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分诊、病情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
急诊患者分诊分级原则
急诊患者分诊分级原则急诊部是医院中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部门,为了能够更好地处理急诊患者,减少因等待时间过长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医院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诊分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急诊患者分诊分级原则。
1. ABCDE原则ABCDE原则是急诊患者分诊分级的基础,它分别代表了患者的空气道(Airway)、呼吸(Breathing)、循环(Circulation)、神经系统(Disability)和外伤(Exposure)的情况。
根据这个原则,医务人员可以快速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从而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安排。
2. 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通常将急诊患者分为五个级别: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和绿色。
其中,红色表示病情最为危急,需要立即处理;橙色表示病情严重,需要尽快处理;黄色表示病情较为稳定,可以稍后处理;蓝色表示病情非常轻微,可以延迟处理;绿色表示病情非常稳定,可以等待处理。
3. 根据病情判断急诊患者分诊分级的主要依据是患者的病情,医务人员会根据患者的主诉、症状、体征等信息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比如,患者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快、咳嗽、发绀等症状,可能表示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尽快处理;而如果患者只是轻微的感冒症状,可能可以延迟处理。
4. 专科分级有些医院还会根据不同专科的需求进行分级,比如急性心肌梗死、中风、创伤等需要立即处理的病例可以被优先分级为红色;而一些较为稳定的疾病,比如感冒、轻微扭伤等可以被分级为黄色。
5. 评估工具为了更好地进行急诊患者分诊分级,医院通常会开发一些评估工具来辅助医务人员进行判断。
比如,曾经流行的Triage评估工具就是其中之一,它通过对患者病情的评估,给予相应的分级建议。
6. 心理因素急诊患者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病痛,还有可能伴随着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
医务人员在进行急诊患者分诊分级时,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心理因素,给予适当的关怀和安抚。
7. 信息收集和共享对于急诊患者分诊分级来说,信息的收集和共享非常重要。
急诊分诊的病情级别是如何划分的
急诊分诊的病情级别是如何划分的张春华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且要分流病人,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
濒危病人是指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或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
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一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一级,如急性意识模糊或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也属于该级别。
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非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的病人。
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
红区即抢救监护区,适用于一级和二级病人处置。
黄区即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三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被立即送入红区。
绿区即四级病人诊疗区。
2013.01.26。
急诊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
附件德江县人民医院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分区救治管理规定一、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依据(一)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二)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置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二、分级原则(一)病人病情分级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共分为四级:(二)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D级),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
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1、Ⅰ级:濒危病人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2、Ⅱ级:危重病人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3、Ⅲ级: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附录A)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4、Ⅳ级:非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附录B)的病人。
急诊分诊病情分级标准
分级范畴
特征描述及处理
危急立即进入抢救室
如果得不到紧急救治,很快会导致生命危险,如心跳呼吸骤停、剧烈胸痛、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中毒、老年复合伤等
危重小于30分钟立即监护重要生命体征
潜在性危及生命的可能,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突发剧烈的头痛、开放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紧急小于60分钟安排急诊流水优先诊治
急诊症状不能缓解病人,如高热、寒颤、呕吐、闭合性骨折
不紧急大于2h安排急诊流水顺序就诊
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的病人,如哮喘持续状态、小面积烧伤感染、轻度变态反应等
非紧急4-6h解释
非急诊病人,如低热、感冒、便秘等
急诊分诊标准(急诊科)
分诊护士需要为医生提供患者 的基本信息和初步评估结果, 以便医生更快地做出诊断和治
疗方案。
分诊中的沟通技巧
倾听技巧
分诊护士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询问技巧
在询问患者时,分诊护士需要使用简 洁明了的语言,并注意避免引导性问 题。
