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辨析——不合逻辑总结
病句典型2不合逻辑
![病句典型2不合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107a566a27284b73f242506f.png)
练习 • 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 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这需要 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 为增强全体员工的文明版务意识,进一步提 高职业道德素质,我省某商业银行将采取强 有力的措施,在本系统内广泛推行文明服务 用语和服务忌语。 • 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 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 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 (三)否定失当
• 考点解析:在一个句子中,由于本来已经出现了含有 否定意义的词语,在此基础之上又加上另外的否定词 语,造成了多重否定,从而导致句子的意思恰好与原 来意思完全相反。 • 例句: • 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 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 2.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 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 3.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 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 (二)自相矛盾
• 考点解析:在同一句话中,前面已经说出了某个意思, 后面又说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意思,前后句缺乏一定的 照应,从而造成前后不一、互相矛盾的错误。
• 例句:
• 1.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 2.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
• 3.在宣传工作中,我亲眼看到劳动人民过去所受的痛苦。
• 当前经济活动不可不避免地向大城市集中的 重要中国红基会发起“春雨行动”,倡议各界爱 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捐赠急需的水、 粮食、善款等生活物资。 • 一珍贵恐龙蛋窝化石的流失令我国科学家十 分痛心,他们呼吁国家采取措施干涉,设法 追回流失的化石,并阻止这类事件不再发生。
• 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 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 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病句辨析(之不合逻辑)
![病句辨析(之不合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0517a071f46527d3250ce005.png)
8、确数与约数 、
• 1、有近20%左右的同学,在这次考试 、有近 %左右的同学, 中没有及格。 中没有及格。 • 解析:“近”和“左右”的意思相近, 解析: 左右”的意思相近, 用一个就可以了。 用一个就可以了。 • 2、本公司因业务发展,特向社会招聘 2、本公司因业务发展, 五位业务员,要求年龄在20—22岁左 五位业务员,要求年龄在 岁左 男女不限,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右,男女不限,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 解析:确数与约数不能同时使用。 解析:确数与约数不能同时使用。 20—22已经确定了,不能再用左右了。 已经确定了, 已经确定了 不能再用左右了。
3、并列(分类)不当 、并列(分类)
• 1、在这个边远的小城里,一家为顾客提供 、在这个边远的小城里, 各类用品、服装、文具、 各类用品、服装、文具、家电的大型超市 即将开业。 即将开业。 • 解析 “各类用品”已经包括“服装、文 解析: 各类用品 已经包括“服装、 各类用品” 家电” 具、家电”等 • 2、中国红基会发起“春雨行动”,倡议各 、中国红基会发起“春雨行动” 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 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捐赠急 需的水、粮食、善款等生活物资。 需的水、粮食、善款等生活物资。 • 解析 不合逻辑,“善款”不属于生活物 解析: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 善款” 资
5、主客倒置 、
• 1、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 、在那个时候, 是很少的。 是很少的。 • 解析 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解析:应该是 我和报纸的接触” 应该是“ • 2、我生在武汉 长在武汉 黄鹤楼的传 长在武汉,黄鹤楼的传 、我生在武汉,长在武汉 说对我并不陌生. 说对我并不陌生 • 解析 应改为“我对黄鹤楼的传说并 解析:应改为 应改为“ 不陌生” 不陌生”。
辨析修改病句(六)不合逻辑
![辨析修改病句(六)不合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b0b1113867ec102de2bd89ff.png)
• 4) 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 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 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 人。 • (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 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 由不充分。)
• 3 )几年来,他无时无刻 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 累了大量的资料。 • ("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 都 " ,句子表述刚好相反, 可将"忘"改为"在")
D、主客倒置
• 判断的对象是主体,用 来说明判断对象的是客 体。二者颠倒了位置, 主体成了客体,客体成 了主体,这种错误叫 "
• 1)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前往 " 靖国 神社 " 为东条英机等战争罪犯招魂 的反动行径,对于曾饱受侵略战争 祸患的中国人民和其他亚洲国家人 民是不能容忍的。 • ( 主客关系颠倒,应是 " 中国人民和 其他亚洲国家人民 " 不能容忍 " 日本 内阁要员的反动行径")
• 1)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 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 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 文字的规范意识。 • (句中 " 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 出版物" 大小概念并列不当,因为 " 一切出版物"包含了"报刊、杂志", 其次"电视"不属于出版物)
• 2) 目 前 , 武 汉 消 协 举 办 的 "3o15" 绿色消费论坛隆重召 开,这是首次将商家、学者、 消费者和大众齐聚一堂谈 "绿 色"。 • (" 商家、学者、消费者和大 众" 是交叉且包容的概念,不
• 3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 幸免的一个。 • (既然 " 幸免 " ,自然是没 有死,怎么能说是 " 死难 中的一个呢 " ?应改为: 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 的一个。)
辨析并修改病句——不合逻辑
![辨析并修改病句——不合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6a4d7a4ea1c7aa00b52acbb6.png)
分析:夷,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 将“夷” 改成“填”。
3.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 才的。
分析:过于绝对。
不合事理
4.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 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分析:偷换主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指的是 “孩子”而非“父母”,应补出主语“孩子”。
主客颠倒
1 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分析:句子主客倒置了,应该是“我与报纸接触”。 2 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国人民是不陌生的。 分析:应是“我国人民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 4《人民日报》的这篇社论对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 青年感到特别亲切。 分析:主客体位置颠倒。改为“我们这些即将毕业 的青年对《人民日报》的这篇社论感到特别亲切。”
分析:“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不合逻辑,既然是“平 均”,就该是明确一定的,应删去“以上”。而且文化程 度怎么平均?
