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体育 体育锻炼的一般生理卫生知识教案 新人教版
最新人教版高中体育必修一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体育必修一全册教案第一章教案课时1:体育与健康本节课旨在通过介绍体育研究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认识,以及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理解。
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学目标- 研究掌握体育与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了解体育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惯教学内容1.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2. 体育对个人的意义和价值3. 体育对社会的意义和价值4. 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对体育的认识和看法。
2. 介绍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体育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
3.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列举体育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 学生的小组讨论表达是否积极参与- 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理解是否准确- 学生是否能够列举出体育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描述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课时2:体育竞赛与规则本节课通过介绍体育竞赛的概念和规则,让学生了解体育竞赛的基本要素,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和规则意识。
教学目标- 研究体育竞赛的基本要素和概念- 了解不同体育项目的竞赛规则- 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和规则意识- 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的能力教学内容1. 体育竞赛的概念和意义2. 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项体育项目,并调查该项目的竞赛规则。
3. 学生分享小组调查结果,并对比不同项目的竞赛规则。
4. 实践活动:学生按照规则进行模拟比赛,并互评比赛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体育竞赛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体育竞赛的兴趣和热情。
2. 介绍体育竞赛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竞赛的重要性。
3.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调查一项体育项目的竞赛规则,并做简单的报告。
4. 学生分享小组调查结果,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体育课的健康常识教案

体育课的健康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的运动习惯和意识。
3.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救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好处,掌握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的运动习惯和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救护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肌肉力量,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睡眠质量等。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预防很多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
因此,体育锻炼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
2. 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方法。
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方法,避免受伤。
比如跑步时要保持直立,膝盖微微弯曲,脚掌着地,避免用力过猛;游泳时要注意呼吸节奏,避免过度用力;篮球时要注意运球和传球的技巧,避免扭伤脚踝等。
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方法。
3. 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救护能力。
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救护能力,避免意外发生时无法及时处理。
比如在进行激烈运动时,学生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感到不适应该及时停止运动;如果意外受伤,学生要学会简单的自我救护方法,比如包扎伤口、止血等。
老师可以通过模拟情景演练,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救护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好处,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讲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好处,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讲解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模拟情景演练,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救护能力。
3. 操练,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体育锻炼,老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和姿势。
4. 总结,总结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好处,总结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方法,总结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救护能力。
高一体育与健康 知识专题教案2 新人教版

山东省沂水县第一中学高一体育与健康知识专题教案2 新人教版(六)全力以赴保健康1.何谓健康古代的健康:“无病、无残、无伤”。
现代的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
身体健康分为:神经、运动、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泌尿、淋巴和生殖系统健康。
健康三要素:运动、营养和睡眠。
一个健康的人一定是一个社会的人。
2.亚健康定义: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也称为“第三壮态”或“灰色状态”。