观察技巧
分诊护士需要观察患者的表情、体态 和生命体征等,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患 者的病情。
分诊的流程和原则
原则 1. 以患者为中心,遵循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
2. 根据病情紧急和严重程度,优先处理危急患者。
分诊的流程和原则
3. 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确保救治效 果最大化。
4. 与其他科室和部门密切协作,形成 救治团队,共同完成救治任务。
02 急诊分诊标准
紧急程度评估
生命体征不稳定
如心率、呼吸、血压等 指标异常,需立即采取
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分诊护士需要优 先为其安排诊疗,因为这类患者的病 情往往更加复杂和严重。
04 急诊分诊的挑战与对策
患者流量大时的应对策略
建立多渠道分流机制
通过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方式接受患者预约,减轻现场分诊 压力。
优化流程
简化挂号、缴费等流程,提高就诊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增加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提高急诊科处理能力。
患者病情复杂时的处理方法
1 2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邀请相关科室专家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加强医患沟通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取得理 解和配合。
3
提供紧急抢救措施
对于危重患者,立即启动抢救流程,确保生命安 全。
提高分诊准确率的措施
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
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预检分诊的概念: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区分病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的过程。
分诊重点:病情分诊和学科分诊。
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分诊目的: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
增加病人对急诊工作满意度。
分诊种类:院前分诊、灾难分诊、院内分诊分诊制度:一、分诊应由有经验的护士主持,一般急症要分清轻、重、缓、急依次就诊,对危重病人要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等,迅速组织抢救;二、对患有或疑患传染的病人,均应到隔离室就诊,以预防交叉感染和传染病扩散;三、必要时,挂号、交款、取药等均可由医护人员或陪伴者代办;四、扼要了解需要,重点观察体征,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五、根据病情需要,填写血、尿、粪等检验申请单,并记录在病历上;六、急、危、重病人应先行抢救,而后补办手续。
采取首诊负责制,各有关科室接到分诊护士通知后要积极主动配合,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七、遇到大批伤病人或突发性灾难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等协同抢救,遇到涉及法律等问题应向公安部门报告;八、在分诊中遇到困难时,应由护士长组织护士共同会诊解决,以提高分诊质量,分诊符合率应在90%以上。
病情分级:一级:(急危症)病人情况:有生命危险。
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
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
决定:进入绿色通道和复苏抢救室。
目标反应时间:即刻。
每个病人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
二级:(急重症)病人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
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突发剧烈头痛、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开发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决定:各诊室优先就诊。
目标反应时间:<15分钟。
即在15分钟内给予处理,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5%的病人。
三级:(急症)病人情况:生命体征尚稳定,急性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病人。
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及分诊要求
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及分诊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各种疾病也逐渐增多。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承担着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使命。
在急诊科,合理的分诊和病情评估是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从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及分诊要求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划分1. 急诊病人的病情等级可分为五级,即红、橙、黄、绿、蓝五个等级。
具体划分如下:(1)红色等级:指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立即抢救的病人,如心肺骤停、严重外伤出血等;(2)橙色等级:指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立即处理的病人,如中度外伤、严重心脏病等;(3)黄色等级:指患者病情较重,需要尽快处理的病人,如发热、中度呼吸困难等;(4)绿色等级:指患者病情一般,可适当等待处理的病人,如轻微外伤、发热等;(5)蓝色等级:指患者病情稳定,可以普通门诊就诊的病人,如感冒、轻微扭伤等。
2. 划分病情等级的依据:(1)病情危急程度:主要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稳定性等因素;(2)病情紧急程度:主要根据患者症状的急缓程度、可能导致的后果等因素。
二、急诊病人的分诊要求1. 对红色病人的要求:(1)要求急诊科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抢救;(2)要求医护人员尽快对其进行评估和处理;(3)要求医院安排好相关设备和药品,保障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对橙色病人的要求:(1)要求急诊科立即安排医生进行初步检查和处理;(2)要求安排好患者的住院手续,待条件允许时尽快转入重症监护室;(3)要求医院安排好相关设备和药品,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 对黄色病人的要求:(1)要求急诊科安排医生优先处理,尽快进行评估和处理;(2)要求医院安排好相关检查和治疗项目,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3)要求安排患者的住院手续,待病情稳定后视情况安排住院观察或出院治疗。
