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八讲音乐音响结构基本审美原则的心理依据(四

合集下载

谈音乐心理学中的审美联觉问题

谈音乐心理学中的审美联觉问题

大 众 文 艺29摘要:在音乐心理学学科中,审美联觉是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广泛运用于艺术活动中。

它为艺术欣赏与演奏提供了心理依据,在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音乐心理学;联觉;审美联觉“联觉”本是一个现代心理学和语言修辞学中的术语,源于希腊语,原意是“同时感受”。

它是一种人类的心理能力,带有一定无意识的特点,是建立在生理机制与心理机制的直接对应上。

有时,学界会将联觉与通感的概念划上等号,在名称的表述上互为混用,但是,联觉与通感仍有不同之处。

通感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它是指发生在审美感觉活动中的一种感官受到刺激,同时产生两种或多种感受的心理过程,或出现一种感觉向另一种感觉挪移的心理现象。

相比而言,后者在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审美活动中有着极为广阔的天地,一般是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可以相互沟通而不分界限。

因而通感被大量运用在审美感觉活动中,是联觉在审美领域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有时也被称为审美联觉。

审美联觉是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它是联想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自身的生理基础,在艺术活动中被人们广泛运用,在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中有着突出的表现价值与独特的审美作用。

音乐,作为一门以声音为媒介反映宇宙万物和人类心灵运动节律的艺术,可以听声类形,以耳为目。

音乐中的内容有着“音乐性的内容”,还有着借助接受者的想象、联想、联觉等心理活动所获得的“非音乐性的内容”。

它可以是其它类型的听觉形象,也可以是视觉性的形象,甚至可以是触觉、嗅觉、味觉等无所不包的内容,使得音乐不仅可以用耳朵听,而且可视可睹、可闻可嗅、可品可尝、可感可触。

视觉与听觉是审美联觉中的主要审美感觉,例如《礼记•乐记》中就有对通感现象的描写:“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孔颖达对此文主旨的扼要解释是:“声音感动于人,令人心想其形状如此。

”这就是听觉和视觉的相通。

它们二者与其它辅助审美感觉互补,使主体所感受到得意象更具丰富性和适意感。

《音乐心理学》教学大纲

《音乐心理学》教学大纲

《音乐心理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通过《音乐心理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的基本听知觉特征,音乐音响结构审美特征的心理依据,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音乐创作、表演、接受及审美价值判断活动中的心理特征,音乐学习、教育及与音乐能力相关的心理问题等;进而深入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中,联系音乐创作、表演、欣赏实践、探讨实施音乐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弄清音乐者中艺术形式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独特之处,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理解音乐。

2.教学要求本课程按照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的方式深入学习并掌握心理学对声音基本属性;音乐基本结构形态的心理依据——音乐心理学对音乐形式问题;音乐表现非听觉性对象的问题——音乐心理学对音乐内容问题;音乐记忆;音乐表演、创作、欣赏实践中的心理问题,音乐的能力和发展的心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音乐心理学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音乐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重点与难点]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学习音乐心理学的意义和途径[教学时数]2[主要内容]第一节音乐心理探究概述第二节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客观分析与内省相结合(二)实验法(三)问卷调查法(四)测量法[参考书目][1]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海口:三环出版社,1995.[2]张凯.音乐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2.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音乐个性与音乐创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并掌握音乐个性以音乐创造之间的关系[重点与难点] 气质.性格与音乐创造的关系;音乐家最佳心理结构[教学时数]4[主要内容]第一节气质.性格与音乐创造一、气质与音乐创造(一)气质的构成与类型(二)气质与音乐创造二、性格与音乐创造(一)性格的构成与类型(二)性格与音乐创造第二节年龄、性别与音乐创造一、年龄与音乐创造(一)年龄与智力结构(二)音乐创造与年龄二、性别与音乐创造(一)在审美中的性别差异(二)妇女在音乐中的地位第三节音乐家最佳心理结构一、动机因素二、智力因素三、个性因素[参考书目][1]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海口:三环出版社,1995.[2]张凯.音乐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1.简述气质与音乐创造的关系?2.性别与音乐创作的关系?3.音乐家的心理结构包括哪几方面?第三章音乐感觉与知觉[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音乐感觉.知觉,并能够在实践中得以运用。

浅谈音乐音响结构的基本审美原则在音乐表演中的运用

浅谈音乐音响结构的基本审美原则在音乐表演中的运用

浅谈音乐音响结构的基本审美原则在音乐表演中的运用龙 威(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北京 100081)【摘要】音乐音响结构的基本审美原则,是从人类自然属性中产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音乐艺术的基本原则,是音乐艺术之所为艺术的底线,是音乐作品是否具有审美价值的决定性因素,是任何流派、时代音乐需要遵循的共同规律。