导致亚健康的原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和不良生活方式。
走出亚健康的方法:关键一步(学会放松,保持良好心态)重要一环(睡眠充足)有效方法(运动、饮食)必要条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一次卫生革命的内容病毒、病菌。
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养尊处优的不良生活方式。
第二次卫生革命纲领革命目标:促进健康,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革命对象:人类不合理的生活方式。
革命宗旨:用健康为标准提炼生活方式,健康是从生活中提炼的结晶。
革命主力军:青少年。
(七)吃得明明白白1.吃什么西方“副食型”(以动性食物为主);东方“主食型”(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荤与素:多吃荤可延长寿命,体格健壮。
多吃素可有效降低患癌症、心脏病和高血压得危险。
理想膳食: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清淡杂食。
中国居民的膳食宝塔:第一层谷类食物,第二层蔬菜和水果,第三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第四层奶类和豆类,第五层油脂类。
膳食应节盐,少糖。
乳类英国:丘吉尔“没有什么投资比向儿童提供牛奶更重要!”日本:“一袋牛奶强壮一个民族”。
美国:“三杯奶”运动解决了该营养问题牛奶为什么是一种理想的食品?⑴牛奶中的降胆固醇因子,可抑制胆固醇的合成。
⑵蛋白质是优质蛋白,且含各种维生素,并有很高的消化吸收率和重要的生理功能。
⑶牛奶中的乳糖能促进钙的吸收和胃肠道的消化功能。
⑷牛奶中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镁、钾等。
水:李时珍《本草纲目》水列为各篇之首水的作用:解渴调节体温排除废物镇静促进呼吸润滑关节保护眼睛。
最新人教版高中体育必修一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体育必修一教案(全册)第一节:运动与生活教学目标:- 了解运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掌握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研究如何合理规划并保持良好的运动惯-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和兴趣教学内容:1. 运动与健康- 运动的定义- 运动与各个器官的关系-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运动对预防疾病的作用2. 运动与生活质量- 运动对身体素质的提高- 运动对工作研究的影响- 运动对生活幸福感的提升- 运动对社交交往的促进3. 合理规划运动- 设定运动目标-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制定个人运动计划- 养成坚持锻炼的惯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运动与生活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 图片展示:展示与运动健康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观点和经验。
- 视频观看:播放与运动健康相关的视频,增加学生对运动的认识。
- 多媒体互动: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与学生进行互动,深化对运动与生活的理解。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和表达能力。
- 讨论贡献: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和思考深度。
-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课后完成的相关作业的质量和完成度。
- 研究成果: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拓展延伸:-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运动与生活的讲座。
-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的体育活动。
- 鼓励学生进行运动日记的记录和分享。
【全册教案】高一年级《体育与健康》全册教案

高一年级《体育与健康》全册教案课的内容:(室内引导课)1、明确本学期体育课的教学安排。
2、明确体育课的常规要求及注意事项。
3、上好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意义和要求。
课的目的:1、了解本学期体育课的教学安排,明确体育课的常规要求及注意事项。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高中阶段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和未来社会对后备人才身体健康的责任感和主动参与课堂管理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1、了解本学期体育课的教学安排,明确体育课的常规要求及注意事项。
2、认清身心素质与其他素质以及未来社会人才需要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本学期体育课的教学安排:本学期重点学习的教材内容:武术、双杠、跳高、耐久跑、球类(排球、篮球)。
考核内容:武术、双杠、跳高、耐久跑、身体素质。
二、课堂常规要求及注意事项:1、体育委员负责课上的日常管理工作,课前、课后器材的送还,协助教师的工作。
2、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
因病、事不能上体育课时,必须本人事先向教师请假,来不及时可事后补假。
见习生必须随课见习。
3、课上必须按教师的安排内容练习,服从教师的指导。
4、不许无故迟到、早退、旷课。
不许戴帽子、围巾和危险物品或其他妨碍活动的物品上课。
不许随意动用已布置好的器材。
不许在未经教师同意的情况,随意离开教学活动的场地区域。
课上要注意安全,不许说笑打闹影响他人,而出现意外伤害事故。
三、上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的意义和要求:(一)、导入课题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们学到了一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进入高中体育课将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如何更好地增进体质、提高基本素质、掌握更多技能及相关知识。
所以我们本次课来探讨上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的意义和要求。
意义:1、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2、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3、调节脑力活动的有效方法4、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需要要求:1、养成课堂常规习惯2、增强学习与锻炼意识3、提高运用知识、技术的能力内容略:见教参教案年级:课次:第1周第2次课日期:课的内容:广播操恢复性练习教学任务:复习、纠正跑跳操,指导学生进行体能恢复性练习。
2023人教版高中体育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

2023人教版高中体育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体育锻炼与健康教学目标- 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 掌握常见的体育锻炼方式和方法。
- 能够合理规划个人体育锻炼计划。
教学内容1. 活动引导- 引导学生讨论体育锻炼的好处和意义。
-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体育锻炼经验和惯。