5. 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分析: 产品可以伪劣,但伪劣产品绝不会有人去仿造。
6.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去小书房找 来借我。
分析:严寒和酷暑不可能同时存在。
概念混乱 分类不当
1 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 它冲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分析:“各种财产”应包括“房屋、庄稼”, “和”改为“等”。
2 他是个文学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 散文以及外国名著。
分析:“小说、诗歌、散文”与“外国名著”是交 叉关系,不是并列关系。
概念混乱 分类不当
3. (2006年江西卷):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 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 球鞋等乒乓器材。
高考语文辨析病句专题之搭配不当不合逻辑
![高考语文辨析病句专题之搭配不当不合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e3e926b94afe04a1b071defe.png)
5.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误例5: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 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 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辨析:“平均年龄仅20岁”不能修饰“作品”,应改 为“平均年龄仅20岁的年轻人的作品”。
6.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误例6: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 热切地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 着人间的温暖。 辨析:“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下面的 “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1.主语残缺
误例1: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 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小。 辨析:滥用介词结构“在……中”,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 把“在这部作品中”改为“这部作品”。句首滥用的介词常 有“在、当、从、对于、为了、通过”等,修改这类病句一 般要将介词及介词连带的方位词删去,或者保留介词短语做 状语并给后半句加上适当的主语。
4.缺少必要的虚词或附加成分
误例4:姜堰市委对政协工作的领导落到了实处, 充分发挥了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
辨析:在“对”前加“把”。
误例5:科学工作者需要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 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辨析:缺少介词,在“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前 补上介词“对”或“与”。
3.宾语赘余 误例9:市政府决定配合奥运项目的实施,重点 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工程工 作,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
辨析:“工程”与“工作”重复,可删去“工作”。
4.附加成分多余 误例10: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瞬间,无论是参 与登顶的勇士,还是全世界观看这一壮举的人 们,无不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
误例7: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 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 技术人才。
病句考点六不合逻辑
![病句考点六不合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46e788b2fe4733687f21aaf3.png)
类型1:概念混乱 类型2:自相矛盾 类型3:否定失当 类型4:强加关系 类型5:不合事理
类型1:概念混乱 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比赛现场,都有支持热爱天津
女排的一批球迷与这支队伍同呼吸共命运。 【2018年天津】
解析:语句存在概念混乱的语病,“天津”与“比赛现场 ”有交叉的情况,二者不能并列。另外,“都有支持热爱 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改为“都 有一批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球迷”。
以容纳千人食宿,不可谓世所罕见。【2020年天津】 解析:“不可谓世所罕见”中,由于使用“不”,造成 滥用否定词导致语义表达反了,应该把“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
依然如故。 解析: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 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 方的"结果"呢?前“因”并不能产生后“果”。
类型2:自相矛盾 该型号的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
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 具竞争力。 解析:“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 的意思是这种机型的飞机运营成本高,是劣势,而后文 却说“优势明显”,前后矛盾。
类型3:否定失当 据《太平广记》记载,岐州富豪开设的私家旅馆可
类型5:不合事理 由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日亮相央视,吸引了广大观众在 充满紧张感的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解析:“不日”直将来,“吸引了”指过去,应将“不日” 改为“日前”。
病句类型之不合逻辑
![病句类型之不合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4a642357e518964bcf847ca5.png)
病句类型之不合逻辑一自相矛盾在同一句话中,前面已经说出了某个意思,后面又说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意思,前后句缺乏一定的照应,从而造成前后不一、互相矛盾的错误。