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音乐音响结构的基本审美原则在音乐表演中的运用【关键词】音乐音响结构;审美原则;音乐表演黑格尔提到:“如果我们一般可以把美的领域中的活动看成一种灵魂的解放,而摆脱一切压抑和限制的过程——那么把这种自由推向最高峰的就是音乐了”。

[1]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特殊在它看不见,摸不着,具有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在我看来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会在不知不觉中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在联觉反应后情感有了变化,使人的心灵产生共鸣,情绪得到释放。

所以黑格尔的这句话很有道理,音乐是美的,连接人的内心,能将人的自由灵魂推向高峰。

但这句话又不完全正确,难道所有的音乐都是美的吗?音乐音响结构是有基本审美原则的,并不是所有音乐都具有审美性。

音乐音响结构的基本审美原则,是从人类自然属性中产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音乐艺术的基本原则,是音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底线,是音乐作品是否具有审美价值的决定性因素,是任何流派、时代音乐需要遵循的共同规律。

[2]音乐音响结构有其基本审美原则,主要是由三个大原则构成:良好听觉感性样式的原则,音响结构发展变化的审美原则,表现意图与风格制约性原则。

一、良好听觉感性样式原则良好听觉感性样式原则包括听觉适宜性原则和统一与完整性原则。

这也是音乐音响结构基本审美原则的底线。

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三点:①作品本身:如果音乐的本身音高过高过低、音量过强或过弱都会让人听着刺耳、难受、不舒服,就不是好的音乐,不能带给人很好的审美体验。

②音乐表演者:如果表演者因为紧张或身体、器乐等各种原因导致音乐的音高、节奏、强弱等出现问题,这也会导致音乐的艺术价值降低,听觉适宜性降低,所以这点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启示,在平时的器乐练习中应当注意音乐的小细节,音乐的处理(音准、强弱、节奏、音乐内容、音乐感觉),不要因为演奏者自身的原因把音乐的听觉适宜性拉低,给听众不好的审美体验。

最新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答案)-修改纠错版本

最新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答案)-修改纠错版本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一、音乐为什么那么难“懂”?1.1音乐为什么那么难“懂”1.【单选题】音乐音响的两个基本表现特征为没有视觉性和()。

A、没有表现性B、没有概念性C、没有语义性D、没有形象性我的答案:C2.【单选题】乐曲解说对音乐审美带来的影响是()。

A、强化了人们的审美体验B、推动了音乐审美的发展C、形成了音乐审美的理论D、带来了音乐审美的误区我的答案:D3.【判断题】只有音乐专业的人才能听得懂音乐的表现内容。

()我的答案:×1.2音乐何需“懂”1.【单选题】音乐首先激活的是人的听觉感受和()。

A、视觉感受B、想象能力C、语言能力D、情绪体验我的答案:D2.【单选题】《蝴蝶夫人哼鸣合唱》表现了()的情绪。

A、悲伤B、热情C、快乐D、激昂我的答案:A3.【判断题】音乐何需懂,欣赏音乐只需要打开耳朵好好享受音乐之美。

()我的答案:√1.3美术何需“懂”1.【单选题】看不懂现代派的美术作品,主要是因为()。

A、对现代派不熟悉B、缺乏美术理论基础C、理性思维受阻D、缺少审美能力我的答案:C2.【单选题】人对画面结构的本能反应是期待画面()。

A、对称B、层次丰富C、平衡D、色彩和谐我的答案:C3.【判断题】作品的伟大与否不在于表现的形式,而在于表现的内容。

()我的答案:×1.4文学何需“懂”1.【单选题】“黄昏”与“傍晚”相比更具文学性的原因是()。

A、“黄昏”描述的时间段更精确B、“黄昏”更押韵C、“黄昏”更具理性色彩D、“黄昏”更具感性色彩我的答案:D2.【单选题】下面文字属于文学表达的是()。

A、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B、我家后院有两棵枣树。

C、我到船舱外站了一会儿,看到了很多美景。

D、船靠岸了,我在船舱中听到了很多吵闹的声音。

我的答案:A3.【判断题】要想体验到文学的艺术美,需要把文学里的历史、故事和知识理解透彻。

()我的答案:×1.5如果生活缺乏“感性思维”1.【单选题】()是最感性的艺术。

音乐审美心理学

音乐审美心理学

音乐审美心理学一、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审美意象的作用1.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是在审美感知觉和审美记忆表象基础上的表象运动,是在人脑中进行的信息再加工活动,是审美感性和理性连接的中介加工活动(区别人与人间的水平高低),即有时候它们还是纯感性的、有时候它们已经渗入了理性。