2. 体育锻炼与健康- 讲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 介绍不同类型的体育锻炼方式,如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
- 分析体育锻炼对心脏、肺部、骨骼等的影响。
3. 常见体育锻炼方式和方法- 介绍常见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跑步、游泳、篮球等。
- 分析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身体的影响。
- 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式和方法。
4. 个人体育锻炼计划- 引导学生合理规划个人体育锻炼计划。
- 让学生明确锻炼的目标和计划。
- 分享制定和执行个人体育锻炼计划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流程1. 导入:引导学生讨论体育锻炼的好处和意义。
2. 研究:讲解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介绍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和方法。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
4. 总结:引导学生合理规划个人体育锻炼计划,并分享经验和方法。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编写个人体育锻炼计划,并在下节课讨论分享。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体育锻炼与健康的理解程度。
2. 活动实践:观察学生在体育锻炼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动作正确性,评估其实践能力。
3. 个人计划:评估学生制定的个人体育锻炼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二单元:传统体育民俗活动(待完成)第三单元:体育比赛与竞技(待完成)第四单元:健康管理与心理辅导(待完成)第五单元:体育运动与文化传承(待完成)第六单元:体育运动与社会发展(待完成)。
最新人教版高一上册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一上册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目录第1节.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第2节.蹲踞式起跑第3节.快速跑辅助练习方法第4节.50米终点冲刺跑第5节.篮球进攻移动技术—跑第6节.篮球移动技术—滑步第7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第8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第9节.足球脚内侧传接球第10节.武术教案一第11节.武术教案二第12节.武术教案三第13节.侧手翻学第14节.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第15节.乒乓球一第16节.乒乓球二第17节.乒乓球三第18节.田径基本常识第19节.全面发展体能与科学锻炼第20节.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课的内容篮球进攻移动技术—跑宣布教学任务及上课要求/移动技术:起动、变向跑、侧身跑课的任务1、宣布教学任务及上课要求2、学习移动技术:起动、变向跑、侧身跑3、发展一般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健康教具球场一块篮球每人1个课的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教法时间次数准备部分一、课堂常规:1、由值日生集合、整队,向教师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点名。
3、宣布课的教学计划及上课要求。
平时成绩:20%考试成绩:80%考试成绩包括:理论20%、技术80%4、宣布本次课的教学任务、内容、练习方法及训练要求。
5、检查学生服装,安排见习。
二、一般性准备活动:1、绕篮球场地慢跑。
2、徒手体操(1)前后振臂(2)扩胸运动(3)正压腿、侧压腿(4)体转运动(5)体侧运动(6)腹背运动三、游戏“大渔网”游戏游戏方法:学生分散在半个篮球场内,先指定两名学生担任“渔网”,其他人在场内可以任意跑动。
游戏开始,担任渔网的两名学生手拉手在场内跑动,并设法用手触及他人,被触到者加入渔网队伍,如此渔网逐渐扩大,直至将场上的网完,游戏结束。
一、组织队形:学生面向老师,成两列横队,集中注意听老师讲解。
要求:整队、集合迅速,队形整齐。
学生听讲认真。
二、一般性准备活动由值日学生组织练习,培养学生的组织教学能力。
组织队形:同上。
要求:1、做徒手操时动作规范,有节奏和有力度。
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教案-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一、指导思想本课以新课程理念“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根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次课的教材特点,本课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传授,突出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懂得让学生学会交流、思考,做到思中议、议中思,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教材是锻炼的科学性原则。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清楚的了解锻炼的目的、意义以及如何去正确的进行体育锻炼,这将对于今后的室外课锻炼起到一个“磨刀不误砍材工”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本次课的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爱思考,积极性高,很容易对未知的东西产生兴趣。
所以本课会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思考,交流,合作完成任务,最后通过老师的总结,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1 知道体育锻炼需要讲究科学性,了解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并能理解。
2 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时刻注意锻炼的科学性,甚至可以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身边的人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3 结合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为自己制定一个简单的、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
五、教学重点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原则。
教学难点知道体育锻炼需要讲究科学性,了解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并能理解。
六、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讲解示范法、举例法、对比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师评价、互相评价等等。