例如:1.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2.我断定他大概会考上大学。
3.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
二不合事理整个句子意思的表达与客观现实或事理明显地相违背,给人以不真实、不可信的感觉,让人无法想象、无法感知、无法推断。
例如:1.桂林确实山清水秀,壮族的民俗风情,使我像置身于画卷之中,心旷神怡。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指南针,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在航海事业中也很有实用的价值。
路上飞驶着。
3.《水浒》写人物,用的就是这样的由远渐近的方法,故能引人入胜,非常生动。
4.(2007年辽宁卷)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的挖掘机、装卸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5.(2007年宁夏卷)为了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
三范围不清在一个句子里,常常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几个不同的概念,并列在一起,使得部分与全体、特殊与一般、小范围与大范围之间界线不明,从而导致句意的模糊。
例如:1.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2.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3.我们要坚决反对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和各种腐败行为。
4.(2007年湖北卷)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
四主客倒置在一句话中,同时说到一个人或一件事、几个人或几件事时,将主要的和次要的混淆倒置,从而造成对象不明,主客关系不清。
例如:1.我们对“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2.他去年的学习精神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高考语文病句类型六——不合逻辑
![高考语文病句类型六——不合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100655a469dc5022abea0015.png)
高考语文病句类型——不合逻辑不合逻辑主要包括不合事实,前后矛盾、语言错误等。
①为了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
②工作之余,他不仅是一个小提琴爱好者,大家公认的演奏能手,也是个文学爱好者,能写出很好的美妙诗篇。
③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④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⑤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⑥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⑦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⑨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解析】①不合事实,用词不当,“夷为平地”一般指把高出来的、凸出来的建筑物铲平、消除,使成为平地,不能用于“深坑”。
②不合逻辑和赘余,“小提琴爱好者”、“文学爱好者”与是否在工作无关,可以去掉“工作之余”几字,也可以改为:“工作之余,他不仅爱好小提琴,是大家公认的演奏能手;也爱好文学,能写出美妙诗篇。
”“很好的”和“美妙”重复了。
③“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有错,平均不能是约数,当然不能说“以上”。
因为是平均指把总数按份均匀计算。
④“两千多年前……新出土”前后矛盾。
⑤前后矛盾,平均数是一个确数,而“三百公里左右”则是一个概数,应删掉“左右”。
⑥“球衣、球鞋”不属乒乓器材。
⑦项不合逻辑,可以把“反映”改为“看出”或“发现”,也可以删除“我们可以从”。
辨析病句之不合逻辑
![辨析病句之不合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55c86d03a76e58fafab0034b.png)
辨析:“报刊”是指“报纸杂志”,自然不能与 “杂志”并列;另外,“报刊”也好,“杂志” 也好,都是出版物,自然又不能同“一切出版物” 并列在一起。
②、我国的江河湖泽出产鱼、虾、盐、碱 等水产品。 辨析:“鱼、虾”是水产品,“盐、碱” 非水产品,属非同一范畴的概念。
③、各位乘客,本次航班飞往广州,经停长 春。到达长春机场时,前往广州的乘客请随 同所有旅客下机,在候机大厅等候通知。 “所有旅客”包括了“前往广州的乘 客”。
高考一轮复习 辨析病句之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
指句子的意思在事理 上讲不通。
1、并列不当
不 合 逻 辑
2、自相矛盾
3、否定失误 4、违反常理 5、强加因果
1、并列不当(范围不清)
在一个句子里,常常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 几个不同的概念,或不同分类标准的事物, 并列在一起,从而导致句意的模糊。 ①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 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 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将”与“了”时态矛盾。
5、强加因果
在语言的表述过程中,把没有因果关系(或 只有部分因果关系)的情况说成有因果关系, 或者根据前面的部分原因想当然地推断出某一 个结果来,这就是犯了强加因果的逻辑错误。 ①、特大贪污犯胡某对记者说:“我由于 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所以走上了贪污 犯罪的道路。”
• ②、宋朝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 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 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 新,耐人寻味。 • ③、周谷城先生早年就投身于轰轰烈烈的 “五四”运动,所以最终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 名学者、历史学家。
3、否定失误:
句子的否定词重复出现或误用。
①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 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②会议达成了重要协议,难道还能否认 这次讨论会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吗?
