愿出场又迫不得已。
“半遮面”是一处很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一个特写镜头,生动地表现出琵琶女的羞涩情态。
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描写琵琶女调弦校音的动作,进而表现她此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之中,也显示了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丰富的感情。
D.“轻拢慢捻抹复挑”,写出了琵琶女指法的娴熟。
轻轻的拢,慢慢的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一连串的动作,具体地表现了琵琶女扣弦、揉弦、顺弦、回拨弦的动作熟练,技艺精湛。
14.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乱石穿空”三句,运用比拟手法,展现出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
B.“小乔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出周瑜年轻有为,志得意满。
C.上片抒发对英雄伟业不灭的赞叹,下片借景引出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D.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开阔的背景、大战的场面。
15.下列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A.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B.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岩石壁立,怒涛汹涌,浪花千叠.“穿空”二字勾出山崖高耸入云的气势;“拍岸”用了拟人的手法;“雪”字写波涛色彩,寥寥数语,有声有色.C.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周瑜的成功.“羽扇纶巾”写他的服饰,突出他风度闲雅,“谈笑间”写他指挥若定的非凡胆略与才智.D.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酹”,把酒洒在地上,这句表明作者对人生的一种超脱.16.《声声慢》不正确的一项是()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的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地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看了。
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作者忧国忧民的心理。
16.对《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虞美人》乃李煜绝笔词B.词作从眼前景物入手,生发联想和想像,追怀昔日帝王生活,描摹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隐晦地表达出叛逆之情,惹恼了宋太宗,铸成了词人悲惨结局。
C.词作以实虚相间的手法来绘景、抒情、达意,忽而写眼前,忽而写想像。
D.《虞美人》以其形式别致给人美感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