七、教具PPT八、教学过程1、宣布本课的课题、教学目标2、通过图片引入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引出锻炼的重要性3、共同探讨积极锻炼的作用(教师讲解、总结)4、提问:锻炼是否一定有利于健康?5、分组合作探究问题:锻炼需要注意的事项(引出科学性原则)6、教师通过PPT图片归纳总结7、讲解部分身体部位锻炼的方法8、总结、布置作业、下课。
体育与健康高一上册人教新课标29.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同步教案

29.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教学任务:1、明确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2、怎样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发展。
教学过程:一、高中生的生理特征与体育锻炼:(一)身体形态的发育与体育锻炼1、身高已过快速增长期,身高的增加主要是下肢骨的生长。
2、体重体重增加明显,肌肉力量增长,25岁左右达到峰值。
3、胸围相应增长。
4、身体形态发育,进入平缓发展时期,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增长。
加强高中时期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形态的生长发育,而且对一生将有重要影响。
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
(2)注意练习的运动负荷。
(3)发展力量练习,应采用发展弹跳和支撑自身的力量练习或轻杠铃的练习。
(4)掌握多种运动技术。
(二)心肺功能的发育与体育锻炼1、心率2、血压3、肺活量4、应注意以下几点:(1)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负荷。
(2)多采用发展有氧代谢为主的练习。
(3)注意呼吸匀称并与动作相配合。
(三)身体素质的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1、取长补短。
2、多种多样的力量练习。
3、加强有氧代谢的练习。
(四)神经系统的发育二、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与体育锻炼:1、心理的概念2、高中生的心理特征3、怎样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1)主动培养对体育的兴趣①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与作用。
②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兴趣。
③远大的理想与明确的目标。
④力求学以致用。
(2)树立自信心①正确归因②有正确的自我意识③找好参照系④循序渐进,大胆在实践中锻炼(3)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①正视竞争现实,明确竞争意义。
②积极参与竞争③选择正确的方式进行竞争(4)培养坚强的意志如何培养:①提高认识,发展情感,加强实际锻炼②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学习,有意识地培养意志品质③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意志努力的水平。
高中一年级体育课教案健康与体育锻炼

高中一年级体育课教案健康与体育锻炼高中一年级体育课教案:健康与体育锻炼引言:体育锻炼对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设计一堂高中一年级体育课,重点教授学生关于健康和体育锻炼的知识,并提供锻炼的实践机会,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全面发展。
一、课程目标1. 学生了解健康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 学生学习各种体育锻炼方法和技巧。
3. 学生树立正确的锻炼态度和习惯。
4. 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体育锻炼的乐趣和效益。
二、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 热身活动(10分钟)- 游戏性热身活动,如激烈的暖身运动或追逐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活力。
2. 健康知识讲解(20分钟)- 学生了解身体健康和锻炼对健康的益处。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锻炼经验和收获,以增加互动和参与度。
3. 锻炼方法介绍(30分钟)-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和分享不同的体育锻炼方法,如慢跑、游泳、篮球、瑜伽等。
- 引导学生了解每种锻炼方法对身体的影响和适用人群。
4. 实践活动(4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实践。
- 监督学生正确使用体育器材和保证锻炼的安全性。
- 提供锻炼指导和个体化建议,以帮助学生改善技巧和提高锻炼效果。
5. 课堂总结(10分钟)- 学生分享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想。
- 回顾课程目标和重点内容,再次强调健康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 组织互动讨论和学生分享经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 设计小组活动,在小组内互相协作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 提供个体化的指导和建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锻炼方法。
2. 评价方式:- 观察学生的实际锻炼情况,评估锻炼动作的正确性和技术水平。
- 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度和质量。
- 鼓励学生形成学习日志或总结报告,记录自己在锻炼过程中的感受和变化。
结语:通过本节体育课的设计,学生将更好地了解健康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掌握各种体育锻炼方法和技巧,并能树立正确的锻炼态度和习惯。
体育锻炼的一般生理卫生知识5

第三章体育锻炼的基础知识第一篇体育锻炼护理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有一定的规律性。
作为一名中学生,只有掌握体育锻炼的一般生理卫生知识,科学地实行体育锻炼,才能起到健身强体、提升学习效率、为今后适合社会打下良好基础的作用。
一、如何实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提升人体的健康水平,已被大量科学实验所证实。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必要性,现在,参加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人们在从事体育锻炼前经常遇到一个共同问题是,怎样实行体育锻炼?对于一般人来说,在开始参加体育锻炼前,除了实行一般的身体检查和必要的咨询外,首先要做好以下准备:(一)培养锻炼兴趣,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在从事体育锻炼前,应首先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是长期实行体育锻炼的前提。
培养体育锻炼兴趣的方式有很多,如观看体育比赛、与亲朋好友、同学实行体育活动等。
有了浓厚的体育锻炼兴趣,就能自觉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从而逐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选择活动项目在实行体育活动时,除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项目外,还要考虑体育锻炼者自身的条件。