详解六类高考病句六:不合逻辑
![详解六类高考病句六:不合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5a87946efe4733687e21aabf.png)
详解高考六大类病句类型类型六不合逻辑语言中的“不合逻辑”现象指的是句子内容不合事理、不合实际、不合客观规律的现象,以及句子表述不够严密、不合情理、自相矛盾的现象。
前者是由于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不足或不当而产生的内容上的毛病,后者则是由于语言表达不周密而产生的形式上的错误。
一、例说不合逻辑类型例12016年北京赏石艺术品博览会日前开幕,赏石是以天然石及玉石、园林奇石等为观赏对象,领略其独特美的艺术鉴赏活动。
[错因分析]此处属概念并列不当。
此句中“天然石”的概念大,包括“玉石”,故此句中“天然石及玉石”并列不当。
例2张晓亮从小就喜欢读文学作品,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和外国文学名著。
[错因分析]概念并列不当。
“外国文学名著”中包含小说、诗歌、散文等体裁。
1.概念混乱概念之间有六种关系,即同一关系、种属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对立关系、矛盾关系。
运用概念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些关系,否则就会违背事理。
如: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的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分析:概念不清。
“黄发垂髫”包括了小孩和老人,与“初懂事理”相矛盾。
概念混乱多指概念并列不当。
当看到并列词语或短语时,可分析它们之间是否有包含关系、交叉情况等。
例3他在这里下了车,我断定他大概是本地人。
[错因分析]状态上自相矛盾。
“断定”,肯定;“大概”,估计、不肯定。
例4翻开几千年的历史记录,人们就会发现,地震最强烈的地方往往总是在山的边缘地带。
[错因分析]频率上自相矛盾。
“往往”,时常,经常,但未必每次皆然;“总是”,每次都不例外。
2.自相矛盾同一个句子,在逻辑上,应该保持前后语意的一致性,否则,就会自相矛盾。
如: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院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分析:“日前”即“前几天”,表示时间已经过去;“正”表示在进行之中。
二者矛盾,可改为“目前”。
例5在高考备考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缺乏的,一是信心不足,二是方法不当。
病句之不合逻辑
![病句之不合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48b9ad22453610661ed9f4ad.png)
病句之不合逻辑【考点阐释】“不合逻辑”是高考《考试说明》规定必须掌握的的六种病句类型之一。
所谓不合逻辑的语病,是指句子虽然在语法方面正确,但不符合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逻辑或事理逻辑,因而有较大的迷惑性。
同学们必须对造成“不合逻辑”的原因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对其进行正确辨析和修改。
【考点解说】不合逻辑主要有不合事理、概念混乱、自相矛盾、否定不当、照应不周、主客颠倒、复句关系混乱七种类型。
(一)内容不符合客观真实(不合事理)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与事理情理相悖或过于绝对等,因有违真实性原则而不能使人信服。
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
1、不合事实例1: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八百多人”怎么有几千条胳膊呢?,应改为“千多条”。
)例2: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
(“大学所有课程”浩瀚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应去掉“所有”。
)2、不合事理例1: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到小书房去找。
(“酷暑”与“严寒”分别是在夏天、冬天,不可能同时到来,“他”怎么能每次都“冒着酷暑和严寒”呢?) 例2: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产品可以伪劣,但劣质产品绝对没有人会去仿造,所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
)3、过于绝对例1: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才的。
(句子中“凡是……都……”言过其实,犯了绝对化的毛病。
)(二)概念分类不合逻辑(概念混乱)因对词语所表达概念内涵及概念间关系的误解而造成的误用。
1、从属关系并列不当例1: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牙膏、牙刷、日用品间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把“和”字改为“等”字。
)例2: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它冲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各种财产”应包括“房屋、庄稼”,应把“和”改为“等”。
)2、交叉关系并列不当例1: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少女同志。
病句修改——不合逻辑
![病句修改——不合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9c4ec54b0912a2161479299a.png)
6.春节期间,这个市的
述的观点不符合生活的常理
210辆消防车,3 000多名消
或人们普遍认同的公理。
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
不
如:万里无云,繁星满
合 天,我们在一轮明月的照耀
守在各自执勤岗位上。
事
理 下漫步校园。
分析:“210辆消防
分析:既然“繁星满 车”“放弃休假,始终坚
天”,又怎会“一轮明
守在各自执勤岗位上”不
C.自去年12月份以来,一、二线城市局部地区的PM2.5值
有时爆表,如何有效遏制雾霾天气不频发已成为各地的