4. 对绿色病人的要求:(1)要求急诊科安排医生进行初步检查和处理;(2)要求医院安排好相关检查和治疗项目,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3)要求安排患者的住院手续,视情况安排住院观察或出院治疗。
急诊分诊的病情级别是如何划分的
急诊分诊的病情级别是如何划分的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急诊分诊的病情级别是如何划分的张春华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且要分流病人,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
濒危病人是指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或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
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一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一级,如急性意识模糊或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也属于该级别。
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非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的病人。
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
红区即抢救监护区,适用于一级和二级病人处置。
黄区即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三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被立即送入红区。
绿区即四级病人诊疗区。
2013.01.26。
急诊分诊、病情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
急诊病情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一、主要学习目标●了解分诊定义●理解接诊方法●掌握急诊分诊流程●掌握病情分诊依据二、急诊护理工作流程的基本程序●急诊接诊●急诊分诊●急诊护理处理急诊接诊最短的时间,用最精练的医学技巧,迅速对病人的病情作出一个较明确的判断。
方法:望闻问切法、谈心解释法、事例举证法、心理调控法、最佳时机法、选择诊治法常用方法:望闻问切法、选择诊治法望闻问切法●眼看:看病人的面色,如苍白、发绀、颈静脉怒张等。
●鼻闻:有否异样的呼吸气味,如酒精味、烂苹果味、大蒜味、化脓性伤口的气味。
●耳听:听病人的呼吸、咳嗽、有无异常的杂音,如喘鸣音、痰鸣音。
●手摸:测脉搏,可了解心跳情况;触皮肤,可探知体温情况;触诊,可了解疼痛范围及程度●问诊:得到最有价值的主诉●原则:重视病人的主诉重点观察体征简要了解病情急诊分诊指根据病人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
分诊对象特点:●差异性:知识程度、经济能力、社会背景、对疾病的看法、承受能力。
●病人就诊心理:我的病最重……,急躁、忧虑、恐惧。
病情分级标准急诊处理一般急诊病人:1、送到相关科室就诊,病情复杂难以确定科别的,按首诊负责制处理。
2、病情允许者到注射室或观察室进行治疗观察3、对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到隔离室就诊4、急救车转入病人,分诊护士立即接诊,迅速安置。
5、因交通事故、吸毒、自杀等涉及法律问题者,立即通知有关单位或部门,请求组织人员抢救及会诊,以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抢救。
危重病人1、抢救室紧急处理,抢救护士酌情予以急救处理。
2、需手术者——通知手术室作准备或在急诊手术室进行,留监护室继续抢救治疗。
3、转出——医护人员护送,并将抢救处理经过与接班人员交班并签字。
4、危重病人的血、尿、便、生化检查均统一由配送员工送检。
5、需做X线、B超、CT等检查应有专人陪送。
成批伤及复合伤1、成批伤就诊:及需多专科合作抢救的病人,应通知上级部门,协助调配医护人员参加抢救。
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
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是指在急诊科就诊时,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以便快速有序地安排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的目的、原则以及具体操作流程。
首先,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患者就医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效率。
通过将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可以快速识别病情紧急者并及时安排急救措施,同时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避免因就诊人数过多而导致的拥堵和安全隐患。
其次,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根据病情分级优先级,高风险、危重病例应优先处理;2.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需求;3.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的具体操作流程。
一般而言,急诊科采用的病情分级系统常见的有Triage分级、Manchester分级和ABCDE分级等。
1. Triage分级:Triage分级是根据创伤或急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分级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分为四级: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
-红色:紧急救治,病情危急,无需排队等待。
-黄色:急诊救治,病情较严重,但不危及生命,应加快受治时间。
-绿色:急诊治疗,病情相对较轻,可稍微等待。
-蓝色:非急诊治疗,病情非急迫,可按普通门诊方式就诊。
2. Manchester分级:Manchester分级是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创立的一种分级系统,它根据患者主诉以及生命体征等因素对患者进行分级。
常见的分为五级:红色、橙色、黄色、绿色和蓝色。
-红色:紧急,需立即救治,病情危急。
-橙色:非常紧急,病情严重,需立即安排治疗。
-黄色:急诊治疗,需要立即注意和治疗,病情可能较严重。
-绿色:普通,需进行常规急诊治疗。
-蓝色:非急诊,可安排非急诊治疗。
3.ABCDE分级:ABCDE分级是一种以患者生命体征为基础的分级系统。
常见的分为五级:- A级(Airway,呼吸道):检查呼吸道通畅性,排除呼吸道阻塞等危及生命的状况。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分区
急诊分级、分区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从而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
一、急诊分区:急诊诊疗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
红区既抢救监护区,适用于一级和二级病人处置。
黄区即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三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被立即送入红区。