青少年活泼好动,能够选择一些强度较大、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羽毛球、武术、爬山、游泳、健美操等;对于个别患有疾病学生的康复性体育活动,则应根据其身体状况选择锻炼项目,并且应在体育教师、医生或运动医学工作者的指导下实行。
同时,锻炼者还应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条件确定体育锻炼项目,如冬季可实行长跑、足球、滑冰等运动,夏季可实行游泳、篮球、排球等活动。
总来说之,运动项目可多样化,选择的运动项目要对整体机能产生良好影响。
作为一名中学生来说,应该掌握一至二种,甚至三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三)确定运动强度为增强体质而实行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提升人体的健康水平,而不是为了创造运动成绩,它不同于运动员的训练,所以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体育锻炼中控制运动强度最简单的办法是测定体育锻炼时的脉搏。
最新人教版高一上册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一上册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
目录
第1节.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第2节.蹲踞式起跑
第3节.快速跑辅助练习方法
第4节.50米终点冲刺跑
第5节.篮球进攻移动技术—跑
第6节.篮球移动技术—滑步
第7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第8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第9节.足球脚内侧传接球
第10节.武术教案一
第11节.武术教案二
第12节.武术教案三
第13节.侧手翻学
第14节.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第15节.乒乓球一
第16节.乒乓球二
第17节.乒乓球三
第18节.田径基本常识
第19节.全面发展体能与科学锻炼
第20节.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案高中

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案高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 学会预防和处理常见的运动损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人体的基本构造与功能。
2.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3. 合理的膳食搭配与营养摄入。
4. 个人卫生与公共卫生的基本要求。
5. 科学锻炼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以实物展示和现场示范。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健康经验。
3. 安排实践活动,如模拟运动会、健康知识竞赛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运动员受伤的视频,引出运动损伤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基本知识:详细讲解人体的构造与功能,以及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和预防措施。
3.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急救技能训练,如包扎、冷敷等。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运动损伤,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6.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健康的重要性。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
2. 作业检查:布置相关的作业,如编写个人健康计划,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3. 知识测试:通过小测验或者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实践活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在实践中学到知识。
体育锻炼与卫生保健讲课教案

• 预防:运动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夏季及 时补充水和盐、维生素B1,游泳下水前应 用冷水淋湿全身,使集体得到适应。冬季
注意保温,疲劳,饥饿时不宜进行剧烈活 动。
• (四)运动性晕厥 • 原因:由于长时间运动或剧烈运动,大量
血液聚集下肢,回心血流量减少,因而心 输出量也减少,致使脑部缺血引起昏厥。 过久下蹲后骤然起立,或情绪过分紧张激 动,或病后体弱参加剧烈性运动等。
• (3)损伤组织已基本恢复正常,肿胀和压 痛已消失,但锻炼时仍会感到酸胀、无力时, 要进行功能性的恢复治疗,此时仍以按摩、 治疗以及改善肌肉、关节功能的锻炼为主。
1、几种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 (1)肌肉拉伤 • 临床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压痛、肌肉
紧张或痉挛,功能受限,受伤肌肉做主动 收缩时或被动拉长时疼痛加重。
量和强度的循序渐进,注意把握好运动中 的呼吸节奏,夏季运动适当补充盐分。
• (三)肌肉痉挛 • 是肌肉不自主地强直收缩,俗称
抽筋。在运动中最易发生在小腿 腓肠肌、足底曲拇肌和屈趾肌。
• 处置:缓慢用力牵引痉挛肌肉; 点按穴位(承山穴、委中穴), 并配合局部按摩。肌肉痉挛缓解 后,不宜继续运动,要适当补充 盐和水,对痉挛部位保温,口服 维生素C100毫升/日,对预防和 缓解肌肉痉挛性疼痛有一定效果。
• 参加体适能评价测验,是一个测定你的基本体适 能,并据此制定最佳运动处方的最好办法。
• 2、心电图运动试验
• 常用来诊断和评价一个人是否具有潜在的 冠心病危险因素,或是对已证实患有心血 管疾病的人评价治疗效果,或用来检测心 血管病人进行康复运动时能力,也可以为 运动处方的设计与制定提供信息。
(二)做好热身运动和整理活动
• 预防:
• 在高温炎热环境下锻炼时,应适当减少运 动量和时间,要尽量避免在烈日下锻炼; 夏天在室内锻炼时,应注意通风,并备有 低糖含盐的饮料;室外锻炼,应戴白色凉 帽,穿宽松浅色运动服;平时要坚持在较 热的环境中锻炼,逐步提高身体的耐热能 力;高温季节耐力性运动应安排在上午10 点前或傍晚。
高中健康知识体育教案模板

年级:高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健康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2. 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教学内容:1. 健康知识讲座2. 体育活动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课程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知识。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健康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重要性?二、健康知识讲座1. 教师讲解健康知识,包括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心理健康等方面。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危害。
3.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关于健康方面的疑问。
三、体育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跳绳等,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