热点话题。
D.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
有烟瘾的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有重要意义。
返回
解析:B项,不合逻辑,自相矛盾,既然“腐败已成为社会的 毒瘤”,那么“反腐败的问题”怎么会是“全社会的公民都应 深恶痛绝的”呢?C项,不合逻辑,否定失当,去掉“不”。 D项,不合逻辑,“劝阻”本来有否定义,将“劝阻”改为 “劝”或者将“戒烟”改为“吸烟”。
否 免”“忌”“杜绝”,再用否定副词,就用反了。
对“否定不当”这类病句,要关注两点:一是表否定的
定 词语,如“防止”“避免”“否认”“不”“没有”等;二 失 是反问句。关注这两点,再把握整句意思,不难辨析出来。
当
如: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旅游,怎样才能避免自
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国家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面综合而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不是味道,而是气味。被
我们说成“味道”的东西其实百分之八九十来自香味。
D.李华以前是班里成绩较差的学生,但在同学的帮助和老
师的鼓励下,他刻苦学习,在期末考试中六门功课平均
病句的修改与辨析——不合逻辑
![病句的修改与辨析——不合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3f245ba60722192e4536f6b0.png)
病句的修改与辨析——不合逻辑不合逻辑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间的逻辑关系。
【“甩脂机”减肥?这不科学!可能得病】人站在机器板上就会不停抖动,商家称,这种“甩脂机”通过机器振动燃烧脂肪,可以减肥。
但专家称,“甩脂机”通过外部的振动带动身体的振动,是被动运动,燃烧脂肪的说法无依据。
而且“高频振动会对肌肉、关节、韧带造成损伤”。
内容不真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摩托车在盘山公路上像箭一样飞驰出去。
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冒着酷暑和严寒到小书房去找。
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才的。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正全力以赴地处理福岛核电站,这场事故或许能在短期内得到妥善处理,但东京电力公司所面临的信任危机能否在短期内消除,值得期待。
(2011,安徽卷)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见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2008,湖北卷)分类有误因对词语所表达概念内涵及概念间关系的误解而造成的误用1.从属关系并列不当·我市已形成以机械、电子、食品、纺织、轻工、建材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它冲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区。
(2008,湖北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2008,江西卷)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利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矿石以及基础能源等方面表现得异常突出。
(2011,天津卷)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
(2011,江西卷)因对词语所表达概念内涵及概念间关系的误解而造成的误用2.交叉关系并列不当·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不少女同志。
1、不合逻辑
![1、不合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578d6d9902d276a200292ed3.png)
专题五病句辨析——不合逻辑所谓不合逻辑,就是句子表达的意思不符合客观事理。
同学们只有对产生这种语病的原因有清楚认识,才能对其进行正确辨析。
这类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前后矛盾即句子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自相矛盾,彼此冲突。
例如:1、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解析】根据句子的意思,既然是“再次发生”当指“地震”而非“余震”。
2、他是一个始终保持清廉的官员,那为妻子看病而背负的将近八万余元的债务也没有让他对送到眼前的巨款动心。
【解析】句中的“将近”和“余”前后矛盾,二者删除其一。
二、并列不当即句中将含有交叉、包含等关系的概念并列用在一起。
例如:3、我市已形成以机械、电子、食品、纺织、轻工、建材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解析】“轻工业”又与前面的“食品、编织”是种属关系,并列使用不合逻辑。
4、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解析】句中的“生活用品”包含“床上用品”,用“和”连接,犯了大小概念并列的逻辑错误。
三、主次颠倒即颠倒了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着的主要与次要等关系。
例如:5、强调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
【解析】递进关系的复句,顺序颠倒了。
应改为“让人们不仅……的可喜一步,而且看到了……整体进步”。
6、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起来大不相同。
【解析】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四、强加因果即把句子中没有因果关系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
例如:7、我厂今年重视了产品数量,所以产品质量下降了。