2.审美意象,则是审美感知觉、审美记忆表象、审美联想、审美想象等加工和运动的高级阶段,同时,它还融入了审美理性、价值观、情感、个性等复杂的心理要素,成为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审美心理加工活动、有意味的图像及其成果,在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审美联想——审美表象串联2.联想定义由当前的事物想到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心理过程。

实际上是记忆信息(表象)的提取和串联。

3.审美联想定义及分类审美联想指在当前内外刺激唤起的头脑中过去审美表象和经验的活动,也是从纯直觉的审美感知形象感向审美理解进步的一个标志性环节。

其具有审美表象的特点:形象、生动、情感、和谐等。

十一、审美联想的分类1.相似联想因为事物之间的属性、本质、色彩、形态相似而产生的联想。

由对一个事物(或现象)的感知而回忆起与之在性质上或形态上接近或相似的事物(或现象)的过程。

为形象思维创造环节的一种具体活动方式,亦是想象活动的具体形式之一。

2.相近联想简单联想的一种形式,是因事物或现象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接近,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个心理过程。

涉及思维、学习、记忆、想象等各种思维活动。

相近联想只是事物外部联系的反映、简单经验的结合,是机械记忆的基础。

3.对比联想又称“相对联想”。

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而引起对与该事物具有相反特点(包括事物的性质和形态)的其他事物的回忆和想象活动。

4.因果联想按照事物内在的因果逻辑联系进行的联想,相当于形象性推理。

例如由企业标志联想到企业策划。

早上看到地面潮湿,我们会想到夜晚一定是下雨了。

5.功能联想根据事物的各种用途进行的联想。

十二、审美想象:审美表象重组1.想象定义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的新现象的心理过程。

音乐欣赏中的心理学因素

音乐欣赏中的心理学因素

音乐欣赏中的心理学因素与文学手段的运用安庆中学李才娟欣赏音乐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感受、理解都不一样。

我认为这和每个人的阅历、感情经历和所拥有音乐鉴赏能力有关系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音乐欣赏中的心理学因素。

近来,随着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心理学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到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中来,这不但增强了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性,同时也为音乐教学实践提供科学观点、知识结构与方法、技术。

在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心理学的联系尤为紧密,因为音乐欣赏学习过程与音乐欣赏过程一样,其本身就是一个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

在进行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借鉴一些普通心理学、教学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等的一般规律,能为音乐教师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指导音乐欣赏教学顺利进行,特别是根据音乐欣赏中的心理因素恰当运用文学手段,能很好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中。

音乐欣赏有三个阶段:(一)音乐形式美欣赏;(二)情感欣赏;(三)音乐内容的理性欣赏。

而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三个心理学因素是冗余度、通感、暗示效应。

一、冗余度音乐心理学认为,审美兴趣、热情等实际上是一种审美态度、对音乐审美对象形成审美态度的过程为审美注意——审美期待——审美态度。

要让欣赏者对一部音乐作品产生积极的审美兴趣或态度,他必须对音乐审美对象有所关注,引起审美注意和审美期待,而影响欣赏者审美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欣赏者对于音乐作品的冗余度。

冗余度指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熟悉程度。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如果个体对某音乐作品感到较为熟悉,音乐进行中所有变化均在他意料之中,这首作品对他来说相对冗余度较高。

反之,当个体对某音乐作品感到较为陌生时,作品风格、进行和演奏风格较少在他意料之中,这首音乐作品对他来说则相对冗余度较低。

冗余度较低的作品,无论就音乐价值体系来说其品位有多高,音乐知识体系来说其结构有多完善,若不能引起学生的审美注意和审美兴趣,欣赏根本无从开始,其价值也就根本无从实现。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答案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答案

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答案音乐,如同一种无形的魔法,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无尽的遐想和思考。

当我们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往往会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产生各种各样的感受和体验。

然而,这些感受和体验并非偶然产生,而是与我们的音乐审美心理密切相关。

那么,究竟什么是音乐审美心理?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的呢?音乐审美心理,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在欣赏音乐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和反应。

它包括我们对音乐的感知、情感体验、想象、理解以及评价等多个方面。

这些心理活动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我们对音乐的审美过程。

首先,感知是音乐审美心理的基础。

当我们听到音乐时,耳朵会接收到声音的刺激,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感知到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基本要素。

例如,欢快的节奏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兴奋和愉悦,而缓慢的旋律则可能会营造出一种宁静和悲伤的氛围。

不同的音乐元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形象,从而引发我们的各种感知反应。

情感体验是音乐审美心理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音乐具有强烈的情感表现力,能够唤起我们内心深处各种各样的情感。

有时候,一首激昂的交响曲会让我们充满力量和勇气;有时候,一首温柔的情歌会让我们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和忧伤。