2. 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如拔河、接力跑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健康知识?有哪些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有害?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健康知识拓展1. 教师讲解健康饮食、合理作息、适量运动等方面的知识。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健康经验。
三、体育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跳绳等,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
2. 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如拔河、接力跑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健康知识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等。
3.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
2. 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将健康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高中健康体育锻炼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方法,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2. 基本的体育锻炼方法教学难点:1.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2.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有哪些好处?二、基本知识讲解1. 介绍体育锻炼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讲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和心理的益处。
三、体育锻炼方法示范1. 教师示范简单的体育锻炼动作,如跑步、跳绳、俯卧撑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跳绳、俯卧撑等。
2. 教师观察学生练习情况,给予指导和鼓励。
五、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第二课时一、课堂复习1. 教师提问: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体育锻炼方法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跳绳、俯卧撑等。
2. 教师观察学生练习情况,给予指导和鼓励。
三、团队协作游戏1. 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如拔河、接力跑等。
2. 教师观察游戏过程,引导学生注重团队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四、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
2. 学生掌握的体育锻炼方法。
3.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团队协作精神、积极态度等。
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教师针对学生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019-2020年高一体育 体育锻炼的一般生理卫生知识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体育体育锻炼的一般生理卫生知识教案新人教版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必须有一定的规律性,只有掌握体育锻炼的一般生理卫生知识,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起到健身强体、防病治病的作用。
一、如何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已被大量科学实验所证实。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但是,人们在从事体育锻炼前经常遇到一个共同问题是,怎样进行体育锻炼?对于一般人来说,在开始参加体育锻炼前,除了进行一般的身体检查和必要的咨询外,首先要做好以下准备:(一)培养锻炼兴趣在从事体育锻炼前,应首先培养锻炼者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是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提。
培养体育锻炼兴趣的方式有很多,如观看体育比赛、与亲朋好友进行体育活动等。
有了浓厚的体育锻炼兴趣,就能自觉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从而取得理想的体育锻炼效果。
(二)选择活动项目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除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项目外,还要考虑体育锻炼者自身的条件。
青少年活泼好动,可以选择一些强度较大、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项目,如打篮球、踏足球、爬山、游泳、健美操等;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应选择一些活动量相对较小、而且不容易出现运动操作的活动项目,如太极拳、跑步等;对于一些为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而进行的康复性体育活动,则应根据锻炼者的身体状况选择锻炼项目,并且应在医生或运动医学工作乾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锻炼者还应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条件确定体育锻炼项目,如冬季可进行长跑、足球、滑冰等运动,夏季可进行游泳、篮球、排球等活动。
总之,运动项目可多样化,选择的运动项目要对整体机能产生良好影响。
(三)确定运动强度为增强体质而进行的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而不是为了创造运动成绩,所以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不宜过大,特别是中老年人和体育康复者更应如此。
体育锻炼中控制运动强度最简单的办法是测定体育锻炼时的脉搏。
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一常见运动中出现的生理反应和处置(教学设计素材)(共8份)

3.教学难点:针对不同生理反应,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式。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中可能出现的生理反应。
2.新课导入:介绍常见运动中出现的生理反应,如肌肉酸痛、抽筋、晕厥等。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理反应的特点及处置方法。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常见运动中生理反应及处置方法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常见运动中生理反应及处置方法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常见运动中生理反应及处置方法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new course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抽筋