绿区即四级病人诊疗区。
二、急诊分级: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与处置的优先次序。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且要分流病人,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
濒危病人是指病情可能随时危与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或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与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
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一级,或可能导致严重残疾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置与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一级,如急性意识模糊或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也属于该级别。
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与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非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的病人。
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和病情分级
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1】和病情分级预检分诊的概念: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区分病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的过程。
分诊重点:病情分诊和学科分诊。
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分诊目的: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
增加病人对急诊工作满意度。
分诊种类:院前分诊、灾难分诊、院内分诊分诊制度:一、分诊应由有经验的护士主持,一般急症要分清轻、重、缓、急依次就诊,对危重病人要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等,迅速组织抢救;二、对患有或疑患传染的病人,均应到隔离室就诊,以预防交叉感染和传染病扩散;三、必要时,挂号、交款、取药等均可由医护人员或陪伴者代办;四、扼要了解需要,重点观察体征,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五、根据病情需要,填写血、尿、粪等检验申请单,并记录在病历上;六、急、危、重病人应先行抢救,而后补办手续。
采取首诊负责制,各有关科室接到分诊护士通知后要积极主动配合,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七、遇到大批伤病人或突发性灾难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等协同抢救,遇到涉及法律等问题应向公安部门报告;八、在分诊中遇到困难时,应由护士长组织护士共同会诊解决,以提高分诊质量,分诊符合率应在90%以上。
病情分级:一级:(急危症)病人情况:有生命危险。
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
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
决定:进入绿色通道和复苏抢救室。
目标反应时间:即刻。
每个病人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
二级:(急重症)病人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
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突发剧烈头痛、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开发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决定:各诊室优先就诊。
目标反应时间:<15分钟。
即在15分钟内给予处理,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5%的病人。
三级:(急症)病人情况:生命体征尚稳定,急性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病人。
急诊病情评估分级管理制度
急诊病情评估、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我院情况,制定我院急诊病情评估、分级管理制度,以指导急诊医护人员规范进行诊疗活动。
1、病情评估分级依据⑴患者病情评估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⑵患者占用医疗资源多少:评估患者需要占用的医疗资源,使患者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至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2、分级标准⑴1级:濒危患者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
临床上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气管插管患者,无呼吸/脉搏患者,急性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患者,这类患者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⑵2级:危重患者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予患者相应处置及治疗。
患者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须及早予以重视;患者病情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严重影响患者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急诊科须立即予这类患者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⑶3级: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患者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患者舒适感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患者症状。
急诊科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此类患者就诊。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时应考虑上调一级。
⑷4级:非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的患者。
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
3、分区情况从空间布局上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绿区。
⑴红区:急诊抢救室、监护室。
适用于1级和2级患者处置,快速评估和初始化稳定。