音乐仿佛是一种情感的语言,能够直接触碰到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这种情感体验并非是单纯的生理反应,而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以及性格特点等因素密切相关。

同样的一首音乐,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会引发截然不同的情感感受。

想象在音乐审美心理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我们聆听音乐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构建出各种画面和场景。

音乐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为我们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比如,听到一首描绘大自然的音乐,我们可能会想象出美丽的山川、河流和森林;听到一首具有科幻色彩的音乐,我们可能会幻想出未来的世界和奇妙的科技。

想象不仅丰富了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还能够让我们在音乐的世界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启发。

音乐美学基础课件2

音乐美学基础课件2

(2)完整性原则 结构完整性的体现:一是作品总体结构关系上 的联系与呼应,二是作品结束时的完成感。 作品总体结构关系上的联系与呼应:是指音乐 作品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似的音响材料, 它是统一性在作品整体结构层次上的体现。 结束时的完成感:是指听众对作品完成的判断 与体验。 听觉适宜性原则及统一与完整性原则均是由人 类听觉自然感性需要决定的。
二、受自然心理活动规律决定的音乐音响结构 发展变化的审美原则 1、动力性与平衡性原则 (1)动力性原则 音乐作品能够不断使人产生期待感的现象,称 为音乐作品的动力性。 (2)平衡性原则 心理能量释放,紧张感缓解的心理体验称为心 理平衡的体验。
2、连贯性与对比性原则 (1)心理活动的惯性与连贯性原则 期待当前的心理状态及发展趋势能够保持与延 续的倾向,成为心理活动的“惯性”现象。 (2)求异心理与对比性原则 当长时间保持一种心理状态时,人们产生的一 种希望心理状态向相反的性质转化的倾向称为 “求异性”心理倾向。 (3)心理活动中惯性与求异性之间的关系 心理活动的惯性越大,求异性就越小;求异性 越大,惯性就越小。
3、充分性与分寸性原则 (1)充分性原则 充分性原则:是指在音乐审美过程中人们自然 地要求期待能够获得充分的满足。 (2)分寸性原则 分寸性原则:是指在音乐审美过程中,音响材 料性质变化的方向既符合听众的期待,又在程 度上符合听众可接受的范围。 期待阈限:是指审美心理期待的时间长度与强 度的一定限度。
三、决定音乐音响结构的其他因素——表现意 图与风格制约性原则 自然的审美倾向让位于表现意图的例子在音乐 中很常见。 不同个性、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审美取向与 偏好,也会对音乐音响的结构产生一定的制约 作用。

[定势,音乐欣赏,心理]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研究

[定势,音乐欣赏,心理]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研究

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研究一、音乐审美心理定势形成的原因一个现象的形成,往往不是一个因素就能造成的,而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社会因素,历史因素,接触的文化因素影响,自身民族原因,所处的区域,集体因素或个人因素等。

此外,审美主体的审美需求的不同,审美的趣味、意识、情感和理想等的差异也是审美定势形成的原因。

我们可以把以上诸多因素归为两大类,一是前审美,二是现审美。

(一)前审美前审美也可以叫前经验或者前结构。

是指音乐审美的主体,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获得的音乐经验,这些经验形成于审美定势之前。

音乐经验是一种知、情、意的综合体,这三方面的经验构成了音乐主体的心理、情感以及审美经验模式。

心理经验模式是音乐主体心理形成的一种审美格局;情感体验是一种将生活个性化的能量,是审美主体在感受审美对象时形成的特定情感;审美经验是一种较为成熟的艺术把握手段,是在审美主体的艺术修养达到一定程度所形成并趋于定势的审美手段。

(二)现审美现审美又可以叫现经验或者现结构。

它是一种审美主体近期获得的审美经验,这种经验具有主动性,是审美主体主动去获取的。

简单说,前审美与现审美是互补的,现审美是音乐主体在进行音乐欣赏时,通过现经验的接收,强化前经验。

通过对审美对象的有目的的选择,刺激原有的前审美经验,重建新的审美模型,可见,现经验与前经验相比,对于审美心理定势的影响更大,审美主体更容易受现经验的控制。

二、音乐审美心理定势的类型(一)审美定势类型审美定势类型很多,从类型上划分,音乐审美心理定势有以下几种。

一是民族审美定势,是指一个民族内具有的审美定势。

由于同是一个民族,拥有相同的语言,生活在同一片地域,有一样的风俗和生活方式,就必然有一些相同的音乐爱好。

二是地域审美定势,是指一个地域中人们所固有的审美特点。

我国地形丰富,即便同一个民族,其生活的地域也会不同,由此会产生不同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以及经济文化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审美心理定势。