-定义:抽筋是指肌肉突然、不自主地收缩,造成疼痛或不适。
-原因:缺水、电解质不平衡、肌肉疲劳等因素导致。
-处置方法:立即停止运动,进行局部按摩和热敷,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晕厥
-定义:晕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
-原因:低血糖、脱水、心脏疾病等引起。
-处置方法:迅速让患者平躺,抬高双腿,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就医。
-处置方法:适当减慢运动强度,进行局部按摩和热敷,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郯城第三中学高一体育体育锻炼的一般生理卫生知识教案新人教版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必须有一定的规律性,只有掌握体育锻炼的一般生理卫生知识,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起到健身强体、防病治病的作用。
一、如何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已被大量科学实验所证实。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但是,人们在从事体育锻炼前经常遇到一个共同问题是,怎样进行体育锻炼?对于一般人来说,在开始参加体育锻炼前,除了进行一般的身体检查和必要的咨询外,首先要做好以下准备:(一)培养锻炼兴趣在从事体育锻炼前,应首先培养锻炼者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是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前提。
培养体育锻炼兴趣的方式有很多,如观看体育比赛、与亲朋好友进行体育活动等。
有了浓厚的体育锻炼兴趣,就能自觉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从而取得理想的体育锻炼效果。
(二)选择活动项目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除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项目外,还要考虑体育锻炼者自身的条件。
青少年活泼好动,可以选择一些强度较大、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项目,如打篮球、踏足球、爬山、游泳、健美操等;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应选择一些活动量相对较小、而且不容易出现运动操作的活动项目,如太极拳、跑步等;对于一些为预防或治疗某些疾病而进行的康复性体育活动,则应根据锻炼者的身体状况选择锻炼项目,并且应在医生或运动医学工作乾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锻炼者还应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条件确定体育锻炼项目,如冬季可进行长跑、足球、滑冰等运动,夏季可进行游泳、篮球、排球等活动。
总之,运动项目可多样化,选择的运动项目要对整体机能产生良好影响。
(三)确定运动强度为增强体质而进行的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而不是为了创造运动成绩,所以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不宜过大,特别是中老年人和体育康复者更应如此。
体育锻炼中控制运动强度最简单的办法是测定体育锻炼时的脉搏。
虽然不同年龄和机能状况的人在体育锻炼时的最佳脉搏有所不同,但对一般体育锻炼者来说,体育锻炼时的脉搏控制在140/分左右较为合适。
由于体育锻炼时运动强度相对较小,因而运动的持续时间则应相对较长。
每天至少应在半小时以上。
对于刚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一开始锻炼的时间宜短不宜长,以后随身体机能的适应,锻炼时间可逐渐加长。
二、体育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体育锻炼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对于体育锻炼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体育活动爱好者就是由于不重视锻炼前的准备活动而导致各种运动操作,不仅影响锻炼效果,而且影响锻炼兴趣,对体育活动产生畏惧感。
因此,每个体育活动爱好者在每次锻炼前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一)准备活动的主要作用1、提高肌肉温度,预防运动操作。
体育锻炼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内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增高。
肌肉温度的啬,一方面可使肌肉的粘滞性下隆,提高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速度,增强肌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减少由于肌肉剧烈收缩造成的运动操作。
2、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
内脏器官的机能特点之一为生理惰性较大,即当活动开始,肌肉发挥最大功能水平时,内脏器官并不能立即进入"最佳"活动状态。
在正式开始体育锻炼前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先动员内脏器官的机能,使内脏器官的活动一开始就达到较高水平。
另外,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还可以减轻开始运动时由于内脏器官的不适应所造成的不舒服感。
3、调节心理状态。
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活动,而且也是心理活动,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心理活动在体育锻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体育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即可以起到这种心理调节作用,接通各运动中枢间的神经联系,使大脑皮层处地最佳的兴奋状态投身于体育锻炼之中。
(二)如何进行准备活动一般来说,准备活动时主要应考虑准备活动的内容、时间和量。
1、内容。
准备活动可分为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
一般准备活动主要是一些全身性身体练习,主要包括跑步、踢腿、弯腰等,一般性准备活动的作用是提高整体的代谢水平和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减少运动操作的发生;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指与所从事的体育锻炼内容相适应的运动练习,如打篮球前先投篮、运球,跑步前,先慢跑等。
除非进行一些专门性运动和比赛,一般人体育锻炼时只需进行一般性准备活动,即可进行正式的体育活动内容。
2、时间和量。
准备活动的量和时间随体育锻炼的内容和量而定,由于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锻炼量较小,所以准备活动的量也相对较小,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还未进行体育锻炼身体就疲劳了。
半小时的体育锻炼,其准备活动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
气温较低时,准备活动的时间也适当长一些,量可大一些。
气温较高时,时间可短一些,量可小一些。
3、时间间隔。