⑵黄区:危重症专用诊室、危重症观察室适用于3级患者,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患者,当出现病情变化或者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患者应被立即送入红区。
急诊分诊病情分级标准
文件编号:
页码/页数:1文件类别:制度
适用范围:全院
发行日期:
已修订次数:次
最近修订日期:
版次:版
急诊分诊病情分级标准
分级范畴
特征描述及处理
危急立即进入抢救室
如果得不到紧急救治,很快会导致生命危险,如心跳呼吸骤停、剧烈胸痛、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中毒、老年复合伤等
危重小于30分钟立即监护重要生命体征
潜在性危及生命的可能,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突发剧烈的头痛、开放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紧急小于60分钟安排急诊流水优先诊治
急诊症状不能缓解病人,如高热、寒颤、呕吐、闭合性骨折
不紧急大于2h安排急诊流水顺序就诊
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的病人,如哮喘持续状态、小面积烧伤感染、轻度变态反应等。
非紧急4-6h解释
非急诊病人,如低热、感冒、便秘等。
急诊分级诊疗的标准
急诊分诊分为四个等级,我们按照从重到轻,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一级属于病危病人,比如呼吸脉搏都很微弱、昏迷患者或者休克病人,需要急诊的气管插管,或者马上用升压的药物才能维持生命的病人。
二级属于比较危重病人,比如严重的脑外伤复合伤、心梗等。
三级属于急症病人心脏病人,比如病人发烧到39度,同时存在有明显的肺炎,呼吸急促,还有像磕破头流了很多血需要急诊处置。
四级属于轻症病人,比如目前病人还没有急性的发展病的情况,但是自己很急,而这一类病人就属于轻症病人,可以介绍到门诊就诊。
急诊病情分级标准
急诊病情分级标准
急诊病情分级标准,是指对于急性医疗状况下,不同程度的严重程度给予不同的紧急救治标准。
病情分类标准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帮助医生更加科学地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优先救治危重病人,提高急救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同时也能让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和利用。
目前,世界各国在急诊分级标准上存在一定差异,总的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将急诊分为不同等级,通常是分为三个等级,其中等级一指的是危重病人,等级二指的是紧急病人,等级三指的是一般病人。
1.等级一:危重病人
危重病人指的是生命危急,需要立刻抢救的病人。
这类病人病情一般重症肺炎、脑卒中、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重度创伤等。
2.等级二:紧急病人
紧急病人指的是需要尽快处理的病人,但是不会对生命造成立即的威胁。
这类病人包括严重疼痛、高烧持续不退、突发性身体不适、急性呼吸道感染、严重的腹部疼痛等。
3.等级三:一般病人
一般病人指的是一般的疾病或者轻微创伤,对于生命和健康上没有太大的威胁。
如轻微扭伤、轻微烫伤、发热、皮肤炎、发炎等。
以上是针对急性医疗状况下的病情分级标准,而在日常的医疗中,也会有其他的病情分级标准,如颜色分类法、数字分类法等。
这些分类法可以帮助医生对病人进行合理的分诊和救治,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及时调整所分配的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让患者得到及时、合理、高效的救治。
急诊科管理—急诊分诊与分级管理
急诊分诊与分级一、分诊目的①快速辨认患者是否有紧急或危及生命的情况。
②评估患者目前疾病的严重程度。
③指引患者到适当的医疗区。
④让正确的患者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接受适当的治疗。
二、分诊护士的作用分诊护士对就诊患者的病情进行早期、有效、快速、简明的分区,有重点地依据病情危重情况作为诊治先后缓急的依据,使抢救工作及时有效。
三、急诊患者的分级(1)Ⅰ类(危急)①患者情况:生命体征不稳定,须立即进行抢救治疗;心跳呼吸骤停;有或紧急需要气管插管;休克;昏迷(GCS<9);惊厥;复合伤;急救车转来明确心肌梗死;血糖<3.33mmol/L。
②处理:立即安排患者进入抢救室。
(2)Ⅱ类(危重)①患者情况:生命体征不稳定,有潜在生命危险状态;内脏性胸痛,气促,含服NTG不缓解;ECG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呼吸窘迫,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SpO2<90%;活动性出血。
②处理:立即监护重要生命体征,安排患者优先就诊(<10分钟)。
(3)Ⅲ类(紧急)①患者情况:生命体征稳定,有状态变差的危险,如急性哮喘,血压、脉搏稳定;剧烈腹痛。
②处理:安排急诊流水优先诊治(<30分钟)。
(4)Ⅳ类(普通)①患者情况:有急诊情况但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
②处理:安排急诊流水顺序就诊(2小时内);护士每30分钟评估候诊患者病情。
除非病情变化,否则候诊时间较长。
(5)Ⅴ类(非急诊)①患者情况:患者的医疗问题不属于真正的急诊范畴,可在其他医疗场所包括社区医院、门诊等解决,如慢性背痛、月经不调、慢性皮科情况、更换敷料等。
②处理:患者无须急诊处理。
如需求在急诊处理,可等待就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病情分级标准及处理原则
一、主要学习目标
了解分诊定义
理解接诊方法
掌握急诊分诊流程
掌握病情分诊依据
二、急诊护理工作流程的基本程序
急诊接诊
急诊分诊
急诊护理处理
急诊接诊
最短的时间,用最精练的医学技巧,迅速对病人的病情作出一个较明确的判断。
方法:望闻问切法、谈心解释法、事例举证法、心理调控法、最佳时机法、选择诊治法常用方法:望闻问切法、选择诊治法
望闻问切法眼看:看病人的面色,如苍白、发绀、颈静脉怒
张等。
鼻闻:有否异样的呼吸气味,如酒精味、烂苹果味、大蒜
味、化脓性伤口的气味。
耳听:听病人的呼吸、咳嗽、有无异常的杂音,如喘鸣音、痰鸣音。
手摸:测脉搏,可了解心跳情况;触皮肤,可探知体温情况;触诊,可了解疼痛范围及程度
问诊:得到最有价值的主诉原则:重视病人的主诉
重点观察体征
简要了解病情
急诊分诊
指根据病人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
分诊对象特点:差异性:知识程度、经济能力、社会背景、对疾病的看法、承受能力。
病人就诊心理:我的病最重……,急躁、忧虑、恐惧。
病情分级标准
急诊处理
一般急诊病人:
1送到相关科室就诊,病情复杂难以确定科别的,按首诊负责制处理。
2、病情允许者到注射室或观察室进行治疗观察
3、对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到隔离室就诊
4、急救车转入病人,分诊护士立即接诊,迅速安置。
5、因交通事故、吸毒、自杀等涉及法律问题者,立即通知有关单位或部门,
请求组织人员抢救及会诊,以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抢救。
危重病人
1、抢救室紧急处理,抢救护士酌情予以急救处理。
2、需手术者——通知手术室作准备或在急诊手术室进行,留监护室继续抢救治疗。
3、转出——医护人员护送,并将抢救处理经过与接班人员交班并签字。
4、危重病人的血、尿、便、生化检查均统一由配送员工送检。
5、需做X线、B超、CT等检查应有专人陪送。
成批伤及复合伤
1、成批伤就诊:及需多专科合作抢救的病人,应通知上级部门,协助调配医护人员参加抢救。
2、复合伤病人:涉及两个专科以上的,应专家会诊,由病情最严重科室首先负责处理,其他科室密切配合。
严格执行制度:床边交接制度、查对制度、口头医嘱复述制
度、伤情疫情报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