音乐的心理作用及生理基础

音乐的心理作用及生理基础

音乐的心理作用及生理基础音乐的心理作用及生理基础在中国古代的医学和哲学论著中,包含着许多心身关系的辩证认识,如“心主神明”、“形神相印”等思想。

在秦汉之际的中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早已阐明了外感于“六淫”和内感于“七情”的相辅相成与协同作用的思想,在治疗和预防上主张“治神为本”、“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等观点。

中国古代典籍中有许多关于文艺心理学研究的精辟见解,《乐记》中就分析过音乐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也认识到音乐会对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还论述了音乐与情感的关系,认为情感能影响音乐,如悲哀时,发出焦虑、急促的声音;快乐时,发出舒畅、缓慢的声音;忿怒时,发出粗暴、严厉的声音等。

同时也认识到音乐能够影响人的情感。

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心理活动。

具体地说,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化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就产生了对事物的感觉和知觉、记忆和表象,进而进行分析和思考。

人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总会对它们产生某种态度,形成各种情绪。

人在生活实践中还要通过行动去处理和变革周围的事物,这就表现为意志活动。

感觉、知觉、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人的心理活动。

现代音乐心理学开始于19世纪中叶研究音响与感觉之间的关系,50年代以后,信息论、控制论和人工智能学的出现,使音乐的感知、认识过程及其本质的探讨进一步深入,并更多地利用科学仪器对心理活动作出进一步的分析。

如音乐对心理的剌激及其效果、音乐感、音乐记忆、音乐与感情的关系、音乐对社会心理的影响、音乐对疾病的作用等等。

就听众欣赏的过程来分析,大抵可理解为一个极为错综复杂的综合体,既有感情活动,又有理性活动;既有认识过程,又有情感体验,颇难加以区分。

大体来说,最初以直觉的方式形成认知时,就含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实际上表现为听众以往的一切知识和修养的总和在瞬间的复杂心理反应。

歌唱审美心理管见

歌唱审美心理管见

歌唱审美心理管见歌唱的审美,是欣赏和表现声乐作品的重要环节,是歌唱修养的重要方面。

它被广泛运用到了古今中外的歌曲创作、演出、欣赏之中。

歌唱的审美既需要直觉感悟,也需要理性修养。

这既是存在每个人身上的一种潜能,又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积累。

自觉地掌握和运用它,可以获得美丽而奇妙的审美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和歌唱,从而实现一个歌唱艺术上的超越。

因此,歌唱者在学习声乐过程中想少走弯路,避免误入歧途,就要明白什么是声音美,即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样声音,也就是要对声音进行审美。

只有建立起对声音的正确审美感觉,才能依循这个标准进行歌唱训练,减少盲目性的练习,使声乐学习事半功倍。

声音的美感是以生理感受为基础,通过心理而起作用的,而不是单纯建立在生理上的。

片面追求生理上的东西,给我们留下的教训和遗憾已经很多。

比如,让学生刻意去感觉、控制气息,横隔膜的升降,声带的肌肉群,等等,结果却使声音失去美感,毫无鲜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言。

歌唱声音真正之美,是生理和心理的结合,是自然条件与美感修养和科学方法的辩证统一。

歌声的美感,是歌唱者将作品的思想、情绪注入到歌声当中,通过声音质感呈现的过程,那样的声音更具美感。

歌唱的情绪越真实,情感越深切,歌声的美感就会越强。

歌唱美感的培养,除了老师的指导外,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内心去深入体验、领会,要调动各种感觉去感受声音之美。

音色的审美是歌唱准备的重要因素,一个歌唱者或声乐教师必须对歌唱的音色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音色是歌唱者心理上的审美反映。

在心理上建立对音色的科学审美观,才能使其尽快获得优美动听的歌声。

对于歌唱者来说,如果不去潜心研究音色的美感,就很难建立起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

音乐美是从听觉到视觉再到心灵的一种综合感受,是歌词美、旋律美、声音美的统一,也是作品美和演唱美的统一。

好的的作品和好的演唱,其内容和情感无论是欢乐的或是痛苦的都是美的,因为它可以感染听者。

即使是悲伤痛苦的情绪,听者也是乐于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的,好的声乐作品可以调动起人们的相关经历和内心体验,产生一种共鸣。

浅析声乐演唱中的心理要素

浅析声乐演唱中的心理要素

浅析声乐演唱中的心理要素金文【摘要】Vocal music as a subject of art and skills , is a natural and common form to express one's feelings. Singing performance casts a singer's full of skills, and is a complex psychological activity, which is the process of the singer's physiological and the psychological coordination, and coordinating movement. The use and training of psychological elements play a very impgctant rolein vocal music performance , teaching and learning.%声乐作为一门艺术性和技能性很强的学科,是人类用以抒发情感交流的一种自然而普遍的形式。