【解析】产品质量下降的原因并不一定是“重视了产品质量”,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8、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解析】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不能说是去了一趟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我国的江河湖泽出产鱼、虾、盐、碱等 水产品。
(概念混乱,“鱼”、“虾”是水产品,
“盐”、“碱”是非水产品,不是同一范畴 的概念,而句中却说“盐”、“碱”都是水 产品) 5、这位战士受伤后被抬到后方,陷入昏迷中。 医生断定他可能会牺牲,便通知后勤部门做 一副棺材,准备收殓。 (“断定”与“可能”自相矛盾)
6、日前,天津市两学生玩“蹦极”摔裂颅
骨,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设备质量问题正在 调查之中。 (概念混乱,“设备质量”属于“事故发 现的原因”,不能并列。)
7、教育部实施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即将推
行,这将会给假文凭致命一击,使假文凭 无藏身之地,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时态矛盾,“实施”与“即将推行”矛 盾。)
不合逻辑主要类型
(一)不合事理
不 合 逻 辑 (二)并列不当 (三)自相矛盾 (四)否定不当 (五)复句关系混乱
(一)不合事理
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 不符、与事理情理相悖或过于绝 对等,因有违真实性原则而不能 使人信服。
内容不符合客观真实
不合事实
1、 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 斗了一天一夜。 (“八百多人”怎么有几千条胳膊呢?,应 改为“千多条”。) 2、 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 所有课程。
六、不合逻辑
高考典例
不合逻辑
选出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 D ) A、这家商店商品齐全,肥皂、牙膏、文具和洗涤 用品应有尽有。 B、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 安全教育和管理。 C、他们精神饱满,谁能相信他们都是已年逾古稀 甚至年过花甲的老人呢? D、我们在本月中旬有个重要会议,时间紧迫,所 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 “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 过去,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表 现为概念不明确,判断不恰当,推理不合规律。
2 、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 但它冲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房屋”、“庄稼”属于“各种财产”,不能 并列。
并列不当
交叉关系并列不当
【例1】出席团代会的代表有干部和青年,还有 不少女同志。
【解析】“干部、青年、女同志”三个概念有交 叉关系,不能并列。 【例2】他是个文学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小说、 诗歌、散文以及外国名著。
【解析】“球衣、球鞋”不属乒乓器材,与“球 台、球拍”不属同一范畴的概念,并列不当。
(三)自相矛盾
指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 法自相矛盾,彼此冲突
自相矛盾
前后矛盾
1、各级负责人基本上全都接受了训练。 (范围上自相矛盾:“基本上”是大多数, 而“全都”则是一个不漏。) 2、这些都是糟粕,并无多大价值。 (程度上自相矛盾:既为“糟粕”,当全无 价值。)
例1: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 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应去掉 “不”字。) 例2: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 (反问语气相当一次否定,语意恰好相反。) 例3: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 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不忘”即“任何时候”都“忘”,句 子表述刚好相反,把“忘”改为“在”。)
“防止”“杜绝”“忌”等否定 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误 【例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 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解析】“忌” 与 “不可”构成双重否定。 例2: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 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防止”“不再”构成双重否定,双重否定等于 肯定。这等于说,为了让交通事故再次发生。把 “不再”改为“再次”。)
13、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 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 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晰,耐人咀嚼。 (强加因果,“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属思想性, “文笔清晰,耐人咀嚼”属艺术性,前因并不能产生 后果。) 14、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 般沉淀下来,改变着人生轨迹,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改变着人生轨迹”和“压迫着人们的心灵”两句 应对调。一句是心灵的感受,而另一句则是通过理性 的认识后产生的结果。) 15、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 但它冲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概念混乱,把“和”改为“等”。)
17、绿如屏风的青山,潺潺的流水以及油画