与运动员正式参加比赛不同,一般人进行准备活动后就可马上从事体育锻炼,运动员准备活动后适当的休息是为了使身体机能有所恢复,以便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
而一般人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增强体质,不是创造成绩,所以准备活动后接着进行体育锻炼即可。
三、怎样选择体育锻炼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主要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或工作性质而定,一般很难统一。
但就多数体育锻炼者来说,体育锻炼的时间多安排在清晨、下午和傍晚。
不同的锻炼时间有不同的特点,练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一)清晨锻炼许多人喜欢在清晨进行体育锻炼,这首先是由于清晨的空气新鲜,早锻炼有助于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吸入较多的氧气,有利于体内的新陈代谢加强,提高锻炼的效果;其次,清晨起床后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通过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可适度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从而有利于一天的学习与工作。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清晨不进行体育锻炼,一天都觉得无精打彩,提不起精神;再者,早锻炼时,凉爽的空气刺激呼吸道粘膜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易发生感冒等病症。
所以有人说,早晨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对于清晨时间较宽松的离退休老同志来说,清晨不失为理想的锻炼时间。
但是,由于清晨锻炼多在空腹情况下进行,所以运动量不要太大,时间也不宜长。
否则,长时间的运动会造成低血糖,不仅影响锻炼效果,而且会使身体产生不适瓜。
另外,对工作学习紧张、习惯于晚起床的人来说,没有必要每天强迫自己进行早锻炼。
(二)下午锻炼。
主要适合有一定空余时间的人进行体育锻炼,特别适合大、中、小学的师生,经过一天紧张的工作后,下午进行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使身心得到调整。
下午进行体育锻炼时,运动强度可大一些,青年学生可打球、做游戏,老年人可打门球,跑步。
对心血管病人来说,下午运动最安全。
医学研究表明,心血管的发病率和心肌劳损的发生率均在上千6-12时最高,所以,为了避免这一"危险"时辰,运动医学工作者认为,心血管病人的适宜锻炼时间应在下午。
(三)傍晚锻炼晚饭后也是体育锻炼的大好时光,特别是对那些清晨和白天工作、学习十分忙的人来说尤为如此。
傍晚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即可以健身强体,又可以帮助机体消化吸收。
傍晚运动的主要形式为散步,北方一些地区在傍晚集体扭大身歌,也适合于中老年人的活动特点。
傍晚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可工可短,但一般不要超过1小时,运动强度也不可大,心率应控制在120次。
分。
强度过大的运动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同时,傍晚锻炼结束与睡觉的间隔时间要在1小时以上,否则,会影响夜间的休息。
四、体育锻炼时如何控制运动量体育锻炼时,合理控制运动量是影响运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活动量太小,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量过大,又会引起过度疲劳,影响身体健康。
所以,每位体育运动爱好者在开始体育锻炼前就应学会监测运动量的方法。
体育锻炼中常见的监测运动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测运动时脉搏在体育锻炼时或体育锻炼后即刻,立即测10秒钟的心率和脉搏,就一般体育锻炼者来说,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最好不要超过25次/10秒。
脉搏次数过快,主要是发展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这对一些专项运动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对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意义不大,而且运动量过大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事故。
即使是特殊需要,体育锻炼者运动时的心率也不要超过30次/10秒。
(二)根据年龄控制运动量年龄与体育锻炼中的运动量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运动能力逐渐下降,体育活动量也应随着减小,现在,体育活动中经常用"180-年龄"的值作为体育锻炼者的最高心率数,即30岁的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其心率数不要超过150次/分,而70岁的人参加体育锻炼时的最高心率不要超过110次/分,这一公式已广泛应用到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锻炼之中。
(三)根据第二天"晨脉"调节运动量。
"晨脉"是指每天早晨清醒后(不起床)的脉搏数,一般无特殊情况,每个人的晨脉是相对稳定的。
如果体育锻炼后,第二天晨脉不变,说明身体状况良好或运动量合适;如果体育锻炼后,第二天的晨脉较以前增加5次/分以上,说明前一天的活动量偏大,应适当调整运动量;如果长期晨脉增加,则表示近期运动量过大,应该减少运动量,或暂时停止体育锻炼,待晨脉恢复正常时,再进行体育锻炼。
(四)主观感觉体育锻炼与运动员的运动训练不同,其基本原则为:锻炼时要轻松自如,并有一种满足感,这也是锻炼者进行运动量监测的一项主观指标。
如果锻炼后有一种适宜的疲劳感,而且对运动有浓厚的兴趣,则说明运动量适合机体的机能状况;如果运动时气喘吁吁、呼吸困难,运动后极度疲劳、甚至厌恶运动,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调整运动量。
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是综合刺激,身体机能的反应也是多方面的,锻炼者可根据自身条件对身体机能进行综合评价,必要时,则应在医务工作者的监督下进行。
五、体育锻炼时要注意合理的呼吸方法体育锻炼时掌握了合理的呼吸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锻炼效果。
对于体育爱好者来说,掌握合理的呼吸方法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采用口鼻呼吸法,减小呼吸道阻力人体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氧气的需要量明显增加,所以仅靠鼻实现通气已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因此,人们常常采用口鼻同用的呼吸方法,即用鼻吸气,用口呼气。
活动量较大时,可同时用口鼻吸气,口鼻呼气,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小肺通气阻力,增加通气,另一方面,通过口腔增加体内散热。
有研究证实,采用口鼻呼吸方式可使人体的肺通气量较单纯用鼻呼吸增加一倍以上。
在严冬进行体育锻炼时,开口不要过大,以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口腔粘腊和呼吸道而产生各种疾病。
(二)加大呼吸深度,提高换气效率人体在刚开始进行体育活动时往往有这种体会,即运动中虽然呼吸频率很快,但仍一种呼不出、吸不足、胸闷、呼吸困难的感觉。
这主要是由于呼吸频率过快,造成呼吸深度明显下降,使得真画龙点睛进行肺实际进行气体交换的量减少,肺换气效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