歌唱表演是演唱者的全面技能的施屎,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是演唱者生理与心理相配合、协调运动的过程,心理要素的运用与培养对声乐演唱、教学和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期刊名称】《江西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2)004【总页数】2页(P179-180)【关键词】心理要素;声乐教学;影响;策略【作者】金文【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附属中学,江西南昌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16.2;B842.6歌唱是表演艺术,只有当演唱者进行演唱时才能使歌曲作家写在纸上的音符和字变成活的、运动的旋律和言语,并能表达出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因而使观众能得到美的感受。

演唱时的紧张,主要是心理状态不正常。

心理状态好比是心理活动的背景,一切心理活动都在它上面进行,在不同心理状态下,心理活动规律就可能表现出很大差异。

最新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考试满分答案

最新聆听心声:音乐审美心理分析--考试满分答案

精品文档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音乐作品的内容与思想性不包括()。

(1.0 分)1.0 分 A、表现目的 B、深度 C、社会称许 D、结构设计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2弹奏钢琴时怎么表现压抑的情绪?()(1.0 分)1.0 分 A、表现情绪的转换 B、全神贯注感受指尖的压力 C、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在旋律的最高点使用弱音 D、在旋律的最高点释放出来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3期待心理对音乐审美的要求是()。

(1.0 分)1.0 分 A、新颖独特 B、细节精妙 C、对比自然 D、布局清晰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4吉特里斯对《沉思》的演绎体现了()的情绪。

(1.0 分)1.0 分 A、温柔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B、缠绵 C、焦虑 D、律动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5下面属于长音带给人的感受的是()。

(1.0 分)1.0 分 A、事物运动上的快 B、交往行为上的随便 C、个性特征上的拘谨 D、物体质量上的重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6下面哪一项不是对音乐审美的态度()。

(1.0 分)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0 分 A、多元 B、高雅 C、向上 D、求新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7一种音乐如果有高音有低音,但没有中段,会给人产生一种()(1.0 分)1.0 分 A、缺失感 B、空灵感 C、方向感 D、神圣感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8达利《内战的预感》通过()来表现紧张感和冲突感。

(1.0 分)1.0 分 A、色彩 B、曲线 C、圆角 D、锐角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9理解音乐的第一步是()。

(1.0 分)1.0 分 A、读乐曲解说 B、找背景资料 C、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听音乐 D、抽出音乐作品中的主要特征元素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10()产生保持性期待。

(1.0 分)1.0 分 A、曲式分析 B、理性心理 C、惯性心理 D、感性心理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11我们不能听出音乐表现内容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不包括()。

音乐审美中音响的基本属性

音乐审美中音响的基本属性

音乐审美中音响的基本属性悦耳动听的音乐给人以美的感受。

作为一种比较抽象的艺术,音乐不像绘画、雕塑、舞蹈等姊妹艺术,通过直观的视觉或者联觉直接作用于欣赏者,它主要通过人的听觉器官来感受,所以从审美角度来看,音乐相对于其他艺术来说并不占优势。

对于音乐的审美,人们一般都从音乐的形式和内容、音乐的表演、音乐的创作、音乐的功能等角度来分析。

如此,本文就把音乐的基本属性作为切入点来分析音乐的审美问题。

一、音乐的音响1 、自然音响音响,即声音,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自然界的声音都可以称之为自然音响,但是自然音响中的声音有悦耳和刺耳之分,从审美角度看,悦耳的声音给人以美的感受,而刺耳的声音则感受不到美。

音乐家采集自然界有规律的声音,利用自然音响本身特有的属性并将其艺术化,使其成为音乐作品。

在特定的情况下,一部分自然音响属于噪音,但也能够运用于音乐作品中,以表现某种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情绪或情感,比如描写战争场面等。

自然音响被艺术化地运用到作品中,就具备了传达人的情感与思想的作用。

比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作者通过对自然界的模拟表现,使欣赏者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从而达到情感上的满足。

2 、语言音响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

语言音响是具有音乐特征的人类表达方式。

语言音响究其本质特征来说,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表述概念、传达思想的声音符号。

和自然音响一样,语言音响本身并不能作为音乐的音响,虽然某些语言音响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一些音乐的线条,并且在音乐中起着比自然音响更大的作用。

前苏联音乐学家玛采尔在《论旋律》一书中曾提到过语言与音乐的关系,他指出:“语言的音调的敏锐性和表情性是不容怀疑的,我们在倾听别人说话时,在不了解个别词句的情况下,也能抓住谈话的性质,分清肯定、否定、疑问、犹豫的音调,愤怒的、恶意的音调。