般的景致,把游人带入迷人的天地。 (“绿如屏风的青山,潺潺的流水”应包容 在“油画般的景致”之中,应把“以及”改 为“等”。)
小结
不合事实
不合事理
过于绝对
内容不符合客观真实
从属关系并列不当 交叉关系并列不当 非同一范畴的概念不能并用 前后矛盾 概念分类不合逻辑
照应不周
主客颠倒 否定不当 强加因果
表述前后不一致 (自相矛盾)
复句关系不当
巩固训练
1、广东惠州市公安局长吴华立上任仅九个月,
利用正当或不正当手段收取巨额贿赂,七十二次 出入澳门,仅赌博就输掉一千万元以上人民币, 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 (不合事理,“收取贿赂”不能用“正当”修 饰。) 2、股市投资有三忌:一忌盲目跟进。二忌选择 不当,三忌抛出及时。 (否定不当,应当说“三忌抛出不及时”。) 3、当交响乐团奏出了圆满的休止符时,全场观 众起立,掌声雷动。 (既然是“休止符”又怎能演奏呢?前后矛 盾。)
【例2】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 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 【解析】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 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例3】这位老先生是研究历史的,因此,他
的女儿也是位历史教师。
【解析】二者无因果关系,应是并列关系。
复句关系不当
例1:对于这个人,我既不了解他,更没见过他。 (递进关系不当,应为“我既没见过他,更不了解 他”。) 例2:古老的中国气功已经运用于竞技体育,它不 但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 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 除他们的疲劳。 (句子没有递进关系,“不但,而且”应用不当, 可去掉。)
“防止”“杜绝”“忌”等否定 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误 例3: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指出:台湾当局对邪 教组织利用设置在台湾的发射装置攻击鑫诺卫星 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查处,并杜绝类似事件 不再发生。 (“杜绝”和“不再”都是否定词,宜将“不再” 改为“再次”。)
(五)分句间关系不当 (复句关系混乱)
就是在使用复句和句群(几个句 子)方面,由于没有弄清句子与 句子之间的关系,而把没有这种 关系说成具有这种关系,从而造 成逻辑错误。
强加因果
【例1】我曾看见他和一个不三不四的人说话,他 肯定是加入了流氓团伙。 【解析】根据“他和一个不三不四的人说话”, 就推断“他肯定是加入了流氓团伙”,理由不充 足,不能让人信服。
内容不符合客观真实
过于绝对
【例1】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 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才的。 “凡是”改为“不少”
(二)并列不当
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 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标 准混乱,就会造成并列不当 的错误。
并列不当
从属关系并列不当
1、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日用品”包含了“牙膏”和“牙刷”,不能并 列。
两船遇难人员被救起二女六男。 (前后矛盾,既然已经“遇难”,怎么又“被救 起二女六男”呢?)
11、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
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 刻苦的努力获得成功的。 (“凡是”指所有的人,属全称判断;“不少” 指部分,属特称判断,这里是判断混杂,可删除 “凡是”。) 12、因为他对学科有所侧重,所以对数理化他 不感兴趣。 (强加因果,“对数理化不感兴趣”是“对学科 有所侧重”的具体体现,不是结果。)
8、我们要重视对火箭的研究,导弹、人造
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这些航天器都是 用火箭发射升空的。 (概念混乱,“导弹”不属于“航天器”, 不能并列使用。) 9、一个学生喜欢死记硬背的话,那么这个 学生肯定不太聪明。 (强加因果,推断无道理。)
10、3月17日,两艘货轮在明水河上相撞沉没,
16、人的思想总是要变的,认真改造思想会
变,不认真改造思想也会变,不变是不可能 的。 (句中用了四个“变”,但其内涵不尽相同: 第一、第四个“变”指“变好或变坏”,第 二个“变”指“变好”,第三“变”指“变 坏”。内涵不同的四个“变”用在一个句子 中,造成了表达的混乱。可改为“……认真 改造思想就会往好处变,不认真改造思想就 会往坏处变……”)
【解析】“小说、诗歌、散文”与“外国名著” 是交叉关系,不能并列使用。
并列不当
非同一范畴的概念不能并用
【例1】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主谓句的特点一定 要搞清楚。 【解析】分类标准不统一。前三者按句子的语气和用途 分类,后者主谓句是按句子的结构特点分。 【例2】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 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2006年江西卷)
(“大学所有课程”浩瀚之极,仅用三年时间 学完是不客观的,应去掉“所有”。)
内容不符合客观真实
不合事理
1、该市有人不择手段地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 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予严厉打击 (不合事理,试想谁会“不择手段”地“仿造伪 劣产品”呢?应将“仿造”改为“制造”,或将 “伪劣”改为“优质”。) 2、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弱,亲自 冒着酷暑和严寒到小书房去找。 (“酷暑”与“严寒”分别是在夏天、冬天,不可 能同时到来,“他”怎么能每次都“冒着酷暑和 严寒”呢?)
自相矛盾
前;“以 上”,超过了。) 4、(1993上海)该店青年服务员正努力保 持和发扬了传统特色。 (时态矛盾,“正”作为表时态的副词,表 示行为动作正在进行;“了”表示行为动作 的完成,前后矛盾。)
(四)否定不当
否定词的重复出现或 多次出现造成否定失误