语言音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表达出谈话者的感情和态度。

”(玛采尔《论旋律》,音乐出版社1958 年版,第12 页)和语言音响关系最为紧密的应该算是声乐艺术了。

声乐教学中的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研究

声乐教学中的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研究

声乐教学中的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研究摘要: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音乐院校在声乐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

声乐教学属于一种技能活动,也是能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

本文分析了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心理的本质和现状,引导学生发现声乐中的美,并研究出提高学生声乐审美能力的方法,以期能够凸显声乐价值,为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声乐教学;音乐审美心理;实践方法0前言声乐能够通过表演的形式将生活中要抒发的情感表现出来。

声乐演唱是将声乐技巧、表演能力和歌唱心理多方面相融合的一种艺术形式。

审美心理是音乐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和传播美的能力,使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和感受音乐审美,将声乐的魅力散发出来。

1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审美心理的本质音乐的审美是从心理上发掘音乐的美,这关系着人的听觉系统。

[1]音乐的审美过程是通过听觉体验音乐意象的过程,这不仅是接受音乐创作者和表演成果,而且是通过自身的审美意识参与丰富音乐的体现,使音乐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中都能展现出不同意义的活动。

艺术的存在必须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审美价值只有在艺术中才能凸显出来。

声乐作为一种音乐表演形式,本身就对审美价值有一定的要求,它具有一定的美学观念,好的声乐能够带给人们很多美感。

声音美是声乐的核心基础,因为声乐是通过听觉才能感受到的艺术,在声乐表演上融入表演者的语言和心灵的修饰,使人们感受声音上的美,就能够带给大家美的享受。

所以,在声乐教学中,也要关注学生对声音的审美能力。

2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学生音乐审美心理的现状每个人对音乐的欣赏感受都有所不同,欣赏水平、自身经历都会影响学生的欣赏感受。

下面就简要谈谈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心理的现状。

首先,声乐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艺术的美感和音乐审美方面的理解仍然很片面,缺乏正确的引导。

所以,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使他们从本质上感受到声乐的美,才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中的心理活动

音乐欣赏中的心理活动

一、前言在音乐教学当中,心理活动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接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进行详细分析。

二、音乐表演心理――理解感知理解是一个人理性活动的过程,人们一般用它来表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对所接触到的人、事、物内在特性的把握?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感知或知觉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

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比感觉更高级的感性映像,它所反映的是当时直接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对象的各种特性的总和。

如沈心工在《小学唱歌教授法》一文中说“儿童初学唱歌,则专从听觉入手。

”由此可见,在音乐表演过程中首先运用音乐欣赏中的音响感知,理解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然后再进行音乐表演。

音乐表演是借助于乐器(包括人的发声器官)发出的声音来行发其思想感情的艺术创造性活动,涉及到认知、情感、理智、想象、才能、记忆等多种心理要素。

音乐表演心理是演奏者在很长一段时间的音乐学习与演奏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审美经验,并且在大脑中形成比较稳定的音乐反映。

音乐表演心理研究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演者对自身的姿势及其演奏时的心理照应和相互协调等方面的研究;二是表演者在进行表演时正确的心理状态以及各种表演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

三、音乐教育心理――学生学习心理1900年至1919年的中国处于各种思潮与西学东渐的影响中,对于音乐教育心理的意识已经在初步的构建。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写出《教育心理学》一书,后来在此基础上于1913年至1914年写出三卷本《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

这个子系统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因此,对于音乐教育心理的研究,应该主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心理和对教师的心理。

首先,对于学生学习的心理方面应该考虑的是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剑虹在《音乐於教育界之功用》一文中写到:“于小学教育,有绝大之关系者四:一曰以音乐输入科学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8讲:音乐音响结构基本审美原则的心理依据(四 )
“创造性”体现为“新颖性”
了解“新颖性”从“俗”开始, 了解“创造性”从“平庸”开始。 对“新”、“俗”体验的心理学考察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8讲:音乐音响结构基本审美原则的心理依据(四 )
什么是
“俗—”—一?个心理学的操作性定义
“创造性”与“荒唐性” 之间的具体区别是什么? 在教学中如何把握?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8讲:音乐音响结构基本审美原则的心理依据(四 )
问题的提出: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有想象力的 学生,从小就有想象力,缺少想象力的学生, 从小没有想象力,长大了还是没有想象力!
那么“想象力”与“创造力” 是可以培养与训练的吗?
主题第一次出现的三种处理
Ashkenazy Horowitz Lympany Horowitz1986
第二页
主题第二 次出现的三种处理
Ashkenazy Horowitz Lympany
第三页
主题第三 次出现的三种处理
Ashkenazy Horowitz Lympany
第四页 拉赫马尼诺夫自己的演奏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8讲:音乐音响结构基本审美原则的心理依据(四 )
关于创造性培养的讨论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关键在于,要了解产生 审美“新颖性”判断的原因。了解了“新颖性” 判断的心理原理后,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使学 生有意识地安排与控制自己的音乐创造活动符 合这样的审美规律。概括来说,创造性的培养 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卡巴列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8讲:音乐音响结构基本审美原则的心理依据(四 )
对 “新颖性”的心理学定义:
“新颖性”:是刺激偏离“最近期待” 而又在
期待可接受的范围时所产生的感觉。
与“最近期待”太吻合, 则产生“一般”、“陈旧”、“平庸”的感觉
与“最近期待”太远, 则产生“怪异”、“生硬”的感觉。
请听一下这个旋律,它给人一种“有点‘俗’”的
上行感大觉跳…后…的期 待是什么?
恰好符合人们 最自然的期待
恰好符合人们 最自然的期待
上行大跳后的期 待是什么?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8讲:音乐音响结构基本审美原则的心理依据(四 )
音的进行恰好符合人们最自然的期待!
“俗”:是“最近期待”完全实现 时所产生的感觉。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8讲:音乐音响结构基本审美原则的心理依据(四 )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八讲音乐 音响结构基本审美原则的心理依
据(四)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8讲:音乐音响结构基本审美原则的心理依据(四 )
问题的提出:
在上课的时候,我们的老师经常希望与要求 我们的演奏应该有“创造性”! 但又常常告戒我们“不能‘乱来’”! 认为你的某些处理“过格”、“荒唐”!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8讲:音乐音响结构基本审美原则的心理依据(四 )
下面我们来看看偏离最近期待的效果…… 可能你并不觉得舒服,但是可以“免俗”!
偏离最近期待就可以“免俗”!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8讲:音乐音响结构基本审美原则的心理依据(四 )
总落在最近期待音上, 就会使人产生“俗”的感觉……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钢琴协奏曲》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8讲:音乐音响结构基本审美原则的心理依据(四 )
培养“创造性”的关键有三条:
培养学生的期待感
——使学生形成对下面的音响产生强烈的期待要求 的心理习惯。
了解人类期待的心理活动规律
——使学生对通常情况下人们最自然的期待有所了 解,从而为有意识地偏离这种期待做好准备。
对想象力的培养
——充分发挥学生对偏离人们最自然期待的可能性 的想象。
教师的要求:
?
有创造力
新颖性 有个性
要忠实于原作
独到的风格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8讲:音乐音响结构基本审美原则的心理依据(四 )
巴赫:《十二平均律第一卷第八首前奏曲》
Schiff. A. Gould, G. Richter, S. Turech, R.
谁的演奏更忠实于原作?
门德尔松: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64
如何培养“创造性”与 “想象力”。在教学训 练上从何入手?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8讲:音乐音响结构基本审美原则的心理依据(四 )
关键的问题是,
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创造性!
有办法弥补吗?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8讲:音乐音响结构基本审美原则的心理依据(四 )
创造性能训练与培养吗? 培养创造性从何下手?
我们要从什么是“创造性”开始分析……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8讲:音乐音响结构基本审美原则的心理依据(四 )
下面我们从演奏的角度 来分析一下新颖性的体 现……
拉赫马尼诺夫 《钢琴前奏曲Op.32,No.5》
演奏的比较分析
第一页 拉赫马尼诺夫: G大调钢琴前奏曲Op.32 No.5
用COOL EDIT 听全曲
Ashkenazy, V.演奏 Horowitz Lympany
莫扎特: A大调钢琴奏鸣曲 ① ② 作品:K331
Kraus, L.
Schiff, A.
③⑤
Horowitz, V. Gould, G.
③B⑤B
④⑥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8讲:音乐音响结构基本审美原则的心理依据(四 )
不得不插入的话题: 创造性与忠实原作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8讲:音乐音响结构基本审美原则的心理依据(四 )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8讲:音乐音响结构基本审美原则的心理依据(四 )
要特别强调的是: 对“越离正轨”的宽容环境, 是 培养创造性必不可少的条件。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8讲:音乐音响结构基本审美原则的心理依据(四 )
注意区别违反“常规” 与
违反“心理活动规律”之间的不 同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8讲:音乐音响结构基本审美原则的心理依据(四 )
《应用音乐心理学》第8讲:音乐音响结构基本审美原则的心理依据(四 )
新颖性就是既在“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
“意料”——就是自然的期待感 “情理”——就是期待可接受的范围
反之
意料之中——俗、一般、平庸, 情理之外——怪异、生硬。
这是拉赫马尼诺夫 《钢琴前奏曲Op.32 No.5》Horowitz 1986 年的一次演出录变化,使人产生了有 些“过份”、“怪 异” 、“生硬”的感 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